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案分析专题报告刘*,男,61岁,初诊日期:202*年5月。
主诉:间断腰痛2个月余。
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
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
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腰痛重着,痛连臀胭,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西医诊断:腰肌劳损中医诊断:腰痛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针灸取穴:金门、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飞扬、委中、昆仑。
治疗过程: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患侧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作常规消毒至金门穴。
选用0.3OmnI*75mm毫针。
先作腰部按诊,寻至腰痛最明显的部位(常为气海俞或大肠俞或关元俞)后进针,施以提插泻法使针感沿足太阳经下传即出针;再刺其下方的秩边穴,使针感下传后出针;再刺委中穴,针感下传后依次再刺飞扬、昆仑两穴,不留针;刺至金门穴施提插泻法3min后留针,嘱患者起身走下诊床,作腰部前、后及左、右两侧适当运动和以腰椎为轴的运动,逐渐加大运动幅度,直至正常范围,活动约5min,再以提插泻法行针3min,嘱患者继续活动5min即出针。
出针后,再予金门穴隔姜灸:取2.5CnI*2.5CnI大、0.5Cm厚鲜姜1片,以三棱针刺8-10个小孔,上置艾柱如莲子大,共灸3壮。
上述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中药:干姜苓术汤加减干姜g、桂枝g、牛膝g、独活g茯苓g、白术g、杜仲g、桑寄生g续断g、苍术g、慧技仁g、甘草g水煎服,日一副其他辅助治疗方案:耳穴法:腰椎、舐椎、肾、神门等。
治疗结果:4个疗程后腰痛感觉消失,腰部运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急、慢性腰痛以是太阳膀胱经痹阻不通者多见。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夹脊下行抵腰中,若经气痹阻不通,则发为急、慢性腰痛。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许多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提供了多种诊疗方案来缓解和治疗腰痛,这些方案基于中医学对腰痛的病因和机理的独特认识。
中医学将腰痛分为不同的病证类型,例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肾虚等。
每一种病证类型的治疗方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首先,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中医常使用一些外治方法,如中药熏蒸或熨热敷等。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康复过程,并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
其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中医常使用一些内治方法,如中药温肾散结和扶正固腰方等。
这些方剂可以调节肾脏功能,改善腰椎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
此外,对于腰肾虚引起的腰痛,中医常使用一些滋补补肾的药物,如枸杞子、熟地黄和淮山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补充肾脏的精气血,调节肾脏功能,从而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和治疗腰肾虚引起的腰痛。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学还有其他针对腰痛的疗法,如针灸和推拿。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体内的能量流动,从而缓解腰痛。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拉伸等手法来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腰痛症状。
总而言之,中医学提供了多种诊疗方案来缓解和治疗腰痛,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这些疗法都基于中医学对腰痛病因和机理的独特认识,并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然而,每个人的腰痛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在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时,建议尽量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以便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中医诊疗方案在治疗腰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基于中医学对腰痛的病因和机理的独特认识,通过内治和外治的手段来缓解和治疗不同类型的腰痛。
然而,每个人的腰痛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在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时,建议尽量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以便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信在中医的帮助下,腰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1.引言1.1 概述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多数由于长期过劳引起的肌肉疲劳或受到损伤引起。
该病症以腰痛、僵硬、酸胀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医学中,腰肌劳损被认为是由于肾阳不足、经络失调、气血不畅等内外因素综合导致的。
因此,辨证施治成为治疗腰肌劳损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辩证论治的角度,探讨名医们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的经验和验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名医的经验,本文将介绍腰肌劳损的概念和病因,以及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腰肌劳损的基本概念和病因,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介绍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施治、调理阴阳、活血化瘀等方法。
最后,我们将探讨名医们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的验方设计和选择,以及验方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腰肌劳损的常见病因和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同时,通过掌握名医们的治疗经验和验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为腰肌劳损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对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讨论。
首先,在2.1小节中将介绍腰肌劳损的概念和病因,包括对腰肌劳损的定义、常见病因以及引发腰肌劳损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次,在2.2小节中将阐述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对辩证治疗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解析。
结论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总结。
首先,在3.1小节中将说明验方设计和选择的重要性,包括对验方设计的步骤和原则进行介绍,并对选取合适的验方进行讨论。
其次,在3.2小节中将探讨验方的应用和效果,包括对验方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关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
(1)好发于有重体力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
有长期腰痛史。
(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
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3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束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
(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
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
(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 线摄片,以排除骨性改变。
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 线摄片。
腰椎X 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
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MRI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房宏林,杜光勇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腰骶部有劳损史,或暴力损伤史。
(2)自觉腰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3)骶骨或髂骨背部骶棘肌附着点处有疼痛和压痛点。
(4)X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弧度的改变,或见第5 腰椎骶化或第1 骶椎腰化。
(二)病类诊断1.急性发作期:腰痛急性发作者,伴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2.慢性缓解期:自觉腰部酸痛不适,反复发作;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三)证候诊断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2.湿热证:痛而有热感,炎热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包永辉中医医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
病案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李某,男,48岁,建筑工人。
2006年7月12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初诊:腰痛10天,于10天前搬重物引发,痛如针刺,腰部中间两侧都痛,坐地上有十多分钟起不来,额头有冷汗流出,经工友扶起送医院急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住院治疗9天于昨日出院。
现仍疼痛难忍,故来求中医治疗。
刻见:腰两侧隐痛如刺,动则加重,夜间加重,伴腿脚无力,体乏,纳可,因疼痛寐差,口苦口渴,二便调,性功能差,偶有夜尿尿多尿频,查有前列腺炎症。
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暗紫稍粗,苔白厚干,脉左弦细,右小滑,双尺沉欠力。
曾有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病史。
中医五字辨证论治思维程序工作表病案号06071209患者信息李某性别男年龄48岁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早泄、遗精、尿频(慢性前列腺炎)备注咳喘悸眩呕膈闷积癫狂痫痛痹瘰病分五性气病虚余滞逆(肺肝胃)血病血虚血瘀出血精病睥肾痰病温清气咳结润湿病睥湿:化湿燥湿渗湿利湿风湿:表风湿风寒湿风热湿筋湿水饮病头身胸腹膝合位参性心肝脾胃肺肾/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上焦中焦下焦以气立机五不和病机气不顺血不活精不散痰湿不化水饮不利寒热夹杂(肝稍热,气虚肾虚)动静偏静(血瘀)舌脉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暗紫稍粗,苔白厚干脉左弦细,右小滑,双尺沉欠力机明法立凭五组方治法:一体多病,急治腰痛,后调理前列腺、性功能差等。
本例刻下病点:血瘀,肾虚。
当理气活血止痛,兼运脾补肾。
方药:(药方剂量单位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克,特殊药物的特殊用法按规定使用不作另外标注,下同)五和八味汤加减,配气弹四香调气散、血弹三破活血散加强。
柴胡3,枳实6,丹参20,炒麦芽15,葛根15,元胡15,断续12,桑寄生12,肉桂6,怀牛膝12,蜈蚣1条,细辛3,荆芥6,炙甘草9,白术10,苍术6,茯苓10。
水煎服*10天1日1副1日2次方义:气:柴胡、枳实+炒麦芽理气,气弹四香调气散加强血:丹参+元胡、蜈蚣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血弹三破活血散加强精:去山药+肉桂、断续、桑寄生、怀牛膝补肾,细辛入肾经、葛根入督脉白术、苍术+炒麦芽、枳实、炙甘草痰饮:茯苓、去泽泻入血分:荆芥引药下行,引血下行:怀牛膝2006年7月22日,二诊:服药后腰痛大减,夜间腰两侧仍有疼痛,腰酸无力好转,现无口苦口干,饮食睡眠尚可,舌暗红,苔变薄,脉细。
中医腰肌劳损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腰肌劳损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舐部一侧或者的弥漫性疼痛。
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缠绵,发作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临床主要以长期反复发作腰部疼痛为主症。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①肾俞、腰阳关、委中;②腰夹脊、命门、昆仑。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药物选用当归针2ml,胎盘组织液2ml,维生素B12250mg。
患者俯卧位,选好穴位,局部常规消毒。
用5ml注射器,5号长针头将药液吸入,摇匀,注入肾俞(双)、腰阳关、委中(患侧),掌握好进针的深度(根据患者胖瘦而定),一般刺入深度不超过15mmo进针后有酸、麻、胀等得气感后,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慢慢注入。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3天,一般治疗1―3个疗程。
2.推拿疗法【操作】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攘法和按揉法眼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推拿5遍,用力由轻到重。
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醪穴、秩边穴、委中等穴,每穴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解痉止痛法,医者用双手拇指弹拨腰髓部的痛点及肌肉痉挛处2分钟,然后双手在沿脊柱垂直的方向拿揉腰大肌2分钟。
以松解粘连,解痉止痛。
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面向患者站立,施腰部斜扳法,左右1次。
以调整腰椎小关节的紊乱,进一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整理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两手腕部放松,交替用手掌尺侧扣击腰背部及下肢的膀胱经部位,由上往下扣击5遍,以患者舒适为宜。
最后用小鱼际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部位5遍,以透热为度。
推拿治疗是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3.艾条灸【操作】用点燃的青艾条在腰阳关、肾俞(双)穴,距离皮肤3cm左右行温和灸,每穴5分钟。
以上操作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4•走罐疗法【操作】用医用凡士林均匀涂于患者腰部,然后取一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吸附腰部,拔紧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沿足太阳膀胱经于患部来回走罐,在腰部上下循经来回推动3~6遍,至皮肤充血潮红为度。
腰肌劳损中医辨证为肾虚腰痛病案一则
腰肌劳损中医辨证为肾虚腰痛病案一则
案:罗某,男,46岁。
诉问断性腰痛一年余,时轻时重,每遇劳累后加重,伴腰膝酸软乏力,观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腰椎MRI检查:腰椎及椎问盘未见异常,经骨科会诊为“腰肌劳损”;B 超提示轻度脂肪肝,双肾、前列腺均正常。
恐西药“伤胃”转求中医诊治。
西医诊断:腰肌劳损。
中医诊断:腰痛,属肾阳不足证。
治则:壮腰健肾、温补肾阳。
处方:炒杜仲、破故纸、木瓜、山药、续断、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巴戟天、肉桂、金毛狗脊、菟丝子、鹿角霜、怀牛膝、核桃肉(焙干冲服)。
十剂,水煎,分二次服,喝药时入食盐一撮(约lg),黄酒一杯(约50ral)。
二诊:药尽腰痛顿除,仅觉腿膝稍有酸困,全身倍感活力大增,特索求继续服药,遂予独活寄生丸合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半月而愈。
按: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本案患者为肾虚腰痛,四诊合参当属常见之肾阳不足证,遂用后附“肾虚腰痛”节“方三”合四物汤加减为治。
芎、地、归、芍配山药、木瓜既调养气血,又培补肾精,更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妙;以杜仲、破敝纸、续断、金毛狗脊、怀牛膝等滋养肝肾,强腰止痛;肉桂、菟丝子、鹿角霜、核桃肉温养命门之火;再用少许盐咸引药入肾、黄酒活血行气助药力周流全身;诸药合用,壮精骨,补元阳,共奏温肾壮腰止痛之功,使该患“全身倍感活力大增”,慢性腰痛随之而痊愈。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背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肌肉紧张等。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具有较好的诊疗效果,下面是关于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的具体介绍。
一、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腰肌劳损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具体包括:1.望诊:观察腰背部异常症状,如肌肉紧张、肌肉萎缩、腰椎畸形等。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病情相关描述和自述的症状表现,如腰部疼痛的性质、程度等。
3.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以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等。
4.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以了解体内的阴阳失衡情况。
二、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四逆汤、桂枝汤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药材组方。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
2.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和调理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等。
3.中医穴位贴敷疗法:选择适当的穴位贴敷患者的腰部,如肾俞穴、脾俞穴等,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4.针灸治疗:选择适当的针灸穴位刺激患者的经络,如膀胱经、肾经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血止痛、消肿等。
5.中医外治法:包括热敷、石灸、艾灸等方法,可以温热腰部、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三、中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理、锻炼等: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站立、坐着或弯腰工作。
定期休息,适当进行腰部暖身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搬运。
2.饮食调理:适当加入一些益气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以补充体内的营养成分,提高机体抵抗力。
3.锻炼: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如腹部收紧、腰背部伸展等,有助于加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稳定性。
总结起来,腰肌劳损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中医推拿、中医穴位贴敷疗法、针灸治疗、中医外治法等,同时还需调理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和锻炼习惯。
腰肌劳损中医治疗方子
腰肌劳损中医治疗方子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腰肌劳损与肾气不足、气血瘀滞有关。
以下是几种中医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子:
1. 补肾强腰方:
-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川牛膝、杜仲、续断。
- 用法: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伍,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活血化瘀方:
- 组成: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白芍、延胡索、牛膝。
- 用法:将药材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3. 温经散寒方:
-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 用法:将药材煎煮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舒筋活络方:
- 组成:桑寄生、川断、川牛膝、伸筋草、络石藤、鸡血藤。
- 用法:将药材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益气养血方:
- 组成: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
- 用法:将药材煎煮,取汁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膏药方:
- 组成:川乌、草乌、细辛、乳香、没药、白芥子、生姜。
-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用酒或醋调成膏状,敷于患处,每日更
换一次。
在使用这些中医方子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
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配合适当的腰部锻炼和保暖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腰部健康。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学有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
诊断
1. 初步诊断:通过患者症状描述与触诊,初步判断是否为腰痛。
2. 详细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
一步确定病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调理。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调节气血的方法,缓解腰痛症状。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穴位,改善腰部气血循环,
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养生建议
1. 良好的体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部的负担。
3. 饮食调理: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适量摄入有益于腰部健康的食物,如黑豆、花生等。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凉:腰部容易感受寒气,尽量避免腰部受凉受湿。
2. 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温泉中的热水容易造成腰部血管扩张,引起腰背部疼痛。
3.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加重腰背部的负担。
以上是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1. 病因分析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例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
中医认为,腰痛病主要与肝肾虚、脾胃虚弱、寒湿侵袭等因素有关。
肝肾虚是指肝肾功能失调,导致腰部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则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侵袭则会导致腰部阳气不足。
这些因素会导致腰部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腰痛病的发生。
2. 中医诊断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和体检结果,中医常用以下几种诊断方法来确定腰痛病的中医诊断:2.1 脉证结合中医重视脉搏的诊断,通过观察脉搏的细节和变化,可以判断腰痛病的具体情况。
例如,脉象沉细弦数,说明肝肾虚;脉象沉紧有力,说明寒湿困阻。
2.2 症状分析中医还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确定腰痛病的诊断。
例如,腰痛加重于寒冷天气或受寒风刺激,可能是寒湿侵袭;腰痛轻重程度与活动增减有关,可能是肝肾虚。
2.3 舌诊舌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湿度,以及舌质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判断腰痛病的体内状况。
3.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腰痛病主要通过调整腰部气血运行和调理全身阴阳平衡来达到缓解症状和康复的目的。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草药治疗中医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来治疗腰痛病。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独活、羌活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要求煎煮服用或外敷治疗。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
对于腰痛病,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腰阳关、大血海、大敦、委阳等。
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腰痛病的目的。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特殊的按摩手法,通过按压、揉捏等方式来刺激腰部的肌肉和穴位,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有助于缓解腰痛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激活腰部的经络,消除病因,促进康复。
3.4 运动疗法中医强调运动对于病症的调理作用。
腰痛病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来锻炼腰部的肌肉,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被归类为“腰痹”或“腰痛痹闷”等疾病。
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主要是肾虚、寒湿、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腰痛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辨证施治、经络推拿、中药调理等内容,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痛问题。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腰痛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诊、脉象等来判断腰痛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肾虚型腰痛:表现为腰酸无力、腰冷、舌质淡白、脉沉细等。
治疗方案应以补肾为主,可以选择中药补肾壮阳,例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
2.寒湿型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活动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等。
治疗方案应以祛寒湿为主,可以选择中药祛寒湿,如辣椒、姜黄、苍术等。
3.气血不畅型腰痛:表现为腰痛难忍、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脉细弱等。
治疗方案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择中药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经络推拿经络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腰痛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推拿可以促进经络气血流通,缓解腰部的疼痛和僵硬感。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揉、捏、推、拿、点、按等。
在腰痛的治疗中,可以选择以下经络推拿手法: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腓骨髁下约四横指。
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每次按压10-20下,每天进行3次。
2.腰阳关:位于腰椎横突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旋转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腰痛症状。
3.神阙:位于胸骨中线下缘,用拇指按压此穴位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腰痛。
中药调理中药在腰痛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可以根据腰痛的病因和症状来调配,起到调理身体、缓解腰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可以补肾壮阳;辣椒、姜黄、苍术等,可以祛寒湿;桃仁、红花、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
中药的用法可以选择煎汤、研粉冲服、外敷等方式应用。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进行调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案外,腰痛患者还需注意以下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4)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进行诊断:(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
舌淡苔白,脉弦紧。
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
舌暗苔少,脉涩。
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两手手掌,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滚法。
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
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
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底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
隔日1次,7次一疗程。
(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清香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
腰痛优化诊疗方案
核伊(腰痛)壮医病名:“核尹”中医病名:腰痛现代医学病名:腰肌劳损及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腰椎或软组织疾病属于此范畴。
一、概述:“腰痛”壮医又称“核尹”,是指由于外感、外伤或内伤,使腰部龙路和火路阻滞不畅而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按病变部位属于壮医龙路病、火路病范畴。
二、病因病机核尹(腰痛)的发病,体虚、气血不足的基础,在三道两路及脏腑功能不足、腰脊虚弱的基础上,外感邪毒,外伤腰部或内伤三道两路,枢纽脏腑,使龙路和火路不通畅,阻滞于腰部,局部龙路、火路功能失调或失养,气血瘀滞于腰府而发为本病。
病机多见气血瘀滞,常兼有气血偏衰。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壮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钟鸣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病史有腰部感受外伤、邪毒、劳损病史。
(2)症状自觉一侧或两侧腰痛为主症,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按之痛甚。
(3)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一般在正常范围。
腰椎X线检查可有助于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多数有慢性腰痛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可伴有后凸、侧弯畸形。
(3)棘突间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向下肢放射。
(4)X线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缘骨赘增生等。
(二)证候诊断,1、寒湿闭阻证:腰部麻胀痛;遇寒则甚,头有沉重感,拘急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湿热壅盛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3、淤血阻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卧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紫,脉涩。
4、肾阴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肾阳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面色晄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名老中医治疗腰肌劳损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腰肌劳损验方
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草药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名老中医常用于治疗腰肌劳损的验方:
1.加味逍遥散:
•枸杞子15 克
•川芎10 克
•柴胡10 克
•白芍15 克
•生地15 克
•当归15 克
•罗布麻20 克
•川楝子10 克
•红枣10 克
•炙甘草6 克
上述中药混合制成颗粒或煎剂,具有舒经活血、祛风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
2.桂枝茯苓丸:
•桂枝6 克
•白芍6 克
•茯苓9 克
•生姜3 片
•大枣12 枚
•炙甘草3 克
•枳实3 克
上述中药煎剂制成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阻滞引起的腰肌劳损。
3.骨伤愈方:
•熟地15 克
•当归15 克
•白芍15 克
•桑寄生10 克
•斑蝥10 克
•红花10 克
•紫菀10 克
•巴戟天10 克
•独活10 克
•细辛6 克
上述中药混合制成颗粒或煎剂,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治疗腰肌劳损应该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中医医生的具体诊断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时,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合适的配方和剂量,并避免不良反应。
康复科 腰肌劳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腰肌劳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的门诊患者。
一、腰肌劳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腰肌劳损(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房宏林、杜光勇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病类诊断(1)急性发作期(2)慢性缓解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腰肌劳损协作组制定的“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腰肌劳损临床常见证候:寒湿证湿热证瘀血证肾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腰肌劳损协作组制订的“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肌劳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肌劳损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者进入本路径。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骨折、腰椎手术史、恶性肿瘤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其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X线片;(2)康复功能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腰椎CT或MRI、腰椎双斜位X线片、腰椎动力位X线片、骨盆X线片、肌电图、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速肌力测试、步态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2.功能训练3.物理因子治疗4.其他疗法(1)针灸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①寒湿证:温阳散寒,温经化湿。
②湿热证:清利湿热,通脉止痛。
③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④肾虚证:补益肝肾,濡养筋脉。
(3)针刀治疗(4)中药熏蒸5.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或改善。
中医草药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研究
中医草药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研究腰肌劳损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腰背酸痛、僵硬和疼痛等。
针对腰肌劳损的治疗,中医草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草药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研究。
一、腰肌劳损的病因与中医草药治疗的理论基础腰肌劳损的病因主要与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姿势、运动过度和受寒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腰肌劳损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和腰肌失养所致。
中医草药治疗腰肌劳损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调理肝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来改善腰肌的营养状况,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修复受损的组织。
二、经典方剂治疗腰肌劳损的应用1. 四神汤:由当归、川芎、香附和牛膝组成。
四神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背酸痛、僵硬等症状。
2. 张仲景腰背汤:由柴胡、黄芩、连翘、半夏、川贝母等草药组成。
该方剂能够舒肝解郁、清热解毒,并且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适用于腰肌劳损伴有肝阳上亢导致的腰背疼痛。
3. 神曲腰痛灵胶囊:该药物是以神曲、地黄、黄芪、防风等草药为基础制成的中成药。
其具有增加肾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酸痛症状。
三、个体化方剂的研究进展除了经典方剂的应用外,个体化方剂在腰肌劳损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个体化方剂的研究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等综合考虑,在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调整。
例如,对于脾虚湿滞型腰肌劳损,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健脾化湿的方剂。
在个体化方剂研究中,配伍草药的选择和用量是非常关键的。
研究者可以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寻找最佳的方剂组合和用药方案。
四、方剂研究的挑战与展望虽然中医草药治疗腰肌劳损的方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方剂研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体质、不同病因的患者对方剂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病因分析和个体化治疗。
其次,方剂研究需要严格的科学设计和规范的临床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
(1)好发于有重体力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
有长期腰痛史。
(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
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3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束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
(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
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
(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 线摄片,以排除骨性改变。
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 线摄片。
腰椎X 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
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MRI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房宏林,杜光勇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腰骶部有劳损史,或暴力损伤史。
(2)自觉腰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3)骶骨或髂骨背部骶棘肌附着点处有疼痛和压痛点。
(4)X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弧度的改变,或见第5 腰椎骶化或第1 骶椎腰化。
(二)病类诊断
1.急性发作期:腰痛急性发作者,伴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2.慢性缓解期:自觉腰部酸痛不适,反复发作;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三)证候诊断
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2.湿热证:痛而有热感,炎热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3.瘀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
舌质紫暗,脉弦。
4.肾虚证: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
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
根据腰肌劳损疾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采用分期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一)手法治疗
1.急性发作期:此期可采用松解类手法,在痛点周围按揉1~2 分钟,以酸胀为度;但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手法后反应。
然后可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强刺激,以患者可忍受为度。
2.慢性缓解期
(1)松解手法:主要采用扌衮法、拇指弹拨法和擦法,关键刺激部位为腰椎棘突旁、横突外缘、髂嵴上缘、髂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下肢足少阳胆经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路线。
(2)调整手法:可根据X 片腰椎及骨盆位置改变,有针对性施行骨盆矫正法,结合腰椎微调手法和改良斜扳法。
(3)辨证施治:寒湿证,腰骶部松解手法刺激可适度加强,操作时间延长,加横擦肾俞、命门、八髎;湿热证,配合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血瘀证,加强腰部及下肢部松解手法;肾虚证,慎用大幅度的腰椎扳法,配合点按肾俞、太溪等穴。
(二)功能训练
1.急性发作期:在疼痛症状初步消退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背肌训练。
可选作挺腰训练,训练时臀部不离开床面,维持3~5秒,还原,重复5~15次,避免腰椎过屈或过伸的动作,以不加重腰部疼痛为度,每日2~3次。
2.慢性缓解期:在此期间,功能训练分为腰背肌训练法、腹肌训练法、
腰腹肌协同训练法,增强肌力同时以求脊柱前后肌力平衡,具体应根据腰椎曲度大小及腰背肌、腹肌肌力比值大小而有所偏重。
(1)腰背肌训练:“桥式”和“飞燕式”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日。
(2)腹肌训练:“仰卧抬腿”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日。
(3)腹肌协同训练法:“卧虎扑食势”、“青龙探爪势”、“打躬势”等,10~20次/组,2~3组/日。
(三)物理因子治疗
1.急性发作期
(1)短波或微波:并置法于痛区,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次8~10 分钟。
(2)干扰电治疗:采用中频电治疗仪,交叉并置安放两对电极贴片,强度感觉阈,20分钟。
2.慢性缓解期
(1)磁振热:采用磁振热治疗仪,并置安放两对极板,强度及温度为患者耐受,20分钟。
(2)短波或微波:并置法于痛区,温热量,20分钟。
(3)干扰电治疗:采用中频电治疗仪,交叉并置安放两对电极贴片,强度感觉阈,20分钟。
(四)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
(1)急性发作期:取腰痛、后溪穴强刺激,另取双侧气海俞、大肠俞、
关元俞、秩边及委中等穴,得气感强烈后留针20分钟。
(2)慢性缓解期:重点针刺穴位为肾俞、大肠俞、次髎、华佗夹脊、环跳、委中等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
(3)辨证施治
①寒湿证:针刺用泻法,配腰阳关;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肾俞,1~3壮为宜;也可拔罐治疗,重点部位为腰骶关节、第3 腰椎横突等处,留罐10~15分钟,或走罐3~5次。
②湿热证:针刺用泻法,配小肠俞。
③瘀血证:针刺用泻法,配膈俞、昆仑;可配合刺络拔罐,痛点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
④肾虚证:针刺用补法,肾阴虚配志室,肾阳虚配命门;可用温针灸或隔附子饼灸肾俞,1~3壮为宜。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①寒湿证
治法:温阳散寒,温经化湿。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甘草、蔓荆子等。
②湿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脉止痛。
推荐方药:三妙汤合四物汤加减。
苍术、黄柏、牛膝、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等。
③瘀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等。
④肾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濡养筋脉。
推荐方药:偏阴虚者左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桑寄生、龟板、牛膝、泽泻等。
偏阳虚者右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桑寄生、牛膝、熟附子、杜仲、肉桂、淫羊藿等。
3.针刀治疗
患者取适当体位,使腰背臀部充分暴露并平稳以利于操作。
在病变部位触按寻找,取紧张点、粘连点,及周围附着肌肉的条索、硬结、压痛处取4~6点作为进针点,用龙胆紫作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局部麻醉,用3号或4号小针刀于上述治疗点,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步进针规程,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方向平行,针刀垂直于皮肤进针,用针刀闭合松解,手法以横行摆动、纵向切割为主。
操作要求轻巧、准确,中病即止,以免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注意控制针刀刺入的深度,以免误伤。
术毕按压后贴创可贴,再施以斜扳手法。
7天治疗1次。
4.中药熏蒸
辨证选用温经化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中药进行熏蒸治疗,20分钟。
(五)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急性发作期宜卧硬板床,上铺以适当厚度的软垫。
起床活动时需佩带腰围。
慢性缓解期宜增强腰腹肌功能训练,并纠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良用腰姿势,以防止疾病复发和恶化,保持大便通常。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悲观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JOA腰椎功能评定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判,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值计算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判依据。
JOA 评分满分29 分,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改善率≥75%;
显效:腰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痛症状与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1.分别于首次治疗、治疗完成10次、治疗结束时,选用疼痛评定(VAS)、痛强度、手指指地距离、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进行评价。
2.疾病病情评价方法
(1)通过疼痛(VAS)、痛强度评定评价腰部疼痛的程度。
(2)通过手指指地距离评价腰椎的关节活动度。
(3)通过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评价腰椎的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