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GCT考试逻辑学精讲

合集下载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反驳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反驳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反驳十、反驳在逻辑学里,通常把证明自己论题真实的思维过程称为证明,而把证明对方论题虚假或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称为反驳。

因此,反驳也是一种证明。

在写作上,我们常将证明称为“立论”,而将反驳称为“驳论”。

GCT逻辑考试中与反驳直接相关的就是削弱题型,削弱就是反驳,这是逻辑考试中最大的一类题型。

削弱题型可以说是逻辑推理考试最有意思的部分,因为这最象是在辩论。

有一种典型的削弱型题目,可以反复体会一下:通常我后,没有正的效果,就是什么东西没有效果,要想削弱这种说法,就要强调如果不做这件事情,会有很坏的负效果。

比如有人说考GCT 不用复习逻辑,因为他复习了之后才得了30分,要反驳他,就得说,你如果不复习的话,连30分都得不了。

由于反驳是一种驳斥对方立论的方法,而一个立论即证明总是由论题、论据通过论证方式而构成的,因此,为了驳斥对方立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反驳论题(结论),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方式。

(一)反驳论题(结论)和反驳论据1.反驳论题(结论),即证明对方论题(结论)是假的。

■一种对许多传染病非常有疗效的药物,目前只能从一种叫亚伯拉的树皮中提取,而这种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000棵树的皮才能提取1公斤药物。

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种植物的灭绝。

以下哪项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论断?A、把从亚伯拉树皮上提取的药物通过一个权威机构发放给医生。

B、从亚伯拉树皮提取药物生产成本很高。

C、亚伯拉的叶子在多种医学制品中都使用。

D、亚伯拉可以通过插枝繁衍人工培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D。

A、B都可以减慢该种植物的灭绝,但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是D,既然可以人工培育,该种植物就不会灭绝了。

2.反驳论据,即反驳推出该结论的理由和根据。

■地球外有没有生命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课题。

1996年美国航天局对火星陨石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了表明火星上36亿年前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并向全世界科学家挑战,欢迎他们证明这一论点是错误的。

2012年GCT考试逻辑测试解题方法 假设与削弱概要

2012年GCT考试逻辑测试解题方法 假设与削弱概要

支持型考题的特点是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 但或由于前提的条件不够充分, 不足以推出其结论; 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 不足以得出其结论, 因此需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 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的原则, 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 对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

所以支持的答案既可以是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的一个充分条件,也可以是一个必要条件(这时等同于假设,因为假设答案必将可以支持推理,可以是非充分条件,也可以是非必要条件。

一、因果联系因为假设连接前提和结论, 所以可以通过肯定假设来支持一个推理。

因此, 虽然支持题和假设题的问法并不相同,却很多支持题可以与假设一样,用同样的步骤和方法解题,因此,假设题的解题思路也是支持题的解题思路。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支持并不等同于假设, 但假设本身一定是支持。

因果联系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 如果支持题型的逻辑主线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要支持结论或论证,就必须“搭桥”,即找一个选项把前提与结论联系起来,那就是寻找前提与结论之间的缺口——假设。

二、因果可行推理可行也就是指,寻找一个选项,使推理可行或有意义。

如果支持题型的某个备选选项, 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该选项的存在使题干推理可行或有意义, 那么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由于假设是段落推理的必要条件, 找到了段落推理的一个假设, 那么其推理成立的可能性就必然增大, 这个假设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 所以假设必然是支持, 因此这类支持题型相当于寻找段落推理成立的一个假设。

三、方法可行对于“为达到一个目的而提出一个方法”这样的考题, 那么, 说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这样的选项是一个很好的支持。

而这样的支持,本身往往也是题干成立的假设。

四、无因无果“无因无果”型的支持,包含两种情况:(1当题干说“甲:A→B”,而选项说“甲:非A→非B”的支持,这是题干成立的必要条件,实际是肯定了潜在的假设。

2012年GCT考试逻辑学:基础知识

2012年GCT考试逻辑学:基础知识

2012年GCT考试复习资料:GCT逻辑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思维形式的结构一、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逻辑学以思维形式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

1.思维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逻辑学研究的是狭义的思维,即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抽象作用对客观对象内在规定性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思维形式思维也有内容与形式之分。

所谓思维形式即思维内容的组成和表达方式,主要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3.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所隐含的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例如:⑴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⑵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

⑶所有犯罪行为都是有害社会的。

又如:⑴一个人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⑵该合同只有您亲自签字,才能生效。

再如:⑴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⑵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水银是金属,所以,水银是导电的。

二、思维形式结构的主要类型1.命题所谓命题就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命题大致可分为两类: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此外还有模态命题。

2.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已知为真的命题遵循一定逻辑程序推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进程的不同,推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推理还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两种。

三、思维形式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应用思维形式结构的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具体思维形式的异同。

试题中有一类“结构比较型”题目,需要应用思维形式结构的知识。

具体方法:把具体的命题或推理形式化、符号化,形成一个个公式,从而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

第二章推理的评价一.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推理评价的核心是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所谓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从真实的前提推得真实结论的问题。

由推理的有效性引出四方面问题:⑴从若干前提出发能有效地推出什么结论?⑵从若干前提出发不可能有效推出什么结论?⑶根据给定条件还需补充什么前提才能使推理在逻辑上有效?⑷根据给定的前提需要通过怎样的推理过程(步骤)才能得到某一结论?试题中有大量题目涉及这四方面问题。

研究生入学考试GCT逻辑

研究生入学考试GCT逻辑
6
第7页/共31页
2007GCT-33
高校2007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有些是免费师范生。所有免费师范生都是家境贫寒的。凡是家境贫寒的学生都 参加了勤工助学活动。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各项必然为真,除了—— A、有些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不是免费师范生 B、2007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有人家境贫寒 C、凡没有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都不是免费师范生 D、有些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是2007年秋季入学的
所以,王某某是本案的作案人。
2
第3页/共31页
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例① : 法官是懂得法律的; 他不是法官,
所以,他不是懂得法律的。
例② 鲁迅是文学家; 鲁迅是思想家,
所以,思想家都是文学家。
3
第4页/共31页
4.两个否定命题作前提不能得结论 所有鸟都不是胎生的; X这类动物不是鸟, ? 小项和大项都在中项的外延之外,二者的外延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无法确定。
23
2012年9月
第24页/共31页
(三)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而归纳推理是 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
(2)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而归纳推理的结论已经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可靠性? A、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 B、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00℃,晚上又降至零下160℃ C、月球距离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D、 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
第29页/共31页
几种推理的综合运用: 例题:
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 展,所以改革开放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分组题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分组题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二):分组题按照一定的限制条件把若干个元素分成两组或多组的题称为分组题。

分组问题都是仅次于排列问题的第二大类型。

分组问题就是把若干元素分成不同的组或从若干元素中选取出某些元素组合出不同的组,通过元素之间相容或不相容等约束条件来确定各组的成员。

与排列不同的是,分组不讲究元素之间的次序、队列等问题,而只考虑何种组合才是可能的,何种组合是不可能的,每组中所包含的元素个数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两分组两分组是分组题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分组方式,它是把题目中所出现的元素分成两组,且每个元素只能在一个组的分组方式。

其解题思路为确定一组,求另一组中的元素。

习题一条件表达:(1)(JK)(J和K在同一队)(2) K/N(K和N不在同一队)(3) R<P(不管R和P是否在同一队,R都在P的前面跑)(4) (MN)=Y(M和N都在Y这一队)(5) J、M≠3(J和M都不跑第三圈)(6) K、L=2(K和L都跑第二圈)(7) O=4(O跑第四圈)条件分析:概据条件(2)和条件(4)可知K在X队中;由条件(1)可知J也在X队中;X J KY M N L根据条件(3)R<P可知R不可能跑第四圈,P不可能跑第一圈,因为两个队的第二圈已经分别被K和L所占据,所以R只能跑第一和第三圈,而P只能跑第三和第四圈。

可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1)R在X队中跑第一圈;(2)R在X队中跑第三圈;(3)R 在Y中跑第一圈;(4)R在Y中跑第三圈。

若R在Y中跑第三圈时,P和O这两个人都得跑第四圈,也就是P和O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在Y队中,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Y中已经有L、M、N和R四个人,所以第四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前三种情况下每队中各个运动员的占位情况如下表所示:1 2 3 4X R K P J(1)Y M L N OX J K R P/O(2)Y M L N O/PX J K P O(3)Y R L N MX K O/P不可能 (4)Y M N L R P/O二、多次分组多次分组:元素出现的次数大于等于1次,且组的个数不定。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大命题原则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大命题原则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大命题原则三、三大命题原则1、“公平性”原则逻辑命题的一个首要原则是公平性,试题作为对知识水平的测试,应尽可能避免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人接受测试都应享有充分的被公平对待的权利,并且保证无专业背景之间的差异。

即GCT逻辑考试对任何一个考生都是公平的。

具体地说,虽然逻辑考题都是基于一个段落,所涉及的内容像阅读理解的文章一样,内容包罗万象,但读懂文章、回答问题,无需任何学科、专业的特定知识,你回答问已包容在段落之中,考生只需着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思维。

尽管有些考题涉及逻辑学中的专用术语,但并不需要正式逻辑学的知识来解答。

下面举一例:■去年全国通货膨胀率为17%,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平均为1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国通货膨胀率正呈下降趋势,明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会更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严重削弱上述结论?A.去年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全国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

B.在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是正常现象。

C.消费者对于高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适应了。

D.政府开始把抑制通货膨胀看成是宏观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这题的内容涉及的是通货膨胀,但作为考生并不需要有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题,也就是说,是否学过经济学的考生在解本题时都是公平的,因为做逻辑题只需要用逻辑推理能力既可。

本题要削弱的结论是“明年的通胀率会更低”。

A项最能削弱,因为A说明了去年通胀率高是特殊情况,正常情况可能比今年要低,这说明今年的通胀率反而可能有上涨的趋势,说明明年通胀率就有可能比今年还要高。

2、“假设正确”原则“假设正确”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假设、支持、削弱和评价这四类推理思路自下而上的考题,在问题部分典型的问法是“下面哪个,如果正确(可行),……”。

这使得选项在即使违反常识或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质疑其正确性。

应牢记的是:在四个选项内容本身无可质疑的情况下,通过考察推理能否成立,有无缺陷,去实现问题目的。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段论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段论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三段论三、三段论(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

比如: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典型的逻辑错误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典型的逻辑错误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典型的逻辑错误十二、典型的逻辑错误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3、概念不当并列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会导致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歌曲和民乐等。

■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的按国别的,后者的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A指出了题干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中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

B指出的是如何分类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C和D明显不合适。

4、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例如:■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

B、D显然不合适。

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GCT逻辑精讲讲义

GCT逻辑精讲讲义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GCT逻辑精讲讲义3-1目录:引论:GCT逻辑测试概述..................................................................................................................................................第0章逻辑基础...................................................................................................................................................................第一节概念、命题、推理.................................................................................................................................................第二节演绎推理.................................................................................................................................................................第三节归纳推理.................................................................................................................................................................第四节类比推理.................................................................................................................................................................第五节假说和论证.............................................................................................................................................................第六节题型概览.................................................................................................................................................................引论:GCT逻辑测试概述一、考什么?考思维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是2003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的。

2012年逻辑精讲讲义

2012年逻辑精讲讲义

所有S都是 所有 都是P 都是 矛 从 属 盾
反对 矛
所有S都不是 所有 都不是P 都不是
从 属 盾
有的S是 有的 是P
下反对
有的S不是 有的 不是P 不是
并非“所有 都是 都是P” 不是P 并非“所有S都是 = 有S不是 不是 并非“所有S不是 不是P” 并非“所有 不是 = 有S是P 是 并非“ 所有S都不是 都不是P 并非“有S是P” = 所有 都不是 是 并非“ 不是P” 所有S都是 都是P 并非“有S不是 = 所有 都是 不是
第三,一般地说, 第三,一般地说,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 正确解题并不是完全必要的(这是知识 能力试题 正确解题并不是完全必要的(这是知识-能力试题 与知识型试题的区别); );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 与知识型试题的区别);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 的知识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 的知识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
第五, 第五,如何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知 能力型试题, 识-能力型试题,是个靠经验把握的问题。最 能力型试题 是个靠经验把握的问题。 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任一试题, 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任一试题,首先把它 作为能力型的来思考, 作为能力型的来思考,除非发现有必要思考 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 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
与MPACC应试相关的其它应当受到关注的逻 MPACC应试相关的其它应当受到关注的逻 辑基本知识点是哪些? 辑基本知识点是哪些?
推理与论证及其运用和评价 概念分析 同一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与排中律 因果关系 归纳、 归纳、统计与类比 非形式谬误
什么是能力型逻辑试题? 什么是能力型逻辑试题?
[例5] 例 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 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有许多 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 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这些石笋是由水滴长年滴落 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累的矿物质形成的。 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累的矿物质形成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B.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C.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 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 D.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2012年在职联考GCT逻辑初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在职联考GCT逻辑初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在职联考GCT逻辑初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某地有两个奇怪的村庄,张庄的人在星期一、三、五说谎,李村的人在星期二、四、六说谎。

在其他日子他们说实话。

一天,外地的王聪明来到这里,见到两个人,分别向他们提出关于日期的问题。

两个人都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如果被问的两个人分别来自张庄和李村,以下哪项最可能为真?A.这一天是星期五或星期日。

B.这一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C.这一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D.这一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五E.这一天是星期三或星期六【2】李进:这学期没有女生获得"银士达"奖学金。

王芳:这就是说这学期没人获得"银士达"奖学金。

李进:不,事实上有几个男生这学期获得了"银士达"奖学金。

王芳的回答可能假设了以下所有的断定,除了:A."银士达"奖学金只发给女生。

B.只有女生能申请"银士达"奖学金。

C.所有的女生"银士达"奖学金申请者要比男生申请者更为够格。

D.这学期"银士达"奖学金的申请者中,女生多于男生。

E.男生和女生将获得相等数额的"银士达"奖学金名额。

【3】以下关于某案件的四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如果甲作案,那么乙是同案犯。

(2)作案者是丙。

(3)作案者是甲。

(4)作案者是甲或丁。

这一真的断定是:A.(1)。

B.(2)。

C.(3)。

D.(4)。

E.无法确定。

【4】在美国,企业高级主管和董事们买卖他们手里的本公司股票是很普遍的。

一般来说,某种股票内部卖与买的比率低于 2:1 时,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

近些天来,虽然 MEGA 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直在下跌,但公司的高级主管和董事们购进的股票却九倍于卖出的股票。

以上事实最能支持以下哪种预测?A.MEGA 股票内部买卖的不平衡今后还将增长。

B.MEGA 股票的内部购买会马上停止。

2012gct【逻辑】真题及答案

2012gct【逻辑】真题及答案

(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1.中世纪阿拉伯人有许多古希腊文手稿。

当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把它们译成阿拉伯语。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诗论》非常感兴趣,这种兴趣很明显不被阿拉伯诗人所分享,因为一个对《诗论》感兴趣的诗人一定想读荷马的诗,亚里士多德本人就经常引用荷马的诗。

但是,荷马的诗一直到当代才被译成阿拉伯语。

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最强地支持上面的论证?A.有一些中世纪阿拉伯翻译家拥有古希腊文的荷马诗手稿。

B.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经常被现代阿拉伯诗人引用和评论。

C.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的大部分内容与戏剧有关,中世纪阿拉伯人也写戏剧作品,并表演这些作品。

D.中世纪阿拉伯的系列故事,如《阿拉伯人之夜》,与荷马史诗的某些部分很相似。

2.美联储一直想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如果美联储推出QE3,则全球美元供给将再次大幅增加,各国要维护汇率稳定,就不得不购买美元资产。

如果各国购买美元资产,则会加大本国通货膨胀压力。

如果不想输入通货膨胀,各国就要让本币升值。

如果本币升值,则会抑制本国出口,导致经济滑坡。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一项陈述一定为真?A.如果美联储推出QE3,其他国家若想避免本国经济滑坡,就不要购买美元资产。

B.其他国家或者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者面临经济滑坡的危险。

C.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输入性通货膨胀,也没有本币升值,则美联储未推出QE3.D.如果其他国家未遇到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不会让本币升值。

3. 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了与日本存在主权争议的独岛(日本称"竹岛")。

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在李明博访问独岛之后,其支持率由25.7%升至34.7% .如果调查结果属实,以下哪一项陈述一定为真?A.支持李明博访问独岛的韩国人多于不支持的人。

B.在李明博访问独岛之后,一部分先前不支持他的人现在转而支持他。

C. 2012年8月10日前支持李明博的韩国人现在继续支持他。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高效快速解题法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高效快速解题法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高效快速解题法七、高效快速解题法虽然GCT逻辑考试并不是考专门的逻辑知识,题目所直接用到的逻辑知识其实很有限,也很简单;但是也应该看到,GCT逻辑考题本身并不简单。

其主要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GCT 逻辑考试涉及的面很广,试题内容几乎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一般性常识在内的一切领域。

由于一般并不考核这些领域的具体知识,因此,在解答考题时,并不要求考生具有专门知识,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去考虑其中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则要求考生具有撇开命题内容抽取形式结构的能力。

二是,题目的量很大,要求,并善于撇开不相干信息,提取和把握关键信息,从而迅速找出答案。

下面提供的七种逻辑解题方法,目的是使考生快速找到答案。

1、划线法。

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信息,由于逻辑考题的阅读量较大,时间有限,所以不可能慢慢地阅读,而要在快速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是关键性信息?一句话,与题干中问题相关的信息就是关键性的,否则就是冗余的起干扰作用的信息。

加快阅读的考试技巧是阅读时圈阅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关键的字词、语句。

边阅读边给题眼做明显的标记,将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具体做发法是,边读题边在题目上划出重点或将待处理的元素、条件都在读题过程中记在草稿纸上。

■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比起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得多。

目前有200万对夫妇在排队等待收养孩子,但在1982年(我们最后所能查到的统计资料)只有大约5万个孩子被收养。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推论?A. 想要收养孩子的夫妇的数目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B. 寻求收养孩子的人们往往要通过中介机构进行长期的访问和调查。

C. 今年被领养孩子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

D. 在一年中被收养孩子的数量基本上与同期可相等。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三个数量: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证明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证明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证明九、证明证明是由论题或论据两个部分通过论证方式而组成的。

论题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明的判断。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证明与推理是有密切联系的。

证明总是借助于推理来进行的。

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题相当于结论,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任何证明的过程都是运用推理的过程,没有推理就无法构成证明。

(一证明的逻辑原则充足理由原则是证明的逻辑原则。

充足理由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在思维过程中,任何正确的思想必须有充足理由。

或者说,在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的,总是有其充足理由的。

充足理由原则的公式是: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公式中的“A”表示证明中被确定为真的思想(即论题,我们称之为推断;公式中的B表示用来确定推断“A”真的一个或一组判断(即论据,我们称之为理由。

由于B真而且B能推出A,所以称B 是A的充足理由。

具体地讲,充足理由原则的逻辑要求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第一,作为理由的判断应当是真实的;第二,理由和推断之间应当具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换句话说,推论应当符合逻辑规则,推理形式应当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充足理由原则的要求是:必须根据真实的判断和正确的推理形式来推出新的判断。

因此,充足理由原则体现了证明过程中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统一,体现了正确思维的论证性的特点。

违反充足理由原则要求的逻辑错误是理由不充足。

它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理由本身是虚假的。

比如,和平主义者提出了“反对一切战争”的口号,他们的理由是:“一切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这个理由本身是不真实的,因为只要有战争,就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

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提的战争,例如农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就是正义的战争。

所以,和平主义者依据的理由是虚假的、错误的。

从逻辑上讲,这种错误叫做“虚假理由”的逻辑错误。

第二种表现是理由和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推论不符合逻辑。

比如,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是运动员,那么他就要经常锻炼身体,我不是运动员,所以,我不要经常锻炼身体。

2012GCT基础班逻辑

2012GCT基础班逻辑

小张承诺:如果天不下雨,我一定去 看足球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说明小张 没有兑现承诺? I.天没下雨,小张没去看足球。 II.天下雨,小张去看了足球赛。 III.天下雨,小张没去看足球赛。 A.仅I B.仅II C.仅III D.仅I和II
模态命题 例: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请 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A、可能有的人不自私。 B、可能有的人自私。 C、必然有的人自私。 D、必然有的人不自私。
备战2011年GCT逻辑入门
主讲人:凌晨
逻辑推理题:100分 逻辑考试形式:
选择题,四选一单选题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查考生掌 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 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 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 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 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 题的途径和方法。
练习
判断以下各对命题是否矛盾?
此人姓张。
汤姆的是男人。
此人姓刘。
汤姆是女人。
所有人都是自私的。
有些中国人热爱祖国。
所有人都不是自私的。
有些中国人不热爱祖国。
练习
主持人:有网友称你为国学巫师,也有网友称你 为国学大师。你认为哪个名称更适合你? 上述提问中的不当也存在于以下各项中,除了 A.你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还是资本主义的高速 度? B.你认为人都自私,还是认为人都不自私? C.你认为“911”恐怖袭击必然发生,还是认为有可 能避免? D.你认为中国队必然夺冠,还是认为不可能夺冠?
练习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会放风筝。如果天空不晴朗,我 们就不会放风筝。如果天气很暖和,我们就会放风筝。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放风筝,则下面 的哪项也必定是真的? 1、风很大 2、天空晴朗 3、天气暖和 A、仅1 B、仅1、3 C、仅3 D、仅2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匹配及逻辑运算型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匹配及逻辑运算型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匹配及逻辑运算型匹配及逻辑运算型匹配及逻辑运算型题型一般特点是,这类题型题干一般提供几类因素,每类因素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题干还给出属于不同类因素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

有的考生特别害怕这种匹配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细心得法,这类题目并不难。

解这类考题时,所要使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步骤较多,推理过程显得相对复杂。

解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提干给出的多分析推理和排列组合,弄清题干中所给条件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一个条件出发,逐步推理,直至推出正确答案。

具体比如可以用假设反证法,耐心点推是个笨办法,但绝对是个好办法;也可以用表格法,把已知条件划在一个表格上,再进一步推理。

1997-10-43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B市,一个出生在S市,一个出生在W市。

他们的专业,一个是金融,一是管理,一个是外语。

已知:乙不是学外语的。

乙不出生在W市。

丙不出生在B市。

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S市。

学习外语的出生在B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A.金融。

B.管理。

C.外语。

D.金融或管理。

E.推不出来。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已知乙不是学外语的。

那么乙或者是金融或者是管理。

设乙=金融,则乙不出生在S市(因为: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S市);所以,乙只能出生在B市(因为:乙也不出生在W市)。

然而学习外语的出生在B市,因此,矛盾,假设不成立。

结论:乙=管理。

丙不出生在B市,同时,学习外语的出生在B市,所以,甲=外语。

1998-11-54某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

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

II. 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III.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IV. 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

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A.中文系。

B.国政系。

C.法律系。

D.中文系或法律系。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排列题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排列题

2012年GCT考试逻辑分析推理精讲(一):排列题所谓排列问题,指的是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关系,问题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对各元素做出排列或者确定其中某些元素的位置。

一、单行排列题单行排列题是最为基础的一类排列题,其定义为元素仅出现一次,位置排成一条直线,且元素和位置一一对应。

其解题思路是先从确定条件入手,再用连续条件,接下来用先后条件,最后用推导条件,并把这些条件与题目中的附加条件(若有的话)相结合进行解题。

习题一条件表达:(1)J<H(H的课在J之后)(2)S<U(U的课在S之后)(3)S=G+3(S的课在G之后的第三天上)(4)J=1/3(J的课不是在第一天就是在第三天)条件分析:根据条件(2)和条件(3)可得G+4≤U≤6,也即G只能占据1号或2号位置,而U 只能占据5号或6号位置,S只能占据4号和5号位置。

6个学生的占位情况可分三种情况加以讨论:(1)J=1;(2)J=3,G=1;(3)J=3,G=2。

这三种情况下这六个学生上课的顺序如下表所示:1 2 3 4 5 6(1) J G T/H H/T S U(2) G T J S H/U U/H(3) T G J H S U二、双行排列或多行排列双行或多行排列:每个元素仅出现一次,位置排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

在双行排列中,由于多了一条直线,所以相邻元素可能会有上、下、左、右四个元素,并会引入诸如两个元素在同一行,同一列等新条件,端点位置和中心位置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习题二条件表达:以c,l和f分别代表气候,位置和友好程度,则以上条件可以表示如下:(1)每一个位置上只有一个元素出现(2)c:T=3,S=4(3)l:Q=2,R=3,P=4(4)f:T<P,Q=4,S=5(5)R(C)<R(f)(表示R在气候一项所获得的排名比在友好程度一项上所获得的排名靠前)(6)Q(c)≠Q(1)≠Q(f)条件分析:本题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多次的单排列题。

根据以上条件把确定性元素填入下表:1 2 3 4 5气候c T S位置l Q R P友好f T R/P P/R Q S根据条件(6)可知Q(c)=1/5;根据条件(5)可知R(c)<R(f)可知R(f)≠1,再根据T(f)<P(f)可知,T(f)=1,R(f)=2/3,P(f)=3/2,R(c)=1/2。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逻辑错误型

2012年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逻辑错误型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逻辑错误型逻辑错误型逻辑错误型考题较多地出现在早期的逻辑考试中,近来有减少的趋势。

因为在大纲中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门知识”,所以,直接判断逻辑错误的考题今后应该不会再出现。

今后,今后要考对逻辑错误的辨析,也只能考逻辑错误的类比,比如问你“题干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下列备选项中的哪一项最为类似?” 也就是让考生比较题干和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相同或不同。

这类逻辑错误类比型考题本书已把其归到下一节“推理形式或结构类比型”。

这里只把早期逻辑考试中直接判断逻辑错误型的考题归到本节。

1997-10-35“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

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

对后两种案件进行纠正都可以叫作平反,而对于第一种进行纠正,不能叫作平反。

1997-10-37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小王对此不以为然。

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

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试问,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提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洪水并没有都被彻底制服。

E.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且不说洪水是不是被人类彻底制服,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小王认为肆虐的洪水被人们制住而变害为利是改造规律的体现,其实这是人类运用规律的体现。

精明的经营者也只是掌握了价值规律然后为我所用,怎么可能改造价值规律呢?价值规律若能被人随意改造那就不叫“规律”了(注意:这与选项E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GCT逻辑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思维形式的结构一、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逻辑学以思维形式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

1.思维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逻辑学研究的是狭义的思维,即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抽象作用对客观对象内在规定性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思维形式思维也有内容与形式之分。

所谓思维形式即思维内容的组成和表达方式,主要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3.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所隐含的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例如:⑴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⑵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

⑶所有犯罪行为都是有害社会的。

又如:⑴一个人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⑵该合同只有您亲自签字,才能生效。

再如:⑴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⑵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水银是金属,所以,水银是导电的。

二、思维形式结构的主要类型1.命题所谓命题就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命题大致可分为两类: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此外还有模态命题。

2.推理所谓推理就是根据已知为真的命题遵循一定逻辑程序推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进程的不同,推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推理还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两种。

三、思维形式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应用思维形式结构的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具体思维形式的异同。

试题中有一类“结构比较型”题目,需要应用思维形式结构的知识。

具体方法:把具体的命题或推理形式化、符号化,形成一个个公式,从而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

第二章推理的评价一.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推理评价的核心是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所谓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从真实的前提推得真实结论的问题。

由推理的有效性引出四方面问题:⑴从若干前提出发能有效地推出什么结论?⑵从若干前提出发不可能有效推出什么结论?⑶根据给定条件还需补充什么前提才能使推理在逻辑上有效?⑷根据给定的前提需要通过怎样的推理过程(步骤)才能得到某一结论?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试题中有大量题目涉及这四方面问题。

二、前提对结论的支持或削弱程度许多情况下,人们得到的前提不可能100%确保结论的真实性,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某一结论,或者相反,削弱某一论点。

根据若干支持或削弱度小于100%而大于50%的前提进行推理,仍然是可接受的、合理的。

试题中有大量“支持型”及“削弱型”题目即涉及到此类问题。

相关阅读:GCT 真题GCT 考试网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一.直言命题1.直言命题及其结构直言命题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什么性质的命题,又称性质命题。

直言命题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2.直言命题的种类直言命题从质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从量分,有全称、特称和单称三种。

逻辑学把单称命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全称命题处理。

因为从对主项概念的断定看,全称和单称命题有共同性。

由此得到直言命题的四种基本形式:⑴全称肯定命题,SAP,简称:A。

⑵全称否定命题,SEP,简称:E。

⑶特称肯定命题,SIP,简称:I。

⑷特称否定命题,SOP,简称:O。

在逻辑上,特称量词“有些”具有特定的逻辑含义,应注意把握。

3.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⑴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所谓概念即反映思维对象特性或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

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

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①相容关系Ⅰ.全同关系;Ⅱ.真包含关系;Ⅲ.真包含于关系;Ⅳ.交叉关系。

②不相容关系Ⅰ.矛盾关系;Ⅱ.反对关系。

此外还有并列关系。

⑶概念周延性的含义在语言表达中,有的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可以交换位置,但有的却不能。

例如:⑴所有18岁以下的人都不是有选举权的公民。

⑵所有的团员都是青年。

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周延性问题。

所谓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就是指主项和谓项概念的外延在命题中被断定的情况。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在命题中被全部作出了断定,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周延的项;反之,则是一个不周延的项。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A、E、I、O 四种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A 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E 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I 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O 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一个概念只有在命题中才存在项的周延性问题。

熟记四种直言命题的项的周延情况非常重要!4.同素材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所谓同素材命题即它们的主项和谓项都相同的命题。

在主谓项相同的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着真假上的相互制约关系。

具体有四种情况:⑴反对关系,指A 和E 的关系。

例如:所有在座的学员都是干部。

所有在座的学员都不是干部。

反对关系的特点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⑵矛盾关系,指A 和O、E 和I 之间的关系。

所有在座的学员都是干部。

有些在座的学员不是干部。

矛盾关系的特点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⑶差等关系,指A 和I、E 和O 间的关系。

例如:所有在座的学员都是干部。

有些在座的学员是干部。

差等关系的特点是:全称真则特称真,全称假则特称不定;特称真全称不定,特称假则全称假。

⑷下反对关系,指I 和O 间的关系。

例如: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有些在座的学员是干部。

有些在座的学员不是干部。

下反对关系的特点是: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这四种关系又称“对当关系”。

传统逻辑中用“逻辑方阵”来表示对当关系。

二、三段论1.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一共同概念的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例如: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三段论结构的特点是:组成三段论的三个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由三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来充当,它们分别被称为小项(S)、大项(P)和中项(M)。

包含大项概念的为大前提,包含小项概念的为小前提。

2.三段论的规则为保证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须遵守相应规则:⑴在一个三段论中,应当有也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例:人没有失去的东西就是人所有的东西,人没有失去他的角,所以,人是有角的。

这一推理存在“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四概念”错误通常发生于中项概念。

⑵中项概念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例:贪污是故意犯罪行为,他的行为是故意犯罪行为;所以,?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例:做翻译的人要学习外语,我不想做翻译;所以,我不用学习外语。

这一推理存在“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⑷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

⑸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一定是特称的。

这条规则可以用上述四条规则来证明,故又称作“推出规则”。

3.三段论的格三段论的格就是指由于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不同形式。

三段论共有四个格:第一格:M——P 第二格:P——MS——M S——MS——P S——P第三格:M——P 第四格:P——MM——S M——SS——P S——P三段论结构的比较需要用有关格的知识。

4.省略三段论及其恢复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省去某一部分的三段论叫省略三段论。

省略三段论的优点是简洁、明快;其缺陷是容易隐藏逻辑错误且不易识别,因此需要恢复。

例如:他画画得好,所以,他一定是画家。

恢复省略三段论的步骤:⑴判明该省略三段论的结论是否被省略;⑵确定被省略的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⑶补充被省略部分,形成一完整的三段论。

恢复大前提有两条思路:一是遵循“宽容原则”;一是“确保有效”。

三、关系命题及其推理1.关系命题及其结构关系命题就是断定思维对象间某种关系的命题。

例:⑴小张比小李早毕业两年。

⑵上海在南京和杭州之间。

关系命题与性质命题的区别:断定的重点不同;结构复杂程度不同。

试比较:小张两年前毕业。

关系命题由三部分组成,即关系者项(用a、b、c……表示),关系项(用R 表示)和量项。

公式:a Rb 或R(a、b)2.关系的性质⑴对称关系如果思维对象A 与思维对象B 存在某种关系R,则B 与A 也存在同样的关系R,那么这个R就是对称的。

例如:“同学”、“矛盾关系”等都属对称关系。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与对称关系相应的还有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⑵传递关系如果思维对象A 与思维对象B 存在某种关系R,B 和C 存在同样的关系R,则A 与C 也一定存在这种关系R,那么这个R 就是传递的。

与传递关系相应的还有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3.关系推理第四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复合命题即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命题称为肢命题。

以复合命题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是复合推理。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1.联言命题联言命题即同时断定思维对象几种情况的命题。

例如:她既是教师又是演员。

联言命题由联言肢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组成联言命题的命题即为联言肢(用字母p、q 表示);将联言肢结合为一联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就是联结项(符号为∧,读作“合取”)。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联言命题的结构:p 并且q,或者:p∧q联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假。

一个联言命题只有在它的所有联言肢都是真的时候,它才是真的;其他情况下它都是假的。

联言命题的真假情况可用“真值表”表示。

2.联言推理联言推理即前提或结论中包含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进行的推理。

有三种形式:⑴分解式,公式为: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p∧q,∴p(或者q)。

⑵组合式,其公式为:p,q,∴p∧q。

⑶否定式,其公式为:非p,q,∴并非p∧q。

二、选言命题及其推理1.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即断定思维对象的几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是存在的命题。

根据选言命题所断定的若干种可能情况是否能够同时并存,选言命题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的两种。

⑴相容的选言命题,即断定思维对象的几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能同时并存的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由选言肢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其联结项用符号∨(读作“析取”)表示。

结构公式:p 或者q,或:p∨q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同样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假。

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只有在它的所有选言肢都是假的时候,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可用真值表表示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情况。

⑵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即断定思维对象的几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情况是存在的命题。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项用符号∨加点(读作“不相容析取”)表示。

结构公式:要么p,要么q。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假。

一个由两个肢命题组成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在它的选言肢同真同假的时候它是假的,不等值时便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