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题 元明清戏曲部分
一、名词解释1、四折一楔子2、南戏3、散曲4、台阁体5、章回小说6、历史演义7、四大声腔8、明清传奇9、三言二拍10、性灵说11、神韵说12、桐城派13.诗界革命??二、默写《牡丹亭·游园》中《皀罗袍》、《好姐姐》二曲。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最后两支曲子《一煞》、《收尾》。
三、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3、《琵琶记》“三不从”关目及其作用。
4、简述汤沈之争。
5、简述《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
6、《西游记》的题材演化过程。
7、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8、公安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主要理论主张。
9、简述《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特点。
(与论述题6同,只要讲一题)10、试述《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形象特点。
11、简述《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12、简介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四、论述题。
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2、为什么说明代四大奇书清晰地展示了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3、试比较《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4、论述《牡丹亭》的艺术特征。
5、试析杜丽娘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6、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
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试谈谈你的认识。
7、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试举例说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III(元明清)》第03章在线测试
中国古代文学III(元明清)》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四声猿》不包括
A B
C D
、《牡丹亭》主要敷演()的爱情故事
A B
C D
、洪升的戏曲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杂剧
A B
C D
、《桃花扇·余韵》中著名的唱曲艺人名
A B
C D
D、陈最良
E、杜丽娘
2、下列作品属于“临川四梦”者为()
A、《还魂记》
B、《紫钗记》
C、《邯郸记》
D、《南柯记》
E、《西蜀梦》
3、明代后期出现的两个著名传奇流派是()
A、苏州派
B、吴江派
C、临川派
D、公安派
E、竟陵派
4、下列作品属于“一笠庵四种曲”者为( )
A、《一捧雪》
B、《人兽关》
C、《清忠谱》
D、《占花魁》
E、《永团圆》
5、下列作品属于清代的传奇作品有( )
A、《清忠谱》
B、《长生殿》
C、《桃花扇》
正确错误
、《桃花扇》是一部敷演南明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作品“借兴亡之感,写离合之情。
”()正确错误
、明代各种声腔中影响最大的,是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四大声腔。
()
正确错误
、梁辰鱼的《浣纱记》首次用改革的昆山腔演唱,对昆腔传播与发展有极大影响。
()
正确错误
、“沈汤之争”的焦点是“律”与“意”关系()
正确错误。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 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得诗人就是 C 。
A王冕B萨都刺 C 杨维桢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得就是 A 。
A马致远B关汉卿C白朴D张养浩3。
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得就是 B 。
A《梧桐雨》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得就是 B 。
A《荆钗记》B《琵琶记》C《西厢记》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得就是 B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得就是 C 。
A 虞集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 《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得就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得有 ABCE .A关汉卿B郑光祖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得就是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C《蝴蝶梦》D《望江亭》E《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得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就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由经霜得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得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秋之萧瑟配以离人得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得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得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得离愁别绪。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简答题:【元朝】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
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
“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
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
”(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
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一)赴长亭途中【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元明清简答论述题及答案祥解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单刀会》的结构艺术(1)构思独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2. 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1)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它由讲唱文学改编成杂剧的。
(2)《王西厢》继承了《董西厢》的优秀艺术传统,在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又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和创新。
使情节发展更合理,人物性格更丰满,反封建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3.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
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
前期杂剧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塑造了一些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
杂剧的语言以北方中原的口语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讲唱文学的营养。
(2)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
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这时期是元朝统治的稳固时期,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所以杂剧作品大都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4. 简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1)围绕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矛盾,是《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
(2)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冲突线索。
(3)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5.《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2)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
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
(3)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元代问答1.散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
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曾对由乐曲的变化,导致词的衰落、“曲”的繁兴有过精辟的表述:“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2.宋元话本的体制特征?①入话:稳定在场的人群,等待晚入场的观众,起到稳场的作用,依附性较强。
②头回:与正话内容相似或相反的故事,话本原著中称为“德胜头回”或“笑耍头回”,相比入话,头话已经能独立成篇。
②正话:话本的主体,核心内容所在,篇幅较长,故事结构完整。
语言上结合韵文与散文,口语和少量诗词文,并用一些固定的逃狱、习惯用语承接缝合,浑然一体。
③片尾:在话本的篇末,一般又以诗词点题作结,或劝诫听众,有的直接说散场的话,以示说话结束。
也称“下场诗”这种体制既在说书场地中产生,经历了反复考验和锤炼,能概括各部分特点和功能,又能兼顾话本的原有称谓,被人们认可。
3.元诗四大家都是谁?他们共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①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②他们在当时都颇有诗名,作品多题咏寄赠,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
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
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4.元杂剧的体制特点?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②特点:有的剧本开头会有楔子,用以点明、补充正文。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六折,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每一折包括曲词(唱)、宾白(词)、科范(动作)三个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
一、填空题1.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元曲,它包括剧曲和散曲两个部分。
2.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元杂剧中爱情剧的优秀代表。
3.元杂剧爱情婚姻剧中,石君宝《秋胡戏妻》源自汉代刘向《汉宫秋》,尚忠贤的《柳毅传书》则取材于唐传奇《柳毅传》。
4.高明的《琵琶记》被日本青木正儿称为“南戏中兴之祖”。
5.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金瓶梅》)。
6.明初诗坛以“吴中四杰”为代表,他们分别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以比拟“初唐四杰”。
7.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8.晚明公安派、竟陵派和明末爱国文社相继崛起于文坛,给日益衰落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9.清初散文以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为代表,号称“清初三大家”。
10.清初词坛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
11.《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又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原名《恶姻缘》,全书100回。
12.袁枚为诗倡导“性灵说”,沈德潜则倡导“格调说”。
13.元杂剧中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
14.马致远《汉宫秋》中,汉元帝身为一国之君,面对匈奴无可奈何,忍痛割爱,显示其昏庸怯懦。
15.元代后期活跃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作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郑光祖,他的杂剧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6.元散曲中的小令是单支小曲,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
17.明代前后七子复古派的文学主张可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8.汤显祖“玉茗堂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1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其中,演绎世俗风情、世态人情的作品是《金瓶梅》。
20.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
21.清初剧坛,苏州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晚期戏剧代表作是《清忠谱》。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3(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勾栏2、对棚3、末本4、旦本二、填空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
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
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
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四、论述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4、谈谈你对元代文坛审美情趣变化的看法。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
A. 宇文虚中B. 董解元C. 元好问D. 党怀英2.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
A. 萧观音B. 党怀英C. 董解元D. 元好问3.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B)。
A. 《墙头马上》B. 《梧桐雨》C. 《赵氏孤儿》D. 《李逵负荆》4.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
A. 爱情喜剧B. 历史剧C. 神仙道化剧D. 讽刺喜剧5.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
A. 王实甫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白朴6.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
A. 《陈抟高卧》B. 《青衫泪》C. 《汉宫秋》D. 《墙头马上》7.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D. 马致远8.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
A. 高文秀B. 尚仲贤C. 纪君祥D. 李好古9. 《双献功》的作者是(D)。
A. 尚仲贤B. 李好古C. 纪君祥D. 高文秀10.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
A. 康进之B. 李好古C. 高文秀D. 尚仲贤11. 《西厢记》共有(D)。
A. 一本四折B. 五本二十折C. 四本十六折D. 五本二十一折12.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
A. 王实甫B. 马致远C. 关汉卿D. 白朴13.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
A.《单刀会》 B. 《窦娥冤》C. 《救风尘》D. 《望江亭》14.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15.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
A. 《鲁斋郎》B. 《窦娥冤》C. 《蝴蝶梦》D. 《绯衣梦》1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
A. 乔吉B. 郑光祖C. 钟嗣成D. 宫天挺17.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
A. 《倩女离魂》B. 《梅香》C. 《两世姻缘》D. 《杨州梦》18. “元曲四大家”是(C)。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元代文学部分-、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得诗人就是 C . A 王冕D 刘W三.填空题+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來谁染需林醉?总就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雯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总C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最,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就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來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由经雷得红叶这一蓉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得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御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毎悲伤,抒发了禅莺莺心中得悲摘之情.表现出深深御离愁别绪。
2•原來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股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黄景奈何天,赏心乐爭谁家院?(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O "舵紫嫣红开遍"指茨朋娇艳得鲜花开遍斜迷人春色。
"斷井颓垣”就是说,井也T •涸、 回填.废r 毎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两句总味开始就是争奇斗艳,百芳吐华.到后來还就超一样斜只剩下颓圮得 残井断止。
花开人花谢了。
花开花谢.映照着主人公心绪得辕转。
社丽娘于火姪犠媳红开遍”之时•瞧到了「折井颓垣7 纵就是"良辰茨景”.也难抵冊光易逝.繁华背后御苍凉,一个“遍”字,瞧透了人间!S •枯藤老树昏邪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疫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睚°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木身,简简曾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 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0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側谢得篇草•孤枯败落 得藤 枝,蔓缠在饱经沧桑斜老树上,时不交运得"昏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得氛网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 御心里.冷冷清清・座落得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种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即元曲。
元代的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
是在蒙古灭金(元代)前后,以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也称北曲或北杂剧。
科介:科泛简称科,南戏、传奇称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是《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的合称。
南戏:是北宋末叶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以南曲为声腔的戏曲形式,亦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南戏文。
发源地是温州。
副:南戏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在正戏开场前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梗概和作者创作意图。
又叫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
传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称为传奇,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吴江派:明代万历至明末产生的戏曲流派,代表者是江苏的沈璟,坚持以“声律第一”的理论,并跟临川派产生激烈的论争。
临江派与吴江派之争:是万历至明末中国戏曲发展史中的一场派别论争。
这场论争是江西临川派的代表者汤显祖和江苏吴江派的代表者沈璟围绕戏曲创作应以“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论争。
论争的结果使许多传奇作者清醒认识到熔文辞与声律于一炉的重要性。
南洪北孔:是清代康熙年间南方浙江钱塘洪昇和北方山东曲阜的孔尚任的专称。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阜的《桃花扇》先后问世,轰动社会,使两位作家誉满文坛,故有此称。
明清章回体:是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基本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明代四大奇书:指明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今古奇观》:该书是明末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两书中精选出来并刻印出版的四十篇作品的名称。
台阁体:明代永乐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重臣所写的诗文,特点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
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童心即真心。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试题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试题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经历了众多的发展和变革。
元明清时期作为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时段,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学传统和作品。
本文将从元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元代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元代文学在文艺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元代文学在题材上以历史戏剧为主,展现了中原文化与蒙古、西域文明的融合。
其中,袁了凡的《西华山》描述了汉族和蒙古族的和谐相处;郑光祖的《汉宫秋》则是一部反映汉文化的重要戏剧作品。
另外,元代的传奇剧作也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一大亮点,其中代表作品有关汉卫国的故事《窦娥冤》、描写了义薄云天的《南柯一梦》等。
这些作品通过文学形式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忠诚与背叛等主题,并通过精彩的情节和美丽的词章感染了无数读者。
二、明代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明代文学在元代文学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诗歌和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代诗人杨基等将元曲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元白体”和“格律”两种不同的诗体风格。
明代戏曲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要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这两部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明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明代散曲也是古代文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杨洪基的《西江月》、文征明的《提壶令》等作品最为著名。
这些散曲通过优美的音律和抒发真挚情感的词章,表达了明代文人的离愁别绪和红尘之苦。
三、清代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清代文学在元明时期的基础上又有了一次重要的突破,以满族文化为主导的文艺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在诗歌方面,康熙朝的四庭诗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主流。
这些诗作注重写景和表达感情,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清代小说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继承元明小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笔法和叙事手法。
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再现了清代官场与豪门贵族的生活和命运,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
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19.《金瓶梅》小说的书名隐括的三个人物是潘金莲、_________、_________。
20.“三言”是《喻世明言》、《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小说集的合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3-元明清文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元明清部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10分钟试题一、填空(15分)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他们的文学主张是。
2、被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是。
3、明代历史传奇戏以“三记”为代表,“三记”分别是、。
4、高儒用、、、。
四句话概括《三国演义》的创作是极其精当的。
5、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
6、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又叫,共篇。
7、“红学”史上第一个用近代文艺思想批评《红楼梦》的是,其论著是。
8、“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是评价结构特色的精当之语。
9、清初诗坛盟主是,开宗唐诗风的诗人是,有“清代第一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0、代表清初词坛三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词人是、、。
11、清代剧坛,首先是以李玉为代表的名振一时;继之,享誉剧坛的是“”,乾隆以后,古典戏剧衰落,被正统士大夫称之为“”的地方戏兴起。
12、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致力于戏剧创作的作家是,他的戏剧代表作是。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著作也出自他手,收入之中。
二、单项选择(20分)(1)《清平山堂话本》(2)《三言》(3)《京本通俗小说》(4)《熊龙峰刊小说四种》2、“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这是对谁一生性格命运的概括?(1)郑板桥(2)唐伯虎(3)邓伯翊(4)徐渭3、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一位作者是:(1)《虎丘记》的作者(2)《楚游日记》的作者(3)《西湖七月半》的作者(4)《答茅鹿门知县》的作者4、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是:(1)徐渭(2)康海(3)王九思(4)汤显祖5、下列《聊斋志异》人物形象中被科举折磨得精神扭曲变态的一个是:(1)王子安(2)王子服(3)孙子楚(4)余杭生6、下列人物形象中,在科学功名利诱下,曲纯朴的农家子弟,变成无行文人的一个是:(1)范进(2)万雪斋(3)匡超人(4)权勿用7、既继承了《浣纱记》的现实主义手法,又吸收了《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手法的一部戏剧是:(1)《风筝误》(2)《长生殿》(3)《雷峰塔》(4)《桃花扇》8、作者自云“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一部戏剧是:(1)《桃花扇》(2)《长生殿》(3)《雷峰塔》(4)《秣陵春》9、清初,学《史记》笔法,以人物传记见长,当时推为散文第一的作家是:(1)魏禧(2)顾炎武(3)候方域(4)施润章10、乾隆年间,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1)翁方纲(2)衰子才(3)蒋心余(4)赵瓯北三、多项选择1、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1)反对复古摹拟(2)追求空灵隽永的意境(3)抒写“童心”(4)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反对厚古薄今(5)强调抒写性灵2、下列人物形象出自《还魂记》的是:(1)柳梦梅(2)陈最良(3)杜宝(4)杜十娘(5)春梅3、下列名句出自清代戏剧作品的是:(1)“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教总由情至。
古代文学史明清(简答和名词解释加答案)
【“三言”名词解释】1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2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
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3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关数是取材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
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4艺术特点有: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二是继承话本传统,情节曲折动人,三是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
5“三言”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恕沉百宝箱》。
【简要分析明末拟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即“三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思想内容:一、商人成为正面主角,重情尚义的商人形象二、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1、市民的爱情理想,不计门第,只重温暖的小康生活2、尊重女性三、情理矛盾与向礼的回归四、因果报应与教化思想艺术成就: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1、巧合误会2、小道具的巧妙运用3、结构模式多样4、悲喜情节穿插二、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重视细节描写,达到人物审美的均衡,细腻的心理描写三、因果报应的结构四、话本体式的变化1、对宋元话本题目的改动:从重视故事价值到重视人物价值2、入话的改动:与正文联系紧密3、韵文的改动:大量删改4、结尾的改动:略去五、语言通俗生动:“文心”与“里耳”相谐的叙事典范:“合乎文心”,“谐于里耳”【杜十娘形象】“千古女侠”、“女中豪杰”、“真情人”1、《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就是一个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典型。
她作为一个名妓,并不像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妓女那样以“从良”为生活目标。
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爱情,对至诚真爱有着执着的追求,对做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有着强烈的渴望。
当美好、高尚追求的被糟践,人生的难堪、悲哀、与绝望;投江而死是十娘向那个冷酷的社会、丑陋的人性发出的最强烈的控诉与呐喊。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的诗人是 C 。
A王冕 B萨都刺 C 杨维桢 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白朴 D张养浩3.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的是 B 。
A《梧桐雨》 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的是 B 。
A《荆钗记》 B《琵琶记》 C《西厢记》 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 B 。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 C 。
A 虞集 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 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 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 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 ABCE 。
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的是 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 C《蝴蝶梦》 D《望江亭》 E 《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 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的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的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元朝】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
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
“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
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
”(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
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一)赴长亭途中【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董西厢》中此处作:“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滚绣球】正面刻画莺莺怨恨别离的内心世界。
金圣叹“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
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叨叨令】是直抒胸臆,以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在路上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
(二)长亭别宴【脱布衫】【小梁州】写莺莺愁闷哀伤的神态,也可指莺莺眼中看到的张生愁闷哀伤的神态。
【小梁州】中“阁泪汪汪”等句,究竟指莺莺,还是指莺莺眼中的张生值得推敲。
明代戏曲家王伯良认为是“莺指己言,恐人之知,故阁泪而不敢垂。
”金圣叹则说:“真写杀张生也,然是写双文(莺莺)看张生也。
”意即写莺莺眼中的张生。
两说似可并存,而王说似更贴切。
【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快活三】【朝天子】紧扣别宴,写莺莺无心酒食,因即将别离而怨恨的情思。
(三)长亭分别【四边静】至【二煞】五支曲,写宴后话别。
【四边静】【耍孩儿】写莺莺对张生的依恋之情。
【五煞】莺莺对张生的叮嘱,句句情深,字字见血。
【四煞】【三煞】写莺莺预想张生走后自己的孤独凄凉之状。
【二煞】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透露莺莺内心的隐忧。
【一煞】【收尾】二支曲,写送别之后。
通过暮秋晚景,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之情和离别后的落寞、惆怅、痛苦。
4、长亭送别的艺术魅力:1、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
作者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莺莺心灵深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老夫人的深深怨恨,对爱情的不尽忧虑。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A、景中寓情。
如【端正好】一曲萧瑟凄清的秋景与恨别愁离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一个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B、以景衬情。
如【一煞】一曲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C、以景托情。
如【滚绣球】一曲正面刻画莺莺的离愁别绪。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就是景为情设。
以景之无情来表现人之痴情。
3、深厚的语言功力。
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
唱词大量置入唐诗宋词意象,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被誉为诗剧;人物语言鲜明的个性化,和表演密切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5、白朴和《梧桐雨》的基本内容:A、是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B、《梧桐雨》杂剧浓郁的抒情气氛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C、《梧桐雨》的主题思想:“歌颂爱情”说、“评判政治得失”说、表达“沧桑之感”说。
D、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生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
6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摹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吃苦耐劳,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2、双线并行式的结构,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3、语言,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协调。
语言富于动作性。
7、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A、中心:破除世俗观念,树立高洁形象。
B、前五支曲子“破”:否定人世的纷争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挂念。
光明、事业、英雄、富贵、人生寿数须参破。
C、后两支曲子“立”:表现出细宇宙、小万物、俯视尘世的隐士之风。
“立”起了隐逸文人的高洁形象。
【明朝】1、王学左派的兴起对文学的推动作用:A、李贽“童心说”。
B、文坛--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剧苑--临川派“至情论”。
D、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
E、张扬个性和对人欲的肯定。
F、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
2、《三国演义》关于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A、“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B、“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史学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倾向不同,这种倾向的形成有着较长远的、复杂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偏安的汉王朝同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争正统地位的历史思想背景。
但不能把“拥刘反曹”简单地归纳为封建正统观念的表现。
“拥刘反曹”所体现的主要不是正统思想,而是作者推崇“仁君”的政治思想。
以行仁义的刘备为正统,以行暴政得曹操为异端;以南方为正统,以北方为篡位,这是当时的南宋时期以及元代的民族精神的反映。
而且这样一变,就给刘备这一方增加了很多伦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悲剧的力量。
因为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势力最大,如果把他当作正统,就写他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哲学,东征西讨,一股霸气而已。
写刘备,写诸葛亮,在乱世里行仁义,刘玄德携民渡江是一个典型,而面对金人的侵略,宋高宗仓皇逃到了南方,把北方的老百姓抛给了金人,生灵涂炭,遗民泪尽,哪里有一点“携民渡江”的打算?所以《三国演义》的尊刘反曹观念里,有很深的民族情绪在里面。
写诸葛亮和刘备,就有一种有心扶汉、无力回天的危机感。
3、《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和战争描写:(一)人物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1、性格结构的单一和谐(性格的单一性)2、性格表象的定向聚合(性格的稳定性)3、性格特征的群体概括(性格的群体性)4、略貌取神的性格描写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二)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1、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战争本质。
2、重在写人谋。
战争既是力的较量,更是智的较量。
3、重在写人。
着重写参加战争的人,而不着重写战争的过程。
4、《水浒》初步个性化的人物艺术:1、性格结构的复合整一(性格的复合性)2、性格表象的现实运动(性格的现实性)3、性格特征的个体强化(性格的个体性)犯中求避,相互映衬。
4、以形传神的性格描写神似与形似统一,人物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同一。
特征夸张与个体写实相结合,实现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5、《金瓶梅》白话长篇小说里程碑的意义: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实现了小说观念的重大变化,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开创了世情小说的新天地。
开创了世情小说的新天地。
(一)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文学本位的复归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金》的题材不再是皇祚更替、英雄征战、神魔斗法,而是转向世俗社会,琐碎家事。
《金》的人物不再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佛妖魔,而是变为家庭男女,市井百姓。
《金》的情节开始关注人情悲欢,世态炎凉,更加贴近现实,直面人生。
(二)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传统美学的逆反。
以前章回小说立意在歌颂,而《金瓶梅》则意在暴露。
偌大一部作品,没一个正人。
张竹坡说:“西门庆是混账恶人,吴月娘是奸险好人,玉楼是乖人,金莲不是人,瓶儿是痴人,春梅是狂人,经济是浮浪小人,娇儿是死人,雪娥是蠢人,宋惠莲是不识高低的人,如意是个顶缺之人。
若王六儿与林太太等,直与李贵姐辈一流,总是不得叫做人。
而伯爵希大辈,皆是没良心之人,兼之蔡太师、蔡状元、宋御使,皆是枉为人也。
”(三)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审美趣味的转向。
1、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以前小说往往把故事放首位,《金》则开始把描写中心向人物转移。
2、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写人。
性格中有善有恶,色彩斑斓。
如西门庆凶狠毒辣,胆大包天,但有时也知担惊受怕;爱财如命,贪婪成性,有时又慷慨助人;玩弄妇女,心狠手辣,可专宠瓶儿却有人情味儿。
(四)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以前长篇,都从“说话”演变而来,其结构是一个个故事贯穿起来的线性结构。
《金》以西门庆及其家庭为主线,金、瓶、梅等故事单线又都与家庭纠葛相连。
其家庭的小社会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的大社会横向相连,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
《金》的情节不在于离奇曲折、环环相扣,而在于严密细致,自然展开。
(五)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家常口头语。
6、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主要分歧以及“沈汤之争”的原因:A、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