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案例(一)

合集下载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 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

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

卫生学职业病案例分析——李益锋

卫生学职业病案例分析——李益锋

卫生学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目的要求;1、 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3、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案例一】 患者赵xx ,男性,42岁,今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

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X 线胸片均未见改变。

【问题讨论1】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入院日期;现在及过去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既病史;血铅、尿铅测定结果;2、 当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铅中毒;胃溃疡、癌瘤、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急性肠溃疡、局部肠炎、腹膜炎3、 可以引起腹绞痛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铅(铅矿的开采及冶炼、熔铅专业、铅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生活性接触)、汞(汞矿开采及冶炼、仪器仪表和电器器材的制造与维修、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以及贵重金属加工作业、颜料工业、生活性接触)、二氯乙烷(化学合成、纺织、石油、电子、植物油提取等行业)、有机磷农药(农药生产车间,施用农民)、百草枯(除草工人,生产车间)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12年,每天工作10小时。

疑为慢性铅中毒。

【问题讨论2】4、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1) 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是铅中毒的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与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缺乏等。

实习七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2011

实习七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2011

【问题讨论2】 问题讨论2
3.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毒作用机制。比较急、慢性苯 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毒作用机制。比较急、 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5.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经分析认为有毒气,随即用送风机送风,与此同时, 经分析认为有毒气,随即用送风机送风,与此同时, ××又下去抢救 突然感到鼻子发酸,咽部发苦发辣, 又下去抢救, 黄××又下去抢救,突然感到鼻子发酸,咽部发苦发辣, 当伸手去抓张×× ××时 已感两手不由自主, 当伸手去抓张××时,已感两手不由自主,即憋了一口 到池口时也失去知觉,昏倒在池内。 气,到池口时也失去知觉,昏倒在池内。此后又连续有 四位工人前赴后继昏倒在池内。 四位工人前赴后继昏倒在池内。 检查发现送风机送进的风量很小, 检查发现送风机送进的风量很小,随即在风机上接 了管子通入池底,继续送风。以后下去的4 了管子通入池底,继续送风。以后下去的4人均带三层 用水浸湿的口罩,腰间系了绳子,经二十多分钟的抢救, 用水浸湿的口罩,腰间系了绳子,经二十多分钟的抢救, 池下7人全部拉了上来。前三人因中毒时间较长, 池下7人全部拉了上来。前三人因中毒时间较长,虽经 多方抢救,终因呼吸心跳全部停止而死亡。 多方抢救,终因呼吸心跳全部停止而死亡。1人深度昏 抢救12h时后苏醒, 人昏迷5min 10min后苏醒 12h时后苏醒 5min后苏醒, 迷,抢救12h时后苏醒,3人昏迷5min-10min后苏醒,后 面下池的四人均未昏迷。 面下池的四人均未昏迷。
【问题讨论1】 问题讨论1
1.看到连续两人突然昏倒在贮浆池内,你认为其可能原因 看到连续两人突然昏倒在贮浆池内, 是什么? 是什么? 2.能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毒物有哪些?造纸厂贮浆池最 能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毒物有哪些? 常见的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种毒物? 常见的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种毒物?

职业病案例: 刀具厂职业中毒

职业病案例: 刀具厂职业中毒

刀具厂职业中毒2020年10月5日下午4时,温州某金石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造成急性中毒5人,其中4人死亡.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因使用过程中发现废水处理罐渗漏,进行检修,排废水完毕;1名工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开始清理罐体中的污泥,昏在罐内;另一名工人抢救,即摔至罐底.后经消防官兵戴上防毒面具等进入罐中救出,送医院救治.主要工艺有镀铜,铬,镍等,使用氰化钠,氰化亚铜等氰化物剧毒品,并产生电镀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含氰含碱废水→氰集水池→氧化反应池→沉淀反应池→沉淀池.事故现场监测:硫化氢7.7mg/m3,氰化氢0.77mg/m3(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硫化氢10mg/m3,氰化氢1mg/m3_).职业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估计:我国因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2.4%.据统计,我国因职业安全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典型案例2020年泰顺县某叶腊石矿455名工人体检发现约有00名矽肺病.估计安置和补偿费用需600万元.1993年泰顺县承包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致使196名职工患尘肺,温州中院判决赔偿2亿元.造成中毒事故的原因原料,设备,环境因素(经济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和非正规企业问题突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人的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弱势群体,流动劳动者.职业伤亡事故60-70%是由于职工违章操作和缺乏卫生知识所造成)管理的原因(职业卫生管理与服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管理缺乏科学依据,随意心大)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我国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基于这一模型.管理失误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加害物事故行为人职业中毒事故调查处理指南报告现场处理与调查取证调查报告的撰写报告1,一般事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报告.2,一般事故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对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调查处理.现场处理与调查取证现场协助医务人员抢救中毒人员.控制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事故原因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了解工艺流程,原料,产品,产量,事发经过,中毒人员症状和救治过程,有无违章行为,与以往操作的不同点(询问中毒工人,同事,企业主或负责人,现场见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现场调查生产车间概况,有无操作规程,警示标识,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等(现场监督检查笔录,拍照)收集现场物证(采集现场使用的原料等有关物品进行实验分析,现场模拟测试)调取或复印相关书证(劳动合同,工资单,病历资料,历年监测报告,生产工艺流程,原料,中间体,产品等技术资料)鉴定结论(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事故责任调查取证:重点调查企业负责人和直接主管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询问企业主或负责人,中毒工人,同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防护措施,劳动者健康权益维护等落实情况,制作询问笔录)现场调查(现场检查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制作检查笔录,拍照)调取或复印相关书证(职业卫生防护经费的支出,监测,体检,培训工作执行情况)等.行政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可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条的规定。

职业病案例: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

职业病案例: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2020年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

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

事故经过: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目前任某正在住院治疗。

该所接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

任某于1997年进厂,1999年1月从事钙塑箱的印刷工作,1999年10月至2020年6月17日从事擦字工作。

2020年4月底出现身体乏力、恶心、头晕及牙龈出血等症状。

该厂在旧钙塑箱上擦字和在新钙塑箱上印字两道工序中,均使用了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8月7日任某被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于7月17日调查该厂二甲苯的进货渠道,发现有苯的进货发票,并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的6个测定点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苯浓度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40mg/m3),其中最高浓度达995.3mg /m3。

同时发现,该厂未申请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和办理职业卫生审查手续;未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和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根据调查,卫生监督所向该厂发出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职业性体检和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设施后方可从事印刷、擦字工作。

9月15日,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体检结果,对该厂另外14名印刷、擦字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4人,慢性轻度苯中毒6人,慢性重度苯中毒1人。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过程简单,事实清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控制,尤其是有毒有害环境安全控制;二是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护;三是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2010年2月4日,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5名职工因身体不适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对患病职工作出初步诊断:不排除接触苯作业导致的职业损伤。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与市安监局于当天组成调查组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测,发现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指示市安监局依法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实施停产整顿,另一方面安排市卫生局、市经济开发区督促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三联机车间职工进行体检筛查。

检查中共发现35人血液指标异常,其中27人需住院治疗,8人居家治疗。

事件处置过程中,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作出批示,对救治病人、履行职责、监督排查、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疑似职业中毒事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汇报,对医疗救治、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处理、发制品行业有害工序排查整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病人。

27名患者被安排住进许昌市条件最好的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患病职工的医疗救治和病情监测工作。

市中心医院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对患病职工进行了积极救治。

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治疗资金,对居家治疗病人全额报销费用,对住院病人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至3月30日中午,已报销医疗费用78万元。

2月21日,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对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两位专家在会诊时表示,这些病人通过科学施治,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

与患病职工救治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及时受理并依法组织了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28名职工的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28名申请人均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中毒事故案例

中毒事故案例

中毒事故案例
最近,我国某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中毒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

这起事故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中毒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起事故的原因和经过,以便更好地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的生产车间,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化学品的搬运和混合操作。

突然,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随之而来的是工人们的头晕、恶心和呕吐。

紧急情况下,工厂立即进行了疏散,并派人将受伤的工人送往医院救治。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最终确认为化学品泄漏,导致工人中毒。

这起中毒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在生产和工作中要格外
小心。

首先,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化学品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其次,工人在操作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好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化学品泄漏引发中毒事故。

另外,工厂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类似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中毒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
生产课。

我们要从这起事故中汲取教训,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共同维护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甚至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生产工作更加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不当,导致工作者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不仅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讨论职业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小李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包括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小李每天都暴露在有毒气体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有机溶剂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小李长期暴露在有毒化学品中,导致了职业中毒。

化工厂应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可能性。

案例二: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张三是一名矿工,他长期在地下煤矿工作,吸入了大量的煤尘。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除尘设备,张三每天都暴露在粉尘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尘肺病,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导致了职业中毒。

煤矿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除尘设备,定期对矿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矿工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案例三:工厂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王五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铅、汞等。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王五每天都暴露在重金属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工厂应该加强对重金属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防护措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重金属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中毒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职业病案例: 电子厂正己烷群体职业中毒事故

职业病案例: 电子厂正己烷群体职业中毒事故

电子厂正己烷群体职业中毒事故1996年8月上旬,深圳市龙岗区劳动局接到该区某电子厂52名工人的联名投诉信,反映该厂一些女工出现行走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区劳动局与区防疫站的工作人员随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事故经过:该电子厂系来料加工企业,主要以加工装配液晶显示器和电话机为主,全厂共有11个车间,员工500多人。

从1996年5月份起,在电子厂液晶显示器灌液车间和清洗车间工作的工人,相继出现手脚发麻、全身无力的症状;随后不久,有的员工有时走路都会腿部发软,不由自主跪倒在地。

7月初,一些员工出现同样症状,他们向工厂和车间负责人多次反映,要求安排患者人院治疗,在灌液车间安装抽风排毒设施,但都未得到解决。

到7月中旬,灌液车间员工向该厂行政人事部反映,有位女工已生病近1个月,病重得不能行走,7月18日被送到附近医院检查治疗,初步诊断为:双腿麻痹,原因待查。

7月28日,行政人事部又接到报告,有3名员工病情严重,表现为手脚酸痛、麻痹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送医院检查治疗,诊断无结果,暂住院。

以后几天陆续有生病员工要求治疗,共40多人,其中有13名症状严重者住院治疗。

直到8月5日工人集体投诉到劳动局后,工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事故分析:这次发病的员工,主要分布在灌液和清洗两个车间,共40人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2名是男工外,其余都是女工。

经对该厂生产环境进行卫生监测和病人的临床方面的检查,发现这两个车间正己烷的浓度超过卫生毒理学指标的4.6倍。

经省、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的专家、教授的调查和研究,诊断为正己烷引起的职业中毒。

到11月为止,该厂住院治疗人数达56人,其中女工53人,男工3人,重症者已瘫痪不起,有7人出现肌肉萎缩,走路拖步,轻微者让人搀扶可以行走。

据调查,该电子厂从1995年11月开始,用正己烷取代氟里昂作为清洗液晶片和注液槽的溶剂,每周用量达800kg。

正己烷是一种有毒的有机溶剂,在我国属于限制使用的化学溶剂。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职业中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职业中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小李是一名化工厂的工人,他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化工厂中有机溶剂的浓度很高,工人们往往需要长时间在其中工作。

小李在工作中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的环境中。

起初,他并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异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

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不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症状的加重,小李去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是由于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的。

医生告诉小李,他已经患上了职业中毒,并且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小李和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工作中的一点点疏忽竟然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小李的案例并不是个例,职业中毒在工业生产中并不罕见。

许多工人由于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丧失了工作能力。

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造成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患病的工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工厂和企业需要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可能性。

工人们也应该自觉地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的环境中。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

小李的职业中毒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工作中的安全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认识到职业中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共同努力,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保障工人们的健康权益,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努力奋斗!。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

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

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张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搬运和混合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中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小张经常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呕吐的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小张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二,农药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李在一家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农药成分。

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小李经常出现头痛、恶心、眼睛灼烧等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农药厂的工作环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三,医院护士职业中毒。

小王是一名医院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和放射性物质。

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小王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皮肤过敏等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医院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以上案例表明,职业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其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雇主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培训,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提醒我们,职业健康和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雇主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职业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压、高温、高噪音等不良环境中,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职业中毒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职业中毒案例,对职业中毒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化工厂工人的职业中毒。

某化工厂的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多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化学中毒。

这些工人由于长期在高浓度有毒气体环境下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厂工人劳动保护的讨论。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IT行业的职业中毒。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行业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就业首选。

然而,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不仅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还可能造成颈椎、腰椎等部位的损伤。

此外,IT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也容易导致情绪失衡、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都是IT行业职业中毒的表现。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医护人员的职业中毒。

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容易受到感染或者吸入有毒气体,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高强度工作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出现职业中毒的情况。

以上案例表明,职业中毒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化工厂工人,应当加强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人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有毒气体的情况;对于IT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注意调整工作状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对于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受到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职业中毒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加强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职业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职业中毒的案例经验分享

职业中毒的案例经验分享

以下是一个职业中毒的案例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在一个化工厂中,有一名工人负责操作一种含有有机溶剂的设备。

由于长期接触这种有机溶剂,该工人开始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案例过程:
1. 初期症状:工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频繁感到头痛和眩晕,最初他认为可能是工作疲劳或者普通的感冒症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症状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他开始意识到这可能与他的工作环境有关。

3. 医疗检查:工人向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在公司的安排下进行了医疗检查。

医生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测,发现他体内的有机溶剂含量超标,确诊为职业中毒。

4. 应对措施:公司立即停止了该工人的相关工作,并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和治疗。

同时,公司也对工作环境进行了整改,加强了防护设施,减少了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5. 后续处理:工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了治疗,并在康复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公司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大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能力。

经验教训:
1. 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工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并寻求医疗帮助。

3. 公司应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设施,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4. 对于已经发生的职业中毒病例,公司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同时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氯化镉中毒案例

氯化镉中毒案例

氯化镉中毒案例
氯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工原料。

然而,如果接触氯化镉的过程中不慎发生中毒,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关于氯化镉中毒的真实案例。

在某化工厂工作的张先生,在一次操作中不慎接触了氯化镉,由于没有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导致了氯化镉中毒。

张先生接触氯化镉后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医生的诊断,张先生被确诊为氯化镉中毒,需要接受相应的解毒治疗。

氯化镉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氯化镉进入人体后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

而且,氯化镉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采用了药物解毒和支持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药物来促进氯化镉的排泄,同时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的支持治疗,以减轻器官的损伤。

经过数天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体内氯化镉的含量也逐渐降低,最终康复出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氯化镉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中毒疾病,工作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氯化镉。

一旦发生中毒,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另外,也要加强对化工原料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减少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总之,氯化镉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中毒事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增强安全意识,做好职业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职业中毒,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中毒处置案例

职业中毒处置案例
职业中毒处置案例
职业中毒处置案例
目录
一、概述 二、急性职业中毒案例 三、突发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四、样品采集 五、患者与接触者健康影响评价
一、概 述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⑴自然灾害。 ⑵事故灾难。 ⑶公共卫生事件。
a、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d、动物疫情, e、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
(4)腈类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 异氰酸甲酯、硫氰酸酯类、异硫氰酸酯类;
(5)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 烟碱、呋喃等。
6.农药
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沙蚕毒类杀虫剂、有 机氯类杀虫剂等农药在生产活动中都可经过 呼吸道、皮肤吸收导致急性职业中毒。
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消化 道途径则属次要。呼吸道是主要途径。
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 均可由完整的皮能经皮肤吸 收的毒物也可进入人体,有些腐蚀性化学物 可通过灼伤的皮肤吸收;
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类别(6类)
按照化学物理性质及在职业场所的应用,毒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事例
4、2004年1月16日 “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三所二队污水 井疏通作业”由硫化氢为主的急性中毒事故,2人发生急 性硫化氢中毒。
5、4月20日怀柔区“北京京都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氰化 物急性中毒事故。(黄金冶炼为:预处理、浸取、回收、精炼,浸取分物
理、化学法,其中化学法中有氰化法(又分:氰化助浸工艺、堆浸工艺)。
基本概念
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和劳动 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所引起 的疾病。
按中毒发病的缓急分类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度警惕。
精选ppt
16
接触机会
• “白电油”(代号NH)主要成分为正己 烷。
• 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洗工作, 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 面等。
精选ppt
17
毒性
• 正己烷属低毒性, • 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 进入人体后主要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 一般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从接触到发
• 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有良好通风, • 尽量不要在空调环境下使用白电油,
• 有的工艺可用毒性更低的溶剂如异 丙醇(IPA)或异丁醇来替用。
• 做好就业前体检和上岗后定期体检 工作,及早发现职业禁忌症和职业 性损害,及时进行处理。
精选ppt
20
案例6: 佛山矽肺病引发罢工案
2005年3月15-17日佛山一家首饰厂因 矽肺病问 题,引发了集体罢工,3000多名工人集体上路, 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度瘫痪,当地出动几百名警 察控制现场。
肤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心脏损害、 视神经损害、猝死等 • 死亡率高达50% • 个体敏感性差异很大
精选ppt
6
发病
• 我区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 1993~2004年宝安发病100例 • 死亡13例 • 病例逐年增加,但通过控制,
死亡率逐年下降
• 三氯乙烯依然是我区第一职业 杀手
精选ppt
7
临床表现
避免有毒气体扩散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其他作业工人;
• 找代替:改用无毒或毒性更低的清洗剂;
精选ppt
32
• 要防护:从事有机溶剂作业的工人,应注意
戴防护手套和防毒口罩,防止吸入和皮肤污 染,禁用有机溶剂洗手;
• 讲卫生:不在工作场所休息、进食,吸烟;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的现象。

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职业中毒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工厂化学品泄漏事件。

在某化工厂,由于管道泄漏,大量有毒化学品被释放到空气中。

工厂员工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发现员工中毒,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事后调查发现,工厂对化学品泄漏的风险评估不足,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互联网公司员工工作压力过大。

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加班成为常态,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些员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职业中毒的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身体调理,以恢复健康。

案例三,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试剂和病人的体液等。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职业中毒的影响,出现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中毒的风险。

这些案例反映了职业中毒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中的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工作压力过大、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

职业中毒给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一定损失。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其次,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另外,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最后,建立健全的职业中毒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中毒事件,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中毒案例(一)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

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

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

制帮车间14例,其中重度慢性苯中毒者7例。

病例分析如下(实习表7-1):实习表7-1 某皮鞋厂慢性苯中毒患病率分布[问题]7.简述慢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8.完成实习表7-1的统计分析。

9.如何衡量该事件的严重程度?10.欲了解发生此事件中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还需作哪些调查?对该厂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服务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该厂于1982年4月投产。

投产前未向卫生防疫站申报,所以未获必要的卫生监督。

接触苯作业工人均未获就业前体格检查。

对该厂无职业的卫生宣传教育。

全厂干部和工人几乎都不知道粘合用的胶水有毒。

全部中毒者均有苯中毒的神经系统症状。

但仅7人在中毒死亡事故发生之前就诊,其余11人(占61.1%)直至事故发生后由该厂组织体检时才就医,致使发生症状至就诊的间隔时间平均长达半年左右[0.68(±0.70)年].对该厂接触苯作业工人无定期体检制度。

上述7名在事故发生前即因苯中毒症状就诊者,平均就诊2.14(±0.69)次。

分别被诊断为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无诊断而只给对症处理药物。

事故发生后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对全厂职工普遍进行体格检查,治疗中毒患者,并进行随访。

[问题]11.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如何防止再发生这类严重事故?资料来源:上海医科大学沈贻谔提供职业中毒案例(二)案例于××,男、23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

于1980年2月18日中午感头晕、头胀、乏力、上腹部肌肉跳动。

至厂医务室就诊,扎针2次,未见好转。

继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嗜睡、全身无力、两手发抖、拿物不稳,遂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就诊。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建议该病员精神病院治疗。

患者未去,而症状逐渐加重,两眼视物模糊,并有复视现象,语言不清,走路不稳,跌倒数次,大小便失禁。

至2月26日前后同工段另12名操作工人因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不能上班,分别到各市级医院就诊,诊断各异:“精神分裂症”、“胃炎”、“神经衰弱”、“美尼尔征”等。

而工厂医师则怀疑这13名病员的疾病系与车间毒物有关。

1.工厂医师为什么怀疑这些病人与车间毒物有关?2.各医院为什么有这样千差万别的诊断?3.应如何进一步证实?工厂医师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一起去该厂调查。

该化工厂系用氯甲烷生产硅油,合成工段操作室面积12m2.内装有6个管道。

经检查发现有2个阀门开关松开。

当时正值严冬季节,室内门窗紧闭。

随即测定室内空气中氯甲烷浓度为3000mg/m3(当时我国尚未公圸氯甲烷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40mg/m3)。

该工段共有操作工13名,三班轮转,其中4名夜班操作工发病较重,均收住院。

内2人在班上昏倒,大小便失禁。

另2人严重头昏、不断出现恶心、呕吐。

其余9名日班工人症状较轻。

13名操作工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在19~38岁之间。

4.为什么管道阀门松开而未发现?从对该厂的调查中发现什么问题?说明什么?5.为什么夜班工人病情较重而日班工人较轻?患者主诉吸入氯甲烷后感有头晕、头胀、乏力,1~2天后症状加重。

同时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呃逆、胸闷、气短、心悸、视力模糊、复视、神志恍惚、肢体麻木、乃至大小便失禁等。

体征:轻度中毒者无。

较重4例住院后有低热(体温在37.4~38℃之间),脉速(最快为134次/min),咽充血,肌肉跳动,两手震颤,书写困难,步态蹒跚,急转弯易跌倒等。

龙伯试验、指指和指鼻等试验均为阳性(实习表7-2)。

实习表7-2 13例氯甲烷中毒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化验及其他检查:4例住院病人周围血象均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总数为4950~9570,红细胞为340万~413万,血小板为13.7万~18.9万。

肝功能检查均属正常。

13例尿常规检查,3例镜检除有少量红细胞外余均正常,心电图检查除6例有窦性心动过速外,无其他特殊发现。

[问题]6.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病?复习氯甲烷中毒特征,如何排除其他疾患?上述13名病员被确诊为急性氯甲烷中毒,并与职业有关,至此全厂工人惶惶不安,引起市化工公司及工厂领导重视,组织全厂工人去职业病防治所进行体格检查,并组织人员进行全厂调查,结果如下:(1)该厂于1964年建立时未向劳动局及卫生局申报,劳动保护设备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尤其是以后又在管道阀门开关操作处盖起操作室,无任何通风设备,操作工均未接受就业前体检。

(2)全厂干部和工人几乎都不知道氯甲烷有毒。

全部操作工经常因有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到医务室就医,对症治疗或病休,直至该工段无人上班时才引起领导重视组织体检、就医,致使病情延续半月有余。

(3)管道阀门无人检查维修。

[问题]7.亡羊补牢未为晚,工厂领导、医生和工人都应如何从中吸取教训,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故?资料来源:蚌埠职业病防治所郭振勋提供职业中毒案例(三)案例某公社天平厂女保管员刘××于1982年4月16日上午8时半进入地下仓库取物,10多分钟后有人发现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被救出仓库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入院时为9时半左右,病人当时呼吸浅表、频数、脉微弱、口唇鲜红。

随从人员介绍库内存有机油、煤油、稀料和氢氧化钠等。

医院按急诊苯中毒抢救,见效不大,1小时后医院打电话报告所在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科。

[问题]1.根据病人入院的临床表现及工厂所介绍的生产环境你的印象是什么?2.仓库内储存物种类很多,现场环境不了解,不能肯定为哪种病时,应采取什么措施?3.如是急性职业中毒,报告的要求是什么?不重视职业中毒报告的后果如何?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科接到电话报告后立即有两位在夫带着测苯的快速检气管去该厂进行调查。

该地下仓库在一间办公室下面,室内地板有一个盖有木板的1.5m2左右的入口,直立一木梯供人上下之用、地下库的面积约为8m2、高2m2,地面为泥土地,比较潮湿,无任何通风措施。

地下库内除有煤油、稀料味外,有明显苦杏仁味。

库内有成桶的机油、煤油和稀料,及两箱白色结晶物,木箱未加盖,箱内结晶物已潮解。

经测定苯浓度仅为痕跡量。

因库内苦杏仁味重,考虑该白色结晶物是氰化物,经与工厂管生产的人员核对,证实该白色结晶物是热处理用的氰化物,而不是氢氧化钠。

根据调查结果,基本肯定该病人为氰化物中毒。

通知工厂封锁现场,该办公室不能进入,防止继续发生中毒。

进入地下库背出病人两位同专虽然当时尚无明显症状,但也进行医学观察。

防疫站医师立即通知医院按氰化物中毒抢救,并同时电话报告市卫生防疫站、市、区劳动局。

[问题]4.为什么必须进行中毒现场调查?工厂反映的情况为什么必须经过核实?5.现场调查后判断为氰化物中毒,根据是否充分?应怎样办?6.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你认为该厂在此次事件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建立哪些制度?医院得知是氰化物中毒后,因无解毒药品,速派人去有职业病科的医院要求支援解毒药。

中午12时,才开始用解毒药。

下午1时许患者出现强直性痉挛,每3~5分钟1次,肺部有少数湿罗音,2时半血压、呼吸较平稳,4时输血400ml,晚10时半肺水肿明显,经各种抢救措施无效,于4月17日清晨5时死亡。

[问题]7.请查阅有关氰化物中毒机制,急性重症氰化物中毒临床表现及抢救工作的关键?发生事故当天下午卫生防疫站医师佩戴防毒口罩进入地下库采集空气,用氰化物检气管进行鉴定,确定库内空气中氰化物浓度已超过100mg/m3(检气管最高刻度为100mg/m3),超过国家标准(0.3mg/m3)330倍以上,发生事故前地下库不常有人入库工作。

此次事故后关闭五天,市劳动局请矿山救护队同志来协助现场测定和处理。

救护队同志面戴氧气呼吸器进入地下库协助安放采样吸收管和小白鼠,小白鼠入库后立即死亡,地下库空气内氰化物浓度为6577mg/m3,超过国家标准19930倍。

采样后将木箱内的氰分钠和氰化钾分别装入磨口大玻璃瓶内,在库内喷洒了漂白粉和过锰酸钾进行处理。

由于仓库无法通风,进入仓库又不便,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要求工厂停用该仓库。

此后召开了全区工厂医务室和安技干部会,宣传了预防氰化物中毒的知识,并提出了仓库安全要求。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