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议课
如何评课议课
如何评课议课一、引言评课议课是指评价和讨论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评课议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如何进行评课议课的步骤和方法。
二、评课议课的重要性评课议课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课议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此外,评课议课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提高的氛围。
三、评课议课的步骤评课议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视频回放和反思首先,需要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并进行回放。
教师可以在回放过程中认真观察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参与积极等。
2. 自我评价和总结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教师可以思考以下问题: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有序?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是否理解课堂内容?通过自我评价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做好准备。
3. 学生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这些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进而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同行评价和互动讨论在评课议课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同行评价和互动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学习他们的优点和经验。
通过同行评价和互动讨论,教师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四、评课议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评课议课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自己的教学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要过分自信或自卑。
2.接受学生和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要因为反馈不好而失去信心。
怎样评课议课
怎样评课议课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观课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同事或专家的观摩与评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一种专业成长策略。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观课议课策略:1. 建立合作共享的观课议课文化: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信任,并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
只有创造了一个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 定期组织观课活动:学校可以制定观课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各科教师进行相互观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观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堂,从而使教师获得更广泛的观察和学习机会。
3. 专业观课指导: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建议。
这种指导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其专业成长。
4. 设计观课指标和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制定观课指标和评价标准,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
观课评价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
5. 观课后的反思与讨论:教师在观完课后可以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观课中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制定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和感悟。
6.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考、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
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7.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提供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如举办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
这些机会不仅能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能帮助教师建立专业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观课、反思和讨论,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和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
协商会议 最好在观课的前一天举行 。会议 时间一般至少 2 0~3 0 分钟 。协商会议 主要 内容包括被观察教师进行说课 、 观 察者询 问、 确定观察点 、 明确观察合作与分工 、 选择或开发课 堂 观察工具 、 主持人组织商议 确定观察点。 2 . 课 堂观 察 分析 课堂观察分析是指进入研究情境 , 在课堂 中依照事先的计 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 , 对所需 的信息进行记 录。 ( 1 ) 提前进入教学现场。观课者要提前进入教室与学生沟
么) 。
堂信 息 , 在充分 了解信 息的基础上 , 围绕共 同关 心的 问题进行 对话 和反思 , 以改进课 堂教Hale Waihona Puke 、 促进教 师专 业发展的一种研修
活动 。
观课强调的是用 多种感官 f 包括一定 的观察工具) 收集课 堂信息 , 追求用心灵感受课 堂, 体悟课堂 。 议课是观课者围绕观
二、 观课 议 课 是 有 效 的教 师 研 修 活 动
提 出观课议课 , 并 不是 否定听评 课 , 评课 主要 指 向水平性 的评 价和选拔性评价 , 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 , 各有各 的 目标 追求及实用范围。日常性 、 普遍性 、 主体参 号f 生 是观课议课 的主 要特点 , 同时也是观课议课 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 , 共同收集和感 受课
3 . 课 后 研 讨反 思
价, 使得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 导向性难 以实现。
以上问题弱化了当代研训所倡导 的理解 、沟通 、研究 、 合 作、 分享 、 共同提高的常规教研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 , 我们提倡 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 ,以此实现教 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 并
将其视作促进职教课改 , 转化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行动。
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
地球 与宇宙 :
学生 座位表 ( 班额 4 4人 )
t t l I I I l
l
t IlI lI ?l II I tt t I t? t
参考文献 : 1《 堂观察—走 向专 业的听评课 》 、课 2 崔永 口 2 0 年 华东 师范大学 出版 社 、 08
3《 、科学 36 - 年级 课程 标准》 ( 实验稿 )
一
6 — 3
原 因前者 作为课时学 习 目 过于宽泛 、 标 笼统 , 标 的达成不好 把握 、 目 不可 时进行 深入 的思 考 、 析 , 出观 点 , 表 建议 , 分 提 发 这样 , 达 到 了“ 才 说得 清 观测。 楚、 剖析清楚 ” 的效果 。 课中观课要 始终有 目 意识 ,要看学 习 目标 是不 是明确 地体现 在每 标 教 学细节是外 显的教学行 为的最小单位 , 教学行 为的具 体分解。教 是
。
教学环节 中, 教学手 段是否都紧 密地 围绕 目 , 标 为实现 目 服务 。课后 , 师要 关注 课堂上 关键 性 的细 节 , 标 善于捕 捉现 场生 成 的教学 细节 , 并分 析 、 必要 时还 要采取一定手段 对学生进行 部分 目标达 成度的检测 。 思考 、交流 细节背 后隐含 的教 育思想 、折射 的教学理念 和彰 显的教 育智 慧 二、 基于有效观察
观课 是用心灵感 悟课堂 , 观课需 要主动思 考。观课要紧紧 围绕教 学 目
开教学相 长的通道 。 怎样才 能使 观课 、 议课做 到有效 ? 注意 的方 面很多 , 标 的达成 进行 , 有 明确 的观 察 目的 , 应 要 要有适 当 的观察 内容 , 要有 科学 的 在此 , 我谈 三点 : 基于课程标 准 , 基于有效 观察 , 于深入分析 。 基 观察方 法 , 要定性 观察和定量观 察相结合 。 对教 学 内容 、 教学过 程 、 教学 方法 、 师素质 、 生表 现等各 方面都 可 教 学 基 于 课 程 标 准 以有所 侧重 的进 行定性 观察 。但 定性观 察并不是 随意的 、 指 向的观察 , 无 教学 目 是教学 的出发点 和归宿 , 标 它的正确 制订 和达成 , 是衡 量课好 观察者应 根据课 堂 内容 和观课 目的 , 准备粗 线条 的观察提纲 , 对观 察对象 坏的主要尺度 。基 于课 程标准 , 贯穿 在课前 、 中和课后 。课 前 , 课 分析执 教 做尽可 能多 的、 尽 的记 录 。如上述课例 中 , 详 对教 师的教 可以列 出如下观 老师的教学设计 确定的学 习 目 是否体现 课程 目 ?是否符 合课标要求 ? 察提纲 : 标 标 ・ 是否面 向全体学 生?是否关 注不 同学生 的需求? 1教师 对教材是如何 处理 的 ( 、 、 、 ) . 增 删 合 换 哪些内容 ?是 否有利 于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和讨论其他老师的教学,可以促进自己的成长,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观课议课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
观课议课要有明确的目标。
观课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观课前要先明确目标,比如观察某位老师在课堂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课堂管理等。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观察,才能在观后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
观课要注重记录和分析。
观课过程中,要抓紧时间做好记录,可以通过拍摄视频、录音或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应。
观课后,要认真分析记录的材料,总结老师的优点和不足,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从观课中获得收获。
观课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
观课后,要及时组织教师们进行讨论,让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各抒己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讨论中,可以就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参与讨论,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观课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观课议课不仅是为了获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将观察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观课后要及时进行实践,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也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
观课议课要建立良好的氛围。
教师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观课议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观课议课是指教师们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专业成长方式。
观课议课不仅对于教师个体的教学提升有重要作用,更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观课议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观课议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同成长氛围观课议课是一种师徒制的教学交流方式,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共同成长的氛围。
教师要有交心、坦诚的态度,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不同的教学观点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学校也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二、注重观课议课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观课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书面记录、小组讨论、校际交流等方式,将自己的观察、体会进行梳理和整理,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只有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观课议课评价体系四、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让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五、开展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除了一般的观课议课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让教师们可以在专题领域进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通过案例教学和主题研讨,教师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和提升。
在进行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效果,不能一味地强调数量。
只有真正做到深入观察、深入沟通、深入总结、深入改进,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不断地观课议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终究是要靠每一位教师的实际行动和参与,只有每位教师都认真对待观课议课工作,才能够使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如何有效议课
如何有效议课观课后,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议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议课的实质就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
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谦逊的态度。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
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
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
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
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
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三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三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三一、坐到学生身边去走进教室观察课,你坐在什么地方?过去我也选择坐在后排。
后来自己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自问自答:问题:你到教室来干什么?回答是:我来听老师上课(或者学习某某老师如何上课)。
接着问:老师上课为了什么呀?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呀?回答应该是: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自己表演,而是为了引起和帮助学生学习。
所以如果学生学得好,这节课就是好课。
再追问:现在你观察课的位置离学生这么远,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你用什么标准评价老师上了一堂好课?不好回答了。
所以只要有可能,近年来观察课堂教学我总要想办法坐在后面一二排的学生之间。
接受新课程后,我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怎么观察学生?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在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时,我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多老师说,坐在学生当中会影响老师上课,会影响学生学习。
会影响教师上课吗?的确会影响:过去上公开课(或者竞赛课)的老师已经习惯了听课老师(或者评委)盯着自己看,听课老师(或者评委)看着他们,使他们越来越精神,越来越不顾学生。
现在冷不丁地听课老师不看他了,自顾自的表演就会没有了劲头。
当他们注意到听课老师(或者评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时,他们也开始放弃自我表演,将精力放在学生反应了。
另外,教室后面一二排的位置,一般而言,除了身高的原因,这是学习相对困难、或者相对调皮的学生的位置,听课老师(或者评委)坐在这里,可以将上课老师的视点吸引过来,让他们关注这些比较弱势的群体。
如何有效观课议课
如何有效观课议课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
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
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
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
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
4.加强反思。
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如何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之一:理解“观课”、“议课”一、当前评课存有的问题课堂教学,这种研究和改进主要在教育现场实行,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自己的课实行实践反思,二是对同事和校外其他老师的课实行观摩和研究。
布鲁纳说:“自我能够——实际上是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
”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课实行实践反思和改进也往往离不开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课。
也就是说,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从同伴身上学得更多,从他人身上学的更多。
这样,观摩课堂就成了教师研究课堂的主要方式。
能够说,教研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会花去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
我以前在中学担任了几年教研组长,回忆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的过程和现象,透视教研工作实际效果与应有效益的差别。
我意识到以下现象和问题需要反省和改进:听课教师仅仅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
评课讨论要么只听课、不评议,屁股一拍,万事大吉;要么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要么表扬奉承,你好我好;要么领导权威拍板,其余噤若寒蝉;评课过程中存有不同水准的“四化”现象:评课过程形式化。
我们经常看到或参与这样的评课活动: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因为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所以评课场面冷冷清清,被动发言的教师更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敷衍了事。
最后,主持人或权威人士做一下总结性的发言,大致的内容也无非是先说几句好话,然后提一下希望。
这种评课仅仅为了完成一个工作,留下一次活动记录,徒有过程和形式。
样的话:“这位老师板书工整,条理清楚”、“某某老师课堂语言清晰,教态自然”等等。
眼光依然死死地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还有一些教师虽提了很多意见,但仅仅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这些课堂现象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当然,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
有效观课议课
如何评课对“听课、评课、观课、议课”,观课议课准备,以及如何从“听课评课”发展到“观课议课”,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我的认识如下。
1.促进新老教师间的平等对话。
在评课中,很容易出现新老师过于张扬跋扈、过于自信者,特别是一些名牌院校毕业或拿过较高奖项的新老师;也容易出现老教师自恃经验充足,过多批判新老师在课堂中细微不足的现象。
我认为应该促进新、老教师间的平等对话,不管教龄的多少,无论学历的深浅,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教育新一代青年,为祖国输送人才,这一地位上是平等的,因此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当然,新老师应该虔诚地向老教师讨教,而老教师也应该多给新教师提出教学宝贵意见,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2.自评后再他评。
每有公开课上完后,应由执教者先自评,然后再由听课者评价。
只有执教者先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法、目标、意图、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听课者才能更好地切入主题,围绕执教者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去帮助执教者提高。
对执教者认为的优点给予更好的建议,缺点给予指正,执教者已经认识到的不足就不必过分强调。
双方在评课、议课时保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
3.听课评课不能被取代在某种程度上说,“观课议课”相对于“听课评课”而言更具艺术性和平和感,也更为执教者接受,但是,“听课评课”不能被“观课议课”所取代。
在一些重要的竞赛、等级评价的时候,“评课”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评课”还是“议课”,教师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教学要有“不满意”,要致力于解决自身的“不满意”,并帮助执教者达到“满意”。
4.不管是授课者,还是议课者,都要有研讨的精神,致力于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在接受评、议时要有虚心的态度,同时评课、议课者也要有学习的态度。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议课中的“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议课中中的“仁道”,拥有对教学内容的研讨精神、对教学真理的追求,就可以使人抛开世俗的偏见或个人的对执教者不满的情绪。
给他人一个展现的机会,也给他人一个成长的机会。
怎样有效议课
怎样有效议课议课是指:讨论和揭示某节课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
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怎样有效议课,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议课从营造氛围开始1、培育民主、互助、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营造平等对话的研究氛围。
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
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
3、引导教师理性看待课堂遗憾叶澜教授曾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
它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陷的。
”4、议课人员提前协商议课主题在课前充分沟通和交流,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在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
最有效的议课课主题是围绕有效教学展开。
如: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确切,要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再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做到三个必讲: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可以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中蕴涵的有议论价值的主题,为此展开对话和讨论。
5、让授课教师先做授课说明授课说明并不需要以前“说课”那样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主要介绍教学背景、教学设想和主要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授课教师说明后,观课教师可以询问、提问或建议。
6、需要提前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追求有效、高质量的议课1、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设身处地,同情理解,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要消除这种隔阂,最好的就是同情和理解。
平等对话,共同分享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可以多提问、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
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观察同事的课堂教学并进行交流、讨论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的一种专业学习方式。
有效的观课议课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有效观课议课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有效观课议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让教师们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上互相借鉴,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观察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此外,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们还可以激发出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可以说,有效观课议课是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课议课呢?首先,进行观课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关注的要点。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关注点,选择合适的课堂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中,应尽量客观地记录所见所闻,避免带有主观偏见。
观察结束后,教师们应及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和经验。
这样可以促进各位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在讨论过程中,应鼓励教师们提出问题和质疑,以激发思考和深化讨论。
同时,也要尊重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意见,避免批评和指责。
此外,进行观课议课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观察者要尊重被观察者的教学权威,不要过于干扰课堂进程,尽量做到默默观察。
其次,观察者要对所见所闻进行客观记录,并注意保护被观察者的个人隐私和教学权益。
最后,观察者要遵守观察礼仪,避免打断被观察者的教学节奏和干扰课堂纪律。
总之,有效观课议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改善。
教师们在进行观课议课时需要明确目标和关注点,进行客观记录,并及时交流和分享观察心得。
同时,还需要遵守观察礼仪和尊重被观察者的教学权威。
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进行观课议课,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们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观课议课的技巧与策略
观课议课的技巧与策略一、观察课堂互动在观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观察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课堂互动的频率、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二、关注教师引导观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提供的实例、给予的反馈等。
注意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在引导学生探索复杂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
三、评估学生参与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观课议课的重要环节。
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在小组讨论和其他活动中的表现。
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四、深入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观课过程中,要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并分析这些方法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关注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是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观察教师如何收集和处理学生反馈,如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
分析这些反馈是否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全面了解课程设计了解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框架,观察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结构和进度安排等。
分析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以及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探讨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观课议课的最终目的。
在观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等。
结合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并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八、提倡建设性批评在议课过程中,要采取建设性的批评态度,尊重授课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共同成长和进步的目的。
九、着眼于改进方案观课议课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这些方案和建议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怎么议课
怎么议课1、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分析课文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
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议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一、评课者要“示弱”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老子说:“弱者,道之用。
”就“道”的含义,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并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在这样的语义中,“弱者,道之用”是指“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使其发生和成长。
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教学,“示弱”就是将自己的“有”藏起来,示交流的对象以“无”和“弱”,使对方不等、不靠、不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而“用弱”则是在引导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而弗牵,牵而弗达”。
评课者“示弱”和“用弱”的意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第一,为参与者“发现真理”提供一种可能。
在引导者主动甚至迫不及待地要向参与者“奉送真理”的时候,参与者就可能主动放弃自己“发现真理”的努力。
这样,参与者不仅没有了“发现真理”的机会,而且也会失去“发现真理”的意愿。
第二,使参与者学会承担学习的责任。
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承担责任。
“弱者,道之用”是把参与者的成长责任从现在主要由引导者担当的事实转移到主要由参与者自己担当,“示弱”和“用弱”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你不要靠我,我是靠不住的”,“示弱”和“用弱”可以在引导者和参与者作用的“此消彼长”中让参与者对自己负责,使他们自觉担当自己的责任。
第三,让参与者体会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快乐。
这种快乐源于受尊重,源于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源于“发现真理”的心灵震颤,源于对自我发现能力的欣赏和赞美;而参与者要得到这样的快乐,需要引导者在参与者自主发现过程中“示弱”和“用弱”的前提和基础。
按照“弱者,道之用”思想,评课者要:(一)充分信任对方我曾经先后在城市实验中学和农村中学观察两位老师教学“梯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就知识掌握水平、教材理解能力、课件制作功夫、教学表达技巧,城市教师都超过了乡村学校的老师。
但乡村学校在学习山东杜朗口的教学经验,授课教师把教学的舞台还给了学生,老师选择了配角和帮助者的角色——一种“用弱”的方法。
于是,我们在农村学生那里看到了热情、兴奋以及彼此的争辩和置疑,它与城市学校相当多学生被动、机械、冷漠的状态形成了对比。
另外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在城市学校,我们在观课中能游刃有余地跟上老师讲解的节奏;在农村学校,我们跟不上同学们智力活动的节奏,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密度和质量给我们带来了压力。
如果可以把同学们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就可以判断农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信任他人的两点启示:第一,只要有机会和条件,人总是愿意发展并希望改变自己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
第二,充满探索自由,并和自身探究能力匹配的智力探究活动、精神历险活动具有快乐,参与者对这样的活动有兴趣并愿意为此努力,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参与者得到更多。
事实上,只有以更加积极的他人假设为基础,“弱者,道之用”才有真正付诸实践的可能。
(二)耐心等待对方教育不是加工和塑造,而是生长与成熟。
加工与塑造强调外在的力量,生长和成熟重视内在的可能和自为。
生长和成熟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等待,等待意味着“示弱”和“用弱”。
在等待中,在参与者的学习责任和自觉性被唤醒以后,教育可能收获更多的欣喜。
(三)主动成就对方人需要表达和表现,失去表达和表现很大程度上也就失去了生活。
这样,让别人表达和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一种成就。
“弱者,道之用”需要这种成就精神,在成就对方的表达和实现愿望时,引导者要学会“舍得”,舍得自己的预设,舍得自己的精彩,舍得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曾经观察过一节初中语文课。
老师在多媒体投影屏幕上出示了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认真。
在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论时,我们听到了精彩的见解和流利的表达。
汇报结束,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的却是老师上课前预定的结论。
就在同学们忙着抄写结论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同学发出的嘟噜:“早就有了答案,还要我们讨论干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多几次这样的方式,这些学生还会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吗?恐怕不会,他们将会选择等待,等待老师的答案,等待多媒体显示。
在这里,从成就学生的角度,教师最好的方法还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而不是“你们说的都不算,我的才最好”、“听我的”。
“弱者,道之用”是教学活动中“用”的思想和方法,它并不是引导者本身素质的刻画和表达。
也就是说,“弱者,道之用”并非说引导者越无知,越低能越好。
这是一种“实则虚之”的艺术:引导者要先有“有”的基础;在交流时先“有似无”——不表达出来,使其他参与者不能发现引导者“有”,不能对引导者产生依赖;引导参与者发现和创造;最后的目标是参与者“无中生有”。
它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以“无为”的方式实现更加有效的“有为”。
事实上,“弱者,道之用”的实践将对引导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从素质结构上看,“弱者,道之用”要求引导者必须具备“导”的素质,比如“导”入情境,引“导”活动,“导”出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等等;从能力水平上看,一旦对方身上蓬勃的生长能力被激发和点燃,他们将会提出更多富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这将对引导者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提出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者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导”学和“导”有的能力。
二、评课要善于倾听、理解和成全教师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不知道您有什么想法?在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兴冲冲乘飞机往家赶,一路上幻想着团聚的喜悦情景。
恰恰老天变脸,这架飞机在空中遭遇猛烈的暴风雨,飞机随时随地有坠毁的可能,空姐惊恐万状地吩咐乘客写好遗嘱……后来,飞机终于平安着陆。
这个美国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后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叫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妻子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爬到阁楼上,用上吊这种古老的方式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我所获得的启示是: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
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2009 年3 月,我到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陈红校长给我说,参与观课议课活动让学校收获了很多课堂教学改进以外的副产品:老师们心态更加平和了,看问题学会了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讨论问题不那么尖刻了,在集体活动中变得落落大方了。
这是一大堆好听的话,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夸昏了头的同时,我又愿意相信观课议课会带来这样的变化,因为观课议课本来就不只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改变的一种文化建设。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
人本心理咨询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
”新手以帮助者和改变者的面貌出现,成熟的专家以自我反思和改变的促进者出现,这是判断新手和成熟的专家的一个标准。
有谁不渴望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二、在对话中理解教学如果你问我评课和议课有什么不同呢?我可以简单地说,就是用句号和用问号的区别:“我觉得你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句号,这是“评”的方式;“我在课堂上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对课堂上的这种现象,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或者“对课堂上的某事,你是这样处理的,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问号,这是引起“议”的方式。
当然,议课不是不用句号,而是在用句号之前,可以先用问号。
句号的作用在于结束,评课中的句号是对课做出判断,下一个评语和结论。
议课中的问号致力促进对话和思想,它追求参与者在相互尊重中了解和理解,在共同的商议中探寻和创造共同的未来。
如何在议课过程中,追求和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平等对话性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呢?这里试以2006 年5月在河南省济源市柿槟小学,我与部分教师围绕李老师执教的《火烧云》的议课活动的几个片段做一例说。
【议课片段一】张老师:我想问陈教授,《火烧云》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肯定与精读课文有区别,那么您认为就本课李老师引导的度与量来说,是一节合格的课堂吗?陈(笑):那么你认为呢?【说明:议课不是简单地对课下结论,我们不主张对一节研究课做“合格”还是“不合格”的简单结论,但老师提出来了,又不能回避。
怎么办呢?用问号,倾听,听一听发言者到底想说什么!】张老师:我觉得引导得多了点。
【说明:事实上,“合格”和“不合格”都只是空洞的结论,说空洞的结论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
这里,张老师的谈话从“合格”与“不合格”转向了具体的实践问题“引导是否合适”,这体现了观课议课的追求:议课讨论的不是课,而是课堂上的故事和现象。
这有利于降低平常教学研究的“风险”。
】陈:李老师,你觉得呢?【说明:平常的评课,往往是上课教师先说课,然后是其他老师评课。
在其他老师评课时,上课老师只能“虚心接受批评”,无法说明自己的意见。
议课需要充分听取上课教师的意见,不把授课教师置于被评价的定位,不让授课教师在议课中“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