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桂花雨》第一课时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而丰富。

二、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当然生字词的教学不可忽视,还要体会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表示桂花香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桂花的朴实,香味迷人。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桂花的香气迷人。

五、教学难点:“拣”与“捡”的区别,体会桂花的香气迷人。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八月异香来(打一花卉)板书:桂花

2、欣赏写桂花的诗句:中秋前后,桂花竞相开放。那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耀眼,特别美,在我眼中没有任何一种花树能与它媲美了。自古以来,描写桂花的诗句很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桂花雨》的背景、作者及主题。

2.能够理解并诵读《桂花雨》这首古诗。

3.能够通过学习《桂花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背景知识:介绍《桂花雨》的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

2.课文学习:理解并诵读《桂花雨》。

3.文化体验:通过学习《桂花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展示桂花的形态及香气,引发学生对桂花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喜欢桂花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古诗,它以桂花为题材。你们猜猜这首诗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

3.课文学习(25分钟)

(1)教师朗读《桂花雨》,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学生分组朗读《桂花雨》,并进行诗意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回

答问题:“诗中的桂花是怎样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在哪里?”等。

(4)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并展示学生的朗诵

作品。

4.文化体验(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桂花的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桂

花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被赋予了吉祥、富贵、长寿的意义。教师

还可以播放桂花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感受桂花的美丽和香气的同时,

了解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5.课堂练习与评价(15分钟)

(1)教师出示《桂花雨》的诗句,让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下一句,加

深对诗歌的理解。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桂花雨》,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体会桂花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琦君童年时在故乡度过的一个难忘的秋天,以童年记忆为切入点,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摇桂花时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教学难点:理解“桂花雨”的寓意,感受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桂花图片等。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出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桂花的外形特点。

b.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的了解和印象。

c. 教师简介课文作者琦君及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

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

3. 精讲细读

a.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b.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c. 讨论“桂花雨”的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4. 情感体验

a. 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感受桂花雨的美好。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优质文档】《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评点

【优质文档】《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评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桂花雨》( 第一课时 ) 教学设计和评点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

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

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

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

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琦君,她是

台湾的女作家。琦君,是笔名,原名叫潘希真。曾任台湾中

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生:我还知道琦君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章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等。

师:同学们真会预习,不但认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

内容,还查资料了解了作者,读书习惯真好!

【点评】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放在这节课的开头,真是恰

到好处,教师对预习的关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本次检查中,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内容,搜集了作者的资料,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师恰当地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下一次该怎样预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作者琦君一生漂泊,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那

么,琦君小时候对桂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印象,又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

2.出示生词,读读悟悟。

糕饼尤其新鲜

拣去撮和

姿态笨笨拙拙香飘十里谢

落湿漉漉吩咐

檀香桂花卤沉浸

左右帮着即时

(1)读第一排词语,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尤其”。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3课《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诗词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诗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营造氛围。同时结合图片和资料卡,加深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1.诗词导入,出示杨万里的《咏桂》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引导语: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花吗?

预设:这首诗出自杨万里的《咏桂》,咏的对象是桂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看看她笔下的桂花又是什么样的吧。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桂花雨。

(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指导;最后检验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圈画生字。

2.检查初读情况,自主学习字词。

3.检查学习成果,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

(1)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

桂花懂.得箩.筐糕饼

..外婆.沉浸.缠.着茶.叶捡.起杭州木兰花至少完整重点指导:“箩、兰、缠、浸”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浸、捡”,后鼻音“懂”翘舌音“缠、茶”等。

4.生字书写指导。

新建-《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建-《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者是难忘的事情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课前简单交流)

2。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初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

(出示词语):

第一部分:

左右新鲜谢落吩咐挑拣尤其即时沉浸糕饼帮忙

①开火车读一读。

(出示生字)

②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大家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呢▲“尤其”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有“特别”、“格外”的意思。▲谢落的谢中间的一撇不出头▲吩咐,读轻声.(谁吩咐谁?用于长辈吩咐晚辈,上级吩咐下级。)齐读。都是口字旁。▲挑拣的拣写对不容易,这个字的右边不是个东。板书:拣这个拣还有一个好朋友呢?出示:捡。他们读音一样,用法可大不同。出示选字填空。*(区别“拣”和“捡"。)老师从粉笔盒拣出一支红粉笔,哪个拣?(挑选)老师从地上捡起一支粉笔,哪个捡?(拾起)

③齐读

第二部分

出示词语:

笨笨拙拙炉烟袅袅桂花卤口占一绝湿漉漉檀香撮指读齐读

(5)老师觉得课文中有几个句子特别难读,你会读吗?

(出示难读的句子)指读。

三、学习第一段

(出示:桂花图片)

1、同学们这是桂花树,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师:“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可作者却说小时候—-

2、它最喜欢桂花的理由是什么呢?(出示:最后一句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桂花雨的故事内容;

2.掌握桂花雨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桂花雨》。

能力目标

1.善于归纳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2.能够描述和解释故事情节;

3.能够进行诗歌鉴赏,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2.诗歌《桂花雨》的鉴赏。

难点

1.桂花雨的寓意理解;

2.诗歌中的古文理解和诗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桂花雨》故事文本;

2.《桂花雨》诗词原文;

3.教学课件及辅助教学工具;

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

2.激发学生对《桂花雨》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桂花雨的故事(15分钟)

1.课堂朗读《桂花雨》故事;

2.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3.学生互动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步:学习《桂花雨》诗词(20分钟)

1.学习诗词《桂花雨》的原文;

2.解释诗句中的生字词语;

3.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含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

1.小组内互相分享对《桂花雨》的理解;

2.利用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展示。

第五步: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桂花雨》故事和诗词的内容,但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为《桂花雨(第1课时)》校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琦君童年时代的“桂花雨”,感受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

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3.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难点:理解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播放桂花雨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景。

2. 学生分享对桂花雨的认识和感受。

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拼写、解释。

3. 学生互动交流,巩固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10分钟)

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讨论课文内容(10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

3.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5分钟)

2. 学生表达对家乡和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生字词

课文分析

作者情感

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小时

候家乡桂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桂花对作者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3课,紧随《草原》和《月光曲》之后。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

内容。但针对不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有所差异。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各有不同,这将为课堂讨论和互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

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

情感。

2.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出的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

之情。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

《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桂花雨的图片、视频等)、课文朗读音频、生字词卡片、桂花实物或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开场白: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大自然展现其多彩魅力的时刻。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去感受一场不同寻常的‘雨’——桂花雨。想象一下,当金秋时节,满树的桂花竞相绽放,那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天空也下起了金黄色的雨。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人心生向往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寻找桂花香的旅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标注生词难句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标注出生词难句,尝试自己解决。同时,思考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桂花雨》教学设计 (1)

《桂花雨》教学设计 (1)

3.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深切体会“桂花雨”所承载着的浓浓思乡情。

二、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衔接内容

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童年的琦君爱桂花是因为好玩,是因为它在摇桂花时,看着桂花像雨滴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时的那份酣畅淋漓的快乐。少年时的齐君爱桂花,则是因为桂花是真香!

(二)品析语句,领悟“桂花香”

1.提出疑问,老年琦君为什么爱桂花?

教师引导:真正执笔写下这篇《桂花雨》的是老年琦君,为什么她会选择用桂花寄托她思乡的情感呢?不用急着回答老师的提问,要知道最好的答案永远应该由作者自己说,请大家回到文章中找一找原因吧。

出示课文: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

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小结:这桂花贯穿着小琦君在家乡时的童年生活,渗透在她生活点滴的方方面面,早就不可分割了。桂花承载着奇君对家乡、对童年的回忆,是她情感上的寄托。

2.品读课文,探究故乡的桂花

出示课文: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自由读一读这一句话,你们对哪个字或者词感触最深呢?

预设一:这句话中,我对“浸”感触最深,因为浸在桂花香中其实代表着桂花香,不仅闻得到,还可以吃到品到。桂花可以做成茶和糕饼等等,让人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画像,这才是真正的浸。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桂花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赠送桂花的快乐时光,以及离开家乡后对桂花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闻过桂花的香味,引导学生回忆与桂花相关的事物。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品词析句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桂花雨。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童年的快乐对家乡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桂花雨的小故事。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与桂花的相关经历。

八、课后反思

补充说明:

1. 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赏《桂花雨》的插图,培养学生对桂花的感知能力,认识桂花的外形和香味。

2. 听录音,配合图画,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桂花雨》课文录音和图画

2. 教师准备好板书: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携带一些桂花,让学生闻闻,并向学生介绍桂花的外形特点和香味。

Step 2:展示和理解(10分钟)

教师展示《桂花雨》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桂花是什么颜色的?桂花的花瓣形状是怎样的?桂花的香味怎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桂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 3:听录音并配合图画(15分钟)

教师播放《桂花雨》的录音,同时让学生配合图画,跟读录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录音前,教师可提前预告一下即将要听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Step 4:模仿朗读(15分钟)

教师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朗读方式,特别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念课文,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5:巩固与评价(5分钟)

教师随堂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予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听录音,跟读课文,准备下次课展示学会念课文。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观赏桂花、听录音、模仿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可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适宜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女作家。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最让她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

二、基础达标

1.请同学们头放正,肩放平,捧好书自己大声的读读课文,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二人小组交流: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以二人小组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成果。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人要认真倾听,并且做好发言准备。

3.全班汇报:*字音:拙、撮,左,吩。*部首:左、右,尤(请大家把这些特殊部首标在生字旁边)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大家很容易写错?(拣)你的提醒很重要。这个字不难写,但是容易写错,抬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别忘了这一笔是横折钩)看清楚了吗,自己再书空一次。

*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捡”字,(板书“捡”)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生答。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挑选”的意思,比如拣个好日子、拣菜、挑肥拣瘦等。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桂花雨

1.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 了解诗歌《桂花雨》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 掌握《桂花雨》的背诵;

- 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b. 态度与情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聆听能力。

2. 教学重点

- 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掌握《桂花雨》的背诵技巧和语感。

3. 教学准备

- 课件或黑板、粉笔;

- 《桂花雨》的课文、背景资料等。

4. 教学过程

a. 导入(5分钟)

- 向学生展示桂花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联想到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b. 欣赏与分析(10分钟)

-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桂花雨》;

- 提问学生:诗歌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意象,它给你什么感觉?

c. 背诵与语感培养(15分钟)

- 将《桂花雨》分段,逐句示范朗读;

- 学生跟读,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的处理。

d. 理解与表达(15分钟)

-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们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e. 情感体验(10分钟)

- 播放桂花雨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视听感受;

-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表达自己听到音乐时的感受。

f.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 请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感受和作品;

- 引导学生与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比较和对比,增加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5. 课堂巩固

- 要求学生诵读《桂花雨》一遍,重点关注发音、语调和语感。

6.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继续背诵《桂花雨》,并写一份读后感。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以及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小组合作、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情感,增强亲情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感受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

(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以及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的情感。(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桂花雨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桂花雨》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桂花雨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雨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灵活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展示自己对桂花雨的理解和创作,如绘画、写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袁胜

邮政编码:213032

一、课题:《桂花雨》(四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想象、情境理解等方法体会词语的异同。

2、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三大板块“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3、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感悟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和它所包含的故乡情。

%

五、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诵读、感悟、想象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现语文课的特质。

六、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图片导入,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读

(课前师生交流时观看童年时代欢乐的图片)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板书课题:1

2、桂花雨)[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开始吧。(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投入。刚才有的同学都读好几遍了。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容易读错,(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 撮拣帮

B 新鲜吩咐糕饼

C 笨笨拙拙檀香桂花卤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学生领读:搓拣帮,全班同学跟读两遍)这是三个动词,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大家看第二个“拣”字,(课件出示点红“拣”字右边的横折钩)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这是我从校园里采来的桂花,可是里面参杂了一些小枝小叶,谁愿意帮我拣去这桂花中的小枝小叶,其他同学看仔细了。瞧他挑的多仔细呀!呀!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捡起来吗哦,谢谢你!刚才那个同学做了两个捡的动作,看看怎么用-

出示:请你帮我()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B 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 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注意“拙”读第一声,“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还有2个长句子,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儿可就差多了。(注意如任的停顿)

.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1)谁先来读第一句真好听!你看这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谁再来读一读(2-3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谁来生读,这个句子当中的“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huò”。一起读这句。

4、读好了词语和句子,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桂花都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三部分的内容,并板书: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琦君奶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2小节。

2、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3、学生交流。预设:

(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

(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好儿化音“香气味儿”。师范读,学生跟读。)

4、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5、指名交流。

<

6、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课件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请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同学们刚才都找到了“浸”和“沉浸”,让咱们先把目光锁在这个“浸”字上。自己先把第一句读一读。想一想,读着这个“浸”字,你仿佛闻到在你的周围有什么是香的(十几家邻居的房子都是香的。空气也变香了。……)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练。(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饱含深情地读后,指名三个孩子读,教师分别点评:老师听出来了,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是呀,多么令人陶醉的香味呀。)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读着这第二个句子,老师就纳闷了,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

四、学写生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