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9)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9)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2.了解桂花雨的美好传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3.掌握生字词语的写法;4.认识并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能力目标1.能够流畅朗读课文;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语,并通过阅读理解其意义;3.能够描述桂花雨的传说,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够编写小段落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尊重;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桂花雨》的内容,理解生字词语;2.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桂花雨的传说。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借喻和意象;2.通过朗读抒发桂花雨美好景象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了解和喜爱。
2. 学习课文(15分钟)1.听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语;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3.分组讨论桂花雨的传说,梳理故事情节。
3. 梳理生字词语(10分钟)1.让学生逐个解释生字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2.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4. 诗歌欣赏(15分钟)1.聆听老师朗读《桂花雨》,感受诗歌之美;2.学生跟读诗歌,练习富有感情地朗读。
5. 拓展延伸(1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编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原因;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他们的想法。
6. 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桂花雨的美丽传说,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课堂作业1.复习课文《桂花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理解其含义;2.写一篇关于桂花雨传说的小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讨论桂花雨传说的活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但在生字词语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仍有困难,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巩固词语记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
2.能够表演出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教学重点
1.故事的理解与表达;
2.角色情感的表演;
3.道德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课文《3桂花雨》;
2.教学反思表格;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桂花雨的故事;
2.引导学生畅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小明,会怎样做?
3.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讨论。
第二步:学习故事(15分钟)
1.分角色小组阅读故事;
2.小组展示分角色表演;
3.全班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感情变化。
第三步:讨论故事寓意(1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
2.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步:课堂练习(10分钟)
1.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口头简述故事大意;
2.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写读书笔记的作业;
2.提醒学生复习故事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情感体现如何?
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4.教学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关于《3桂花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种下了学生心灵的种子,促进学生成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雨》的大意和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读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桂花雨》的大意和情感倾向。
2.掌握《桂花雨》中的生词和重要句子。
3.通过朗读、默读和解释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桂花雨的描写,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2.语文情感的培养:如何通过桂花雨传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桂花雨的优美音乐,创设优美的氛围。
2. 导入学习(10分钟)以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桂花雨和春风长得像吗?为什么?3. 讲解与解读(15分钟)边读边解释课文的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4. 分组讨论(15分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枣,你会如何描写桂花雨?展示你们的想法。
5. 回答问题(10分钟)提问:为什么作者把它称为“桂花雨”?学生展开发言讨论。
6. 朗读训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桂花雨,关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感情的表达。
7.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进行学习总结,强调桂花雨作为一种美好的表现形式。
五、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桂花雨的描写,还培养了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和文学的魅力。
六、拓展延伸1.请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写他们心目中最美的春天景色。
2.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春天、桂花的名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上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秀备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花雨》一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浸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作者摇桂花收桂花时开心的样子,也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气。
而作者的思乡情怀也如同那桂花的香气一般,溢满了文章的字里行间。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这部分中,以母亲的话引起的乡情作结,点明了主题:月是故乡明,桂花当然是故乡的最香、最好,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她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本文插图描绘的是“摇花乐”的情景。
一颗老树,一个竹匾,一树浓密的叶子,一簇簇小巧精致的桂花,还有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中摇花的母亲和欢呼的稚童,将故乡老院子里“摇花乐”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到读者面前,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孩子对桂花很是熟悉。
在进入教室的途中,就有一条桂花长廊,每到秋季开学的日子,芳香四溢。
秋雨过后,更是满地金黄。
孩子们在上体育课的最爱到桂花树下嬉戏玩闹。
桂花雨,孩子们肯定是体验过的,知道桂花似雨飘落下来,落在孩子们的头发上,肩膀上,校服上......满校园的桂花香味,充斥着孩子们童年的读书时光。
所以《桂花雨》这篇课文,相比孩子们读起来会沉浸入到作者怀念童年生活的美好当中去。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桂花雨的传说故事
•掌握课文《桂花雨》的内容和结构
•认识生字词:聚精会神、倏地、馨香、汗如雨下、浑身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代传说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带领学生欣赏古代传说故事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传说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复杂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桂花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并做简单总结
第三步:阅读理解
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查理解情况
第四步:语文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听写生字词,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桂花雨》主要是围绕古代传说展开,将学生引入神秘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传说的内涵,并结合当下生活情境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关于《桂花雨》的教案,希朥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增强对古代传说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法点睛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①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侵字)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
②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
③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
──回读全文,归纳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的写法特点──评价归纳,转换运用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案学习提纲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2.按小时候念在家乡──中学时在杭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二段。
小时候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读中学时主要写了()、()二件事。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 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诗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能够进行情感上的抒发。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教材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小组讨论题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桂花雨的歌曲或者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并引起学生对于桂花雨的好奇与兴趣。
2.整体阅读(10分钟)教师为学生朗读《桂花雨》,带领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3.诗歌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理解主题(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5.讨论与表达(10分钟)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方式。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思考桂花雨这首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桂花雨》这篇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之美,感受文字之情,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与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01教学目标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l 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l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文章。
作者通过讲述小时候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围绕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描写美好回忆的文章会有较强的共鸣。
但学生在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桂花这一传统习俗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理解桂花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时光。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桂花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桂花雨带给人们的欢乐。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习俗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可能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在教学中关注的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视频: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桂花雨的景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桂花雨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索的凭借,让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才智的生长。
3、注意人文精神的教育,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酷爱;对童年欢乐生活的眷恋和酷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酷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静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遇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共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酷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实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沟通课前打算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干脆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抓紧打开课本,细致、仔细的读一读。
留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殊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原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觉?(3)假如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沉醉一下。
2、过渡:是啊,桂花如此美,如此的香,但是,作者却没有把课题叫做桂花,而是桂花雨,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看看使作者最感爱好的究竟是什么?三、重点感悟,感受摇花乐1、谁来说说,最让我感爱好的是什么?2、你是从哪里发觉的?3、品读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1)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2)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3)知道要提前摇桂花,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欢乐、快乐)4、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齐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
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
(出示.课件)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
(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3、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师:指名读。
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适时表扬)4、师:知道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5、生:……6、师: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景。
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老师追问)7、生:自由发言。
8、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
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9、生:自由发言。
10、师:大家说得真好!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有着多么深的感情。
四、拓展训练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吧?2、师:引导学生说说都有那些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提示】中国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当桂花开放时,很多百姓喜欢摘一朵桂花挂在胸前,香气扑鼻。
但从未听说过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吗?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纯真的思乡之情。
【难句解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仅仅打个比方,是说,在母亲的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桂花、飘落、浓郁等;2.体会作者通过描述桂花雨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桂花雨的美丽画面;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美和家乡情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桂花雨》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通过描绘桂花飘落的景象,传递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这种情感表达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以及这样的表达如何触动读者的心弦。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我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具体的事物描绘抽象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完整版教案
《桂花雨》【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借助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学定教1.复习导入:课文围绕桂花雨讲了哪些事?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总结板书。
摇桂花品花茶做糕饼3.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来并批注阅读感受。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1.体验摇花乐(1)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2)交流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3)想象画面,谈感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多舒服啊!多快乐啊!)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板书:摇花乐)2.感悟思乡情(1)“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 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 节,丛桂怒放,夜静月圆之际,把酒赏桂,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 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颇为可观。
基础积累大巩固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9
()
2.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告诉我
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 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
【答案】
一、箩 糕 缠 二、 1. 开放 2. 担忧 3. 姿势
三、 1. × 2. ×
教学反思
1.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 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 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 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 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 务。
1.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
落桂花时的情景, 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 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者介绍】
10
琦君( 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
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散文集、 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40 余本,主要著作有 《永是有情人》《水 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 亲的金手表》。
四、下面没有在文中出现过的事是(
)。
A 摘桂花 B 摇桂花 C 思桂花 D 捡桂花
【答案】
一、 1. 兰花 2. 大饼 婆婆 3. 缠 二、 1. 厌恶 2. 放心 3. 残缺
三、只要我们保护环境,大自然就会给我们许多惊喜。
她心地善良,所以她经常帮助别人。
四、 A
第二课时
1. 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 教学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2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四、作业布置。
课堂小
结及拓
1. 听写本课生字。
展延伸 ()
2. 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分钟
【设计意图:整体 感知课文,有助于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小组交 流讨论,有助于提 高学生参与度,提 高学生兴趣。】
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设计】
爱桂花 --------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板书
内容
桂花雨
情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
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 “桂花雨” 的吧!(板书:习学过的知识,又
桂花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出示课件 3)作者简介:琦君( 1917-2006),兴趣。】
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
童文学作品 40 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 《水是故
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 《细雨灯花落》等。
目标
2. 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导入 1. 《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设计 复 习导入这 个环 节,能复习上节课 的内容,并加以巩
4
固,同时对这节课
是 一个有效 的衔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 体现出母亲对家乡 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 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 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 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 ,表达对童年生 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教学
重点 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 教学 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第一课时
1. 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8 个生字,理解“至 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
2. 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 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 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备课素材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思考桂花给 “我”
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出示课件 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 说是件大事?( 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
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 描写桂花树的 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 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 将它 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 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 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 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 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 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 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 主要介绍了什么?里 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 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 我非常喜欢 l án huā(
),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这个卖 dà bǐnɡ(
)的 pó po (
)非常慈祥。
3. 你越动,它就 chán(
)得越紧。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 我喜.欢.的是桂花。(
)
2.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设计意图:设计
这个环节,有利于
增加学生的文学常
识,提高学生的文
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4)
【设计意图:设计
初 读 课 文这 个 环 1. 学生读课文, 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 词,并借助
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节,既能锻炼学生
的学习能力,又能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
3.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 )
3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1. 我用 zhú lu ó(
)把 pó po (
)送给我的 bǐng g ān
(
)和 gāo di ǎn(
)带回家。
2. 家里的水管漏了,家具都 j ìn p ào(
)在水里。
二、选词填空。
姿态 姿势
1. 兰花的(
)非常优雅、迷人。
2. 他摆出这个(
)是想告诉大家,他不同意这样做。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7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 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 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 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 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 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 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 母亲心中的分量。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
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新课
力。】
教学 三、整体感知
(
)分钟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
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出示课件 5)
2. 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1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 我们首先要 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出示课件 6)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 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 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 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 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 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 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 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 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 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 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 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 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