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戴振雪王燕) xx.10.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现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与之前的选官制度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 应是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欧打父母的人、不膽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这主要反映出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H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
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B.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C.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D.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髙法院和下级法脘的法为端正,得继续任职,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这一规定A.体现了联邦政府的髙度集权性B.暴露了宪法表面民主实则专制的虚伪硅C.维护了司法机关所必需的独立性D.满足了统治者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愿望5.“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注:启蒙思想)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这场革命首先是指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尼德兰革命6.太平天国—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
”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夫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单县五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见日益鲜亮;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
”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北伐战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2.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心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乐观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斗,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
”这份报纸应当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C.抗日战斗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斗时期的《解放日报》3.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忱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4.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
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受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气逐步进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5.20世纪50年月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化”战略。
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6.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140分)一、选择题。
(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 .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 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
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
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 .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D.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25 .从公元前490 年到公元前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 .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 .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 .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26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着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27 .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
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A .《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B .《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C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28.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A •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B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D •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29.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 ,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发掘出一件文物“双面人形青铜神器”。
这个青铜面具有着显著区别于河南殷墟文物的独特风格,但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神似。
据此可知A.南方同属中华文明母体B.巴蜀文化传播广泛C.商文化对南方影响较小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2.春秋时期的历史名人大多既掌管民政,又带兵打仗,而到了战国时期,诸国的文官和武官大多做了区分,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知识的专业区分增强B. 贵族势力逐渐衰落C.皇帝的权力逐渐扩大D.文官政治逐渐成熟3.图2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推广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变冷D.西汉积极开拓疆域★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
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
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
这一制度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5.唐朝时,社会上流行专门讲人际交往间必备礼仪的书籍,甚至还有人将书信往来时常用的敬语、格式编成了模板。
据此可知,唐朝A.市民阶层壮大B.阶层流动增强C.门阀贵族消亡D.社会崇尚虚荣6.北宋时,南方普遍抵制面食,有的医书甚至说小麦里有火毒,只有西北经过霜雪的小麦才能吃。
而南宋时,临安一带面馆林立,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也随处可见。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南北经贸联系加强B.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政治变局带动风俗变化7.图3为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图中唐玄奘的徒弟“猴行者”带着东坡巾,是一个儒生打扮。
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附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据历史学家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以下哪些是古代雅典官员任职的前提条件()
2.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①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③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C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西方近代工厂制度的开端,②错误,排除A项;而且肉类加工本身不属于机械生产,也不属于现代农业,④错误,排除B项;肉类加工不属于现代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
7.1870、80年代,美商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永州一中2022年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按规定贴好条形码。
3.请将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2.《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
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知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仿宋建立官制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3.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
这一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4.自强运动的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
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
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腐朽的官僚体制阻碍自强运动B.洋务运动并未促进教育的变革C.旧有的法制规章妨碍改革进程D.封建体制下维新运动困难重重5.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
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
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
甘肃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甘肃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三上·泰安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 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B . 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 . 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 . 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 (2分) (2017高一下·金东期中)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
这说明()A .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 .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C .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 .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3.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规定:中农土地不动,对富农只没收“所余出佃的土地”。
这说明当时()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得到扩大B . “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C . 中共在探索符合革命实际的土地政策D . “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得到巩固4. (2分) (2017高一上·武威期中)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 . 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 .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 . 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5. (2分)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某次会议的决议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的抗战。
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本卷共分A、B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A卷(选择题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卷的表格中,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1、历史纪年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四十岁的那一年C.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零年D.农历以干支来纪年,一个周期为六十年2、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4、《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
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由于不合乎任命新宰相的程序,只得暂时作罢。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B.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C.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6、中国古代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最有可能不是宋朝的是A.“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B.“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C.“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市坊整齐”D.某富商夜闻“民间酒楼”有“丝竹声笑之声”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出卷人:党军红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每题1.5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 B.嫡庶亲疏 C.分封远近 D.爵位高低2、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3、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5、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 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
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
这种巡行()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2. 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这反映了()A.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C.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 秦朝建立后,一方面对六国贵族实行杀戮、迁徙和流放,拆除各国间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另一方面“悉纳六国礼仪”,创建博士议政制度,吸收六国士人担任政府官员,让他们参议朝政。
这些措施()A.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B.反映治国理念的矛盾C.服务于大一统的局面D.旨在加强对基层治理4. 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
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
这一做法()A.有利于阶层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儒学独尊D.完善了官员选拔5. 如表是两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方人口增长情况。
据此推知两汉时期南方地区()C.北方人口大量迁入D.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6.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晋律也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经义成为法律条文B.儒家正统地位空前强化C.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D.社会教化重于法律建设7. 《杨大眼造像记》刻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为“龙门四品”之一,记载了北魏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径龙门时发愿为孝文帝刻记造像一事。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重庆市高 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在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天论》中提出“天不以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观点。
下列言论与之最相接近的是A.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B.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下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砖。
画中有一头戴冠、身着长袍的官员跪坐于房前左侧,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
该画像砖可以佐证当时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B.义仓养老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D.优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3.《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由皇帝处领旨,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所署意见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然后由尚书省颁下执行。
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A.注重中枢决策的合理性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宋代官员的职务分官、职、差遣三类。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代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职是虚衔,只有差遣才能真正行使权力。
如包拯的头衔曾是“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事”,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其中有实际权力的是A.龙图阁学士B.吏部郎中C.知开封府事D.礼部尚书5.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 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A.盐铁官营制度B.重农抑商政策商帮的出现C.商帮的出现D.“海禁”政策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3、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③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4、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A.古希腊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右图是北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7、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图5)。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 .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 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C . 是“国”与“家”的结合D . 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 (2分)(2019·浙江)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
郑国大夫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A . 宗法关系B . 以法治国C . 爱惜民力D . 等级关系3.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明代初年废除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权重,侍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意见不一时则由皇帝裁决。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B . 地方权力日渐削弱C . 内阁行政功能弱化D . 六部成为权力中枢4. (2分)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 .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 .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D . 皇权不断加强5. (2分) (2018高二上·武威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 . 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涌现C .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 .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6. (2分) (2019高二下·武汉期中) 王阳明有《咏良知》诗四首,其中一首写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三月考历史学科试卷2020 年 1 月第I 卷(选择题共 44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22 题共 44 分。
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右图是古罗马历史发展的时间示意图,其中第②个时期是: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2.“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
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
”学者的这一历史解释强调罗马法A.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B.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C.是对雅典政治实践的继承和超越 D.构划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3.蒙森认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契约论推动了罗马法的产生 B.罗马法维护了皇权的绝对权威C.罗马法维护各阶层罗马人的利益 D.罗马法的产生包含着契约关系4.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5.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
“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
“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这说明卢梭A.倡导个体主义的取向 B.批判理性的思维方式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6.在英国,1650 年一个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粮食大概可以供养 1.5 个非农业人口, 1800 年为 2.5 人,到 1860 年为 6 人。
17 世纪之前英国每个世纪平均遭受饥荒 12 次,17 世纪 4 次,18 世纪 5 次,19 世纪次。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农业生态环境出现根本好转 B.圈地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C.工业革命对农业技术的促进 D.可供生产的土地面积的增加7.右图是创作于 1854 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B.工业革命促进工人的政治觉醒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D.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8.右图中,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B.工人生产热情的提高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市场扩大和技术革新9.1830 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进行议会改革。
其改革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
这种做法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孤立了工人阶级C.破坏了代议制的原则 D.巩固了贵族势力10.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度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11.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日法》,适用于纺织工厂,规定女工和青少年男工每天工作不超过 10 小时。
三年后,议会再次通过工厂法,规定周一至周五工作 10 个半小时,周六工作半天。
议会立法的变化有助于:A.根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B.消除社会阶级矛盾C.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 D.促进经济良性发展12.从 1872 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 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B.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13.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 例如 18 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
19 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自由主义的传播C.民主革命的影响 D.社会主义的兴起14.“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
“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15. 1873 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 100 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 50 美元;1892 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 12 美元以内。
这主要说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6.“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心理层面的时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作为整个精神文化核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民族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响和变革。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宗教改革主张“教随国定” B.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之光 D.现代文学艺术的出现17.右图是 1850 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D.英法德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18.在 1870 年到 1913 年间,英国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 4.60%,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其中,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 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 60%。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A.率先开始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B.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C.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19.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图。
这反映出: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原则确立20.《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时任江苏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可见部分官员A.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B.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C.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D.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21.据统计,1860年前清朝洋纱占土布用纱量的比重不足 1%,1894年增至 23.4%;1860 年洋布占全国棉布比重为 3.2%,1890 年国内开始有少量机织布的生产,1894 年洋布和国产机织布占全国棉布的 14.2%。
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然经济在缓慢地瓦解 B.列强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影响C.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D.洋纱洋布排挤土纱土布的进程一致22.雍正时期,清廷限制民间开矿,朝廷垄断了一批获利甚多的矿产。
1872 年,李鸿章以洋务企业需外洋煤铁极多为由,建议清廷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清政府采纳其建议,决定在部分地区试办。
这一变化反映了A.废除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工业文明冲击农业文明C.适应创办民族工业的需要 D.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3.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 分)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
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
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6 分)材料二、自秦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轴。
“大一统”既是历代封建王朝追求的目标,也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大一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阐释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内涵。
(6 分)材料三、中世纪的欧州,教权不断扩大。
11 世纪末至 13 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
14、16 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
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
15、18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
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
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16 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材料一: 1815 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 先个(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
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 80 先令,一般都在 50~60 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夏炎德《欧美经济史》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 17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诲条例”到 1815 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