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2.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比大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比大小”。

教材中通过引入水果图片,让学生认识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学会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大小,并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卡片和实物,讲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比较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题目包括:比较水果大小、比较动物身高、比较物品重量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例题如下: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大小题目一:比较水果大小苹果>橘子香蕉<橙子西瓜=草莓题目二:比较动物身高兔子>猫狗<狮子大象=长颈鹿题目三:比较物品重量书本>铅笔篮球<足球书包=椅子2. 作业答案:题目一答案:橘子<苹果;香蕉<橙子;西瓜>草莓题目二答案:兔子>猫;狗<狮子;大象<长颈鹿题目三答案:书本>铅笔;篮球<足球;书包>椅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随堂练习、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6篇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材17页[教材分析及思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个梨,3个桃子,2只香蕉)的主题内容,在一个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

感觉这一内容离儿童的实际生活远了一点点,给学生的感觉不够鲜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

也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

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在第2个班教学时我有所改进,我从学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东西入手,引导他们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从而引出“t;、>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改变后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认识符号“”、t;、“=”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字啊?(出示1--5数字卡片)。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1-5来表示的。

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2.同桌互找互说。

一人说另一人听。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桌来说说。

(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让学生去同桌身上找能用1-5来表示的东西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地去找去发现,并快乐地体验到原来自己身上也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比较经验,他们能够直观地判断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

但学生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学会用这些词汇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出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3.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能够用大、小符号比较物体的大小;
3.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际情景,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2.训练学生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3.帮助学生将比大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
1.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2.大、小符号的运用;
3.有关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展示设备;
2.大、小物体模型;
3.比大小的实际题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大小的概念。

2. 学习比大小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物体的大小,并开始认识大小之间的关系。

3. 训练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4. 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题目,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
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大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到比大小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大小,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比大小的基础上,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比大小、第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比大小、第几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2 比大小、第几【课题名称】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7页。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能熟练地数出6~9各数,会读、写这写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观察情景图,掌握数的顺序,理解6~9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用数学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6~9,会比较6~9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6~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正方体、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一(3)班的同学们在聊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第2页课件展示)预设1:最快可以说成第1。

预设2:6比9小,所以6岁比9岁小,9岁比6岁大。

教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数字的奥秘。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课件出示课本37页小正方体图:教师:先数出每组小正方体的数量,再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数出像正方体的个数。

(1)5和6相比,谁大谁小?(2)6和7相比,谁大谁小?(3)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再交流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通过小正方体图直观地进行比较,也可能通过数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5<6,6>5,6<7,7>6,7<8,8>7,8<9,9>8。

(二)区分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课件出示课本37页鱼缸图:让学生先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再汇报交流。

预设:一共有7个鱼缸,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9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4个鱼缸。

教师:第6缸和6缸有什么不同?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并回答出6缸是指一共有6缸,第6缸是指排在了第6的位置上,只有一缸。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认识大小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小”来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如购物、整理物品等。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小”这两个比较大小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操作。

三、教学内容1.“大”、“小”的认识与比较。

2.巧用大小比较进行购物。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粘贴纸、学生小组活动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实物,让学生用“大”、“小”进行比较。

比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2. 概念讲解•通过多组示例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大”、“小”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

3. 认知巩固•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个物品,让同桌的同学互相比较大小,用“大”、“小”进行描述。

4.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若干物品图片,让学生用粘贴纸标注“大”、“小”,然后组内讨论每个物品的大小关系。

5. 温故知新•示范购物情景,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图片,让学生选择大小合适的物品进行模拟购物练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物品的大小,掌握了描述大小的词语“大”、“小”,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七、课后作业1.整理房间,将物品按大小分类整理。

2.背诵课文中出现的描述大小的词语。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木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学生能够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准确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描述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比大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符号“>”、“<”和“=”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5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和使用符号“>”和“<”。

•理解数的大小关系的相对性。

三、教学资源•数字卡片(1——5),用于比较大小。

•符号卡片(“>”、“<”、“=”),用于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比大小的实例和练习。

四、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引入•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1——5的认读和书写。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吗?”2. 新课探究•引入符号“>”、“<”和“=”,讲解它们的含义和读法。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和符号卡片进行比大小的游戏,加深对大小关系的理解。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如“填空”、“判断”等,检验学生对比大小知识的掌握情况。

•开展小游戏,如“快速比大小”、“找错误”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比大小的知识,强调符号的正确使用和比较方法的掌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一些可以比较大小的物体,并尝试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比大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大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大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以比大小为主题,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比大小》。

我们将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我将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不同长度、面积、体积的物体模型,以及比较符号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拿出两个不同长度的棒子,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我哪个棒子更长。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我会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同时,我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互相比较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4. 应用:我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较大小的概念。

我会用比较大小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比较结果,并用箭头指向符号,表示比较的方向。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1-5的数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别1-5的数字,并理解其顺序。

- 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

- 能够使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 能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正确的排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喜欢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哪组多、哪组少。

-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哪组物品更多的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也就是“比大小”。

2. 新课讲解- 呈现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讲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含义及用法。

-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大小,如“3 > 2”表示3大于2。

《比大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比大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教学源自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出猴子吃水果的情境。提问学生:猴子喜欢吃什么水果?有几只猴子?有几个水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比大小。
2. 认识符号 “>”“<” 和 “=”(15 分钟)
(1)展示情境图,有 3 只猴子和 4 个桃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猴子和桃子哪个多?哪个少?
4. 巩固练习(20 分钟)
(1)游戏:比大小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第一个学生拿到一张数字卡片,然后依次传递,最后一个学生用符号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小组获胜。
(2)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 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符号 “>”“<” 和 “=” 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符号 “>”“<” 和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难点:正确区分 “>”“<”,理解符号的含义。
教学法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名称、含义和用法。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课件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游戏教学法: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桃子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子少。
(3)引出符号 “>”“<” 和 “=”,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含义。“>” 表示大于,“<” 表示小于,“=” 表示等于。
(4)板书:3<4,4>3,3=3。教学生认读这些符号,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大于、小于和等于。
(5)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这些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人教版(2024)《比大小》章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2024)《比大小》章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比较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直观感受。

2.符号意识理解“>”“<”“=”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推理能力经历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区分“>”和“<”的用法。

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有趣的图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数量的大小关系,理解符号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猴子、桃子、香蕉、梨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数字卡片、“>”“<”“=”符号卡片。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创设情境:森林里的猴子们在分水果,有3只猴子,3个桃子,4根香蕉,2个梨。

2.提问:“猴子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吗?香蕉和猴子呢?梨和猴子呢?”(二)认识“=”(10分钟)1.展示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

2.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摆一摆,发现猴子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

3.介绍“=”,读作:3等于3。

(三)认识“>”(10分钟)1.展示3只猴子和4根香蕉的图片。

2.让学生再次一一对应,发现香蕉的数量比猴子多。

3.引出“>”,读作:3小于4。

4.强调“>”的大口朝大数。

(四)认识“<”(10分钟)1.展示3只猴子和2个梨的图片。

2.让学生操作比较,得出猴子的数量比梨多。

3.介绍“<”,读作:3大于2。

4.强调“<”的尖头朝小数。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不同数量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用“>”“<”“=”填空。

2.同桌之间互相出题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学习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比较物体大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橘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

2.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关系,如“这个苹果比那个橘子大”等。

(二)新课讲解1.讲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a.看一看:观察物体的大小,找出最明显的特征。

b.摸一摸:用手感受物体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c.比一比: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比较大小。

2.讲解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a.大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大。

b.小于:表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小。

c.等于:表示两个物体大小相同。

3.示例讲解: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比较物体大小的实例,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

(四)巩固提高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拓展延伸1.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增强亲子关系。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2.强调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物体间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表格式教案
2.教会学生辨别大于号小于好的方法(及大于号开口朝左,小于号开口朝右)。
3.归纳比较两数大小用符号。
师:秋天到了,有道理收获的季节,小猴子们摘了好多水果,请小朋友们带着智慧,仔细地看一看,数一数,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师:那我们一起数一数。
知识讲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但不会用数学符号去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含义,因此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其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表述加强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认识。
(难点突破)
师:那么多的水果,如果每只小猴吃一个梨,一个桃,一个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
1.学习等于号
师:我们先来看看桃子,小候有三只桃子,有三个一只猴吃一个桃,刚好够分,小猴,核桃一样多,我们用等号来连接,读作3等于3表示,3和3同样大,也就是说等号左右连接的是两个相同大小的数
2.学习大于号
师:再来看看香蕉,有三只猴,两个香蕉,每只猴吃一个香蕉,第三只猴分不到香蕉,也就是说,小猴比香蕉少,我们用小于号来连接,读作三小于二,表示3比2大,大于号开口朝左,左边的开口对应大数,及开口大,朝大数。
小结
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判断两数的大小,这两个数用“>”、“<”和“=”连接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例2《比大小》
难点名称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比大小》(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解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比大小》章节。

我们会通过对比不同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地比较两组数字,并能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正确地表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字卡片、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和椅子的数量,让学生试着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比如3>2,表示3比2大;3<4,表示3比4小;3=3,表示3和3相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例题,比如7>6,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并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例题,比如“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

七、作业设计1. 5 > 42. 6 < 73. 3 = 3答案:1. 5 > 42. 6 < 73. 3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比较。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出一些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和朋友一起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旨在通过直观的操作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初步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能够用符号“>”、“<”和“=”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为后续学习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并能用符号“>”、“<”和“=”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比较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大小比较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尤其是当数量接近时,能够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不久,对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10的数,但对数的大小比较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直观操作,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一场“数学小侦探”的冒险!在这个冒险中,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大小。

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展示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看,我这里有两个苹果,你们觉得哪个大,哪个小呢?生:那个红色的苹果大,绿色的苹果小。

师:很好,你们已经能直观地看出大小了。

那么,在数学中我们怎么表示这种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大小》。

2.新知探究1. 认识“>”、“<”和“=”师: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大于”,用“<”表示“小于”,用“=”表示“等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7 页地内容,第 21 页第 5 题、第 6 题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 作用 .
2.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地大小,建立符号感 .
3. 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地良好品德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 一 ) 认读 1~ 5 各数
( 二 ) 排序
1. 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 3、 1、 4.
2.4 、 2、5、 1、 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地顺序排列
.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
二、探究新知
( 一 )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 ( 同时出示主题图 )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 耍 .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 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地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 小猴们分水果吗 ?(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地良好品德 .)
. 教师出示相应图
(2)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
3 只猴和 3 个桃相等 .( 板
书:“ =” )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地线,请学生跟读“3 等于 3” .
2. 教学“>” ( 猴和香蕉比 ).
(1) 学生操作学.
(2) 请学生观察“>”, 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 “一条大鱼和小鱼, 大鱼在前读大鱼”, 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能力 ) 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地能力
?( 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地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
三、知识运用
( 一 ) 教科书第 18 页“做一做”第 1 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
1. 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 三 ) 游戏:看谁找得快
1. 教师出示数字 2 和 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 地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
2. 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地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
3. 填第 22 页第 6 题,相互评价 .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
3.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
( 二 ) 做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二第 5 题
1. 学习小组地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 几?
2. 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 教学“<” ( 猴和梨比 ) 方法同 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
4. 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
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
尖嘴巴朝小数 .
5. 发散思维 .
(1)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提问: 1. 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
2. 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 1 个梨、 1 个桃、 1 根香蕉,够不够 ?
( 二 )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
1. 教学“ =”( 猴和桃比 ).
(1)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地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片及数字 .
4.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地能力 .
教学重点:
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作用
.
教学难点:
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 9 只小猴、 4 个梨、 3 个桃、 2 根香蕉; 1~ 5 数字卡片; 学具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