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合集下载

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

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

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振兴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促进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

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和萎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对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力度,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

以下是本人对于振兴东北工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但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为了提升东北地区的工业竞争力,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保护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优化产业结构当前东北地区工业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的比重较低。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优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规划,为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适度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有助于调动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率。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改革不深入、开放不足导致的。

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探

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探

S ra eilNo.4 No. 5 6
经 济探 求 ・
老 工 业 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初 探 基
汪 波
( 中共 哈尔滨市 委党校 , 哈尔滨 10 8) 500 摘 要 :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 来 , 伴 传统 的工业化道路 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 战。在新的历 史条件 下,
收 稿 日期 :07 9 4 2 0 —0 —0
学技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 处于工业化进 程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 的影响 , 果发展 中 国 家和 地 区不 想 长期 落 后 于世 如 界先进的工业化浪潮, 必须改变其传统的工业化发 展 战略 , 不能延 续 过 去 发达 国家 实 现 工业 化 的老 而 路; 二是传统工业化理论中的“ 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国 家” 的基本 规律 已经 与 当今 世界 经济发 展事实 相背 , 已经实现 工业化 的 国家 正逐 步 步 人 信息 社 会 , 而且 多 数发达 国家 的第 三 产 业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的支 柱 , 以当代发展 中 国 家和 地 区 的经 济发 展 目标 应 所 该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 ,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 业化; 三是传统的工业化过程是 以牺牲 自然资源和 环境为代价的, 这对 于人 口众多而人均资源 占有量 不高的中国、 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 , 不仅资源 难 以支撑 , 工业 化 和经济发 展难 以为继 , 而且破 坏生 态和环境会直接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些后 果都是我们所无法承受 的; 四是传统 的工业化发展 道路 强调严 格 固化 的阶 段式 发 展 模 式 , 而忽 视 发展 中国家 和地 区 的基 本 情 况 和各 自“ 比较 优 势 ” 发 的 挥 , 与 打破传 统 的“ 这 梯度 发展理 论 ”实现跨 越式赶 , 超的目标也是相矛盾 的。基 于以上分析 , 对于传统 产业密集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要彻底摆脱困境 , 实现 全面发 展 和振兴 , 须 努 力 克服 传 统 工业 化 道路 的 必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分解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分解
实践证明,国家每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和国策的出台都关乎国 运民生,都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2.“新东北现象”的反思
(1)“老东北现象”——共和国的长子
1)“一五”期间的投入——
● 国家对辽宁工业投资46.4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 总额的18.5%。 ●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辽宁占11.6%,吉林、黑龙江的比 例也达到4%—5%的水平。 ● 著名的156项重点工程辽宁有24项,黑龙江有26项。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 政策、重点难点与突破点
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央的重大施政纲要
(1)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人员:
组 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曾培炎 成 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等26位部长 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 办公室设3个组:政策研究与体制创新组(综合组)、 工业规划组、相关产业协调组。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点与突破点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难点 难点之一:是东北经济的市场程度化低,经济的发展 活力不足,经济的增长缺乏自主动力。 难点之二:是东北地区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 经济比重偏高,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小。 如2002年,吉林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所占的固定资产占整个固定资产的 82.6%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到全 部工业产值的76.8%。
难点之三:是东北企业债务和办社会的负担重。 据去年的统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 负债率在80%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 社会每年所支出的费用大约35亿元左右。 难点之四:是东北企业技术老化,企业冗员比较多。 比如现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装 备相当于90年代水准的只有15%,大部分都 相当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水准。 企业冗员下岗分流、实现再就业压力也 比较大, 到目前吉林省还有66万名下岗职工没有 实现再就业。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文献综述

新型工业化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专业:区域经济学姓名:贾文娟学号:F07001 本学科:《城市经济学》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五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遵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认清和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矛盾,认清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本文在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新型工业化的研究进展的同时,总结回顾了与新型工业化相关内容的研究。

一、新型工业化提出的背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后,国内学者纷纷开始对新型工业化问题进行研究,大部分针对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比如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就业的双重压力和矛盾,经济对外贸的高度依赖与贸易条件恶化的矛盾等,所有这些问题使得传统的工业化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

而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此大家的看法基本﹁致。

吕政等人通过对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认为我国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就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目标,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使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吕政等,2003)。

黄泰岩等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基于我国新经济发展阶段、现有资源约束条件、现有就业压力和在经济全球化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黄泰岩,2003)。

由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针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工业发展趋势提出的新思想,国外对此并没有专门的研究。

二、新型工业化内涵新型工业化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遇到来自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等新的历史性机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因此,对其内涵的理解着重于提高科技含量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强调统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产业升级与就业的关系,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吉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吉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7年11月4日吉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1、领导让你去调研,你第一次调研总结领导不满意,让你重新调研,你该怎么办?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事实情况,调研结果的真实有效,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如果我的调研总结领导不满意,我会认真查找原因,积极改正,争取做出高质量的调研活动。

首先,冷静分析领导对调研总结不满意的原因,回顾自身在此次调研过程中的表现,看是调研过程存在疏漏导致调研结果有误,还是调研结果在书写过程中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征求领导和同事的建议,作出相应修改。

其次,我会请教相关方面的专家对于此次调研过程和结果的看法,总结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再次下去调研,直至弄清情况,掌握领导想要的信息。

最后,在二次调研基础上对调研总结再次修改完善,邀请专家把关后呈交给领导,领导认可后,将这两次的调研总结拿出来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升技能,使工作业务更加熟练,做出更多让领导满意、群众认可的事情。

2、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发展有什么建议?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速放缓,深层矛盾凸显,面对内外交织的困局,吉林需要围绕“新”做文章,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

一、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设。

加大对吉林地区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投资力度。

三、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东北振兴的对策

东北振兴的对策
30
构, 提高企业 管理水平 ; 积极发展 中小微企业 , 调整产业 结构 , 提升产 业竞争 力 , 改 变东北地 区目前重工 业重 、 轻
决 策 建 议
工业轻的结构性局面 ,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推动 地区经济 陕 速发展。
2 . 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 。东 北地 区高资本投入 、 高资
近年来 , 东 北地 区积极 进行产业调 整 , 地 区生产总 值 呈稳 步上 升趋 势 。2 0 1 3年 , 东 北 三 省 生 产 总 值 5 4 4 4 2 亿元 , 比上年 增 长 7 . 8 5 %; 辽宁 省和 吉林 省地 区
生产 总值分 别 同 比增长 9 %、 8 . 7 %, 其 中辽 宁省 出 口贸 易、 吉 林 省 汽 车 产 业 发 展 对 经 济起 到很 大 的拉 动 作
兴, 破解发展难题, 必须突破体制障碍, 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 鼓励非 国有制经济 的发展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积极进 行产业结 构调整 , 走新 型工业化 道路 ; 加快整合
人力 资源 , 改善 投 资环境 , 积极 引进 外资 , 扩大 对外 开 放, 努力将我 国东北地 区建设 成为继长三角 、 珠三角 、 京 津冀经济区之后拉动我 国经济发展 的“ 第四增长极” 。
变, 减少能源消耗 , 降低环境污染。东北地区可以借鉴
发达 国家 和地 区新 型 工业化 道路 的经 验 , 发挥后 发 优
发展静脉产业 , 对废旧汽车进行科学的回收利用 , 能够
有效缓解污染问题 ,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 . 实施人才发展 战略 。东北地 区实现振 兴 , 必须实
叫做第四产业 , 指垃圾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静脉产业运 用循环的经济理念 , 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在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在创新

东北振兴关键在于创新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摇篮”。

实现,实现调整、改造和全面振兴,经济一度落后于全国先进地区关键词:振兴东北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党的十八大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从十六大以来,国家就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突出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吹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号角。

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和各有关方面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以及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但是,效果不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症结在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太低,制度变迁缓慢。

只有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从而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使东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一、注重观念创新,以观念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一度落后于全国先进地区,根源在于体制单一、机制不活,而这一根本症结就在于思想观念的落后。

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通过这一根本创新来促进体制和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步伐。

1、推进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综合不适应症,东北老工业基地员工中,普遍形成了上班开工资,干活发奖金的观念,“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维定势,以及过于依赖政府,怕担市场风险的心态。

在企业发展中既希望引进外来资本,又束手束脚,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企业发展的手脚。

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来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

毛中特期末论文选题

毛中特期末论文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参考选题概论课课程论文参考选题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4、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5、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7、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9、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10、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1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13、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15、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17、浅析创新与中国现代化1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19、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浅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23、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24、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2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6、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27、浅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8、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29、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30、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31、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研究34、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35、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6、论党的纯洁性建设37、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38、试析社会新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4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42、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4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44、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研究45、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高新技术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发展47、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48、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49、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50、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51、发展文化产业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52、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5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4、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55、规则意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56、新时期大学生党的建设思想研究57、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58、规则意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59、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60、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61、韩国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62、信用社会建构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63、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研究64、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当前学校德育的关系65、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研究66、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67、发展文化产业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68、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69、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行为策略研究70、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71、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经济的发展72、……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研究7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研究74、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展75、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研究76、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7、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78、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比较研究79、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80、当代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8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82、我国外交政策及周边外交关系有关问题研究83、政府机构改革研究84、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85、农村村民自治研究86、台海局势与中国统一的走向87、公务员制度改革研究88、政府职能转换研究89、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90、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监督机制91、人大代表制度的完善92、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93、加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94、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95、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96、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研究97、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98、大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99、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00、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研究101、浅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研究103、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104、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105、时代主题的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研究106、战略机遇期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研究107、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1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研究109、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110、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111、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112、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13、浅析毛泽东国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14、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研究115、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16、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走向117、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11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119、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演进探析120、浅析中华文化认同与和平统一12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22、“中国责任”与和平发展道路研究123、浅析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124、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1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126、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127、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128、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调查报告写作要求1. 写明调查题目、意义、对象、时间、地点、范围以及主要方法。

浅谈东北振兴

浅谈东北振兴

浅谈东北振兴东北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之一,旨在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我对东北振兴的浅谈:一、背景和意义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

此外,东北地区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等问题。

因此,东北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东北振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

东北振兴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2.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东北地区以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和高端产业。

东北振兴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改善民生。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民生问题较为突出。

东北振兴可以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高东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问题和挑战东北地区在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产业结构单一。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足。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东北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多,但技术创新的能力相对较弱。

这主要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创新人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3.市场化程度不足。

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不足。

这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也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4.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很多人才流向了沿海地区和其他发达城市。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的匮乏,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关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韩冬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4期摘要:当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习总书记在推进东北地区座谈会上强调,制约东北地区的发展最突出的文题就在于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矛盾,东北地区存在开放合作的短板,推动东北地区发展脚步不会停滞,本文从实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问题,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应从思想观念的转变,优化现行的投资环境入手,政府市场合力建设东北地区新发展。

关键词:东北振兴体制机制协调发展一、引言在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概念之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经济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发展重数量不重质量,行业发展重度倾斜逐步进入到行业结构发展合理,覆盖全面的新阶段。

在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步制定的各个区域的发展的战略,各个地区抱团发展,而东北地区依靠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春风逐步改善自身的问题,重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大依靠产业政策,政府指导执行,体制内部僵化,发展活力不足,科学认识分析发展障碍,对加快东北地区发展至关重要。

二、东北地区发展突出问题(一)发展体制滞后,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在新中国成立发展至今,东北地区的贡献不可磨灭,然而新时代经济结构动力发生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很难调节自身的发展模式,使得东北地区发展压力巨大,这主要是因为在新中国发展初期,国内外的形势严峻,东北地区的发展背靠政府,获得了充分的资源与指导市场,不用靠微观激励就能发展,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临,初开始逐步凸显出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计划调节慢慢挫伤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性,国有企业也开始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改革,然而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问题就在于改革质量堪忧,很多国有企业不仅没有改掉之前存在的问题,反而在还没有改革成功的时候,重新吸纳新的企业,这种改革的方式,对于东北地区的国企无疑是治标不治本,国企问题仍旧是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出台政策施行,还是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影子。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文章 摘要】 新 中 国成立初期 , 东北老 工业基
地 曾 为 国 家经 济 快 速 增 长做 出 了重要 贡献 。 但改革 开放后 , 由于原有 的经 济 体 制 、 产 业 结 构 等 不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东北 老 工 业基 地 的 现 状及 原 因 的 比例 ,为 1 . %。轻工业 所 占的比例 44 05 党 的十六大 提出 :“ 支持东北 等老工 较 低 , 为 2 . %,分 大 类 行 业 看 , 所 占 业基 地加快 调 整和 改造 ,支持 以资源 开 比 例 超 过 l %的 行 业 有 3 , 别 是 “ O 个 分 交
二 2 0 年 东北三省 共创生产 总值 1 9 5 1 ( ) 原 因 03 2 5 .6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现 状 以 及 经 济 发 亿元 , 占全 国总 额 的 9. 6 5 %;而同期江
浙江 , 福建 , 广东 四省的 国内生产总 展 的现存 问题 ,是各 方面原 因共 同导致 东北老 工业基 地 ,主要 就是 指位 于 苏 , 2 5 .5 90亿 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 吉林 ,辽宁三省 。改 值 则分别 是:l 4 1 7 亿 元 , 2 0 元 , 的 ,概括 起来 ,主要 有 以下几方 面 : 首先 ,观念 陈 旧制约经济 发展 。观 2 17 4 9 3 革开放 以后 ,沿海 地区 , 其是广东 , 尤 福 5 4 . 3亿元 ,l 3 9.3亿 元 ,仅广 东
业 化 道路
何 利用好这 个历 史 机遇 ,促 进东 北 的发 的行业 有 3个 ,分别 是 “ 黑色金 属冶炼 展成 为众 人最为 关心 的话 题 。振 兴东北 , 及 压 延 加 工 业 ” ( .%) 电 力 、蒸 汽 、 7 9 、“ 关 键就是要 对 东北地 区的现 有经 济状 况 热 水 的 生 产 和供 应 业 ” ( 3 6. %) 和 “ 化 有所 了解 , 合其他地 区的改革 经验 , 结 实 学 原料及化 学制 品制造业 ”( .%) 5 9 ;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3.10.05•【文号】中发[2003]11号•【施行日期】2003.10.0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10月5日中发[2003]11号)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老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整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

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

东北振兴研究报告

东北振兴研究报告

引言:东北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关键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东北振兴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通过引入全球视野和对东北地区特定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报告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对策建议。

概述: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3.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4. 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5. 加强对外合作,吸引外资投资,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二、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竞争力1.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办事成本2. 建立健全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 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发展4.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创新创业支持5. 建立更加开放的投资和贸易体制,吸引更多外资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网络连接1.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2. 推进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通网络连接3. 加强港口建设,提升海上运输能力4. 加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生活5.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四、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1.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3. 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4. 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潜能5. 加强人才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服务和保障五、加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制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长期规划2.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3.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质量4.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5.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总结:东北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考察报告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考察报告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考察报告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5年5月下旬,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关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赴东北三省五市(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一、东北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推动的。

在今后不到20年时间,中国经济要在前25年年均增长9%以上高速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的高速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大国持续40余年经济高增长的奇迹,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变,培植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接续力量,及时解决区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提出振兴东北是在2002年。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发展速度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慢,三个省的工业总产值加在一起只相当于广东的60%。

这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中央决策层和东北三省都认识到:东北有比较好的条件,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有比较好的自然资源,而且有比较好的技术队伍,关键是要转变,在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要走出一条新路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转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路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

2003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

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两位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

2004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部署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项工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_陈群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_陈群元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对策3陈群元 宋玉祥 张平宇 马延吉提 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严重地阻滞了其城市化进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面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中城市老工业区旧城改造、产业集群和大都市空间重组、乡村城镇化、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五大城市化瓶颈。

文章在较全面地分析了五大瓶颈后,提出了突破五大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城市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TU982;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4)02004705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东北百年来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KZCX2-SW -320)的部分研究成果。

我国政府指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1]。

又指出并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后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活力,重点内容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经济,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化是系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

建国初,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在东北地区展开。

“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54项在东北,这些项目主要是冶金、机械、能源、化工、电力项目,它奠定了东北地区重化工业体系的总体格局和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514%提高到1978年的3510%。

城镇分布密度亦迅速提高,1978年比1953年增加了19514%,几乎为全国平均速度的两倍,是全国提高速度最快的地区[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进一步得到了快速提高,2000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212%,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图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发展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东北地区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振兴路径的选择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程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过去,东北地区主要依靠重工业来推动经济发展,这种状况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东北地区逐渐转向以经济结构优化为核心、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创造更多优质产品,东北地区正逐渐摆脱重工业依赖,向高端制造、先进服务业等领域迈进。

二、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程中,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广泛开展产业合作,东北地区正在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同时,东北地区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

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和转化力度,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基地。

三、区域合作与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区域合作和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

通过与沿海地区的合作,东北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产业链的潜力。

例如,东北地区可以与沿海地区合作,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互补,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东北地区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人才培育与人口流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人才培育和人口流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东北地区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同时,人口流动也是东北地区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推动人口流动,吸引外来人才入驻,东北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东北振兴的双重历史任务与未来十年的战略重点

东北振兴的双重历史任务与未来十年的战略重点

2012年第8期今年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第十个年头,值此之际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下一个十年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思路与举措进行研究和探讨,意义既重大又深远。

一、完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完成双重历史任务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作为国内最早最大的工业基地,几十年来东北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过度开发也造成了东北地区严重“失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设备老化、体制僵化),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严重不足。

为彻底扭转东北地区的落后局面,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要求东北地区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赶上世界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浪潮,建成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

这是一个双重的历史任务。

东北地区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以重振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实现传统工业的再振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老工业基地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把东北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基地。

完成双重的历史任务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实践,可为国内外“锈带复兴”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完成工业化和建成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双重历史任务,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没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工程。

以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东北地区要在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跨越与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东北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更加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尽量减少雇工,东北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东北振兴中的工业园区开发与规划

东北振兴中的工业园区开发与规划

东北振兴中的工业园区开发与规划近年来,东北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振兴。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的开发和规划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业园区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园区发展的建议。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特区,以其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在东北地区的振兴中,工业园区正发挥着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的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和外资,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其次,工业园区提供了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环境,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运作。

此外,工业园区还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包括土地、办公场所、人力资源等,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然而,工业园区在东北振兴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园区规模过小,规划和发展不够合理。

许多工业园区在发展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后期的扩张需求,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理想。

其次,部分工业园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外来技术和资金。

这种依赖性使得工业园区在面临市场变化时较为脆弱。

此外,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发展的障碍。

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的工业园区开发和规划,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管体系。

这样可以确保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能够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并能够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再次,环境保护应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致力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

总之,工业园区在东北地区的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通过加强规划和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跨越 式发 展 的需要
在工 业化 进程 中 ,对新 技术 新 工艺 等方面 的新
少。2 0世纪 6 0年代 以后 ,国家投资 的重点 放在 大 、小 三线建 设上 去 ,不 但没 有在 东北 地 区继 续投
资 ,还 将东北 的一部 分 力 量 分 配 给 了 山区 和 内地 。 在改 革开放 以后 ,国家 经济 建设 的重 心南移 ,在 东 北投 资 的大项 目就更 少 。 同时 由于 上 缴利 税 过 多 , 企业 长期 以来 留利水平 低 ,几乎 没有 自我 改造 和 自
义。
从 “ 一五” 时期奠 定 了东北 工业基 础 以后 , 由于历 史 、社会 、政治 等原 因 ,东北工 业始 终维 持
原有 的规 模 和 格 局 。 国 家 对 东 北 地 区投 入 相 对 较 少 ,固定 资 产 投 资 不 足 ,较 大 规 模 的投 资项 目更
2 2 新 型 工 业 化是 充 分 发挥 后 发 优 势 ,实现 经 济 .
型产业 。单 一 的产业结 构呈 现 出明显 的刚性 ,而且
缺乏较 好 的弹性 ,这样 的产 业结 构是 造成改 革 开放 初 期东 北 地 区经济周 期性震 荡 的主要 原 因 。从 产 品 结构 看 ,由于 长期搞 资源 开发 和产 品 的初 加 工 ,东 北地 区的工业 经济形 成 了复 杂产 品制造 与初 级产 品
展。
关键 词 :新 型 工业化 ;可持 续发展 ;创 新
中图分 类号 :F 2 . 17 3 文献 标识码 :A
发达 国家在 实现 工业化 特别是在 经济 快速 发展 时 期 ,基本 上是 以消耗 能源 、牺牲 环境 为代价 。东 北 地 区针对 经济发 展 的现状 ,在 实现工业 化过 程 中 应 避免走 先污染 后治 理 的老路 ,要注重 生态建 设 和 环 境保 护 ,处 理好经 济发 展与人 口、资源 、环境 的 关系 。在实 现工业化 过程 中 ,处理好 资本技 术 密集 型产业 与劳 动密集 型产 业 的关 系 ,处 理好 高新 技术 产业 与传统 产业 的关 系 。选择 以信 息产业 为 主导 的 新 型工业化 道路 ,以实现东北 地 区经济 可持续 发 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工业发展速度明显缓慢,其工业增长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相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工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亏损严重,亏损面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城镇失业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不仅是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将为其未来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目前东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是加快发展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东北振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

现阶段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临着信息化滞后、工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破坏H趋严重等突出问题。

面对存在的突岀问题,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如下战略:一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要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信息化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使信息产业成为东北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而提高东北区域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通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逐步实现由“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向“东北
亚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转变。

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按照东北东部——北部、东北中部和东北西部三大生态地理区域而临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生态与环境建设战略。

中部区域生态与环境建设的战略重点应突出城市化地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土地退化防治;东部——北部区域重点是森林生态的保护、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治理;西部区域重点是遏制土地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

三是实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通过“三步走"的引导战略, 逐步实现工业结构转型。

近期应以增强东北地区原材料工业生产的持续竞争力为重点,巩固钢铁和石油化工的优势地位。

未来十年应着力发展支撑国民经济技术升级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及零部件工业,形成原材料与重型装备制造业并重的工业结构。

远期应实现工业结构向装备制造业、轻工业、原材料工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型。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东北振兴不仅要实施上述三大战略,还要在以下几个方而力求突破:首先,推进东北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措施,发挥科技进步对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作用。

其次, 坚持扩大就业,走工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工业化新路。

而对东北地区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的现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

大力发展产品有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同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的机会并实现充分就业。

再次,加速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东北地
区重型工业结构直接导致就业结构不合理,从而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为此,必须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还要合理确定城市化战略布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

最后,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充分利用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特有地缘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破解东北新型工业化的资源瓶颈;建立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劳务合作机制,促进东北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缓解东北地区劳动力过剩问题:引进日、韩资金和技术, 促进东北地区的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优势,抓住韩、日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契机,打造东北亚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关键词】:东北地区振兴新型工业化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7
【目录】:内容提要6-8Abstract8-14导论14-26 —>论文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14-17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三、木文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20-23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23-26第一章工业化与工业化道路26-50 —、工业化的内涵26-27二、工业化的必然性27-30三、工业化的发展阶段30-35四、工业化道路及类型35-37五、传统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37-44六、工业化道路的国际经验44-50第二章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50-59 一、东北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50-54二、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化阶段分析54-55 三、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必然性55-59第三章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行性研究与问题分析59-73 一、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行性研% 59-63二、东北地
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分析63-73第四章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73-114 一、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73・91二、依据东北工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实际,实施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91-101三、实施“三步走''引导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01-114第五章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研究114-154—、推进东北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114-124二、坚持扩大就业,走工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工业化新路124-134三、加速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134-145四、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加速东北新型工业化进程145-154结语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54-158 一、结语154-155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55-158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158-159主要参考文献159-167后记16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