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一第一课时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

学习本文,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了解闻一多和臧克家,朗读课文,识记词语,初步感知内容。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自主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注音衰微赫然迭起高标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2、释词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3、自我评价,总结自读收获: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这两方面矛盾吗?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明确:1、学者方面 2、特点3、闻一多 1、革命家方面 2、特点3、闻一多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可以看出。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治印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

因生活清苦,闻一多在任教之余还挂牌治印,以补无米之炊。

闻一多早年留美学过美术,对金石甲骨很有研究,在篆刻艺术方面造诣很深。

众多友人联名刊登广告,为闻一多招揽生意。

闻一多虽然以治印谋生,但并非凡付钱者他都给刻。

当时囊括军政大权的云南省代主席、“一二·一”惨案的刽子手李宗黄,曾送来上好石章一方,让他治印,并称酬金从优。

闻一多却断然将石章退了回去,宁肯饿死,不事权贵!而另一方面,他又主动为吴晗、朱自清、吴有训等教授甚至一些同学刻印。

他在给华罗庚教授的印章边款上,还刻下如此意味深长之词:甲申岁晏,为罗庚教授制印兼为之铭曰: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

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

深挚之情谊,跃然章上,很多人都以能得他刻之一章为快事。

闻一多治印,有时还有想不到之急用、妙用。

当时由潘光且、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人创办的后来影响甚大的《时代评论》周刊,因急于登记备案,闻一多便连夜赶制社章。

后来民盟云南支部为防止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和破坏,决定各种文件均用化名的个人私章代替行文。

当夜作出决定,闻一多通宵不眠,立即刻成代表民盟各部的四枚印章。

后来,屡经战乱,国民党反动派又抄了闻一多的家,印章大多散失,但那枚《时代评论》周刊的社章以及代表闻一多所分管的宣传部的那枚“杨亦萱印”,至今犹在。

这些印章,同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一样,依然闪射着不屈者的战斗光辉。

【拓展心语】文章从闻一多先生生活中的一件琐事——闲暇之时治印以贴补家用着手来写,视角独特,表现了先生家境的窘迫,显示了先生不事权贵的铮铮铁骨,道出了先生做人的品格。

他为华罗庚教授治印并篆刻铭文,凸显出先生的几多雅趣和对友人的几多深情。

沿着英雄的足迹追梦1.我不爱那些抱着麦克风大吼的摇滚歌手,也不爱那些大红大紫的电视明星,我只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看,静静地审视所有的革命先烈,看他们披着被血染红的旗帜,双眼怒视远方。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 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 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臧克家(zāng)诗兴(xìng)钻探(zuān)地壳 (qiào)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 (jiǒng)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 心血(lì)梳头(shū)凌乱(líng)无暇(xiá) 心不在焉(yān)秩序(zhì)深宵(xiāo)伴侣 (lǚ)漂白(piǎo)小楷(kǎi)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卓越(zhuó)校补(jiào)赫然 (hè)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迥乎 不同(jiǒng)独裁(cái)函(hán)李公朴(pǔ) 迭起(dié)大无畏(wèi)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气冲斗牛(dǒu)昂首(áng)澎湃 (péngpài)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 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 怎样的治学态度?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 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断”,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 “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 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
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 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 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 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的特点哪。里为过
•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渡段方?面“说”了就 “做”的特点。
•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 进行小结,第八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 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 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 不一般的。
四人小组讨论P98.三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 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
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先生还有 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起关联和 呼应紧密的作用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 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 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 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 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
用。
•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那令人尊敬的 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行、 作风好像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 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 构所起的作用。 闻 总领本部分 第 1、 2段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作为
学者 第7段
作为 民主 战士 第 8、 9段 第19、20段
总结本部分 总领本部分
过 渡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 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文品析
•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 个问题:
• 1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 怎样过渡的? • 2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每个方面都写了 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
初读课文
结构
内容 特征 具体 表现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o 校补 jià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 lì
学习目标:
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 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领 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理请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 渡语段的作用。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 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 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 人。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 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 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我们分组研读,我们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一组同学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 是一位 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 ) 中品读出来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 ,重视对精彩语句的赏析。 二组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10-18段,同样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革命家,我从他 (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的句式评说 。在品读过程中,要重视通过激情朗读,深 刻的感受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对学者闻一 一位默默无闻,潜心学术,不畏艰 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的爱国学者 多进行评说。 形象。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他就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最 下面请二组的同学,对革命家的 终以生命的代价,实证了他的言与行。
闻一多进行评说。
爱国!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 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闻一多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臧克家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 u
自 由 朗 读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 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10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10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但我教得较为轻松。

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

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

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

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自学内容:1、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2、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3、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一、导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家
——
臧克家
(1905─2004)
他有他有 还的已的 活人经人 着死死活
了了着
检查预习
注音并释义: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u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浠水(xī)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ào)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2)选材精当。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作 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 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 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 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 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 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 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 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 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 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 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 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 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 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 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如:“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做大 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3)如果作文中涉及到的条款比较多, 又是相互独立的,就用小标题或者“一、 二、三”、“首先、其次、再次”过渡 即可。
(4)如果在写作中,想要提醒人们的注 意,就可以用设问式过渡句。
如:“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 呢?”;“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 上的情况呢?”
3.前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 什么精神?
表现闻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 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沥尽心血,十数年 如一日。
4.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 什么的意思。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 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 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 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 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 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 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了的四致壁志”。。
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来自恒兀兀以穷年。空闲
5、6两段起什么作用?
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 绩。
1、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 句该怎样理解?
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常常半个月不下楼,人 送雅号:何妨一下楼。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会变化?
?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取得累累硕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七年级课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课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力量。
要注重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 行必果,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
未来社会需要更多像闻一多先生 一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
社会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爱国 情感和责任意识,为国家的未来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青少年提供 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成长为有用
01
02
03
富有激情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充满热 情,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 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打动 听众。
逻辑严谨
他的演讲内容条理清晰, 逻辑严谨,能够深入浅出 地阐述复杂的观点。
旁征博引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善于 引用各种典故、诗词、名 言等,使演讲内容更加丰 富多彩。
闻一多先生的主要演讲内容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简介
生平
闻一多先生(1899-1946),原名闻 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中国现 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成就
他在新诗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等方面都有 重要成就。
课程内容与结构
01
内容
本课件主要包括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赏析、思想与精神分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引 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
推动了社会进步
他的演讲揭露了社会黑暗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 思和关注,进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促进了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闻一多先生对文化和教育的倡导,促进了当时社 会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后来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注重礼仪、 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说和做原文

说和做原文

《说和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画出你认为值得赏析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示例: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批注: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 们 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 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接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
目,触手可及。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 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 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 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 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 明就要出现了。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研读课文重点语段 前一部分
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直接点题,表明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同时总领全文。
2、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回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3、解释加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闻先生从文化上探求救国的方法,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 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 他分心。
“沥尽”指“耗尽”的意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 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饭,他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时寸阴、分阴。
比喻能提供知识养料的古代典籍。
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红色部分 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了解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大群 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 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 集。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 学的研究。
“五·四”运动时, 闻一多在北京清华读书, 他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 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 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 的生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重要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他的言行举止可以概括如下。

闻一多先生的说:1.呼吁思想解放:闻一多先生主张思想的自由和独立思考,反对受到传统观念束缚,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

2.强调个人独立性:他鼓励个人保持独立的立场和自主性,主张对权威和传统观点进行怀疑和批判,并倡导追求个人的真实自我。

3.崇尚艺术与美:闻一多先生高度重视艺术和美的价值,认为艺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4.追求人文关怀:他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强调人文关怀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支持。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表示担忧,并尝试通过文学和教育改善社会。

5.倡导进步与改革:闻一多先生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和社会制度的进步与改革,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闻一多先生的做:1.重要的文学家: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表达了对人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教育家与学者:作为一位在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与学者,闻一多先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

他担任过教育机构的重要职务,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3.积极参与社会运动:闻一多先生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运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他以鲜明的个人立场和言论发声,对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推动文化与社会发展:闻一多先生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倡导,努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予了人们启示和思考。

总的来说,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了对思想自由、个人独立、艺术美感、人文关怀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关注。

通过他的作品和行动,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说和做原文

说和做原文

说shu ō和h é做zu ò——记j ì闻w én一yī多du ō先xi ān 生sh ēn ɡ言y án 行x ín ɡ片pi àn 段du àn臧z ān ɡ克k è家ji ā“人r én 家ji ā说shu ō了le 再z ài 做zu ò,我w ǒ是sh ì做zu ò了le 再z ài 说shu ō。

”“人r én 家ji ā说shu ō了le也y ě不b ù一y í定d ìn ɡ做zu ò,我w ǒ是sh ì做zu ò了le也y ě不b ù一y í定d ìn ɡ说shu ō。

”作zu ò为w éi 学xu é者zh ě和h é诗sh ī人r én 的de 闻w én 一yī多du ō先xi ān 生sh ēn ɡ,在z ài30年ni án 代d ài 国ɡu ó立l ì青q īn ɡ岛d ǎo 大d à学xu é的de 两li ǎn ɡ年ni án 时sh í间ji ān,我w ǒ对du ì他t ā是sh ì有y ǒu 着zhe 深sh ēn 刻k è印y ìn 象xi àn ɡ的de。

那n à时sh í候h òu,他t ā已y ǐ经j īn ɡ诗sh ī兴x ìn ɡ不b ù作zu ò而ér 研y án 究ji ū志zh ì趣q ù正zh èn ɡ浓n ón 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 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 闻先生什么精神?
• 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朗读: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 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 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 果。
解释: 群蚁排衙
• 衙(yá ),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仗, 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 成行。 • 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 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好像群蚁排衙。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 一下楼”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
•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 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 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 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5、6两段起什么作用?
• 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两部分之间,有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 段:
做了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 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阅读前半部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 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 什么作用?
• 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 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
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 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1. 《唐诗杂论》 2. 《楚辞校补》 3. 《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感知 阅读1 阅读2
归纳
扩展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 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 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 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 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 务暗杀。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 人。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1923年入 山东第一师范学习。1926年入武汉中 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 败后,逃往东北。1930年考入山东大 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19 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 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 照》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 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 作。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 《诗刊》主编等职。主要作品还有 《有的人》《老哥哥》等。
作业:
列举一首闻一多先生的诗, 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爱国者。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革命家
小组讨论:
1.文章为何以“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为标题? 2.课文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 过渡的? 3.通过阅读本文,你认为闻 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文章语言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问:闻一多如此热衷于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问:“文化药方”指什么?
小组讨论
课文在语言方面有 哪些特色?
1.生动形象 2.精炼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结合下面一些词语,请用简练的语 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废寝忘食 、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治 学严谨、 言行一致
2、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 具体 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 表现 向“古典新义”迈进。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在 李公仆先生的追悼 会上作《最后一次 讲演》,壮烈献身。
他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言行一致
我们所听到的: 1.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2.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俗语 3.君子一言,重于泰山。 ——俗语 4.一诺千金。《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我们所读到的:
1. 《曾子杀猪》 2. 孔子遇盗,承诺说如果放了他便 不告官,盗便释放了孔子。结果 孔子一回到城中便告了官。他的 学生不解,说您不是倡导言而有 信吗?孔子说:义,只对君子而 言。盗贼无义。
是他
《红烛》
诗集《死水》
是他
是他
闻家骅,字友三
是他
他就是
闻一多 坏蛋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书!


呐喊! 不怕死!
我看到一个
的闻一多。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书!
学者
斗士
呐喊! 不怕死!
勇敢 爱国 的闻一多。 我看到一个书生气
品读课文: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 和 革命家的方面 来写的。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 具体 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 表现 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 “补校”;又向“古典新 义”迈进。 目的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先生的 追悼会上作《最 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结构
第一部分(1—7)
起草政治传单;在 李公仆先生的追悼 会上作《最后一次 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献身民主事业。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思考:
闻一多先生是不是只三本书,三件事,作者 为何如此安排,作才有何意图?
1.真实在现闻一多说与做,具有说服 力。 2.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 的人恪。 3.作者只选取闻一多生平中的点滴来 写,具有代表性。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具体 表现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有的人
• • • • • • • • • • • • • • •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的 他已经死了; 人民把他摔垮; 有的人死了 给人民作牛马的 他还活着。 人民永远记住他!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大!”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做
特征
具体 表现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具体 表现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具体 表现
有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如:秦桧……

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如:岳飞……有的人:他的场可以看到。如:秦桧……

闻一多?
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如:岳飞……
你所知道的闻一多?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 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 -大连)。
• 7.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 三件事?
• • •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学者与革命家之间……
•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一 个为了救国救民而说和做的爱国精 神。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特征
具体 表现
目的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 具体 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 表现 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 “补校”;又向“古典新 义”迈进。 目的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三本书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起稿政治传单
对比
说了做了 三件事 言行一致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革命 2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4 3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6、请概括课文内容。 1、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 5、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 、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 家在“说”和“做”方面的表现,热情赞扬 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身份分别是什么? 什么手法?
• •
3.诚信的花朵 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诚实 的孩子做王子。他对前来应招的孩子们说:“今 天给你们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 最美丽的花,谁就是王子了。”三个月过去了, 聪明的或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五彩的花儿, 前来参加最后的竞争。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 泪眼涟涟:“尊敬的国王,我每天辛勤的浇水, 细心的施肥,即使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 是,我却什么也没种出来„„”国王听了哈哈大笑 :“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的花草,因 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 故事中 ,孩子靠诚实做了王子。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 做 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 具体 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 表现 向“古典新义”迈进。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处理 说与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
闻 一 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 要成就?
• 三部著作: • 《唐诗杂论》 • 《楚辞校补》 • 《古典新义》
6.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 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 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 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 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 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2.再来说一说,闻一多先生是个什 么样的人?
• 治学态度:严谨刻苦…… • 爱国热情: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 人格:高尚 • 学者与革命战士
3.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 什么?
• 第一部分(1-7) • 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 “说”和“做”。
我们所想到的:
1.讲诚信。 2.要说到做到。 3.说话做事要考虑后果。 4.要敢说,要能说,要会说。 5.要敢做,要能做,要会做。
最重要的一点:
• 做为青少年的我们: • 说正确的话,不是乱说。 • 做正确的事,不是乱做。
谈一谈:
1. 想一想生活中记忆犹新的事情,你 曾说过什么,又做过什么? 2. 哪些是你说了没有做的,哪些又是 你做了没有说的,哪些方面你又说 到做到? 3. 从做和说方面来看,你有什么新的 发现或者想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