古代汉语练习——句读汇编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16、蔡溃,遂伐楚。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8、由此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0、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2、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3、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24、昔楚灵王好细要。 25、地不知寒人要暖。 2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7、其御之妻自门閒而窥其夫。 2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1、緣溪行,忘路之远近。 32、心忧炭贱愿天寒。 33、楚人为食,吴人及之,食而从之。 3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任:
①是任是负。(《诗经·大雅·生民》) ②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 ③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 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⑥众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 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后汉书·章帝纪》) ⑧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简答: 1、什么是词本义和引申义。 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文选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 2、指出文选中活用的词并指出用法。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出其关系。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归纳出所问的词的意义,分析该意义属于古义还是今义,然后分析出相应的今义或者古义, 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差异。这类题目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句子中的意义往往是该 词的古义,而该词的今义往往是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很少有不同)。因而做该题型的技巧是: 从句中归纳出该词的意义,这个意义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古义,然后对比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 意义,总结出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什幺方面。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句读2

句读2

练习:苏轼《定风波》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 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 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劉禹錫《送魯周儒赴舉詩引》
• 錯誤:不了解詞的意義,缺乏古代文化常識
• 稱贄:见《仪礼•士相见礼》。賓客初次見主 人時送禮物,此指送上自己的文章。
• 正:晝居外次,晨門曰:“有九疑生持一剌來 謁,立西階以須。”生危冠方袂,淺拱舒拜, 且前致辭稱贄,其文頗涉獵前言。
• 2.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说。必有可采。 • ——曹植《与杨德祖书》 • 錯誤:不明词义 • 往:送往 少小:少年时代 • 与:给予 • 正: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说,必有可采。
总之,正确的断句标点,是提高古汉语阅读 能力的重要基本功。 它要求我们具有广泛的知识,除了重视文字、 词汇、语法的学习外,还要具备文史哲等多方面 的学问,也要注意识别书中的人名、地名、官名、 书名、篇名等专有名词。 此外,就是多读、多查、多练习,不要硬断, 谨防读破。
参考注疏,上文可作如下断句: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 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 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译文)相信可信的东西,是确信;怀疑可疑的东西, 也是确信。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爱;卑视不贤的人,也 是仁爱。说得恰当,是明智;沉默得恰当,也是明智。 所以懂得在什么场合下沉默不言等于懂得如何来说话。 话说得多而合乎法度,便是圣人;话说得少而合乎法度, 就是君子;说多说少都不合法度而放纵沉醉在其中,即 使能言善辩,也是个小人。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书的句读练习[练习一]一、什么叫“句读”?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的正、误。

(标点正确的,在该句后面的括号内打“√”号)1.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②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2.①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②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③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3.①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②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③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4.①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③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5.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6.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三、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并说明改正的理由。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左传)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5.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日:“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又称古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请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并给出例句。

5. 阅读以下句子,并指出其主谓宾结构:> 吾日三省吾身。

6.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并给出例句。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答案1.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用于句中起到停顿、连接或强调的作用。

“之”通常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乎”、“者”、“也”多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判断或陈述。

2.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3.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使令的意思,使宾语做某事。

例如:“使”字,可以翻译为“让”或“使”。

4. “宾语前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就是宾语前置。

5. 主谓宾结构为:“吾(主语)日三省(谓语)吾身(宾语)”。

6. “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示一种意向或愿望。

例如:“欲”字,可以翻译为“想要”。

7. “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起到强调或修辞的作用。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就是倒装句。

8. 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和拟人。

“桃之夭夭”是排比,“灼灼其华”是拟人,将桃花比喻为有生命力的少女。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3、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4、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5、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它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6、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侍前左右执子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於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使自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公怨积於百姓兵弱於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7、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即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於法枉於法则免於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於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8、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於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9、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而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於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0、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於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古代汉练习题整理语

古代汉练习题整理语

古代汉语一、填空1、上古声母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2、“读如、读若”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

(注:训诂术语)3、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4、“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的词性是副词。

5、古书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增加的字叫衍文,脱落的字叫脱文。

6、“梁父即楚将项燕”一句属于判断句句式。

7、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谁、奚。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楚灵王好细要。

(通“腰”)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3、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超过)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备,堵塞)5、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门缝)6、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树根)7、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

(斧头)8、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

(卖)三、翻译下列句子1、朽木不可雕也,於予与何诛!腐烂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了,对于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2、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种要这样,却撇开不谈,而一定要为它作些别的说辞(或找些别的借口)(的人)。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大王你不要奇怪百姓以为你是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你的用意呢?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然后要求(督促)他们走上好的道路,这样百姓也容易听从他的统治了。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名词用作动词,向……使眼色,用眼睛示意。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及意义(注:考虚词)1、故敢略陈其德行,唯君子察焉。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一、句读:判断下列文段标点断句是否有误,如有误请更正。

1、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礼记·曲礼上篇》)
2、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

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齐侯吊诸其室。

(《左转·襄公二十三年》)
3、子张问政。

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

”(《礼记·仲尼燕居篇》)
4、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势,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文言文句读技巧与训练

文言文句读技巧与训练

阅读语段,为括号中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 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 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 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 吾友也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断句: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 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翻译: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 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 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
【习题例析】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 史 氏曰 满招损 谦 受 益 天 道 也 名 小 立 遂 自 以 为 是执 叶 公 之 余 习 狃② 而 不 变 势不 至 大 败 涂 地不 止也 满 之 为 害 如 是 夫。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 “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 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 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 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 完十六句。
(1) 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 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 儿 大 者 九 岁 小 者 八 岁 二 儿故 琢 钉 戏 了 无遽 容 融 谓 使 者 曰 冀 罪 止于身 二 儿 可 得 全 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

高一文言文句读系列练习

高一文言文句读系列练习

高一文言文句读系列练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练习一武则天读檄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己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通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练习二谢惠连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尝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许明月注: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为谢灵运族弟,二人并称“大小谢”。

少能文,工诗赋。

倪文节公曰松声涧声山禽声野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闻他人读书已极喜闻子弟读书喜又不可言矣注:倪文节公:南宋倪思,字正甫,谥文节。

乾道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以直言敢谏著称。

练习三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牧童评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练习四文德后贺太宗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火烧裳尾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练习五阮光禄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阮光禄:即阮裕,晋人,曾被征召为金紫光禄大夫,未就职。

1文言文专题系列课件:句读训练(14张PPT)

1文言文专题系列课件:句读训练(14张PPT)
文言文—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知识 讲解
断句是古人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语绝为句,语顿为读。”这种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
一、文意断句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抓住关键,把握中心。前后审查,理清脉络。依据情理,试着点断。 例如: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 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 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宋史·曾公亮传》) 答案:为政有能声 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 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 廋耳 索之 果然
知识 讲解
九、选项比对法 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断句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一般给出四个选项,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对几个选项之 间进行比对有效作答。 例如: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学而 时习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并用“/”断句。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 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 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1.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啊,那可太有趣啦!就像是给神秘的宝藏开锁一样。

你想啊,古典文学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大箱子,可要是句读错了,那就好比拿错了钥匙,怎么也打不开箱子。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是不懂句读,就理解成了统治者不让百姓知道太多。

但正确句读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变成了百姓能做的事,让他们去做;百姓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这差别可大了去了!2. 嘿,古典文学句读训练可不能小瞧。

这就像学做菜,句读就是调味剂。

放对了,那菜就色香味俱全;放错了,可就难以下咽喽。

拿“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来说,不同的句读有不同的意思。

一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是热情挽留客人。

另一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就是不想留客人啦。

你说句读神不神奇?3.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简直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你就像个探险家,在文字的丛林里摸索。

有时候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就像岔路口的指示牌。

像“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如果句读成“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那老头可就惨了。

但如果是“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啦,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别吗?4. 哟,古典文学句读训练哟,就像是给老古董穿上新衣服。

古典文学本身就像那些古老的文物,珍贵但有点晦涩。

正确的句读就像是给它量身定制的时尚新衣,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例如“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可以句读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也可以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这不同的句读反映出的要求可是天差地别呢。

5. 古典文学句读训练,你要是真钻进去了,那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就好比你在黑暗的山洞里摸索,突然找到了亮光。

拿“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来说吧,一种句读是“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文言文句读练习____课件

文言文句读练习____课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潭小西丘南西而行望百,二斗十折步蛇,行隔,篁明竹灭,可闻见水。声其,岸如势鸣犬佩牙环差,互心,乐不之可。伐 竹知取其道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坐为潭屿上,,为四嵁面,竹为树岩环。合青,树寂翠寥蔓无,人蒙,络凄摇神缀寒,骨参,差悄披怆拂幽。邃。 以其潭境中过鱼清可,百不许可头久,居皆,若乃空记游之无而所去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同动游;者俶:尔吴远武逝陵,,往龚来古翕,忽余,弟似宗与玄游。者隶相而乐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淞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而崇别祯问五年其十姓二氏月是,金余陵住西人湖客。此大及雪下三船日,舟湖子中喃人喃鸟曰声莫俱绝说。 是相日公更痴定矣更,有余痴拿似一相小公舟,者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 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 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 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 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 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代汉语 句读

古代汉语 句读

下面就《论语· 子路》中的一章,以 《十三经注疏· 论语注疏》的句读与杨伯峻 《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论语注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 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论语译注》:子曰:‚诵诗三百,授 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6.古文标点的原则
借助惯用句型: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固定句式,每种固定句式 都可以断句,都是句读所在的标志。 判断句的“……者,……也”式。 被动句的“为……所……”式、“见……于……” 式。 还有些习惯句式,如“有……者”、“若(如、 奈)……何”、“无乃……乎”、“得无…… 乎”、“岂不……乎”、“何其……也”、 “何……之有”、“何……为”等等。 这些格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A:子 贡 问 政 子 曰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A:子 贡 问 政 子 曰 足 食 足 兵 民 信 之 矣 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 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正) “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
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
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
(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
(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连词经 常起联接词组和分句的作用,句尾语气词通常用 于句末,叹词一般单用,代词常在句末。
值得注意的是:语气词“也”虽然大量用于句末,

句读练习

句读练习

句读练习祭公谏征犬戎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才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於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於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知者得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杂说一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於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汨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大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於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於时为阴又兵象也於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於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於会稽而归臣妾於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於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於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於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於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於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於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乾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寺人披见文公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将虢是灭何爱於虞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於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颜斶说齐王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斶使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李斯谏逐客书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赍而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句读部分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句读部分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句读部分参考答案[练习一]一、古人读分断句,使用“O”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中停顿的标记,称为“句读”。

二:、1.③; 2.②; 3.①; 4.③; 5.①; 6,②三、1.“食”后不断开。

误把连词“与”当成动词”给予的“与”,与后面“与之”的“与”重复。

2.“不”字属下句。

古汉语中没有在疑问语气词“乎”后再加“不”字的疑问句。

3.“所闻”是“具言”的宾语,当属上句。

“所”指代“闻”的对象。

如果指听话的村中人,则只能用“闻者”。

4.“滕君”后当断开,判断句主语、谓语之间一般要断开。

第一个“也”后改用分号。

“虽然”用法与今天不同,这个凝固形式前后都要断开。

5.应断句为“坐法黥”。

未受刑以前只能称“布”、“英布”,不会称“黥布”。

6.“延”后应改用:逗号,“老”后应改用句号。

“守”、“酒”、“保”、“导”、“老”、“后”都是韵脚。

这是不知音韵而造成的句读错误。

[练习二]一、1.时,病,列。

2.入,半,岭,谷,巅。

3.曰:“市,乎?”4.乎!也,矣,也,矣。

5.兵,将将,也。

6.前,也,吾,之;后,也,吾,之。

7.怒,检:病,斛,日;诈,之。

8.曰:“侯,服力,为城,为池,众,之。

”二、1.,,,,,。

,,2.,,,,,。

,。

三、1.时,霁。

阶。

见,间,曰:“哉!寒。

”曰:“乎?”笑君,饥,寒,劳;也。

”曰:“善,矣。

”粟,者。

2.宋,旅。

人,美,恶,贱。

故。

曰:“美,也;恶,也。

”曰行,哉?”’3.猎,之,曰:“获,龙,,虎,罴;获,辅。

”猎,阳,语,说曰:‘周,兴。

’邪?矣!”曰“望”,归,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句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句读练习
重点翻译文中关键实词。
4、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掌握文中关键字、词、局的意思并理解他们在文中的作用,以及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意义、人物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特点等。
5、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积累一定量的简单课外语段,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并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等词句,具备一定的文言语感。
2)BDG,ACEF
3)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4)C
5)事例
3、
余幼时即嗜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鲁国之法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四、综合练习:
1、
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的句读练习[练习一]一、什么叫“句读”?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的正、误。

(标点正确的,在该句后面的括号内打“√”号)1.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②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2.①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②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③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3.①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②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③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4.①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③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5.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6.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三、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并说明改正的理由。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左传)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5.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日:“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史记)6.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听,爱精自保。

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

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后。

(《论衡》)[练习二]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史记)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登泰山记)3.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左传)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5.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7.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使收送之(华佗传) 8.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二、在下面两段古文横线上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马之与人___情性殊异___至于筋骸之相束___血气之相持___安佚则适___劳顿则疲者___同也___乘之有道___步骤折中___少必无疾___老必后衰___(韩愈《重上张仆射书》) 2.起之为将___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___卧不设席___行不骑乘___亲裹赢粮___与士卒分劳苦___卒有病疽者___起为吮之___(《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三、给下面几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人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2.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注:①逆旅:客舍,旅馆。

②小子:男仆。

③行(xìng):品行,操行。

3.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齐太公世家》)注:①西伯:即周文王。

②彨(chi):同“螭”,兽名,传说为无角之龙。

③太公:指姜太公吕尚。

④先君太公:指周文王的父亲季历。

[练习三]1.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日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汉书·酷吏传·郅都传》2.太史公曰传曰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膠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4.善为上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下之极《老子·六十八章》5.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而致千里士或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斥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书·武帝纪》6.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子入见立有间公问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7.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比五之所以无敌也《史记·李斯列传》8.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曰君惠缴福于敝邑亡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9、齐侯曰以此众战准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11.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也好即札录之录讫乃朗读十遍粘之壁间每日必二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贴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中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得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隔时日便成枵腹不如奈之约取而实得《退庵随笔》12.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嘉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垢病嘻异哉司马光《训俭示康》[练习四]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不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2、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矣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3.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宠涓于此树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令无有代其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左传·成公二年》5.景公过晏子日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拜而辞日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韩非子·难二》6、齐大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揖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之闻之曰去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7、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8、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跽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解字叙》9、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其谁不知公辞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0、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通辞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土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1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人中射之土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土中射之土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明人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楚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