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诗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写诗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的写诗的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呢?李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

代“三李”,被人们称为诗鬼。

概述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

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

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走进客厅,便提出要

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

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

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

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

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

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

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

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李贺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

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

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

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

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

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

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

《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

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

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

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

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

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

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

首作品奠定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