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24高一的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4高一的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是汉语的古代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词语和句子结构的不同。
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结构的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掌握这些基本句式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言文的基本修辞手法: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修辞手法是美化和强化表达的手段。
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等。
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文言文的词汇和文化背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好文言文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二、现代文知识点1.现代文的基础知识:现代文是指使用现代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的文言文有明显的区别。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以及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现代文的基本句式:现代文的基本句式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句式的用法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现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现代文的修辞手法:现代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称、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现代文阅读技巧:在阅读现代文时,需要注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阅读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三、作文知识点1.作文的步骤和要素:在写作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审题、构思、组织、写作、修改。
此外,作文要素包括题意、立意、文体、语言、结构等。
学好作文需要掌握这些步骤和要素,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本。
2.作文的文体:作文有多种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写景文等。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四)——《语文④》第四单元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④》第四单元为古代人物传记单元,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3篇古文。
一、成语1.完璧归赵: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2.负荆请罪:向人认错赔礼。
3.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交。
5.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6.人生如朝露:喻指生命的短暂。
7.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又辱没了使命。
8.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9.吉凶倚伏:祸福相因。
二、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句末疑问语气词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8.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10.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11.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体现,表现12.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4.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6.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1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8.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古代盛酒器1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员”通“圆”,圆周2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捉拿21.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下跪叩头,表示敬意的礼节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害,灾难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长命,年岁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7.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典、正式、简洁正式: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较为庄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文字间带有一种隆重的气氛。
简洁:文言文倾向于用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
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谓宾结构为主,以及主谓补、呼应句、倒装句、把字句等。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型是主谓宾结构,主语放在句首,谓语动词放在句中,宾语放在句末。
主谓补结构:文言文中常常用主谓补结构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结构有主谓宾结构+补语、主谓双宾结构等。
呼应句:文言文中的呼应句是指前后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思相呼应,如正反加以呼应、先后加以呼应等。
倒装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来强调句子的一些成分,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
把字句:文言文中的把字句是指使用“把”字来引出后面的宾语,表示把事交给别人或者承担一些责任。
3.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产生其中一种效果,比如夸张形容容貌的好坏、美丑。
象征:用一些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通过象征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
排比: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并列起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通过两个意义相对立的内容来强调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修辞的效果。
反问:通过质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讽刺:通过讽刺来揭示其中一种问题或者现象的不足之处。
4.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借代:用一些词语来替代另外一个词语,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叠词: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拟声:通过文字模拟出一种声音的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假借:通过将一个词语的意义转换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义,以形成一种修辞效果。
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事物之前,以起到突出和衬托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选读》是高一语文必修的一本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辞能力。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一、文言文是指我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采用古汉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语言文字。
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更为古朴,行文严谨,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繁多: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词和书面语,这些词汇常常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2. 语序固定:文言文的语序较为稳定,一般为主谓宾的结构,较少使用白话文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3. 文言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包括助词、介词等,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记忆。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中广泛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扩大词汇量: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言文教材来扩大词汇量。
2. 学习语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其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教材和做语法练习来加深理解。
3.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常用文言文表达方法:1. 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较为固定,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和定状补结构,表达清晰明了。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句子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论证方法:文言文中的论证方法通常采用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需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来了解和掌握。
五、常见的文言文易错点: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近义词,需要注意它们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如“言”和“语”、“睹”和“见”等。
2. 虚词用法: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曰”、“乎”、“焉”等,需要注意它们的用法和搭配,以免造成文义不通的错误。
3. 语法错误: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白话文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主谓宾的位置、定语和状语的使用等,以避免语法错误。
六、学习文言文的意义:1. 增强语文修养: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为准确、精炼。
2020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
2020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小学
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小学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小朋友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常见字词1、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日”“月”“山”“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如“走”“跑”“笑”“哭”等。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如“美”“丑”“高”“矮”等。
数词:表示数目,如“一”“二”“三”等。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如“个”“只”“匹”等。
2、虚词之:①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
②用作助词,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用作动词,“到……去”。
其:①用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等。
②用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等语气。
而:①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②用作代词,通“尔”,你、你的。
以:①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工具、条件等,译为“用”“拿”“凭借”“按照”等。
②用作连词,表目的、原因等。
于:①用作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译为“在”“到”“从”“对”“对于”等。
②用作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二、文言文常见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夫战,勇气也。
”“刘备,天下枭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例如:“(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3、倒装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时人莫之许也。
”定语后置:通常在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如“马之千里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是中文的一种古老的文学语言,被广泛用于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以下是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文言文基本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常见的语法知识点包括:动词的使用、句子成分的排序、词语的虚实用法等。
2. 固定搭配与成语:文言文中有许多常见的固定搭配和成语,如“纸上谈兵”、“时移世易”等。
熟悉这些固定词组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以及写作文言文作品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象征、比喻、夸张、排比等。
4.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文言文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
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词语的意义,以及推测句子的意思都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5. 古代文化知识:文言文作品通常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
对于古代政治、礼仪、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6. 文史常识:文言文作品中常涉及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理名词,了解相关文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7. 句读章句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长
句和倒装句等形式。
句读章句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句法。
8.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叙述一些神秘奇怪的事情为主。
了解志怪小说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中的志怪故事。
以上是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阅读和写作文言文作品。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一、知识部分1、文言文:基础部分:(1)300个文言实词;(见每篇古文的重点实词卷)(2)16个文言虚词:何、之、以、于、其、而、因、则、焉、乎、与、也、矣、哉、诸、然(3)词类活用(主要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动、意动、使动);(4)、古今异义、通假字(未发);(5)、文言四大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以“之”为标志:句读之不知以“是”为标志:唯利是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未之有也介词宾语前置:何以战?反身代词“自”作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定语后置:名+之+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名+动+者:骑能属者名+之+动(或形)+者:石之铿然有声者主谓倒装:形容词+感叹词,名词!快哉,此风!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为“于”: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为“以”:告以成功被动句:能翻译出“被”见(受)……于: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信而见疑被:忠而被谤于:不拘于时为:吾属皆且为之虏为……所:为巡船所物色无标志被动:戍卒叫,函谷举判断句:能翻译出“是”……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亡我者,刘邦。
……,……也: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为(乃、即、则、非、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乃天意;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非文人画士;同是天涯沦落人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省略句:省主语:(左公)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宾语: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省介词:臣战(于)河南省介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6)固定格式1、安……哉:难道……吗?2、不亦……乎:不是……吗?3、得无……乎:恐怕、莫非……吧。
4、但(惟)……耳:只不过……罢了5、顾、独……哉:难道……吗?6、何……之有:有什么……的呢?7、何哉、何也:为什么呢?8、何以:凭什么?9、何如:怎么样?10、何其……也:(表感叹)多么……啊!11、奈(若、如)何:对……怎么办,把……怎么样12、其……乎:恐怕、大概……吧13、岂……乎:怎么……呢?14、孰与:与……比较,哪一个更……?15、所以:……的原因或者用来……的。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数词的意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2倒装句①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②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省略句众人列坐于其次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六、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七、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实词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缪通“缭”,环绕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三、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①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②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③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④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哀吾生之须臾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它们;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4.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5.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作“那”,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代游客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倒装句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五、文言固定句式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论语十则》)“悦”即愉快、高兴。
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即汝,人称代词,你。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即智慧。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即只。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即座位。
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即伙伴。
7.才美不外现。
(《马说》)“现”即出现。
8.河曲智叟无以应。
(《愚公移山》)“无”即没有。
9.XXX未遍,XXX从也。
(《曹刿论战》)“遍”即遍及、普遍。
10.一切无有。
(《山市》)“无”即没有。
二、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XXX: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XXX避XXX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XXX: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XXX: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XXX: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可汗古义: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称号。
XXX:蒙古国的元首称号。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XXX:对某事表示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8.开张古义:扩大。
XXX: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XXX听。
(《出师表》)9.涕古义:泪。
XXX: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XXX: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11.池古义:护城河。
XXX: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XXX不深也。
(《孟子二章》)12.走古义:跑。
XXX:行走。
例句:XXX望XXX而还走。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精心整理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1、穷回溪。
(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
(横渡)2、不绝如缕。
(断)(五)梦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那么)(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十)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十五)异1、始指异之。
(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十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一)而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⑴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⑹郯子之徒。
(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的)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 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坐.”通“座”)6.止.有剩骨(“止”通“只”)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5.选贤与.能(“与”通“举”)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略无阙.处(“阙”通“缺”)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年级下册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6.亲戚畔.之(“畔”通“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7.始一反.焉(“反”通“返”)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七年级上册词语用法举例古义今义1.去太丘舍去离开从甲地到乙地2.期与人期行约定日期或量词3.委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委托;委派,委任4.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设计;打算;模仿5.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儿子与女儿们6.时学而时习之按时时间7.日;三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太阳泛指多次数词,三8.故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过去的,老的9.善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善良的人10.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一个双音词,能够11.虽虽有嘉肴即使虽然12.旨不知其旨也甘美主旨13.困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困难14.学学学半(前一个“学”)教学习15.并二石兽并沉焉一起并列16.是是非木杮这判断动词17.阅阅十余岁经过,过了阅读18.但但知其一只表转折,但是19.固求之下流,固颠固然,当然坚固20.物理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物理学21.云其邻人之父亦云说云朵2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死亡23.十九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数词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18.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动词,派遣、使用19.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代词,这种判断动词20.豆一豆羹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指豆子或像豆子一样的东西2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2.乡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家乡23.是;已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判断动词停止,放弃已经24.或或谓惠子曰有人或许,或者25.国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国家26.于是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副词,表承接,就27.从容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镇定,沉着28.是是鱼之乐也这判断动词29.安安知鱼之乐怎么安定;安稳;安全30.请请循其本请让我们拜托别人31.云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云朵32.师齐师伐我军队老师,师傅词语用法举例古义今义33.间又何间焉参与方位词,中间34.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见面,动词)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二、古今异义的词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共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篇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东面而视(面对)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取道)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庙礼之(在庙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顺流而东行(向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六课孔雀东南飞(一)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
)3.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4.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坚韧。
)5.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
)6.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阴暗。
)7.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二)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①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
)②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用心。
)③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
)④卿当日.胜贵(日,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
)B.名词、形容词作动词:①槌.床便大怒(槌,名词,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
)②自名.秦罗敷(名,名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③谢家事.夫婿(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
)④交广市.鲑珍(市,名词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
)⑤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C.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①逆以煎.我怀(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②足以荣.汝身(使……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荣华。
)③便利.此月内(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三)古今异义词1.为仲卿母所遣.(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2.守节..情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3.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4.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5.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6.槌床.便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7.本自无教训..(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
)8.举手..常劳劳(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9.逆.以煎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10.阿母大悲摧.(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11.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12.府吏见.丁宁(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13.恐此事非奇.(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14.寻.遣丞请还(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15.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
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
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16.渠.会永无缘(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17.便利..此月内(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18.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19.逼迫兼弟兄..(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20.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21.多谢.后世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四)特殊句式①为仲卿母所遣。
(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五)重点虚词相: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
)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我‛。
)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
)相见常日稀(互相)久久莫相忘(互相)叶叶相交通(互相)仰头相向鸣(互相)儿已薄禄相(相貌)自: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是)自可断来信(即)葳蕤自生光(且,还是)自名秦罗敷(其)自名为鸳鸯(其)好自相扶将(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见:A.相见常日稀(见面)B.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C.渐见愁煎迫(‚被‛)D.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E.黄泉下相见(见面)第八课《兰亭集序》(一)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
数词-意动)2.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形-意动)(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构成判断)B.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臵: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臵: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六、重点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9.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10.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第九课《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劝人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三、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臵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介词结构后臵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五、重点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1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1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