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亟须一场商业思想新启蒙
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变革
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变革1. 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变革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商业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兴起和变革。
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变革,以展示其影响力和独特性。
2. 新的商业模式与科技驱动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驱动的创新。
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为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跨境贸易变得更为便捷,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除了电子商务,中国的共享经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成为中国商业变革的重要动力。
这些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并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3. 农村电商的崛起与助推除了城市中的商业变革,中国农村地区也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商业革命。
农村电商的崛起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可以迅速送达城市消费者,消除了传统农业中间环节的限制,实现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直接对接。
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机会,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4. 品牌和国际化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变革也带来了许多知名品牌的崛起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品牌推广和跨国投资来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华为、小米、腾讯等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彰显了中国商业实力的提升。
中国的电影、文化产业也在国际舞台上走红,中国品牌如茅台酒、美的电器等也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中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5. 商业文化的变迁中国商业兴起和变革的过程中,商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传统的商业道德理念强调诚信、责任和廉洁,但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商业道德出现了较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国商界的良好商业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和倡导。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中国的“涅槃时代”,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思想启蒙和维新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一时期,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
这些新思想对传统的封建观念和权威体系提出了挑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
思想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郑板桥、魏源、康有为等,他们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写作杂志和开办学堂等活动,积极引导人们接触新的知识和思想。
思想启蒙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历史贡献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人。
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另一项重要运动。
维新运动起源于清末,是一场寻求变革和改革的革命思潮。
维新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和现代化的社会。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他们通过发表演讲、创办报刊和组织团体等手段,广泛宣传新的思想观念,鼓动人们参与革命活动。
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思想启蒙和维新运动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贡献,也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启蒙使中国人民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维新运动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提倡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思想启蒙和维新运动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推动了古代文人的转型,促进了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结合。
然而,思想启蒙和维新运动在中国社会中也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
传统的封建观念和权威体系举起了反对的旗帜,阻碍了新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与此同时,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打击。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答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3、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
从根本撒谎能够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土地分九等,好坏搭,按人口平均分,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答: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变革中国读后感
变革中国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变革中国读后感(一)近两年,都有幸在年初与不可多得的好书邂逅,今年读到的好书是Ronald Harry Coase的《变革中国》。
Coase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理论的核心是交易成本与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变革中国》一书围绕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详细追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其中的来龙去脉。
而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撰写、完成于2008至2012年期间Coase 教授出生于1910年,本书完成时,他已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身〃。
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本书的研究对象——中国,予以充分的同情、尊重和探索精神,令人无法不钦佩得五体投地。
本书回顾的历史上溯到中国建国后的毛爷爷时代,除却对于历史的分析、回顾和总结,我自本书中总结了以下四点我相当认可、或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1.制度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的价值:没有任何市场经济可以在制度真空中运作,非市场因素,包括政府、法律、社会形态以及道德准则等等,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是〃社会事实〃;分析经济模式,离不开对社会与对社会事实的研究;离开了社会社会事实无处藏身,遑论市场经济。
2.对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肯定:不跟随所谓的〃中国模式〃理论(即全能政府主导的模式);而是提出:〃中国奇迹〃的背后原因是双向的,上层主动开启中国经济改革,但市场的庞大活力却在之后出发了难以阻挡的〃边缘革命〃,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出乎政府意料之外的。
以此回应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市场化〃成份质疑的观点,并肯定中国市场化转型对于全球市场经济的贡献和价值。
3.对于中国人民与传统文化的尊重: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全人类的潜在价值——中国如要得到世界的认同,需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自知与自省,发掘那些具备普世性的价值,与西方文明进行对话与交互,在开放中发展,获得更深远的生命力,如此才能既保留自身传统,又贡献于世界的多元化。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1.产生背景(1)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2)欧洲: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具体内容(1)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2)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两者性质(1)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2)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4.历史影响(1)中国: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2)欧洲: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分析欧洲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1.对法国的影响: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对欧美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3.对亚洲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对资产阶级时代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商界掀起“阳明热”
商界“阳明热”文/章朵掀起“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春秋时代,齐国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提出了“四民之说”。
蕴含重农抑商思想的“四民之说”,将商人排在了四民之末。
“四民之说”以及对商人的压制,延续了几千年。
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至明代中晚期,为商人正名的言论开始出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阳明的“新四民说”。
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做“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
在《传习录拾遗》中,王阳明写道:“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五百年前,王阳明作出超越时代的判断。
他的“新四民说”,拓展了商业文化的空间,也为商人们立起了道德标杆。
这也足以解释,为何一生没有涉足商业的王阳明,五百年后会成为一大批商人的精神领袖。
收“盐老板”为徒明代嘉靖元年,一名泰州商人王艮来到王阳明家中。
王艮见到王阳明后,表现得很不羁,直接坐到了本该王阳明坐的主座上。
一番交谈之后,王艮被王阳明折服了,一改刚才的不恭。
史籍中这样记载二人的初识:“讲及良知,曰:简易直截,予所不及。
下拜,隅坐。
”但是第二天,王艮反悔了,认为昨日是被王阳明的气势和话语欺骗了,今天再辩论一次,假若输了才会真正拜服。
两人又辩论了很封面如果放到今天,王阳明一定是创新的典范,从不认为前人先师圣贤佛道终结了真理,而保持开放的心态,不然就不会有阳明心学。
阳明书院正式开讲32长时间,王艮对王阳明彻底折服。
对于这名生性狂傲的新收弟子,王阳明也给予高度评价:“吾擒宸濠(宁王),一无所动,今却为斯(王艮)人动。
此真学圣人者。
”后来,王艮成为王阳明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开创了泰州学派。
王阳明与王艮的故事,素来为人津津乐道,但人们在对这对师徒推崇备至时,却忽略了王艮拜师或者说挑战王阳明时的身份。
对于王艮的身世,史料中这样交代:“十一岁时家贫辍学,随父兄淋盐,十九岁时随父王守庵经商至山东……”翻译成白话文,王艮11岁辍学,跟着家人做盐生意,19岁时随父亲去山东经商。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企业家精神是指中国历史上广大商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进取性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今天,我们需要传承和发展这种企业家精神,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起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商业活动也可以追溯到古代。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如广州、苏州、杭州等,都因为商业活动的繁荣而成为了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真正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那个特殊历史时期。
当时,西方列强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切割了中国领土,并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掠夺。
这种情况导致中国内部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国家衰落,社会不稳定,民不聊生。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勇敢的商人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中国的现状。
这些商人们不但拥有敏锐的商业眼光,而且还有进取心和创造力。
他们有能力在这种不公平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更好的机会。
这些商人们常常处于逆境中,但是他们总能找到机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价值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勇敢、创新、进取和责任。
勇气是要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的能力,创新是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和方法的能力,进取是要不断地努力实现更高目标的能力,而责任是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
勇气源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对自己和行业的充分了解和把握。
创新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断的尝试和失败。
进取则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责任则是企业家在实现自己成功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关注员工和环境的一种责任心。
三、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实现创新和进取的社会氛围,需要制定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宏观管理、完善市场机制的政策,更需要有一批有远见卓识、敢为人先的企业家。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企业家精神,我们需要重视教育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近代史期末考试重点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1、从政治上看: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
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摧残人性。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①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②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园艺产品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产品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Hort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ing)执笔者:魏东华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园林、园艺开课单位食品系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课外学时先修课程《农业生态学》、《电子商务》等课程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述《园艺产品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课程以“三创(创业、创新、创富)”为引领,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园艺产品为营销对象,以“土地+”、“产品+”、“市场+”、“互联网+”、“创业+”、“质量+”为主线,探索解决园艺(农)产品的两个“一公里”问题的方法与方案。
课程以“培养具备中小微企业家素养的高素质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打造一支较高素质的园艺营销队伍和一支综合能力较强的园艺产业化人才队伍”为出发点;对园艺产品营销的特点、营销精髓、市场营销环境、消费心理、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新产品与休闲农业的开发与营销、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分析、实施及解决方案等作了系统的介绍,内容分为基础训练、营销模拟、营销实战等三个模块,突出对学生就业职业能力、创业创富能力的训练,结合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综合素质要求,把市场营销的共性与园艺产品的特性相结合、把产品标准与进出口贸易相结合、把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能力训练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从事园艺产品营销和园艺产业化经营管理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创富的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1知识要求1-3专业知识(具有植物育种、栽培等园艺相关的专业知识)3素质要求3-2专业素质(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观念、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市场竞争与营销组合、产品策略、销售渠道策略等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考核学生运用《园艺产品营销学》的原理、方法、技术综合分析解决园艺(农)产品的两个“一公里”问题的能力,考核实现企业营销组合的管理、控制和目标决策,考核产品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的策略组合并能初步分析评估其优劣,考核运用营销学原理与方法,全面剖析典型园艺企业的营销实践,并能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考核运用营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分享经济环境下创业、创富机会的能力。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第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帝国主义最终不能瓜分中国的原因1、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具体的讲就是一战。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中国自1840年开始遭受列强侵略以来,迎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
重商主义思想的兴起1840年至1919年的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波波的思想启蒙运动,特别是在晚清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渐渐兴起。
这一思想认为,商业是国家的财富,国家应该贴近商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重商主义结合了商业和政治,成为了在中国这个时期主导经济政策的一种思想。
清政府在此时期,对外贸易尤为重视,改革海关系统,加强海关税收征收、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海关制度的作用,加速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同时,清政府还修建了一批铁路,并开展了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现代化带来了便利。
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大运动,是一个以洋务人士为核心的综合性替代中国传统科技,提升国家实力的军政经济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鼓励中国拥抱现代工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大量购买新式机器、设备,改变旧式工业的生产方式。
中国开始建立起一些先进的工厂,逐渐由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
这场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工业化率,为中国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产物,它在1915年至1919年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在文化层面上也开始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改革者、作家、诗人,甚至是学生,都在为这场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一种思想的冲动和社会文化的复苏,反对旧的道德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充分发挥了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向现代化观念的转变。
总结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成为现代中国的基础,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积极寻找现代化之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不断迈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业文化的意义 浅谈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的意义浅谈商业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独特的商业文化正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为我国经济体制在经过了巨大的变革洗礼后,艰难而从容地由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国社会也从过去的封闭状态进入了开放时代。
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在动力来自文化,确切地说是来自商业文化的觉醒。
众所周知,观察任何经济观念现象必须从分析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开始。
在中国,如果没有商业文化的猛醒与崛起,我们今天依然还会处于抑商观念的统治下,甚至于摆脱不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的桎梏。
商业文化及其价值商业文化不是一般意义所指的狭义文化。
既不是吹拉弹唱,也不是琴棋书画,而是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思想、理念、智慧与情怀。
商业文化的核心是商业精神,它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又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至高无上的灵魂。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现代商业社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现代经济社会。
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商业形态的经济,是高度商业化了的流通交换经济。
如果没有发展与交换,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
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商业文化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现代商业价值观,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
商业文化建设的土壤是企业。
改革开放使我国一大批企业踏着时代的步伐,融入了世界的潮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道路,这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另有一批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落下马,相继消失了,这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要特别给予关注的,是那些依然在惨淡经营中挣扎、在迷茫中徘徊的企业。
分析这些企业困难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商业文化的贫穷。
可以断言,在当今世界上,缺乏商业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不能振兴的,同样,缺乏以文化为动力的企业注定是不会有前途的。
因此,要真正激发企业的活力。
提高持久竞争力,必须重视商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经济的繁荣,还是商业的发展,都是异常迅猛的,但是突出的矛盾是理论滞后、文化滞后。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商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重商主义的概念重商主义,是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思潮。
它强调国家财富的增加应该通过发展贸易和商业来实现,认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于其黄金和银币的蓄积量。
重商主义者主张贸易顺差对国家经济繁荣至关重要,因此提倡出口导向政策和保护性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发展。
在重商主义理论中,重视经济的积累和强化国家实力,强调金币的重要性和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对欧洲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中,重商主义的思想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和调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2 重商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重商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指明清时期,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中国开始接触和受到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天朝无数的贸易政策和制度发生了改变,开始有了对外贸易的需要和重视。
明朝时期,倭寇的活动频繁,明政府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限制海外贸易和出口限制,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而清朝时期,尤其是雍正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开始迎来了一段相对繁荣的时期,不少中国商人开始走出国门,经商海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重商主义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等方面。
在面对外部压力和侵略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国防建设,保护国家利益。
中国也开始注重内部经济建设,加强对工商业的支持和保护,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重商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启示了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保护的重要性。
2. 正文2.1 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始于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欧洲。
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商业资本开始崛起。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以黄金和白银形式存在,主张国家通过发展贸易来增加黄金和白银的储备量,以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和实力的增强。
重商主义也认为国际贸易应该是有利于本国的,主张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本国商品的出口和限制进口。
中国商业伦理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商业伦理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的商业伦理早在隋朝就开始了演变,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把诚实正直、崇尚实践、以远为贵等伦理观念渗灌在社会当中。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商业伦理在许多领域也有了更广泛的表现。
中国商业伦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商业道德是由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所形成的,例如儒家学说中的“仁爱”和“公正”等思想对商业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商业伦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20世纪初期,中国商业伦理主要是受到西方商业伦理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商业伦理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现在中国商业伦理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思想。
总的来说,中国商业伦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
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作者:连辑来源:《西部大开发》2010年第03期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一个充满话题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下面,我想阐述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像长跑比赛,有其规则。
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么三个规则:第一个规则,共同贡献的规则。
只要上场,尽管有先有后,都在为这场比赛做出贡献。
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延续着的过程,既往的文明进步、包括既往文明的衰落,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第二个规则,方阵规则。
无论哪一场比赛,都有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第三方阵……人类社会发展也是这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前有后的方阵,而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齐头并进。
第三个规则,交替领先的规则。
15世纪曾有西班牙、葡萄牙居于领先地位,16世纪是荷兰,17、18世纪则是法国、英国,19、20世纪则是美国。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在交替领先的过程中,那些已经不再领跑的国家,仍长期处在第一方阵;他们退出领跑地位,并不表明所在国家整体文明的衰落。
第二个观点,“新商业文明”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商业文明”的诞生,必须有传承、有延续,而不是对传统文明的简单颠覆。
“新商业文明”的产生,应当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制度、政策、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还包括人才技术等中观、微观条件的准备。
这些条件准备越充分,“新商业文明”产生、发展的支撑条件就越好。
第三个观点,想引领世界“新商业文明”,中国要有准备。
大家提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国要用“新商业文明”引领世界的发展。
那么,中国准备好了吗?准备不足,机会来了行动也会很仓促。
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参与新一轮全球经济“洗牌”过程中,应当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第一,减少冲突。
中国己经毫无疑问地由地区大国成长为世界大国。
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目前面临的根深蒂固的冲突,至少有意识形态冲突、制度冲突、文化冲突,还有核心利益冲突等。
(历史论文)论为新革命和启蒙运动——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维新革命和启蒙——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日语111宗翠敏大体形式几个探索阶段(阶级)主要说明的2个部分具体从(政治、经济、工业、军事、文化方面)介绍它的进步意义我的看法(维新的意义及作用)局限性以及对后世的借鉴意义面对当时危急的形式,康有为心急火燎地从广州经过上海赶赴北京。
光绪帝流着泪说:“不甘做亡国之君”。
当时致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岁以来实权一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
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任人摆布而使自己的国家面临危机却无动于衷。
但是,思想却带有着局限性,为尔后的失败亦埋下了这种伏笔。
这一系列的外在及内在的形式促使皇帝的思想产生波动,进而推动此次的维新启蒙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高度。
他在这次运动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推波助澜是维新运动达到高潮。
政治①“允许官民言事”那些有钱、有文化,想参预国家政权的民族资产阶级。
但是资产阶级本身所具备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必然不失败。
②还有“改订律例”就是要改革一些法律条文,废除残酷的刑法,“裁撤冗员”,就是要精简政府机构,陶汰多余的官员。
要整治那些贪官污吏。
这就为现如今国家实施的“反腐倡廉”树立了一个早期的模型,意义深远。
③经济上改革财政等措施,对慈禧太后等统治者不利,工商业一直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现在由国家来鼓励工商业发展,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军事上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管理训练方法,提高陆、海军的战斗力。
⑤可以有更多的人学到文化,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技术的传播。
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如政治方面提出了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官等;军事方面提出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科学文化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
他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戊戌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仍有着重大意义。
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转型与西方思想的传入
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转型与西方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经济文化转型,其中西方思想的传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思想不断涌入中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这一转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也是对现有体制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转型及西方思想传入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国力的减弱,中国不得不开放港口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这一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进入中国,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铁路、电报、近代制造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开始实施近代工业化政策。
这些变革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构,也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转变。
除了经济转型,近代中国还面临了文化转型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观念逐渐受到了西方科学、理性主义和进步思想的冲击。
维新运动的发起人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的政治制度、教育体系和社会制度,对中国的传统制度提出了质疑。
他们主张启蒙思想和民主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接纳西方文化,中国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西方思想的传入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广泛阅读西方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是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影响最为深远。
这些思想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和政治改革的关注。
他们开始提出种种改革主张,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然而,西方思想的传入并没有在中国社会引发一片统一的声音。
一方面,西方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构成了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家族和谐、社会秩序和孝道等价值观念。
西方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思想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形成了挑战。
另一方面,西方思想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
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西方思想的同时,也注重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寻求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谈谈中国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谈谈中国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中国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创新水平和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2.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开放有助于引入外资和外贸需求,带来更多投资和市场机会。
这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3.加速改革和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吸收国际市场经验与规则,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与制度安排,中国可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效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4.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担当全球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推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联系,不仅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和推动全球发展做出了贡献。
5.促进创新与科技进步:扩大开放能够提供更开放的创新环境和更广阔的合作机会。
与外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带来技术共享和创新创业机会,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进步。
6.拓展国内市场与国际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够促进国内外市场的连接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和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中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进一步扩大开放符合中国的内外部发展需求和新形势,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创新与科技进步,推进全球化进程。
同时,中国也需充分考虑国内外风险,坚守原则,保护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实现开放与稳定的良性循环。
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自古以来就极为悠久。
在古代,中国商业起源于农民的交易活动。
这些交易活动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并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包括市场贸易和手工业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商业逐渐发展壮大。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商业活动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相互关联。
商人在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家提供财富和资源。
在宋代,中国商人对海上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到了近代,中国的商业面临了巨大挑战和变革。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开展贸易,并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导致了中国的商品市场被外国资本所控制,中国本土商人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
此时,一些中国商人开始进入西方列强的市场,积极学习西方商业技巧和管理方法。
20世纪初,随着中国革命的兴起,中国商业迎来了新的变革。
国共两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使得中国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造的机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商业被国家集中管理。
在此期间,中国商业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农村合作化,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从1978年开始,标志着中国商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政府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加快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崛起,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今,中国商业发展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中国企业也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同时,中国还通过创新科技,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商业发展,并探索新兴领域的商业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不断变革和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20 世纪中国社会的首次历史性变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把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一,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摧毁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帝制,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从19 世纪开始,中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败已为朝野有识之士所共见。
人们常把中国沉沦的原因归之为封建专制政体。
变革政体的任务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到辛亥革命时才得到解决。
通过辛亥革命,中国从人治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政治近代化有了良好的开端。
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实践,使革命派大力宣传的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二,在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推动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辛亥革命扭转了革命前民族工业的萧条局面,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
银行事业、工矿企业和工场手工业迅速增加。
经过辛亥革命,封建主义被大大削弱了,资产阶级的人身及其财产安全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因而获得了自由从事经营活动的有利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有了新的活力。
第三,在思想上,辛亥革命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
辛亥革命的意义还在于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07-12新制度经济学鼻祖、诺贝尔奖得主科思教授去世前曾对中国有十大忠告,其中之一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到有效供给是成功的关键。
普遍现状是即使一流的企业,也都在战略上大面积犯错,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一系列充满误导性的商业流行思想也拖累了一个个行业,陷入集体迷茫。
类似境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也出现过。
人们很少知道,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同步配合了一场商业思想启蒙,以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有效供给,赢得改革巨大成功。
了解这场商业思想启蒙的背景与内容,让中国企业家不被错误的商业思维带进沟里,有益于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
任正非、马云、江南春;杰克·韦尔奇、郭士纳都是商业定位实践大师级人物,分别在各自领域赢得用户心智;东阿阿胶、加多宝原本都是不怎么引人注意的企业,在定位思想启蒙下,获得惊人增长。
联想为什么会陷入战略误区?多年前,柳传志与邓德隆有一次在央视《对话》会晤。
那次见面,邓德隆直陈老柳,“联想手机的战略错了”。
一边是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以中国式的智慧成为管理大师享誉企业界。
那次会晤发生在联想并购IBM电脑部门一段时间后,并购广受瞩目,市场对联想欢欣鼓舞,联想信心满满。
另一边是德鲁克和迈克尔·波特之后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杰克·特劳特在中国的首席合作伙伴,在其帮助下,加多宝取得了辉煌的市场成就,成为企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不久之后,两人在某个场合再次见面,柳传志对邓德隆说,联想手机赚钱了,言辞中洋溢着广为熟悉的柳氏微笑。
“赚钱了更糟糕。
”邓德隆回复。
柳传志听了颇为惊讶,有些生气,我手机赚钱了,你怎么还说糟糕呢?见面不欢而散。
几年过后,时间似乎站在了邓德隆这边,这对柳传志有些残酷。
联想集团2016年财年,再度巨亏。
上一次巨亏是电脑,这次巨亏是手机。
在智能手机第一阵营版图上,已经难觅联想的身影。
邓德隆并非真的要劝阻联想做手机,而是联想手机的定位不对。
定位错了,短期的盈利反而会误导企业加大投入,最终损失将更加惨重。
在商业竞争中,从来没有像定位这个词,如此简单又经常被轻率使用。
在许多人眼里,定位,或许就是针对某个细分市场、某个人群、某个渠道的策略而已。
但在杰克·特劳特眼里,定位有两个深层的含义:1. 在外部顾客头脑中,针对竞争确立优势位置;2.以心智位置为核心,由外而内重新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去创造、巩固、强化这一定位,以此影响甚至决定顾客的购买决策,从而获得最佳经营效果。
常人所理解的定位只是上述第一点的某个方面,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家能够由外而内配置资源,决胜顾客的心智。
人们喜欢把联想和华为做对比,把柳传志和任正非做对比。
有评论者说,行业不同,类比不当。
但在邓德隆看来,联想的错误有广普的代表意义,折射出中国的商业环境亟须的新旧交替。
从经营层面看,联想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无论全球市场份额还是行业地位,都朝着目标挺进,有些市场扎根很深做得更极致。
但辛苦了半天,何以一夕之间,结局突然不妙?原因就在于,随着管理的发展、供应能力的增强,企业竞争的重心已由组织内部转移到了组织外部——顾客心智之中。
联想手机的问题不在于产品质量够不够好、组织管理够不够强、成本控制够不够低,这都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决定联想手机成败的关键不在内部,而在外部。
联想手机需要在顾客心智中确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位置,内部的所有资源也必须是指向抢夺这一位置——很可惜,联想对这一点缺乏自觉意识。
联想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企业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缺乏商业战略新思想,以至于面对互联网思维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概念也无清醒判断的能力,陷入混沌状态。
联想尚且如此,可见,中国亟须一场商业战略思想的新启蒙,才能走出混沌。
日本为什么失去竞争力?30年前的美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身处同样的混沌。
那时美国企业家非常纠结和困惑——日本产品咄咄逼人,束手无策。
日本企业不仅蚕食美国企业的本土市场,还大举买入美国资产,包括具有象征意味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如何打败日本?成为那一代美国企业家的心头之痛。
日本企业家做对了什么?丰田管理方式和其拧毛巾哲学大行其道,福特式的美国粗放式管理原形毕露。
在经营层面,在控制成本方面,山姆大叔哀叹,没有任何超越日本的可能。
美国的书店里,关于日本奇迹的书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1981年罗纳德·里根上台了。
后来的人们都知道,他搞了星球大战,遏制了苏联;在经济领域,依据简洁易懂的拉弗曲线,进行减税、减税、减税,经济自由化和供给侧改革将美国带上了复苏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美国产业重振辉煌、重塑竞争力的底气来自一份报告——里根任命定位学派的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为“国家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运用全新的商业战略思想来研究与规划美国的产业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风头正健的明星教授,其《什么是战略》一文至今依然是复印率极高的一篇论文,其“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风靡全球。
本来波特受里根的委托,是要研究日本竞争力的秘诀。
可是,研究之后,波特从日本奇迹的背后发现了日本企业竞争力的破绽,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一份乐观的报告,并预见:日本的竞争力并不可持续。
人们有些狐疑,但“敌人”的坏消息是算得上好消息。
美国政客和企业家舒了一口气,深受鼓舞。
日本企业竞争力存在什么样的破绽?报告给出的理由简洁到草率,后来已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日本大多数企业只有效率,却没有清晰定位。
在《什么是战略》的著名论文中,波特指出,企业绩效的取得,只能有两个来源:要么把事情做正确(运营效益),要么做正确的事情(定位)。
但是定位是1,运营效益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定位这个1,运营效益的0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波特认为,除了汽车等少数产业之外,日本许多产业的竞争力靠的仅仅是运营效益,即靠做同样的事永远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同质化竞争。
为什么战略就是定位?同质化竞争,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包括联想这样的大部分中国企业,其困境还是挣扎于同质化的竞争。
通过重新定位的加多宝引领了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市场。
一罐加多宝的价格两倍于可口可乐却卖得更好,这是为什么?从产品来说,加多宝是一罐普普通通的凉茶饮料,产品层面要做到与加多宝一样并不困难,但在顾客心智中,后来者要与加多宝同质却是非常困难的。
凭借其在心智中的差异化优势,在中国的本土市场,加多宝打败了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可口可乐,仅其一家就赢得了200多亿的饮料市场份额。
加多宝的案例并非孤立,加多宝的案例也非自然而然。
由杰克·特劳特创立的定位理论是一整套全新的商业知识和经验体系,定位不同于运营效益咨询,运营效益咨询公司虽然对标杆的理解很深刻,对国际标准化很在行,但易使企业陷入同质化的竞争。
由于“定位”的魔力发生作用,像加多宝那样成功的定位发生在通用电气和IBM起死回生的经典案例上,也发生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新西兰旅游的经典案例上,还发生在百事可乐和东阿阿胶身上。
这些公司都深深受益于定位这一新的商业战略思想。
作为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美国商业思想,在杰克·特劳特看来,定位就是战略。
定位的使命是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中,实现心智差异化,让心智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定位一词作为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就如战略一词一样。
但是,大多数企业家只是将定位作为一个口头禅一样的概念来使用,忽略了定位背后是一整套商业知识和经验体系。
相反,大多数企业家更看重战略一词的分量,而经常情况下,像麦肯锡这样的国际咨询公司掌握了战略的解释权,由此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思想误区,导致了同质化竞争的“混沌状态”。
作为杰克·特劳特定位思想在中国的“衣钵传人”,邓德隆经常会写一些“犯忌”的文章,批评麦肯锡。
其要点是:许多管理尚未成熟的中国公司相信大型国际管理公司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却深受其害,他们沉迷于运营效益或标杆法,却忽略了定位。
运营效益不是定位,战略是为了去创建一个定位。
这是迈克尔·波特反复重申的观点,但经常石沉大海。
邓德隆服务过不少中国企业,其著作《2小时品牌素养》连续多年畅销,其团队收取的咨询服务费标准几倍于麦肯锡,大可不必冒批评同行的风险。
由于服务的企业越多,担忧麦肯锡等咨询公司对战略的错误理解把中国企业家带进沟里,他越发觉得必须说出真话,对错自有社会公评。
这些经常不顾同行忌讳大声疾呼和批评的文章每每指名道姓,直陈要害。
看看这些标题,《论麦肯锡战略之误》《麦肯锡战略的本质:以运营效益代战略》《麦肯锡战略方法之误:标杆法治标伤本》《麦肯锡战略工具的隐患:三层面发展模型四重受挫》《麦肯锡对竞争基本单位的错设:以企业为竞争单位无法有效创造顾客》等等。
批评的文章每次发表,远在美国的杰克·特劳特先生都会收到来自麦肯锡大中华区负责人恼怒的投诉信,要求他阻止邓德隆继续发表类似批评文章。
杰克·特劳特顶住了这些投诉信的压力,并回信给麦肯锡大中华区的负责人说,“邓先生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所做的和我在美国所做的一脉相承。
”当再次收到类似投诉邮件时,特劳特先生兴之所至,干脆寄了一本他的《大品牌大问题》的书给对方。
这本书里讲述了美国大品牌所犯的代价高昂的错误,里面有一整章说的就是许多大型咨询公司所给出的糟糕的战略建议,其中就包括麦肯锡。
该章标题即是:“顾问成排,百无一用”,一一罗列每家咨询公司,并清楚说明了这些错误的代价。
有趣的是,在美国从无一家被点名的咨询公司去信投诉抗议或对簿公堂。
在杰克·特劳特看来,有两个致命的自负困扰着咨询公司和企业家。
一是如何公正对待错误;二是如何了解顾客心智。
同质化竞争便是上述两个致命的自负的结果,其解决之道只有一条:重新定位,并根据此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内外资源。
要从外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位置,然后再配置内部资源。
但大多数企业家所做的事情适得其反。
竞争越来越激烈,商战只能是在现有顾客和预期顾客的心智中展开,那是企业家取胜的地方,也是落败的地方。
在心智中如何进行定位,特劳特先生给出了6个原则,这些原则揭示了心智如何运作和人们如何做出购买决策:1. 心智疲于应付:现在的信息过多,所以你必须小心,否则就会被忽略;2. 心智容量有限:人们只会对企业保留有限信息,大多数生意都集中在排名前两位的品牌;3. 心智厌恶混乱:你的信息必须简单,要找到一个凝结你业务信息的定位字眼,打入并占领顾客心智;4. 心智缺乏安全感:人们购物必须克服5种风险,你的战略提供信任状以克服这些风险;5. 心智不会改变:如果某个品牌进入心智并建立定位,改变这些心智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不想改变自己的信仰;6. 心智会失去焦点:你想代表的东西越多,心智就会模糊,这为竞争对手占据你原有的定位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