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自主学习】1.为了争夺帝位,和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

2.年,建立朝,定都,史称“”。

3.X邦即位后,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减轻田租,定税率为。

4.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轻徭薄赋,把原来的,改为;减轻刑罚,文帝时废除了和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时又减轻了。

5.接受秦亡教训,汉高祖推行政策;之后,、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出现历史上的“”盛世时期。

【要点破解】要点一: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要点点拨: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汉墓出土的陪葬陶制牛车”。

主观上: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例1】汉初X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哪些()①汉初统治者认识到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②陆贾的“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为休养生息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④作为统治者,X邦的优点是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属于辨析型选择题,考查对出现“休养生息”政策原因客观评价的能力。

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

要点二: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继续休养生息?有何作用?要点点拨:(1)轻徭薄赋.减轻田租,将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

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景帝时又减轻了笞刑。

经过近40余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休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安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例2】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指X邦统治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C.前后近四十年 D.“吏安其官,民安其业”解析: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内容,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就。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内容:背景: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西汉初年,国家贫困,经济崩溃。

内容: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2. “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科技进步: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张衡、蔡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2.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影响:详细讲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 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科技进步等方面。

4. 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时期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2. 请学生思考“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历史上其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其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背景。

2. 解释“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休养生息”?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背景和含义。

3.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3. 小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实施过程的了解。

2. 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文景之治的成就。

2. 分析文景之治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成就。

2. 教师讲解文景之治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文景之治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景之治成就的了解。

2. 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关系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2.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 讲解概念: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3. 展示资料: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作业: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2. 讲解背景:讲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

3. 分析实施过程:分析休养生息政策是如何实施的。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休养生息政策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作业: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出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出现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名师精编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名师精编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自主学习】1.为了争夺帝位,和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

2.年,建立朝,定都,史称“”。

3.刘邦即位后,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减轻田租,定税率为。

4.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轻徭薄赋,把原来的,改为;减轻刑罚,文帝时废除了和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时又减轻了。

5.接受秦亡教训,汉高祖推行政策;之后,、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出现历史上的“”盛世时期。

【要点破解】要点一: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要点点拨: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汉墓出土的陪葬陶制牛车”。

主观上: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例1】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哪些()①汉初统治者认识到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②陆贾的“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为休养生息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④作为统治者,刘邦的优点是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属于辨析型选择题,考查对出现“休养生息”政策原因客观评价的能力。

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

要点二: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继续休养生息?有何作用?要点点拨:(1)轻徭薄赋.减轻田租,将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

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景帝时又减轻了笞刑。

经过近40余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休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安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例2】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指刘邦统治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C.前后近四十年 D.“吏安其官,民安其业”解析: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学案华东师大版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过程、建立者及都城。

掌握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具体措施,认识这个政策的积极影响。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1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难点刘邦和项羽的角色变化。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题目一、刘邦建国1、楚汉战争○1时间:()年到()年○2战争双方:()○3目的○4结果2、西汉建立:()年,()建立汉朝,设都城于(),史称“西汉”,()即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1原因○2措施○3目的三、文景之治○1原因○2措施○3结果(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楚汉战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有何不同?2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是什么?3 第53页“思考与讨论”4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文帝和景帝两个人的功劳吗?五、自我检测题(一)、选择题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战争 D.城濮之战2.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源自《新语》一书,作者是:( ) A.李斯B.陆贾C.韩信D.叔孙通3.为减轻刑罚,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 )A.秦二世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4.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5、毛泽东曾写过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霸王是指()A项羽B 周武王 C 陈胜D秦始皇6、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重C 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7、西汉建立的方式是()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D外戚夺取政权8、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二)、材料解析:5.阅读材料:“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①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表明你的理由。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对文景之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秦朝的灭亡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在短时间内灭亡?(2)引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历史背景。

2.讲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介绍汉初的社会状况,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

(2)详细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包括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改革政治制度等。

(3)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等。

3.讲解文景之治(1)介绍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重要成就,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3)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文景之治有何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政策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

6.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使学生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概括这一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学案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把握西汉建立的时刻、过程、建立者及都城。

把握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缘故和具体措施,认识那个政策的主动阻碍。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1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难点刘邦和项羽的角色变化。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题目一、刘邦建国1、楚汉战争○1时刻:()年到()年○2战争双方:()○3目的○4结果2、西汉建立:()年,()建立汉朝,设都城于(),史称“西汉”,()即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1缘故○2措施○3目的三、文景之治○1缘故○2措施○3结果(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咨询题1楚汉战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有何不同?2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缘故是什么?3 第53页“摸索与讨论”4文景之治的显现是文帝和景帝两个人的功劳吗?五、自我检测题(一)、选择题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战争 D.城濮之战2.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源自《新语》一书,作者是:()A.李斯B.陆贾C.韩信D.叔孙通3.为减轻刑罚,在位时,废止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A.秦二世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4.下列与“文景之治”有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5、毛泽东曾写过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霸王是指()A项羽 B 周武王 C 陈胜D秦始皇6、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进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缘故是()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峻 C 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7、西汉建立的方式是()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D外戚夺取政权8、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二)、材料解析:5.阅读材料:“居赶忙得之,宁能够赶忙治之乎?”①这句话是谁对谁讲的?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讲法吗?请表明你的理由。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幺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 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能够认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巩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地位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西汉从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速灭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崩溃和汉朝的建立。

2. 解释“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和原因。

3. 讲解“文景之治”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崩溃和汉朝的建立。

2. 提问学生对于“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

3.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4. 讲解“文景之治”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汉朝的治理成就。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性。

2.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操作。

3.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让学生了解其具体内容。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

2. 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治等。

2. 介绍文景之治的特点,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2. 讲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让学生了解其政治方面的表现。

3. 介绍文景之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治理特点。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和特点。

第四章: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

2. 掌握文景之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1. 讲解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包括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1、你知道西汉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吗?最为有名的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导入。
3、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初的历史背景,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和原因。

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及其对汉朝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在汉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

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在汉初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对汉朝长远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回顾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汉朝建立初期的情况,激发学生思考汉初社会面临的问题。

简要介绍汉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引出本课的主题——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 讲授新课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背景分析:讲述秦末战争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以及汉初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说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

政策内容:介绍减轻赋税、减轻徭役、鼓励农耕等具体措施,并解释这些措施如何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作用与意义: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对稳定汉初政治局势、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举措政治举措:介绍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推行法治等政治改革,强调这些举措对巩固汉朝统治的积极作用。

经济举措:讲述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等经济措施,分析其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繁荣的影响。

文化举措:介绍倡导儒学、设立学校、推广教育等文化政策,说明这些政策对提升汉朝文化水平和培养人才的贡献。

3. 深入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举措对汉朝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汉初统治者如何根据社会形势调整政策,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七年级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能够认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巩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掌握的根底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考虑“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施行与文景之治场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

通过比拟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开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开展是大一统的物质根底,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场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可以认真汲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拟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场面严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拟通过比拟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考虑分析^p 问题的才能。

作为稳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方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拟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场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展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拟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开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p 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 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 23 以上交给国家, 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 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 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 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 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 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能够认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 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 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巩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封 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 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 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 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能够认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巩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地位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西汉从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速灭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word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周武玲批阅张鑫审定:张小美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明白“楚汉之争”的缘故,记住西汉建立的史实。

2、把握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差不多内容。

3、能够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缘故。

4、认识文帝、景帝连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从“秦王朝的覆灭要紧是由谁完成的?”从而导入刘邦与项羽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

2、让学生演讲“楚汉战争”中的成语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秦王之后,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了,进行了长达4年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2、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设都城于,史称“西汉”。

3、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亡教训,经常对汉高祖提出忠告,其中的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4、休养生息的客观缘故是:主观缘故是:5、汉初休养生息的措施:6、文帝、景帝连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

7、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的皇帝的是。

8、最早提出废止“连坐法”和“肉刑”的是。

三、合作探究1、楚汉之争与刘邦、项羽反对秦朝起义的性质相同吗?2、秦亡汉兴的缘故是什么?四、展现反馈小组内讨论,将结果展现给大伙儿五、系统总结1、毛泽东曾经写过“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中的“霸王”是指()。

2、“楚汉之争”的全然目的:()3、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税,进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缘故是()A.经济萧条B.土地兼并严峻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教训4、与项羽无关的成语()A四面楚歌 B 霸王不姬 C. 完璧归赵D 破釜沉舟5、平常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来源于()巩固提升:1、西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2、西汉时期在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①汉武帝②汉景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3、、文景之治是指()A.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 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局面D.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进展4、汉初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荒凉萧条的景象,后来显现什么的结果?5、汉初的统治政策和秦朝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统治分不造成什么样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周武玲审阅张鑫审定:张小美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楚汉之争”的原因,记住西汉建立的史实。

2、掌握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3、能够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4、认识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从“秦王朝的覆灭主要是由谁完成的?”从而导入刘邦与项羽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

2、让学生演讲“楚汉战争”中的成语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秦王之后,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了,进行了长达4年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2、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设都城于,史称“西汉”。

3、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亡教训,经常对汉高祖提出忠告,其中的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4、休养生息的客观原因是:
主观原因是:
5、汉初休养生息的措施:
6、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

7、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的皇帝的是。

8、最早提出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的是。

三、合作探究
1、楚汉之争与刘邦、项羽反对秦朝起义的性质相同吗?
2、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
四、展示反馈
小组内讨论,将结果展示给大家
五、系统总结
1、毛泽东曾经写过“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中的“霸王”是指()。

2、“楚汉之争”的根本目的:()
3、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税,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A.经济萧条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亡的教训
4、与项羽无关的成语()
A 四面楚歌
B 霸王别姬 C. 完璧归赵 D 破釜沉舟
5、平时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巩固提升:
1、西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2、西汉时期在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武帝②汉景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3、、文景之治是指()
A.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 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局面
D.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4、汉初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荒凉萧条的景象,后来出现什么的结果?
5、汉初的统治政策和秦朝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统治分别造成什么样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