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4部分 第2节 作文的中心明确、突出
【最新2018】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真题与范文-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真题与范文生无所息,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生命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题目】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范文】生无所息生无所息,且把生命熔铸成文字,把青春挥舞生风,盛进龙纹的剑鞘,换来龙光射牛斗。
生无所息,把住年轻的脉搏,去追赶似水流年,用自己的热血挥洒,求一个国富民昌。
生有所息,不说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暂且远离尘嚣,流连瓦尔登湖畔,寻觅一分心灵的宁静,不妨收藏清风明月,置之枕边,做五色斑斓的梦,去求灵魂的休息片刻。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忍一份执着。
奋发图强,乐以忘忧,或许有些无奈,煮灯黄卷,宵衣旰食,或许有些寂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或许有些孤独。
但是,我们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
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
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作文17-18版第4部分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一轮总复习
[细解立意] 关键细节 核心内涵 说话、做事,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勉强,不绕 有话则长, 舌,不推诿,不卖弄,不大话,不低调,不虚与委 无话则短 蛇,不空话连篇,不偷工减料,不节外生枝。直性 坦率,从心出发,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烂漫 立意方向 ①有个性 ②不做沉默 中的大多数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写作点拨] (1)从小孩子分辨藤须的角度切入,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论点,之后举例。 (2)从父亲的角度切入,既然两者分不清,那就顺其自然,由此引出论点, 然后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从人们不顺其自然造成的后果说起,进行分析,从而 让人们醒悟,最后点题。 (3)从整体材料的角度切入,可以谈引导和教育问题,找出最适合的教育方 式,引经据典,加以分析。
高三一轮总复习
名师品评 这是一篇典范考场作文,作者审题准确,思想观点切合题意,谈及 “唯分数论”给教育带来了阴霾,角度适合,思想认识较为到位,思维 开阔,适当选用素材,使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结构严谨,思路严密,采用总 分总的模式,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主体部分按“析危害—挖根源—指办 法”的逻辑思路来写,严丝合缝。 亮点点评 立意准确 见解独到
高三一轮总复习
唯分数论大行其道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无关系。如今 的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和高效,看问题却越来越片面,真是“绝不小心求证, 只有大胆胡说” !因此,家长对待孩子也多以分数论英雄,考得好就奖励一下, 考得差不由分说便给一巴掌;分数进步了奖励一下,分数退步了不容辩解就给 一巴掌。家长可能从未想过:进步了是什么原因?是能力上去了还是难度降低 了?又或是蒙对了?退步又是为什么?是发挥失常还是骄傲自满?还是付出了 努力但进步没有显现在成绩上?其实原因还可能有很多。挖掘原因才是更有价 值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发展,这才应该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分数的做法, 而不应唯分数论。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是2018年浙江高考中的重要科目,相关的试卷及参考答案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第一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āo) 恫吓(dòng) 脐带血(jì) 整齐划一(huà)B.古刹(chà) 衣钵(bō) 挑大梁(tiǎo) 言为心声(wèi)C.掣肘(chè) 卤味(lǔ) 处女座(chǔ) 寅吃卯粮(yín)D. 笃定(dǔ) 痤疮(cuó) 病恹恹(yāng) 血气方刚(xuè)【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例解
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例解作者:唐惠忠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年第07期[真题再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 / 目 / 解 / 读]今年的多道高考作文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个人和时代、国家联系起来,把个人成长奋斗和时代变迁、中国发展变化联系起来。
浙江卷也是如此,考题“浙江精神”的内容要求紧密贴近时代,考生也有话说。
而且,这道题打破了以往浙江卷偏重于“A与B”之间逻辑思辨的话题模式,打破了明确只写论述类文体的格局。
基于此,高考作文题的材料、要求显出千变万化的特点,同学们不能依靠押题猜题去写作,而应努力夯实根基,做好平时所能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本题材料由三小段文字组成:第一小段,从过去到现在,明确了“浙江精神”的具体内涵。
在古代,“浙江精神”具体体现为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和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经世致用”(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等;在新时代,“浙江精神”则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上。
第二小段,是对第一小段的补充。
即在浙江精神、文化的滋养下,浙江故事与传奇被一代又一代浙江人书写。
这可以说是对“浙江精神、文化”的作用(效果)的明示。
第三小段给出了多项“任务指令”:“作为浙江学子”是写作视角的界定,而“站在人生新起点”意味着应以即将升入大学的18岁考生的身份与眼光来解读“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点评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点评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探讨“浙江精神与___”,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
虽然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社会广度和思想深度,但对于一些考生来说,可能很少思考浙江精神,因此写作难度较大。
为了写好此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懂”命题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主要内容来立意。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三段文字,第一段阐述传统的浙江精神,第二段阐述浙江精神造就浙江传奇,这两段主要意思是讲浙江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第三段启发学生对浙江精神进行思考,这也是考生写作关键所在。
因此,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命题材料,抓住主旨,确定立意。
其次,要“读清”命题材料,善于利用材料资源来构思。
考生可以利用命题材料中的内容来构思文章。
命题材料中提到了“浙江学子”和“人生新起点”,这是一个有畅想式的题目,可以写自己的未来。
但是,考生需要注意扣住“浙江青年、我的未来、浙江精神”关键词,写出自己未来与浙江精神的联系,如
“作为浙江青年,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建设美丽浙江联系起来”,这样写就比较深入。
最后,要注意文笔和语言表达。
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
同时,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要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保持简洁明了的风格。
总之,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探讨“浙江精神与
___”,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命题材料,抓住主旨,确定立意,善于利用材料资源来构思文章,注意文笔和语言表达,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好文章。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摘要】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是考生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首先对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进行解析,详细分析了审题的背景和要求。
然后从多个角度详解了2018年浙江高考考场佳作品,探讨了作文的亮点和技巧。
接着对考场佳作品进行解读,探讨了作文策略和写作思路。
最后总结了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的重点,提出了对2018年高考作文的思考,并展望了2019年的高考作文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高考作文,提升作文表达能力,为考场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 考场佳作品, 作文策略, 思考, 展望, 解析,详解,分析, 解读, 探讨, 总结1. 引言1.1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的得分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审题和策略至关重要。
审题解析是考生理解作文题目的关键,只有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意图,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在2018年浙江高考中,作文题目涉及社会热点、人生哲理等多个领域,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理解题目,并快速构思出文章框架和思路,这对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考场佳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考生在应对作文任务时采取的策略。
一些考生善于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案例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而另一些考生则更注重结构和逻辑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论述顺序来展现文章的层次和逻辑性。
这些都是在高考作文中推荐的策略,希望未来的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相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总结,考生们能够更好地备战未来的高考作文,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是本次高考中的热门话题,值得广大考生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解析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通常会涉及社会热点、时事问题或思辨性话题,考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
201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
材料,直面当下,关注社会,关注时代。
作文材料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阐释传统的浙江精神,第二段阐释传承中的浙江故事和精神,第三段引导高考学子思考浙江精神,考生要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材料从过去讲到现在,浙江精神也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考生可以认同浙江精神中已有的宝贵品质,也可以结合时代阐释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浙江精神。
真正要把这个作文题写得深刻,难度较大,如果没有时代主人翁的意识,不关注浙江的人文、科技、环境等多方面,就很难归纳出这一地域性群体身上具有的某种精神,就写不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这也提示我们的学生,要把自己融入社会,观察社会的变化,参与社会的变革,做一个有时代感的新青年。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
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
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在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地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
此题注意抓住“浙江精神”“浙江人”“新时代”等重点词语立意行文即可。
实干争先,弄潮涛头“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开头就以诗句点题)这句歌颂钱江弄潮健儿的诗句,用来形容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大潮中,弄潮争先的浙江人再恰当不过了。
浙江之所以能够走在中国的前列,进而走向世界,凭借的就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我们要有胸怀家国天下的情怀,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浙江精神。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审题解析: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考题是“当今社会,有着一种愈加显著的力量,去驱动着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这里,考生要探讨的是,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激励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及我们如何运用它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定。
考场佳作:当今社会,我们身处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且能享受到无穷无尽的追求。
然而,与能享受无限追求的自由性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选择。
我们面对的选择可以是投资或花钱,就学或工作等。
就拿学习与工作来说,一个需要科学规划,考虑其时间成本的问题;另一个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质的问题。
随着问题的加剧,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在当今社会有一种力量正在驱动着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知识。
在我们面对重要选择和决定时,知识能帮助我们把握机会,发现风险,从而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优选择。
有越多的知识,就越能在各方面做出更好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知识,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趋势和变革。
只有通过完善和深入的解析,才能够洞察市场,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并且能为我们学习更多知识,在决策中获得更多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今后游走在选择与发展之间,做出更加明智、安全的选择。
也即,知识不仅能激励我们实现梦想,而且能让我们有能力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定。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有着一种愈加显著的力量,就是知识,去驱动着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与决定。
只有不断地勤奋学习,追求质的变革,完善知识结构,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利用知识,改变局面与未来,实现自身价值。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18-考场作文之结构(含答案)
考点53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考场佳作】
于无声处振聋发聩 江苏一考生 如今,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随处可见网民们到处扎堆,到处征 战,将一些人一些事批驳得体无完肤,然后高歌凯旋的“盛景”。即使 不知缘由,也要冲上前说上几句才好。有人标榜说,这是人们勇者 敢言的个性。然而,这真的是我们要的个性吗? 就我看,这可不是勇者敢言,而是盲者乱言。多少人跟在前人身 后将一个花季少年淹没在网络讨伐中?多少人跟着几位所谓明星 去推崇一个气功大师?当一个“权威”出来喊话,多少人会跟风?恐怕 不计其数。有多少人能在别人多言处保持沉默,又有多少人于无声 处振聋发聩?
考点53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所以,正确看待媒体中各种“权威”言论吧。盲从跟风的“个性”只 会让他们被历史铭记,却覆盖了你本应振聋发聩的琴音。 【亮点呈现】 结构上,先破后立,步步为营,段落间用“然而”“所以” 等提点逻辑关系,眉目清楚。立意紧扣材料,一方面批评当下网络 的“盲者乱言”,紧扣“有话则短”,一方面号召大家“于无声处发声”,紧 扣“无话则长”,两方面论述都以“个性”为依归。事例贴切,且熟例短 说,排比而出,充满气势又不拖沓。语言老到,用词精准,“泥沼”“镜湖” 的比喻出色。不足是观点以彰显个性为发声的终极目的,在立意上 稍显狭隘。
考纲规定“结构完整”,并将其置于“基础等级”之下,可见,对考场 作文“结构”的要求,既是必须的,更是重要的,立足于基础,着眼于发 展。结构着眼于布局,立足于全篇;外显于段落,落点在节奏。“结构” 包含四个层面:一是谋篇布局,着眼构思;二是思想情绪的律动,内部 语脉的显现;三是张弛波澜,变化有致;四是语段组合,节奏矛盾。 “结构完整”表现于结构,外化于语言,应致力于结构常态、传承有序, 在经营冲突、再现矛盾、陡然一惊上下功夫,在波澜悬念、巧合误 会,旁枝斜逸,姿态横生上做文章。
2018年4月浙江省高中学考语文高分作文欣赏
2018年4月浙江省高中学考语文高分作文欣赏空白是另一种完满XXX曾说:“天空中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 空白并不意味着数字上的“零”或物质上的一无所有,它是洞察一切后的缄默,是种种色彩累叠后的深深蕴藏,是一种超脱,一种平静,一种别样的完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白”是一门艺术。
不同于西方绘画颜料的浓墨重彩,色彩大块涂抹以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中国山水画仅以尺幅之地却将万千境界收略其中。
一叶浅淡的小舟,一弯纤细的钓钩,一个钓翁萧索的背影,笔墨蜿蜒于宣纸之上,却留下大片空白供鉴者自我琢磨。
诗词也同样讲究“清空”意境。
常州词派推崇“羚羊挂角,不留痕迹”,所作词读来,只觉含蓄蕴藉,百转千回的情绪被掩藏在字面下,于曲径处通幽,这便是留白的妙处。
XXX也曾于诗中写道:“一片雪落在另一片雪上面,在落雪的内华达。
” 纯白色的画面,轻盈的思绪便沿着那拥有鸟的名字的铁路,向那未知的大洲翩飞。
可见,西方文化中也有“留白”的相通处。
现代社会中,物质上的通讯工具看似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浮躁得如同碳酸饮料那密密匝匝的水汽。
应当在人际交往中也加上空白的“休止符”,如同XXX所说:“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
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
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也要给自己的灵魂留一份空白。
如同XXX笔下“灵魂不可避免的回声”,倘若我们被社会同化成了一个个物欲的机器,我们的心灵除了欲望,还会有一方空白供我们游目骋怀,诗意栖居吗?若失去内心的声音,XXX歌狂热中亦会感到彻骨寒冷。
学会留出空白,是人生的大智慧。
它是宁静,是自我的冥想,是一种别样的完满。
留白处,鸟飞鱼跃谁说充实才是人生最好的旋律?谁说空白意味着一无所有?其实,唯有留白才显人生滋味,留白处,鸟飞鱼跃,春暖花开。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留白的美感,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留下了读者自行想象的空间。
XXX是一位近代文学巨匠,他最懂得留白的味道。
2018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启示及作文赏析
2018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启示——四个“务必”6月中旬,本人有幸被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选拔全程参与了2018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
在10天的封闭改卷过程中除了感受到任务重、强度高、责任大之外,还对全省作文平均分只有38分(满分60分),是近几年的最低分这一情况,结合日常的考场作文教学(考场作文写作)实际进行了思考,觉得以下4个方面值得我们师生在今后加以关注:一、务必遵守作文写作的第一原则——尊重试题,不离题偏题二、务必重视文章的逻辑性——突破平均分及走向高分的关键三、务必加强练字——整洁的字体是高考阅卷中的事实增分点四、务必注意文章完整性——来不及写时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务必遵守作文写作的第一原则——尊重试题,不离题偏题作文阅卷组长陈建新教授强调,浙江高考作文历年来的阅卷第一原则是尊重试题。
这不仅因为试题是省教育厅指导下编制的,更重要的是,考生在考场上是面对这个题目写就的作文,我们阅卷评分,不尊重试题是不应该的。
所以对应的作文写作人第一原则也应该是“尊重试题,不离题偏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需重视审题。
在本次阅卷过程中,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今年很多考生没能遵守作文写作的这一第一原则,出现了很多离题和偏题现象,这是导致今年作文得分非常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如何尊重试题,避免离题和偏题情况的发生,现结合今年高考评分标准和三个作文样卷中的三个不尊重试题的例子来谈谈。
评分标准的议定:此次作文题目中提供的两段文字中关键词清晰可见——“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还有在作文要求中要写“体验和思考”。
所以,从尊重试题的角度,我们在评分标准的议定时重点关注了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下面三点:是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阐释“浙江精神”;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进而根据这三点,把考生作文相应地分成以下六档:第一档作文(55-60),上述三点都能写到的,并能做到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建立联系,讲究逻辑”,比如“浙江为何能产生浙江精神”“浙江为什么能做到与时俱进”“浙江精神铸就浙江传奇”“我们如何继承浙江精神”等表现出考生思考过程和成果的作文。
2018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语⾔⽂字运⽤(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根据材料完成第2–3小题。
(5分)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在各⾊画笔下,蝴蝶、花朵、叶⼦、⼤树等.跃.然.纸.上,孩⼦可以对⾊彩、实物进⾏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起阅读。
如此⼀来,孩⼦在幼⼉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个语⾔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童⼼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C.关于D.观照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2018高考浙江卷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英语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35 分)第一节(共 10 小题;每小题 2.5 分,满分 25 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 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AIn 1812, the year Charles Dickens was born, there were 66novels published in Britain. People had been writing novels fora century —most experts date the first novel to Robinson Crusoein 1719 — but nobody wanted to do it professionally. The steam-powered printing press wa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theliteracy (识字) rate in England was under 50%. Many works of fictionappeared without the names of the authors, often with something like “By alady. ”Novels, for the most part, werelooked upon as silly, immoral, or just plain bad.In 1870, when Dickens died, the world mourned him as itsfirst professional writer and publisher, famous and beloved,who had led an explosion in both the publication of novels andtheir readership and whose characters — from Oliver Twist toTiny Tim — were held up as moral touchstones. Today Dickens ’word 版本整理分享greatness is unchallenged. Removing him from the pantheon (名人堂) of English literature would make about as much sense asthe Louvre selling off the Mona Lisa.Howdid Dickens get to the top? For all the feelings readers attach to stories, literature is a numbers game, and the testof time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pass. Some60,000 novels were published during theVictorian age, from 1837 to1901; today acasual reader might be able to name a half-dozen of them. It ’s partly true that Dickens ’ style of writing attractedaudiencesfrom all walks of life. It ’s partly that his writings rode awave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But it ’s also that he rewrote the culture of literature and put himself at the center. No one will ever know what mix of talent, ambition, energy and luck madeDickens such a singular writer. But as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his birth approaches, it is possible —and important for our own culture —to understand how he madehimself a lasting one.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British novels in the18th century?A. They we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word 版本整理分享B. They were popular among the rich.C. They were seen as nearly worthless.D. They were written mostly by women.22. Dickens is compared with the Mona Lisa in the text to stress________.A. his reputation in FranceB. his interest in modern artC. his success in publicationD. his importance in literature23.What is the author ’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A. Toremember a great writer.B. To introduce an English novel.C. Toencourage studies on culture.D. To promote values of the Victorian age.BSteven Stein likes to follow garbage trucks. His strangehabit makes sense when you consider that he’s an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who studies how to reduce litter, including thingsthat fall off garbage trucks as they drive down the road. Whatis even more interesting is that one of Stein's jobs is defending an industry behind the plastic shopping bags.Americans use more than 100 billion thin film plastic bagsword 版本整理分享every year. So many end up in tree branches or along highways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cities do not allow them at checkouts( 收银台 ) . The bags are prohibited in some 90 citiesin California, including Los Angeles. Eyeing these headwinds, plastic-bag makers are hiring scientists like Stein to makethe case that their products are not as bad for the planet asmost people assume.Amongthe bag makers' argument: many cities with bans still allow shoppers to purchase paper bags, which are easilyrecycled but require more energy to produce and transport. And while plastic bags may be ugly to look at, they represent asmall percentage of all garbage on the ground today.z.x.xkThe industry has also taken aim at the product that hasappeared as its replacement: reusable shopping bags.The stronger a reusable bag is, the longer its life and the moreplastic-bag use it cancels out. However, longer-lastingreusable bags often require more energy to make. One studyfound that a cotton bag must be used at least 131 times to bebetter for the planet than plastic.Environmentalists don't dispute (质疑) these points. They hope paper bags will be banned someday too and want shoppers to use the same reusable bags for years.word 版本整理分享24.What has Steven Stein been hired to do? A. Helpincrease grocery sales.B. Recycle the waste material.C.Stop things falling off trucks.D. Argue for the use of plastic bags.25.What does the word “headwinds”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Bans onplastic bags.B. Effects of city development.C. Headaches caused by garbage.D.Plastic bags hung in trees.26.What is a disadvantage of reusable bags according to plastic-bag makers?A. They are quite expensive.B. Replacing them can be difficult.C. They are less strong than plastic bags.D.Producing them requires more energy.27.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A. Plastic, Paper or NeitherB. Industry,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C. Recycle or Throw AwayD. Garbage Collection and Waste Controlword 版本整理分享CAs cultural symbols go, the American car is quite young. The Model T Ford was built at the Piquette Plant in Michigan acentury ago, with the first rolling off the assembly line (装配线) on September 27, 1908. Only eleven cars were producedthe next month. But eventually Henry Ford would build fifteenmillion of them.Modern America was born on the road, behind a wheel. The car shaped some of the most lasting aspects of American culture:the roadside diner, the billboard, the motel,even the hamburger. For most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car representedwhat it meant to be American —going forward at high speed tofind new worlds. The road novel, the road movie, these are the most typical American ideas, born of abundant petrol, cheapcars and a never-ending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the largest public works project in history.In 1928 Herbert Hoover imagined an America with “a chickenin every pot and a car in every garage. ” Since then, this society has moved onward, never looking back, as the car transformed America from a farm-based society into an industrial power.zxx.kThe cars that drove the American Dream have helped to createword 版本整理分享范文范例指导学习a global ecological disaster. In America the demandfor oil hasgrown by 22 percent since 1990.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过度的)energy consumption,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been described in a book by theAmerican writer Thomas L. Friedman. He fears the worst, but hopes for thebest.Friedman points out that the green economy(经济) is a chance to keep American strength. “The ability to design, build and export greentechnologies for producing clean water, clean air and healthy and abundant food isgoing to be the currency of power in the new century. ”28.Why is hamburger mentioned in paragraph 2?A.To explain Americans’ love for travelling by car.B.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cars on American culture.C. To stress the popularity of fast food with Americans.D. To p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America ’s road system.29. What has the use of cars in America led to?A. Decline of economy.B.Environmental problems.C. A shortage of oil supply.D. Afarm-based society.30. What is Friedman ’s attitude towards America ’s future?word 版本整理分享范文范例指导学习A. Ambiguous.B. Doubtful.C. Hopeful.D. Tolerant.第二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0 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18-2022浙江高考作文题以及范文
浙江2018年高考英语真题卷第一节应用文写作(满分15分)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语协会招聘志愿者,接待来访的国外中学生。
请你写信应聘,内容包括:1. 口语能力:2. 相关经验;3. 应聘目的。
注意:1. 词数8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答案】Dear Sir/Madam, June 8I learned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your company needs an English secretary. I have great interest in the position you advertised and it will be my great honor to work for you.I’m now 18 years old and will be graduating from Xinx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his July. I have been studying hard in school and I am always among the top students in our school. Meanwhile, English is really my cup of tea and I am good at it. My spoken English is especially outstanding.In addition, I have learned some knowledge about computers and I can type very fast. In my spare time, I enjoy reading, which contributes to my writing good articles. I am very patient, and through many kinds of sports I developed my abilities to get along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people.In conclusion,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I am qualified for the position.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me this job. Thank you very much.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Sincerely yours,Li Hua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属于应用文,要求写应聘信。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4部分_第4节_作文的结构规划_附解析
第四节作文的结构规划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让人读来一气呵成。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
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是,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对作文结构的较高要求是“结构严谨”,即作文的段落层次安排应该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的环环相扣的标准。
所谓“进递有序,精致关联”,就是要使自己的文章在段落与段落、段落中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上,都切实做到“有机相连,逻辑推进”。
具体来看,“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总之,要做到内容有序,布局有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作文结构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①逻辑混乱。
主要表现为文章言而无序,思路不清。
考生事先没有通盘考虑,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里算哪里,不注重各段落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路缺乏条理性。
②中途转轨。
写着写着,中途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岔出别的话题,致使文章出现旁逸斜出的突兀之感。
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零乱。
③分层不当。
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明,或层次之间内容交错杂糅,或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④硬套模式。
考生作文时在体裁或者结构等方面死套硬搬别人的作文模式。
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作文。
因此,作文的结构规划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摘要】本文将对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进行深入解析,并选取一些考场佳作进行阅读。
在审题解析部分,我们将分析各个作文题目的要求和难点,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写作方向。
在考场佳作品读部分,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展示不同考生在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上的特点。
通过阅读这些佳作,考生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括出写好高考作文的几个关键要点,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能为即将面临高考的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写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关键词】审题解析、考场佳作品读、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引言、结论、解析、佳作、考场、阐述、考生、写作、重点、思路1. 引言1.1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是很多考生所关注的焦点,作文题目的选择和审题能力对考生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进行审题解析,并选取一些考场佳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作文的深入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的意图,增强自己的审题能力。
在审题解析部分,我们将对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的题目进行逐一分析,探讨每个题目所涉及的主题和要求,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把握写作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对题目的解读,考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写作思路,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
在考场佳作品读部分,我们将选取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阅读和分析,探讨这些作品在内容表达和结构布局上的特点。
通过阅读这些佳作,考生们可以从中汲取写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在考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能够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启示和帮助,让他们在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审题解析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才能准确把握写作的方向,避免偏题或离题。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审题解析与考场佳作品读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为《人,真正的财富》,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表达和思考。
在审题上,考生应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主题要求,避免偏题或离题;然后进行思路规划,在文章中突出展示对人的定义以及人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写作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标题: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人类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创造。
人灵性的思想和感情,让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使其更有价值。
因而,人才是人类最真正的财富。
一直以来,人们对财富的定义都是围绕着金钱和物质上的积累展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金钱和物质并非唯一的财富,真正的财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幸福。
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体验,让人们享受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没有这些真情,无论是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只有建立在真情基础上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有彼此关心、理解、支持和包容,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是人们最深刻的追求。
在人生的旅途中,金钱与物质只是外在形式的幸福,而真正持久和内心的幸福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无论是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是爱人的爱情,都让人感到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得人们渐渐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过度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拥有,导致人们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远离了真情。
我们需要珍视并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让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人类最真正的财富。
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和弘扬这种真情,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交流与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最新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分析报告[001]PPT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 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审题角度: 一、是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 阐释“浙江精神”。 二、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 奇和浙江人物。 三、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二、考生作文
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分析报告[001]
(一)标题
《论起点》 《起点不是终点》
《从旧点到新点》 《新起点,新面貌》
《站在起点线上》 《尽绵薄之力》
《说我》
《第二人生》
《我的大学我做主》 《我的计划书》
《浙江学子》 《我愿敢为人先》
…… ……
二、考生作文
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分析报告[001]
(二)开头、结尾 “身为一名浙江学子,我有了不少的人生感悟,小 学……初中……高中……现在,身处高考考场的 我……” “站在新起点,要注重内心的修炼与沉淀……” “我现在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要告别童真,告 别那些无用的想法;我要为这个世界贡献我的绵薄 之力;我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展现浙江人的风 采……” “作为浙江的一名学子,高考只是一个中转站,是 人生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文化修养,与时俱进,为时代作出贡献,书写自己 的传奇,书写浙江的传奇!”
“浙江为何能产生浙江精神”,“浙江为什么能做到
与时俱进”,“浙江精神铸就浙江传奇”,“我们们
如何继承浙江精神”等表现出考生思考过程和成果的
作文。 第二档作文(50-54),第一二点中主要写了一点,但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解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解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解2017年,我们提出了两条阅卷评分原则:尊重试题和联系考生实际。
这些原则仍然适用于今年的高考阅卷。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正能量的作文题,也是一个高大上的作文题。
尽管有人认为这个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政治水平,但要写好这个作文,考生需要掌握有关浙江的文化历史知识以及有关当代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
当然,作文题仍然属于语文,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考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以及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题论点已经预设,因此我们只需要看考生的作文是否围绕“浙江精神”展开。
从审题的角度,我们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涉及以下三点:一、是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阐释“浙江精神”。
二、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
三、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体验”一词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亲自”,一个是“认识”。
没有前者,就不是个体的独特感受,没有后者,就只有感受而缺乏从感受中领悟到的思想提升。
因此,无论是文学类文章还是论述类文章,都需要体验和思考。
因此,我们从审题角度,给出今年作文题的审题标准:第一档作文(55-60),上述三点都能写到,并能建立联系和讲究逻辑,比如“浙江为何能产生浙江精神”、“浙江为什么能做到与时俱进”、“浙江精神铸就浙江传奇”、“我们如何继承浙江精神”等表现出考生思考过程和成果的作文。
第二档作文(50-54),第一二点中主要写了一点,但较好地体现了考生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第三档作文(42-49),第一二点中主要写了一点,有体验和思考,但不深入。
第四档作文(36-41),三点中只写到了一点,基本没有体验和思考。
第五档作文(21-35),偏题作文。
可细化为两种:1.本段指出有些作文在阐述浙江精神时,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和主题,但仍然将其冠以“浙江精神”的名义。
同时,也有一些作文只是介绍了浙江的地域风情,而没有涉及到浙江精神、传奇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作文的中心明确、突出“中心明确、突出”是指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突出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文章始终,统率所有的内容。
这里需要指出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主要观点和一种感情倾向;二是这个中心必须贯穿始终;三是作者用到的所有材料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
在记叙文中,作文中心具体表现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不论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作者的感情倾向都应明确,主题思想都应突出;在议论文中,作文中心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明确表达出来。
“中心明确”(观点鲜明、精心选材、巧妙点题、善于点旨)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也是衡量考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考生在点明文章中心方面存在的主要误区有:一是不能全面解读材料,断章取义,只就一点阐发,或者中心空泛甚至解读错误;二是选材不为中心服务,与观点若即若离;三是点明中心的方法不够丰富,甚至不会点题。
如2016年高考全国乙卷的漫画材料,很多考生只抓住其中的“分数”“男孩表情”等要素立意,或谈分数的重要性,应刻苦学习,或谈“掌印”与“唇印”的关系,而没有联系整幅漫画进行阐发,这些都属于不能全面解读材料。
文显其品动人心2015〃浙江一考生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
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
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
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
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
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
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
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铐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
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
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名师品评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
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
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运用恰当。
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亮点点评中心明确内容深刻一、观点单一,中心明确中心本身应该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并且一篇文章中心应该始终不变,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
高考作文的“话题”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文章的中心都必须与“话题”的中心意思相合,并且文章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
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一篇文章,内容应该丰富,但中心必须明确。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
二、合理选材,紧扣中心很多考生认为只要从材料中准确提炼出中心,作文的中心就明确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其实在当今高考作文审题难度普遍下降的前提下,考生的作文依然存在许多偏题跑题现象,主要原因是考生在选材方面存在失误。
如何才能使选材符合文章的中心呢?考生要做到以下两个“确保”:1.确保材料的核心内涵符合中心有些素材可能适用多个话题,考生选材时必须从文章的中心出发,挖掘素材中符合文章中心的一面。
此外,考生必须辨明一些易混淆概念,如“理想信念”和“执着坚守”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强调心理,后者侧重行为,选材时必须仔细分辨素材的适用话题,找到准确的挖掘角度。
2.确保分析阐述时不节外生枝考生在列分论点时要注意分论点应与中心论点相吻合。
如某考生写了一篇题为“看不见的才最美”的文章,其中一个片段如下:珍宝因隐匿在地底而被人遗忘,因为世人总是缺乏探索的欲望和发现美的眼睛。
现代社会中,人心的浮躁决定了其眼光的拙劣和短视,而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却是其深藏的内心世界。
身体纤弱的王昭君,用双手架起连接两个民族的桥梁,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任砸在她身上,而她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我们不敢想象,她是怎么用纤长柔软的手指,在琵琶上弹奏这一首豪迈壮阔的出塞之曲的。
王昭君对民族责任的坚守,足以感天动地,可世人总将眼光定格在其美丽的外表上,岂不痛哉!此片段的中心是谈世人缺乏探索欲望和发现美的眼睛,但考生在论述中将话题转向对王昭君历史责任的阐述,游离了中心,实在可惜。
三、恰当表达,点明中心要使文章中心明确、突出,不仅要准确审题,选材切中主题,还要在行文过程中点明中心。
有不少考生自认为立意符合中心,文章就不会偏题,不必再点明中心,结果阅卷老师没有从其作文中看出中心或认为其中心虽有但不突出,从而导致失分。
在行文过程中适当点题,不仅可以使中心更加突出,还可以让结构更加紧凑,思路更加清晰,更能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脉络。
那么如何点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点明中心好的标题应该准确点明题意,不可顾左右而言他,也不可大而无当。
主体部分可分条阐述,表明中心。
开头与结尾都是文章最为醒目的地方,考生必须在这些关键的地方也点明中心。
[训练1]下面是一篇中心明确、突出的考场作文,请指出作者在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是如何点明中心的。
读书是快乐的湖北一考生①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摩擦是人们无从逃避的必修课,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许多诱惑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
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有人选择轻歌曼舞的筵席,有人选择五光十色的荧屏,有人选择费心劳神的麻牌,但我要说一方有书的天地,是更适宜我们心灵憩息的乐园。
②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
古人云:书中日月长。
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访问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
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少了一分愚蠢,多了一分睿智。
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③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
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
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眼前,心境与文学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
④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
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
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
书又是益友,痛苦时,书给你安慰;消沉时,书使你振作;迷茫时,书给你方向。
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滋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
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
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
⑤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知,修心,养性,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分析]【提示】(示例)文章以“读书是快乐的”为标题,点明观点;开头引用戚继光的名言“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加以论述。
结尾照应开头之意,以反问出之,收束干脆利落。
2.反复点明中心一要不断出现文题中的词语(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适当增加点题、扣题的字眼,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
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反复点题。
在文章的段首和段尾分别点题,必要之时,点题句可单独成段。
[训练2]读读下面这篇考场作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反复点题的。
常怀感恩之心,领略人间风景甘肃一考生“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一句感恩的话语如此朴实。
“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这一感恩的举动格外暖心。
殊不知,唯有常怀感恩的心,才能领略人间的幸福风景。
因为感恩,爱才变得勇敢。
他是广州“全城义剪”活动中的主角——碧心的父亲。
女儿罹患白血病的噩耗没有使他意志消沉,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心生感恩。
他没有放弃生活,没有以弱者的形象接受大家的善款。
他凭借自己会理发的手艺,顽强地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他说“剪一次头发就离希望近一些”,于是,那么多心怀感恩的人参与了感动整个广州城的“剪爱”活动,出力的理发师们、被剪头发的爱心消费者们,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来,感恩必是心底涌动的那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