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资料
浅谈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一体化教学改革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史春光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教育,无疑要在改革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和壮大技工教育的当务之急。
那么,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也就是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获取他们需要的技术能力。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抽象的理论讲解较多,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以然,或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极差的现状。
可见,“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变,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那么,“一体化”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得以推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现结合我院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做好改革动员,让广大教师自觉参与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
学校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深入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和其他学校成功的改革经验,积极探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深入了解“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明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主动性。
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再技能训练的三段式,专业理论课教师只进行理论课教学,实践课由技能课教师负责,普遍存在理论教师不知道如何动手,实践课教师不会理论讲授的情况。
但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早已驾轻就熟,优秀教师不乏其人。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职 业OCCUPATION改革创新文 / 王 倩摘 要: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述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制定教学标准、编写教材、建立学习工作站、开展师资培训四个角度,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推进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 课程改革方案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创新。
一体化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为一体,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优秀的职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 一体化课程概述(一)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一体化课程,是指技工院校按照企业工人岗位的职业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融合,并按照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任务流程,同时结合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来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体化课程集专业理论性和生产实践性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归属感,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体验,通过对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专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的统一。
(二)一体化课程的特点一体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逻辑顺序安排学习任务,强调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职业要求的对接。
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两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二、 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技工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技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输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近年来,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能够在一个多学科的环境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多个层面产生了影响。
首先,教师要打破自己的多年来的教育惯例和思维模式,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多学科的教学计划,协同教师团队的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其次,学校管理者需要实施有关多学科教育的政策,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最后,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理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多学科合作的能力。
在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要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教育常识。
一体化课程涉及到多学科知识领域,需要教师跨越学科界限,掌握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参加培训,分享交流经验,确保自己能在多学科教学环境下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能力。
第二,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团队文化。
教师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分享资源和经验,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需反映教师合作的结果,而不是单个学科的成绩。
第三,要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体验。
一体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多学科教学环境中,学生们能够更加灵活地探索不同的学科领域,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并根据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向新型学习环境转移的过程。
随着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行业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挑战。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适应新的趋势和需求,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越来越好的学习体验。
一体化教学讲稿
9、学业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合理,易于实施,能有 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提升,促进达成学习目标。
###把握:(1)学业评价围绕工作成果或学习成果, 提出过程评价内容与总结性评价(成果验收)方式。 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 能力和非专业能力, 包括如何开展,如何观察什么?反馈什么?成果验 收方式包括 成果验收标准、如何开展。
2、以部里开发的一体化教材为依据,以任务驱动、 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发校本教 材或不开发校本教材的改革模式。
3、以传统教材为依据,探索“以任务驱动 (或问题 驱动)、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三、一体化教学“六步法”
明确任务:由学生收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明确
■ 选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 养提供支持。
。
2、教学设计之学习目标。能够反映学生职业素养与综 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具 体且可操作性强。
###把握:(1)这里的学习目标是在课程总目标下, 依据学习任务(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确定,应包含: 行为、条件、 标准、结果,反映学生素养方面的描 述。
(2)评价指标设计是否合理,能起到“诊 断”、 “导向”、“促进”作用?
(3)评价是否简洁、有效、易于操作?
(4)是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评价, 及时 反馈?
(5)是否体现多元主体评价?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 情况,是否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及突出过程化考 核?
10-1.教学方案设计。所提交的教学设计文本体例规范, 内容全 面,文字通顺,图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表 述清晰。
###把握:(1)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工作任务学习的 需要。
(2)学生可否在工作页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过 程。
创建“六步项目教学法”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精品文档
创建“六步项目教学法”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即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生产装备、制造流程和操作工艺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由此界定专业课程内容和目标。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为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原则,创建以“六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过程为核心、以生产装备为载体、以职业情境为支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职业行动、生产装备和职业情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落实学生主体、过程核心和任务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过程方法和行为能力。
什么是“六步项目教学法”“六步项目教学法”的六个核心过程环节,即“任务接受、任务策划、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交验、任务评定”。
一是任务接受:任务(名称、描述、产品或现场)、接受任务(目标、内容、要求)、把握任务(标准、资料、案例)。
二是任务策划:分析任务(任务书、案例)、形成计划(过程、内容、分工)、明确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三是任务准备:知识技能准备(基础、相关)、物品准备(材料器件、工具工装、设备设施、教材学材)、安全准备(人员、现场、设备)。
四是任?罩葱校褐葱屑苹?(进程、监控、问题)、活动组织(个人、小组、岗位)、技能实操(标准、规范、细节)。
五是任务交验:任务质检(自检、试车、调整)、任务交接(交付、手续、记录)、整理整顿(物品仓贮、现场整理、作品布展).六是任务评定:任务评定(知识技能能力、个人小组师生)、任务总结(目标、作品、绩效)、任务展评(汇报、展示、评比).“六步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分为三个内容。
第一是任务――“三位一体”的学习任务(见图1)。
“六步项目教学法”的首要问题是学习任务的界定,“六步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学习任务之上的一种过程方法模式,以学习任务承载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承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构建工作、生产、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任务,即源自典型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对接产品装备的生产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体现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位一体"学习任务的基本要求(见图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江苏省XXXXX中等专业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中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开发完成学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中职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2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采矿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初稿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
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学为重点,教学的重点必须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又突出以学生“做”为主的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给你作业要求说明或样板,自己就要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完成作业任务。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的好,做的更好。
在此需要强调几点: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这里的“更好”包含几层意思:①原来的教学模式也是好的,也有此目的和效果,所以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不能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学方法还要继续灵活采用,所谓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②更好不光是要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一些,纵向比较;更好是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也包括横向比较。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调做和学,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培养,既是技能技术的学习训练,更是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学技能。
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没有范本,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实施有效教学,千万不能为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绞尽脑汁的完任务。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1、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常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制定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2、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规范:授课计划、教学设计及教案、考核评价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2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硬件条件的建设1.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造升级现有的电工、数控加工、PLCs电子装配四个实训室,新建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用于教学,专业教室建设成为融讲解、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拓展一体化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
2.要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氛围融入到教室和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密切接触,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二)软件条件的建设1.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要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要准确把握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的对应关系,分析产业、行业、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转化为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
课程构建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划分不同的模块,同时要考虑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要充分研究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岗位特点,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把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对接。
3.构建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校本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
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要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方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教育是国家的根本. 卓越的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学,而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高校教育要适应时代需要,满足学生需求,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必须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学习情境是多元的、动态的,不应再将课程按照行政、学科部门划分为独立个体,应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贯通,使其成为有机整体.本方案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具有一定国际化能力的人才.二、总体思路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整体性、强化协同性、加强质量评估,把教师视为推进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和焦虑,从而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三、改革方案1.整合课程体系将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内容有机整合,打破传统课程架构,实现课程融合,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科之间的交叉、整体性.2.拓展教学手段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创新实践课、MOOC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远程实践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营造协作学习环境建立团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测评,实现课堂教学、实践、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间的无缝对接,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协同学习模式.4.实施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四、实施措施为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方案,高校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推进教学改革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责任人和有关资料;•建立教学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推动各职能部门的整合协作;•完善教学改革考评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和指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工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交流,扩大教学改革的影响力.五、实施效果预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跨领域交叉能力;•在纵向、横向及复合性领域内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积极拥抱教学改革,形成积极习惯,建立完成自我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动力.•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提升师生互动效果,改善教学质量;•适应新型教学手段,增强授课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优势;•推进高校教育进一步升级,提高学校在教育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结语本方案是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为核心,为高校教育改革所制定的方案. 要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全面深入,采取多重措施,特别是要大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全新时代的教育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特殊应用场合一: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场合下,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时,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指标;•打破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中完成课程内容;•加强家校互动,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一体化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一体化是指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教学体系。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方案概述1.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一体化。
2. 设计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一体化,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教学一体化,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 设计内容(1)教学资源整合1)教材资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2)师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教学设施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
(2)教学过程优化1)教学目标设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方法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改革1)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评价内容全面化: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3)评价过程动态化: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具体实施方案1. 教学资源整合(1)教材资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2)师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教学设施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
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而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稳定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学科细化、教学分离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全面提升,不能适应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指将各个学科进行融合,将知识系统化、科技化和社会化,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并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具体来讲,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将在一个综合性学科、综合性课程或综合性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强调问题导向、协作探究、实践操作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目前,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开。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在某些专业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改革,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在地方中职学校中,也有部分已经开始尝试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大多只停留在探索阶段,还没有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那么,在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首先是存在资源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学校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很难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其次,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具备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经验和技能,而现实中,一些老师对一体化教学缺乏认知和理解。
此外,学校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限制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但是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突破。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XXX制定了“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该标准基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旨在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形成“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包括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将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研究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包括课题引入、教师演示、规划任务、完成任务、质量检测、整理实训工位、布置实训报告及实训小结,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把实践能力升华为理论素养,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让学生确信“我能行”。
一体化”教学评价细则包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教学总结、听课评价、教学准备、教学巡视、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学生评教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其中,任课教师需制定A、B两份试题及评分标准并经教学部主任审核后,由教学部交送教务处。
学生技能考核将由教学部安排两名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效果采集评价,评委在考核时将随机抽取一份试题,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分汇总后作为班级成绩。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江苏省XXXXX中等专业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中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开发完成学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中职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2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我国新闻学教育超常规发展,其进程突飞猛进:新闻学教育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向研究生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发展;人才培养从报纸采编人员到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网络传播、广告经营到企事业宣传等多种专业人才;新闻专业教学点也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一时间,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师范类学校,无论是文科类学校还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
都纷纷成立或开办新闻传播类的院系或专业。
全国设有新闻类院系的高校由1999年前的66所100多个专业点。
增加到2006年的460多所661个专业点。
在校生达到13万多人。
新闻传播院系及新闻学科专业不断增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些高校新闻教育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奇缺以致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新闻教学文学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远远跟不上新闻媒体的发展。
特别是一些新闻业务课程中新闻教学理念陈旧、新闻观念落后导致新闻专业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不满意的现象经常见诸报端。
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
重校内轻校外,重教材轻动手。
以致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
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同他人交流、获取有效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以及独立的策划采访方案等一些记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新闻采访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应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改革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引进先进的切合媒体发展的先进教学模式。
提高新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是当前新闻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本文结合井冈山大学新闻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闻采访学课堂策略,或许对新闻采访学课程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单片机具有使用灵活、体积小、价格低、面向控制的特点,在汽车电子、家用电器、智能仪器、工业控制仪表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因此,单片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电类等专业均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从近年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大都要求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能力,它是学生将来在电子类公司或电子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是学生的“饭碗型”课程。
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及专业上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单片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单片机系统开发不只是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指令系统及编程,熟练掌握利用IDE (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系统调试的技能。
过去多数院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全面掌握单片机内部结构、各功能模块和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编程为目标,仍然沿用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应用的教学方法,以学习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技能培养。
这种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在于:(1)以讲解大量的原理来引导学生入门,不仅使学生理解困难,而且感觉枯燥乏味;(2)教学过程中以单片机原理为核心,其应用只是点缀,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3)软硬件介绍分离,对单片机软硬件结合的系统设计方法强调不够,这使得学生在构建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时缺少系统化的思路。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广泛,是学习单片机技术较好的系统平台,同时也是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系列。
以MCS-51单片机为教学模型,为我们改革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调试的技能,我们在本课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到并行口时给学生布置了8位LED流水灯这个小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掌握P0口的结构,驱动LED灯点亮的方法和循环指令等基本知识。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提升三、实施步骤1. 成立专门组织设立由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
2. 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由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整合课程设置、跨学科教学计划、师资培训等内容。
3. 整合课程设置调整学校课程结构,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例如将语文和艺术结合、数学和科学结合等。
4. 制定跨学科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跨学科教学计划,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
5. 进行师资培训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一体化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及实施技巧,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6. 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统一安排实施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合作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监督评估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改革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预期效果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成绩提高;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和提升;3.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得到认可和肯定。
五、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1.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程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联结。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内容1.制定跨学科融合课程: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合作的课程,推动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2.强化项目导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建立学校内部课程资源库,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4.实施个性化评价: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四、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
2.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改革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3.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项目式教学能力。
4.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5.建立学生档案,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6.定期开展评估,总结改革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保障措施1.加大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调整学校课表、教学设施等,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六、预期效果1.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质量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3.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项目式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一体化课改 计划书
一体化课改计划书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计划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
目标是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整合针对现有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我们将进行跨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
通过筛选、优化、重组等方式,形成结构合理、内容精炼的课程体系。
重点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我们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改革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的权重分配,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师培训与团队建设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一体化课改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六、学生参与与实践学生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我们将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七、实施计划与时间表一体化课改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课程资源整合、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等工作;实施阶段着重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和课程评价改革;总结阶段则对整个改革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时间表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以确保各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资源与支持保障为保障一体化课改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关键概念的理解…………………………………1、“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2、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内涵………………………………3、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解………………………………… 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出………………………………… 一体化教案的编写…………………………………关键概念的理解1、“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具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两种能力的教师,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
而“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
“一体化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的区别“一体化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这两类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但“一体化教师”重点在于能胜任基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术、实际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教学。
2、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内涵课程体系属于大课程观范畴,一体化课程的组成架构包含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工作站建设、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五大板块,这些板块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成一体的。
对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这一板块而言,其内容包括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方案、学材、授课进度、教案等。
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板块而言,其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学习工作站建设这一板块而言,其内容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的建设。
对教学管理这一板块而言,其内容包括课前的教学管理、课中的教学管理和课后的教学管理。
对评价体系这一板块而言,其内容包括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和对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对一体化课程进一步细化认识,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列表一体化课程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等内容;课程教学方案包含学习任务序化表、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组织策划表等内容;学材包含工作页、作业指导书、传统教材、网络资源、工具书、技术手册、产品说明书等内容;授课进度计划和教案则是指导教师实施一体化课程的操作性教学文件。
事实上,还可以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几个组成要素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其内涵。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一体化课程的来源、一体化课程的特征、一体化的教学计划、一体化的学习任务、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学习方法、一体化的教师、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一体化的学习材料、一体化的学生管理等12个要素。
其中,一体化的课程来源于行业企业情况分析和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也就是说,学校在行业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学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对岗位工作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分析。
在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学校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企业人员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以此作为课程重要来源依据。
一体化课程由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体现为学习领域。
它是指通过全面分析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一系列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完成一项任务或一件作品(工件)而展开,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一体化的教学计划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
一体化课程及其学习任务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排序,指新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依据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构建,将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划分为:进入与学习、程序与方法、品质与效率、规律与改善、比较与设计五个阶段,由此构建的学习任务分为:定向性任务、程序性任务、蕴含问题的特殊任务、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等四个难度,从而对应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等不同培养层次。
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描述任务的工作过程,包括相应工作情境描述、学习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界定、教学条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流程安排以及学业评价方法等。
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体现为学习工作站。
这里所讲的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包括校内教学场地和校外教学场地,每个教学场地均由场地、设备、教师、学生、企业师傅、有关学习任务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一体化课程或学习任务为单位构建每一个学习工作站。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学习,按照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馈的工作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渐培养学生学生的隐性综合职业能力。
一体化的学习方法体现“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
构成职业的基本元素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任务,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媒介和手段都应当是工作化的,必须将具体的工作情境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并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教学过程。
一体化的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技能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结合体,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既可以来自学校,也可以来自企业。
一体化的教学管理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控制系统,以学习任务导向决定师生管理走向。
也就是说,学生视学习任务实施需要灵活组建学习小组,在教师和教学场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各自寻求所需师资资源和场地设备资源,打破了目前传统的班级固定的组织形式。
一体化的考核评价实行过程化模块式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即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均进行学业成果的评价与反馈,学业成果可体现为实物、视频、PPT、文稿等形式。
一体化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任务书、工作手册、工具书、网络资源、参考教材等学习资源包。
学习材料既可以购置,也可以自行开发。
一体化的学生管理模仿企业架构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
将学生身份转变为准企业员工身份,班级管理架构按照企业管理架构进行组织,分各个层级和各个部门。
3、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解一体化课程通过提取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因此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是核心环节,对是否成功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具有决定作用。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典型工作任务呢?我们可以从回答四个引导问题的过程中去领会。
一是何谓典型工作任务;二是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岗位有何区别;三是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有何区别;四是典型工作任务与国家职业标准有何区别。
(1)何谓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对人的职业成长能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典型工作任务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服务中对从来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三是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是唯一的,有较大的开放性。
例如,专门为技工院校培养从事教改科研工作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专业,通过对实践工作的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有:新专业的设计开发、旧专业的改造、专业体系的规划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管理、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技术项目的研发、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术期刊的编辑管理等。
又如,在技工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专业教师,通过对该职业进行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有:某专业课程的教学、学生工作管理、教研教改等。
再如,通过对机电一体化行业进行调研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有:日常用电设备安装、机械识图与拆装、设备的电气安装、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PLC程序设计、工控设备安装与参数设置、机电工程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维修、机械零件的加工、机电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检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工程质量管理、机电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机电行业生产管理等。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管是技工院校内的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机电从业人员,其典型工作任务首先具有行业的通用性和代表性,其次具有任务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再次具有任务的开发性和可设计性。
(2)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岗位有何区别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任务,一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这里提到的职业和典型工作任务与通常所说的工作往往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典型工作任务,首先要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职业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是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
工作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通常一个岗位指由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
由此可见,一个职业可以有多个岗位,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岗位滑一一对应关系。
啥时一个工作岗位,可能需要完成一个职业的某一或某些典型工作任务,甚至是某一典型工作任务的一部分。
因此,在分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时,如果直接从某一工作岗位入手进行调研分析,有可能使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不完整性。
以技工院校教改科研工作为例,在其典型工作任务中,学术期刊的编辑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管理这两个工作任务是归属教研干事岗位的工作职责;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新专业的设计开发、旧专业的改造、专业体系的规划建设等工作任务是归属教研主任岗位和教研主管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机电一体化行业调研为例,在其典型工作任务中,日常用电设备安装、设备的电气安装、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任务归属于技术员岗位的工作职责;机电工作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维修、机械零件的加工、机电设备管理等工作归属于技术主管的工作职责;而机电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机电行业生产管理等工作任务归属于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由此可见,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岗位是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在提取、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时,要避免从工作岗位的角度切入。
(3)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有何区别工作过程指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
工作过程包括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如在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其管理工作、信息处理、设计工作、物资采购和施工都属于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项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所以,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均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
例如,某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某专业教师的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其备课、上课、评课是这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工作过程;又如,楼宇自动化专业中楼宇自动化设备的安装是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其工作过程包括:接受任务——勘察现场——制订计划——准备材料——按图施工——实施安装——请技术工程师调试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