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案例(一)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 [问题]

???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 [问题]

???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以上状况说明患者的中毒情况加重,根 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分级及处理原 则,判断患者由原来的轻度铅中毒转为 重度铅中毒。
依地酸钠钙1.0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 脉滴注
驱铅治 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合理膳食 适当休息
全面分析
诊断治疗要及时
患者的愈后,防止铅中毒十 分关键
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提高 ,增加个体防护设备
适当的休息 合理营养
蛋白质要充足,应占总热量的14-15%,优 质蛋白质占1/2。 脂肪应适量限制,因高脂膳食会增加铅的吸 收。 充足的维生素:VitC, B族维生素,VitA, 叶 酸。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铁、铜充足可减少铅的 吸收,可预防铅引起的贫血。
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Baidu Nhomakorabea
出院后休息一个月后返回原岗 位,铅作业9个月,再次入院
讨论二
在上述病史基础上,还应做什么调查研 究?
答:首先,应该进一步对患者的工作环境进行 调查,寻找具体的可能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机会, 并对其进行分析。其次,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 查研究,寻找环境中可能导致疾病的毒物来源 途径。再者,对其吸烟史进行详询,以及在吸 烟过程中曾有过的身体上的疾病与不适进行询 问记录。
铅矿开采、铅冶炼、铸件、浇板、焊接、喷涂 ,蓄电池制造、油彩等工艺的铅烟、铅尘,服 用含铅的中药,如黑锡丹、樟丹、红丹和长期 饮含铅锡壶中的酒,均可导致铅中毒。含铅的 废气(汽车尾气)、废水、废渣等污染大气、水 源、和农作物,可危及附近居民。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班,减少接触时间;
• 要体检:做好就业前、在岗及离岗职业性体
检,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职业性损害。
• 买保险:以防万一.
精选ppt
33
案例9:惠州镉中毒事件
• 2004年,惠州超霸、先进电池有限公司员工先后被 发现尿镉超标:
– 有177人被确认为观察对象; – 2人被诊断为慢性镉中毒。
• 索赔系列案
23
案例7: 二氯乙烷中毒事故
2000.9.26,宝安某玩具厂接到一批手摇铃玩具 (加工费10多万元),14人用ABS514粘合.
❖10.10. 该厂13名女工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其 中2人出现神志不清,抽搐。
❖ 12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另1例昏迷15天后才救醒, 但已造成终身残废,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住 院治疗3年,完全散失生活能力。
• 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有良好通风, • 尽量不要在空调环境下使用白电油,
• 有的工艺可用毒性更低的溶剂如异 丙醇(IPA)或异丁醇来替用。
• 做好就业前体检和上岗后定期体检 工作,及早发现职业禁忌症和职业 性损害,及时进行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精选ppt
20
案例6: 佛山矽肺病引发罢工案
2005年3月15-17日佛山一家首饰厂因 矽肺病问 题,引发了集体罢工,3000多名工人集体上路, 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度瘫痪,当地出动几百名警 察控制现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通过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和作业质量评估学 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机抽取10名学生通过微 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 问题结合的提问方式,计算满意率,评估教学质量,及 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3 结果 3.1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
通 过 对 学生 上交的案例 分析报 告 进 行 评 价,结果 显 示 大部 分 学 生 对 专业 知 识 和职 业中毒的 诊 断及 处 理流程掌握较好,说明职业中毒案例讨论混合式教学 课 程 设 计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 和 综 合分析能 力。 3.2 问卷调查结果
关键词:职业卫生学 职业中毒 混合式教学 案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4(b)-0247-04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of Occupational Poisoning Case Discussion
1 绪言 1.1 职业卫生学的定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职 业 卫 生学是 预防医学 专业本 科 生培 养的 重 要 内容,是 预 测、识 别、评 价、预防和 控制工作 场所中存 在的,可能 导 致 劳 动 者或 有关 人 员疾 病、健 康 损害、 劳 动 能 力损 失、工作 效率 下 降 的危 害因素的学 科,是 运用医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技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

铅中毒案例分析

铅中毒案例分析

铅中毒案例分析

铅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职业病,它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起铅中毒的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某工厂铅中毒事件。

某工厂生产铅制品,员工长期接触铅粉末而导致铅中毒。在该工厂中,由于缺

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定期体检制度,员工们的铅中毒病例逐渐增多。其中,一名年轻的工人因长期暴露在铅粉末环境中,最终被确诊为铅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案例分析:

首先,工厂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定期体检制度是导致铅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

之一。如果工厂能够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铅中毒事件的发生。

其次,员工自身对于铅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显得薄弱。工人们对于铅中毒

的危害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忽视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政府和监管部门在铅中毒事件中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此类

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能够加强对工厂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就能够有效地减少铅中毒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铅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铅中毒事件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工厂和企业应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员工应提高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自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

条件不当,导致工作者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职业中毒不仅

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

影响。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讨论职业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

小李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包括苯、

甲苯等有机溶剂。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小李每天

都暴露在有毒气体中。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有机溶剂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

健康。

这个案例中,小李长期暴露在有毒化学品中,导致了职业中毒。化工厂应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

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有毒

化学品的可能性。

案例二:矿工长期吸入粉尘

张三是一名矿工,他长期在地下煤矿工作,吸入了大量的煤尘。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除尘设备,张三每天都暴露在粉尘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

现他患上了尘肺病,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导致了职业中毒。煤矿应该加

强对粉尘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除尘设备,定期对矿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矿工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案例三:工厂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

王五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铅、汞等。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王五每天都暴露在重金属中。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医院检查

职业病案例: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职业病案例: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020年10月24日,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接到事故报告后,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生产环境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现场快速测定,在明确事故原因后,提出了处置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事件经过

2020年10月

24日凌晨4时50分,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加煤装置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马某维修作业时,落入煤仓,在场的二楼烧火工李某、朱某发现后,先后进入煤仓救人,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此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另3名职工在事故现场也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

2

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调查了解到该玻璃有限公司有2个车间(二车间、三车间)正常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进厂→称量、验收→爬坡料斗→窑头料仓→烧火(一氧化碳发生炉)→熔化池熔化→成型→退火等。发生事故的是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

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0月24日12时许对发生事故的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及未发生事故的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的7个作业点进行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事故发生后已停产8

h)、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和工人休息处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限值(GBZ22020),二车间一氧化碳检测浓度为37.5

mg/m3(事故发生点);停产改造后,添置了作业场所通风排毒设施及警示标志,加强了作业场所自然通风,10月25日14时进行复测时一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限值。11月5日更换事故发生点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后,对其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

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

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

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

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

害的一种职业病。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职业中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业中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小李是一名化工厂的工人,他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由于工作环境的特

殊性,化工厂中有机溶剂的浓度很高,工人们往往需要长时间在其中工作。小李在工作中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的环境中。起初,他并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异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不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症状的加重,小李去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

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是由于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的。医生告诉小李,他已经患上了职业中毒,并且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小李和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工作中的一点点疏忽竟然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小李的案例并不是个例,职业中毒在工业生产中并不罕见。许多工人由于长期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丧失了工作能力。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造成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患病的工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工厂和企业需要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

意识。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工人们也应该自觉地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

职业病。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张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搬运和混合工作。由于工

作环境中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小张经常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呕吐的症状。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被诊断为职业中毒。小张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二,农药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李在一家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农药成分。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小李经常出现头痛、恶心、眼睛灼烧等症状。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农药厂的工作环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三,医院护士职业中毒。

小王是一名医院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和放射性物质。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

的个人防护装备,小王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皮肤过敏等症状。经过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医院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以上案例表明,职业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其危害不可忽视。为了预防职

业中毒的发生,雇主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培训,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员工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提醒我们,职业健康和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雇主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职业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002.11.27”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2年11月27日9时35分左右,大庆石化分公司某厂仪表车间员工打电话给仪表班班长说:P102(氨蒸发器压力控制)有问题,班长就让仪表工去处理,顺便把AT104(氨中和塔上的pH计)放空阀内漏也处理一下。仪表工走到门口碰到该车间仪表班组技术员,两人一起到操作室处理P102控制系统相关仪表。到现场后看没有什么问题,只是PID参数不十分匹配,就开始调整参数。大约9时50分,仪表工带着阀门到分析间(他本人的专区,氨中和塔三层平台仪表室内)处理AT104放空阀。

9时55分该车间当班班长从操作室出来巡检,走到氨中和塔二层平台发现有液体往下漏,到三层平台检查,发现仪表室门没有锁,门关得很严,从东边的门缝有液体渗出。当打开门,把门帘掀开后,发现里边全是烟雾,蹲下看到仪表工在里边躺着,急忙跑回操作室报信。又同其他人将仪表工送到了急救站抢救。约10时10分送到大庆市第五医院进行抢救。因救治无效,仪表工于2002年11月29日16时3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大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事故联合调查组经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询问有关当事人,事故的基本情况已经查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中毒伤害责任亡人事故。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为事故发生原因有:

1.直接原因:

仪表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按要求开作业票作业;没有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在现场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处理放空阀;在处理放空阀时,没有按程序将上下游的阀门关严就进行作业,严重违章操作,致使氰化物泄漏,造成死亡,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职业病案例: 一起六氟化硫中毒事故

职业病案例: 一起六氟化硫中毒事故

一起六氟化硫中毒事故

2020.4.8晚上6时左右,公明某电子公司1名工程师在维修机械时因1个零件掉落到电子加速器的气罐里,该工程师下去检零件时立即昏倒,没有上来,正在值班的保安班长得知后下去救人也没有再上来。

2人被救上来时已死亡。

气罐2.3米高,罐口直径约1米,罐壁有梯子可下到罐底。

气罐装满六氟化硫(SF6)绝缘气体,SF6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非燃烧性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5倍。

事故原因:气罐内缺氧致窒息死亡。

教训:

1.要时刻警惕极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2.了解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与预防措施;

3.危险场所要设置警示标识。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肤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心脏损害、 视神经损害、猝死等 • 死亡率高达50% • 个体敏感性差异很大
精选ppt
6
发病
• 我区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 1993~2004年宝安发病100例 • 死亡13例 • 病例逐年增加,但通过控制,
死亡率逐年下降
• 三氯乙烯依然是我区第一职业 杀手
精选ppt
7
临床表现
短时间吸入较高浓度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神志恍惚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震颤谵妄昏迷强直性抽搐极重者可致死亡长期吸入和接触苯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及白细胞持续降低等血象异常严重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明成分
2006年宝安区职业病发病情况
全区确诊33例,其中 • 三氯乙烯职业病6例 ; • 慢性正己烷中毒2宗11例; • 苯中毒3宗6例 ; • 矽肺6例; • 其他职业病4例。
❖ 医药费50多万元,赔偿21万元。 ❖ 该厂无买工伤保险,损失惨重。 教训:
贸然使用成分和毒性不明的化学品非常危险。
精选ppt
24
二氯乙烷中毒常识
高毒、损害脑细胞,可致中毒性脑病,死 亡率高,常留下严重后遗症(残废)。
• 华松公司金虎牌“ABS514”、“3434”、 “3435”胶水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氯乙烷。
防护要点: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通风,尽量改 用低毒性的替用品。早期发现职业性损害者, 及时进行处理。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的现象。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职业中毒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工厂化学品泄漏事件。

在某化工厂,由于管道泄漏,大量有毒化学品被释放到空气中。工厂员工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发现员工中毒,需要进行紧急治疗。事后调查发现,工厂对化学品泄漏的风险评估不足,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互联网公司员工工作压力过大。

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加班成为常态,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一些员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这些职业中毒的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身体调理,以恢复健康。

案例三,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试剂和病人的体液等。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职业中毒的影响,出现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中毒的风险。

这些案例反映了职业中毒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中的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工作压力过大、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职业中毒给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

带来严重影响,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一定损失。为了预防职业中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

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帮车间14例,其中重度慢性苯中毒者7例。病例分析如下(实习表7-1):

实习表7-1 某皮鞋厂慢性苯中毒患

病率分布

[问题]

7.简述慢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8.完成实习表7-1的统计分析。

9.如何衡量该事件的严重程度?

10.欲了解发生此事件中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还需作哪些调查?

对该厂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服务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该厂于1982年4月投产。投产前未向卫生防疫站申报,所以未获必要的卫生监督。接触苯作业工人均未获就业前体格检查。

对该厂无职业的卫生宣传教育。全厂干部和工人几乎都不知道粘合用的胶水有毒。全部中毒者均有苯中毒的神经系统症状。但仅7人在中毒死亡事故发生之前就诊,其余11人(占61.1%)直至事故发生后由该厂组织体检时才就医,致使发生

症状至就诊的间隔时间平均长达半年左右[0.68(±0.70)年].

对该厂接触苯作业工人无定期体检制度。上述7名在事故发生前即因苯中毒症状就诊者,平均就诊2.14(±0.69)次。分别被诊断为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无诊断而只给对症处理药物。

事故发生后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对全厂职工普遍进行体格检查,治疗中毒患者,并进行随访。

[问题]

11.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如何防止再发生这类严重事故?

资料来源:上海医科大学沈贻谔提供

职业中毒案例(二)

案例于××,男、23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于1980年2月18日中午感头晕、头胀、乏力、上腹部肌肉跳动。至厂医务室就诊,扎针2次,未见好转。继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嗜睡、全身无力、两手发抖、拿物不稳,遂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建议该病员精神病院治疗。患者未去,而症状逐渐加重,两眼视物模糊,并有复视现象,语言不清,走路不稳,跌倒数次,大小便失禁。至2月26日前后同工段另12名操作工人因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不能上班,分别到各市级医院就诊,诊断各异:“精神分裂症”、“胃炎”、“神经衰弱”、“美尼尔征”等。而工厂医师则怀疑这13名病员的疾病系与车间毒物有关。

[问题]

1.工厂医师为什么怀疑这些病人与车间毒物有关?

2.各医院为什么有这样千差万别的诊断?

3.应如何进一步证实?

工厂医师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一起去该厂调查。该化工厂系用氯甲烷生产硅油,合成工段操作室面积12m2.内装有6个管道。经检查发现有2个阀门开关松开。当时正值严冬季节,室内门窗紧闭。随即测定室内空气中氯甲烷浓度为3000mg/m3(当时我国尚未公圸氯甲烷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40mg/m3)。该工段共有操作工13名,三班轮转,其中4名夜班操作工发病较重,均收住院。内2人在班上昏倒,大小便失禁。另2人严重头昏、不断出现恶心、呕吐。其余9名日班工人症状较轻。13名操作工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在19~38岁之间。

[问题]

4.为什么管道阀门松开而未发现?从对该厂的调查中发现什么问题?说明什么?

5.为什么夜班工人病情较重而日班工人较轻?

患者主诉吸入氯甲烷后感有头晕、头胀、乏力,1~2天后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呃逆、胸闷、气短、心悸、视力模糊、复视、神志恍惚、肢体麻木、乃至大小便失禁等。

体征:轻度中毒者无。较重4例住院后有低热(体温在37.4~38℃之间),脉速(最快为134次/min),咽充血,肌肉跳动,两手震颤,书写困难,步态蹒跚,急转弯易跌倒等。龙伯试验、指指和指鼻等试验均为阳性(实习表7-2)。

实习表7-2 13例氯甲烷中毒患者

的症状、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