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第十七章
中药鉴定学医学
科学的采收方法: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
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宁静致远
汇报日期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第二节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真伪: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01
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02
虫蛀
03
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04
温度在16℃~35℃;
0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06
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
07
2、害虫的防治 a.经验贮藏 喷洒白酒,放置樟脑、大蒜、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 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b.利用温度贮藏 (1)低温法 药材害虫: 在8~15℃时停止活动; 在一4~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
(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采收、加工、贮藏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鉴定的依据和取样;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中药的质量标准。
(注:掌握中药鉴定的取样和依据以及中药鉴定的方法。
350中药综合大纲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 粉碎、筛析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 散剂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 胶剂
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
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 胶囊剂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
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 、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
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中药鉴定学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整理版第⼀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变迁。
⑸⼀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中药新药源的⽅法:有9个⽅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载药850种,采⽤图⽂鉴定⽅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
6、《本草纲⽬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态环境。
栽培技术。
⽣长年龄。
药⽤部位。
采收。
加⼯。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1⽇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产质量管理规范(试⾏)》。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
4、川药:四⼤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麦冬;⼲姜;郁⾦;姜黄;黄柏。
5、⼴药:砂仁;⼴藿⾹;穿⼼莲;⼴⾦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重楼;茯苓;⼉茶。
7、怀药:四⼤怀药(怀地黄、怀⽜膝、怀⼭药、怀菊花)。
8、浙药:浙⼋味(浙贝母、⽩术、延胡索、⽞参、杭⽩菊、杭⽩芍、⼭茱萸、麦冬)。
9、关药:⼈参;细⾟;关防风;五味⼦;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第十七章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第十七章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以下有关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糊精系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提高水溶解度2.包合物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刺激性B.增加药物的水溶性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液体药物粉末化E.实现靶向给药3.包合技术常用的制备方法不包括A.饱和水溶液法B.熔融法C.研磨法D.冷冻干燥法E.喷雾干燥淀法4.以下不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微粉化药物B.环糊精包合物C.多晶型中的稳定型结晶D.固体分散物E.固体溶液5.下列关于固体分散体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药物在固态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分散B.共沉淀物中药物以结晶状态存在C.药物在简单低共溶混合物中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中D.固体分散体也存在者某些缺点,例如储存过程中老化、溶出速度变慢等E.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可能为多种类型的混合体6.关于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难溶性药物的表面积,增大溶解度和溶出速率B.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可制速释、缓释制剂C.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D.适合于半衰期短的药物E.使液体药物固体化,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刺激性7.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存在形式不包括A.分子状态B.细粉状态C.微晶状态D.微粉状态E.无定形状态8.以下哪个不是水溶液性固体分散体载体A.PEG6000B.PVPC.尿素D.pluronic F68E.乙基纤维素9.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禁忌B.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C.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减少用药剂量D.控制释放速率,使药物浓集于靶区E.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10.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硫酸钠作为A.絮凝剂B.固化剂C.囊材D.凝聚剂E.pH调节剂1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等电点(如pH4.0~4.5) 以下使 A.明胶带正电B.明胶带负电C.阿拉伯胶带负电D.微囊固化E.带正、负电荷的明胶相互吸引交联12.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甲醛作为A.乳化剂B.增塑剂C.增溶剂D.凝聚剂E.固化剂1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为A.环糊精、聚乙二醇B.明胶、阿拉伯胶C.磷脂、胆固醇D.壳聚糖、甲基纤维素E.清蛋白、胆固醇14.不能延缓药物释放的方法是A.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缓释衣D.微囊化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5.关于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释药速度为一级速度过程,可恒速释药8~10h,减少了服药次数 B.使血液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C.适合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D.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E.避免频繁给药而致中毒的危险16.渗透泵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减小溶出B.片剂膜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C.减慢扩散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E.增加溶出17.关于缓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内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可以减少服药次数B.适于单服剂量大于1g,且溶解度小的药物C.使血液浓度平稳,克服了峰谷现象D.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18.常用做控释制剂中控释膜材料的物质是A.聚丙烯B.聚乳酸C.氢化蓖麻油D.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聚氰基丙烯酸烷酯19.膜控释制剂不包括A.封闭型渗透性膜B.毫微囊C.微孔膜包衣D.多层膜控释片E.控释包衣微丸20.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释膜状制剂称为 A.缓释膜剂B.膜控型缓释制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涂膜剂E.多层膜剂2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A.硅橡胶B.蜡类C.海藻酸钠D.聚氯乙烯E.脂肪22.被动靶向制剂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脂质体B.静脉乳剂C.微球D.毫微粒E.前体药物制剂23.下列哪个是主动化学靶向制剂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24.关于脂质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定向性B.提高药物稳定性C.脂质体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 D.速效作用E.降低药物的毒性25.脂质体制备常用的类脂膜材为A.明胶、吐温80B.明胶、白蛋白C.磷脂、胆固醇D.聚乙二醇、司盘80E.清蛋白、胆固醇26.以下有关毫微粒的叙述, 错误的是A.实现靶向给药B.能够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C.载体材料不会生物降解D.氰基丙烯酸烷酯是纳米粒常用的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E.粒径一般在10~1000nm范围内27.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A.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栓塞复乳E.PEG修饰的脂质体二、B型题[1~5]A.共沉淀法B.交联固化法C.溶剂非溶剂法D.注入法E.饱和水溶液法或重结晶法为下列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23.脂质体24.毫微粒25.微囊26.β-环糊精包合物27.固体分散体[6~9]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B.单硬脂酸甘油脂C.白蛋白D.无毒聚氯乙烯E.阿拉伯胶、壳聚糖6.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7.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8.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9.可用于制备微囊[10~ 12]A.缓释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控释制剂E.主动靶向制剂10.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11.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制剂12.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通过肌体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富含巨噬细胞的肝、脾等器官13.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14~17]A.微球B.pH敏感脂质体C. 微囊D.毫微粒E.靶向乳剂14.为提高脂质体靶向性加以修饰的脂质体15.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16.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明胶、清蛋白及纤维素类等制成的一种固态胶体微粒,粒径大小一般在10~1000nm,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17.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18~22]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防止挥发性成份挥发,提高稳定性C.液体药物的粉末化D.遮盖药物的不良嗅味E.提高生物利用度18.橙皮苷-β环糊精包合物19.茅苍术醇-β环糊精包合物20.红花油-β环糊精包合物21.双香豆素-β环糊精包合物22.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23~26]A.复凝聚法B.单凝聚法C.溶液-非溶剂法D.液中干燥法E.化学法23.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24.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形成微囊25.以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26.在某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可溶的液体(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聚合物包成微囊[27~31]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性凝胶骨架片C.阴道环D.溶蚀性骨架片E.渗透泵将以下叙述与各种缓、控释制剂相匹配27.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骨架制成的片剂28.用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的片剂29.用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的片剂30.用硅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弹性环状物31.用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包衣的片剂,片面用激光打一个孔[32~36]A.前体药物制剂B.包合物C.胃驻留控释制剂D.膜控释制剂E.固体分散体32.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33.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34.服用后亲水胶体吸水膨胀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逐渐释放药物的一类控释制剂35.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透性的、生物惰性的高分子膜中而制成的给药体系[36 ~39]A.前体药物制剂B.磁性靶向制剂C.靶向给药乳剂D.毫微粒E.脂质体36.系用乳剂为载体,传递药物定位于靶部位的微粒分散系统37.由磁性材料、骨架材料用药物组成,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38.系指一类由活性药物(母药)通过一定方法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化合物,在体内经酶解或非酶解途径释放出活性药物39.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制成的微型囊泡三、X型题1.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中常用于A.提高药物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提高药物稳定性D.制备靶向制剂E.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2.有关环糊精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环糊精是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B.是水溶性、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C.是由6-12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D.其中结构是中空圆筒型E.其中以β-环糊精最为常用3.固体分散体常用的水不溶性载体材料有A.乙基纤维素ECB.胆固醇C.聚乙二醇PEGD.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E.聚乙烯醇PVA4.下列一些剂型中,哪些属于固体分散物A.低共溶混合物B.复方散剂C.共沉淀物D.气雾剂E.固体溶液5.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包括A.增加药物的分散度B.形成高能状态C.可提高药物的润滑性D.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对药物有抑晶性6.固体分散体中载体对药物的作用是A.使药物以分子或微细晶粒分散,增加比表面积 B.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率C.确保药物的高度分散性D.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水溶性载体可药物聚集与附集,增加润湿性7.固体分散体的制法有A.熔融法B.溶剂法C.溶剂-熔融法D.溶剂-非溶剂法E.共沉淀法8.微囊特点有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9.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常用的凝聚剂有A.亚硫酸钠B.丙酮C.明胶D.硫酸钠E.乙醇10.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有 A.甲基纤维素B.壳聚糖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D.甲醛E.聚维酮11.为提高微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有 A.稳定剂B.助悬剂C.阻滞剂D.促进剂E.增塑剂12.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释长效制剂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C.溶解度很小,吸收无规律的药物D.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E.药效强烈的药物13.可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A.生物半衰期<1h或>24h的药物B.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C.不经胃肠道给药的药物D.溶解度大的药物E.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14.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含无毒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B.药品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低于普通片C.本品要通过溶出度检查,不需要通过崩解度检查D.药物自剂型中按零级速率方式释药E.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15.膜控型缓释制剂包括A.薄膜包衣缓释制剂B.缓释微囊剂C.靶向乳剂D.脂质体E.缓释膜剂16.下列有关渗透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片芯组成的片剂B.为了药物的释放,片衣上用激光打出若干个微孔C.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药物后由微孔流出被机体吸收D.具有控释性质,释药均匀、缓慢,药物溶液态释放可减轻局部刺激性E.片芯含有高分子推动剂17.以下哪些是控释制剂A.渗透泵片B.注射微乳C.薄膜衣片D.胃滞留片E.胃内漂浮片18.缓释制剂可分为A.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B.缓释膜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注射用缓释制剂E.缓释胶囊19.以下以减小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制备缓释制剂的工艺为A.胃内滞留型B.包衣C.制成微囊D.制成植入剂E.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20 以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和盐B增大难溶药粒子大小C溶剂化D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胶体物质中21.下列哪些属于缓释-控释制剂A.骨架片B.静脉乳剂C.脂质体D.渗透泵E.微囊片22.下列哪些属于靶向制剂A.脉冲制剂B.毫微粒C.脂质体D.胃内漂浮制剂E.磁性微球23.注射用缓释制剂包括:A.油溶型B.水溶型C.混悬型D.醇溶型E.胶体溶液型24.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包括A.水溶性(亲水凝胶性)骨架缓释制剂 B.脂溶性(熔蚀性)骨架缓释制剂C.乳剂型骨架缓释制剂D.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E.混悬型骨架缓释制剂25.控释制剂的类型有A.渗透泵式控释制剂B.骨架分散控释制剂C.膜控释制剂D.注射用控释制剂E.胃驻留控释制剂26.膜控释制剂可分为A.封闭型渗透性B.微孔膜包衣C.多层膜控释D.眼用控释制剂E.皮肤用控释制剂、子宫用控释制剂27.关于控释制剂叙述正确的为A.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药B.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C.适宜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D.不适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E.以零级或近零级速率释药28.下列有关于脂质体的叙述哪些正确A.脂质体本身无药理作用,可作为药物的载体制成注射剂应用B.油溶性药物可进入双分子层,水溶药物则进入脂质体内部C.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的球形结构D.脂质体可因双分子层的多少而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E.脂质体的膜材特点为在水中不易形成胶团,分子不具有两亲性29.关于脂质体表述正确的是A.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B.药物包囊于脂质体,可延长药物作用C.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对癌细胞有排斥性D.可降低药物的毒性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0.脂质体的制法有A.薄膜分散法B.凝聚法C.超声波分散法D.冷冻干燥法E.注入法31.靶向制剂按靶向作用机理可分为A.前体药物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被动靶向制剂E.脂质体靶向制剂3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有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33.靶向制剂利用了下列哪些人体生物学特性,将药物传送到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的 A.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向)B.毛细血管直径差异C.免疫防御系统D.特殊酶降解E.受体反应34.下列有关靶向给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制成毫微粒后,难以透过角膜,降低眼用药物的疗效B.常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微球C.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后,可在体内延缓释放,延长作用时间D.清蛋白是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E.毫微粒可制成冻干粉保存35.靶向制剂的特点包括A.药物主要分布于靶区周围,减少用药剂量B.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C.减缓药效产生时间D.可利用磁性制剂进行局部造影E.可用于阻塞肿瘤血管,使肿瘤坏死36.关于前体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产生协同作用B.降低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吸收加强,血药浓度增高D.水溶性药物制成难溶性的前体药物后,药物作用时间延长E.可制成靶向制剂38.以下哪些药物可考虑制成前体药物制剂A.溶解度小或溶解达不到要求浓度的药物B.稳定性差,或有刺激性、不良嗅味的药物C.吸收不理想或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D.制成靶向制剂E.有毒副作用无法用于临床的药物四、名词解释1.主动靶向制剂 2.被动靶向制剂 3.控释制剂 4.微囊 5.毫微粒 6.微球7.包合物 8.固体分散体 9.胃驻留控释制剂 10.磁性靶向制剂 11.前体药物制剂12.脂质体五、问答题1.试述固体分散体速效与缓释原理。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方法
第一篇植物类 第二篇动物类
第三篇矿物类 第四篇中成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 第六章茎木类 第七章皮类 第八章叶类 第九章花类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 第十一章全草类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 第十三章树脂类
第十五章动物药概述 第十六章动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七章矿物药概述 第十八章矿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九章中成药概述 第二十章中成药显微鉴定
二中药材拉丁名索 引
一中药及动植(矿) 物中文名笔画索引
三植物、动物拉丁 学名索引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动物
行业
中药
中药材
更新
矿物
中医药
药版 中药产地来自全国类委员会
鉴定
专家组
植物
指导委员会
内容摘要
本教材共分二十章,编写体例沿袭上版,新增内容为:总论中充实中药鉴定学内涵,增加中药鉴定学理论问题、 中药鉴定学与质量评价(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增加生物鉴定,删除DNA分子鉴定;动物药鉴定一章中增 加动物药类中药的研究,删除动物药类资源生产与化学成分 ;参考2015版药典,增加熟悉药与重点药饮片、栽 培品的鉴别,新增附药10味。更新内容为:参考2015版修订品种,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在总论、各论 “概述” 中增加液质、DNA条形码、一测多评、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检查等新技术、新方法;对有悖于当今药材现状的 附注进行更新;参考最新文献更新“成分”项。删除与精简内容为:简化熟悉药的薄层鉴别,重点药修订为熟悉 药,熟悉药修订为了解药,删除不常用了解药材、中成药、有待考证的附注部分及有欠规范的插图。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整理]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书名成书年代作者主要特征载药种类《诗经》植物药约50种《山海经》百余种《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我国已知最早的药365种,上、中、学专著下三品排列《新修本草》唐李勣、苏敬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850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1746种《神农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矿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矿物类中药
7、硬度
矿物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力的能力。一般
鉴别矿物药的硬度用模式硬度计来测量。它包括
十种矿物,但其绝对硬度(Kg/mm2)的等级极 不均匀,具体情况如下:
矿物
滑石
石膏
方解 石
萤石
磷灰 石
正长 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 石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绝对
硬度 2.4
36
100 189 536 759 1120 1427 2060 10060
中药鉴定学
矿物类中药
[成FAel分22OO]33含约691四%5氧%。。化此三外铁还(有Fe少3O数4)尚。含其M中gO含约Fe1O03%1%,、 [理化]取本品少许,加盐酸溶解后,溶液呈橙黄色,
加亚铁氰化钾试液数滴,产生蓝色沉淀,分离, 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 解产生棕色沉淀。(铁盐的鉴别反应)
呈粒状,方圆形或多角形, 色暗红或呈灰褐色,质坚,不 易碎者,习称“豆瓣砂”。
矿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矿物类中药
[理化]①取本品细末,用盐酸湿润,置光洁的铜片 上擦之,铜片表面呈现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 银白色即消失。
②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 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 滤液显汞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中药鉴定学
矿物类中药
②取本品0.2g置坩埚内,加热溶解,继续加热产生白色 或黄白色火焰,并伴有白色浓烟。取载玻片覆盖后, 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许,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 必要时过滤,滤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 稀盐酸后产生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后,沉 淀复溶解。(检查砷盐)
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药学本科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总学时:50 (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总学分:6学分(其中讲课4学分,实验2学分)采用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康廷国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为主。
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总论[教学内容]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中药,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以及中药鉴定的四大方法。
[目的要求]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鉴定的四大鉴定方法,了解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各论第一篇植物药物本篇分十章,分别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药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介绍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以及蕨类植物根茎的形态和组织特征。
具体药材按系统分类进行介绍,其中出现了许多诸如“车轮纹”、“菊花心”、“狮子盘头”等经验鉴别术语。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方法,掌握重点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以及所含成分和理化鉴别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在形态和组织上构造上的区别,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归纳出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不发达、次生构造发达、异常构造的类型及代表药材。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一、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任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等内容。
其中,重点需要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明确鉴定中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鉴定基础鉴定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命名规范、药材的形态学特征、植物组织构成等内容。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的分类和命名规范,掌握常见中药药材的形态学特征和植物组织构成的基本知识。
三、形态鉴定形态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中药药材的外形、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鉴定要点。
需要掌握中药药材外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和鉴定标准,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
四、解剖鉴定解剖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药材的解剖学特征,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解剖结构的技巧,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解剖特征。
五、显微鉴定显微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中药药材的细胞特征和组织构成,掌握常用染色技术和显微鉴定方法。
六、化学鉴定化学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中药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了解中药药材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和其特征,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鉴定技术,重点理解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七、鉴定方法鉴定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使用的常用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性状鉴定、组织学鉴定、理化鉴定、色谱鉴定、质谱鉴定等。
需要掌握不同鉴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进行中药的鉴定工作。
八、鉴定技术与设备鉴定技术与设备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中所使用的常见技术和设备,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色谱仪、质谱仪等。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制定规范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该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结合中药性状讲习和道地药材的产地实习,增强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药鉴定传统的理论、方法、技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按108学时设计。
理论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课前2周中药性状讲习和课后1周的产地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三、中药品种理论的新论点(自学)。
第二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中药真、伪、优、劣的基本概念二、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三、中成药的鉴定第三节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1.中药的资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3.中药的资源的基本情况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基本途径三、中药资源的保护〔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共2学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几本重点本草2.了解几本特色本草和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药物鉴定知识一、重点本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二、特色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等。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或地上部分,这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并综合分析、判断。
这些器官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见前面各章的有关论述。
全草类中药因其包含了草本植物的全株,所以依靠原植物分类的鉴定则更为重要,原植物的特征(除颜色或表面特征外),一般反映了药材的性状特征。
麻黄Herba Ephedrae【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s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最新中药鉴定学教案 医学基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
药材标本
备注
授课人: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展示本次课教学任务,介绍药材标本。
讲授新课:(70min)
1. 海金沙 琥珀 青黛芦荟五倍子来源、主成分、性状鉴别及理化鉴别主特征。
2.比较海金沙与松花粉、蒲黄显微鉴别特征。
重点:各药材来源及性状鉴别要点。
难点:用显微、理化鉴别方法鉴别海金沙、青黛。
小结:(5min)
预习提示:(5min)
第十六章动物类中药概述
中药鉴定学教案.doc
课
题
第十五章其他类中药
海金沙儿茶 冰片青黛 芦荟 五倍子
专业
中药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1.简述各药材源及性状鉴别要点2.区别青黛及其伪品
3.掌握海金沙、青黛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法及教具
复习:(5min)
简述血竭及安息香性状鉴别主特征。
导入新课:(5min)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辨识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章的要点,以便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鉴定学概述中药鉴定学概述介绍了中药材的定义、鉴别的重要性以及鉴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以及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鉴别。
二、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特征,包括外观、气味、质地、断面、剖面等方面的要点。
在鉴别中药材时,需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质量。
三、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是中药鉴定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常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色谱鉴别方法等多种方法。
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实践和经验,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鉴别方法。
四、中药材经济性鉴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经济性鉴别主要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区分真伪和评估其质量。
五、中药材化学鉴别中药材化学鉴别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掌握中药材的化学鉴别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是将学习到的鉴别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这包括药材市场监管、药材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工艺控制等方面。
在实践中逐渐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七、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药鉴定学在质量评价和鉴别准确性上也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总结: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总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第二章中药鉴定的发展史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可能系东汉医家所著载药数:365种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1. 唐朝政府指派苏敬等增修《本草经集注》2. 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颁行,又称《唐本草》3. 载药844种,附药物图谱(图文对照)4.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早883年!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1. 作者: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2.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般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类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初春发芽前。
叶类及全草类-植物生长旺盛时。
皮类-春夏之交。
花类-花开放时;花蕾入药的以花蕾期。
果实种子类-成熟时。
藻、菌、孢子类;动物类-按各自情况才收。
发汗-药材加热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气味或减少刺激性利于干燥。
★干燥意义:杀酶保苷,保存药效;保证质量利于贮藏。
常用干燥的方法:(方法、优缺点、药材)阳干法(晒干法)不宜用晒干的药材有含挥发油的药材易变色变质的药材如花类、叶类、全草类。
日晒后易开裂的药材如郁金、厚朴、白芍等。
烘干法可控制温度,含脂肪及保酶的药材可用此法。
阴干法质地较轻的药材可用此法如叶、花、全草类。
低温冰冻干燥法(冻干法)贵重药材可用此法。
★中药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药材固有颜色发生变化走油-泛油:含油药材;含粘性多糖药材风化-矿物自燃-含油较多的药材药材贮藏的新技术应用:气调养护第四章中药的鉴定★中药鉴定的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原动(植)物鉴定定义:又称分类学鉴定、来源鉴定。
应用动(植)物分类学的指示,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目的:确定中药材正确学名,保证应用中品种的真实性。
方法: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性状鉴定定义:又称宏观分析法或直观分析法,主要是利用人类的感官,通过看、摸、闻、尝以及水试、火试等方法,对中药材的性状(形态、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现象、气味等)作为依据,进行鉴定的方法。
最新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重点复习资料Ps:此重点为吴文如老师口头叙述后的笔记,如有缺漏,请见谅!第十二章:花类中药术语:花粉粒(鉴定意义,代表性花粉粒,形状,举例)丁香(重点):组织特征,粉末特征,理化,来源级商品来源洋金花:成分,花粉粒,腺毛,花药形状,显微金银花:显微(两个2,一个1)腺毛有两种,非腺毛也有两种,花粉粒一种西红花:辛夷:毛笔头(望春花)槐花:形状第十三章:果实及种子类药物(药用部位,掌握来源)术语:糊粉粒的鉴定意义,代表药材对子:①杏仁&桃仁,②南北五味子③槟榔&肉豆蔻姜科,芸香科的共同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五味子,苦杏仁,小茴香,砂仁,枳实枳壳的入药部位巴豆:成分连翘:成分,什么是青翘,老翘马钱子:性状(扁圆纽扣状,一面微凹,一面微凸表面灰绿色,密生绢状毛,自中央向四周辐射,丝样光泽。
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槟榔:错入组织(与肉豆蔻有何区别)第十四章:全草类中药唇形科共同的性状特征(简答)掌握的药物:薄荷:淫羊藿:广藿香:麻黄(重点,简答)性状特征,成分……………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比较(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少分枝,直径1-2mm,节间长2-6 mm,节上膜质鳞叶反曲。
中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多分枝,直径1.5-3mm,节间长2-6 mm节上膜质鳞叶微反曲。
木贼麻黄:细长圆柱形,淡绿色,味苦涩;较多分枝,直径1-1.5mm,节间长1.5-3mm,节上膜质鳞叶不反曲。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环髓纤维偶见,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中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散在,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木贼麻黄: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有草酸钙方晶、砂晶。
穿心莲:成分(穿心莲内酯)第十五,十六,十七章:藻,菌,地衣类中药和树脂中药概念:子实体,菌核树脂的分类:p231 (会认哪些是树脂,哪些是树胶)树脂的理化鉴别:p231(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树脂)怎样区别树脂和树胶?(溶于水跟不溶于水)区别:乳香&没药,猪苓&茯苓重点看的:血竭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上的虫瘿(形成条件1,寄主盐肤木类植物、2五倍子蚜虫、3冬季寄主提灯癣类植物)儿茶:成分(含儿茶鞣质、儿茶素、表儿茶素等)青黛:(火烧时能产生紫红色烟雾且时间长)冰片:组成,共同特点第十八章:动物类药(名解是重点)动物类药材的分类:p244(考选择题)全蝎:(4,5,6,7)腹部有足4对,被夹上有5条隆脊线,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棕黄色6节,含蝎毒素斑蝥:背部有革质鞘翅1对,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含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蟾酥:来源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化学成分:强心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类似强心苷元而有毒性而称为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等蛤蚧(重点,老师说可考问答):掌握形状鉴别,包括头尾身,数字性状:眼大,无眼睑密生小牙无大齿体背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绿色或砖红色斑点尾长与体长近相等指趾较宽,均有五趾,除第一指外,均具爪金钱白花蛇:来源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性状特征:呈圆盘状,头在中央,尾细,常纳于口内。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致清代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有白毛者,以翁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要点:
1.动物界分类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及分类的主要依据。
2.中药种类较多的动物门。
3.动物学名的命名。
复习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动物界可划分若干等级,其分类的基本单位是E
A.门
B.目
C.科
D.属
E.种
2.除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外,中药种类较多的动物门还有C
A.棘皮动物门
B.环节动物门
C.脊索动物门
D.腔肠动物门
E.原生动物门
3.动物与植物命名不同之处在于A
A.种内如有亚种时则采用三名法
B.种内如有变种时则采用三名法
C.种内如有亚种时则采用双名法
D.种内如有亚种时则采用四名法
E.以上都不对
【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1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A.多孔动物门
B.环节动物门
C.软体动物门
D.节肢动物门
E.脊索动物门
1.蚯蚓、水蛭属于B
2.蜈蚣、斑蝥属于D
3.梅花鹿、林麝属于E
4.石决明、乌贼属于C
【X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少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动物界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ABCDE
A.门
B.纲
C.目
D.科
E.属及种
2.动物学的自然分类系统通常以下列哪几项的相似程度为基础AD
A.动物形态上
B.动物亲缘关系
C.动物进化
D.动物解剖上
E.化学成分
3.动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动物ABCDE
A.细胞的分化、胚层的形成
B.体节的分化、骨骼的性质
E.体腔的有无、对称的形式
4.下列药用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的有CDE
A.石决明
B.蜈蚣
C.蟾酥
D.海马
E.乌梢蛇
【A型题】
1.E
2.C
3.A
【B型题】
1.B
2.D
3.E
【X型题】1.ABCDE 2.AD4.C
3.ABCDE答案
4.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