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扩展资料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时期大约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
第二阶段是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17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
第四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迷或倒退的时期,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
第五阶段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
第六阶段是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兴起的时期,其标志是21世纪以来拉美、非洲等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和共同富裕等课题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回归的思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标志性事件1.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2.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3.抗美援朝运动1951-19534.三反五反运动19535.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正文: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是一个落后和分裂的国家。
沙皇制度的腐败和封建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工人和农民的困境日益加深。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声音日益高涨。
事件过程1917年2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但并没有实现工人和农民的真正权益。
这场革命后,俄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暴力冲突的局势。
而布尔什维克党利用这一时机,发动了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于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期间进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夺取了政府机构和军队的控制权。
列宁和托洛茨基等领导人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并正式宣布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迅速传播到国际社会,激发了其他国家工人阶级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期望和追求。
影响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1. 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榜样和启示。
许多国家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2. 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十月革命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之间的斗争逐渐升级。
3. 社会经济改革:在苏联,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
国有化、集体化和计划经济成为主导,控制了国家资源和生产资料。
4. 战争与全球影响:十月革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从战争中退出,使得其他国家关注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并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激情的史诗,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 19 世纪末开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民主化。
这一阶段的革命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开始,历经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二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从 1950 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集体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革命的第三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从 1950 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如“大跃进”、“四个现代化”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失误。
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革命的第四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强国。
【三、总结与展望】回顾中国革命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3.抗美援朝运动1951-1953
4.三反五反运动1953
5.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新中公司赫赫有名。
盛名之下,新中公司却已举步维艰。8年的迁徙生涯,多次遭受日军轰炸,损失惨重,再受1948年金圆券风波、货币贬值的影响,当年年终结账,仅盈余金圆券2.7万元,折合银元200元。
1949年,新中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到4月份时,只能全靠借款和变卖材料支付员工薪水。当年5月8日,时任新中公司代总经理的魏如,在第十五届股东大会上作业务报告时说:“回忆去年股东会议时,本公司业务尚可。现受时局影响,营业萧条,门可罗雀,不胜感慨。公司从去年11月以来,每况愈下,全靠借款度日,前已借款约700银元,近为应付工资,又借美金2000元。”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 、过渡性质的社会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1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1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第二章 到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的填空和问题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填空和问题1、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领。
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5、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_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___________。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___________。
8义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9、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从而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逐步为全党所接受。
1935年《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该思想奠定哲学基础。
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一系列著作中,进一步全面论证和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11、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_。
毛中特 选择题
单项选择第一章2.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中。
A.《论新阶段》B.《论持久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设计蓝图改造中国B.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C.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D.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在()A.“八七”会议以后B.遵义会议以后C.延安整风运动以后D.党的七大以后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A.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B.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C.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8.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A.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B.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C.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4.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但其核心和精髓就是()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自力更生1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C.政策和策略理论的产生D.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的创立17.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A.坚决维护马克思理论的原创性B.按照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来解决实际问题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结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18.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A.遵义会议上B.六届七中全会上C.瓦窑堡会议上D.党的七大上23.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D.“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4.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31.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A.实践基础B.时代背景C.现实依据D.理论基础3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A.理论基础B.实践基础C.时代背景D.现实依据35.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7.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39.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A.第一要义B.核心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第二章5.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 )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 )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8.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3.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A.马克思基本原理B.毛泽东思想C.社会经验D.社会实践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独立自主B.与时俱进C.实事求是D.社会实践第三章4.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井冈山的斗争》5.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搞清中国的国情C.新民主主义总路线D.新民主主义纲领6.区分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A.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还是封建社会性质C.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好中华民族矛盾还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是无产阶级民主革命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人民所有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全民所有9.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A.武装斗争,统一路线,党的建设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1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争敌人的三大法宝(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B.统一路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路线D.工农武装,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加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第四章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革命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考试D.过度时期的结束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工农阶级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6.过度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的含义是指()A.实现私营工商业的国有化B.实现个体农业的集体化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D.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12.我国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D.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8.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的方针A.利用、限制、改造,B.斗争、限制、改造C.团结、教育、改造D.团结、教育、利用19.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算起B.从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开始算起C.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算起D.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算起第五章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国家预算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照顾人民生活》C.《论十大关系》D.《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4.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5.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6.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长期从来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B.什么跟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D.什么是计划经济8.邓小平指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A.高速发展生产力B.各尽所能,按需所配C.共同富裕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9.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A.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强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11.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这个判断是()A.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社会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4.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巩固政权B.坚持党的领导C.发展D.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19.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A..马克思 C.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第六章1.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3.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最大的实际()A.人口多而资源相对贫乏B.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C.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D.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11.制定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时算起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完成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好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与发展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17.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改革开放第七章2.最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3.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是从()开始的。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社会主义革命也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也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和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和最彻底的革命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中国成为独立的新民主国家;第二,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的两步走中国革命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除资产阶级和生产关系的转变,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无法实现的。
关于革命的未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第二次革命”理论,它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分开,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却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插入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在两个阶段之间发展资本主义。
相信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法律斗争来积累力量,然后在一定时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代表的“左”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成败”,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并试图采取两种不同的革命齐头并进,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主义革命讲解
考研政治二十期知识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以及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
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具体做到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维导图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必必 要然 准趋 备势
基本国情: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决定
历史任务
探索
争取民族独立、②人___民__解__放_ 实现国家富强、③人___民__幸__福_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④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必必 要然 准趋 备势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无产 确立依据 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几千年来
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③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
貌 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错误,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实 现社会主义; ④错误,我国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故选B。
知识拓展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变式1 《茶馆》中,秦仲义是维新变法后出现的民族资本家,他企图
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工厂却被当作“逆产”没
收。以他为代表的各阶层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们
①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②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没有提出自己的方案
③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持久的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3年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即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1951年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便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并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1987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我们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是困难重重,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已经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已经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就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积极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事物向更有利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
具体的讲,就是发展社会主义。
因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知识点与选择题4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基本知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P90)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P90)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P90)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P90-91)5.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P9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其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P91)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93)8.过渡时期总路线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即“一体两翼”。
(P93)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体现了在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P9310.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
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