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合集下载

陈氏太极基本功:缠丝功

陈氏太极基本功:缠丝功

陈氏太极基本功:缠丝功 打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在,行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回四梢通七窍,增长内力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怯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缠丝劲分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

初学缠丝功时,我们从单手、双手正面缠丝、双手斜步缠丝开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太极拳缠丝功的学习,将在缓慢的开、合、松、落的动作过程中,感受以丹田为核心、节节贯穿的缠丝运动,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身心内外合一。

通过缠丝功的习练,慢慢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培养太极拳的气感。

修习方式:正面单手缠丝(右手)准备口令:身体中正站立,两臂下垂,然后左手叉腰,拇指在后,重心移向左腿,右脚向右开一大步,右手伸于腹前,掌心朝上。

口令1,右手向左上方划弧于左胸前口令2,重心移向右腿,右臂外旋向右划弧于右前方,与肩同高。

口令3,松胯,右手内旋向右下划弧。

口令4,重心移向左腿,右手内旋向左下划弧,回到准备口令。

(单手正面缠丝-左手)口令同右手一样,口令要领相同,唯方向相反。

单手正面缠丝,左右手练习时,可按照口令步骤,循环练习若干次。

斜步双手缠丝(右侧)准备口令:身体直立开始,先右脚外摆70-80度与身体右转同时完成。

随之重心右移,屈膝下蹲,提左脚向左前方开一大步;同时两手捋至右侧,掌心向右后方。

口令1,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外旋,右手内旋,由右向左前运至左腹前,掌心朝左下;口令2,随之,左手内旋,右手外旋,由左下向左上划弧掤于左肩上方。

口令3,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

同时双手由左肩前上方划弧掤于右肩前。

口令4,随之,左手外旋,右手内旋,向下划弧成准备口令姿势。

双手缠丝(左侧)同右侧双手缠丝,口令要领相同,唯方向相反。

练习时,按照口令步骤,循环练习若干次。

缠丝功教学详解明白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学会了如何通过站桩形成丹田核心,使内气贯通全身。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

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下面店铺整理了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欢迎阅读。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

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白长。

”陈式太极拳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1.缠丝劲在健身方面的作用通过太极拳放松性的缠绕螺旋运动,可使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单位体积内细胞核数目增多,关节软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强,这就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加大了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柔韧性较好。

螺旋式的缠绕螺旋运动,通过反复拧转绞动,使全身各部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纤维拉长到一般运动难以达到的长度。

锻炼日久,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毛细血管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都增加。

因而经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皮肤会逐渐变得细腻光泽,肌肉弹性好,健美有力。

过瘦、过胖的人练习陈式太极拳都有明显的矫正效果。

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气血都在周流循环,如果血液有停滞现象,人就会生病。

气血在人体走的不是直线,随筋脉走的是曲线。

练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循经络沿曲线旋转,它能引导气血周流,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正是水流不腐,户枢不蠢的意思。

缠丝螺旋运动还有助于肠胃有序的蠕动,改善肠胃的血液循环,消化酶分泌增多,使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更顺利。

所以有助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及溃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欢迎阅读!简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具有“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的风格特点。

下面,根据多位老师传授拳架内容和自己多年演练的经验,谈一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周身各个部位的要求。

一、头颈部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

”“提顶”、“吊顶”、“头顶悬”等说法。

所以用领、提、虚、灵等字来描绘头颈部位,主要是怕中气过于上冲,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僵直、失掉头部的灵活性,导致全身的僵滞。

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中。

练拳时头部要端正、虚领顶劲、但不硬挺。

头颈部要直,一招一势,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举手投足,受着意识的指导,动作起来,才能使周身灵活。

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

要求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驰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

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平视延远。

运行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

下颗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

舌尖抵住上颚,以加强唾液分泌。

耳听身后,兼顾左右。

总之,处处要自然轻松,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

二、躯干部1、胸背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

“胸要含住劲,又要虚。

”“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

”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舒畅。

从技击意义上讲,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缠丝功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可称作缠丝劲。

在陈氏太极拳缠丝功的练习过程中,需要要明确的一点,那就是缠丝功分为顺缠和逆缠两种。

与此同时,太极拳缠丝功练习的手型和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包含顺缠和逆缠两种。

顺缠是手外旋,即掌心由内向外翻,顺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

而逆缠是手内旋,即掌心由外向内翻,逆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

无论是顺缠还是逆缠,始终要做到似柔非柔、似刚非刚的劲。

太极缠丝功是内在的功力,见形与否视个人情况而定。

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这就要求有正确的手型作为基础,手型有拳、掌、勾。

手法是手臂的运使方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式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接手的部位和形状分为掌法、拳法、肘法、臂法,这些统称手法。

太极的手法较多,一般有棚、捋、挤、按、平拳、立拳、栽拳、撇拳、贯拳、抱掌、推掌、穿掌、分掌、挑掌、云手、开手、合手、以及采、挒、肘、靠等。

太极拳缠丝劲

太极拳缠丝劲

太极拳缠丝劲太极拳缠丝劲-------陈氏太极拳小架缠丝劲浅析-------在以往的太极拳书中,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对缠丝劲有较详尽的描述。

P68,“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P72“浑身俱是缠劲。

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

…以自然运之…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非几股劲。

”P74“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

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

显见螺旋缠绕,是太极拳的精华,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标志之一。

打太极拳要求不用力,不用肌肉紧张产生的力,而用中气,中正之气在肢体中不停的作螺旋缠绕运动,在体内入于骨缝,沿脊柱达于四肢。

在四肢可达于肌肤。

何谓“中气”,中气也就是古代说的内气,浩然中正之内气,即为中气。

或道家称之为丹田气,或祖国医学称之为真气。

这里不讨论,真气的来源。

有人不承认真气的存在,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人可能极少。

我国有一批“唯物论者”凡自己不懂的一律视为不存在,一律视为“伪科学”。

内气人人都有,只是多数人感觉不到而矣。

内气就象心电图的电流一样,不做心电图也不知心脏里竟有微电流。

我不认为“内气”,“真气”是练成内丹化成气,在体内收、发运行。

内丹并不存在实体,内气也并非由肾产生。

目前有些病人肾脏已完全损坏,在医院靠透析维持生命,他们仍然有内气,中气。

他们还活着。

所谓内气,人类脏腑之气,就是内气的一种。

五脏六腑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之本,靠五谷杂粮,气、水由血液来运营。

如:心气好则定是,心跳有力,心率正常,节律齐正。

人的体内还有很多肌肉,筋腱,平时如内脏一样是不受人体思维控制的。

现在我们知道“心想事成”实际并非心想,心不能想只能跳。

想是高级神经活动,是神经系统在想,它在人的头部。

我们所说的“力由心发”,这个“心”指的是大脑。

好在图说中把“心”放在了解剖学中心脏的位置,离大脑很近,如果把心放在脚踝位置那就太远了点。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

陈式太极拳“缠绕”一词,是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一句,集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运用缠绕运动的特点。

后来陈鑫在其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阐述说:“吾读诸子太极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

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概括了“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太极拳理论精髓。

“缠丝劲”的本质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即是指“中气”潜转达于肌肤缠绕运行的外形体现,也是“以形导气”的必然途径。

而“中气”则是“缠丝劲”的灵魂与主宰,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动力所在。

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气”的凝聚与潜转,是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必备条件。

“中气”居人体正中央,上通百会穴,下通会阴穴,一线贯串。

“中气”之中,即是正中,中庸也,即不偏、不倚、不滞、不息、无过不及。

“中气”之气,就是指以心意为主体行阴阳五行之气。

但气又分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气,秉受于父母,居人体正中央;后天之气则是指大自然之气与水谷生化之气,纳进人体内扶助元气壮大充盈。

其气出入于命门,听令于心神,驱使躯干和四肢各依其“中”缠绕运行,形成了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运动网络。

“缠丝劲”在河南方言中又称为“麻花劲”,取其缠绕象形之意,说明多股阴阳劲像麻花形状拧绕在一起,它的运动模式则是根梢(节)拧转,中节随动。

运动时类似“麻花钻”原理,钻头工作时,沿其中轴线螺旋下降,物屑却反方向沿着钻头纹线轨迹同步螺旋上升;身体同时螺旋下沉,手臂旋转上升的动作,在陈式太极拳盘架与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这就是在其中气贯串中,身躯与四肢缠丝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缠丝劲”俗称太极拳内功,讲究“气功、劲功、意功”三者合为一体。

尤其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缠丝劲”的训练法则,在其训练的不同功夫层次中,缠丝劲则有着不同的含义。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

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 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 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 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 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太极拳定向旋转动作产生缠丝劲,而旋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

比如,长拳中的冲拳动作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也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轨迹上来说,这样的力也是一种缠丝劲。

在形意拳中最常见的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的,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也以旋转为要。

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

在八卦掌的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人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它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而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核心劲法形式而贯穿始终。

陈氏太极拳的身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1.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身躯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主要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胸腰运化,从而引导身体内部的气机运聚。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微微前卷里合、对拉拔长、接骨斗榫、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挠二骨拧摽翻转,双手顺缠或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从而引导双手臂的节节贯串之劲。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为轴线,中气贯串,双胯同时松开,争衡前卷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髌,双腿里缠,旋踝转腿,股骨旋动,双足拇趾领劲缠动,胫腓二骨拧摽翻转,从而引导双腿和双脚的节节贯串。

陈式太极拳缠丝技法举例(上)

陈式太极拳缠丝技法举例(上)

陈式太极拳缠丝技法举例(上)2012-03-21吕复兴2012年编者:本文作者为陈式太极拳家马虹先生的弟子,黑龙江省望奎县人。

“太极拳,缠法也”,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固有特点与精华,在意念指导下以丹田带动、腰脊为轴心、周身螺旋形式运化,令三节、九窍、十八球节节贯穿,使内气缠绕于肌肤之内,中气贯通于骨髓之中,形成一动无有不随的独特空间曲线运动方式,完成身体各部分的公转与自转。

这种劲由内及外、由里及表、由中而发,对称协调、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运用时能刚能柔。

其刚时,挨到何处何处击,出手见红,无坚不摧;其柔时,连绵缠绕,使人难入难出,如蝇虫落胶,有翅难飞。

就用法而言可分为上缠、下缠、左缠、右缠、外缠、里缠、大缠、小缠、前缠、后缠、正缠、反缠等。

但总的规纳起来也就是顺缠与逆缠。

就其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一顺一逆或双顺双逆,其它方法皆为变化之法。

从健身上讲,缠丝劲的产生与传递方式正好是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机能的过程。

人体机能的改善与增强需要血液的营养与滋润,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机体的运动与感觉都离不开血液的濡养,故《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人若气血充盛,血脉调和通畅,则精神充沛,神志清晰,脏腑坚韧,肌肉丰满,感觉灵敏,活动自如。

欲达此况,推动血液运行之气要强,血液要充盈,脉道要畅通无阻,而周身无处不缠丝的陈氏太极拳运动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功中,通过意气运动配合螺旋缠绕的方法,加强人身血液的循环功能,使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脉道更加畅通无滞,令气血运行全身,使周身各个部位得到相互“按摩”,从而加大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之间弹性,增强了骨的营养,使骨密质增厚,使骨松质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因而骨头更加粗壮、坚固。

同时还会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加强了关节的牢固性,伸展性,令关节的活动幅度增大,灵活性增强,为行拳走架,推手技击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练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如何练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如何练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在习练者的手型上表达最为明显,主要显现为“瓦楞掌”。

而太极拳的手型又是根据手法需要而定。

太极拳虽名为拳,其实是以掌法为主。

掌法的表达在整个套路中占有主要地位。

掌型正确与否,是练太极拳的关键。

陈式太极拳掌型要求: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五指束住。

请练者按此要求试作,手即能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缠丝劲”的感觉。

在其他太极拳式中应用正确掌型,也能产生类似感觉,如戳对方喉时所用的“高探马”也是这样掌型。

这个拳式是指法而不是掌法。

不论是指、掌、拳、钩都不能单用“直”作为理解。

因为太极拳是螺旋运动。

如陈鑫的《陈氏太极图说》中“人身缠丝图说”一图,其浑身都标注有缠劲的“路径”,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

有左手前,右手后;右手前,左手后,而以为顺合者。

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

还有用反背劲,而往背面合者。

各因其势变之状态,而以自然者运之。

这便是陈式太极拳掌法的基本规律。

正确的缠丝劲手法能够使练者清气上升。

而表现在步法上为:足大指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齐合住,此时方可踏实,即五足指抓地使练者浊气下降,这便是足缠劲的功夫。

缠丝的内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

左手属于阳内圈,为左手与左足所运之圈;右手属阴外圈,为右手与右足之圈。

值得注意的是,两手非更迭转实,一齐运动,而是左手略先,右手略后。

右手在内,为机之动,是阳先阴后,其运动势为阳内阴外。

合万物阴阳交合之意,执阴阳两端为一之用。

孟子曰:“志者,气之帅;气者,体之充。

心如将军,气如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

”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尖止。

气之上行、下行就似两橛,执此二橛于一气,并将此贯运行于股肱内,合手而足于其中,缠丝劲继而显现无余。

陈鑫所谓内劲(中气)皆为由腰腹发动的劲,此劲经脊背而带动大小臂旋转,贯穿于手指。

臂向里转,小指走扣劲,是里缠丝;臂向外转,大指走扣劲,是为外缠丝。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

太极缠丝技巧分享太极缠丝技巧分享太极拳缠丝劲训练是一个细腻的过程,下面店铺来给大家分享太极缠丝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论缠丝功“太极拳,缠法也”。

陈式太极拳所称的缠丝劲也就是螺旋、弧线运动轨迹,无论是在练拳和推手当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劲(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四正劲法之一)基础之上的运动。

练习时要求周身缠丝劲无处不在,无论是手上、脚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无论是大缠、小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在练拳时无时不在。

缠丝劲的实质就是一种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对方的来劲改变方向,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

练习时一定要加上“稝劲”意念,所谓:“用意不用力”,就形成了太极拳的以“掤”劲为主的沾粘劲,这就是太极拳的精髓。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既要处理好外形方面的辩证关系,又要用意念引导,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如此内外结合,实在是不容易,因此,解决问题就要从最简单的单式基本功开始,世界上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最根本所在。

缠丝劲的实质,就是一种掤劲的弧形运用,无论是在健身和技击运用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功效。

在健身方面:这种螺旋、缠绕的运动方式,不仅对于人的筋骨、关节、皮肉以及内脏和各个系统功能,都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加之意念、神经的调节作用,更促使经络畅通,使气血循环旺盛。

在技击方面:按照太极拳的原则“舍己从人”,我运用缠丝劲、稝劲、粘黏劲引入彼劲,使对方的来力改变方向而不脱离,并使其失去重心,站立不稳。

由于运用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引化,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可使对方处处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我处处占据主动地位,随时可以出击,这叫做:“引进落空合即出”。

练习太极拳,不仅要做到形状走螺旋、缠丝劲,而更主要的是用意不用力,每一动用意念做先导,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关键一点。

我们要在长期锻炼肢体运动放松的质量上下功夫,非由此入手不可。

在意气的引导下,形成极松柔,极灵活,刚柔相济而且是掤劲不丢的、沾粘连随的缠丝运动规律。

缠丝功功法

缠丝功功法

缠丝功功法混元太极缠丝功介绍: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劲"。

《陈鑫太极拳类分类语录》:"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此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

"缠丝劲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

缠丝劲分为顺缠逆缠两种。

上肢顺缠是掌心由内往外翻,其中多含掤劲;上肢逆缠是掌心由外往内翻,其中多含捋劲。

下肢顺缠指"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档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下肢逆缠指"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色之一,只有陈式太极拳的套路才能表现这个特色,正像开合手能表现孙式太极拳的特色是同一道理。

源于杨式太极拳的简化太极拳,也是不可能表现缠丝劲的。

这不是杨式太极拳或简化太极拳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中把掤捋挤按有机地组成连续动作,应该说是杨式太极拳的特色之一。

作为陈式太极拳在当代的主要传人,冯志强老师将传统的缠丝劲进行归纳,取精去繁,编制出混元太极缠丝功,属混元太极拳内功功法之一。

于2005年完成教学录像制作。

具体练法可参照《网上课堂》视频中的解说词来进行。

1.降气洗脏:缠丝功是调节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1)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内想丹田,内视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

(2)引气上行时,要用眼神,心意引领两手缓缓上行。

(3)向下降气时,意气不停,引大自然混元之气由头顶囟宫进入体内,自上而下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降气路线:以体内为主,体外为辅,两手配合导引,内外合一,绵绵不断的逐渐降气,同时,内外协调一致的松气松身,一直松降至脚底涌泉,将体内浊气排出。

呼吸要顺其自然,降气时,意想大自然混元之气与体内混元气合二为一,似甘露一般自上而下涓涓流淌,如水气一般由里及表沐浴全身,有一种周身通透,极其舒泰的惬意感觉。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

60刚柔太极练法外在的动作路线为:“旋踝转膝,旋胯转腰,旋膀转腕。

”外在螺旋缠绕的肌肉骨骼与内在节节贯穿的劲力意识相结合,达到内外相合、完整统一的动作表现形式。

拳论云:上欲动,下必催之;下欲动,上必领之;中间动,上下合之;上下动,中间随之;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

练拳时如果手是直伸直缩而不翻转手心、旋腕转膀,腿是前弓后绷而没有左右旋转、旋踝转腿的配合,就会发生“顶抗”“顶牛”的比力的缺点。

下节也就是腿部,缠丝劲腿上动作的表现形式是“旋踝转膝”。

从人体骨骼结构来说,踝关节与膝关节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这两个关节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文/庞德立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里提到:“太极拳缠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

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

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

”不难看出,陈式太极拳的动作和劲力路线主要以缠丝劲为主。

太极拳螺旋式的缠丝是“太极”拳名称的由来。

这种螺旋式的运动是独特的中国式的运动方式,为世界所罕有。

在体育锻炼方面,它能促使全身节节贯串地推动,并由此进入内外相合的一动无有不动的境界。

这对内脏器官能起到一种按摩的作用,同时使显于外的神气发生鼓荡,因而强健了大脑皮层,从而增强全身组织器官的健康。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按其性能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缠丝。

一种是以中指为轴,小指领劲的顺缠丝,顺缠丝内绝大多数是捋劲。

另一种是以中指为轴,大指领劲外翻的逆缠丝,逆缠丝内绝大多数是掤劲。

顺缠、逆缠在身体的表现上各有不同,但又互为其根。

这两类缠丝劲存在于太极拳运动的一切过程中,并贯穿始终。

不管是进缠退缠,还是左缠右缠,都离不开劲力的发放和蓄劲。

发放为出劲发劲,蓄劲为入劲合劲。

在太极拳的运动过程中,内在的劲力路线为:“力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

”刚柔太极练法只能前后弯曲和扭动。

怎样才可以做到“旋踝转膝”呢?每个关节都是由两根以上的骨骼形成的,这样就形成中间的关节腔。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路径路线(转贴)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路径路线(转贴)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路径路线(转贴)根据《陈氏太极拳汇宗》陈鑫著作部分,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

作者试验了陈鑫提供的练法,认为顺缠从腹侧腰隙开始,逆缠从背侧腰隙开始,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是可以采取的(一般练法腰隙的抽换只从两腹侧开始)。

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

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为了介绍一种新的练法,供爱好太极拳而又通晓经络学说者的研究和参考,故仍将陈鑫的主张归纳如下。

手顺缠劲:(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颙;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注五指,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肚。

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

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手逆缠劲:(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外往里缠为逆缠)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户、附分逆行而上至肩颙,经消泺、清冷渊,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

逢虚腿一面的手逆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和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

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

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掤。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由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以下简称冯师)创立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内功和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以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为母,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混元太极拳练功体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

欢迎阅读!简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缠丝劲是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精华,也是擖手(现通称为推手。

)技击的重心所在。

学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到了相当程度之后,一定要精研缠丝劲,才能登堂入室,达到拳艺的大成。

缠丝劲分为顺逆二种,再配合动作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就形成了立体型态的缠绕圆圈。

缠丝劲是源自中气,中气发于心内(古人之心犹今人之言脑),由肾而生,经命门而出入,动则出,静则入,藏于丹田,入于骨缝,外达肌肤,陈氏谓﹕其在骨缝中者谓之中气,其形肌肤者谓之缠丝劲。

此言缠丝劲的本质及其生发情形,打拳时是浑身都是缠劲,而用以表现此种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缠丝劲的主体是臂与腿。

品三先生著作在单鞭着内咏诗云:东冲西打在单鞭,左右运行玄又玄,此精〈言缠丝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斜缠顺逆原有定,最耐浅深细究研,究研功力真积久,且豁然太极拳。

人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如欲浑然穷原象,三五光明月正圆,照临天下千万物,无物能逃耳目前,或擒或纵皆由我,头头是道悟源泉。

这首诗是说明了缠丝劲是由心中发而形于股肱为顺逆缠丝;股为腿,肱为臂,他说缠丝劲须要仔细研究,日久功深,豁然贯通。

浑身都是太极缠丝劲,动静浑然,敌劲难逃我耳目,擒纵在我,这是因为我明悟了缠丝劲道理,自然而然成了太极浑然之象,无往不利了。

手与脚缠丝的配合,一般而言,是同一侧的手和脚,顺则同顺,逆则同逆;但也有例外就是在单脚独立与解脱擒拿时是可以不按此规律的。

手臂与腿部的生理构造不同,手是架空的,而腿却是以地面为支柱,手部的缠丝方向是以手指或手掌为准,腿部的缠丝方向是以膝盖为准,手掌只可正背面翻转,膝盖却可连续向内或向外转圈,因为有这种不同的关系,腿部的缠丝较为复杂,就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了。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陈式太极拳作为传统的养生运动,其效果非常好。

太极拳的好处通过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表现出,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三大缠丝劲1、顺逆缠丝顺逆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此拳的精华。

陈鑫讲:“拳者,缠法也。

”“不懂缠丝劲,即不懂拳。

”陈照奎先生讲:“以顺缠和逆缠为基本缠丝劲。

”缠,本义为围绕、缠绕之义。

《说文》中有“缠,绕也。

”因而缠绕即为走螺旋。

诗日:。

人人都会冲一拳,看吾冲拳玄不玄,太极冲拳螺旋劲,缠丝拧出快如电。

”陈式太极拳的创立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其对身体各经络的影响很大,疏通经络能使我们气血流畅,能将体内的毒素及时排出。

在陈式太极拳中以小指领劲向手心方向旋转,同时,大指和小指相合形成瓦垄掌,为手的顺缠;以大指领劲,向掌心方向旋转,同时大指与小指相合,形成瓦垄掌,为手的逆缠。

由此可见,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对于手指也是有着非常细节的要求的。

当出腿或收腿时,如以脚掌外缘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裆外方向旋转,即为腿的顺缠:如以脚跟里侧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裆内方向旋转,即为腿的逆缠。

无论顺缠还是逆缠,都以螺旋运动为主要形式,再结合手法、腿法,形成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

2、开合螺旋陈鑫说:“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

”“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

”一般讲,所谓开,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谓合,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内收敛缩小的意思。

但是,开合不仅仅是肢体的简单缩放,陈照奎先生讲:“开,在螺旋中开,而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

”行拳中强调中节开,梢节合,在“单鞭”“懒扎衣”“白鹤亮翅”中讲求两肘相开,两手相合,两膝开,两脚合。

“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腰与胯合,这六个点形成了一个立体空间,把自己重心稳固住。

开合螺旋,需要大家调节后身体四肢部的功能与运用。

在“左右裹鞭炮”中,双腕交叉逆缠略往里转,双拳向前下沉,再以腰为主轴,结合丹田内转带动身体先微向右转,再向左转,同时略上升再下沉再向左转旋转上升,再运用松活弹抖向左右两侧沉肘发劲。

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

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

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朱天才太极拳中的缠丝与抽丝对练习太极拳者来讲是一句常用的口头禅。

人人都知道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理论精粹,一动都需要螺旋缠丝。

抽丝是杨式太极拳理论精典,一动运劲如抽丝。

目前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古老的太极拳五大流派陈、杨、吴、武、孙,以及近代流传的太极拳套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陈式太极拳。

但是对缠丝与抽丝应该怎样去认识理解。

在我的笔下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与研究。

我从小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长大,系陈家第十九代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

从小就接受陈家先辈太极拳熏陶,九岁正式在族舅、陈氏第十八代宗师陈照丕门下学习陈家太极拳,后又随族舅陈照奎老师学习,至今已半个世纪。

在陈家沟学艺十几年,每天风雨无阻,练习、听讲述拳理、师兄弟们在一起的相互研究、实践,并翻阅了陈家拳谱精典,以及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心得体会,又常和各式太极拳名家互相交流。

目前在世界上练习太极拳者近亿人,太极拳的教练也数以万计。

但由于教练员功底、理论等水平不一样,教学的质量也会不一样,学员们学了后所收到的效益也不一样。

从目前世界上的先进程度、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太极拳的功效也以健身、益寿延年、修身养性为主。

太极拳螺旋缠蚕丝的练习关于太极拳运动螺旋缠丝及抽丝,应怎样练习,怎样使学者领会掌握,易学易懂,接受的快、受益得广。

首先就要看教练员是否能将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劲如抽丝的理论精典讲出来,并亲自示范给学习者。

如果只从书本上得到理论,不能示范,那只是黑板上种田,学习者只有根据理论来研究、揣摩,它的收效就慢多了。

甚至有些讲也讲不出来,更做不出,那就更见效的慢了。

太极拳教练员都知道“练太极拳以腰为主宰,腰似车轴气如轮。

”怎样去体会、理解和感受这句太极拳的精典呢?从字面上讲,腰一轴一轮,它的运行不就是弧形、圆形的连绵不断缠丝运动吗?世界上流行的传统太极拳从陈家到杨家,再衍变成各种各式太极拳,虽然套路形式有区别,但从理论上是一脉相传。

(整理)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

(整理)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

陈式太极拳在强调缠丝劲的基础上,上肢运动有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八门劲别和通背劲、对称劲,中间有“胸腰运化”,下肢有朋、捋、挤、靠、采及进、退、顾、盼、定五步和“裆走下弧”,这些合到一起产生的劲称为“混元劲”。

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有如下要求:逢力必朋,逢朋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含在每个动作中,而且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

细心的读者可以对以上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

下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混元运动的规律。

一、六个方向的圆太极拳运动的肢体运行轨迹非圆即弧。

弧是圆的一部分,可归入圆中进行讨论。

我们先来定义:具有六个方向的力称为“混元力”,也就是说,“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拥有六个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即立体的圆。

有的人虽然走得也是圆,也是弧,但只有四个方向,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的力,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对对方构不成威胁。

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

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大。

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精妙之处。

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然后便是我的打击,这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前后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奥妙。

“前后”是人们的习惯,“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产生了顶劲就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对方冲垮了,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劲;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一定少了前后方向的劲;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劲。

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每个转关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否则拳式就是不正确的,在实战中也是不管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腿部缠丝篇一: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求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领1、预备式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合、顶劲要虚翎顶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3-5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气机移动时再进行起式动作,做起式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述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棚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翎气虚虚上棚,形成棚劲,心意前趋劲惯指稍伸挤成挤劲,心意回引劲力从稍端返回两肘成捋劲;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翎气下按而形成按劲。

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2、金刚捣碓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要右膝是右手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振脚做好准备,振脚时切不可弩气用力使劲跺踏,不可为最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振脚是松气,松劲所至,是身静气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集柔而成刚,定式时复归太极原象,心内一片太和,3、懒扎衣做懒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部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引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预开先合,合之再合的开合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要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4、六封四闭两手环环形旋绕时要靠胸部的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园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

气机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

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

手到、脚到、身体到,一到全到一气呵成。

5、单鞭,做单鞭式时胸部常常兼有棚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

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时是在丹田内转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惯指稍,整体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6、白鹤晾翅白鹤晾翅上合下开时,左手护胸护脸,右手护腹护裆,上下护住中线,左右两肘护两肋,这是对己言,左手暗藏催心掌,配合右脚上步插逼前肩靠,肩靠、肘击、撩阴掌;前弓、后蹬、并身到,这是对彼言。

7、斜形坳步做斜形坳步时要注意,两手交替斜线运行皆不过中线,左右轮换而又护着中线,左手运左半身,右手运右半身,而不失中定,以腰带手,以手翎腰,腰腹臀胯折叠旋绕,胸腹同时开合折叠。

8、提收提收中的两手上提为提手上式的接引劲,接住对方来势引彼入圈,贵在精神贯注神形相合而不留痕迹,收捋时周身沉稳的蓄住劲,而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虽未发而意在先,两手按挤,提膝上顶需同时完成,左膝棚顶暗藏套封礼和腿,腰微按转,劲有挤发。

9、前趟坳步前趟坳步时有一个以闪身法引转来势的动作,亦退亦转,亦引亦缠而引进落空,右腿屈膝上提时塌腰敛臀合裆,周身引果相合,上下一起到,落步进逼膝身进,上筋下举需棚顶,上筋这两手,左手为才手和手擒拿手,右手为扑面催心掌,下举在心顶,胸腹中堂行,审时度势里合腿,心意似游龙盘旋,身形似弹簧缠绕而连绵不断。

10、掩手肱拳掩手肱拳时右脚振落时不可用拙力,全在松气振落,在最后出拳之前左手十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势的方向以及眼神心意所注之处要三点成一线,才能有的放矢。

左手前眼为接劲,右手曲曲为蓄劲,随曲就身阴阳互变,拳到肘到意到气到劲到,出拳时要集柔成刚,切不可弩气用力。

也不可以力带气,稍翎中随根接脆,拧腰转胯启仪足。

11、披身锤披身锤为大转身法,右手先松落,为承接来式,引进落空,右转旋绕一大圈时,应圆活无凸凹,并有肩靠,肘靠、臂靠之意,暗藏采手和切掌,辅以右脚理和腿法,腿手并用而令对方扑跌,此手法之巧,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转关在腰,周身上下左右需一起松沉裹合蓄住劲,两手节节抓臂握拳,而有抓筋拿脉之意。

12、背折靠背折靠时腰背拧旋而开,胸腹拧转而合,及前合后开,腰要开胯亦开,裆要园则腰背自然开园,左肩和右肩相合,左肘和右肘相合,左拳和右拳相合。

13、青龙出水青龙出水一式有多次腰的左右转换,每次转腰都要混元自如,回环旋绕,连绵不断,即无凹凸也不间断才能形似青龙出水般盘旋绕转,在用法上皆为连环法,上有连环左右锤,下有指锤连环出,上打头部下打阴,上颈下术不离中。

14、双推手双推手式中左右手先各缠绕一圈,右手缠绕一大圈,左手配合丹田缠绕一小圈,腰腹臀胯同时旋绕,以外动翎内动,以内动带外动,周身合一家,胸腹同时开合折叠而鼓荡内气,合手前挤时,两臂抱肩合肘要与要与腰臂园撑配合,上下相随周身相合,才能形成左蹬右弓合手挤,周身一家身贤拥之势。

15、三换掌三换掌是在身法中定的情况下进行前后左右的虚实转换,重心在右腿,虚实变化在两腰肾,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在内则内换,在外则外换。

阴阳开合而又互为其根,运化全在胸腹间,胸腹开合折叠而阴阳两气得以运转,16、倒卷肱倒卷肱右拳沿后上前下的立园轨迹绕转时,右手用意节节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脉之意,左手立掌立于腹前,与腹前的右拳上下照应,上筋下挙,右拳随时弹击对手裆腹部,后撤时,后撤之脚如履薄冰,定式时,前手臂弯如弓,身虽后倚而意在前,自然中定平准,卷肱时以意旋腕转膀,逆缠开展,顺缠卷收,总要松活、园顺、园展、连贯。

17、退步压肘退步压肘做单双臂磨盘缠丝圈时,臂以肘为轴,身体以腰为轴,两腿以膝为轴,上、中、下同时磨盘旋绕,并与胸腹开合折叠相配合,三轴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盘缠丝圈。

做右压肘式时,要注意两臂抱肩合肘,两腿开胯园裆,腰背裹园,周身开合。

右脚弧形后撤时,脚掌贴地,如履薄冰,要细心体会脚下的感觉,身体右转后倚下坐,要沉稳殷重,安如磐石。

18、中盘中盘做上合下开式时,右脚振落要松气、送腿、振脚,不可怒气用力跺踏,左脚开步应顺随自然,好像是被右脚振弹出去似的,左腿同样要放松无拙力,形成左转侧斜双意双开缠丝圈后,两手上下斜开和右脚收拉均要随身腰而动,身到手到,手到脚到,右脚似乎是被左手领带而左移的,右脚要松胯、松膝、松脚,胯膝脚三节若断若连。

19、闪通背闪通背做两交错上下运行的交错咧劲时,两手左切,左脚右扫,要腿手并用相反相成,手到脚到刻不容缓,做倒转身法时,转身要圆活无致,浑然一体,两手回旋与扣步、转身、密切配合,也要注意手到脚到身到,最后闪身侧步通背式,两手的翻转、转身与撤步要密切配合一气呵成。

定式时要沉着稳健,上下相合,前后相照。

20、击地捶击地捶的进身跟步左架右冲拳,要求身、拳、脚一起到,劲整、式稳,左臂上架形如薄云见日,右臂前冲形恰开弓放箭,两拳抡臂左右挂绕皆护着体前中线而交替运行,并与左右进步配合好,形成上引下进的击地捶定式。

21、平心锤平心锤的前合后开的双卷肱蓄合式,要做到两肩边卷和、边缠踏,两肘相合两拳相合,此动于后边的前开后合、双翻卷的弹抖式皆要随胸腹开合折叠而卷蓄翻转,不要单纯追求两臂的弹抖劲,发平心锤时,两腿开胯裆园活,两膝拧转式相合,两脚踩蹬向下钻,全凭腰胯松、活、转,左臂螺旋挂肘为极缠极野,右臂螺旋冲拳为极缠极尽。

22、煞腰压肘煞腰压肘定式时要松腰棚园,以背身法裹园腾背微翻,两脚有向下拧钻之意,使下盘稳固落地生根,顶劲翎好,裆劲下好,上虚下实,中正不偏。

23、当头炮做当头炮右翻身式时,;两拳抡臂翻转与身体翻转及右脚的提落需整体协调同时完成,两拳前冲时左膝前弓不过脚尖,右拳伸而不直,拳到脚到身体到。

左弓右等身先拥,双拳齐发如放箭,目视前方照顾四旁。

24、收式降气收功一般做三次,一趟拳练完在身体四周会产生一定的气场,应收回到丹田来,以达到养气养身的目的,习练者若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进行收功的练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返身中气自回,周身混元无极归归,练而不收枉费劲,动而复静见天真。

——完——篇二: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一作者:道云龙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59一、《何谓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以自身几十年间练拳行功的切身体会,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耀贞老先生毕生武学之精粹,根据天地阴阳,混元运转的易理,结合中医养生之道创编的一种混元运动的太极拳。

为何要取名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呢?对于这一问题,外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老师的深层含义,说其是陈式,千真万确,此为陈式第十七代杰出代表陈发科老先生亲授,独有冯老师对此道感悟最深,从中掌握了太极拳的内涵精髓和真传练法。

在陈式后紧随心意二字,是冯老师看到如今武术界很多人习练陈式太极拳包括其他太极拳时着重外形拳架、努气用力、牵强发劲、急于求成,忽视了太极拳的内功拳性质,应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外俱练,因而强调要用心来练,首先要用心来理解参悟太极之道。

老师常说:“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

”太极拳是意气运动,而不是体力劳动。

提出“心意”二字则强调了“心意”在练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心意”之后紧接混元二字。

何为混元呢?大从天地讲,宇宙间日、月、星辰都有各自的圆形运行轨迹,又互为整体却不相撞。

小从家庭、工作讲,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子妹间都有自己的生活运动习惯,单位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尽其责、和睦相处,如运转的好,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也是混元。

从练太极拳讲,每练一招一式,心与意,意与气,肩肘腕,腰跨膝,以及周身各个大小关节都在同一混元圈内运转,各自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

心往一处想,意往一处去,气聚一点,外形内气,阴阳开合,同画一幅美丽的太极图,这就是混元。

据冯老师说:“当年陈发科老师常说陈式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要向混元发展”。

也就是说混元是陈式太极拳的高级阶段。

总之,冯老师提出心意混元一词,是着重强调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要用心用意,行功走架要圆活自然。

要切实理解何为太极,何为太极拳,用太极之理来指导练习太极拳。

是希望后辈们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明太极之理,合太极之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二、混元太极拳的实质混元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炼内功为本。

练内功首先是练内气,气是劲之体,劲为气之用。

太极拳的内功威力是靠太极拳的内劲来体现的,太极拳的内劲是拳术的统帅和核心,而太极拳的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

基于此,冯老师提出了: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养精、养气、养神)修炼混元太极拳的三项原则,作为进入太极之门的指路明灯。

三、混元太极拳的特点首先混元太极拳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

这是混元太极的精妙所在。

混元太极拳继承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集养身、强身、技击为一体,建立了一整套精辟科学,合乎自然规律的练功体系。

其次从套路、功法的运动特点看有以下几点:1、以意行气心为主。

外形动作、神态、气势的变化是内部心神意气的外在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