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热冷水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会安全地使用加热设备。
1.2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记录冷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会设计实验来探究加热冷水的方法和效率。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给冷水加热2.2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热水壶、温度计、冷水、加热设备等。
教学课件和教案。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讨论为什么冬天需要加热冷水来引出课题。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冷水加热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加热冷水的方法和效率。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加热冷水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理解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2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来探究加热冷水的方法和效率。
解释加热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原理。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加热冷水来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4.2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使用热水壶等加热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相关知识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学生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5.2 评价标准:实验操作规范,能安全地使用加热设备。
实验观察和记录详细,能准确描述温度变化。
讨论积极,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准备实验: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热水壶、温度计、适量的冷水和加热设备。
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加热设备。
6.2 实验操作:每组按照实验步骤将冷水加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6.3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一、结合旧知,合理猜测,翻开探究之道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让我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了肯定的了解,学生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参加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
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肯定了解的。
于是我演示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水袋中的水温度会上升吗?学生异口同声的答复毫不奇异,那么请你认真看一下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事先在冷水袋中参加了墨水以便学生观察。
〕学生看着冷水袋渐渐的胀大,渐渐地浮起来都异常冲动,觉得非常惊异。
验证了水温后矛头直指现象水袋除了水温变化后还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发了问题:水袋为什么会由沉变浮呢?结合前面所学旧知“影响沉浮的因素〞,鼓舞学生作出猜测。
学生根本都认为,可能是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使它浮起来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除了与体积有关,请你围绕其它因素再猜测一下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原本是想把这个环节单独开来,先归纳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学生思维肯定局限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以和浸入的液体密度,无法从重量和体积上面作考虑,所以还是安排在猜测以后作提示引导学生再做考虑猜测。
这下学生考虑的更广了,可能重量变轻了,浸入液体也能影响〔针对这个猜测学生都明确同样是放在热水中,所以这个猜测是不成立的。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本课的重点,探究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
二、自主商量,一起交流,摘取探究之果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商量如何研究重量问题。
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丈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马上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拟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纳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觉重量并没有改变。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2-2《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前面学习了沉与浮的知识,以及本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已经具备了解释沉浮的相关知识,知道物体增加热量会热起来,继而学习这课就能理解和分析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观察现象,然后再把加热后的热水放到冷水里观察,仍是上浮,在这一现象的质疑中,引出下一个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此环节引导学生研究水在加热后质量和体积分别怎样变化,通过实验研究,力求使学生发现,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正是热水会浮到冷水水面上来的原因。
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为此,有必要对这个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只让一个量起作用,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
同时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技能较弱,也会影响本课内容完成的速度,根据我们的实践,改用电子秤来称重,这样能节约时间,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们应知道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质量不变。
学会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初步了解冷热水体积变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时 给冷水加热教案与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第二单元热第2课时给冷水加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学后记:【素材积累】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2 给冷水加热|教科版
课题:给冷水加热一、教材分析与理解:学什么(学习内容):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演示导入。
(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
(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
(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
(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怎么学(学习方式):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影音资料等,把静态的课本材料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学习活动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认识给冷水加热后体积变大。
为什么学(前因后果):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
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
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①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2)难点: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集锦6篇)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集锦6篇)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第1篇《给冷水加热》一课是学生探究如何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如何给冷水加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孩子们观察冷水变热过程中的细致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
针对本节课的反思:1、结合生活经验,丰富科学前概念对于给热水加热这一课题,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类似的生活经验。
课堂上抛出“如何给冷水加热”,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抛出:可以放在煤气上加热,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加些热水等等,对于这些生活经验,孩子们深有感触,然而对于冷水温度升高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2、学会观察,探究发现孩子们在探究冷水袋在热水中的变化,孩子们的前经验对于热水除了温度升高以外,并无其他经验,因而发现冷水袋子在热水中慢慢变热,并且上浮,非常兴奋,马上和老师汇报,适时抛出:你有什么发现?HM小组:我发现水位上升,可能是体积变大,这结合上一节课的沉浮经验进行学习。
是不是真的体积变大呢?孩子们提出新的疑问,为了验证猜测需要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天平称重和蜡烛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仍然能感觉到气球的细微变化。
验证自己的猜测,为何会这样,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3、演示实验,确保安全对于加热试管,孩子们的经验较少,甚至是无,这就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试管加热前的工作,确保试管不会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4、汇总观察记录,学会总结培养孩子们的记录意识和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自己的猜测和疑惑。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第2篇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思考,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今天的课比想象的效果要好。
主要是因为,一开始计划按照教材的内容与方法,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一、把冷水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进行科学思考;二、用天平秤测量冷水加热后重量的变化;三、学生按书上的提示完成实验三(试管中冷水加热后气球皮的变化)探讨体积的变化。
最担心的是第一环节中冷水袋沉下去和浮起来,学生会看的不真切,封口袋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
也不打算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我考虑到第一个环节就给学生提供热水,会产生安全隐患(水温不高的话效果会不理想),因为第三环节也要用到热水。
后来,我无意间发现了实验室中的彩色气球,通过试验效果非常好。
视觉上,鲜艳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在沉浮的时间上也恰好吻合教学的进度——把这一气球冷水放入热水中会怎样,师略微停顿后再放,学生说看到什么并作合理猜测。
这时气球慢慢浮起来了,教师正好再问学生怎么解释?由此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小学科学教学实验器材的合理选择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一堂科学课的各组器材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为达成某个教学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有人称之为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材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也要充分考虑材料呈现的时间和次序,更要考虑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结构的材料应该能让学生好操作,应该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实验的典型现象和科学数据,不会或者不太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错误的数据。
尤其是小学科学课堂给学生提供的材料,也应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或容易见到的,换句话说是小学生熟悉的物品。
如本堂课用到的气球,不仅是熟悉的更是喜欢的,这就比较好。
高、大、上的物品脱离学生的生活,把小学科学课弄得像科幻一样,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不太会集中在研究的问题上,而会转移到新奇物品的本身上,这就得不偿失了。
小学科学应该回到它的本真,即用学生的视角、学生的思维、学生周围的材料、学生的学习方式,去探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得到学生想要的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公布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公布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公布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二、给冷水加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进程与方式:一、从阻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转变。
二、设计实验,观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不是发生了转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踊跃探讨。
【教学重点】一、关注水在加热进程中的转变;二、设计实验,观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不是发生了转变【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缘故【教学预备】为每组预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子,橡皮筋。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一、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式?二、师生交流。
(预设:那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方式。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一、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认真观看冷水袋的转变。
二、依照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说明。
3、小组讨论,谁的说明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说明或推测。
)4、全班交流。
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六、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说明?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缘故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阻碍物体沉浮的要紧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试探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缘故,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形下体积的转变引发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缘故一、师:咱们用什么方式来证明咱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二、研究水在变热进程中重量是不是发生转变。
3、研究水在变热进程中体积是不是发生转变。
4、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进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转变,咱们观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学跋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公布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二、给冷水加热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给冷水加热》 说课稿
《给冷水加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给冷水加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给冷水加热》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起始课。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热现象,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和重量的变化,从而为后续学习热的传递、热胀冷缩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一是测量装满冷水的塑料袋在加热前后的重量变化,二是观察冷水和热水在体积上的差异。
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冷水加热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学生也有过加热水的经历,但对于冷水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冷水加热过程中的重量和体积变化。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重量不变。
教学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南安市溪美中心镇山小学郑珊珊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给冷水加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二课,这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给塑料袋的冷水加热,第二部分是研究水在变热程中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一章《沉和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物体的沉浮由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共同来决定,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来探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体积、重量的变化,本课为学习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等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的探究过程,通过研究热水上浮是否和重量或体积有关的两个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提升科学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能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但推测的辨析能力较低,喜欢动手而忽视实验前的思考,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保证活动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本次研讨专题“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科学课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非常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学生思考交流中明确了实验过程。
另外,我还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思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教学后的思考。
二、教学反思(一)比较成功的地方1、在猜测中生成探究主题科学课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及呵护学生的兴趣火花,并以此为进一步推进探究过程在具体情景中的动态生成,将探究活动逐步深入。
2024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给冷水加热教科版
2024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给冷水加热教科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理解冷水加热时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冷水加热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传递方式的区分,冷水加热时的现象解释。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冷水加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壶、火炉、温度计、实验用冷水、热水、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玻璃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用冷水、热水、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热水壶,询问他们如何让冷水变热,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的问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热传递的概念,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b. 讲解冷水加热时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在烧杯中加入冷水,用火炉加热,观察温度变化。
b. 讲解解题过程,分析热传递方式和冷水加热现象。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冷水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b.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给冷水加热2. 内容:a. 热传递概念b.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c. 冷水加热原理七、作业设计a. 热传递有哪三种方式?请分别举例。
b. 解释冷水加热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
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的设定。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给冷水加热》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给冷水加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给冷水加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热传递的现象和原理,探究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以及了解加热过程中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热传递的概念,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学会观察水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了解能量转化过程。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热传递的原理,掌握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热传递现象,了解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壶、温度计、实验用烧杯、电磁炉、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个热水壶、温度计、实验用烧杯、电磁炉、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热水壶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 例题讲解:(1)热传递的概念及原理;(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3)能量转化过程。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壶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变化规律;(3)讨论热传递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4. 随堂练习:(1)绘制热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曲线图;(2)分析热水加热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热传递的概念及原理;2. 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3. 能量转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热传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2)简述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3)分析热水加热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1)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如热水加热时热量传递到水中;(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但升温速度逐渐减慢;(3)热水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传递给水分子,使水温升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了热传递现象,提高了学生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给冷水加热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给冷水加热本课引领学生存眷热量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了。
冷水在逐渐变热的历程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哪些方面产生了变化?议决“水受热上浮原因”的研究,引出“热胀冷缩”现象的查看研究活动。
议决本课的传授,我对自己的课反思如下:一、传授教法。
本课传授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议决查看冷水袋在开水中加热后会产生哪些现象,而引出学生对冷水袋沉浮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实验探究重心:水在加热历程中,它的质量和体积是否产生了变化?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举行探究,第一部分的实验,我采取了演示的要领,引导学生连合已学的知识,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对冷水袋在加热历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举行猜测,并讨论原因,引出探究主题。
所以,实验演示历程中我引导学生不仅要查看冷水是否变热了,更要存眷冷水的其他变化。
同时,我又让学生进一步查看:“把这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是沉的还是浮的?”这是引发探究标题的重要现象。
怎样引导学生发起标题——做出评释(或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是接下来的要害。
我议决课件发起了两个标题:我们对冷水袋加热后会上浮怎么评释呢?可能是:1、水在加热的历程中,________产生了变化。
2、水在加热的历程中,________产生了变化。
议决讨论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巨细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
这部分,我充分让学生公布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可以明白学生面对标题会怎样举行思考;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对他们自己发起的评释(或推测)有一个辨析的历程。
最后把标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环境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而水的体积变化是由于水的温度变化决定的。
第二部分: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议决上部分的交流和讨论,明确了需要探究的标题,接下来是怎样实施探究。
我发起怎样用实验的要领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在本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启动脑筋,设想各种要领,并予以肯定。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课题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给冷水加热》,现在就该课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实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们的建议实行了修改。
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
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
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
烧杯要找充足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防碍。
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
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
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
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实行就能够了。
接下来说一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演示实验: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中,试管内水理论上应该装满,但在加热时,水会因体积变大而溢出,这样一来重量明显变轻,后来试着在没有装满的情况下(觉得这样不科学,不过没想到更好的办法),再次实验,发现虽然并未看到有水溢出,不过实验结果仍然是重量变轻,原因可能是气密性不好,长时间加热仍然有水蒸气跑出。
最后在水未装满且加热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才得到重量不变的结果。
所以觉得这个实验变量挺难控制的,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本来就是一个验证性而非探究性实验,实验现象往往影响到结论的得出,但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实验现象往往与理论相悖,在科学课中往往会遇到这种头疼事,最后只能是告诉学生实际上应该怎样的,然后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所以很纠结演示这种实验是否有意义,有点“倒叙”的感觉,而且学生往往会因实验现象而对错误的结论应先更深刻,还不如不做实验?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加热前试管先预热3、加热时试管呈45°角学生活动:研究谁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给冷水加热》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与冷》中的第二课《给冷水加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加热冷水的过程,探究加热冷水时温度的变化,认识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加热冷水的过程,了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掌握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对科学实验的热爱,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热冷水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
难点:数据分析,理解水的沸腾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温度计、热水壶、实验架、计时器、粉笔。
学具:每组一个烧杯、温度计、热水壶、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给冷水加热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演示:给烧杯里的冷水加热,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3. 例题讲解:讲解加热冷水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讲解:加热冷水时,温度计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开始沸腾。
4.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给烧杯里的冷水加热,观察温度计读数,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6.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加深学生对热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讲解:水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达到100℃时,会开始沸腾。
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加热冷水的过程2. 温度变化规律3. 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七、作业设计(1)加热冷水时,温度是如何变化的?(2)水的沸点是多少?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 答案:(1)加热冷水时,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开始沸腾。
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
教案编辑专员:《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加热过程中冷水的温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3)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加热过程中冷水的温度变化。
2. 教学难点:(1)热传递的原理及其实验设计。
(2)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暖水袋、冷水、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1)教师讲解热传递的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加热过程中冷水的温度变化。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加热过程中冷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4. 知识拓展介绍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取暖、烹饪等。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2. 调查生活中利用热传递原理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分析的深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热传递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二单元热2.给冷水加热【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2课《给冷水加热》。
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合为一个单元。
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演示导入。
(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活动二:研究沉浮的原因。
(预测、设计、验证、分析)(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拓展延伸。
(1)魔术演示:液体受热膨胀现象演示。
(2)课外延伸:液体热胀演示小发明。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①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1.观察冷水袋在热水中加热过程时的变化。
2.以冷水袋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设计实验,观察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1.学生用材料准备。
小组用材料一: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勺子。
小组用材料二:热水、烧杯、试管(课前装满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放大镜、抹布。
2.教师用材料准备。
烧杯两只、热水、冷水、冷水袋、勺子、自制液体热胀冷缩教具(玻璃瓶、橡皮塞、硬塑透明吸管、红墨水液体)水槽、课件PPT。
【教材处理】1. 演示用的冷水袋涂上颜色,使上浮观察更清楚。
2.在研究加热是否改变水的体积时,试管中的水一定要装满,为使效果明显,建议用温度较高的热水。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冷水改成用演示实验中水袋,增强验证的可信度。
注意从烧杯中捞出的水袋一定要用餐巾纸擦干后放到天平上称,减小因水袋外表沾水而造成的误差。
4.在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中,添用放大镜,是因为气球皮因水膨胀而凸出的现象不是很明显,通过放大镜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现象;5.教材中物体的轻重应用“质量”表达而非表达为“重量”,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科学用词。
6. 冷水袋要在水槽中灌满,防止水袋中有空气,塑料袋口子多余的薄膜翦去,避免因沾水而影响第二次称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经验导入(活动一:演示导入。
(1)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1.师:(出示一杯冷水,放于小讲台上)同学们,这是一杯冷水;(出示一杯热水,放于小讲台上)同学们,这是一杯热水;(出示一袋冷水)这是一袋冷水,我请这位同学验证一下(放入1号冷水杯中),水袋是沉还是浮?生:沉。
师板书——沉2.师:(用勺子捞出水袋轻轻放入2号热水杯中)请同学们观察1分钟时间。
生:观察1分钟。
3.师:(用勺子捞出水袋轻轻放入1号冷水杯中)现在水袋是沉还是浮?生:浮。
师板书——浮4.师:你们猜原因是什么?生:因为水袋被加热了,师板书——加热5.师:我再请这位同学上来验证水袋是否被加热了?是吗?生:验证(快速触摸或隔手帕触摸,防止烫手)变热了。
师板书——温度升高6.师: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给冷水加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探究从学生的直观观察引入,让现象突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思维热点,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能力。
二、研究沉浮的原因。
(预测、设计、验证、分析)。
(1)预测分析: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1.师:加热后的水袋浮在冷水中,除了温度升高,你们预测还与什么原因有关?生:加热后的水袋的体积变大了,水袋的质量变轻了,所以浮起来了。
2. 师:板书——质量、体积?(黑板边预写)3. 师:你预测的理由是什么呢?(教师适当引导:我们可以用“沉和浮”单元的知识来分析)生:同样的水袋,如果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就会浮起来,如果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也会浮起来。
4.师:同学们的预测是否正确?我们接下来可以用实验去验证。
◆设计意图: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或推测,这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质量和体积大小变化方面去定位思考使冷水袋上浮的原因,教师从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师生合作的和谐体现,也是科学探究走向成功的辅助方式之一。
5.师:为了弄清加热的水袋能浮在冷水中的秘密,我们要先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案。
如果我们先来验证是否与冷水袋的质量变化有关,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检验呢?生:先称出冷水袋的质量,加热后再称出水袋的质量,前后两次对比后就可以知道是否与质量有关。
三、实验环节1.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
生:好。
2.师:为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想想,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生:天平称(砝码)、冷水袋、烧杯、热水、勺子。
3.师:还有别的需要吗?为了减小质量的误差,第二次称水袋之前,水袋的外面应该是怎样呢?生:应该是擦干的。
4.师:那最好还有什么材料呢?生:还要抹布或餐巾纸。
5.师:老师两种都给你们,材料确定了(出示PPT),接下来我们如何去实验呢?生:先用天平称称出冷水袋的质量。
6.师:黑板边板书——称水袋,我们可用简单的词表达每一个环节,这个实验中要称几次呢?生:两次。
7.师:那第二次什么时候称呢?生:加热以后再称。
8.师:接下去呢?请记录员从抽屉里取出1号信封中的记录单,用简单的表达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开始!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方案记录单(一)9. 师:现在,我们来比比你们的方案设计,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最完整。
生:将小组讨论完成的方案设计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称水袋→热水袋→捞擦干→再次称→前后比→写结果。
10.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
老师的建议:▲先称出冷水袋的质量,再小心把热水倒入烧杯中。
▲把冷水袋轻轻放入热水中加热1分钟。
▲用勺子取出后擦干,放到天平上再称质量。
▲观察天平是否仍保持平衡,分析是否与质量有关。
△看完提示后,请材料员从材料区领取1号水槽。
开始实验!生:开始实验。
11.师:下组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实验结束前出示PPT(音乐);实验完成后,请材料员整理好材料放回材料区,其他同学分析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是否与它的质量有关?12.师:下面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实验发现水袋的温度升高了,质量在加热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热水袋浮在冷水中与它的质量没有关系。
13.师:板书——质量不变,划去“质量”一词,看来加热不改变冷水的质量,那是否会改变它的体积呢?生:…14.师:这个水袋的体积变化能直接观察出来吗?生:不能,因为它往四周变大。
15.师:那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往一个方向变化呢?生:想不出16.师:老师给你们提供一种特殊的材料:用气球皮封口的装满冷水的试管。
为了证明加热是否改变冷水的体积,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生:我们还需要烧杯、热水、酒精灯17.师:为了让你们更加清楚的观察到现象,老师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放大镜。
那我们怎样去验证冷水袋加热后浮在冷水中是否与它的体积有关呢?现在请小组利用这些材料讨论实验的方法。
生:小组讨论方法。
18.师:谁来说说你们想好的实验方法?生:我们可以把试管浸入热水杯中,如果水的体积变大,气球皮会凸出来,如果水的体积变小,气球皮会凹进去。
19.师:说的真棒!现在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PPT:仔细观察试管口气球皮的变化,可以借用放大镜,根据现象分析结论!看完提示后,请材料员马上到材料区领取2号水槽,开始实验!20. 师:观察小组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前出示PPT: 实验完成后,请材料员整理材料放回材料区,其他同学分析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是否与它的体积有关?21.师:停,下面我们来交流你们的验证结果。
生:试管放在热水杯中加热,我们看到气球皮凸出来了,所以说水的体积变大了,实验说明水袋上浮与它的体积变化有关。
师板书——体积变大22.师:根据我们前面两次验证实验,现在你知道加热的水袋浮在冷水中秘密吗?生:因为冷水袋加热后温度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所以是浮的。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质疑、思维、设计、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以及知识与能力生成的综合环节。
从“探究水袋加热能浮在冷水中的秘密是什么?”为中心任务,通过结果预测、方案设计、实验验证,分析归纳,让科学现象说话,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现象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科学实验的规范性和程序化,课前对实验员使用天平等常用器材方面要做适当的训练和强化,以利于提高课堂探究的实效。
四、拓展延伸1.为了表扬今天大家的表现,现在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生:想。
2.师:演示平底烧瓶中红色液体的热胀现象。
生:观察。
3.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生:想。
4.师:老师建议你们回去自己创作一个能观察液体热胀现象的小发明。
这是老师用身边的材料做的,出示样品(演示-机动)。
5. 师:如果老师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们预测液柱会怎样呢?生:液柱会下降。
6.师:下节课我们将来研究液体受冷后的变化。
出示PPT:课外小作业:请每个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合作创作能观察液体加热体积变大现象的小发明。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的发明最棒。
◆设计意图:小魔术的表演是为出示下节课研究的引子。
课外小组合作创作小发明,既是科学知识的应运,又是学生探究的拓展,让科学走入学生的生活,同时也为下节课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做好经验的积累准备。
五、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沉加热浮温度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