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常见经济术语及解释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汇编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
2、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
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3、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4、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
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5、GNP: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经济名词解释
经济名词解释
1.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Inflation: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3. Deflation: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指货币供应量不足、物
价下降的现象。
4. Interest rate:利率,指借款者向贷款者支付的费用,也是货币
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
5. Exchange rate:汇率,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6. Tariff:关税,指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金。
7. Trade deficit:贸易逆差,指一国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高于
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8. Trade surplus:贸易顺差,指一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高于
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9. 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所
占的比例。
10. 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调控
经济发展的政策。
11. 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
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经济是一个复杂且广泛的领域,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名词可能有些令人困惑。
因此,本文将解释一些常用的经济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经济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一、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通常用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率。
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企业决策和投资者做出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一般是由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需求过热、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引起的。
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降低货币购买力、提高成本、影响经济增长等。
政府和央行通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
三、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的情况。
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向外国支付更多的货币,可能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
贸易顺差则表示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国家或地区获得更多的货币,可能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国际竞争力以及外汇储备都有重要的影响。
四、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概念。
供求关系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对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形成和市场平衡非常重要,当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通常下降;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通常上涨。
五、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表示借款人必须支付给贷款人的利息。
利率通常由央行等金融机构确定,并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来调整。
利率对于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高利率通常会减少借款和投资,而低利率则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六、投资投资是指为了获取长期回报而购买或使用资产的行为。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是50个详细的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是指卖方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用于反映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持续的高通胀会削弱居民的生活水平。
4. 通货紧缩(Deflation)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下降,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延迟购买,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
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个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为选择B所放弃的价值。
6.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效用。
通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7.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8.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企业生产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9.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变化不大,则需求弹性较小。
10. 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较大意味着生产者能够迅速调整产量。
1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它也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更优配置。
50个经济学名词
50个经济学名词1、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查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_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捐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一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经济术语
经济术语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3、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Index,简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当 CPI的增幅大于3%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而当CPI 的增幅大于5%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4、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简称R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5、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简称WPI),是根据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编制而得的物价指数。
6、赤字率——财政风险,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7、恩格尔系数——居民生活水平,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8、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差距,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9、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
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其中涉及许多术语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术语及其解释:1.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需求则是指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供需关系通常会影响价格。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价格也相应稳定的状态。
3.生产力:生产力是指每单位生产所使用的资源和时间与产出之间的比率。
4.劳动力:劳动力是指用于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人力资源。
5.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物资资源,如机器、工具等。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位劳动者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7.货币:货币是指可被接受作为支付手段的通用交换媒介,通常以现金或数字形式存在。
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9.利率: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费用,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10.税收:税收是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针对所得、消费、财产等形式的收入。
1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1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1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经济增长、衰退、复苏等阶段。
1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15.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6.生产总值: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1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类型。
18.外汇:外汇是指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
19.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20.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不断增强,形成一个越来越紧密的全球化社会。
2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的结果,需要政府或其他机构介入进行调节。
经济类常用术语
经济类常用术语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常用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这些术语既可以描述各种经济活动,也可以用于分析市场趋势和经济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类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领域的相关概念。
一、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中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指市场中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市场的平衡状态。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当需求超过供给时,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运营。
三、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时付给借款人的钱的价格。
利率既可以是银行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率,也可以是银行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存款利率。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决策,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四、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的购买力增强,但由于人们预期物价将进一步下降,消费和投资意愿可能会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五、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了出口,即出现了贸易赤字。
相反,贸易顺差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出口超过了进口,即出现了贸易盈余。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竞争力。
六、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问题。
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指的是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市场。
供给方是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需求方则是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和机构。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着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八、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经济类常用术语
经济类常用术语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
它通过研究总体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等。
它通过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情况,研究经济个体的决策-making behavior。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成本,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5.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贷款的成本和储蓄的回报率。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借贷活动和投资行为,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有重要影响。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市场、信贷活动和经济发展,以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目标。
7.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8.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9.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群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和经济景气度,对评估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0. 盈利盈利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入。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1.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2. 通货膨胀: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 供应链:指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消费品的销售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网。
4. 垄断:指市场中存在唯一或少数几家厂商,它们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价格来限制竞争。
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7. 外汇市场:指不同国家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是国际支付和投资的主要场所。
8. 价格弹性: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应价格弹性。
9. 劳动力市场: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劳动者)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市场。
10. 金融市场:指所有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交易的市场。
11. 利率:指借贷或储蓄中所支付或获得的回报,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12. 资本市场:指股票交易所和债券市场等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
13. 税收:指政府通过征收税费从个人和企业收取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投资。
14.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消费者购买一定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15. 外国直接投资(FDI):指企业或个人在国外购买或建立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控制权。
16. 经济增长:指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增加。
17.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18.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19. 价格指数:衡量一组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
20.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这只是一小部分经济名词的解释,经济学领域涉及的概念和术语非常广泛,深入了解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
关于经济的常用词汇
关于经济的常用词汇经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与经济有关的词汇。
熟悉并理解这些常用词汇对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参与经济活动,以及进行经济分析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经济的常用词汇。
一、宏观经济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价值的总和。
2.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 通货紧缩(Deflation):相对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指商品价格普遍下降的经济现象。
4. 就业率(Employment Rate):用于衡量某一地区或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5.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指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二、货币和金融1. 汇率(Exchange Rate):表示一种货币可以按照指定比例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汇率。
2. 利率(Interest Rate):指金融机构借贷资金所收取的利息。
3.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金融市场的政策。
4.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指投资者购买和出售长期债务和股权工具的市场。
5. 银行保证金(Bank Reserve):商业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存放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储备。
三、国际贸易1. 自由贸易(Free Trade):指国家之间无限制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并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2. 关税(Tariff):国家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3.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指一个国家出口货物和服务额低于进口货物和服务额的差额。
4.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相对于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出口货物和服务额高于进口货物和服务额的差额。
经济术语解释
经济术语解释经济术语是用来描述经济活动、现象和理论的专业术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经济术语及其解释: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它是衡量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高通胀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
3. 供需关系: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可能下降;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可能上涨。
4. 利率:指借贷资金的成本或回报率。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5.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在找工作但尚未找到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6. 供应链:指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分销过程。
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商、生产、物流和销售等环节。
7.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控制着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上涨、低质量和缺乏创新。
8.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
贸易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减少和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
9. 跨国公司: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常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来扩大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
10. 供应侧改革:指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政策措施。
供应侧改革通常包括减税、放宽市场准入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改革。
这只是一小部分经济术语的解释,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涵盖了各种理论和概念。
在学习经济学时,了解这些术语是理解经济原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
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
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经济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许多名词术语,这些术语用于描述各种经济现象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经济相关的名词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用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供需关系表明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它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达到市场均衡。
二、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需相等,不再有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当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呈现稳定状态,价格确定并且不再波动。
市场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价格和数量会根据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动。
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的价值减少,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通货膨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利的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来控制。
四、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例如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等。
五、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来计算。
六、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低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
贸易逆差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利的经济状况,意味着本国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较弱。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减少贸易逆差。
七、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和顾客的竞争。
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当制定适当的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
以上只是经济相关的一些名词术语的简单介绍,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还有许多其他词汇和概念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超全的经济词汇及解释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44、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 region of production)
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
45、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
经济资源是指一种稀缺的、要求一个非零价格的资源。
63、吉芬反论(Giffen`s paradox)
吉芬反论是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这样一种状况。当劣质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收人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64、隐成本(Implicit cost)
使用企业所有者拥有的资源(诸如他的时间与资本)的选择成本就是隐成本。
65、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 Income-compensated demand curve)
经济学常用术语及定义
经济学常用术语及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管理有限资源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有许多常用术语和定义。
这些术语和定义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以下是常用经济学术语和定义的详细介绍。
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制造或生产物品或服务的资源。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精神。
1.土地是指全部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矿产和水资源等。
2.劳动是指人们的劳动力和技能。
3.资本是生产性资产,包括机器、设备和建筑等。
4.企业家精神是指个人或企业家通过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或新市场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创新。
二、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价格下,想要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2.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特定品质、外观和使用感受的喜好程度。
3.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和决策。
三、市场和价格市场和价格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市场是指买卖商品或服务的地点,价格是售价或购买价。
1.市场分为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
商品市场是指买卖物品的地点,服务市场是指买卖服务的地点。
2.价格的决定因素包括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
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会降低;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会提高。
四、成本和效益成本和效益是经济学中用于评估决策的基本原则。
成本是制造或生产物品所用的资源成本,效益是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利润。
1.成本和效益可以是直接和间接的。
直接成本是指制造或生产物品所用的实际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如时间和劳动力。
2.效益是指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收入。
利润是指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扣除生产成本后的利润。
五、竞争和垄断竞争和垄断是市场定价的两种不同形式。
竞争市场中,许多企业在一个市场上销售相同的产品或服务。
垄断市场中,一家企业掌握了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1.竞争市场上,因为存在许多供应商,价格通常比垄断市场上的价格要低。
经济类专业术语
经济类专业术语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值。
它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国际比较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
2.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广泛影响,如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等。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之比。
高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下行,就业机会有限,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4. Gini系数Gini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分布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是0到1,数值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
5. CPI(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用来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准期的涨跌情况。
CPI的变化可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6. 资本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基于私人产权和市场机制运作。
它强调个人或公司的自由经营与自由交换,追求利润最大化。
7. 社会主义(Socialism)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主张生产资料归全体公民所有,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通常存在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的特点。
8. 供需关系(Supply and Demand)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中商品或服务数量的提供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往往上升。
9.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一个单位增加或减少对个体总效用的影响。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降低。
10. 毛利润(Gross Profit)毛利润是一个企业在扣除所有直接成本后剩下的利润。
直接成本包括制造和销售产品所需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析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广播、报纸上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经济术语,如GDP、CPI 通货膨胀、加息等等,尤其是面临美国次级信贷危机,油价飙升,商品价格上升等众多因素考验的2008年,我们更是听到衰退、石油危机、全球通胀、硬着陆等“危语”,认识这些经济术语,对我们了解和把握国内及全球经济形势,更好的为日常的工作生活,尤其是投资理财服务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简单介绍近期出现率较高的一些经济术语。
一、GDP:国内生产总值(英文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是各项经济指标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若数据连续增长,表明该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中。
1、近些年来我国的GDP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标志。
不过经济学家预测受全球经济影响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未来GDP增长将减速,大家可以关注未来我国年度GDP数据,观察是继续强劲上涨还是有所回落。
受次级信贷危机影响的美国,之前一度炒作经济将陷入衰退,而衡量一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的标志通常是该国GDP数据是否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值。
2、有一个指标可能会和GDP混淆,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它指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司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比如一个美国公民暂时在中国工作时,他的产出是中国GDP的一部分,但不是中国GNP的一部分。
3、GDP的组成部分:通常GDP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人们形象的把这四项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四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这四驾马车的作用力不同,比如在美国消费是拉动其经济增加的关键因素,占GDP70%左右,因此衡量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消费是关注焦点,而在中国近些年,净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近期随着人民币的连续升值,出口压力增加,为保持经济稳定增加,国家鼓励扩大内需,即拉动消费,以削弱净出口下降对经济增加的影响。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
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
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
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Deflator)。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
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
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
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
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
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
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经济类的名词解释
经济类的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与经济相关的名词,如GDP、通货膨胀、市场经济等等。
这些名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经济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经济名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简单来说,GDP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通过计算GDP,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GDP的计算方式有多种,主要有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二、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是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表现。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增长、需求超过供应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
通胀率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进行测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高通胀率可能引起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
三、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其中资源的配置由供需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决定生产和消费的行为。
市场经济强调私有财产权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并通过价格形成、自由贸易和非干预的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自由发展。
四、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实施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和储备金率等。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市场的流动性,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五、投资(Investment)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生产设备、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中,以获得未来回报的行为。
经济方面的术语名词及解释
经济方面的术语名词及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
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干政府消费支出十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值总额。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3.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
4.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各部门占用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库存,以及战略物资储备等的增加额。
总投资,反映投资的总规模,对于研究投资规模。
投资效益、投资结构、投资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5.国民经济类型划分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常见的经济术语简介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
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
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
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2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
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
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
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
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
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
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越大。
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即恩格尔系数。
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
3
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是较早引入我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概念。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在西方,个人消费包括了住房、医疗、卫生、交通等全部支出。
而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种补贴,这些政策性因素对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比较分析尤其是进行国际对比和城乡对比时,要剔除不可比因素。
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要注意政策性影响的计算和分析及由社会经济制度
4
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3、什么是GDP?什么是GNP?二者有什么区别?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
5
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
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6
4、什么是NNP?什么是NI、PI、DPI?
简单地说,NNP=GNP-折旧。
简单地说,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政府对企业补贴。
简单地说,个人收入PI=NI-挣到但没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挣
到的收入(政府对私人的转移支出)。
简单地说,DPI=PI-所得税=个人消费C+个人储蓄S。
5、还有什么常见的经济术语?
CRB是期货价格指数,反映期货价格的高低。
ECI是就业成本指数。
它是在受薪就业时对在美国所有州及255个地区超过500个行业所提供的工作数量的量度,就业估计是基于大企业的市场调整。
而且把在国内企业及政府里全职或兼职的受薪员工数目计算起来。
它反映的是就业的难易及其条件的好坏。
工业生产率:它是对某国工厂,矿业,公共事业的生产量变化的连续加权式的测量,等同测量他们工业生产能力及在工矿,公用事业中有哪些可用资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
制造业这一块可以
7
影响1/4的经济,使用效能提供一个多大生产能力在被利用的评估。
采购经理指数:采购经理的国家协会(NAPM),现在称做为供应管理之协会,公布每月综合指数,包括国内制造业情况,房屋建筑新订单。
生产,供应者送货次数,订货,库存,价格就业,出口订单,及入口订单,它是将制造也除以非制造业以下指数。
耐用品:耐用品的订单时量度国内厂家对立即或将来要送货的货品所接的订单数。
一件耐用品定义为该商品会持续使用一段时间(超过3年),而在期间对它的服务也持续。
零售销售:它是一个适时的指标,关于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模式以及会因正常季节变动,节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调整。
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销售,及服务及难免发生的加在商品的费用税收,但不包括负担在消费者身上的销售税。
新建房屋报告:新建房屋报告量度每月与居住有关为单位的新建房屋的数目。
一个建筑的开始是指开挖地基的开始。
同时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组成,住宅房是对利率变动而作出反应的第一要素。
对开始/接受利率变化的反应,若以图形来表示利率的话,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
要分析,关注前个月的价格变动百分比,报告会在大约下月中公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