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米的认识》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总复习:厘米、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1米、1厘米来估计教室中物体的长度。

2、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老师准备两根长度相同的纸条,一横一竖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哪根纸条长.多数学生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师接着引导:“怎样就能知道哪根纸条长呢?”
二、回顾与整理
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你测量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测量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家中、教室里的物体的长度.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师:“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实际上是几米多少厘米?也就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你的身高是多少?用两种单位表示,把你的身高告诉你的同位。

”“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本班多数学生的身高.
三、解决问题
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

“你准备怎么测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测量。

如:手测、步测、尺测等。

2、课本111页第8题
3、拓展应用
师:你还了解有关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

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1厘米长的物体、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讲故事:阿福的新衣)(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长度单位的统一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

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3:用尺子量。

(真聪明)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检查学生对尺子的认识情况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朋友—尺子。

谁来说一说,从这个新朋友身上,你知道了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尺子)生1:有数字0—20它们是用来表示几刻度地的生2:有长短不同的线段叫刻度线生3: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生4:还有拼音CM师:知道的真不少。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3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3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估测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师傅一拃的模型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小朋友们好。

你们昨天晚上看过动画片吗?老师昨天晚上也看过动画片了,猜一猜我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老师看的动画片的题目是《阿福的新衣》,想看吗?来,我们一起来看。

(放映动画——阿福的新衣)动画内容:有一天,一位叫阿福的年轻人来到了一家缝衣店,“师傅,我要做一件上衣”。

缝衣店的老师傅一边给他量衣服,一边告诉小徒弟:“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小徒弟在一旁认真地记录:“身长三拃,袖长……”。

衣服量好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观看动画通过动画,生动再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两天后,阿福高高兴兴地来拿新衣服,穿上一看“啊,太小了!”,老师傅用手量了量新衣服,就埋怨起徒弟来:“告诉你身长三拃,你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莫名其妙:“我,我是做成了三拃啊?这是怎么回事?”活动二:师:看了这个动画,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是啊,师傅量得是身长三拃,徒弟做得也是身长三拃,怎么会把衣服给做小了呢?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生可能提出:为什么会把衣服做小了呢?学生在小组里认真地商量、讨论。

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说:①师傅的手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

②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积极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动思考,参与问题的讨论。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 实物教具: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直尺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长度,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初步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小刚有一根绳子,他想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他用直尺测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得绳子的长度为45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解答:小刚已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因此绳子的实际长度就是45厘米。
例题4:小丽有一块布料,她想测量布料的长度。她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测得布料的长度为60厘米。请问,这块布料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用厘米描述物体长度。
-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 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强调测量时需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平行等核心操作要点。
3. 厘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不同物品的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如书本、桌子、步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厘米测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解决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上台分小组展示
收获总结
1、排排队
98厘米 、10厘米、1米、72厘米、10米
()<()<()<()<()
2、解决问题
(1)小明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路?
(2)小明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走多少米?
3பைடு நூலகம்修改日记(对应本课的开头,前后呼应)
我这样改:
早晨,我从2()长的床上起床,用15()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75()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的课本看起来。
多媒体课件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展示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课堂评价方式
小组评价,口头表扬,击掌鼓励
板书设计思路
复习米、厘米,掌握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
教学反思
在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复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测量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 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新课导入1. 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

2. 利用教具展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长度单位。

3.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

3. 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事先准备好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厘米和米。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简要说明测量过程。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在讲解长度单位换算时,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厘米的认识》。

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厘米的应用,提高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的长度概念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包括尺子的摆放、对齐和读数。

3. 能够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2. 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包括厘米的定义、使用方法等。

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初步认识。

-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肉眼比较它们的长度。

第二阶段:新知学习-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标准。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 选取生活用品,让学生现场测量并记录数据,体验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厘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测量经验。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1. 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

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示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思考题:讨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扩展活动:收集生活中使用厘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2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米的认识》优秀教案2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信息窗1: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

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

第三部分:“自主练习”。

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听。

(出示课本情境图,讲故事)谈话: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时也是三拃,都是三拃,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呢?这是怎么回事?谈话: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引导学生联想到尺子)[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关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尺子谈话:你见过尺子吗?看一看,你的尺子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认识尺子上的刻度线、数字、cm。

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谈话:看到“厘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能够提出“1厘米多长?”“厘米是用来干什么的?等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2.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实验设计、实施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给出改进建议。
3.批改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应用的理解和思考深度,给出改进建议。
4.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中反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5.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长度单位和实际物体长度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理解长度单位和进行长度换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换算。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此外,学生可能在理解几何图形和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2.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1)要求学生阅读推荐阅读材料,并回答书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求学生观看推荐视频资源,并写下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数学的见解和感受。
(3)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阿福的新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学情简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地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再测量活动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策略:
通过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借助学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计算机
预习:看一看。

《厘米和米的理解》教材分析

《厘米和米的理解》教材分析

《厘米和米的理解》教材分析《厘米和米的理解》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

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能够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

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教材是以五个例题的形式出现。

例1教学线段的概念,例2教学厘米,例3和例4教学量物体的长度和画具体长度的线段,例5教学米。

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实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点;经历对物体的长度实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的内容:1、厘米、米的理解。

2、厘米、米的关系。

3、用厘米和米实行测量。

苏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先是相关线段的知识,然后教学厘米,接着理解米,最后是实践活动《量一量》。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1、选择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和经验,但是,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理解。

所以,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设计了两个信息窗,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同时,在故事情景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长度观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第5课时《认识厘米、米》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第5课时《认识厘米、米》教案

认识厘米、米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认识厘米、米,体会米、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认识米尺,能正确用刻度尺、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恰当使用“厘米”、“米”表示物体长度。

3、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学习回顾整理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4、通过对知识的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带有练习题的练习纸)。

学生准备:刻度尺、米尺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交流导入:同学们,在儿童乐园里我们跳了蹦床、坐了碰碰车和龙船等,今天我们再去玩一个好玩的,好吗?课件展示动画片“托马斯小火车”。

(开头部分)师:你们喜欢坐小火车吗?生:喜欢!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去坐小火车,好不好?生:好!师:想坐小火车我们可是需要先买门票的哦!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米的尺子、一米多了要买票······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的数学信息。

师:需要买不买门票我们要看什么?生:身高,身高超过1米的需要买,不超过的就不用买。

师:在这儿我们用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个知识:米。

除了米,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生:厘米。

师: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的认识厘米与米,回顾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板书:厘米米2、回顾整理师:在认识厘米和米的时候,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将你回忆起来写下来,整理一下,看谁回忆的的最全面,整理的最清楚。

生独立回顾,整理学过的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师:将你回忆起来的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一看,你的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回忆起来。

生小组内交流,并且补充全面自己回忆的知识。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7厘米、米的认识教案3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7厘米、米的认识教案3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厘米、米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计量单位米,在具体操作中感受米的作用和长度。

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灵活的选择和使用多种测量工具,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米,联系生活知道1米和1厘米的长。

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教学准备软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看到阿福做上衣,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师傅的一诈和徒弟的一诈不一样长,阿福的上衣没有做成功。

现在,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它是——厘米,做起衣服来就轻松多了。

这节课,阿福要做一件长袍,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书78页图1)自己看一看,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指生答3)师傅说是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那么究竟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对知识丰富的学生进行肯定,但不做要求)2、要想知道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先要知道,到底1米和100厘米有多长呢?1)出示米尺这是一根米尺,它的长就是1米。

2)我们在黑板上画下来,这条线段的长也是1米。

板书:1米。

米还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3)现在同学们拿出你的软尺,在软尺上找一找,哪是一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1到101也是1米,鼓励,但不做要求。

4)你能用你的双手来比量一下1米有多长吗?5)现在你知道了一米有多长,那你能不能来估计一下,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测量,巩固长度的概念。

有些物体不是正好的1米,我们可以用比1米多一些或少一些,比1米多的多或少的多。

6)同位合作,用你手里的软尺量一量还有哪些东西也是1米?3、看来师傅说的有道理,阿福做的长袍的确是1米,那么徒弟说的对不对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让我们再拿出软尺,找到1米的位置,看一看,除了写着一米,这里还有些什么字?(100厘米)原来1米就是100厘米,1米里面有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伸开的两臂长约是1米,伸开的两臂长约是()厘米,讲桌的高度大约是100厘米,讲桌的高度大约是()米4、那么,究竟是师傅说得对,还是徒弟说的对呢?小结:这节课,我们帮助阿福做了长袍认识了米,知道了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1米里面有100厘米,1米其实就是100厘米。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统计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每人一把直尺,一个学具盒(橡皮、图钉、小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长度单位的统一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

徒弟再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3:用尺子量。

(真聪明)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国到了战国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交流的方便,便统一了当时不同诸侯国的长度单位,规定使用统一刻度的尺子。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约1分钟多,)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米的生疏》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厘米、米的生疏》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根底上上进展教学的,它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理念与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展测量。

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厘米、米的生疏”是学生生疏长度单位的开头,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根底。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大都还没有培育成学习的兴趣,他们天真浪漫、活泼爱动,他们童言无忌,所做即所想,约束力量差,留意力分散。

在课堂上的普遍表现则是,不能够主动地听讲,学习起来还要以玩相伴。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信息窗一、信息窗二的根底上进展的复习,学生已对厘米、米有了根本的了解,知道量物体的长度用尺来量,量较长的物体用单位米,量较短物体的单位用厘米。

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微视频进展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米的生疏》复习课。

是对本单元学问的复习,是学生学习了厘米、米的生疏以后进展复习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需依据学生的认知根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借助几何直观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学问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1.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在生活中的运用。

2.把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3.会进展简洁计算,培育学生的应用力量4.生疏线段:会量、会画,感受生活美。

把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生疏线段:会量、会画把握厘米和米换算的关系,会运用,体会单位之间的关系前置作业〔可选〕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支撑设计意图下面昨我天们,一小起明来写 了看一段日微记视,频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米的认识》教学分析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93-101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够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本单元中还涉及了估测,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1、厘米、米的认识。

2、厘米、米的关系。

3、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