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五上《1.3.昼夜交替》word教案(4)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起)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苏教版(三起)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第3课、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知道昼夜的成因;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交流:(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游戏活动:(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2)、学生讨论并交流。

(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2、教师演示实验:(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

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

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昼夜交替备课时间:2020.9.7教材分析:昼夜交替这一课就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视运动,揭示出表面看来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视运动(自转),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

他们虽然对昼夜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交流、倾听。

4.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

5.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对昼夜交替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模拟。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对每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出现。

前置性作业内容1.查资料,了解有关“地心说、日心说”的知识2.玩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3.准备材料:手电筒、地球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

比如说,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带给我们崭新的一天;从西边落下,我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迎来了黑夜。

人们习惯把白天称为昼,把晚上称为夜,那现在是昼还是夜呢?再过12小时呢,再过12小时呢,.....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的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变化周期为24小时,它成为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昼夜交替》教案2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昼夜交替》教案2

《3. 昼夜交替》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形成的;2.培养学生探究宇宙星球运动规律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实验中空间方位的转换及模拟地球上观察点的东、西方向的确定。

教学准备演示:灯(用来模拟太阳)。

分组:手电筒、地球仪(小)、即时贴、口取纸、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实验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1、讲述:海河外滩公园是塘沽的美景之一,杨老师拍了两张外滩的照片,请大家欣赏。

2、提问:(1)昼与夜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2)主要是谁造成的?(3)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新授:1、指导学生“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的运动:提问:地球是如何自转的,才会引起昼夜交替变化?你能设计实验吗?师生共同研讨实验方法。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进行模拟实验。

)提问:(1)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2)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都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对于地球来讲,可能既向这边转,又向那边转吗?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为了搞清楚,我们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实验。

(3)这次实验要根据你平常看到的什么现象来判断呢?(4)为了观察得更清楚,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观察点确定在哪儿?然后确定什么?当我们面向地球仪时,如何判断方向?(5)你能想象一下,在观察点上,观察到什么现象,就是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此时,如何转动地球仪,那么地球就是如何自转的。

2、指导学生“头扮成地球”,用现象再现的实验方法,探究地球的运动:(1)提问:刚才,我们都到宇宙中去了,孩子们,现在返航。

回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你能不能把昼夜交替的现象再现出来?小组讨论(2)汇报:(请一组到前面边说设计,边示范:用自己的头扮成地球,眼睛成为观察点,判断此时的方向:左眼一侧为东,右眼一侧为西。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3昼夜交替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3昼夜交替教案苏教版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则要短得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介绍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1)讲述:人类很早就对昼夜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很多观点.
(2)学生阅读教材P8“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3)思考:阅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4)小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
三、课外作业
课后上网搜查世界各国与北京的时差.
学生思考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阅读教材
网上搜索资料
教学反思
1.3昼夜交替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3昼夜交替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重 点
难 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讲授法
教 具
手电筒(或蜡烛)、地球仪
实践
活动
检 查
网上搜查各国与北京的时差




1.3昼夜交替(24小时)
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是在什么时候收看的实况直播?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讲述:是的,美国观众是在早上8点看的开幕式实况直播,当我们是晚上时,美国正好是白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

3、昼夜交替一、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虽然对白天的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昼夜交替这一课就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运动(自转),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3、知道昼夜的成因。

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5、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三、重点难点重点:做昼夜变化的模拟实验。

难点:地球上同一时刻而不同地点的昼夜现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太阳的升起和下落是有规律的,从而使地球上出现了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那么你们知道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交流、回答。

(二)探究新知1、摆脱和夜晚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人们很早就在思考昼夜形成的原因。

(1)古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漂动着的“鼓”,他们认为“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转,人类从雾的开口处看到它们。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动,而是地球在动,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2、介绍莱昂·博科以及他的“博科摆”实验。

(1)材料:塑料瓶、沙子、旋转钩、绳子、图画纸、铅笔。

(2)步骤:●在瓶子里装满沙子。

●用绳钩把绳子固定在高处。

●把装满沙的瓶子悬挂在绳子上,并使瓶子尽量靠近地面。

●将图画纸固定在单摆下方的地面上。

●使单摆摆动,并在纸上标出摆动方向。

2017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1.3昼夜交替 教 案

2017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1.3昼夜交替 教 案
活动4【测试】四、汇报交流
请小组同学上台交流示意图并解释。教师引导发现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小组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五、小结1、师:经过前面各小组的交流。我们一起来有根据的再次分析一下: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少种可能? 2、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3、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这些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中,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四组模拟实验教师出示四种模拟地日运行效果示意图:。(四组模拟实验的课件有层次的出示,从手电、地球仪等材料的实物模拟过度到地日运行模拟,从学生的认知层次出发,两级模拟和学生的认知有了整体的衔接,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概念或正在逐步形成的概念,开始形成有阶梯结构的认知。)
活动5【练习】五、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 2、师:请把我们所有的假释都用图画出来,贴在墙上,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本单元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2、认识到同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
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相关。关于昼夜交替知识,许多成人认为太简单了,不用学也知道。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学生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者电视媒体等渠道看到过相关的知识。那么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有关此内容的课前调查统计: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占28%地球自转、公转太阳绕地运动?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占25% ?太阳绕地球转的占13% ?认为和月亮有关的占8%月亮绕地运动?其他原因或什么都不知道占26%这说明学生原先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了解,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不稳固的,或者说是书面的形式,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的,不能和他原有的知识进行有序地建构,所以还不能成为学生的知识。基于此,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了解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交替》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现象背后的奥秘;第二、通过做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第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的时间;第四、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昼夜交替的四种传说。

学习目标:1、我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我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的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学习重难点: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根据已知条件来推算某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复习《太阳钟》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昼夜交替》。

二、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我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的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三、自主学习1、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2、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3、说一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20点开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四、合作探究(一)有人说,太阳慢慢西沉,夜色悄悄降临,太阳也在休息了。

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二)做演示实验:模拟昼夜交替实验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四、汇报交流1、指明名交流:让一学交流在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

2、引导归纳实验结论: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五、知识拓展课后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南极和北极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填空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_______,日月星辰都围绕_____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______绕着________在转动,昼夜的变化是______的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信息和更充的证据来判断。

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四.教学难点: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表、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两张照片: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1)提问: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引出昼和夜。

(3)昼夜是以什么规律出现的?白天过去是什么?那黑夜过去呢?白天、黑夜、白天、黑夜,昼、夜、昼、夜······不断的交替出现,称为?《昼夜交替》板书二.智慧碰撞1.思考:如果太阳与地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能产生昼夜吗?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么?2.交流讨论: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古人认为: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验证一下古人的猜测,看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3.小游戏模拟:一个同学模拟地球不动(看见太阳就说昼,看不见太阳就说夜)一个同学模拟太阳绕着地球转(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3昼夜交替教案 (4)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3昼夜交替教案 (4)

1.3昼夜交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3.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4.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5.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会初步做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在性别、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思维活跃度、求知欲、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愿意合作等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

A、学生已具备的前概念基础:学生已经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存在,也知道白天和黑夜是由于阳光照到和照不到而形成的,但是对其中原理却依然未知。

B、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科学课,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他们对现象的观察能力、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技能更是处于学习初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基于这些原因,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教师多扶助,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和分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过程一、赏景导入1、出示课件(一)“白天和黑夜”的照片。

谈话:这是两张同一地点的照片,你们能从时间上比较出它们的不同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师小结揭题:白天又可以称为“昼”;夜晚又可以称为“夜”。

(板书:昼夜),早上当我们面朝南方,太阳从哪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傍晚太阳又从哪边落下?夜晚就来临了,太阳每一天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也总是周而复始地交替着。

(板书:交替)二、古人研究1、师问:那么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发生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哪些天体有关?学生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适当的评价,引导。

2、介绍科学史。

讲述过渡: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古人也比较感兴趣,并做过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地心说”。

3、出示课件(二)“地心说”,介绍。

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概述《昼夜交替》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

本课是第三课,研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着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对这一现象很熟悉。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也知道“昼夜的交替与地球的转动有关”,但究竟和地球的转动有什么关系,地球又是怎样转动的,学生说不清楚。

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昼夜交替,还要结合直观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本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⑶能够根据地球自转规律,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⑷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⑴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进行假性解释。

⑵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够解决有关昼夜交替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⑵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五、教学准备转椅、手电筒、地球仪、泡沫支架。

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件出示:同一地点的“白天和黑夜”的图片。

这是两张同一地点的照片,你们能从时间上比较出它们的不同吗?(一张是白天,另一张是夜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昼夜的交替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昼夜的交替    苏教版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①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②谈话: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1.
①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2.交流各自在的发现。
教学建议:上课伊始引出昼夜交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索兴趣,集中探究问题。接着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将学生从单纯的猜想中引导到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最后提供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解释,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在争论中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从而激发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昼夜的交替
教学内容:1.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2.根据地球自转规律,推测时间。
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
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小地球仪
3.汇报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讨论:如何把观察的内容记下来,记录哪些内容。
2.认真倾听,并引导学生补充。
3.提示:
①适当了解当晚的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②注意天气状况,阴雨天看不到月相。
③记录在书后p65—66页上。
1.学生讨论:要记录哪些内容,怎样记录。
2.汇报交流。
3.记录作业。
第二课时(一个月后进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 昼夜交替-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 昼夜交替-苏教版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能通过模拟试验根据试验计划进行验证。

2.过程方法:能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假说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2.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三、教学步骤:(一)观察照片,引入“昼”与“夜”现象。

(二)交流猜测。

围绕“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几类猜测。

生交流:(1)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又绕着太阳转。

(3)地球绕着太阳转。

(4)太阳绕着地球转。

体验太阳、地球的不同转法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模拟实验。

1、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提出了4种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有办法进一步证明吗?2、引入模拟实验,从实验中寻找证据。

3、出示实验建议:找出地球仪上作标记的红星,作为研究的对象;4、实验、记录。

5、小组实验、老师巡视。

(四)汇报试验结果。

要求边演示边汇报,汇报内容如下:做标记的地方昼夜有没有发生变化。

昼夜交替吗?怎样才能不断交替呢?学生汇报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五)产生新的怀疑,争论。

1、通过模拟实验,四种猜测都是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呢?2、学生说观点,说理由。

(六)阅读书上材料,回顾历史,学习先辈的科学精神。

1、简介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2、布鲁诺和伽利略的遭遇3、交流感受按特长评语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昼夜交替|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昼夜交替|苏教版
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昼夜交替。 (板书:昼夜交替) 4. 谈话:关于昼夜交替,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二、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1. 提问: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宇宙中的哪些天体有关呢?
2. 谈话:如果太阳与地球都静止, 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 那会产生什么现 象呢?
3. 出示画有太阳与地球的头套,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昼夜的形成。 4.. 小结: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而背对着太 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5. 提问:那太阳和地球要怎么样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五、拓展延伸 1. 谈话: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 结论人类是不是从古至今都明白呢? 2. 播放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的图片。 3. 谈话: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 谈话:如果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会怎么样呢? 附: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原因: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追问:你们认为太阳和地球要如何运动才产生所昼夜交替现象呢? 6. 学生讨论并猜测,同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7.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教师板书 8. 谈话:我们要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要选什么器材来模拟昼夜交替呢?为什么?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贴贴纸,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有了器材,你打算如何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在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呢?请两位同学上台模拟演示一下, 其他同学配合着说昼夜, 并画出地球与太阳 运动的示意图。 9.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0. 出示白炽灯,分组上台汇报。 三、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1. 谈话:听完他们的汇报,你有发现什么疑问吗? 2. 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与发现,教师引导。 (1)播放视频: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2)小结: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板书:地球自转) (3)学生正确模拟昼夜交替的形成,并上台演示 四、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1. 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地球自转和你有什么差别吗? 2. 学生猜测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汇报 3. 学生讨论验证猜测的方法并汇报。 4.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方案: 选好观测点, 确定好观测点的东方和西方, 分别 用两种转法从观测点开始转动, 看看哪种会出现太阳的东升西落 5.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只有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我们祖国的东边才能先 见到太阳。因此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 谈话: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 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 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昼夜现象进行假设性解释。

2.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3.通过真人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同别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会做模拟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课件引出探究问题师导入: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地球。

1.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时间拍的?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2.师:白天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生:昼(板书:昼)师:黑夜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生:夜(板书:夜)3.师:想一想,每天早上和傍晚有什么不同?(太阳是怎样的?)4.小结师:对,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的出现。

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人们迎来了白天,每天傍晚,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人们又迎来了黑夜。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二、猜想1.师: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呢?生:因为太阳光总是照亮了地球的一半。

2.师: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昼;没有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夜。

(板书:图)(出示图片)3.师:真的是这样吗?请想一想: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有昼夜之分吗?生:这样有昼夜,但不会出现昼夜的交替。

4.师:现在你能试着归纳一下形成昼夜现象的的原因吗?生:(1)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2)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才能产生昼夜。

(3)地球和太阳不能静止不动。

5.师:看来,地球和太阳必须运动起来,才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那么,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请积极思考,在4分钟内请每个小组尽可能多的提出,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来。

苏教版科学五上《关于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关于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小地球仪
学生准备:手电筒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观图导入,激发兴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三、了解世界上各国因为地域的原因导致昼夜不同,时间不同。
四、了解人类各个时期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1、出示图片,同一区域白天黑夜图。
2、白天称为昼,黑夜成为夜,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3、我们来模拟昼夜变化的情况,用投影表示太阳,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那么“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请学生协助进行模拟实验。适时提问:祖国现在是什么时候?
4、分发给学生小地球仪,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提出要求,当中国处于早晨的时候哪些国家处于傍晚?当中国处于深夜,哪些国家处于正午?哪些国家和中国相差大概6小时呢
昼夜交替
预期教学效果: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时1课时
5、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与中国北京时间的时差情况。
6、远古时候,人类史怎样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呢?
1、学生观图。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
3、讨论,帮助学生思维,一同学为太阳手指着另一同学(地球)该同学怎样运动才与现实一样呢?shi实验得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地球是逆时针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这你转)学生讨论并交流。

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3.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分组汇报。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小组实验,填表
3.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认识到昼夜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1)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2)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分组自学书P18页内容
讨论:(1)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2)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了解先人对昼夜形成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3.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