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虚(词类活用- 词-音韵)(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乡邻之生日蹙。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指出下列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4、余唯利是视。
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
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1、 2、 3、 4、 5、 6、 7、 8、 9、 、说明下列加点的“者”字、“所”字的用法:夫执舆者为谁?赦之,以劝事君者.。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也。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参考答案
《汉语专题(2)》作业3(语法部分)一、填空:1.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不具备的,一是名词作判断句谓语,二是名词作状语。
2.在先秦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3.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
4.由于谓词性代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述宾结构,故称为谓词性代词。
5.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6.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谓语的修饰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
7.介词多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的一类词。
8.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三类。
9.句末语气词“矣”表示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10.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及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即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
如名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11.古代汉语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往往有连词,而现代汉语一般没有。
12.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差别和大,主要表现在词类活用问题(特殊的述宾结构)、语序问题(述宾结构的位置问题)、被动句问题三方面。
二、名词解释:1.意动动词:所谓意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者认为宾语属于某类人或事物。
(注意: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活用作意动动词)2.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特指对象,所以叫无定代词。
有“或”(表示肯定)和“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动词虚化来的,主要有请、敬、谨、幸、辱等。
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敬辞直接向对方表示敬意,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
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有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和答案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与其判断(练习题)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与身。
”(C)《史记·项羽本纪》:“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0230)《古代汉语语法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30)《古代汉语语法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单选题]10.夏鳞勋《也释"有以”"无以”》认为"有以”"无以”是()的变换式。
A:有所、无所B:有以之、无以之C:有以V、无以VD:有所V、无所V参考答案:B一、解释题1、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发端于30代年的法国,而80、90年代在英国达到高潮。
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是唯美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他最早提出唯美主义纲领性的口号:“为艺术而艺术”,并创作了唯美主义重要的作品《莫班小姐》。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学服务于政治、受制于金钱;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和用于教化,反对文学艺术的功利目的。
强调文学艺术应追求超然于现实世界的纯粹的美。
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唯美主义还表现出非现实的特征,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而将其作为美化生活,给人以审美享受的手段。
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往往被称为“颓废主义”。
二者都否定传统的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观和艺术法则,努力进行艺术创新,具有烈的叛逆精神。
2、“硬汉子性格”。
“硬汉子性格”这是海明威笔下人物形象中最动人的艺术群体。
“硬汉子”的共同的特点是勇敢正真、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痛苦、不幸、失败、死亡,不向悲剧性的命运低头,在绝境中不失尊严,不放弃抗争的决心和行动,在精神上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面对严酷的现实,永不言败。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老人是“硬汉子性格”的代表。
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自然主义文学是在实证哲学,泰纳的文化“三要素决定论”和遗传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成果的影响下形成的。
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向社会底层开拓题材,着力表现下层人的生活;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研究社会,按自然规律来认识社会。
自然主义作家反对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概括,强调纯客观的写作态度;注重描写人物的生理本能。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练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下面是一组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刎颈之交、刎刭之交、很刚的声音 B. 刎颈之交、刎刭之交、很大很苍劲的声音 C. 完璧归赵、冠冕堂皇、可能要拼命了 D. 完璧归赵、冠冕堂皇、不能再燕了呢参考答案:C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A选项中的“很刚的声音”应该是“雄厚的声音”,B选项中有两个错误,一是“很苍劲”应该改为“很雄厚”,二是“刎刭之交”应该改为“刎颈之交”,D选项中的“燕”应该改为“宴”。
因此,只有C选项全部正确。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有刺客!启禀大人,大事不好,有暗头! B. 哙!你这般性急,竟将大人的头颅割下! C. 大人,还请您安寝。
国家虽穷,但还请您安心。
D. 寡人请求大人即刻出兵,剿灭这群狗贼!参考答案:A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A选项中的“暗头”应该改为“刺客”,B、C、D选项中没有错误。
3、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这个字是: A. 拱券门洞 B. 情深意重 C. 风驰电掣 D. 豁然开朗参考答案:A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
A选项中的“拱券门洞”的“券”应该读作“quān”,而不是“juàn”。
B、C、D选项中的字音都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中,有一个词的用法是错误的,它是: A. 大人,此事涉及朝廷大体,不可轻易决断。
B. 听闻大人最近得了佳儿,特来祝贺。
C. 草民现有急事相求,望大人援手。
D. 大人德高望重,此事必能圆满解决。
参考答案:C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C选项中的“草民”应该改为“臣民”,因为“草民”是旧时对普通百姓的称呼,而在古代汉语中,面对官员时应该使用谦称。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其意义为“的”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D. 之乎者也,不亦乐乎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部分:“________,温故而知新。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1. 请简述“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用法。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或“他”。
- 助词,用于连接主谓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 连接词,用于连接两个名词,表示所属关系。
-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2. 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指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快乐,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得失的境界。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财富和地位的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得失所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德行,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求人们在对待他人时,应以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为标准。
此外,孔子还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者应当具有广泛的爱心,不仅爱亲人,也要爱朋友,甚至爱陌生人。
孔子的“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翻译题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当三个人一起行走时,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六、综合分析题1. 分析《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体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培训资料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试题库-语法部分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语法部分参考答案[练习一]一、(1)官:名作动。
授官。
(2)后:方位名词作动。
(3)广、轻:形容词作动,扩大,轻视(4)千、万:数作动,多出千万倍。
(5)逃:不及物动词作使动。
(6)疑:及物动词作使动(7)危、黔、赭:形作使动。
(8)东:方位名词作使动。
(9)夷、中国:名作意动。
(10)利:形作意动。
(11)友、臣:名作意动,宾省。
(12)貌:名词意动用法。
人以颜状为貌,则貌有衰落;唯以荣名为表饰,则称誉无极也。
既:尽。
见《史记》P3189.二、(1)股肱:两个名词连用,前者活用,后者作其宾浯(2)深穴:名词后带介词结构补语。
(3)职:放在“所”字后面。
(4)善、罪:用在代词“我”之前。
三、(1)腹、心:表行为方式,名作状。
(2)众人、国土: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名作状。
(3)日:时间名作状,表示“每日”。
(4)倚柱、箕踞:动词性词组作状语,表行为方式(5)走:动作状,表行为方式。
四、(1)大:重大的意义,形作名。
(2)固:险要的地势;沃:肥沃的土地,形作名。
(3)搜捕之风,动作名。
(4)奔:奔驰之马,动作名。
[练习二]一、(1)孰:带选择性,哪一个。
(2)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
(3)何:疑问代词柞前置宾语,什么。
(4)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5)恶:疑问代词用在介词“乎”前面,哪里。
(6)之:指示代词,这样。
(7)前“之”,指赵盾,相当于“您”;后“之”指士季,相当于“我”。
二、(1)前两“者”,用在动词词组后面;后“者”用在数词后面,都是特别指示代词。
(2)“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为语气词。
(3)代词“者”与“若”组合,译为“象……似的(样子)”(4)语气词“者”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起提示作用。
(5)行为主动者“臣”+所+介词“以”+名词性词组,“报职分”。
(6)“所”在动词“救”=所以救。
(7)“所视者”=所视,“所闻见者”(8)“所”+介词“以”相当于“导致(9)所字词组作动词“无”的宾语。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语法练习[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原君》)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观巴黎油画记》)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
(《淮南子·兵略》)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汜论训》)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国语·鲁语》)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庄子·应帝王》)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仁义C. 礼仪D. 道德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什么?A. 我、你B. 你、我C. 我们、他们D. 他、她4.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儿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儿子的衣领B. 学者的衣领C. 女子的衣领D. 儿童的衣领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A. 三个秋天B. 形容时间很长C. 形容时间很短D. 形容天气很冷7.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朋友”?A. 兄弟B. 姐妹C. 同志D. 君子8.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位古代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_”一词常用来表示“老师”或“导师”。
2. “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朋友”的词语。
3. “___”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计数车辆。
4. “___”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这样”或“如此”。
5.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等待”的动词。
6.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智慧”或“聪明”。
7.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早晨”的词语。
8. “___”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给予”的动词。
9.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勇气”或“勇猛”。
10.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忠诚”的词语。
古汉语语法综合练习
古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代码填写在下面的表格)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属于人称代词做定语的是()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C.鈞是人也,或爲大人,或爲小人。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下列句子中,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A.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B.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
C.百里奚舉於市。
D.厚者爲戮,薄者見疑。
3.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B.止子路宿,殺鷄爲黍而食之。
C.鄂侯争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
D.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4.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令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C.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D.益烈山澤而焚之。
5.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一句是()A.友風而子雨。
B.孟嘗君客我。
C.爾三人當父事丞相。
D.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6.下列句子中,“之”作介词,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使之成为表示时间状语的一句是()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D.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
7.下列句子中,含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的一句是()A.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B.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C.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
D.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肯定性无定代词的是( )A.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B.诸將皆莫信。
C.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D.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9.下列句中“與”作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一句是( )A.吾與女弗如也。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把酒问青天D. 黄河入海流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4. “夫子何为者?树德而崇道。
”中“树德”的含义是:A. 种植德树B. 树立德行C. 种植道德D. 树立道德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轻舟已过万重山D. 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非礼也。
”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2. “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__________”回击了廉颇的挑衅,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5.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30分)请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作文题(30分)以“我心中的古代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D二、填空题1. 礼之用2. 月落乌啼霜满天3. 吾岂是尔等闲杂之人4. 长风破浪会有时5. 千山鸟飞绝三、简答题1. 《诗经》的艺术特点包括: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具有韵律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战争、婚恋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2(.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第二节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在下列四句话中,(2).(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2 解释名词术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3 判断题:(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2)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 问答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5 标点并翻译短文(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书》、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练习题)第三节1 判断题:(1)动词经常用作意动。
()(2)数词很少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2 填空题:(1)《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参”的用法特点是:。
(2 )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3 解释名词术语:(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 问答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哪些?5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1)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故事因于世,而备于事。
《韩非子·五蠹》(2)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伏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用副词简介(上)(练习题)第四节1选择题:(1)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 )(A)殊孔雅(B)良、尽、加(C)颇愈、滋(D)极、益、弥(2)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A) 悉、皆、专(B)尽、偕、特(C)俱、具、但(D)举、毕、咸.(3)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A)既、方、寻(B)向、旋、会(C)会、已、行(D)曾、尝、业2判断题:(1) 古汉语副词“仅”可以表示范围之大,往多里说。
()(2) 古汉语副词“颇”既可以表示程度大、深,也可表示程度小、浅。
()(3)古汉语副词“寻”与表示长度单位的“寻”无关。
()3 填空题:(1)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
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等七类。
(2)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
4 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1)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
处胜人之势,不以胜人之道,厚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
然则得胜人之势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
《荀子·强国》(2)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使人杀中射之士,王怒,因夺而食之。
”“可。
曰:“可食乎?”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战国策·楚策四》第五节常用副词简介(下)(练习题)1选择题:(1)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 )(A)信、必、盖(B)良、乃、实(C)宁、诚、果(D)固、即、殆(2)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A)请、敬、谨(B)幸、惠、辱、蒙(C)敢、窃、伏、伏惟(D)忝、猥2 判断题:(1)“姑、且、聊”都表示暂时让步的语气和情态。
)(.(2)“不”“弗”的用法完全相同。
()(3)“父子相夷”和“父子相传”两句中“相”的含义相同。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中“见”的含义相同。
()3填空题:(1)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
(2)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
4 问答题:否定副词“不”“弗”的异同。
5 标点并翻译以下短文:(1)赵简子问于称抟曰:“吾闻夫羊殖者,贤大夫也。
是行奚然?”对曰:“臣抟不知也。
”简子曰:“吾闻之,子与友亲,子而不知,何也?”抟曰:“其为人也数变;其十五年时,廉而不匿其过;其二十也,仁以喜义;其三十也,为晋中军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为边疆将,远者复亲。
今臣不见五年矣,恐其变,是以不敢知。
”简子曰:“果贤大夫,每变益上矣!”《说苑》(2)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曰:“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曰:“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战国策·秦策五》”之。
.第六节常用代词简介(练习题)一、判断题:1.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2.“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4.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5.“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6.《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疑问代词“何”。
()7.《山海经·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句中的“是”是代词,用作主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庄子·逍遥游》.8.力。
”句中“其”的语法作用相当于“水之”。
()二、说明下列短文中已标明号码的加点词的词类、用法:1.上[1]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2],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①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②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③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④之所..以⑤为陛下禽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1]上:旧专指帝王.此指刘邦。
[2]不:同“否”。
①陛下②臣③何④信⑤所以2.昔人言[1]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2],而言者死。
燕君甚怒其①使者,将加诛焉。
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②急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
彼自丧其③生,安能令君...④不死也?”乃不诛。
(《列子·说符》)注:[1]有言:原文作“言有”。
[2]不捷:指行动迟缓。
①其:②莫:③其:④君:三、问答题: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1.2.何为“无定代词”?举例说明。
四、标点短文: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2.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韩非子·说难》)五、翻译下列短文: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袭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出袭发粟以与饥寒者。
(《曼子春秋》)2.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史记·张仪列传》)第七节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感叹词简介(练习题)一、判断题:1.介词“被”是由名词“被”引申虚化而来的。
()2.连词“而”、“以”通常只连接名词。
()3.“姑、且、聊”都表示暂时让步的语气和情态。
()4.古汉语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之”,同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完全相同。
()5.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如《孟子·梁惠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可以表示两重或三重语气。
()6.《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