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生物创新教学整合应用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一、丰富教学形式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现如今的多媒体设备建设成本不断降低,每间教室或多或少已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出丰富、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音响、录制好的视频等等结合到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还能够展示现场实验操作和图像,取代课堂上讲解较为抽象和生硬的课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视频的利用在线视频前景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丰富的生物实验视频、生物分子模拟视频、遗传实验视频等,能够方便教师对某个概念的讲解,对某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进行重复演示,节省生物制备等实验操作的实验步骤,极大地便利了老师的辅助教学工作。
3.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虚拟实验室是一种集学习、研究、创新、教学为一体的新型授课平台。
虚拟实验室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实验室环境,以虚拟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各种生物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并与学习平台连接起来,提高生物学实验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提高教学效果1.智慧课堂的使用在智慧课堂中,老师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教学,即将生物学知识融入到各种智慧设备中去。
如课堂上使用智能电子白板,老师的手写可以立即实现识别和运算,可视化操作让学生更加互动参与;课堂使用智能分组形式,让学生既能自主分组合作,也能够跨区域联络,进行线上交流和探讨,深入实践和活动形式相互结合,会提高生物学的体验和实用价值。
2.信息化学习平台的建立学生排队单向传递作业笔记的方式正在逐渐淘汰,建设一个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的生物学习平台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工作。
学习平台能够更好地推进生物学知识交流和学堂社交,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各种生物类专业网站、生物博客们等,有很强的信息分享、交流互动、学术引导的功能。
三、拓展教育外延1.在线交互式课堂的建立在线交互式课堂的模式是,通过网络进行定位、交换、互动的形式,在线上开展各种资源整合的活动和课程,打造全新的生物学学习和教学体验。
教育技术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普及应用的实验研究
《教育技术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普及应用的实验研究》结题实验报告广西百色高中课题组执笔覃钧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
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需要的差距颇大。
首先,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统一的教学和权威评价,忽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个性作用发挥。
学生被动地学,为老师、为家长学习。
其次,片面夸大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间的交流协作与相互启发,以及其他环境对于学生的潜性影响。
另外,忽视或排斥现代教学媒体在改善知识显现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和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教学过程的呆板,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手段的落后陈旧,教学情感的冷落,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实践,老师们的视线已逐步地从“传道解惑”转向“研究改进教法、努力体现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求发展”的方向上来。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发挥其最佳效能,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虽然有所认识,但研究和应用不足,特别是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起的重要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学课程整合创新深层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资源的现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模式变革和教学效率提高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实践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增长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以及在课堂学教学中的应用,给生物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使得生物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使用目的、范围、层次不同有着不同的表述。
狭义的讲,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教育、教学中的整合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我国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各自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学习和查找了一些文献,综合各位专家的观点,并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本文论述的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是指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与教学诸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其整合宗旨是:通过师生在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主要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形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我们将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开发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包括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
我们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中生物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进步。
二、理论框架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坚持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
课程目标方面,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生物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生物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主线,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项目。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调查、设计等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被列为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生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推动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结论指出信息技术将会在未来继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发展,对生物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信息技术,高中,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资源,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创新,改革,生动,趣味性,应用,挑战,未来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支撑。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直观、生动的生物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查找在线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甚至引入生物信息学等内容,从而使得生物教学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
1.2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断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资源等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生物教学中。
传统的黑板与讲台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生物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丰富性。
通过互动、直观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物现象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开题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开题报告经全体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我校申请的国家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得到顺利批准, 并被列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会重点课题”。
这既是对我校多年来科研和电教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充分信任。
更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难得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保证本课题切实有效的完成, 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亳州一中面临的新形势呼唤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我校由原来的老牌小规模的省重点高中扩展为现在的一校三区, 使得我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市民和百姓子女所享受, 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生源规模剧增、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的问题, 带来教育教学多方面管理的困难。
本课题的开展, 能够调动我校广大师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迎难而上, 加强学习和科研, 提升我们自身素质。
“向科研要质量”, 以学习和研究的心态接受挑战, 把压力变动力。
2.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2006级高一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校被列为省级样本校。
面对全新的课改理念的要求, 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科实际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九六年以来, 我校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 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各学科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并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部分教师一心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 只注意应用多媒体课件, “穿新鞋, 走老路”。
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 而是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它与学科课程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的。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应用一、教学方式的创新信息技术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展示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实验过程和科学原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深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支持。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受制于实验条件和设备,很难实现全班同步进行实验。
而借助虚拟实验软件和远程实验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物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虚拟实验软件还可以模拟各种生物实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加灵活和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内容呈现的创新生物动画可以模拟生物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生物分子的运动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生物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数字图书可以将生物知识整合成多媒体教材,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呈现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收集生物科研成果和生物应用技术,设计生物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探究实践。
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知识在真实情境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也为高中生物课程的评价方式带来了创新。
传统的生物课程评价受限于笔试和实验报告等传统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
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生物课程评价方式,如数字化评价、虚拟实验报告、多媒体作品评价等,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从跨学科整合、问题式探究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科整合为特点,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跨学科地进行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社会科学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语言文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研究。
通过实地走访、采访与分析,学生既能了解社会现象,又能运用语言表达和地理知识来解释问题,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整合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密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全面的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问题式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等能力。
通过问题式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学科知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三、社会参与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学科教学的拓展。
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文化保护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地方,通过采访、调查、整理和宣传,将这个地方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表达的能力、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调查的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科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课题申报】探索初中生物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探索初中生物教育的跨学科整合课题名称:探索初中生物教育的跨学科整合一、课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与挑战。
初中生物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应用力。
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进行跨学科整合,推动初中生物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索应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研究内容与计划1. 了解初中生物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教学观摩等方式,对初中生物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2. 探索跨学科整合的模式和方法针对初中生物教育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探索合适的跨学科整合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与实验根据探索的跨学科整合模式和方法,设计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实验学校进行实施。
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评估和总结实施效果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整理相关数据,对比实验前后的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变化情况,总结课程改革的效果和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文献,对跨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2. 教学观摩与访谈:在参与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实践经验。
3. 实验研究:在实验学校进行实施,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设计,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微生物学检验是检 验医学专业一门重要 的专业课 , 综 合了临床 医学 、 病原 微生物学 、 免疫学 、 流行病 学等学 科 内容 , 是一 门学科 内 容丰富且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何使学 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能 , 激发学 生专业兴趣 , 培养学 习后继专 业课程 的能力 , 是本 课 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 资源的设计 、 开发 、 利用、 评价 和管理 , 以实现 教学优 化的理论 和实 践l 】 1 。具有信息呈现 多形式 、 非线性 网络结构 的特 点 , 克服 了传 统教
参考文献:
… 张显碧, 谭严, 左凤林, 等 某地 区养 老护理人 员培训 需求的质性研 究U 1 . 护理
研究. 2 0 1 1 . 2 5 ( 2 ) : 3 6 9 —3 7 5 【 2 ] 白 利 民, 白婧 文 江 苏 省 养 老 机 构 护 理 人 员 专 业 水 平 现 状 调 查 U ]护 理 研 究 ,
掌握 由有关 养老护理 的基本理论 知识 , 并学会如何 与老年人沟通 交 流及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 取得较好的成绩。培训 结束后 , 由市人社局
2 0 1 0 , ( 2 9 ) : 6 7 — 6 8
编辑/ 鬲小 稚
现代教育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中的应用 与思考
汤 小军 . 黄建春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 卷第 2 期广 F 半 பைடு நூலகம்) Me d i c a 1 I n f o r m a t i 0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0 . 2
试方 式 , 技能操作考核 采用 现场实际操作方式 。理论知识考 试和技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式。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等设备,教师可以将图表、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呈现给学生,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
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叶绿素在叶片中的运动和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过程。
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建设生物实验室,开展虚拟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受条件限制,学校不一定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
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作用,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生物实验,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并通过虚拟仪器进行操作。
这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还可以降低实验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三、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得实验设计更加多样和开放。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专门的实验设计软件,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总结。
这种实验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引入生物模拟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模拟软件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技术应用,它可以模拟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况,让学生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数字化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数字化生物教学的兴起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数字化生物教学的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数字化生物教学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果数字化生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动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丰富教学手段数字化生物教学手段多样,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实验、微课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师生互动数字化生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渠道,如在线答疑、讨论区等。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4. 提升教师素质数字化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在数字化生物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生物教学的实践体会1. 注重教学资源整合在数字化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
2.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数字化生物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可以运用动画演示细胞分裂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加强师生互动在数字化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创新教学评价数字化生物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可以运用在线测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数字化生物教学为生物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1. 简介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整合,提供给高中生一种综合研究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 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能将其运用到生物学的研究和研究中。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3.1 生物学基础知识- 细胞结构与功能- 遗传学原理及基因组研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3.2 信息技术基础- 电脑基本操作及网络使用- 数字媒体处理技术- 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应用4.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 实验探究: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项目合作: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既包含生物学实验,又运用到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数据。
- 教育游戏:利用教育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内容和质量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项目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生物学实验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 个人作业评分:通过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6. 教学资源- 生物学教科书和课外阅读材料- 电脑和网络设备- 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和工具该教学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提供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机会。
通过实践项目和团队合作,学生将能够加深对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应用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生物教学的跨学科整合案例计划
生物教学的跨学科整合案例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实现生物教学与多学科的有效整合,本计划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且实用的跨学科教学案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化学、物理和信息技术的元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教学内容整合:精选生物学科知识点,嫁接化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物理的光合作用原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基因序列分析,形成连贯的教学单元。
二、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三、数据分析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序列,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同时结合物理知识,模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四、实施策略制定:分阶段实施,包括前期策划、中期执行和后期评估。
每一步骤设置明确目标和关键指标,确保计划顺利推进。
本计划预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激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同时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助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这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于侧重于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本计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跨学科整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1.教学内容整合:精选生物学科知识点,如DNA复制、细胞呼吸等,与化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物理的光合作用原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单元。
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一系列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数据分析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如BLAST、Clustal Omega等,分析基因序列,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
结合物理知识,模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4.教学评价改革:引入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而非仅仅考核知识的掌握。
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热点话题,也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教学中也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更是如虎添翼。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课程整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收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它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
而整合则是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的工具性功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根据整合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整合层次;根据情况的差异,会有不同的整合方法。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内涵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工具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激励工具,作为创设丰富的生物教育环境的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STEM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STEM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摘要】随着STEM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也逐渐融合STEM 的理念和实践。
本文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STEM教育融合应用。
首先从理念融合入手,探讨了STEM教育与生物实验教学的融合点和意义;其次探索了实践模式,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到实验教学中;然后从实验设计与创新、技术支持和设备应用、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等方面分析了STEM教育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最后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STEM教育的优势,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STEM教育,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融合应用, 理念融合, 实践模式探索, 实验设计与创新, 技术支持, 数据分析, 结果展示, 综合素质, 创新人才, 培养, 可能性, 结合实践, 新的可能性, 基础, 学生。
1. 引言1.1 STEM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STEM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跨学科内容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STEM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实践探索和跨学科合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欲。
在当前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中,STEM教育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借助STEM教育的实践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STEM教育还强调实验设计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性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技术支持和设备应用,STEM教育可以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数据采集仪器和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化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
生物化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在生物化学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创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化学教育中的应用1.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生物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电子教材、在线课程、教学软件等电子资源,教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生物化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
通过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视觉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展示生物化学实验的视频,学生可以观察到实验过程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验操作的机会。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实验的反复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技巧的理解。
虚拟实验室还可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和实验材料有限的问题,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创新1.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合作学习的开展信息技术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协同编辑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3.探究式学习的推进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实践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技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使用上,涵盖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移动设备和虚拟现实等元素。
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教育资源的获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成为可能。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将视频、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呈现难以通过传统讲授法传达的复杂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抽象的概念可以变得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在线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通过网络平台,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便捷化。
无论是通过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还是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课程,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教师也能够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实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移动设备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学习的场所和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种便利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践。
同时,教育应用程序的开发也丰富了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允许他们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风格进行选择。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加入,为教育提供了更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这些技术特别适合于科学、历史等学科的教学,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生物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VR技术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或是在历史课程中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场景。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育技术的融合应用中,师生角色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与生物创新教学整合应用的实践研究摘要教育技术对生物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主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生物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本文对教育技术与生物创新教学的整合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教育技术在创设生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理地构建生物教学结构、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教育技术生物创新教学整合应用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的有机融合所形成的教育技术,它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利用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主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下面谈谈教育技术与生物创新教学整合应用的实践研究。
1 教育技术创设生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富有成效、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教育技术,能较好地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运用教育技术技术可以将声像设备综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强化学生的感知。
把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在出示画面观察、思考时,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投影打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抽象思维的能力。
而这两种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
教育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如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官认识,为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知识奠定了基础。
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例如,利用光盘介绍“濒危动物”,它能够使你看到逼真的画面,听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及自然声响,从而使你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
再如“血液循环”的教学软件,它能使人“进入”血管之中,象血细胞一样在血管和心脏内运行。
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教育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启发学生建立生物情景,提高空间想象力,找到理论知识的附着点,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2 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利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值得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它整合了传统的各种大众传媒,构建出跨地域最广、信息量最大的全球信息传播系统,它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迅速而及时地向学生传播着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等,其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学生搜索所需要的信息。
新课程在能力目标上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网络本身具有的信息显示的教育技术化、信息组织的超文本化、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非常适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探究活动。
近年来出现的WebquestLearning(简称WL)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网上探究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活动,有以下特点:(1)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2)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3)答案没有惟一性。
一个典型的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7个部分。
在这里,资源是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指出一些可以被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址,并且应该在每一链接中嵌人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点击获得什么。
具体案例请参见WTI主题探究网站(/wti/example)等网站。
此外,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室(如:青蛙解剖网上虚拟实验室:/cgibin/vfrog_script等)和一些探究学习软件(如:NETLOGO等)也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 教育技术合理地构建生物教学结构的研究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
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是指课堂教学诸要素在时空排列组合上的合理性,既包括教学目标、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性,也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层次过程和关系的合理性。
教育技术能对教学的某个环节,如讲解、演示、模拟、复习、练习、测试等发挥作用。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应把它看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事实上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
当它介人、参与课堂教学时,必然引起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
3.1 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这种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为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学习提供生动的素材,并通过必要的语言,引导问题,开启思路,使学生在课堂上同时接受图像、文字、音响、语言等多种信息,大脑的左、右两半同时活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疲劳被动等问题。
3.2 视听与探究讨论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依据发现法的原理,按照“提出问题→提供途径→探索讨论→得出结论”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育技术既可以创设探究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索提供途径和素材,也可以用于问题的提出和结论的形成。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按照教育技术提供的途径和材料,努力寻求、探究知识的答案。
3.3 教与学的交互性(练习与反馈相结合)教师在讲授知识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给予反馈响应,计算机将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正确的信号予以强化。
在上述过程中,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较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展示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情景以及成功后的喜悦情境。
这种教学方式按照“提问→回答→反馈”的过程,实行人机对话,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并且学生能根据教育技术的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协调运用了讲解、谈话、演示、发现和练习等方法,保证了与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并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合理安排了师生活动,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4 教育技术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的研究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由于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
教师可利用因特网等渠道收集大量的生物课程资源,将其用教育技术组合,以便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4.1 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演示盲区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常有多种演示盲区,或者是距离远、器材小,或者是由于过程短、变化快,或者是不可见的物质等不便观察和讲解的内容,对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事实证明这些内容正是重点和难点所在。
使用教育技术课件可以做出仿真实验演示,将“静态”变为“动态”,“高速”变为“低速”,“连续”变为“定格”,使“微观”呈现“宏观”,“抽象”表现“具体”,使“看不见,摸不着”变为“有声、有形、有色”,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便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学习的重点,由于学生较多,演示时很多学生看不清,通过教育技术展示,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显微镜的使用,这样实验的效果更好。
4.2 客观地演示错综复杂的生物构造“形态与结构”是生物新课程中份量很重的内容。
教育技术软件能为生物教学提供三维图像,教师能用立体图来表示生物体的外形及内部构造。
例如,细胞结构软件既能演示静态结构图,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构造,又可以使细胞在三维空间上作任意方向和角度的翻转,观察不同部位细胞器的空间关系,还可以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的声音。
另外,有些软件还可以通过器官组装动画、显微递进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表示生物的结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3 形象地演示变化多端的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变化规律”是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育技术演示能够清晰地展现过程动画,能够准确地反映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因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学生难以通过语言的描述来理解,通过氨基酸缩合过程的动态演示,加速了学生的理解进程。
再如,光合作用的过程,既使通过静态的图示学生也无法完全理解,而利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循环过程动画软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暂停等按钮,通过鼠标控制演示过程、局部放大图和定格图,这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4.4 生动地演示丰富多彩的生物类群“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中学生物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因为对多种生物缺乏了解而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CD-ROM光盘有着巨大的存储量,一张“动物百科全书”的光盘中就有几千种动物的资料,使用时只要移动鼠标,几秒钟内即可找到所需的资料,动物外部形态图、生活环境图、食性、叫声、行为及地理分布等,都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而效果很好。
对于一些光盘上没有的资料,网络可以成为有力的“搜索引擎”。
4.5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教育技术,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功效,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教育技术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运用。
例如“DNA复制”中,复制原理是个难点,用教育技术课件分步演示其过程,然后再整体动画表现其变化特点,使“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难点得到突破,同时也成为重点而被突出。
5 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研究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它一方面表现为获取外部信息时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加工处理信息时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影响学习自主性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以及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等方面。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努力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性质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