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江姐》致敬经典红梅精神代代相传

合集下载

红岩上新蕾秀红梅花开——新版川剧《江姐》听后随感

红岩上新蕾秀红梅花开——新版川剧《江姐》听后随感

还 全 任 剧
艺 近
仰信 辉
的英 江雄 姐的

她在 量

上 闪
耀 着 女

的 美 一阴



剧 带 声 入
勘主鱼 声 去 现 原 如 人
个 加 色角 厚,
腔 西
腔, 诉 物

“ 方 凤 音

如 个一 泣。
此 的 刻
使 原 之
亭 殿乐

红岩 上 新 蕾秀 红 梅花 开
新 版 川剧 《江 姐 听 后 随感
乏 :
楔 子 “红岩 上红 梅开 /千里 冰 霜脚 下踩 … ”一首 名 曲在 中华大 地传 唱了半个 多世 纪 ,那 文辞 、音律 、歌 声早 已脍 炙人 口深 入人心 。新年前 夕在第三届 中国歌 剧节 上 ,]2月 16日开幕 式 ,一 曲 红梅 赞 》唱响南 京 江苏大剧 院 :]2月 20日 ,全 本 “江 姐 亮相 无锡 人 民大会堂 ,那文辞 、音律 、歌 声仿佛 犹在耳畔 回旋 心 海 激 荡 。2018年 1月 12日至 14日 ,重庆 川剧 院
然 本 音 性 色. 与


殊技 巧 ,又宜 幕意有 份, 来自民 瑞 新 族 士、
歌 法


无 法言说 的强带识 坚 调! 忍
音 区 最 充 分 的 一
36 OPERA 20]8/2
性 与 歌 司台竞艺 竟异 彩纷 呈 。所 有 角色 回
行 腔 流 訇场造 型化 的 “手 眼身法步 ”,一个 r 手投 足动静 之间 ,既在锣 鼓 “点 ”_』
本 更
撇 欧 姐

《傲雪红梅江竹筠:革命意志永不灭》

《傲雪红梅江竹筠:革命意志永不灭》

《傲雪红梅江竹筠:革命意志永不灭》一、苦难中成长的巾帼英雄江竹筠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随母到重庆做童工,后努力求学,在学习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江竹筠,1920 年出生在四川自贡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为了生活,幼年的她便跟着母亲来到重庆投奔亲戚,在当地的织袜厂做了近三年的童工。

小小的年纪,就承受了生活的重压,但这并没有磨灭她对知识的渴望。

进入小学后,江竹筠勤奋刻苦,成绩出众。

她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其努力程度可见一斑。

之后,她先后在重庆南岸中学、中国公学附中、中华职业学校和四川大学学习。

在学习的道路上,她克服了重重困难。

据资料记载,在中华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学校条件艰苦,没有电灯,江竹筠清晨就到山头上朗读课文,晚上围着桐油灯自习。

她学习刻苦努力,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获得了奖学金。

她身穿蓝色旗袍,外套红色旧毛衣,短发齐耳,面带微笑,对人和蔼可亲,说话少而精到,落落大方。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江竹筠不仅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担任了学校及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积极从事青年学生工作。

她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革命之路的开启与前行(一)投身革命事业1939 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她的革命征程。

1940 年秋,江竹筠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工作。

在这一时期,她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她团结进步学生,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扎根于群众当中,隐蔽于群众之中。

为揭露国民党的丑恶罪行,她与同学一起在中华职校散发印有八路军和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等人声明的传单。

尽管当时中华职校的三青团分子活动猖獗,形势恐怖,但江竹筠沉稳谨慎的工作方式,不仅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任务,而且使党组织始终未暴露。

根据党的指示,1944 年,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做党的工作。

红梅精神永流传诵读稿

红梅精神永流传诵读稿

红梅精神永流传诵读稿1949年,全国解放的浪潮由南而北,席卷整个中国大地,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关押在渣滓洞的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她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她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就是那红岩上盛开的红梅,把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不畏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江姐的这种红梅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大地“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这些英雄们,面对重重困难而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而英勇就义,面对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这一切都是源于“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红梅精神,这就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精神。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

我们的先辈用血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中华魂,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着顽强不屈的中国精神。

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得华夏大地的光辉灿烂,这幸福来之不易。

年轻的新中国凭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开创了一个伟大的世代。

无数劳动者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敞开大门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中华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港澳顺利回归,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中国人民以傲视苍穹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正不断传承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以坚毅的步伐阔步向前。

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江姐》是一部根据中国著名革命烈士江姐亲历经历改编而成的民族歌剧,它以民族英雄江姐为主人公,通过她的事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革命的艰辛以及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江姐》中有许多经典歌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题曲《红梅赞》。

这首歌曲由曾国祥作词,郑德荣作曲,朱丹玲演唱。

它激昂慷慨、充满力量,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歌曲的歌词描绘了江姐革命的自我牺牲、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的民族自豪感和共同团结的力量。

首先,歌曲的曲调非常激昂,快节奏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音乐张力,同时充分体现了革命时期的紧张气氛。

整首歌曲充满着豪迈的气息,调子高昂、旋律飞扬,充分展现了革命烈士的血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歌曲的歌词同样非常积极向上,语言简洁生动,表达了江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江姐牺牲自我、保卫祖国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听众,激发青年一代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共鸣和理解。

其歌词:“我不是那纯洁的雪花,只愿心如红梅不改绿色的信仰;我不是那开得最早的花儿,只愿鲜艳妩媚不改炽烈的斗争”更是表达了江姐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斗争的热爱之情。

最后,朱丹玲的演唱也是歌曲成功之一。

她以饱满的情感演绎了这首歌曲,让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

她的歌声充满张力,歌曲高潮部分更是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姐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奋斗精神。

综上所述,在民族歌剧《江姐》中,主题曲《红梅赞》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忠诚革命、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内涵,更是让这首主题曲代表了一代人对祖国的深情,对革命斗争的不断颂扬和追忆,成为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有力载体,也是青年人爱国主义的雏形。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红梅赞》是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之一,它是根据中国著名作家冯雪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这首歌曲通过对江姐的赞颂和红梅的比喻,表达了江姐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在演唱方面,《红梅赞》以其深情的旋律、激昂的节奏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江姐的坚毅和勇气,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这首歌曲的旋律很具有感染力。

在《红梅赞》的演唱中,歌手们往往会选择一种激昂有力的方式来展现这首歌曲。

旋律起伏跌宕,仿佛江姐坚定的步伐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享受。

高潮部分更是气势磅礴,激昂奋进,仿佛让人感受到江姐在忠诚信仰中的坚定信念。

这种激情奔放的旋律带着观众一起感受江姐的英雄气概,使人们对江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歌词的深刻含义也是这首歌曲的一个显著特点。

歌词中对红梅的赞颂,巧妙地比喻了江姐的英雄形象。

红梅是寒冬中的一抹亮色,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坚强精神。

正如歌词中所唱:“雪中送炭点滴相邻,冰封三尺红梅新。

万里长征又一天,颠簸辛苦是雪中。

”这些歌词不仅赞美了江姐的坚韧不屈,更隐含着对她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崇敬之情。

这种崇敬和敬仰的情感通过歌词与旋律的融合,使得《红梅赞》更加感人,更加具有震撼力。

演唱者的表现力也是这首歌曲的一大亮点。

在《红梅赞》的演唱过程中,由于歌曲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抒发的力量,演唱者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他们需要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音量的轻重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

演唱者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表情来展现江姐的坚毅和英雄气概,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心生敬仰之情,这对演唱者的演技要求是非常高的。

江姐

江姐

作品评价
观看《江姐》,内心感觉到的是震撼,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洗礼。该剧的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 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高校音乐老 师王城龙)
谢谢观看
《江姐》在京公演20多场,场场爆满,反响强烈,各报社**和观众纷纷撰稿赞扬。刘亚楼分外高兴,以空军 党委的名义宴请《江姐》剧组,当剧作者阎肃向他敬酒时,刘亚楼却意味深长地说:你得向江姐敬酒!他叮嘱阎 肃,也叮嘱剧组要戒骄戒躁,重视观众的反映,边演出边修改。在刘亚楼的指示下,文工团专门登门拜访有关专 家,向部队官兵征求意见;而且,每次演出散场后,剧组演职人员得身穿便装,跟随观众挤上公共汽车,一路听 取他们七嘴八舌的评判,并且连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观众意见,然后逐条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刘亚楼特别规 定,这是以后演出中的一条制度。
江姐
中国民族歌剧
01 作品介绍
03 将军改剧本 05 主要唱段
目录
02 将军与 04 歌剧公演 06 著名唱段选
07 五代
09 作品影响
目录
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中国民族歌剧。
作品介绍
歌剧《江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 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 语汇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 形象。
孙少兰、杨维忠
1978年,在停演了13年后,空政歌舞团决定重排《江姐》,在全国各大军区中选出了孙少兰和杨维忠,AB角 没有分。孙少兰当年20岁,来自昆明军区空军文工团;杨维忠来自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作为第二代江姐,孙少 兰把江姐演绎得出神入化,在当时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欢迎,她扮演的江姐还得到了江姐的儿子彭云的认可。然而 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把歌剧《江姐》拍成舞台艺术片时,出演是杨维忠。或许是她的形象上更占优势一些?但 杨维忠的声音稍嫌单薄,不如万和蒋两位。而且,她的形象太年轻,说服力稍嫌不足。

坚贞不屈的红梅——读《江姐》有感

坚贞不屈的红梅——读《江姐》有感

坚贞不屈的红梅——读《江姐》有感“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曲《红梅赞》唱尽了一代革命先烈——江姐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在读《江姐》这本书前,就已经听爸爸妈妈等长辈们提起过江姐和她的英雄事迹,曾经也在电影《红岩》中领略过这位革命先辈的风采,而一直没有机会好好的了解过这位先辈和她的英雄事迹。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让我接触到了《江姐》这本书,我觉得作为一名有理想的小学生很有必要好好的读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读完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读出那书里的精神。

带着这样一种目的,我开始了对《江姐》深入细致的研读。

故事开始于1947年,那时江姐还是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联络员,她和丈夫彭咏梧为了领导武装斗争一起奔赴斗争的最前线。

后来江姐的丈夫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江姐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于是江姐忍住了悲痛毅然决然的接下了丈夫的工作,保证了革命斗争的继续进行。

后由于叛徒涂孝文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进了臭名昭著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无数的革命先辈曾在此被关押被杀害,但是这都没有吓到不屈的江姐。

面对一次的酷刑、一次次的拷问、一次次的威胁都没有使江姐有一丝的害怕投降。

从老虎凳到吊索再到带刺的钢鞭,甚至是竹签钉十指都没能让军统特务从江姐口中得到一点关于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的信息。

他们得到的只有江姐视死如归的呐喊:“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这残酷的拷问,我只知道那一定很痛很痛。

在渣滓洞的日子里,虽然江姐饱受折磨,但是她却仍不忘她的工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工作。

忘却了昨日拷打的伤痛,忘却了明日可能会带来的更大的痛,只记得用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生命来弘扬自己热爱的革命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更受欢迎了

优秀传统文化更受欢迎了

优秀传统文化更受欢迎了作者:记者宋婷婷来源:《公民导刊》 2019年第2期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去了一趟荷兰和德国,宣传川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沈铁梅作了《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言。

在互动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令她深受鼓舞、备感振奋。

一年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发展上,沈铁梅思悟更多、步伐更快。

将“狱中八条”融入《江姐》由沈铁梅领衔主演的新版川剧《江姐》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首演以来,截至目前已演出39场。

与过去的版本相比,新版《江姐》在保持川剧特色的基础上,吸纳并融合歌剧等元素,配合极具韵味的川剧声腔,打造出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江姐形象。

尤其是“狱中八条”这一新情节的融入,为《江姐》增添了更多现实教育意义。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提到了红岩精神,讲到了‘狱中八条’。

”沈铁梅认为,“狱中八条”是红岩烈士在白色恐怖环境中,在经历失败和挫折后依然不屈不挠,并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警示,对于当前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市委部署,要把‘狱中八条’放在《江姐》这部川剧里面。

回到重庆后,市川剧院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内容调整。

”沈铁梅表示,工作的难点在于将“狱中八条”加在哪儿、怎么加?怎样才能突出“狱中八条”的重大意义?同年4月,加入了“狱中八条”剧情后的新版《江姐》举行了首场演出,经过完善和打磨,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沈铁梅说,新版《江姐》像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教科书,可让党员干部“勿忘初心,砥砺前行”,也可以令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接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

“去年,我们受邀到太极集团、重庆机场集团等多家企业演出,很多第一次看川剧《江姐》的年轻人,被江姐不屈不挠、坚持信念的精神所感动,潸然泪下。

”沈铁梅说,这更坚定了她继续传播正能量作品、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简谱

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简谱

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简谱《红梅赞》这首歌能够超越革命宣传的政治藩篱,穿越时空,拥有普遍的歌众,并在新时期新世纪的音乐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永久的艺术经典,得益于歌曲自身具有的朴实婉转而又高亢坚决的曲调,和规整洗练的歌词,而这正是其维持恒久生命力的核心缘故所在。

《红梅赞》的简谱及相关内容如下: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简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酷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荣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音乐.........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酷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荣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荣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歌曲《红梅赞》要紧描述了以江姐(江竹筠)为代表的一批战斗在秘密战线和仇敌狱中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一生,是国共两党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搏斗的一部份。

此曲以梅花来表现江姐虽为文弱女性,却有男子的壮志豪情、铁骨铮铮。

《红梅赞》用优美动人的旋律,将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心灵和壮丽情怀直接浸入亿万听众的心田,鼓励他们以英雄为表率,提升自己的精神境遇,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而忘我奋斗。

歌曲《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转变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决的特点,它为七声徵调式,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修改了二十多次。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紧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彼此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红梅赞》中多处利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要紧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普遍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址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向往美好以后的坚决信念。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红梅赞》是一首表达江姐英勇坚强精神的歌曲,它通过江姐红梅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为了信念和理想,勇敢面对困境并最终献身的感人故事。

这首歌曲在歌词和演唱上都呈现出了深刻的内涵和极强的感染力。

歌曲的歌词富有诗意且具有深刻的寓意。

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红梅来表达江姐的英雄形象。

红梅象征着坚强、勇敢和不屈的精神,也寓意着希望和力量。

歌词中描述了江姐聪明伶俐、充满正义感的性格特点,她拒绝了妄言招摇、追求个人名利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

歌词还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姐献身革命的决心和最终献身的悲壮情节。

整首歌词以红梅一直开放、绚烂倾城为主要线索,通过对江姐红梅形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江姐英勇事迹的赞美,也唤起了人们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歌曲的演唱形式独特且充满感染力。

整首歌曲采用了独奏、合唱和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在音乐上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表演元素。

开场时,独奏乐器以悲壮的旋律奏响,瞬间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而后合唱部分的登场,以嘹亮激昂的歌声展现了江姐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在合唱之中,独唱也有出现,通过独唱演唱者独特的嗓音和表演技巧,更直观地展现了江姐坚定而悲壮的心境。

整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歌曲更具层次感和舞台表现力。

歌曲的音乐编曲丰富多样,充分展现出江姐悲壮的命运和坚持的勇气。

音乐中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笛子等,与西洋管弦乐器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歌曲采用较大的音域跨度和音乐情感波动,旋律上有着强烈的情感张力,使人在聆听中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江姐坚贞不屈的决心和最终壮烈献身的情景。

音乐的编曲也与剧情的起伏发展相结合,通过音乐的变化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增强了歌剧整体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红梅赞》通过歌词和演唱的方式,成功地塑造了江姐英勇坚强的形象,以及她为信仰和理想所付出的壮烈。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民族歌剧《江姐》是一部以江姐为主人公的优秀文艺作品,该剧主题曲《红梅赞》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

该歌曲具有浓郁的“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情感,弥漫着一种激励人心的红色浪漫主义气息。

本文将针对该歌曲主要演唱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歌曲的开头部分,表现了江姐自强不息的气概。

曲调轻快明快,伴奏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表现出江姐坚定自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歌词“满目疮痍挣扎求生的世界/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自己/等待拨开乌云的一线曙光/我会用亲手编织的旗帜迎风扬起”表达江姐的坚定信念与毅力,展现出革命人物的大无畏气概。

其次,歌曲的副歌部分表现了江姐英勇无畏的革命热情。

节奏明快,音乐旋律高昂激扬,加强了江姐的激情和决心。

歌词“红梅不怕寒冬江姐不怕困苦/宁死不屈燃烧着革命的忠诚”表达了江姐顽强不屈的性格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决心。

同时,在高潮部分使用了高音,加强了江姐英雄气概的展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江姐的坚强和勇毅。

最后,歌曲的结尾部分使用了不同的音乐元素,表现了江姐献身革命的大义情怀。

这部分的歌词“红梅含情凝眸春意盎然/江姐有意牵挂大家事业长存/美好世界在向我们招手/一个人的牺牲和奉献都将有价值”表达了江姐为革命牺牲奉献的精神和对革命未来的展望。

最后几句歌词的音乐编排,采用合唱加乐器伴奏的方式,大气磅礴,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震撼的印象。

总之,民族歌剧《江姐》中主题曲《红梅赞》的演唱,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歌词来看,都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江姐坚韧不拨的精神面貌,又表现出江姐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和献身革命的大义情怀。

通过这首歌曲,观众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江姐的思想、品德和事业,还能感受到革命英烈的大无畏气概,对于增强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人人争唱红梅赞,《江姐》感动芙蓉城

人人争唱红梅赞,《江姐》感动芙蓉城

人人争唱红梅赞,《江姐》感动芙蓉城【摘要】江姐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根据其感人事迹创作的民族歌剧《江姐》自1964年搬上舞台后,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是民族歌剧的一座丰碑。

由空政文工团全新打造的歌剧《江姐》,以其精彩的表演,感人的故事,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江姐热,也感动了广大的观众,获得好评如潮,不愧是一部用心打造的精品剧目。

【关键词】“江姐”经典激励精神财富【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3-02一前言建党90周年前夕,经过空政文工团第五次复拍,精心打造的新版经典民族歌剧《江姐》登陆成都锦城艺术宫,为蓉城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文化大餐。

四川是江姐的故乡,其原型江竹筠出生于四川自贡,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江姐》选择在成都上演,是有特殊意义的。

我有幸观看了6月27日晚的演出,可以说真的被震撼了。

当晚的演出全部由a角儿担纲,阵容豪华,真可谓是精彩绝伦,气势恢宏。

每一位演员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使得高潮不断,精彩频出。

由于是经典剧目,所以其中的许多旋律观众可说是耳熟能详,于是在整场演出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了台上台下齐声高唱的动人场面。

尤其是《红梅赞》这段,更是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许多观众甚至站起来和台上的演员齐声高唱,观众中许多人热泪盈眶,使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由此可以看出,江姐深受人民的爱戴,在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整体来看,此剧相当的成功。

不愧是空政文工团精心打造的力作。

从演员对人物的塑造与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铺陈,矛盾冲突的出现,舞台置景、道具的使用、转换,灯光、音响、交响乐队、合唱队的渲染、烘托等诸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而且在高科技现代化的传媒、影像技术的使用上都有所突破。

因此,《江姐》的成功可以视为经典剧目经过重新打造升级成功的典范。

我们原创的歌剧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沿着这一模式走下去,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剧目。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民族歌剧《江姐》介绍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丁丁的音乐作品,以女英雄江姐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她坚贞不屈、抗日救亡的英雄形象。

该歌剧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江姐》通过音乐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江姐的战斗经历和爱情悲剧,描绘了她坚强勇敢、舍生忘死的形象。

歌剧以红色为主题色调,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气息。

通过对江姐生平的再现和情感的表达,这部歌剧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的荣耀和牺牲,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维护国家安宁的重要性。

《江姐》的成功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歌剧的创作与表演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 正文2.1 首演背景首演背景的2000字内容...2.2 选题意义《红梅赞》作为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选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精神。

红梅是冬季开花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顽强的品质,正如江姐一样,她坚守信念,不屈不挠,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红梅赞这首主题曲的选题体现了对抗战时期革命女英雄江姐的敬意和纪念。

江姐作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抗日救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红梅赞》的选题意义还在于通过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将革命英雄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江姐这位伟大的女英雄,激发人们对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选用红梅作为主题的歌曲,更加突出了江姐的坚毅和顽强,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2.3 曲调特点《红梅赞》主题曲是民族歌剧《江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它的曲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情感激昂:曲调激昂豪迈,充满悲壮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将情感融入表达出对江姐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孝义全力以赴排演歌剧《江姐》向党献礼

孝义全力以赴排演歌剧《江姐》向党献礼

孝义全力以赴排演歌剧《江姐》向党献礼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37期
科学导报讯记者武竹青通讯员李竹华“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曾以脍炙人口的歌曲和崇高的共產党人形象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连日来,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红梅赞”主旋律,在孝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排练室荡漾。

该市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弘扬红色主旋律,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爱戴和敬仰之情,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联合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和艺术院校毕业的社会青年志愿者排练的大型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正在这里进行移植排练。

这部唱遍中国的经典歌剧《江姐》,讲述了1948年春天,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机智英勇地与国民党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表现了江姐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概,赞颂了江姐为新中国解放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据悉,此次移植歌剧《江姐》是孝义文艺史上的首例,该剧从今年2月组班排练以来,全体演职人员加班加点,特别是来自艺术院校毕业的十几名年轻人,他们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加点赶排,用他们的话说,江姐用她29岁的生命坚贞不屈,献身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与革命先烈同龄的他们也要为建党百年献上他们的热血激情。

此次排演《江姐》这部红色经典歌剧,具有现实教育意义,也是孝义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文艺界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以人民女英雄江姐的生命故事为主要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艰辛、英勇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在歌剧表演方面,《江姐》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演唱艺术特色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音乐表现的民族主义色彩歌剧《江姐》的音乐表现力极强,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充满了民族主义色彩。

它的音乐旋律富有中国特色,钢琴伴奏和器乐演奏配合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

歌曲《保护祖国》的鼓点配合,使歌曲更加鼓舞人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精神。

而在歌曲《江姐之死》中,使用多种民族乐器和声乐,表现出江姐的壮烈和牺牲精神,极富情感和表现力。

整部歌剧的音乐表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语言也很地道,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舞台表演的细腻与精湛《江姐》的舞台表演也十分出色。

舞台布景简约大方,更显得整个舞台简洁而大气,无论是场面中的陈设、人物形象、还是服装色调的搭配,都别具一格,彰显了中国风格的文化气息。

表演中使用了大量的舞蹈与动作,充分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舞蹈飘逸动人,极具感染力,配合优美的旋律,使表演更加完美。

演员的表演技巧也值得称道,他们的吐字清晰,歌唱技巧精湛,演员们更是将全身心的情感,注入到每一个台词和动作中,使观众深入感受到人物特点的塑造和剧情的展开。

演员们的表演同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歌唱的情感强烈和音乐与舞蹈的默契配合《江姐》的歌唱与情感完美结合,演员们的表演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歌曲《青岛港的夜》描述了江姐等人夜里母亲相逢的情景,演员们的表演十分到位,唱出了这首歌曲的感人情感,更加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境遇。

歌曲《贵族的腔调》更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默契配合表达了主人公对贵族生活的不屑和反感,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整个演唱过程中,歌唱的情感强烈,音乐与舞蹈间的默契配合使演出更加完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江姐》致敬经典红梅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陈吉尔
来源:《歌剧》2016年第07期
歌剧《江姐》诞生于1964年,第一年便创下了演出286场的纪录,至今没有其他歌剧能打破这一纪录。

这部红色经典民族歌剧曾风靡大江南北,每每上演观众仍为“她”落泪。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以及上海歌剧院院庆60周年之际,上海歌剧院于6月29日、30日及7月1日在上海大剧院献演这部红色经典。

此次上海歌剧院重新制作这部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用雷国华导演的话来说,“这是一次致敬,但不是一次简单的‘重述’,而是要‘重塑’经典”。

1961年,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根据重庆地下党员的事迹,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

当年9月4日,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江姐》在北京儿童剧场揭开神秘的面纱。

上海歌剧院作为当时第一批排演民族歌剧《江姐》的歌剧院之一,一直将《江姐》作为本院的保留剧目。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逢建党纪念日,歌剧院都会上演《江姐》。

在前前后后的几十年中,《江姐》历经了数度复排,先后演出达500多场,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和弘扬了以江雪琴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这次的新版,可以说有别于我们以往所有的版本。

在这版《江姐》中,我们希望同时呈现‘激情’和‘诗意’两个概念——激情,即要保留红色经典歌剧的精髓和革命志士的激情;诗意,意在传承的基础上突破循规蹈矩的传统舞台样式,使舞台呈现穿越时空的效果,力图将经典常演常新。

比如序幕视频的制作以及舞美整体感的呈现,希望突出空灵遥远、空间透视的视觉效果。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李瑞祥说。

为了打磨这部红色经典,歌剧院邀请了有军旅经历的雷国华担任这版《江姐》的导演。

文艺兵出身的她上过前线,谈起《江姐》特别有感触。

“很多人以为红色经典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已经陈旧、陌生化,其实并不然”雷国华激情洋溢地说,“《江姐》不断上演了半个多世纪,它的音乐、故事之美,已经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这个版本仍然会原汁原味地呈现《江姐》的音乐和唱腔,因为这些都是这部歌剧的灵魂,是无可取代的!”
在保留音乐与唱腔的前提下,这版《江姐》在舞美设计制作上追求一种更加史诗化的表达,将写实与写意充分结合——舞台上既有烘托场景气氛的实景,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等,同时又有象征女革命者坚贞不屈革命品格的红梅松柏等多媒体影像—运用现代的舞台艺术手法,让该制作充满了现代感。

《江姐》历经50余年而盛演不衰,是中国民族歌剧经典中的经典。

上海歌剧院历史上从首位江姐扮演者任桂珍老师起,先后还培养了唐群、陈海燕、江燕燕、黄蕾蕾等几代优秀的女演员,这五代“江姐”在舞台上不断再现、演绎这个角色,感动并影响了无数观众。

在上海歌剧
院今年的新版中,沉甸甸的担子传递到了第六代“江姐”的扮演者何晓楠和周琛的身上。

这两位青年演员都是“80后”,虽然是第一次主演大舞台版的《江姐》制作,但她们此前已经通过数次的情景音乐会版及校园版等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为了更好地塑造“江姐”这个形象,也使新版《江姐》在艺术上能精进地传承,上海歌剧院此次特别邀请了第一代江姐的扮演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老师,在新版制作中担任艺术总监。

同时,在《江姐》剧组的建组会上,剧院还特别安排两位年轻演员,在全剧组的见证下,郑重地向任桂珍老师行拜师之礼。

将歌剧作为自己一辈子挚爱事业的任桂珍老师向两位学生和《江姐》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讲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体悟:“演歌剧是我的事业,一直以来我在演出《江姐》等歌剧时,都深深被角色感动,也从角色中学习到很多。

对现在的年轻演员,我想说的是,你们的自身条件和艺术水平都非常优秀,但我更希望你们首先要做一个像江姐那样的人,要像江姐一样去对待每一位同志,这样才能让台上的‘江姐’散发出正能量。


其实,任桂珍老师之前就经常把这两位年轻演员叫到家中,亲自给她们说戏。

年轻演员缺乏对革命的体会和经验,任桂珍就一词一句地解说,说到动情处,师徒三人都热泪盈眶。

周琛深情地回忆到,任老师为她辅导的第一堂课,并没有讲怎么演如何唱《江姐》,而是告诉她,要扮演江姐,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江姐是英雄,但是不能当作‘英雄’来演,要不然很容易陷入角色脸谱化的困境。

江姐最能打动我的是作为一个女人的柔情,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只要还原人物本身,做最真实的江姐,这样的演绎就能够走进观众心里。


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范建萍非常感谢任桂珍老师为大家上的这珍贵的一课:“任桂珍老师不仅为年轻演员在艺术上进行了指点和帮助,更给大家上了一堂革命传统的教育课。

上海歌剧院在建党95周年和上海歌剧院院庆60周年之际推出新版《江姐》,从艺术上说,正是希望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但无论怎么创新,这部剧作所包含的革命精神不能变,这部戏的‘魂’不能丢!通过这次新制作《江姐》,也希望剧组的各位演职人员通过演好剧中人物,不仅在艺术上完成传承,更能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和老一辈艺术家的艺德传承下去!”
除了两位江姐,整个剧组绝大多数也是80后。

为了让年轻演员对《江姐》的故事背景有更深刻的体验,《江姐》剧组还在今年5月前往重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渣滓洞、白公馆,进行了实地采风,让演员们学习战斗历史,体验烈士们的革命精神。

大家深感收获丰硕,对此次的演出以及人物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在演出实践中加深了对剧情、人物的认识。

6月29日至7月1日,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连演三场,为党的95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1日演出之前,上海歌剧院全体党员集结在上海大剧院,由第六代“江姐”周琛领誓,在《江姐》的舞台上重温入党誓言。

连续的三个晚上,剧场里座无虚席,不仅有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辈,也有爸爸妈妈领着的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

我想,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经典剧目的优美旋律中,感受红梅精神,将信
仰的力量穿越岁月迷障与人间烟火,传递给今天的年轻人,并将江姐的坚定理想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经过雷国华导演和任桂珍老师悉心指导的《江姐》新一代剧组,以完美的状态接受了观众们的检验。

台上,演员们的表演自然不做作,演唱情绪饱满到位;台下,时不时有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小声地轻轻跟唱。

当整部歌剧进行到著名的《绣红旗》段落,观众被‘江姐”及难友们的革命情怀感动得潸然泪下。

谢幕时,耄耋之年的上海歌剧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师走上舞台,与第六代两位年轻的“江姐”以及现场的观众共同唱响《红梅赞》,向“江姐”、向先烈们致敬,将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掌声经久不息。

而上海歌剧院年轻的艺术家们在排练场和舞台上的快速成长及完美表现,也以实力证明了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圆满完成了代际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