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扩展资料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时期大约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

第二阶段是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17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

第四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迷或倒退的时期,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

第五阶段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

第六阶段是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兴起的时期,其标志是21世纪以来拉美、非洲等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和共同富裕等课题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回归的思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2.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
3.抗美援朝运动1951-1953
4.三反五反运动1953
5.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新中公司赫赫有名。
盛名之下,新中公司却已举步维艰。8年的迁徙生涯,多次遭受日军轰炸,损失惨重,再受1948年金圆券风波、货币贬值的影响,当年年终结账,仅盈余金圆券2.7万元,折合银元200元。
1949年,新中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到4月份时,只能全靠借款和变卖材料支付员工薪水。当年5月8日,时任新中公司代总经理的魏如,在第十五届股东大会上作业务报告时说:“回忆去年股东会议时,本公司业务尚可。现受时局影响,营业萧条,门可罗雀,不胜感慨。公司从去年11月以来,每况愈下,全靠借款度日,前已借款约700银元,近为应付工资,又借美金2000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习题及解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填空题: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阶段的开始。

答:社会主义革命2、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性质的社会。

答:过渡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即使中国稳步地由转变为,由转变为。

答: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

答:建设,改造5、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把农民对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改造成。

答:集体所有二、单项选择题: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C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B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C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C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参考答案1、A2、C3、B4、D5、B6、A7、A8、A9、D 10、B 11、C 12、C 13、C 14、D三、多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CD )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E、外资经济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BE )A、革命性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C、动摇性D、妥协性E、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3、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E )A、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C、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D、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E、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4、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 ADE )A、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C、第二步主要是实行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D、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E、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CD )A、自愿互利B、听从上级安排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E、少数服从多数6、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 AB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E、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所有矛盾都得到解决7、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 ABCD )A、工人阶级B、贫下中农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E、富农阶级8、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 ABCD )A、剥削阶级B、被消灭对象C、团结对象D、改造对象E、革命对象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ABC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C、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D、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E、守法和违法的斗争10、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以下形式( ABCD )A、委托加工B、统购包销C、计划订货D、经销代销E、公私合营1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以下形式( CD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E、把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参考答案1、ACD2、BE3、ABCDE4、ADE5、ACD6、ABD7、ABCD 8、ABCD 9、ABC 10、ABCD 11、CD四、辨析题:1、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胜利,所以没有留下任何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并在国内普及开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社会变迁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面貌,同时,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也让我们始终看到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以及它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第一篇:20世纪初的革命早在19世纪末,中国的进步派就开始反对满清王朝,并要求进行改革和革命。

经过多次失败的起义和革命,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才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成功革命。

随后,国共两党的成立,它们的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无数战争和冲突,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是在20世纪的上半叶,当时的国民政府面对内外的困境,只好靠苏联的援助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篇: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计划经济建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纠正资本主义产生的问题并保障人民的福利。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工业、农业、科技、文化和教育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引领了中国迈向了现代化。

第三篇: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变化然而,社会主义建设也一度遭遇问题,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中国的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的落后。

随着19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生产力解放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私营企业方面实施更为开放的政策,为今天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改革开放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结论总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是一个千回百转的历程,全国人民不断努力奋斗和改革,以期实现国家的强盛,部分的经济增长及防范社会冲突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就。

现在,中国虽然已经离开了“国民党时代”和“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但是中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第二章 到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的填空和问题

第二章  到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的填空和问题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填空和问题1、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领。

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5、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_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___________。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___________。

8义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9、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从而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逐步为全党所接受。

1935年《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该思想奠定哲学基础。

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一系列著作中,进一步全面论证和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11、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的是___________。

史纲标志性事件

史纲标志性事件

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标志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中国同盟会建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5.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6.五四运动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7.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8.张学良东北易帜标着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9.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1.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2.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3.1935年北平学生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等口号。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4.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5.台湾和澎湖列岛收回,标志抗战完全胜利。

16.1946年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国性反共反人民内战。

17.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标志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9.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标志。

20.上海《文汇报》发表海瑞罢官,标志“文化大革命”发动。

21.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江青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社会主义革命也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也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和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和最彻底的革命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中国成为独立的新民主国家;第二,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的两步走中国革命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除资产阶级和生产关系的转变,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无法实现的。

关于革命的未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第二次革命”理论,它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分开,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却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插入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在两个阶段之间发展资本主义。

相信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法律斗争来积累力量,然后在一定时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代表的“左”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成败”,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并试图采取两种不同的革命齐头并进,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一、引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之后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的第一颗红色明珠在东方大地闪耀出光芒。

新中国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转变,更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本文将就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和特点进行论述。

二、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割据和分裂的局面。

而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胜利,成功推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局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引导和干预来调控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新中国注重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展开了一系列革命和建设的行动。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土地革命的目标,农民获得了土地的分配权和承包权,农村社会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土地改革的推进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基础。

2.国有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国家积极推进了工业化进程,通过国有化将私人资本转变为国家资本,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后来中国工业强国的基础。

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特别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和资源,通过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3.文化大革命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中国面临了一些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党内出现了一些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1966年起,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旨在打破旧有的意识形态,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混乱和矛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主义革命讲解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主义革命讲解

考研政治二十期知识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以及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

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具体做到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3年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即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1951年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便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并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1987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我们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是困难重重,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已经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已经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就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积极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事物向更有利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

具体的讲,就是发展社会主义。

因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知识点与选择题4

知识点与选择题4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基本知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P90)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P90)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P90)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P90-91)5.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P9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其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P91)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93)8.过渡时期总路线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即“一体两翼”。

(P93)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体现了在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P9310.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年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1949---1956年。

1.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底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因此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1949---1956年。

2.具体时间段:(1)1949——1952年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的矛盾,有三条独立的线索①“过渡”准备:人民政府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斗争;②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确立、完善。

(2)1953——1956年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①生产力: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③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政权(新政协)→社会主义劳动者专政(人大);④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⑤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

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