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优化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反思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目标1.课程体系的调整2.教学方法的创新3.实践环节的加强三、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反思1.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2.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3.课程设置的不足与改进四、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展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文旨在总结与反思这次教学改革的过程与成果,以期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目标1.课程体系的调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首先,优化了理论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其次,增加了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积极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3.实践环节的加强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大幅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课时。
通过设置实验课、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反思1.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方面,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2.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培训、研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驾驭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
[收稿时间]2021-11-16[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2019Y118);“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实践”(31400061120000)。
[作者简介]张伟(1981—),男,山东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人。
通信作者:田天(1981—),男,山东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人。
2023年4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相较于传统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尤为突出,但由于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跨度大、实验实践环境资源匮乏、课程优化提升支持不足等问题的制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学习多、实验实践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旨在通过集中配置机器人、智能车、服务器及各类仿真平台等软硬件资源,结合资源虚拟化、云端化方式支持虚拟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一体化平台。
这对解决当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学用与研用脱节、实验实践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虚拟化;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7-0012-06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新一代信息产业革命的关键推动力量,美国、日本及欧洲诸国纷纷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着力构筑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壁垒[1-4]。
我国自2016年起先后颁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建设人工智能强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满足相关人才需求[5-6],目前我国已有300余所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新工科环境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以神经网络技术课程为例
2021年9期224新工科环境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以神经网络技术课程为例张 俊,于洪霞,李 冬,孙 平,唐 非(沈阳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近年来,为弥补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多学科深度融合,目标是建设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新工科专业,主要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注重学科自身的实用性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
新工科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力争为未来新兴高科技产业培养具有多学科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这就对智能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不能仅要求学生的书本理论基础夯实,更应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期学生在未来可以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1-5]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0年申报教育部并获得批准,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
目前,国内已有185所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隶属于计算机专业类,面向智能计算、机器人、模式识别、数据分析等前沿高新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
我们从中可以借鉴的有关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有价值信息有限,而且智能科学与技术属于深度交叉融合类专业,如何根据本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特点,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兴产业和新兴经济的需求,是该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为此,在新工科环境下,根据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神经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探索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三方面改革措施,提出适合于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神经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要求实践课程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践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的考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7.30•【字号】教高〔2021〕272号•【施行日期】2021.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本科高等学校:现将《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30日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根据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本科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加快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面向新时代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紧贴教育强国建设和河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以智慧教学为重心的育人模式创新性探索,构建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创新。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痛点,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发挥智慧教学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资源建设、教学治理的融合创新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学新形态。
五邑大学校级立项教改项目情况一览表
2010
92
信号与系统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龙佳乐
校教字[2010]45号
在研
2010
93
基于项目型教学法的《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张胜利
校教字[2010]45号
在研
2010
94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李玉瑛
校教字[2010]45号
在研
2010
95
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周紫燕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7
改革和创新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夯实日语语言基础,全面提升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廖金球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8
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强化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阳小华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号
在研
2011
99
会计执业教育与行业会计课程建设
唐棠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0
基于能力培养的“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纯阳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1
“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标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02
诊所模式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王婷婷
秦华妮
教发[2012]
1号
在研
2011
110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85 ·
以结合自己小组的研究方向,以图像处理为例,可以
易理解,由于独特的学科特性,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
选择猫狗分类,或者新冠肺炎与流行感冒的分类,对
方式对其适应性不好。我们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学习,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
即考核总成绩=课堂出勤+课程作业+实验+分组汇报+
成果。分组报告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
计算机时代 2021 年 第 2 期
·83 ·
DOI:10.16644/33-1094/tp.2021.02.024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张永梅,杜治蓉,马
礼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144)
摘
要: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考核方式、培养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探讨
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前瞻视野。目前
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课程的教学。
2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改革具体举措
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类学生,以北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以
方工业大学为例,共开设 5 门人工智能课程,1 门面向
产出为导向,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及创
文科专业,4 门面向理工科学生,后者包括机械电子专
考核,考试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
书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及最新研究动态
人工智能技术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
等,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
展最快,知识更新最快,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因此,
基于 Web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深度学习等内容,
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需要有新的血液融入,更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
3、课程角度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除了 传统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可以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以及社会实 践活动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 政教育成果。
3、课程角度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等专业课程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 神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 个角度提出具体的融入方式,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检验思政教育的效果,将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将不断 探索和完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方式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一、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 标
一、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 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促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 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内容摘要
2、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内容摘要
3、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剖析汽车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他们的职业素 养。
内容摘要
1、实践效果评估
(3)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 也更具竞争力,得到了更多企业的认可和赞赏。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尽管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将其融入到专业课中;部分学 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抵触心理,难以接受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 解决方案: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
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12.29
•【字号】
•【施行日期】2009.12.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晋教高[2009]19号)通知要求,我厅组织专家认真审核,现将407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予以公布并通知如下:
一、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把教师所承担的教改项目作为本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各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认真制定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三、各高等学校接此通知后,要将公布项目尽快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做好组
织实施工作。
附件: 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例
[摘要]以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为背景,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案例,探讨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在产业学院中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首先,介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内涵。
其次,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再次,探讨现代产业学院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最后,总结实践成效与启示,为现代产业学院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6-0130-04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①———以人工智能应用导论课程为例黄丽霞,唐懿芳(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2022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1]。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与产业发展相契合。
同时,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主流技术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合作,共同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学院。
在这一过程中,需不断加大产业学院的内涵建设力度,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急需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
鲲鹏数字学院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揭牌成立并运行的现代产业学院,面向国产自主可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依据“1+1+N ”共建模式,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产业、产教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建设原则,全面对接华为信创昇技术(鲲鹏、鸿蒙、腾和5G 等)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将华为及其生态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标准、项目案例、认证体系等融入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共同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技能服务水平。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作者:任红豆朱磊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6期在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式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辅助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对话,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文、阅读理解等作业,并给出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建议。
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在分析学生的学情诊断数据的基础上,协助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数据化分析、可视化评估和即时性反思,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成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的教育专家,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实现数字场景赋能后的业务重塑与质量提升。
一、建立可视化评价模式,实现最优课前预习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评价的可视化,帮助学生进行最优化的课前预习或前置学习。
在智慧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以提前发布预习或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前置性学习任务,使用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提交自主学习成果。
通过数字技术的全过程记录、分析和处理,平台可以即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不同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估,生成相应的学习反馈。
此外,在智能批改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节省了大量重复批改作业的时间,还可以对平台智能批改后自动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班级学生面对不同知识点的学情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也能根据作业的评价反馈准确了解自身薄弱的知识点,及时调整和优化预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教学原则探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教学原则探索摘要:文章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相互关联的原因,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尝试探索了遵循学生为中心;遵循贯通性、活动性、互动性原则;遵循发展性、真实性、多元性评价等教学原则。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教学原则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和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20多年来,在美国和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学校教学改革中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从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今已进行近9年了,新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新课程理念缺乏其他理论来阐释,以致教师即使掌握新理念但是缺少理解,也就难以转化成教学行为。
我们研究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相互关联,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教学原则尝试探索,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提供参考。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课程探索1.新课程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同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避免以前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营造多样性的教育空间。
由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看出,注重每个人的8种智能,发扬优势智能、弥补劣势智能,智能具有发展性,这正符合了素质教育中的“实施和弘扬主体性教育”的方针,由此得出,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通。
2.新课程改革与多元智能理论相互关联多元智能理论可以阐释新课程改革的某些理念,为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提供理论支撑。
如新课程倡导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可以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此阐释,即每个人至少具有8种智能,在适当的情况下都可以达到全面发展;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即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谐发展的。
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
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第一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题目计算机专业毕业论题目一、以下选题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40-中小学信息教师的地位危机2-ipv6路由技术的分析与实现41-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和对策3-ipv6与ipv4的互连技术探讨与实现4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素质和能力、角色与地位4-基于中间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探讨43-西北地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现状及思考5-基于j2me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分析与实现44-络搜索引擎的分析与设计6-局域的安全攻防测试与分析45-并行环境mpi的搭建与应用7-无线局域的攻击工具的比较与分析46-电脑围棋的研究与发展8-主机防火墙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47-围棋对弈程序的设计9-主机内容过滤系统的开发与设计48-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与分析10-基于ocket的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49-正规式与dfa变换算法及其实现11-基于brew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分析与实现50-基于c/c++的lr分析方法算法及实现12-局域的组建与应用51-基于c/c++的c语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13-无线局域的组建与应用52-基于命题演算推理算法及其实现14-虚拟局域的组建与应用53-集合运算算法及其实现15-磁盘阵列的安装、设置、技巧54-关系运算算法及其实现16-windowvita应用体会55-boolean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7-window2022erver操作系统探讨56-图的计算算法及实现18-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探讨57-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9-页的设计与应用58-某某某某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实现20-gi中的络路径分析59-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改情况调查分析21-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开发60-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分析22-基于word的自动出题系统61-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化素养的影响现状23-计算机学院就业信息系统开发与对策24-社区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62-提高“多媒体课件”效果的有效策略研究25-在校大学生贷款管理系统的测试63-一个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26-多媒体课件或络课件制作64-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29-嵌入式internet互联技术的应用及研究67-一个小型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0-microoftoffice各组件的相互数据交换68-一个小型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1-《c++语言程序设计》课件和教学站设计与实69-一个小型酒店(宾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现70-几种典型的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研究32-在校大学生贷款管理系统(学院级)的设计与实71-粒子群优化算法的matlab实现现7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站设计33-软件测试技术理论与方法高效率化探讨73-小型电子商务站规划34-《数字逻辑》实验教学站的设计与实现74-现代物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35-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展望75-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36-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76-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77-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典型应用37-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78-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地面等待策略模型与算38-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法设计第1页共2页80-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1-教学互动站的设计与实现82-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84-基于web的信息发布系统85-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与思考86-数字水印在络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应用87-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技术88-图像置乱演示系统设计与实现89-数字图像加密与实现90-authorware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标准91-authorware中多种菜单的实现92-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应用93-基于fla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94-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95-组建基于linu某的格试验平台98-基于jp的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9-基于ap技术的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0-linu某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101-基于web的留言板的设计与实现102-基于web的办公室自动化(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3-基于jp的动态站设计与实现104-基于ap的动态站设计与实现105-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106-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107-window系统注册表的开发实例108-window软硬件资源管理器设计与实现109-java游戏程序开发110-internet技术在中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应用111-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112-vb类型的病毒研究和探索113-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114-中、小学校园建设探讨115-计算机络安全与防116-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现117-利用络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改革118-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系统研究119-blog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中应用的研究120-络视频流媒体及其教育应用121-基于tcp/ip协议的络聊天室的设计与实现122-上手机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3-个人站的设计与实现124-基于j2me技术的教育信息手机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5-基于ap(或jp)和qlerver的动态页留言版的设计与实现12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远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127-《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128-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b/vc/java+acce/ql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qlerver任选其一)129-西安市(或其它城市)公交车线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b/vc/java+acce/ql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qlerver任选其一)130-西安市(或其它城市)列车车次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b/vc/java+acce/qlerver,vb、vc、java任选其一,acce、qlerver 任选其一)131-浅谈internet防火墙技术140-pd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与实现pd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与实现141-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开发(制作校园某一部分的游历,例如图书馆)142-基于j2ee技术实现上考试系统143-基于j2ee技术实现医务管理系统144-基于j2ee技术实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145-web-gi应用开发150-中小学教育机器人的教学策略研究151-校园地理信息设计152-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对比研究第2页共2页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题目和要求计算机专业毕业论题目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毕业论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功课,它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总结和检验,它还是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大练兵,它也是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全面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三教”改革——驱动、路径与挑战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四年第十七卷第二期︵总第九十四期︶收稿日期:2023-11-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66);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22年度课题《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JXJG-22-51-11)作者简介:谭玉林(1981—),男,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和挑战。
“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向,旨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互动程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在ChatGPT 的影响下,学校教育目标必须定位在人的本体性素养培育,更加关注不可替代性生存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1]教师需要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资源,开展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实施基于教学过程的精准化教学评价,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可以看出,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的理念探讨,而对“三教”改革的优化路径关注不足,也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三教”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因此,本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三教”改革为切入点,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驱动因素的表现形式,进而探索“三教”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重要驱动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德智能技并进,岗课赛证相融”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为例
“德智能技并进,岗课赛证相融”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为例摘要:为落实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行动要求,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校企结合组件教师团队,以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分析学情特点。
融合岗课赛证,围绕数控机床加工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融入以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思政元素,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元教法,形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全过程、多元化教学评价。
培养“爱祖国、有情怀、具匠心、精操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数控加工;教学模式;课程改革0引言近几年,国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和配套措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大力支持。
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时代需求,紧追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步伐,对制造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课程提出了教学创新研究。
力求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建立更为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
1数控编程及加工课程现状《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是面向三年制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计 72 学时。
旨在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数控机床使用及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
为落实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行动要求,重新审视当前教学,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改革与岗位需求部分脱节;教学资源及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本学科专业性强,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技能要求高,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
学生对岗位缺乏了解,学习难度大,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生源结构差异大,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
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变革逻辑与路径
· 13 ·投稿网址: 2021年2月20日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变革逻辑与路径*回智光(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鞍山,114007)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变革有其自身的逻辑机理,即人在技术变化中的进化理路、师生在智能化技术中的关系塑造、教学场域时空的多维与融汇。
课堂教学变革应遵循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而非以器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素养为主而非以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观,以生命为主而非以技术为主的教育本质观。
因此,人工智能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要转变学习理念,走向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合理利用智能化技术,促进师生关系多元化,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效利用智能技术评价。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教学 教学变革 智能技术 教学要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
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产生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是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科学、脑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减轻人类工作量,让机器具备与人类相似的认知、感知、交互、操控能力,并能与人类协同工作。
自2016年以来,我国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意味着我国进入“互联网+”行动和人工智能时代。
受政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驱使,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对教育教学进行智能化改造,这在给课堂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遭遇着新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变革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课堂变革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变革[1]。
一、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逻辑机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有其自身的逻辑机理。
大数据智能优化背景下的金融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第34卷第2期2021年3月金融教育研究Research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Vol.34No.2Mar.2021大数据智能优化背景下的金融教学模式创新探究齐岳",吕良a,罗锐*(南开大学a.商学院;b.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天津300071)摘要:大数据智能优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金融行业对大数据的价值愈发关注,对员工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高校金融教学提出新要求。
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在梳理国内外部分高校相关课程设计体系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高校研究生教学的“4+2”教学团队模型和“ABA式”培养计划模型。
在已有高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实验实践及数据化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深化传统金融学经典课程与创新金融产晶的融合以及泛金融教学与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平衡,促进传统金融教学与大数据智能的结合与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优化;金融教学模式;“4+2”教学团队模型;“ABA式”培养模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98(2021)02-0066-09—、弓I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价值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金融模式在大数据智能优化的背景下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基金等在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转型,比如,典型的有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网络金融交易平台、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等。
此外,人工智能也正在颠覆华尔街的传统模式,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顶尖投行均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系统。
传统业务中的客户关系数据、高频交易操作、甚至投资组合分析均可由大数据技术快速实现,越来越多的金融岗位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金融学是一门偏重应用的学科,金融学理论的突破往往是在市场的强大推动力下产生的。
一方面,金融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应该根据金融实践的发展逐步完善。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发布时间:2021-01-14T14:17:27.6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作者:於晓兰[导读]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於晓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对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高职网络技术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教学教学改革1 引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
各类教学系统、决策系统以及学习平台中,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习情境的体验并且进行学习行为的规范,同时构建个性化学习轨迹和内容,对学业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评估。
目的在于借助人机协同模式完善教学过程与模式,依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学习服务。
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应用通过机器来实现。
跟设备机器比较,人类的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显得更易于接受,因此未来时代的智能教育发展会融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同时关注情感与心理的因素,从而使得学习者进行全面自由地发展。
2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简写为AI,它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之一,人工智能【1】是指在系统平台或机器设备上实现人类的教育教学,专门用于模拟并拓展人类智能的相关理论,进行智能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人工智能的使用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为重构教育信息流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促进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为教育人才观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研究方向,智慧教育【2】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体现。
人工智能是工具,智慧教育是载体,两者的结合为教育教学实现最优化效果提供保障,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时采集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状态数据,分析处理后的结果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创新性体系研究
[收稿时间]2023-05-05[作者简介]舒万能(1981—),男,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智能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应用。
Sept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最优化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国防等领域。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是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学生熟悉现代最优化理论及方法的设计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与实践教学创新性体系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7-0033-03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作为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性体系研究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2]。
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开设较早,但人工智能学科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尤其是面向高考招生的人工智能专业,基本上是近五年才开始的。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与创新性体系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3-4],是实施国内“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分析最优化方法在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国防等领域的作用[5],研究最优化基本要素和一维最优化方法搜索区间的确定,重点在于分析线性规划的求解原理和过程,以及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和穷举法,同时设计非线性规划中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为例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为例一、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需求。
本文将以《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数智化升级改造。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剖析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内涵、目标、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新文科背景下的经管类专业发展现状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文科背景应运而生,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经管类专业,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还要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寻求创新与发展。
经管类专业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浪潮。
这不仅体现在教育方式、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更主要体现在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创新上。
新文科要求经管类专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经管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满足新文科的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经管类专业需要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这包括加强与新兴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新文科背景下的经管类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有不断创新、积极转型,才能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2. 数智化升级改造的背景和意义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下,新文科背景下的经管类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经管类专业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述评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以其高效、便捷、个性化的特点,逐渐成为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我国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发展脉络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推动智慧课堂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智慧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技术架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
在概念界定方面,学者们对智慧课堂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在技术架构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课堂的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完善,为智慧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教学模式方面,智慧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评价体系方面,智慧课堂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准确。
从实践应用来看,我国智慧课堂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智慧课堂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智慧课堂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智慧课堂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资源不均、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未来,应继续加强智慧课堂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智慧课堂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1. 智慧课堂的概念定义智慧课堂是教育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课堂与数字化资源、智能化设备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具备高度互动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特点的教学环境。
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课堂的概念定义涵盖了多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人数较多,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强。由于上课人数 较多,使得很多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不能十分有效的实施,如 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过多,无法充分讨论,参与学生少,学生受 益很少。
(1)教学内容 的 改 革。国 内 高 校 《智 能 优 化 方 法 》课 程 的 总课时有 3248学时,本校教师和学生讲课的时间为 32学时, 时间比较 少。而 教 材 中 的 各 个 算 法 的 内 容 却 较 多,且 比 较 分 散。为了让师生讲清和讲透智能优化算法中的这些知识,需要 把这些算法合理的连接、结合起来,是教师需要仔细推敲的问 题。笔者对本课程 讲 解 内 容 进 行 了 修 改,具 体 如 下:① 在 绪 论 部分增加最优化理论、数值优化的基础知识。智能优化理论中 需要用到很多优化的基本手段,另外对优化算法的评价也需要 计算复杂性理论的 支 撑,所 以 有 必 要 补 充 这 些 基 本 知 识;② 对 “微粒群算法的原理及应用”不做讲解,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在 上世纪 60年代起源,从感知机到多层神经网络,到深度神经网 络,原理是输入特征向量通过中间层变换达到结果,而且使用 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学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讲解,掌握理论及 实践前沿知识;③对“果蝇算法的原理及应用”不做讲解,改为 “粒子群优化算 法 的 原 理 及 应 用 ”。 果 蝇 算 法 与 第 四 章 “蚁 群
《智能优化方法》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有着重要 的理论研究价值,并在各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建立 大小班相结合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了《智能优化方法》课程 体系,带动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学习气氛,在教学时上 课氛围活跃。教师不仅仅是主动的讲授学生,而是让学生变为 学习的主动者,学习智能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进行全面 的提高。
2)缺乏先修数值计算、优化理论等课程。计算机专业大三 学生没有学习数值计算、优化理论等课程,而国内其它高校均 有类似相关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智能优化方法》 这门课时感觉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内容 相 对 滞 后。随 着 智 能 优 化 新 技 术、新 理 论 不 断 出 现,但是相关的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略为带过,并没有 详细阐述。比如目前出现的大数据智能优化方法、人工神经网 络在当前课程中都未涉猎。
(3)实践教学 的 改 革。 虽 然 《智 能 优 化 方 法 》课 程 定 位 以 优化算法的理论为主,但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经常使用 一些工程技术问题进行解释,如果教师和学习与这些工程实际 问题专门开设课程实验,对学习加深理论、算法进行掌握,和工 程实际进行联 系,对 学 生 更 好。基 于 这 样 的 考 虑,针 对 课 程 知 识结构的特点,教改项目拟选取并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可以在课堂之上当场演示,也可以课下分组完成。课下实践的 开展主要通过分组进行,几个学生作为一组,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团队精神。实践环节完成之后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身边看得 见、摸得着的实例加深了对智能优化技术的理解,比从课本学 更直观、效果更好。
结合笔者的《智能优化方法》课程的现状以及一线教学经 历,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 新。在一定的有效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更扎实的掌握智能优化 方法,并培养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大大 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教学内容、方法及实践 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智能优化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工程学研究等涌现很多复杂的组 合优化问题,它们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很难解决,人们企图使 用一些启发式 方 法 在 合 理 的 时 间 内 找 到 满 意 的 解 决 方 案,因 此,智能优化算法就成为一个有效的复杂组合解决工具,《智能 优化方法》课程在中国大部分高校或研究所的信息科学、通信 科学专业中开始了设置。但由于当前课程的内容所涉及的一 些经典算法,理论性相对较强,使得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通 常感觉内容上很晦涩抽象,这门课程容易出现内容枯燥、难以 学好的感觉,与智能优化方法日益普及并逐步渗透到工程领域 中这一实际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算法”内容有重复,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具代表性的算法之一,因 此讲解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十分有必要。
(2)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由于首次开设 《智能优化 方 法》,对选课学生数量估计不足,学生数量达到 100人左右,同 时限于本课程只有 32课时,进行分组研讨时,各小组人数过多 (20人左右),笔者又将各小组分为两个小时,一组同学进行算 法的综述、新技术的报告,另一级同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与 报告。即便如此,研讨效果仍然不佳,因此,我们改革使用大小 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大课堂的时候通过教师进行理 论前沿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算法 的重点和难点 的 内 容。另 一 方 面,在 小 课 堂 班 里 面 进 行 讨 论, 把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既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又 可以让学生接 受 新 知 识,提 交 师 生 的 效 率。小 课 堂 班 时,学 生 都要进行预习,形成课程中的小组,其中每个小班从 15到 30 人为宜。所有大课堂班的学生编为一个班,在班里设一位学习 班长,班长让成员根据兴趣进行分小班。班长对所有学生的学 习问题汇总,交给任课教师,然后教师再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 把大家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
科技风 2019年 2月
科教论坛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05029
《智能优化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姚 睿 江海峰 赵佳琦 周 勇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智能优化方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优化方法,这门课程容易出现内容枯燥,难以学好。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 结构、《智能优化方法》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对《智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