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称呼对比
关于中文和日语里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
关于中文和日语里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要点日语的初学者会认为日语和中文里的人称代词大致是相同的,然而实际上两者间有很大的区别. 人称代词有3种分类:指代说话人的第一人称(自称),指代听话者的第二人称(对称),指代两者以外的第三人称(他称). 本篇论文主要分析日文中文两者间同样及不同的地方,讲述日语中及中文里授受关系的不同之处,希望能给初学者在学习上的一些参考.然后,通过提出若干个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还望能给日语学习者以参考.关键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授受关系目录要点第一章序论第二章第一人称代词对照第三章第二人称代词对照第四章第三人称代词对照第五章授受动词对照结论感谢心语参考文献第一章序论一翻开日语教科书,映入眼帘的就是如下的例句:1.私は中国人です.(我是中国人)2.あなたは日本人ですか.(你是日本人吗?)3.彼はフランス人です.(他是法国人.)从上面的例句中看得出,日语里的人称代词和中文里的人称代词意义上大庭相径. 从这点来看,认为日语中的「私」「あなた」等同于中文里的「我」「你」,依此类推其他人称代词也都相同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这样的决断下得太早叻. 事实上,根据使用的频度和实际情况来看,中文和日语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据此,明确指出中日双语上使用人称代词的异同点即是本文目的所在. 这也是国内的日语学习者所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第二章第一人称代词对照日语中的「わたし」是从「わたくし」变化而来的词. 是从昔日用来表示自己的事物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转变成现在这样的. 例如:(1)わあ、いいなあ。
わたしにもひとつちょうだい.(哇,真好啊. 也请给我一个吧.)(2)わたしは真っ赤なリンゴです.(我是个红彤彤的苹果.)(苹果拟人化的独白)但是,日语中表现”自己”的词既非「わたし」也非「わたくし」.根据场合不同,使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男性对于自己的同辈或者后辈,一般用「僕」,如果和对方关系较为亲密则是用「俺」. 也有情况是年长的男性对后辈用「わし」这个词. 在女性之间,则以「あたし」「あたくし」作为称呼以表亲密.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根据说话者的性别,地位,其用法也是各式各样的.「わたし」这个词的复数也是存在着各种形式的. 「わたしたち」、「私ども」、「僕たち」、「僕ら」、「われわれ」这些都是「わたし」的复数表现形式. 日语中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被分为两种类别. 森田良行所著的书本《基础日本语》中把第一人称复数分为如下2种. 其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处于对立的场合; 其二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处于同等的,同伴的场合.首先就拿第一种类别稍稍说明一下吧. 例如:(1)わたしたちはあなたの来るのをずっと待っていたのですよ.(我们一直都在等你来哟.)(2)われわれには、われわれの言い分があるんだから、貴様は黙って聞いていろ.(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主张,你只要闭嘴乖乖听着就行叻.)这两句句子中「わたしたち」只代表自己一方. 在某种情况下,即便出现复数的形式也只是代表说话者自己的心理. 这是因为,说话者认为大家应该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所致.其次,说明一下第二种类别. 这里的「私たち」,不管说话者是独自一人还是什么,或者一对一也好都可以使用. 要说为什么的话,这是因为说话者把听话者也包括进去叻的缘故. 例如:(1) これは私たち二人だけの秘密にしましょう.(这就当做我们两人之间的秘密吧.)(2) 僕らは互いに信じあう。
中日职场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职场称呼语的对比研究我们与他人交流时,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职场中,恰当的称呼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称呼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论文以电视剧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在中日两国职场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称呼上司、同事和下属时使用的称呼语,明确两国称呼语使用的异同并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该研究有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与对方产生摩擦,促进中日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两国职场称呼语使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下所示。
共同点有以下2点:①在中日两国职场中称呼上司时使用最多的是"职衔称呼语",称呼同事和下属时使用最多的是"姓名称呼语"。
②在两国职场中很少使用"零称呼语"和"社会通称语",几乎不使用"职业称呼语"。
不同点有以下4点:①中国职场的称呼语种类比日本的种类更丰富。
②在中国职场中经常使用"拟亲属称呼语"称呼对方,但在日本职场中几乎不使用这类称呼语。
③虽然在两国的正式场合中都可以使用"职衔称呼语"称呼同事和下属,但从使用频率来看汉语比日语更高。
在中国职场中称呼副职衔上司时基本上使用它对应的正职衔称呼语,但在日本却没有这种使用现象。
④在使用"姓名称呼语"时在中国职场中使用最多的称呼语是"姓名"和"名字",但在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姓/名+词缀"这类称呼语。
称呼语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由于中日两国人受到儒家的影响"上下"意识很强,所以称呼上司时使用最多的是"职衔称呼语",在称呼部下时使用最多的是"姓名称呼语"。
其次,由于两国"家文化"的不同,中国人与日本人相比"血缘"意识更强烈,所以在中国职场经常使用"拟亲属称呼语"但在日本职场中却没有这种用法。
中日夫妻称谓对比
日语 中的 “ ; t - 工” “ 手 j、 /卜” ’ 也无性别 之分 , 但“ 才 ” 为男 性用 语 。
( 二) 中 日夫妻 间背称
呼; 就是上 了年纪以后 , 也只有 5 %左右的夫妻改用老 伴( 老 太 婆或 老头 子 ) 相称 。
间 的称 呼变化 较 明显 。婚 前彼 此 可 以 以姓 氏相称 , 也 可 以 以名相称 , 并 在姓 之 后 加 上 表 敬 意 的接 尾 词 “ 墨
引 言 妻处 于平 等 的地位 。现 代汉 语 和 日语 中 , 夫 妻称 谓 语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 是 社会 的一面镜子 , 任何 民 都或多或少 的存在性别差异。称呼语 的使用呈现 出
一
、
族 的语 言 都 映 射 了 其 独特 的 文化 特 点 。称 谓语 系 统 随 着人生 阶段 中角色 的转换 而变 化 的特 点 ( 表1 — 2 ) 。
名称 , 如父 亲 、 先生 、 部长 、 勤务 员 等 。 ” 本 文 所 探 讨 的 中F I 夫妻 称谓语 , 从 狭义 的概 念 分别 对 面 称 和背 称 进
行对 比研 究 。 三、 中 日夫妻 称谓 差异 分析 ( 一) 中 日夫妻 间面称
从 表 1和表 2中可 以看 出中 E 1 夫 妻 面称 的差 异 :
交 际过 程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广 义 的称 谓 系统 可 泛 指
一
切人 和物 ; 狭 义 的称 谓 系 统 专 门 用 于指 人 , 即 指人
类 在社 会交 际 中所 使 用 的各 种 称 谓语 。 _ l 《 现 代 汉 语
词典》 对称谓定义如下 : “ 称谓是人们 由于亲属和别的 方面的相互关系, 以及 由于身份 、 职业等等而得来的
日汉语中夫妻称呼的比较
词 : 有用 『 0J『 招J 也 挡 、 、南 等感 叹 词 来 称 呼 自 己 的 妻 子 的 。 当 只有 夫 妻 两 人 时 , 丈夫 对 妻 子 的称 呼 和妻 子对 丈 夫 的 称 呼
样 , 是用 r 允 Jr J 『 圭 之 j 词 。另 外 , 有 一 部 多 南 、君 、 挡 等 还 分 丈 夫 回 答 说 . 管 孩 子 在 也 好 , 是 只有 两 人 独 处 也 好 , 不 还 都
■墨
日 汉 语
型
中 夫 妻 称 呼 的 比 较
沈 丹
( 安培华学 院, 西 陕西 西 安 702 ) 1 15
摘 要 :家庭 是 社 会 的 最 小 单位 。 夫 妻 称 呼 问 题 与 社 会 文 化 、 治 背景 、 统 习・ 政 传 I I密切 相 关 , 且 随 着 社 会 的发 展 发 并 生 变化 中 1夫妻 称 呼 有 许 多相 同 的 地 方 , 1 1 比如 根 据 场 合 来 选择 称 呼 、 用姓 名等 。同时 也 有 许 多不 同点 。作 者 通过 对 比 使 和 分 析 . 现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和 男女 社 会 地 位 的 变化 , 妻 称 发 夫 呼也 发 生微 妙 变化 语 言现 象其 实反 映 着 某种 社 会 关 系 关键 词 : 夫妻 称 呼 中 1 比较 变化 1
一
K 马 克 思 、. 格 斯 认 为 :每 日都 在 重 新 生 产 自己生 命 的 . F恩 “ 人们 开 始 生 产 另 外 一 些 人 , 即增 殖 。这 就 是 夫 妻 之 间 的关 系 , 父母 和 子 女 之 间 的 关 系 ,也 就 是 家 庭 。 ” 《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马 集 )I 卷 , 3 页 ) 国社 会 学 家 孙 本 文 认 为 家 庭 是 夫 妇 子 I3 第 2 中 女 等 亲 属 所 结 合 的 团体 。 中 国社 会 学 家 费 孝 通 认 为 家 庭 是 父 母 子 女 形 成 的 团体 。 家 庭 有 广 义 狭 义 之 分 , 义 的 指 一 夫 一 狭 妻 制 个 体 家庭 ; 义 的 则 泛 指 人 类 进 化 的 不 同 阶 段 上 的 各 种 广 家庭形式 。 夫 妻 之 间 的 称 呼 可 以说 是 家 庭 中 夫妻 相 互 关 系 的一 种 反 映 , 里 想 就 中 日家庭 中 夫 妻 称 呼 作 一 对 比分 析 . 映 出 中 1 这 反 文 化 及 夫 妻 在 家庭 和社 会 上 地位 的变 化 。 2 中 国夫 妻 之 间 的称 呼 和 日本 夫 妻 之 间的 称 呼 . 2 1 国夫 妻 之 间的 称 呼 .中 从 古 至 今 , 丈夫 的 称 呼 变 化 不 小 。不 论 哪 个 朝 代 称 呼 , 对 都 能 反 映 出 当 时 的 人 文 环境 及关 系 。 纵 观 历 史 , 女 对 丈 夫 的称 呼 有 : 良人 、 、 君 、 人 、 妇 “ 郎 郎 官 老 爷 、 人 、 子 、 公 、 生 、 人 、 人 、 们 家 那 口子 、 子 外 外 相 先 爱 男 我 孩 他爸 、 公 、 家的 、 柜 的 、 面人 、 君 、 伴 、 头 子 、 口 老 当 掌 外 郎 老 老 那 子 、 人 、 爱 、 位老板” 。 男 老 那 等 我 们 现 在 称 男 人 的 配偶 为 妻 子 。 从 古 至 今 , 妻 子 的称 而 对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变化,而且表现在它们的文化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从尊重老人到尊重客人,我们都是以家庭中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在表达敬意方面,中国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敬意,例如,男性称呼面前的女性为“姑娘”,女性称呼面前的男性为“先生”。
而在较老的人的地位更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爷爷”,而女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奶奶”。
另外,“师傅”通常被用来称呼老师或者上司,而“大爷”则是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例如,服务员。
而在日本,它的语言文化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例如,在街头或者礼仪会上,日本人通常都会以“您”或者“恭喜”来称呼对方,以此表达敬意。
日语中提到家庭成员时,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男性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岳父”,而女性则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岳母”。
另外,“先生”和“小姐”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称呼,主要用于称呼陌生人或者对上司表示尊重。
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上,这种敬语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日本的文化则强调的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社会。
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敬语用以表达尊重老人和祖先,而在日本,人们则更加强调遵守礼仪,用尊重的称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也反映在两国的文化之中。
另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敬语形式之后,也可以培养出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中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联系。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今天,日常沟通中,敬语已经变得很普遍,而用于某人之间沟通表达敬意时,中国和日本使用的敬语是有差别的,那么中日两国的敬语各自都存在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语言类型上来讲,中日两国的敬语有一定的不同。
中国的敬语采用的是“尊称”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利用词语来表达尊重。
比如在汉语中称呼别人,表示尊重时,会使用“您”、”您们”等来代替“你”、“你们”;而日本的敬语采用的是“奉语”语言,它的关键在于一种施加阶层意识的用词方法,通常低让时会使用“御”字,比如“御厨”。
其次,以语言形式上来讲,中日两国的敬语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敬语采用的是称呼语,比如“您好”“您们好”等;而日本的敬语采用的是加语,比如用“请”“请恕我提出”等。
而在使用场合上,中日两国的敬语也有一定的差异。
日本讲究的是敬语礼仪,而且在公共场合中使用敬语是比较普遍的;而中国更多是根据具体的情形及主观因素来决定使用敬语的时机,很多时候,也是根据双方的关系来决定是否使用敬语的。
最后,从内容上看,中日两国的敬语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文敬语的内容往往比较客气,比如“您好”“您们好”“请问您有什么事情”等;而日语敬语的内容则比较礼貌,比如“准备已经完成”“我将尽力做到”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敬语在类型、形式以及内
容等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反映在中文和日语对语言表达的不同文化理念之中,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应当注意分别使用中日两国的敬语,以免招致不必要的误会。
关于称呼的中日对比研究
关于称呼的中日对比研究—以非亲属关系为中心—称呼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社会交际中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作者着重以社会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中日两国20至50年龄段的公司职员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设定称呼运用的客体和情景后,运用采访调查的调查方法,按年龄层对中日两国人民称呼使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把非亲属关系中的中日称呼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得出一下结论。
对未知听话者进行称呼时,从称呼表现类型上看,两国人民都使用了“年龄阶梯语”、“职业名”、“唤起语句”。
中国人除了使用上述称呼类型外,还使用“亲属称呼”和“职务名”。
此外,两国人民使用的称呼都可以看到受到听话者性别和与其年龄差的影响,但是中国人受到的影响更大。
以此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称呼运用的掌握。
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关系。
关键词:称呼;非亲属关系;年龄层;中日对比1.引言语言是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
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交换信息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缔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人们在用语言跟他人交流时,一定会用一些称呼性的词语。
因此,可以说称呼跟人们的言语行动紧密相关。
另外,称呼问题是社交的重要组成因素,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双方来说“怎样称呼对方才是合适的?”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因此,本论文以中日言语社会非亲属关系为大前提,着眼于不同年龄层的说话者的称呼使用,系统地把握两种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照分析明确中日两国称呼使用的异同。
2.文献综述关于日语称呼的综述研究有铃木(1973)、国广(1990)等。
铃木(1973)把称呼分成自称词、对称词、他称词。
本论文对对称词的呼格用法进行分析研究。
国广(1990)指出“称呼”是从英语的“address form[term]”翻译而来,意思为“直接叫对方或谈及对方时用的语言”。
关于汉语称呼的研究有水野(1998)、刘 (2002)、张(2004)等。
中日同形异义词举例
中日同形异义词举例一、词汇意义不同1.家族:在中文中,“家族”通常指的是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团体,而在日语中,“家族”则更偏向于指一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子女等。
2.怪我:在中文中,“怪我”通常表示“怪我不好”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怪我”则表示“受伤”的意思。
二、词性不同1.汽车:在中文中,“汽车”是名词,而在日语中,“汽车”是动词,表示驾驶汽车的意思。
三、表达方式不同1.丈夫:在中文中,“丈夫”是指已婚男子的配偶,而在日语中,“丈夫”则表示结实、健壮的意思。
2.障子:在中文中,“障子”通常表示屏障、障碍物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障子”则表示推拉门、滑动门的意思。
四、文化背景不同1.茶道:在中文中,“茶道”是指一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而在日语中,“茶道”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仪式活动。
2.切手:在中文中,“切手”通常表示割破手的意思,而在日语中,“切手”则表示邮票的意思。
五、语言习惯不同1.病院:在中文中,“病院”通常是指医院的意思,而在日语中,“病院”则是指诊所以及小型医疗机构的意思。
2.风邪:在中文中,“风邪”通常表示感冒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风邪”则表示伤风、感冒的意思。
六、历史背景不同1.武士:在中文中,“武士”通常是指日本的武士阶层,而在日语中,“武士”则表示武艺高强的人。
2.浪人:在中文中,“浪人”通常是指流浪者或者无业游民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浪人”则表示没有考上武家的科举考试的人。
七、使用频率不同1.学生:在中文中,“学生”是常用的词汇之一,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日语中,“学生”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2.先生:在中文中,“先生”通常用来称呼老师或者有学问的人,而在日语中,“先生”则用来称呼医生或者律师等职业的人。
八、社会现象不同1.美容院:在中文中,“美容院”通常是指提供美容服务的机构,而在日语中,“美容院”则是指提供美发服务的机构。
2.株主权者:在中文中,“株主权者”通常是指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人员,而在日语中,“株主权者”则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跨文化交际案例
精心整理日本中日称谓方式如中国人对成年男士的称呼多为“先生”,这是一种社交场合对对方的尊称事实上,日本人使用“先生”这一称呼的范围比中国人小得多,一般只用于学校的别,“哥寒暄,例如:?”敬意表达1自谦2自责经常在社交场合用自责言语以求的人际关系的和睦。
踩脚(中国人:踩的人道歉;日本人:被踩的道歉。
)迟到(中国人:来晚的道歉;日本人:来早的道歉)3致谢致谢必须铭记在心,感恩要求极为严格。
4否定表达中国人直接日本人会绕很大的弯子,只为缓和气氛(是非观的差异)思维方式中国人:论辩为主日本人:体察为主德国人慢中国人快井井有条;粗枝大叶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中国人喜欢喝茶坐在公园里喝酒,坐在公园茶馆里喝茶德国人靠耳朵享受中国人靠舌头享受安静很重要,餐馆里很安静;噪音大没关系,吃得好就行。
德国人信任国家中国人信任家庭有困难找社会救济管理局;有困难找亲戚德国有规则中国有关系网德国退休老人去旅游中国退休老人看孙子一、二、三、身体接触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
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
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
而在东亚,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
三、时间观念on空间观中国人传统上的空间观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具体来说:?中国人的空间观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比如,宇宙一词,按照传统思想,东南西北为“宇”,上下为“宙”,所以,中国人的空间观是一个有六个面组成的空间,当然,这六个面是无限的,可以无限延伸。
而这六个面,是一种形象的思维形式。
?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
浅析中日称呼语的差异
浅析中日称呼语的差异摘要:本论文的中心课题即研究中日称呼语之间的差异,为此本文从家庭成员称呼、社会称呼、代名词的是用、职业称呼等几个方面对中日成呼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称呼上的差异。
关键词:称呼血缘关系内外关系人称在人类社会的交流活动中称呼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元素,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研究课题。
称呼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并同所处社会的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同语言的称呼语都有着和其他语言所不同的并能表现出其文化的部分。
一、关于中日亲属称呼语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亲属称呼是以血缘为基点,同时强调性别的差异。
以家庭为中心,根据血缘的远近构成了亲疏不同的人类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哥哥和弟弟等亲戚关系。
中国家庭成员的构成,体现出了分明的横向,纵向关系。
因此就产生了与之立场,身份相对应的称呼语。
而由于性别的不同游客将成为更加得细化。
例如,日语中的「いとこ」在中文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是母系的亲属的话,就称为「表兄弟」、「表姉妹」;如果是父系的亲属的话则称为「堂兄弟」、「堂姉妹」。
父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叔父」、「伯父」、「姑」;母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舅」、「姨」等。
在此能够通过称呼的不同,准确判定出他们之间的是属于父系亲缘还是母系亲缘。
中国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除了有血缘亲疏又有长幼顺序之别。
以往的中国人起名时除了姓之外还会加入一个表示字辈的汉子,在给同一辈家庭成员起名字时有在名字中使用相同汉字的习惯。
甚至有的家祖坟的更为详细,不仅有表示字辈的汉字,而且同辈女性和男性间表示字辈的汉字也不一样。
如,《红楼梦》中贾府男性中的和宝玉同辈的男子都以“宝”字来表示字辈,即使是他的堂兄弟也是如此:而女性则是以“春”字来表示。
这是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伟大的领袖人毛泽东主席的两个儿子就分别叫做毛岸英,毛岸青。
中日称呼比较 中日における呼称の比较
ご清聴
とう
あ
ご
ます
り
が
ざ
い
中国でのアンケート調査
先生
生徒 0%
0%
姓抜きで 26%
生徒
綽名 11%
幼名 25%
生徒
0%
フール ネーム 74%
フール ネーム 64%
先 生 は 生 徒 に
中国では、一般的に先生は生徒のフール ネームで直接に呼ぶ。 日本では、姓だけと呼ぶことがよく見られ る。さらに、男女の区別がある。男性の場 合、姓の後ろに「〇〇君」を加えて、女性 の場合、姓の後ろに「〇〇さん」を加えて いる。
中日における呼称の比較
研究目的
日本、中国両国におけ るいろいろな人間同士 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の中に、主に家庭、学 校、社会三つの場面に おいての文化の違いに よる誤解を避けるため に、呼称語の使用異同 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で ある。
研究方法
日本のドラマ『全開 ガール』、『ちび丸 子ちゃん』と中国の ドラマ[家有儿女]、 の中に出る人間同士 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 ンを把握し、呼称語 の使用状況を具体的 に整理し、比較する。
研究内容
1
家庭、仮家庭においての呼称
学校においての呼称
2
3
社会においての呼称
1
同輩親族間に
2
仮家庭親族 名称の借用
家庭、仮家庭 においての
3
呼称
4
夫婦間に
親は子供 に対して
中国の家族体系図
おじいさん おばあさん おじいさん おばあ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じさん おじさん
父系
母系
おじ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じさん おばさん
中日亲属称谓差异(3)
中日亲属称谓差异刘瑾意义: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rir 曾说过:“语言背后存在着其它的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称谓语与称呼语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桥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
由于社会、民俗、文化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称呼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是不能准确掌握对方国家的习惯,就会造成一些沟通上的障碍和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导入:大家在看日剧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日本的家庭里,在婚前恋人相互称さん(男女都可用)、ちゃん(男士对女士)、くん(女士对男士),如果有了孩子,夫妇之间的亲属称呼发生了变化,以「お母さん」、「お父さん」来相互称呼。
这种称呼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稍稍让人难以理解的。
在中国,辈分的意识十分明确,夫妇之间可以称呼彼此“他爸”“他妈”,也就是对于爸爸这一称呼,是谁的爸爸必须用人称代词明确地限定出来。
另外在日本,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未婚兄弟姐妹可以称为「お兄さん」、「お姉さん」,或者直接称呼为「名前+ちゃ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称呼是乱了辈分的,是非常失礼不敬的。
具体差异:其实,中日两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因此两国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相似。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欧美文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1.中国的亲属称谓比较丰富精准,日本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
关于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金田一春彦曾在著作(《日本语》p222(日语中称呼家族的方式没有那么详细。
这是因为日本不是大家族制度。
)以日语的「いとこ」一词为例,用汉语来表达的话——“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涉及到性别年龄父系母系等许多因素。
而日语仅用「いとこ」一词就表达了“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
究其原因,如金田一春彦所阐述的那样,亲属称谓的丰富程度与“大家族制度”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家族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地域差异:日本各地区的亲属称谓可能会 有所不同,未来可能会出现地域差异的趋 势。
中日亲属称谓未来发展的比较与展望
语言环境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日亲属称谓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外来文化 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对亲属称谓的 使用产生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日亲属称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 习惯和价值观念。
跨文化交流:通过对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 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理解。
教育意义:通过对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 研究,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民俗习惯,提高学生 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亲属称谓的使用场合与规则
称呼长辈:尊称、敬称, 如“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等
称呼同辈:直呼其名, 或用昵称、小名,如 “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
等
称呼晚辈:尊称、敬称, 如“孩子”、“孙子”、
“孙女”等
称呼陌生人:尊称、敬 称,如“先生”、“女
士”、“小姐”等
称呼朋友:直呼其名, 或用昵称、小名,如 “朋友”、“同学”、
教育与推广:通过教育推广中日亲属称谓,提高人们对亲属称谓的认识和重视,有助于 保持和传承这一文化传统。
中日亲属称谓比较研究的 现实意义
章节副标题
有利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理解
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比较研究, 了解中日亲属称 谓的差异,增进 相互了解。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研究, 促进中日文化交 流,增进相互理 解。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中日亲属称谓 的比较研究
中日职场中称呼语使用的对照研究
中国职场:称呼上级为“领导”、“经理”等,称呼同事为“同事”、“伙伴”等,称 呼下级为“员工”、“下属”等。
日本职场:称呼上级为“社长”、“部长”等,称呼同事为“同事”、“伙伴”等,称 呼下级为“员工”、“下属”等。
中国职场:称呼上级时,可以使用“您”、“您”等敬语,称呼同事时,可以使用 “你”、“你”等称呼,称呼下级时,可以使用“你”、“你”等称呼。
语
避免误解:注意中日职场中 称呼语的含义和场称呼语的 使用规则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称呼方 式
灵活运用中日职场称呼语,避 免误解和冲突
尊重文化差异:理解并尊重中日职场中称呼语的文化差异,避免使用不当的称呼语。 学习语言习惯:了解中日职场中称呼语的语言习惯,如日语中的敬语、自谦语等。 注重场合和身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选择合适的称呼语。 避免误解和冲突: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的称呼语,如带有歧视或侮辱性的称呼语。
中国职场中,对于已婚女性,可以称呼 为“太太”
日本职场中,对于未婚女性,可以称 呼为“小姐”
中国职场:称 呼上级为“领 导”、“经理” 等,称呼同事 为“同事”、 “伙伴”等,
称呼下级为 “员工”、 “下属”等。
日本职场:称 呼上级为“社 长”、“部长” 等,称呼同事 为“同事”、 “伙伴”等,
称呼下级为 “员工”、 “下属”等。
04
日本职场:称呼下级为“部下”、“员工” 等,称呼客户为“客户”、“合作伙伴”等
05
中国职场:称呼陌生人为“先生”、“女士” 等,称呼朋友为“朋友”、“伙伴”等
06
日本职场:称呼陌生人为“先生”、“女士” 等,称呼朋友为“朋友”、“伙伴”等
称呼语类型:中国职场中常见的称呼语有“先生”、“女士”、“老师”等,日本职场中常见的 称呼语有“先生”、“女士”、“前辈”等。
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比较
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比较于学英【摘要】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use of address words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how the two languages differ in choices of address words when communicating due to such factors as social status and roles,close and distant changes in relation,individu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and respect for the counterpart.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China and Japan have much in common since both countries are assimilated with the oriental Chinese Character Zone.Therefore,to comprehe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ddress word in both languages can not only deepen mutual 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but als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
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摘要:中日韩三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
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亲属称呼词相同辈分不同辈分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父母”,“兄弟”,“姐妹”这样的亲属关系。
在称呼亲属时,按照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决定使用怎样的称呼词。
根据国家的不同,亲属的范围和社会关系会有差异,因此亲属称呼词也会有所不同。
中日韩三国的亲属称呼词体系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关于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在语言交流中成为了非常让人费心的一部分。
尤其和异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称呼词的选择使用时常让人们感到疑惑。
因此,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异文化交流,也对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和韩国,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还很少。
才(2005)在“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中,以中日对译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日亲属称谓词的不同之处。
彭(2011)在“中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中,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中韩亲属称呼的异同点。
林(2001)在“日韩称呼的对比研究序论”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日韩称呼词的使用情况。
然而,同时对比中日韩三国称呼词的研究似乎不多见。
尤其把最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连续剧作为研究对象的称呼词对比研究更是罕见。
本稿把电视剧作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从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明确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点。
一、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与资料分析1.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包括“老爸”、“山口百惠”、“”这样的爱称和固有名词,也有“大爷”、“おじいさん”、“”这样的亲属名称,还有“老师”、“医者さん”、“”这样的职业名称和职务名称。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摘要:中日韩三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
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亲属称呼词相同辈分不同辈分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父母”,“兄弟”,“姐妹”这样的亲属关系。
在称呼亲属时,按照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决定使用怎样的称呼词。
根据国家的不同,亲属的范围和社会关系会有差异,因此亲属称呼词也会有所不同。
中日韩三国的亲属称呼词体系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关于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在语言交流中成为了非常让人费心的一部分。
尤其和异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称呼词的选择使用时常让人们感到疑惑。
因此,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异文化交流,也对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和韩国,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还很少。
才(2005)在“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中,以中日对译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日亲属称谓词的不同之处。
彭(2011)在“中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中,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中韩亲属称呼的异同点。
林(2001)在“日韩称呼的对比研究序论”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日韩称呼词的使用情况。
然而,同时对比中日韩三国称呼词的研究似乎不多见。
尤其把最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连续剧作为研究对象的称呼词对比研究更是罕见。
本稿把电视剧作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从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明确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点。
一、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与资料分析1.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包括“老爸”、“山口百惠”、“”这样的爱称和固有名词,也有“大爷”、“おじいさん”、“”这样的亲属名称,还有“老师”、“医者さん”、“”这样的职业名称和职务名称。
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尊敬的读者,本文将探讨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敬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然而,不同语言对于敬语的运用方式却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将以日语为例,与其他几种主要语言的敬语用法进行对比。
一、中文敬语中文敬语与日语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文敬语通常通过使用尊称、姓氏加称谓、尊敬的动词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例如,在对长辈或上级进行称呼时,会使用“您”、“阁下”等敬语词汇。
此外,中文中还有一些固定的敬语用语,如“尊敬的先生/女士”等。
总的来说,中文敬语在正式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一些非正式的情境下,敬语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
二、英文敬语相对于日语和中文而言,英文的敬语用法较为灵活简洁。
英语中使用尊称较少,通常通过使用礼貌的称呼、礼貌用语以及礼貌的语气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例如,在称呼对方时,使用“先生”、“女士”等词汇即可。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非常感谢”等,用于表示尊重和感激。
总体而言,英文的敬语用法相对简洁,但在正式场合仍然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
三、德文敬语德语中的敬语用法与日语有着明显的不同。
德语敬语主要通过对名字的称呼和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来表达。
在正式场合,一般使用“Sie”作为对陌生人或长辈的敬称。
而对于朋友、熟人或平辈之间,可以使用“Du”作为称呼。
此外,德语中会使用尊敬的动词形式,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德语的敬语用法相对明确简洁,但在较为正式的环境中,对敬语的运用要更为慎重。
四、法文敬语法语的敬语用法与英语和德语有些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法语中,使用“Vous”作为对陌生人或长辈的敬称,使用“Tu”作为称呼朋友、熟人或平辈之间。
此外,法语中还会使用一些敬语代词,如“Monsieur”、“Madame”等,以及一些礼貌用语,如“S'il vous plaît”(请)、“Merci”(谢谢)等。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
而 日文 , 《 日本捂大辞典 》 对其解 释为 : “ 民法上 、 六规 等 内 血族挡 土 配偶 者 匕三貌 等内 姻 族 称 ”即以父 、 子、 兄、 弟、 夫、 妇, 父、 母、 兄、 弟、 妻、 子为主线 的血缘 、 姻亲关 系。 而《 新 明解 国 辞典》 与其解释 大同小异 , 即: “ 血统 ( 结 婚) l 二土, ) 为人 。[ 法律 c 耋 六规等内 血族 挡 , = ) 为
曾祖父 曾祖母
土 配偶者 、 三觏 等内 姻族 电指亨 ] 觏频 。[ 7 1 ” 《 新世纪 日 漠
双解大辞典》 则称之为 : “ 血绿 婚姻 阴保 5 二
3 6
图一 父系体 系特征
【 作者简介】 刘少东 , 天津理工大学外 国语学院 日 语 系教授 , 中日 关系研究所所 长 , 硕士生导师 , 史学博士 。 李利娟 , 天津理工 大学外 国语学院 日语语言文学2 0 1 5 级硕士研究生。
语言 文字侈辞
中 日亲 属称谓 的对 比研究
0刘 少东 李并 I j 娟
( 天津理 工大 学 外 国语学院, 天津 3 0 0 3 8 4 )
[ 摘 要】中国与 日本一衣 带水 , 同属东亚儒教 文化 圈, 均具有 父权家长制 的文化传 统 , 但 由于 不 同的社
会 背景 , 特 别 是 明 治 维 新 以 后 ,日本 开 始 大 量 吸 收 欧 美 文 化 , 两 国 的 亲 属 称 谓 开 始 形 成 不 同 体 系 。 本 文 从 亲 属 称 谓 的概 念 及 体 系为 基 点 , 试 归纳 两 国 亲 属 称 谓 相 异 之 处 , 通 过 对 比分 析 , 对 比 汉 日 亲 属 称 谓 从 构 成 体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2008-4-14 14:47:01浏览:433 次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序論親族呼称とは、ある親族関係者に呼びかけたり、呼びかけらられたりする時に用いられる言葉である。
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は、一見簡単に見える、地味的な問題であるが、社会言語学の重用な課題の一つとされている。
その背後に、それぞれの民族文化的、社会的な要因が働いで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私は思う。
つまり、その呼び方は文化と社会に密接にかかわっている。
中国と日本両国の間に二千年あまりの友好交流史があり、親族呼称の面においては、似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れば、違っ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
中日両国国民の親族呼称の研究を通じて、両国国民の間での価値観とものの考え方を互いに理解することを深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だけでなく、異文化間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役立つのであろう。
私は先行諸説を踏まえて、両国の文化の異同をめぐって、中日両国の親族呼称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いと思う。
この小稿は主にみっつの方面から中日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にアプローチしようと思う。
本論第一章日本語親族呼称1.1親族呼称の形式及びその構成の理念「親族」とは、民法上、六親等内の血族および配偶者と三親内の姻族の総称である。
(広辞苑)すなわち、父、母、兄、弟、夫、妻を主線としての血縁、実の関係である。
次の図は日本親族間の関係図である。
親族名称祖父母父母伯父さん、伯母さん母の兄弟姉(おじ、おば)兄夫婦従兄弟夫婦従姉妹夫婦弟、妹甥、姪義理の祖父母義理の父母叔父さん、叔母さん呼び方お爺さん、お婆さん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お兄さん、(義理の)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姉さん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弟さん、お妹さんおい、めい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からみれば、日本親族の呼称はとても単純である。
日本の多くの同輩の親族の呼称は同じだということが分かる。
例えば、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父母を祖父と祖母と呼ぶ。
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兄弟姉妹及びそれの配偶者をおじさんとおばさんと呼ぶ。
自分の従兄弟姉妹をいとこと呼ぶ。
自分の兄弟姉妹の配偶者を全部自分の兄弟姉妹の呼び方と同じである。
自分の従兄弟姉妹の子とものことを甥と姪と呼ぶ。
この親族呼称だけによって人との明確な関係がよくわからない。
だから、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の中で「義理の」関係にしたがって、配偶方を区別する。
例えば自分のおじさんの妻をおばさんと呼ぶ。
このような例は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からよく見られる。
日本において資本主義制度はとっくにと封建制度に取り変わったので、明治維新以来、日本民族文化、もちろん親族呼称系統を含めて多くの西洋文化の特質及びその内容を吸収するので、日本語親族呼称系統も多くの西洋呼称の特徴をもつようになった。
その中の重要なことは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側の親族についての区別が明確ではなくなる。
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から見れば、父母双方の祖父母から父母までの兄弟姉妹およびその子とも、その呼び方も同じである。
でも、その中の「長幼の順序」が依然としてのこっている。
例えば、「伯父さん、叔父さん」、「伯母さん、伯母さん」はその例である。
その外、日本語の親族呼称は配偶方の親族の呼称に男女両方も同じである。
そして、日本語親族呼称は孫の代に至ってもその性別による区別はない。
1.2親族呼称の変異現象日本語親族呼称の変異現象は親族呼称の子ともに従う現象と位置顛倒する表現。
(1)子ともに従う現象親族呼称の子供に従う現象とははなす人は子ともによって使用される親族呼称で自分やほかの親族を呼ぶことだ。
自称の面を見てみれば、このような例がみられる。
例えば、祖父、祖母は自分自身のことを呼ぶ場合は孫の代の呼び方を用いる。
父母は子供たちに「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で自称する。
兄、姉として、弟、妹に対して自分のことを言う時、弟、妹の呼び方を使って自称する。
直接に子供と話す場合、あるいは子供がその場にいる時、子供に従う現象もある。
例えば、「お父さんは明日出張先から帰ってきます。
」(母親は直接に子供に子供の父親を言う。
)また、「お祖父さん、これを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
」(これは子供と同じ立場に立って祖父母を呼ぶ例である。
)この外、日本語子供のに従う現象は自分なりの独特な表現がある。
主に子供のある日本家庭によくみられる。
子供がその時その場合にいるかどうかにかかわらず、祖父、祖母は孫の代の呼び方で「お祖父さん、お祖母さん」とお互いに呼びかける。
そして、夫妻の間でも「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という呼称でお互いに称する。
だから、公共場所で、ある男は大声で「お母さん」を呼んだ。
本当は自分の妻を呼ぶつもりだったが、その場所に多くの母親になった女性は一斉に返事して、振り返ったという笑い話でさえある。
子ともに従う現象は面白い言語表現方式である。
これは子供を中心とする家庭メンバーの立場転換の過程である。
(2)位置顛倒する表現親族呼称の位置顛倒する表現とは。
ある親族呼称がもともとの血縁長幼の序を離脱するし、実際に親族呼称は親族関係には即さない現象である。
この現象は主に日本語の親族呼称の口語形式に現れる。
そして最もよくみられるのは「おじさん」と「お兄さん」、「おばさん」と「お姉さん」という位置顛倒するのである。
つまり、親族関係にしたがって「おじさん」と呼ぶべきであるが、実際に「お兄さん」と呼ぶようになる。
「おばさん」と呼ぶべきであるが、「お姉さん」と呼ぶようになる。
例えば、日本の普通の家庭において、もし、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と甥または姪との間に年齢の差があまり大きくなければ、おい、めいは小さいごろから普通に自分の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のことを「お兄さん」または「お姉さん」と呼ぶ。
家族の他の大人たちも子供と同じように呼ぶ。
「お兄さん」や「お姉さん」は結婚して子供が生んだ後、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を呼ぶように呼び方が変わる。
この現象は現在日本の親族呼称によく見られる現象である。
第二章中国語の親族呼称2.1親族呼称の形式及びその構成の理念「親族」とは、婚姻と血縁でできる人々の間の関係であり、一般的に「血親」と「姻親」を分ける。
また1911年、辛亥革命後、改革の原因で、親族は「血親」、「姻親」と「配偶」を分ける。
(『辞海』上海辞書出版社) 次の図は中国語親族間の関係図である。
亲属名称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伯父叔父、叔母舅舅、舅母姑、姑父姨母、姨父哥、嫂姐、姐夫堂哥、堂嫂表哥、表嫂堂姐、堂姐夫表姐、表姐夫弟、妹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称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伯伯、伯母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夫姨、姨夫哥哥、嫂嫂姐、姐夫堂哥、堂嫂表哥、表嫂堂姐、堂姐夫表姐、表姐夫弟、妹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中国語親族呼称図からみえば、中国語の親族呼称は父係と母係がはつきりした区別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が分かる。
これは濃厚な宗法色彩を表わされている。
「宗法」とは昔、家族を中心として、血筋の遠近で親族間の関係の親しさを区別するという法則である。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宗法は中国歴史上に封建制度の核心内容であり、その重点は「家庭」という概念に表われる。
宗法の主要な内容は父権、夫権、長幼の序、孝行論理に従い、男尊女卑である。
ですからから、宗法によって形成した中国語親族呼称系統は複雑で精確である。
例えば「祖父、祖母」は父親の父母であり、「外祖父、外祖母」は母親の父母である。
「孫子、孫女」は息子の子供である。
「外孫、外孫女」は娘さんの子供である。
これは男性優位である宗法特徴を示す。
その外は、父方、母方の兄弟姉妹及びその子どもたちに対しての呼称は、配偶方親族の呼称よりもっと複雑で具体である。
親族関係は呼称の違いからよく分かる。
例えば、父親の兄のことを「伯父」と呼ぶ、父親の兄の妻のことを「伯母」と呼ぶ。
父親の弟のことを「叔父」と呼ぶ、父親の弟の妻のことを「叔母」と呼ぶ。
父親の姉と妹そのことをみな「姑姑」呼ぶ。
それに対して母親の兄と弟は長幼を問わずみな「舅舅」と呼ぶ、母親の姉と妹はこれと同じみな「姨」と呼ぶ。
そういう現象から見れば、男尊女卑という観念がある。
換言すれば封建家法制度は中国語の親族呼称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と言えよう。
これはユニークな文化現象だと思う。
2.2親族呼称の変異現象時代の発展につれて、中国の親族呼称にも変異があらわれつつある。
でもその変異現象は普通性に欠けている。
それは個別的な地区あるいは個別的な家庭に限られている。
例えば、中国語の中で、夫婦は子供が生まえる前、「おとうさん、おかあさん」とお互いに呼称するのではないが、子どもができてから「おとうさん、おかあさん」とお互いに呼ぶようになる。
こうした現象は現在中国の農村ではよく見られる。
でも、大都市においては、その呼び方を使う人は少ないようである。
また、現在の中国の社会においては政府によって男女平等が唱えられているので、親族呼称にも変化が起こった。
例えば、昔は、父親の父母のことを“爺爺、奶奶”と呼び、母親の父母のことを“外公、外婆”と呼ぶのが、普通だったが、現代ではみんな同じく“爺爺、奶奶”と呼ぶ傾向があるようである。
でも、この現象も特殊的なもので、普通性に欠けている。
一般的に言えば、親族間の呼び方に変化が起こっても、長幼の序列とか、孝行の論理とかの面には、原則として、変化を許さないだろう。
つまり、中国の親族呼称は全体としては変化があまりいちじるしくないが、長幼の順序に従うと同時に、ある種の呼ぶ方には少しずつ変化が見られる。
第三章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中国と日本はみなアジアの国であり、長い間の言語文化交流史があるので、親族呼称は比較的に似合う。
日本の古代は中国文化に影響されたので、そしてその影響は親族呼称面にもおよぼしている。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は西洋文化を吸収するようになって、西洋の親族呼称を導入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一言にいえば、中日親族呼称は同じところもあれば、違うところもある。
儒教は中日両国にも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ので、長幼の順序の特徴は今になっても存在している。
例えば、“兄-弟、姉-妹”という関係はその最も典型的な例である。
これは中国語と日本語の特色のある表現である。
ほかの多くの言語には“兄-弟、姉-妹”というような区別はない、英語を例として、見ればよく分かるだろう。
伯父、伯母、叔父、叔母、みな“uncle ”と“aunt”呼ぶ。
兄弟姉妹は、英語では“brother”と“ sister”と呼ぶ。
もし長幼を表示すれば、修飾語をを使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例えば、中国語と日本語の中の“兄”は英語では“elder brother”と呼ぶ。
中日語は親族呼称の中の共同特徴は、相互の間の文化背景を表わしてい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