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元朝】

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

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一)赴长亭途中

【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董西厢》中此处作:“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滚绣球】正面刻画莺莺怨恨别离的内心世界。

金圣叹“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叨叨令】是直抒胸臆,以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在路上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

(二)长亭别宴

【脱布衫】【小梁州】写莺莺愁闷哀伤的神态,也可指莺莺眼中看到的张生愁闷哀伤的神态。

【小梁州】中“阁泪汪汪”等句,究竟指莺莺,还是指莺莺眼中的张生值得推敲。明代戏曲家王伯良认为是“莺指己言,恐人之知,故阁泪而不敢垂。”金圣叹则说:“真写杀张生也,然是写双文(莺莺)看张生也。”意即写莺莺眼中的张生。两说似可并存,而王说似更贴切。【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快活三】【朝天子】紧扣别宴,写莺莺无心酒食,因即将别离而怨恨的情思。

(三)长亭分别

【四边静】至【二煞】五支曲,写宴后话别。

【四边静】【耍孩儿】写莺莺对张生的依恋之情。

【五煞】莺莺对张生的叮嘱,句句情深,字字见血。

【四煞】【三煞】写莺莺预想张生走后自己的孤独凄凉之状。

【二煞】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透露莺莺内心的隐忧。【一煞】【收尾】二支曲,写送别之后。

通过暮秋晚景,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之情和离别后的落寞、惆怅、痛苦。

4、长亭送别的艺术魅力:

1、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

作者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莺莺心灵深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老夫人的深深怨恨,对爱情的不尽忧虑。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A、景中寓情。如【端正好】一曲萧瑟凄清的秋景与恨别愁离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一个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B、以景衬情。如【一煞】一曲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C、以景托情。如【滚绣球】一曲正面刻画莺莺的离愁别绪。“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就是景为情设。以景之无情来表现人之痴情。

3、深厚的语言功力。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唱词大量置入唐诗宋词意象,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被誉为诗剧;人物语言鲜明的个性化,和表演密切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5、白朴和《梧桐雨》的基本内容:

A、是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

B、《梧桐雨》杂剧浓郁的抒情气氛

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C、《梧桐雨》的主题思想:“歌颂爱情”说、“评判政治得失”说、表达“沧桑之感”说。D、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生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

6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吃苦耐劳,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2、双线并行式的结构,

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3、语言,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协调。

语言富于动作性。

7、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A、中心:破除世俗观念,树立高洁形象。

B、前五支曲子“破”:否定人世的纷争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挂念。光明、事业、英雄、富贵、人生寿数须参破。

C、后两支曲子“立”:表现出细宇宙、小万物、俯视尘世的隐士之风。“立”起了隐逸文人的高洁形象。

【明朝】

1、王学左派的兴起对文学的推动作用:

A、李贽“童心说”。

B、文坛--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剧苑--临川派“至情论”。

D、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

E、张扬个性和对人欲的肯定。

F、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

2、《三国演义》关于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A、“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