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讲义程实验
水处理课件讲义

绪论水资源日趋紧张已成为国际性话题,所以工业水的再利用、排水的有效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天然水中的杂质及工业用水处理(一)各种天然水都是由水和杂质组成。
所谓的水质是水和其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
水的杂质很多,按其性质分:无机物、有机物、微生物。
按颗粒大小分:悬浮物、胶体、离子和分子(溶解物质)。
悬浮物悬浮物颗粒较大,易除去。
水静止时,相对密度较小的悬浮物会浮于水面,主要是腐殖质等一些有机化合物。
相对密度较大的则下沉,主要是沙子、黏土类无机化合物。
胶体胶体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的集合体,这些微粒由于其表面积很大,因此有很强的吸附性,在其表面常吸附很多离子而带电,结果使同类胶体因带有同性电荷而相互排斥,在水中不能相互结合形成更大的颗粒,只稳定在微小的颗粒状态下,这些颗粒不能依靠重力自行沉降。
在天然水中这些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及铁、铝、硅等化合物。
溶质物质天然水中溶解物质多数是离子和一些可溶性气体。
(1)各种离子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重碳酸根(HCO3-)、氯离子、硫酸根、铁及铁化合物、锰及锰化合物、硝酸根、硅酸根。
(2)各种可溶性气体各种可溶性气体有CO2 、O2、H2S。
地表天然水中混入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构成水的浊度,不除去就不能作工业使用,通常用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装置区地网管线说明WR 工业水给水管线W1 生活水管线W2 生产水管线W3 回收水管线W4 二次水管线W6 消防水管线W6a 喷淋水管线W7 一循环冷却水给水管线W8 一循环冷却水回水管线W7a 二循环冷却水给水管线W8a 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线W9 生产、生活污水管线W10 雨水排水管线W11 外排高盐水管线W12 厂前区洗浴热水给水管线W13 厂前区洗浴热水回水管线SL 污泥管线WW 事故水排水管线3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机器的话,水就是人体内奔流的血液,血液为人体提供养分和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氧气,水同样为机器设备供给动力、传递能量。
石油大学水处理工程实验讲义-2

水处理工程实验讲义中国石油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9月目录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结果整理 (6)六、实验结果讨论 (6)实验二絮凝沉淀实验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原理 (7)三、实验装置和设备 (10)四、实验步骤 (10)五、实验结果整理 (11)六、实验结果讨论 (12)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原理 (13)三、实验装置及设备 (15)四、实验步骤 (16)五、实验结果整理 (17)六、实验结果讨论 (17)实验四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0一、实验目的 0二、实验原理 0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2)四、实验步骤 (3)五、实验结果整理 (5)六、实验结果讨论 (7)实验五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0一、实验目的 0二、实验原理 0三、实验装置和设备 (3)四、实验步骤 (4)五、实验结果整理 (5)六、实验结果讨论 (7)实验六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2)四、实验步骤 (13)五、实验结果整理 (15)六、实验结果讨论 (15)实验七污泥比阻的测定 0一、实验目的 0二、实验原理: 0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3)四、实验步骤 (4)五、实验结果整理 (5)六、实验结果讨论 (5)实验八活性炭吸附实验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原理 (6)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8)四、实验步骤 (9)五、实验结果整理 (10)六、实验结果讨论 (11)参考文献 (12)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自由自由沉淀特点和规律,掌握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观察沉淀过程,求出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水污染控制过程中去除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
沉淀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凝聚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实验室水处理工艺流程

实验室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实验室水处理工艺流程:①预处理阶段:首先通过石英砂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接着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余氯、有机物、色素及异味,确保后续处理效果。
②软化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预防实验设备结垢,保护精密仪器。
③反渗透(RO)膜过滤:高压泵将预处理后的水送入反渗透膜组件,该过程能有效截留水中的细菌、病毒、溶解性盐类及大部分有机物,产出纯水。
④紫外线消毒:经过反渗透处理的水再经过紫外线消毒灯管,杀灭水中残留的微生物、细菌等,确保水质生物安全性。
⑤终端过滤:为满足更高纯度需求,可增设终端微滤或超滤单元,进一步去除小颗粒杂质,或通过EDI(电去离子)系统深度脱盐,制备超纯水。
⑥循环与分配:处理后的纯水或超纯水储存在专用储水罐中,并通过恒压供水泵输送到各个实验用水点,如清洗台、分析仪器等。
⑦水质监测:定期对处理后水质进行检测,包括电阻率、pH值、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确保水质持续符合实验室特定实验要求。
⑧系统维护: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及水质监测结果,定期更换预处理滤料、反渗透膜、UV灯等耗材,执行系统清洗与消毒,维持水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水处理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为了把更多的新技术传播给学生, 使教学更具
系统 性 、 连续 性 和 完整 性 , 者建 议 首 先对 实 验 教 笔
材 进行 定时更 新 和修改 . 现有 的实 验教 材大 部 目前
分 对传统水 处理工 艺进行 了详 细 的介 绍 , 是对 于 但
《 水处理工程实验》 是给水排水专业工程专业 、 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 是给水排水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专业和环
境 工程 专业水 处理教学 的主要 内容 之一 , 多水 处 许 理 方法 、 处理设 备的设计参 数 和操作运 行方 式 的确 定 , 需 要通 过 实验 解决 , 都 因此 水 处理 工 程 实 验 是
第2 5卷 第 1 期 2 20 年 l 09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f hf g n esy N tr c ne dt n ora oC in i r t( a a Si c io ) e U v i ul e E i
V0 . 5 No 2 1 2 .1
有教 材进行 适 当的修 改 和更 新就 显得 非常 必要 . 将
新 工艺 、 新技 术 通过 教材 革 新 引入 实验课 堂 , 同时
把 教师 的科 研成果 、 目前 国内 国际的部分 学术研 究 热 点转 变成 实验教 学 内 容, 编 写到 实验 教材 中 , 并 这 样可 以使 学生 即通过 实验课 程掌 握 了基 础知识 , 同时还使学 生对水 处理领 域 的学术 、 应用前 沿有所
测、 有机化学 、 无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分析化学等. 其
前续课程包括 《 高等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水处理讲义3.1

第三章沉淀与澄清第1节沉淀原理与分类一、原理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比重<1,上浮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以上的颗粒给水处理――混凝沉淀,高浊预沉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二、分类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不变(沉砂池、初沉池前期)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高浊水、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
第2节 自由沉淀(discrete particle settling)一、颗粒沉速公式(Stokes ’ law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所受到的重力为F1= 1/6 π d 3 (ρp - ρl ) g所受到的水的阻力F2=C D ρl u 2/2 π d 2/4C D 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平衡时:F1=F2可得到沉速(terminal velocity)计算公式(对球形颗粒):对于非球形颗粒:φ:形状系数C D 与Re 有关。
Re<1, C D = 24/Reμ:水的动力粘度,Pa s该公式难以反映实际,因为实际中颗粒大小不一,不是球形。
但可以了解u 的影响因素。
此外,一般d 难以测定,在层流区,颗粒太小。
可以通过测定u ,算出d (注意是名义上的)。
d C g u ll p D ρρρ-=342181gd u l p μρρ-=d C g u l l p D ρρρφ-=34二、颗粒沉淀实验1. 在t i 时,从底部取样,测定Ci2. 计算ti ⇒ ui = h/tiCi ⇒ pi = Ci/C 0p i :沉速小于u i 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比重3. p -u 曲线(颗粒粒度分布曲线)4.颗粒去除率t=0 t=ti u=h/t在t 0 时,u ≥u0 的颗粒全部去除u<u 0 的颗粒部分去除hi/h = u i t 0/(u 0t 0) = u/u 0通过实验可绘制以下曲线:E-t 曲线 u 曲线(与水深无关)中部取样法:P= (C 0-C)/C 0 *100%三、理想沉淀池假设:1. 颗粒为自由沉淀2. 水流水平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水处理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22 部分实验项目开放 , 水处理工程》 . 使《 实验教学
收稿 1期 :06 0 — 4 5 20 — 7 0 t
素质起奠基作用 , 并为以后 的毕业论文实验打好基
该方案与改革前方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满足教学计划要求、 ) 将水质分析实验融 人到 水处 理 实验 项 目中
控制实验课时为 1 学时, 2 但实验内容全部包含
在其 中 . 浊 度 的 测 定包 含 于 混 凝 、 如 自由沉 淀 实 验
中 ; O 5C D 、 i —N、 、 S的测 定 包 含在 污 水 B D 、O Nt s PS 可生 化 性实 验 中 .
专 业指导 委员会 制定 的教学计 划要求 . 32 增 加综 合性 、 计型 实验项 目 . 设 增加综 合 性 、 计 型 实验 项 目, 设 以培 养 和 加 强 给 排 水专 业 学 生 的 实验 研 究 能 力 和提 高综 合 实 验
《 水处理工程》 实验 教材 中的部分实验教学 内
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等具体情况确定 . 34 将科研与实验教学紧密联 系 . 给排水教研室近几年来承担 了多项纵 向课题 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 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的保证 , 使本科教学能跟上学
科发 展的步伐 , 是本科 教学 的大 势所 趋 、
2 增 加 综合性 、 ) 设计 型实验项 目 将 原有 验证性 实验 改进 成 设计 型 实验 : 凝 实 混
更新给排水工程专业《 水处理工程》 程部 分 课 实 验项 目, 增设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项 目( 污 水 生 设 如
水处理部分实验(2012年秋)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试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1. 实验目的:(1)了解SBR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1)SBR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3)生活废水(人工模拟配制)(4)100mL量筒4. 实验步骤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3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致50%。
第5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致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对2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1. 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2)加深对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水处理讲义

二、水的基础知识
天然水中主要溶有哪些物质?
天然水中溶解的物质,主要是水流经岩层时所溶解的矿物质。如 碳酸钙(石灰石)、碳酸镁(白云石)、硫酸钙(石膏)、硫酸 镁(泻盐)、二氧化硅(沙子)、氯化钠(食盐)、无水硫酸钠 (芒硝)等。随着天然水在地面或地下所流经的岩层不同,水的 酸碱性有所不同,所溶解的物质也有所不同。
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折旧费
保证机组以最佳状态运行,大大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
未经水处理的机组因结垢、锈蚀、菌藻的产生,往往引发故障停机。 经水处理后,锈蚀、水垢、微生物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清除和控制, 换热器表面保持洁净,处于最佳热交换状态,避免故障发生,减少 维修费用,保证机组良性运转,从而保证业主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综上所述,水处理后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水处理 费。
水 循 环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 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 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 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为南北两极于高山地 区的冰川水、高寒地区的永冻土下的冰层和深层地下水 等,无法被利用。目前在全球可被利用的淡水资源中, 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家庭和市政用水仅 只有占10%。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自然资源。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 米,其中54%即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 物散布又回到大气中,余下的约有2.8万亿立方米绝大 部分形成了地面径流和极少数渗入地下,这就是我国拥 有的淡水资源总量,这一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 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 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 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 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教程(PPT48页)

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
• 加氯量: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供水水质 标准?明确规定:
•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与水接触30min后出厂,出厂水中二氧化氯 不低于0.1mg/L,最高限值0.8mg/L,管网末梢(mòshāo)水二氧化氯不 低于0.02 mg/L;
• 采用游离氯消毒的,与水接触30min后出厂,出厂水中游离性余氯 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 水厂一般采用液氯;小型消毒如游泳池水消毒等,多采 用次氯酸钠发生器;临时性消毒多采用漂白粉。我们水 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二氧化氯是极为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在水的PH值 为6~9的范围内,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仅次于臭氧,优 于或等于〔PH值较低时〕游离氯。优点:对细菌和病毒 的消毒效果好;在水的PH值为6~9的范围内消毒效果不 受PH值影响;稳定性好,能在管网中保存较长时间,起 剩余保护作用;即是消毒剂,又是强氧化剂,对水中多 种有机物都有氧化分解作用,并且不生成卤代消毒副产 物。缺点:费用较高;二氧化氯分解的中间产物亚氯酸 盐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在使用中必须(bìxū)予以注意。
• 采用氯胺消毒的,与水接触120min后出厂,出厂水中总余氯不低于 0.5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 我国大多数水厂出水厂的余氯一般控制在1 mg/L左右,夏季水温高时 采用更高的数值。最高限值是4 mg/L。
第十九页,共四十九页。
• 二氧化氯制备
• 我厂采用(cǎiyòng)氯酸钠盐酸复合式二氯化钠制 取法。该法是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反响 生成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气体通过 水射器投加到水中。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实验总学时数:16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承担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1.水处理方法与原理包括废水处理方法分类、废水处理方法与原理简介、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等。
2. 水处理实验(1)实验前应预习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和实验指导书,搞清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以及本次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相互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2)在实验室要首先弄清实验装置的构造和尺寸,了解有关仪器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贵重仪器时需得到教师许可,才能动用。
(3)实验时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细致地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作好记录,通过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
(4)实验结束时,学生先自行检查全部实验记录,再经指导老师审阅后,方可结束实验。
(5)学生做完实验后,应将所用玻璃器皿和设备等擦洗干净,如不慎损坏实验室物品,应向教师报告并登记,酌情处理。
(6)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期交出。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一)混凝实验1、内容和要求:学习混凝工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混凝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浊度的测定方法。
要求熟悉掌握混凝搅拌机的操作,学会选择适当的混合搅拌转速,掌握光电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
2、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所需主要耗材的品种及数量:定时变速搅拌机,光电浊度仪,秒表,1000毫升烧杯,125毫升水样瓶,10毫升、1毫升移液管,0—50℃温度计,50毫升、100毫升量筒,浓度为1%和10%的硫酸铝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或浓度为0.5%聚合氯化铝溶液,浓度为10%的化学纯盐酸,浓度为10%的化学纯氢氧化钠(二)絮凝沉淀实验1、内容和要求:学习沉淀工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絮凝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浊度的测定方法。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日历

顺
序
授课章节、主要内容
(含课程实验、实习)
时数
课外作业
备 注
1
1
情境1水质与水处理工程技术
单元1水资源与水的循环
单元2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单元3水体与水体污染
单元4水处理工程技术与发展
2
调查报告:所在地区有哪些水体及污染情况
2
情境2 地表水处理
单元1地表水处理对象与方法
2
3
单元2地表水处理工艺
任务1混凝1
2
8
22
任务2 地下水的软化除盐
任务3 地下水的除氟
2
调查报告:高氟水地区饮用水现状
23
单元3 地下水处理运行管理
2
24
情境4城镇污水处理
单元1城镇污水处理对象与方法
2
9
25
单元2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任务1 污水的物理处理1
2
26
任务1 污水的物理处理2
2
理实
27
任务2 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1
2
10
28
2
2
4
任务1混凝2
2
5
实训1 混凝实验1
2
6
实训1 混凝实验2
2
调查报告:混凝剂的发展
3
7
任务2沉淀1
2
8
任务2沉淀2
2
9
实训2 沉淀实验1
2
4
10
实训2 沉淀实验2
2
11
任务3 过滤1
2
12
任务3 过滤2
2
5
13
实训3 过滤实验1
2
14
任务4消毒
水处理工程实验讲义

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 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原生动物通过一般的光学显微 镜就可以观察。通过观察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 以及是否有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
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
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本实验就是通过测定曝气池中 的溶解氧浓度、pH值、温度,通过观察菌胶团的特征 考察不同条件下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变化。
看,活性污泥中固着型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盖纤虫等)
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试剂 5 6 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7 实验注意事项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二 、实验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 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
/
/
当天
五天 当天
五天
当天 五天 平 均 值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3. 实验结果分析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4. 思考题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配稀释水时应用含20℃时的饱和氧浓度的蒸馏
水进行配制,同时也需注意营养盐及菌种。
2.
配制培养液时,在混匀搅拌的同时赶走空气泡,
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
态草图。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六、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1.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① 测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溶解氧、pH值、温度,并
记录。
② 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 原生动物的情况。 ③ 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水处理实验技术》大纲

《水处理实验技术》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实验课水处理实验技术(1)是一门与《给水工程》课程中给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相联系的专业实验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给水工程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给水处理实验方法、基本测试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处理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三、实验基本要求(一)基础性实验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水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理解;2.初步了解并掌握水处理实验常用的测试技术、操作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3.熟悉并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综合性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监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中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生物处理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工艺、运行条件作出分析,确定生物处理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及处理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专业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1. 讲课: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要求;2. 实验: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步骤及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原始记录;3. 实验报告:根据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加以讨论。
五、实验内容、学时及要求(一)独立实验实验一、混凝沉降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3)实验目的:了解、掌握混凝作用的基本原理。
4)实验要求:求出用于处理特定水质的混凝剂最佳pH值与最佳投入量,通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掌握废水混凝沉降的影响因素。
实验二、活性炭吸附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3)实验目的:研究各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掌握间歇或连续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安装及运行。
本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吸附曲线的绘制方法。
4)实验要求:需要学生掌握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吸附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三、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3)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力α、β的实验方法及计算Q;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第二阶段水处理实验讲义

实验六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概述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
这里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吸附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
吸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交换吸附 二、 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熟悉实验过程的操作;3 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及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三、 实验原理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x 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 e 即吸附容量(平衡吸附量)可按下式计算mx m c c V q e e =-=)(0 (6-1)式中 V ——溶液体积 L ;c 0、c e ———分别为溶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 mg/L ; m ——吸附剂量 (活性炭投加量) g ; x ——被吸附物质重量,g ;显然,平衡吸附量越大,单位吸附剂处理的水量越大,吸附周期越长,运转管理费用越少。
q e 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 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