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表单
单病种质量指标表格

剖宫产并发症与再次手术
剖宫产相关新生儿并发症
提供母乳喂养与产后康复健康教育
切口二甲愈合
术后7天内出院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
患者满意度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立即转院至有条件行PCI的医院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ARB、他汀类药物(无禁忌症处方者)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评估记录
行降脂治疗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I21.0-I21.3,I21.9)。
质量控制指标
例数
该病总例数
比率
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到达医院后实施心功能评价
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到达医院30min内实施溶栓
到达医院治实施溶栓时间大于30min
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
患者满意度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单病种质量指标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J13-J15,J18)。
质量控制指标
例数
该病总例数
(四)脑梗死(ICD-10I63)。
质量控制指标
例数
该病总例数
比率
到院后接诊流程
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及表单

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及表单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21.0-I21.3 ,I21.4 ,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 治疗;3. 需要急诊PCI 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ICD-10 编码:I21.0-I21.3 ,I21.4,I21.9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I21.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I21.002 )、急性前隔心肌梗死(I21.003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I21.00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I21.451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52 )、冠状动脉闭塞(I21.903 )、冠状动脉破例(I21.904 )、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I21.905)、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I21.906 )、急性多壁心肌梗塞(I21.907)、室间隔穿孔(I21.908 )、心脏破裂(I21.909 )、心脏卒中(I21.910 )、亚急性心肌梗死(I21.911)、心肌梗塞(急性)NOS (I21.951 )。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 3.18 岁以下的病例; 4.同一疾病30 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21.401 ),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21.402 )、7.非ST 抬高性心肌梗死(I21.403 ),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21.901 )。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
(六)出院时接着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习惯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接着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习惯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习惯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1、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成立专门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2、对于单病种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给予执行,若有违反,则按科
室考评制度给予扣分及劳务费上给予惩罚,务必要求所有科室成员必须严格执行。
3、若出现并发症,则剔除出单病种控制范围。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
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I21.0-I21.3 ,I21.4 ,I21.9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B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说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或血管紧张素H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说明出院时接着使用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ACEI/ARB 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治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I50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或ARB〔四〕到达医院后使用B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说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或ARB (3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说明出院时接着使用利尿剂、ACE或ARB 3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J13-J15 ,J18〕〔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峻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同意抗菌药物治疗。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9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表单

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ICD-10 编码:I21.0-I21.3,I21.4,I21.9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I21.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I21.002)、急性前隔心肌梗死(I21.00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I21.00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I21.451)、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52)、冠状动脉闭塞(I21.903)、冠状动脉破例(I21.904)、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I21.905)、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I21.906)、急性多壁心肌梗塞(I21.907)、室间隔穿孔(I21.908)、心脏破裂(I21.909)、心脏卒中(I21.910)、亚急性心肌梗死(I21.911)、心肌梗塞(急性)NOS(I21.951)。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21.401),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21.402)、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I21.403),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21.9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十)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ICD-10 编码:I21.0-I21.3,I21.4,I21.9病例包括: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I21.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I21.002)、急性前隔心肌梗死(I21.003)、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I21.004)、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综合征(I21.451)、非透壁性心肌梗死(I21.452)、冠状动脉闭塞(I21.903)、冠状动脉破例(I21.904)、冠状动脉栓塞伴心肌梗塞(I21.905)、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伴心肌梗塞(I21.906)、急性多壁心肌梗塞(I21.907)、室间隔穿孔(I21.908)、心脏破裂(I21.909)、心脏卒中(I21.910)、亚急性心肌梗死(I21.911)、心肌梗塞(急性)NOS(I21.951)。
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21.401),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21.402)、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I21.403),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21.901)。
(供参考)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说明:该表单要客观准确填报,不能按质量标准执行的,必须在“说明”栏中填写理由。
2.该表经签名审核后排于病案首页之后归档。
3.本表共10项质量环节,每1环节质量不达标,为病历环节质量不合格。
经治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__科主任或专家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二、心力衰竭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50)(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十一)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心力衰竭质量控制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 I50)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I05-I09+I50,高血压病+心力衰竭I11-I13+I15,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I20-I25+I50病例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I50.001)、充血性心脏病(I50.002)、全心衰竭(I50.003)、右心衰竭(I50.004)急性肺水肿伴心力衰竭(I50.101)、急性左心衰竭(I50.102)、急性心功能不全(I50.103)、左心房衰竭(I50.105)、左心衰竭(I50.106)、左心衰竭合并肺水肿(I50.107)、急性肺水肿合并心脏病(心力衰竭)(I50.151)、低心排综合征(I50.901)、心功能不全(I50.902)、急性心功能衰竭(I50.903)、急性心功能Ⅲ级(I50.908)、心功能Ⅱ-Ⅲ级(I50.909)、心功能Ⅳ(I50.910)、心力衰竭NOS(I50.911)心肾衰竭(I50.912)、循环衰竭(I50.913)、低输出量心力衰竭(I50.951)。
(供参考)除外病例:1.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不包括非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4.心功能Ⅰ级的病例,5.18岁以下的病例,6.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7.心脏外科手术后或由于心脏假体的存在I79.18,8.新生儿心力衰竭P29.09,产科手术和操作075.410,流产异位妊娠或葡萄胎妊娠000-007,008.8 。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说明:该表单要客观准确填报,不能按质量标准执行的,必须在“说明”栏中填写理由。
2.该表经签名审核后排于病案首页之后归档。
3.本表共11项质量环节,每一环节质量不达标,为病历环节质量不合格。
经治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__科主任或专家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三、肺炎-(住院、成人)质量控制指标( ICD-10 J13-J15,J18.1)(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2.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四)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教育。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四、脑梗死(ICD-10 I63)(十一)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肺炎质量控制临床表单(住院、成人)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J13-J15,J18)病例包括:肺炎链球菌性肺炎(J13,X01)、肺炎球菌性肺炎(J13.X02)、肺炎链球菌性引起的支气管肺炎(J13.X03)、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J14,X01)、细菌性肺炎(各种细菌15.)、支原体肺炎(J15.702)、非典型肺炎等(J15.701)、喘息性支气管肺炎(J18,001)、毛细管支气管肺炎(J18.002)、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J18.003)、哮喘性支气管肺炎(J18.004)、弥漫性肺炎(J18.051)、支气管肺炎伴心功能不全(J18.052)、大叶性肺炎(J18.101)、胸膜肺炎(J18.151)、坠积性肺炎(J18.201)、被动性肺炎(J18.801)、节段性肺炎(J18.802)、局限性肺炎(J18.803)、中毒性肺炎(J18.804)、阻塞性肺炎(J18.805)、肺泡性肺炎(J18.851)、肺炎(J18.901)、肺炎休克(J18.902)、迁延性肺炎(J18.951)、休克型(中毒性或爆发性)、肺炎(J18.952)、重症肺炎(J18.953)。
(供参考)除外病例:1.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2.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3.肺炎反复门诊抗菌素治疗无效,4.医院获得性肺炎HAP,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6.护理院相关性肺炎HCAP,7.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8.肺Ca、矽肺不能除外。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出院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标准时间:7-14天。
说明:1.该表单要客观准确填报,不能按质量标准执行的,必须在“说明”栏中填写理由。
2.该表经签名审核后排于病案首页之后归档。
3.本表共11项质量环节,每1环节质量不达标,为病历环节质量不合格。
经治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__科主任或专家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四、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ICD-10 I63)(一)接诊流程。
1. 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2.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3. 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ECG)等项检查。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 实施静脉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2. 应用静脉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
(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十三)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脑梗死质量控制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除外病例: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脑梗死后遗症I69.35、脑梗塞反复门诊治疗无效6、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7、腔隙性脑梗死8、小脑梗死9、血性脑梗死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到达医院时间: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入院途径____________说明:该表单要客观准确填报,不能按质量标准执行的,必须在“说明”栏中填写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