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浅论就业危机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0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难度的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更大,由此导致某些艺术类大学生出现了失落、偏执、自负等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
1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心理问题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普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等,但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般大学生所不具有的特质,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很多尤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失落心理、偏执心理、焦虑心理等。
1.1失落心理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
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
这种因为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
当他们因为难以就业而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时,他们的失落心理就会愈加强烈。
1.2偏执心理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
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
面对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这样的偏执心理在艺术类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1.3焦虑心理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自视很高,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艺术类高职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常常面临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帮助艺术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一、现阶段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大。
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艺术类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事艺术创作、设计、表演等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钻研。
2. 就业前景不明朗。
在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一些艺术类高职学生因为专业技能薄弱,往往会遇到就业难的问题,加之社会对艺术类职业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明朗。
3. 就业心态不稳定。
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艺术类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了焦虑和困扰,出现了就业心态不稳定的情况,甚至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出现了怀疑。
1.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艺术类高职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选择的专业是自己热爱并具备优势的领域,而不是被动选择。
在就业过程中,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心态。
2. 加强职业准备。
在校期间,艺术类高职学生应该通过勤学苦练,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3.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艺术类高职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其他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都是在就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
4. 增强自信心。
艺术类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价值,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取得成功。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艺术类高职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但在面对就业市场时往往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导致就业困难。
有必要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的有效对策,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顺利走上职场。
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其就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当前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深入了解影响其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探讨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心理问题;提出提升就业心理素质的培训措施,以及建立良好的就业指导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能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1.3 研究意义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类高职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面临着自我认知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通过研究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就业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艺术类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技能不足、就业市场变化快等问题,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
研究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就业技能,适应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就业挑战。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也有助于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产业成为新的就业热点,艺术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得到改善。
但是,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更在于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往往存在误解和偏差,导致在实际应聘中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就业。
如何帮助艺术类毕业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向职业道路呢?一、心理问题分析1、对自我能力的怀疑由于艺术类高职学习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比较单一,且学习过程中强调个体的独立创作,艺术类毕业生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较为专业,但在实际应聘环境中,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与其他应聘者相比具有缺陷,不敢自信地投递简历或接受面试邀请,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2、对于职业规划和实际职业环境的陌生和误解由于艺术类高职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相对较少,艺术类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少了解,常常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己能力过高估计,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而实际职业环境与艺术家的想象的职业生涯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适应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
3、缺乏面试经验和自我推销能力由于艺术类毕业生对于实际职业环境和市场缺乏了解,导致在面试时存在缺乏自信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优势和优秀的作品,无法深入探讨与面试官感兴趣的事项,影响了应聘的效果。
二、化解策略分析1、正确认识自我艺术类毕业生应尽快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并且在实际应聘中将其展示出来,逐渐增加自信心。
2、提前了解职业环境和市场要求艺术类毕业生需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公司的文化,根据公司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和面试话术,从而更好的与企业配合,让自己从面试者变为被录用者。
通过多次模拟面试,学习职场推销话术和心理技巧,以及对手机应用的了解,艺术类毕业生完善面试技巧和自我推销能力,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调查分析了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和导致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和建立咨询机制等对策措施。
通过对策实施效果评估和可持续性分析,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对策的推广性,进一步深入挖掘解决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艺术类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和发展机会。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促进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研究、调查分析、就业能力、就业压力、就业咨询机制、效果评估、可持续性、推广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艺术类高职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高职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普遍存在着自信不足、焦虑、迷茫等心理困扰,甚至出现就业压力过大而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研究如何解决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顺利就业,提升就业能力,并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有效对策,有助于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增强竞争力,促进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更加顺利和成功。
本研究将围绕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展开探讨,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意义研究艺术类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艺术类高职学生通常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竞争激烈的现状,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对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内会更加严重。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本人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有六大原因: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比去年增加22%,因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就业市场上各种职位的空缺越来越少,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也就成了廉价劳动力。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诈骗成分,最怕的就是不但工作没找到,反而别不法份子坑了一笔。
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高校专业设置错位,教育质量下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艺术类职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艺术类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很多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阐述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就业焦虑艺术类职业的特性决定了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毕业生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面临着就业焦虑。
特别是在学校的一个个优秀作品得到认可的毕业后的现实挑战也让他们倍受压力。
2. 自我怀疑在社会各行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的许多毕业生由于自身条件或者他人的评价,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对于个人的艺术创作能力及专业技能不足,导致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信心。
3. 职业方向不明由于艺术类职业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许多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时,往往对自己的职业方向缺乏明确的认识。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他们徘徊在找工作和深造之间,无法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4. 自我价值认同问题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价和态度影响,这些外部的评价和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毕业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有时候,毕业生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二、化解策略为了帮助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以下提出一些化解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就业期。
1. 提高自身能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实习经历或者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挑战。
2. 积极面对就业挑战毕业生要意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要改变消极的心态,积极面对就业挑战。
了解行业的变化和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做好积极的心态准备。
3. 多元化职业规划在面对就业市场时,毕业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艺术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艺术教育一直被视作一种优质的教育,但艺术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艺术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探讨艺术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为促进艺术生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近年来毕业的艺术生。
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职业发展需求等内容。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0份。
三、就业情况分析1. 就业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艺术生就业率为70%。
其中,47%的艺术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23%的艺术生在毕业后的两年内就业,而剩余30%的艺术生尚未找到稳定的工作。
2. 就业领域调查显示,艺术生就业领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文化创意行业:占比34%。
艺术生在影视、广告、设计等行业找到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 教育行业:占比27%。
部分艺术生选择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如美术教师或艺术辅导员。
- 自由职业:占比19%。
有不少艺术生选择成为自主创业者或自由艺术家,开拓个人发展空间。
- 其他行业:占比20%。
少部分艺术生选择投身于非艺术领域,如销售、市场、行政等职位。
3. 就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就业满意度方面,62%的艺术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而有38%的艺术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表示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
其中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薪资低、岗位不匹配以及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四、职业发展需求1. 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7%的艺术生表示有意愿继续深造或接受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2. 职业规划需求约83%的艺术生认为制定职业规划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帮助,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3. 创业需求有超过一半的艺术生表示对创业或自主创造有兴趣,他们希望得到相关的创业支持和培训。
五、政策建议基于对艺术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促进艺术生的职业发展:1. 加强艺术教育,提升艺术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心理特点分析
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心理特点分析李菲(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随着新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业已突出,尤其是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已经逐渐从精英化培养走向了大众化,加之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特质、心理特点等因素,也为艺术类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针对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心理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一、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就业理念存在误区随着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艺术类专业教育从精英化逐渐转向了大众化,进而导致就业压力呈现逐年加大之势。
很多新疆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向往在省会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但是,一线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就业市场相对狭小随着新疆“艺考热”的持续升温,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艺术类就业的市场供求失衡,就业市场需求日趋饱和。
另外,艺术类专业也受到新疆的地域所限,其就业岗位较沿海等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相对较少,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特点(一)积极心理调查发现,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下积极心理:1.积极参与心理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其就业时,做好了就业的心理、思想准备,并对自身充满信心,且能够主动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
2.自主创业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能够正视自我,并希望借助自身的专业技能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3.承受挫折心理调查发现,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求职过程中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能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及时调整好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
(二)负性心理1.自负、自卑心理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普通大学生要好,加之学校各种艺术社团活动也相对较多,这也提升了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就业资本,但是,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心理差异,这些社团活动也给艺术专业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差异,使之形成了两极分化:自负心理和自卑心理。
高专学校艺术专业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就业人数的激增,使得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资料表明,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每年选择轻生学生的数字也呈上升趋势。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对那些被普遍认为重专业、轻文化,生活散漫、不拘小节,随意性、有个性的高专学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应该得到关注。
根据高专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具体的、有效的、经济的维护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对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将是非常有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为了了解高专艺术专业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抽取某高专学校艺术专业的大一学生410名进行心理健康测查。
其中,有效男被试156名,有效女被试240名,有效问卷共396份,有效率96.5%。
测查过程中借助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问题进行测试,调查数据使用“SPSS10.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本研究采用5级评分法,某项因子得分在2分以上即为存在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得分在3分以上则为中度以上的心理反应。
从调查中看出,参与有效调查的396人当中,有151人在九个因子中至少有一项是在2分以上的,占总有效被试的38.13%,说明该部分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不适反应;有45人至少有一项因子得分在3分以上,占11.26%,说明他们的心理不适反应达到中度以上。
这些数据说明高专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
在男女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得知,抑郁、敌对性和偏执方面,男女存在显著差异(P<.05)。
女性的抑郁性因子得分(1.83±0.59)明显高于男性(1.73±0.56),男性的敌对性((1.72±0.61)和偏执(1.68±0.57)得分高于女性(1.63±0.53)(1.52±0.48)。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家长的艺术价值观不断发展,许多学生也选择艺术考试在毕业时发挥主要作用。
但是,对于大多数非职业学校来说,在职业培训和学生毕业方面也存在发展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以便制定更好的方案,使艺术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艺术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引言大学生是重要人才,国家非常关心学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艺术疗法”逐渐发展,导致艺术系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越来越多的艺术系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采用“艺术梦想”一词,而许多人在真实残酷的工作环境中感到沮丧。
为了帮助学生脱离工作生活,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工作心理。
艺术系学生能否取得成功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文化特点,也关系到艺术系学生的工作心理。
1.大学生就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职业管理能力、能力、能力、发展战略、表达能力、个人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生就业还需要他们的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才能高效工作,包括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质量。
非专业能力是一般的专业能力,例如b .精神道德、社会能力和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和能力。
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一)就业信心不足就业目前压力很大,很多艺术系学生对就业信心不高,就业前景很差。
对工作缺乏信心很容易导致自我羞辱。
高校期间,艺术类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就业时往往意识到差异、综合能力和文学或物理疗法,从而贬低自己。
比如,当舞蹈毕业生来到公司的文员那里时,这个职位更适合她,因为她不仅有天赋,而且语言沟通也很好,她一到职场就会自动终止面试,因为所有和她一起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在学院学习。
因此,在实践中,即使是最优秀的艺术类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凭借自己的专长和整体,而且凭借自己的心理。
(二)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足学院制艺术学院的专业艺术学院较少,而更多的艺术学院则是综合性的学院,既不是专业的、系统的学校体系,也不是艺术教学体系,大多数学校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了许多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
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来自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还有来自自身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
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化解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就业心理问题1. 求职压力大艺术类专业属于竞争激烈的行业,就业压力较大。
许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会感到迷茫和沮丧,因为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2. 自我认同困难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谁要我这种专业”的疑问,这种认同困难会导致毕业生自我价值感下降,产生自卑情绪。
3. 职业选择迷茫艺术类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范围较广,但同时也让许多毕业生陷入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的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应该如何结合。
4. 经济压力艺术类毕业生很多时候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因为许多刚开始的工作收入并不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获得一定的收入。
二、化解策略1. 开拓就业视野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把自己的就业目标局限在某一特定行业或公司,要开拓就业视野,多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发起求职。
2. 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艺术类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积累,可以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考试等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 增加社交活动在求职过程中,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多认识一些业内人士,获得更多的求职机会。
4. 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艺术类毕业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因为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5. 发展兴趣爱好除了工作之外,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释放压力,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至于太过焦虑。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确实会面临不少心理问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展自己的就业渠道,相信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关于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小结1(精选5篇)
关于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小结1(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小结1 研究性学习小结努力成就自我学号: xx姓名:xx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就业问题也普遍成为了近年来困扰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作为一个在大学生中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方式与普通高校生有很大的不同,就业状况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就业情况的调查”。
作为调查研究小组的组长,就应该起着带头的作用,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有计划、有目的、有统一的把调查研究弄好。
在调查前期,我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从各方面深入的了解有关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内容,以便为之后的调查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详细制定好之后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各方面工作安排计划,以便有效率、有质量的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到最好。
最后,小组开会分配好各自的任务,设计方案、准备调查问卷、查找资料、撰写报告等,调查研究正式开始实施。
有的同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会热心的帮其他成员的忙,在一起认真的讨论,我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共同的完成了这次的调查研究。
虽然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但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把它做到最好,使我深刻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明白了很多,我深刻的清楚了在大学里不能盲目的追求安逸舒适的校园生活,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合理进行,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好合理的生活学习安排和就业规划,我认为就业规划是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它能保证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自己;我们也要学会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并及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而且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不怕困难,为今后踏入社会做一个好的铺垫,使自己在四年的大学中生活不留下任何的遗憾。
在学校期间一定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学好专业知识是今后踏入社会的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努力才可能有成就自我的希望,这是我一直都相信的,我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因为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了实际运用的平台,这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艺术院校⼤学⽣就业⼼理探析艺术院校⼤学⽣就业⼼理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的不断深⼊,全国⾼校的连续扩招以及⼤学⽣就业⼯作改⾰⼒度的加⼤,⾼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学⽣⾯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艺术类⼤学⽣作为⾼校毕业⽣中的⼀个特殊群体,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临就业时产⽣了消极⾃卑的⼼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艺术院校⼤学⽣就业⼼理以及提⾼艺术院校⼤学⽣的就业率等问题,也就成为了摆在所有艺术类教育⼯作者⾯前的⼀项重要课题。
⼀、艺术院校⼤学⽣就业中存在的⼼理问题 ⼤学⽣就业⼼理问题就是指⼤学⽣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般⼼理特征,艺术院校⼤学⽣作为⾼校毕业⽣中的⼀个特殊群体,除具有普通院校⼤学⽣就业⼼理的共同之处(如功利⼼理、求便⼼理、焦虑⼼理等)外,还凸显出许多突出的⼼理问题。
1、⾃卑⼼理。
随着艺术院校的连续扩招以及⼤学⽣就业⼯作改⾰⼒度的加⼤,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艺术类⼤学⽣⾯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尤其对于⼤学期间没有或者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的学⽣来说,⾯对公司或单位⼯作经验的期望要求,部分艺术类⼤学⽣就会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逐渐对⾃⾝能⼒产⽣了怀疑,在⾯对竞争对⼿时缩⼿缩脚,不能充分向⽤⼈单位展⽰⾃⼰的能⼒,从⽽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与此同时由于艺术类学⽣学习投⼊的⾼成本和艺术本⾝的⾼品位,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相当⼀部分家庭经济实⼒以及社会实⼒较强的⼤学⽣,在当今就业体系和⽤⼈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的处境相对优越很多,相形见绌之下⾃卑⼼理就渐渐地在某些艺术类⼤学⽣的⼼⾥占据了上风,从⽽产⽣强烈的⾃卑感,并进⽽转化为⾃卑⼼理。
2、依赖和等待⼼理。
艺术类⼤学⽣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普通院校⼤学⽣来说较好,他们承载着⽗母的美好希望⾛进⼤学,家长也为他们付出了较⼤的努⼒,但同时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理⾃⽴能⼒的锻炼,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个⼤学毕业⽣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导致他们养成了强烈的依赖⼼理,⽽当艺术类⼤学⽣不得不⾛向社会,⾯对就业时,往往不知所措,处于⼀种被动的状态,表现在就业择业中对⼀个单位是否适合⾃⼰,往往不是凭⾃⾝思考来决断,⽽是依靠听取⽗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进⾏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理。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其中,约有58%的大学生表示在找工作前感到焦虑和压力较大,而在实际找工作过程中,42%的大学生感到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自卑情绪。
此外,约有35%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困惑,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究竟适合从事哪个行业。
接下来,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
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压力密切相关。
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薪资要求,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常出现自信心不足。
这是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存在认知差距,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自信,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作。
此外,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清晰规划,不确定自己究竟适合从事哪个行业,这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盲目投递简历,缺乏明确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大学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站,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同时,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大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只有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
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寻求学长学姐或职业指导专家的帮助,获得职业建议和指导,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因某种原因有意推迟学习任务,从而 使个体情绪等 心 理 活 动 受 到 影 响 的 行 为[1]。 文 献 梳 理 时 发 现,学业拖延的调 查 研 究 主 要 涉 及 它 的 形 成 原 因 ,包 括 时 间 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感、人格等;它的作用结果, 包括对学业成 绩、心 理 健 康 和 生 理 健 康 的 影 响[2]; 调 查 被 试 包含各个阶 段 的 学 生 群 体,其 中 以 大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研 究 最 多[3]。据调查,约有 45% 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并 被这种行为所困扰[4]。医学生中学业拖延人群比例更高,达 到调查总数的 69. 1% ,可能和医学生的专业特点有关:学习 年限长、任务重、压力大[5]。本文以医学生为被试,在已有研 究上进一步分析该群体学业拖延现状;自我和谐与焦虑对于 他们学业拖延及对降低学业拖延的期望的预测作用。探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可以丰富 学业拖延的研究 视 角,并 为 改 善 这 一 群 体 的 学 习 状 态,找 到 合适的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如图 1 所示。
图 1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2018 届心理亚健康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图
二、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2014 级心理亚健康学生与 同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比,可得出现今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 生的就业情况不 容 乐 观,就 业 形 势 较 为 严 峻,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几个方面。 ( 一) 延迟毕业率高,就业率较低。根据华南农业大学艺 术学院留存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显示,在艺术学院 2014 级 767 名学生群体中,参与就业人数为 714 人,共有 53 名同 学 未 能 按 期 毕 业,未 按 期 毕 业 学 生 人 数 占 总 人 数 的 6. 91% ;而在 2014 级 46 名心理亚健康学生群体中,参与就业 人数为 41 人,共有 5 名同学未能按期毕业,未按期毕业学生 人数占心理亚健康学生总人数的 10. 87% 。此外,华南农业 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19 年 3 月份公开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 质量年度报告调查统计,艺术学院 2014 级 714 名参与就业的 学生群体的就业率约为 95. 84% ;而在艺术学院 41 名心理亚 健康毕业生群体中,就业率为 92. 68% 。根据调查可知,存在 心理亚健康情况 的 学 生,由 于 受 到 心 理 不 稳 定 因 素 的 干 预, 影响了该类型学生的正常学习,从而导致部分该类型学生的 学业受到影响;另 外,存 在 心 理 亚 健 康 情 况 的 学 生 在 就 业 方 面存在一定的障 碍,导 致 该 类 型 学 生 难 以 找 到 心 仪 的 工 作, 就业率相较于同届学生而言偏低。 ( 二) 工资待遇偏低,工作门槛低。在华南农业大学艺术 学院留存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中,艺术学院 2014 级
高校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林 威
【内容摘要】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当今众多的高校学生压力徒增,心理亚健康现象较多。为了了解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 生的就业情况,本文对部分心理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对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生就业情况 的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艺术学生;毕业生就业 【作者简介】林威(1992 ~ ) ,男,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31·
医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杨志杰 陶佳雨 何雪娟
【内容摘要】本文以医学院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该群体中 44. 76% 的被试存在学业拖延状况,其中不同年级和不 同生源地的被试拖延情况基本相同,女生比男生更显拖延。他们的学业拖延行为受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素影 响,该因素还和焦虑情绪共同影响被试对降低学业拖延的期望。
“心理亚健康”属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该概念起源可追溯 到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学卫生大会上所提出来的关于 “心理健康”的定义,即“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 理不想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根 据此定义,心理健康者必须满足身体、智力、情感三个方面均 达到最佳状态的 要 求,但 根 据 较 多 学 者 的 调 查 研 究,发 现 在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较难完全达到该定义的要求。“WHO 的 全球调查表明,75% 的人群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 态。这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前苏联布赫曼教授称其 为亚健康状态。”[2]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心理亚健康相关 现象开展了学术研究。有研究表明,青年学生群体学习压力 的渐增,应激水平 增 加,是 青 年 学 生 群 体 出 现 心 理 亚 健 康 现 象的诱因之一[3]。本 文 选 取 部 分 艺 术 类 心 理 亚 健 康 学 生 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 此 类 学 生 的 就 业 情 况 进 行 汇 总,从 而 归 纳 此类学生在就业方面所呈现的现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统计
表 1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2014 级心理亚健康学生 与同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比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延迟 毕业率
国有企业、
薪酬
就业率%
事业单位
待遇( 元)
或公务员
艺术学院 2014 级
学生
53 人 (6. 91% )
95. 84
33 人 4 938
(4. 62% )
艺术学院 5人
2014 级心理 (10. 87% )
亚健康学生
92. 68
2人 4254. 05
(4. 88% )
此研究以艺术类心理亚健康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而样本 选取自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所使用的“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平台”中“预警在库名单”的 2014 级 767 名学生( 该 年级顺利毕业的学生即 2018 届毕业生) ,而该批学生的就业 信息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019 年 3 月份公开 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及华南农业大学艺 术学院留存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对比情况如表 1 所示。以上述材料信息为基础数据,通过 EXCEL 工作表对 关键数据进行匹 配 与 运 算,得 出 部 分 数 据 的 统 计 结 果,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