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登鹳雀楼》精品习题1
《登鹳雀楼》课后习题及答案

《登鹳雀楼》课后习题及答案《登鹳雀楼》课后习题及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的诗作。
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鹳雀楼》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后习题1.王诗的特点是。
畅诗与王诗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
2.这两首诗都集中描写了鹳雀楼的的气势和作者登上鹳雀楼后远望的胸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诗的哲学道理。
4.解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诗的含义。
参考答案1.字与字,句与句互对。
夸张和对偶。
2.高峻雄伟,博大。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登上这座高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际覆盖着无限的平原,滔滔黄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间断峰奔流而去。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指眼界宽阔。
更:再。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
二年级《登鹳雀楼》课后练习题

《登鹳雀楼》习题一、读一读下列生字登雀楼依黄流欲更层二、给下列生字组词()()登流()()())更楼())三、选词填空关心、专心、小心1、小朋友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2、妈妈对我很( )。
3、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高兴、得意、喜欢1、我今天考试得了100分,心里真( )。
2、狐狸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极了。
3、我( )看故事书。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例:我把苹果吃完了。
苹果被我吃完了。
1、大雨把道路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书被小明弄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外阅读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
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2、北风与太阳最后谁赢了呢?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六、看图写话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
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参考答案:一、略二、登上、登山河流、流经更加、更好楼上、上楼三、专心关心小心高兴得意喜欢四、1、道路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
2、小明把新书弄丢了。
五、1、北风与太阳2、太阳赢了3、凡事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六、略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辨认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拍照、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真题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2)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可爱的秋娃娃秋娃娃挥舞着彩笔来了,它淘气地一画,大地神奇地变了颜色。
一片片树叶黄了,一个个果子熟了。
稻子一片金灿灿,五彩的秋菊乐得笑开了怀。
秋娃娃,多待会儿好吗?我多想把这些美妙的景象永远留住,可是来不及了,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
那么,再见吧,秋娃娃,咱们明年再相会!(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树叶的果子的稻子的秋菊(2)“我”不能把这些美妙的景象留住,是因为()A.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
B.因为秋娃娃太淘气了。
C.因为我不喜欢秋娃娃了。
(3)从“秋娃娃你多待会儿,好吗”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4)想象一下,第二年秋娃娃又来了,“我”会对秋娃娃说些什么呢?(5)在你的眼中,秋天又是什么呢?她又是如何把秋天打扮得更美丽的呢?3. 阅读理解。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①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心②聊代醉。
[注释]①帝里:京都。
②茗:茶。
[1]诗中没有写到的景物是()A.翠柳B.花C.草D.飞燕[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的时候写的B.诗的三、四句通过马车声和城外的柳色,写出了人们清明踏青出游的情景C.诗的五、六句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舒心、畅快的感觉D.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京城内真实看到的景象[3]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的。
A.兴奋B.激动C.愉悦D.沉郁[4]对比杜牧的《清明》一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鹳雀楼》习题(精选17篇)

《登鹳雀楼》习题(精选17篇)《登鹳雀楼》习题篇1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huánɡ héɡāo shān dà hǎiqiónɡ rén máquèlóu fánɡyù yào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雀”共___笔,第九笔是____,部首是____。
2.“楼”共___笔,第十一笔是____,部首是____。
3.“穷”共___笔,第六笔是____,部首是____。
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2.黄河入海流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3.欲穷千里目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六、连线。
1.白日依山尽还要再登上一层楼2.黄河入海流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3.欲穷千里目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4.更上一层楼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七、默写《登鹳雀楼》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_________,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鹳雀楼》习题篇2[教材简解]《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鹳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所见所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寓理于事。
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所见作者:袁枚(清)牧童骑_______,_______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_____闭口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文中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组是()。
A.想要站立B.将要立刻C.欲望自立[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诗中原句回答)[4]全诗刻画了一个()的小孩儿形象。
A.天真烂漫B.调皮捣蛋C.工于心计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乡歌水乡什么多?水多。
水乡什么多?船多。
千条渠,万条河,千条船,万条船,河塘一个连一个,白帆片片像云朵,处处绿水扬清波。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桥多。
水乡什么多?歌多。
东一座,西一座,千首歌,万首歌,东南西北千万座,大船小船装满歌,出门就要把桥过。
唱咱水乡新生活。
[1]水乡的__多,___多,___多,____多。
[2]水乡的水多,体现在______。
(①千条渠;②万条河;③河塘一个连一个;④飘满湖面飘满河)[3]“大船小船装满歌”的意思是()A.大船小船上装有唱歌的设备B.大船小船上的渔民们唱着赞美家乡的歌[4]你喜欢水乡吗?请写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填空。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
后两句诗的意思。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代诗人。
前两句诗的意思。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虚。
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1]本诗运用以______衬______的写法,突出了山涧“______”的特点。
[2]按照诗意写出诗句。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的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你认为好在哪里?( )A.写出了山林的闲静和诗人的悠闲。
B.写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2. 阅读。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④碧霄:青天。
[1]自古以来,秋天给人的感觉都是_________的,而作者却认为秋天_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二句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A.表达了诗人孤苦无依的悲伤之情。
B.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无法估计的迷茫之情。
C.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读《滁州西涧》,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没有出现在诗句中的景物是()A.幽草B.船夫C.黄鹂D.舟[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黄鹂/深树鸣B.上有/黄鹂/深树鸣C.上/有黄鹂/深树鸣4.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美文阅读:遥想王之涣

遥想王之涣读唐诗时,对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爱不释手。
于是,想收集一点有关王之涣的材料,结果很令我失望。
在我的想象中,像他这样的大诗人,一定有许多故事和诗篇留下来。
但我只收集到了一个故事,六首诗,几句简略的话。
我呆呆地看着仅有的材料,感慨不已。
我想说,这似乎对他很不公平。
凭什么人家都有很多东西拿出来,而历史却只为他留下了这么一丁点的东西。
我很想了解他很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可惜我现在很难知道了。
根据今人的研究和推测,他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的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
他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但他这个时期有些什么作品,就无人知晓了。
在他做冀州衡水主簿前后大约两个十五年中,他写了哪些诗作,游了哪些地方,交了哪些朋友,几乎找不到有关的只言片语。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时间到他出仕,有十五年之多。
他究竟做了些什么,饮酒,赋诗,还是交友?不知何故,他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而他当时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他小17岁。
县令的千金,屈身嫁给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一定是为他的才华所倾倒。
他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我很欣赏他的自信。
这是唐朝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国力的空前强盛,让每个人都能豪情满怀地面对现实。
我相信唐代的空气里都透着诗歌的芬芳。
那个“旗亭画壁”的故事,已被太多的人以不同的版本绘声绘色地说过,我这里就不提了,以免他说我唠叨。
这个故事的底本是薛用弱的《集异记》,从书名看就有些特别,难怪有许多人怀疑它的可信度。
但不管是真是假,有这样一个故事出现至少说明人们对他的景仰,他在故事中留给人的最大印象是超人的自信。
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
(_____)(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_____)[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我能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
[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____的感情。
[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具有相似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习题
一、读一读下列生字
登雀楼
依黄流
欲更层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
登流
()()
()()
更楼
()()
三、选词填空
关心、专心、小心
1、小朋友们在教室里( )地听老师讲课。
2、妈妈对我很( )。
3、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高兴、得意、喜欢
1、我今天考试得了100分,心里真( )。
2、狐狸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极了。
3、我( )看故事书。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把苹果吃完了。
苹果被我吃完了。
1、大雨把道路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书被小明弄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
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
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与太阳最后谁赢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
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登上、登山
河流、流经
更加、更好
楼上、上楼
三、专心关心小心
高兴得意喜欢
四、1、道路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
2、小明把新书弄丢了。
五、1、北风与太阳
2、太阳赢了
3、凡事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