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章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重点难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课前自主探究一、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和。
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构成,并借助于和相互联系。
免疫器官包括、、、和等。
骨髓与胸腺是免疫细胞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的场所。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
(2)来源:骨髓中的(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包括、、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叫作。
2.免疫系统的功能(1):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的功能。
(2):是指机体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的功能。
(3):是指机体的细胞,防止发生的功能。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 免疫细胞 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特别提醒:(1)骨髓——免疫细胞从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且骨髓也是B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学各种细胞的功能
1. 简述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各时相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答:(一)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等均表达的"非己"分子的识别和结合,是其发挥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的前提。
吞噬细胞与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结合后经吞噬或吞饮作用,将病原体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在吞噬溶酶体内,通过氧依赖和氧非依赖系统,杀伤消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细胞杀伤后,其降解或消化作用主要由吞噬细胞溶酶体内各种水解酶完成。
同时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
(二)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感染部位产生适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发的炎症反应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局部炎症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发热和急性期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后,可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及胞内的抗原肽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
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被巨噬细胞摄取消化后,通过胞吐作用将消化降解产物排出胞外,有些可直接作用于B细胞使之活化。
(四)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本身杀瘤作用微弱,但经细菌脂多糖或某些细胞因子作用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2. NK细胞为什么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答:NK细胞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突变肿瘤细胞,而对宿主正常自身组织细胞无细胞毒作用,表明它们一定具有能够识别正常自身组织细胞和体内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
近来研究发现,NK细胞表面具有两种不同的受体。
一种是能够激发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另一种是能够抑制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指能广泛识别结合分布于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5 免疫细胞
(二)B细胞的来源及成熟
淋巴样前体细胞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在移行 中逐渐发育成熟。
重链重排
淋巴干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
2.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 3.分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参
与造血过程。
(一)B淋巴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1. BCR复合体
BCR
(B cell receptor, BCR)
BCR (mIg)
组 成
Igα(CD79a) Igβ(CD79b)
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意义:B细胞的主要标志, 成熟B 细胞 主要表达 mIgM和mIgD
4. 按功能分类 (1) 初始B细胞: 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B细胞。 (2) 活化B细胞: 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B细胞。 (3) 记忆B细胞: 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的B细胞。
B1细胞和B2细胞的比较
特性 分化来源
B1细胞 骨髓外
B2细胞 骨髓
分化标志
CD5CD5+
CD5-
BCRV区库多样性
有限
② 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 号的传递;
③ 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用于成 熟T细胞的检测。
ζ链
(1)组成特点 同质二聚体 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序列 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2)功能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
2. T细胞的膜辅助分子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分类
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分类免疫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并保持身体的免疫力。
免疫细胞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吞噬细胞、淋巴细胞、阿尔维奇细胞等多种类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功能和分类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免疫细胞。
一、免疫细胞的功能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是指能够将体内外的细胞、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吞噬至胞内并进行分解的细胞。
它们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吞噬细胞之一,其能够将各种病原体、细胞碎片等吞噬至胞内,但它也能够释放出一些信号分子来促进免疫细胞的相互协作,进一步消灭入侵病原体。
而树突状细胞则是一类专门在组织中活动的短寿细胞,它们能够将吸收的病原体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来激活免疫反应,同时也能够分泌出多种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了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都是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细胞。
B细胞可以分泌出各种免疫球蛋白来中和病原体,而T细胞则主要包括了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
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直接攻击和杀死感染的细胞,辅助T细胞和B细胞相互识别,从而激活B细胞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反应的能力。
而调节性T细胞则能够维持和平衡人体免疫系统,从而避免因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受损。
3.阿尔维奇细胞阿尔维奇细胞是人体中一类极具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肠道中,能够抑制细菌感染,调节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并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稳定性。
阿尔维奇细胞分泌出多种重要免疫分子如IgA等,从而维持肠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阿尔维奇细胞还能够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的性质,减少由肠道中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内的免疫功能。
二、免疫细胞的分类目前,根据其功能和形态构成,免疫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没有色素的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前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后者则包括了B细胞、T细胞等。
造血干细胞与普通淋巴细胞形态
造血干细胞与普通淋巴细胞形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其中包括造血干细胞和普通淋巴细胞。
这两种细胞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们能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骨髓中,也可以在胎儿期存在于肝脏和脾脏中。
造血干细胞的形态比较特殊,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小约为10-15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细胞质较少,核质较多,核与细胞质的比例较大。
此外,造血干细胞的核内含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核仁和染色质。
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因此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细胞质和核质比例,以及特殊的核结构,以支持其分化和增殖。
普通淋巴细胞普通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们主要存在于淋巴组织和血液中,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不同类型。
普通淋巴细胞的形态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形态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普通淋巴细胞的大小约为7-15微米,形状不规则,通常呈现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普通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较少,核质较多,核与细胞质的比例较大。
此外,普通淋巴细胞的核内含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染色质和核仁。
普通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由于普通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细胞质和核质比例,以及特殊的核结构,以支持其免疫功能。
总结造血干细胞和普通淋巴细胞是人体内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造血干细胞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小约为10-15微米,核与细胞质的比例较大,核内含有一些特殊的结构。
普通淋巴细胞的形态比较复杂,大小约为7-15微米,形状不规则,核与细胞质的比例较大,核内含有一些特殊的结构。
这两种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对于我们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细胞ppt
① 抗感染作用
病毒感染细胞分泌
IL-12 、TNF-α、IFN-αβ 激活NK细胞
破坏病毒感染细胞
分泌TNF-β 、 IFN-γ 干扰病毒复制
②抗肿瘤作用
广谱抗肿瘤作用
直接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
直接杀伤
(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ADCC作用
③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 CKs
调节T、B、骨髓干细胞免疫功能。
本章要点
1、T细胞表面受体
① 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R-CD3复合体 TCRαβ:60-70% 成熟T细胞表面 TCRγδ: 早期T,成熟T(5-15%)
②细胞因子受体: IL-1、2、4、5、6、7
③丝裂原受体: 能诱导T、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 物质
T细胞: 刀豆蛋白(ConA) 植物血凝素 (PHA)
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第二阶段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抗原依赖期) 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发生类型转换,最
终分化为浆细胞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
1. 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体): 嵌入细胞膜脂类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
蛋白(mIg),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B 细胞活化
分化成浆细胞,发挥体液免疫。
T、B细胞发育基本过程、表面分子(抗原、 受体)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概念、种类 抗原提呈有哪两种途径?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NK细胞的概念、功能
BCR与TCR比较
辅助受体:CD19、CD21、 CD81等
协同刺激分子:CD40、 CD80(B7)等 细胞因子受体:IL-1、2、4、6、7 受体,IFN-γ受体 丝裂原受体: 美洲商陆(PWM)
脂多糖(LPS) MHC抗原:MHC-I,MHC-II
最新免疫系统分类比较
•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 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 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 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 有剧痒。
• 对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分别 达90.1%、88.1%,与氯雷他定的疗效相当 ,但在控制风疹、鼻塞方面的效果强于氯 雷他定。
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主要有: 1 . 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 , 如卡介苗
等。 2 .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 , 如匹多莫德分
散片、注射用胸腺法新等。 3 . 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 , 如异丙肌苷等
。
匹多莫德分散片
• 匹多莫德分散片属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 用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反复发作的上、 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系感染和妇科感染。
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喜宁)
•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为 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 。
• 适用于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季节性或常年 性过敏性鼻炎,以及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 疹及皮肤瘙痒。12岁以下量减半,或遵医 嘱。
药理作用
• 一、为口服选择性组胺H 受体拮抗剂,能迅速结合 ,阻断组胺激活靶细胞。在正常剂量下,不易透 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抑制作用较小,不影响中 枢神经而产生副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25Ala)注射液
本品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适用于:
1.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 、直肠癌、淋巴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能。
3.用于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症的治疗,提高病人 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
4.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
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
免疫系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它们协同工作以防止病原体进入和繁殖。
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应对方式,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免疫反应的特点和作用。
一、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一种通过免疫细胞直接攻击和杀死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特异性的T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克隆增殖。
这些活跃的T细胞被分为两类: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能够直接杀死感染宿主细胞的细胞。
当感染宿主细胞表面出现病原体抗原时,细胞毒性T细胞会与这些抗原结合,从而识别出受感染的细胞,并释放出细胞毒素杀死这些细胞。
这种细胞直接杀伤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消灭感染病原体的宿主细胞,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和繁殖。
辅助T细胞(CD4+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另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辅助T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细胞因子对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起到重要作用。
辅助T细胞协助免疫系统中的其他免疫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抗击病原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辅助T细胞与病原体抗原结合后,能够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从而增强体液免疫的效应。
细胞免疫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杀伤感染宿主细胞,对细胞内病原体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细胞免疫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细胞外病原体的清除效果相对较差,对于病毒等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无法直接作用等。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对应的是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体液中存在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体内有病原体侵入时,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开始分化产生抗体。
抗体能够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起到保护效应。
免疫细胞
Developmental time course of TCR gene expression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
早期胸腺细胞为CD2+CD5+CD4-CD8-, TCRβ基因重排和表达,继而发育成双阳 性CD4+CD8+(DP) 机制:如DP细胞的TCRαβ能与胸腺基质 细胞表面的MHC-I和MHC-II类分子高亲 和力结合,被选择继续发育,否则凋亡
脑
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细胞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肌肉细胞、骨骼、脂肪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自我更新(self-renewal) 造血干细胞 不对称有丝分裂 子代细胞1(早期祖细胞):继续分化 子代细胞2(自我更新):
(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全部生物学特征: 维持干细胞池大小、干细胞数量/质量不变。)
2.多向分化 * 造血干细胞早期祖细胞 对称性有丝分裂多向分化
T细胞的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PHSC) 前体T细胞(有TdT)
成熟T细胞
效应T细胞
CD4+
CD8+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骨髓:pro-T 早期阶段:DN
CD4-CD8-
第二阶段:DP
CD4+CD8+
第三阶段:SP
CD4+CD8- 或CD4-CD8+
T细胞受体的发育
最早表达CD3δ基因
随即出现pTα的mRNA, TCRβ的胚系转录本
组织专一干细胞
* 是特定组织的起源细胞,具发育潜能; * 动物成体多数组织中保留有部分干细胞;
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能互相转化。
神 经
骨髓环境
干
细 胞
脑部
比较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比较T、B细胞得主要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免疫细胞ﻫ(一)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即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得65%~75%,胸导管中高达95%以上。
ﻫ1.表面膜分子:ﻫ(1)T CR-CD3复合体:由TCR、CD3分子与ζ链组成、ﻫ① TCR(T-cell antigen rece ptor,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得结构。
已知两类,为TCRαβ与TCRγδ,属于Ig超家族。
② CD3分子:由四条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得肽链(1条γ链,1条δ链与2条ε链)构成得复合体。
每一条肽链均含一个膜外Ig功能区样结构(属于Ig超家族)与一个胞内称为ITAMﻫ(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motifs)得序列。
其功能为:a.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得TCR得膜表面表达;b。
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得活化信号得传递;c、成熟T细胞得表面标志,用于成熟T细胞得检测。
ﻫ③ζ链:同质二聚体、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 序列。
ζ链得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ﻫ残基),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得信号得最大转导、ﻫ(2)CD4分子与CD8分子:外周血CD4+T细胞约占65%,CD8+T细胞约占35%。
ﻫ①CD4分子:为单体肽链,胞外部分含有4个Ig样得功能区、其功能为:ﻫa.协同受体:CD4分子与TCR结合同一MHC Ⅱ-抗原肽复合物,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结合,TCR与抗原肽结合;CD4分子增加TCR对MHCⅡ类分子递呈得抗原得敏感性;促进TCR识别抗原后得TCR—CD3复合体介导得信号转导作用;ﻫ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得受体;c。
鉴定T细胞亚群(CD4)得标志。
ﻫ②CD8分子:由二条肽链组成,由α链与β链组成CD8αβ或由α链与α链组成CD8αα、每条肽链得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IgV区样得功能区。
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它由各种免疫细胞组成。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免疫细胞功能的详细描述:
1、淋巴细胞:这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负责细胞毒性作用,识别并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B淋巴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能识别并绑定到病原体上,帮助消除感染。
2、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吞噬病原体和其他死亡细胞的免疫细胞。
它们能够识别并吞噬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然后将其分解并释放出化学物质,帮助其他免疫细胞对感染进行反应。
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能够识别并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免疫细胞。
它们能够识别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
4、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它们能够从被感染的细胞中摄取抗原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免疫细胞。
这有助于启动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当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时,嗜碱性粒细胞会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起红肿、瘙痒等症状。
6、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当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来消灭寄生
虫。
这些免疫细胞在人体内协同工作,共同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维护人体健康。
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
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
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器官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①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②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淋巴细胞:①T细胞②B细胞记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解酶等。
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亦可简称T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
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
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
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不均一体、又不断在体内更新、在同一时间可以存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功能的亚群,但目前分类原则和命名比较混乱,尚未统一。
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 细胞分成若干亚群,一致公认的有:辅助性T细胞(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记忆T细胞(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
10畜禽解剖学——免疫系统
肝
脾
猪、牛、羊、马脾的比较
牛脾的位置
(二)构造及功能
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牛)瘤胃背囊的左前方,(羊)瘤胃背囊的前上方, (猪)胃大弯的左侧,
脾脏
被膜: CT 小梁 平滑肌 调节储血
组织 结构
红髓 脾索:淋巴组织—各种免疫细胞
实质 红髓间 髓窦--血窦:内皮细胞间有裂隙,有利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C定居
杀伤病原(细胞免疫) 2.抗原递呈细胞(APC):提呈抗原信息给B淋巴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各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和血中的单核细
胞--无特异性 4.粒性白细胞:血中,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无特异性
三、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一、免疫器官
(一)分类及功能
胸腔纵隔内或颈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居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淋巴干细胞
2.抗原递呈细胞(APC):提呈抗原信息给B淋巴细胞
肝:苦桮氏细胞
无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各组织中的 吞噬细胞
脾、淋巴结:巨噬细胞 肺:尘细胞
特 异
神经:小胶质细胞
性
血中的单核细胞
4.粒性白细胞:血中,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无特异性
三、淋巴
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
淋巴液来自于组织液,组织液来来自血液。
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中枢:骨髓、胸腺、法氏囊(鸟类)--免疫细胞产生、 分化、成熟的地方。是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
周围: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血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 组织--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应 答的场所。是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免疫中的几个细胞的区别与关系
免疫中的几个概念的区别与关系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044100)解向葵苏教版高二生物免疫一章出现很多新名词、新概念,其中免疫细胞中的几个细胞,抗原与抗体等等学生并不了解,常常会混淆。
有的老师也区分不清。
笔者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现区分如下,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吞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WBC):包括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小吞噬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因此,三者关系是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为白细胞里面的两种不同细胞。
1.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
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的功能:①吞噬消化作用: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2.靶细胞即目标细胞,为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目标。
靶细胞的前身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如HIV病毒)后即成为免疫系统能识别并之产生免疫应答的靶细胞。
靶器官也同样意思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3%,含有较少的细胞质和一个较大的细胞核。
寿命最短的淋巴细胞可存活几个小时,最长的可达数年。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抑制细胞。
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1)T细胞T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40%~60%,T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具有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作用。
(2)B细胞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0%~30%,当B细胞初次与某一抗原接触而被致敏后,一部分B细胞将分化为成熟的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即抗体,释放入血液中;另一部分发展成为记忆B细胞,寿命可长达一年以上且保持特异性,当它们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能被迅速激活为特异的B淋巴细胞。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实验对比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实验对比人体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主要保护机制,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科学家们开展了多种实验对比。
本文将分析这些实验对比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深入认识。
一、细菌感染实验对比科学家们常通过对细菌感染的实验来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应对能力。
他们会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而另一组则不使用抗生素。
实验结果显示,未使用抗生素的实验组出现了细菌感染,而注射了抗生素的组几乎没有出现症状。
这表明人体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对抗生素的使用来抑制细菌感染。
二、免疫细胞活性实验对比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科学家通常通过实验来比较不同条件下免疫细胞的活性水平。
例如,他们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在两组实验对象中注射不同剂量的免疫细胞刺激剂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免疫细胞刺激剂剂量较高的组免疫细胞活性更强,对病原体的清除速度更快。
这表明刺激剂剂量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水平。
三、自身免疫病实验对比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身体健康组织的疾病。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比研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他们会将实验对象注射某些物质来模拟自身免疫病的症状。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了这些物质的实验组出现了自身免疫病的症状,而对照组则没有。
这说明某些物质可以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四、免疫耐受实验对比免疫耐受是一种人体免疫系统自身对抗病原体的调节过程。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
他们会将实验对象暴露在一定剂量的抗原物质中,然后观察免疫系统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暴露后,免疫系统对抗原物质的反应逐渐减弱,达到耐受状态。
这表明暴露于适量抗原物质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对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这些实验通过不同的方式观察和比较免疫系统的反应,揭示了免疫系统在识别、消灭病原体以及调节自身免疫反应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