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三
留守儿童服务案例
留守儿童服务案例留守儿童是指某些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而长期离家,导致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中国广泛存在,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如教育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许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了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有关留守儿童服务的案例:案例一:河北省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这个关爱中心成立于2010年,旨在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帮助给留守儿童。
中心设有图书室、学习辅导室、音乐室和活动室等设施,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娱乐活动。
此外,中心还开设了心理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通过这个关爱中心的服务,许多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案例二:上海市留守儿童之家上海市留守儿童之家于2007年创办,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外,该机构还设有教室、图书馆和活动室,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此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常驻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通过这个机构的帮助,许多留守儿童获得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支持,他们更加健康、积极地成长。
案例三:山西省某留守儿童教育培训基地这个培训基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
基地设有教室、实训场地以及岗位模拟训练室等教育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
这个基地致力于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发展机会。
通过参加培训,许多留守儿童学会了一门手艺,获得了职业技能的认证,增加了他们就业的机会。
这些案例代表了留守儿童服务的一部分,通过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和职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了一系列困境。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完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保护他们的权益,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享受到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在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1. 留守儿童定义: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家长较少陪伴的儿童。
2. 留守儿童数量: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6000万留守儿童。
3.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压力大、社交能力不足等。
二、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1. 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意义:可以弥补缺乏家庭关爱的不足,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情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可以缓解父母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压力,促进家庭和谐。
三、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幼儿园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认同感。
2. 案例二:某幼儿园借助家庭教育亲子活动,邀请父母一同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融合度。
3. 案例三:某幼儿园引入社会实践教育,带领留守儿童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四、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的启示1. 政府角色: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增加对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的资金支持。
2. 幼儿园角色:应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家长角色:留守儿童的父母应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多陪伴孩子成长。
五、结语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支持意义重大。
政府、幼儿园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未来留守儿童的幼儿园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六、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的前景与挑战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在未来将面临新的前景与挑战。
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理解,针对留守儿童的幼儿园教育将得到更多资源的投入,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案例分析.txt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留守儿童面临着研究和发展上的困境。
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
案例描述在福建省某农村,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已有三年时间。
小明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他每天早上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并步行20分钟到达学校。
他在学校的研究成绩一直居于中游水平,没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他在家里没有合适的研究环境,也没有人监督他的研究情况。
研究问题分析小明作为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些研究问题:1. 缺乏家庭支持: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在家里缺乏研究的指导和监督,这对他的研究造成了困扰。
2. 研究环境不佳:小明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而无法专心研究。
3. 缺乏激励和动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和激励,小明可能会失去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建议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研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研究场所,提供更好的研究资源和研究环境。
2. 学校关注:学校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研究情况,并采取措施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如开设研究辅导班、提供研究指导等。
3. 家长配合:父母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关心他们的研究情况,鼓励他们坚持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
4. 志愿者支持:社会各界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与留守儿童互动交流,激励他们对研究的兴趣,提供研究指导和辅助。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研究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并且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通过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机会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张明. (2018).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15), 56-57.。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留在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面临着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压力大、学业成绩不稳定等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问题所在。
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关爱,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学校,他成绩时好时坏,缺乏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在心理上,小明也存在焦虑和自卑的问题,他常常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差距,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她的父母也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奶奶家。
小红的奶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无法给予小红足够的照顾和关爱。
小红经常需要独自照顾奶奶,生活压力较大。
在学校,小红也面临着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欠缺,甚至出现了逃课和早恋等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导致心理和学业上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建立起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和帮助。
同时,父母也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长期的外出务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学生家庭简况二年级七班学生赵子俊,父亲在芜湖打工,母亲以前也在芜湖打工,为了能照应小孩,现在已经回到歙县经济开发区打工。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一个人被放在私人办的留守儿童中心,现在母亲回歙县了,仍然放在留守儿童中心。
在我们学校,还有一位表兄弟,平日里他们是最亲近的人,但有时也会无缘故地冲发脾气,现在很想念父母,希望能不住在留守儿童中心,和父母亲住在一起。
二、平日表现开学报名的时候,我发现这名学生和别人不一样,没有父母和他一起来报名,当时我就很注意他。
该生平日里心事重重,经常独处,不怎么说话,每次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和我说再见,而他从来都是放学低头就走,在学校里,不太愿意融入集体活动。
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拖拉,有懒惰情绪,学习成绩中下。
三、具体事例1、经常忘记带重要的东西,有几次连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都忘记了。
2、有一次,跟班里面的同学拌嘴。
那位同学说不跟她玩了,令她非常难过,又不懂该怎么办?3、有一次,上课时,身体不舒服,我说要打电话给他父母,他眼睛里闪烁异样的眼神,却不愿意给留守儿童中心的负责人知道,宁可自己扛着。
四、心理探因该生处于依赖父母的童年期,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缺乏完美的家庭教育,缺乏安全感,属于留守儿童的适应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内向的性格,有些孤僻,其实是心理缺少父母关爱所造成的。
五、辅导措施与成效1、鼓励多多与老师,同学说说话,讲每天的心情、感受和想法。
2、多跟父母联系,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多打电话、写信。
让父母有空时,一家人,多聚聚。
3、充实自己目前的生活。
有空时,可以主动找同学玩玩、多运动,参加学校的体育节。
请班里面几位有爱心的学生多邀她一起玩。
充实快乐的时间多了,思念父母的痛苦就少了,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4、学会独立生活、照顾自己。
有什么情况要和老师,同学说,也可以多多和表兄弟交流。
5、最主要的是通过家校联系,鼓励其家长回乡创业,已经回家乡的母亲准备将小孩接回家一起生活。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作,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无人照顾,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乡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某乡村,有一家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要。
接下来,幼儿园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还通过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还积极协调当地社区资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饮食和安全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案例二:城市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在城市,某幼儿园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该幼儿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专属的课程体系,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进行教育和教学。
幼儿园还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和社工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沟通和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还举办亲子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他们多参与子女的成长,加强亲子关系。
三、反思与总结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也注重家长参与,从源头上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需要更多的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园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力度。
四、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的是多方合作,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等各方的齐心协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一、问题表现: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
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
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
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
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
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
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学生王某,男,13岁,父母在温州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王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王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王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谈,同时我对王某提出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①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篇一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朱永杰,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
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三一班林阳芬一、学生的自然情况姓名:范容性别:女年龄:9岁三年级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孤僻、少言寡语。
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3、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4、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范容同学今年9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总是一老一小在一起,缺乏沟通,所以,形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拖欠作业,成为问题学生。
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四、个案分析针对范容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她个性孤僻,少言寡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属于下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 根据范容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
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
并让她的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对于她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我则与她经常沟通,并号召全班同学关心她,帮助她,耐心帮助她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激发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她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同学等则给予肯定,指定一位女同学跟她接对子,同时,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理解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个性转变。
3. 针对她学习缺乏主动性,拖欠作业的缺点,指定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她的作业,监督她上课听讲情况,发现进步,在班上及时表扬等。
六、教育效果经过一学期的帮助与教育,范容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三篇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三篇一、产生背景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不信任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二、案例描述黄灼,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
可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
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当我初次见到她时,我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也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朋友。
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
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
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
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在活动课中重视这个孩子,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她一起玩,交流,让他树立信心。
能坦诚的告诉老师心里话。
并让班其他孩子一起和他玩,在我的动员下,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
通过在活动中,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使她变得活跃了。
重而树立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为了让黄灼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贫困地区城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与研究》课题组一、基本情况陈云锋:男,1992年11月15日生,居住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十三组。
他4岁时,由于家庭所迫,父母前往广东打工,将其丢在云锋的伯父家,从此陈云锋过的是留守儿童的生活,1997年9月,5岁的陈云锋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该同学性格粗暴,在校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一贯喜欢打架斗殴,逞强不示弱,不服从学校管理教育。
二、个案情况1997年9月,陈云锋就读理化乡慧能希望小学(龙井民校)一年级,当时因为成绩差,在该校一读就是两个一年级,读完第二个一年级之后,升学到二年级,转学大方县理化乡石牛村大土组大土私校就读,2000年9月就读大方县羊场镇羊场小学三年级,由于爱逃课,老师对其怒骂,甚至老师反感他,因此厌学而逃跑,由于不敢回家,就露宿在家乡的坡上三天,其伯父为他四处寻找。
最终陈云锋在羊场小学只读了一个学期都不满,未完成三年级而辍学。
由于其伯父比较注重教育,于是2001年9月再次送陈云锋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小学就读三年级,才读完三年级第一学期,因在家不做完假期作业,不敢去学校报名,于是三年级又未完成。
2002年9月,又回到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慧能希望小学就读三年级,终于在该校完成了三年级,升学到了四年级,又因成绩不好,重新又复读了一个四年级,最终在该校五年级、六年级依次升学毕业,最终耗时10年时间,总算完成小学学业。
陈云锋在就读小学期间,主要表现为:不仅爱偷邻居的鸡蛋、还爱乱到人家楼上偷玉米、粮作物等背到街上倒卖,期间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等行为,在果子成熟之际,看中谁家的果子好,就上树采摘,有人叫不准摘的话,就在树上损坏果树,折断树枝,曾经还因此还从树上摔下,导致大腿骨折。
其伯父还多次给陈云锋的父亲写信,要求及时回家带孩子,实在承受不住这个“败家子”了。
2006年7月,陈云锋通过小升初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加在一起总分为42分,在理化乡的所有学校,由于陈云锋调皮捣蛋,臭名远扬,加之成绩不好。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学习的未成年人。
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情感缺失、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留守儿童的案例,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小华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而他则留在农村的祖父母家中。
小华今年10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华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被忽视,这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学校,小华的成绩中等,但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他的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升缓慢。
在情感支持方面,小华的祖父母虽然给予了他基本的生活照顾,但因为代沟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
小华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教育资源方面,小华所在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这使得小华在学习上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难以跟上课程进度,也缺乏拓展知识和兴趣的机会。
心理健康方面,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学习压力,小华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倾向。
他经常感到孤独,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这种情绪状态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小华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1. 增强家庭联系: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定期与小华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
2. 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素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5.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父母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父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他处工作时,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个案,对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
2. 个案该个案的留守儿童为小明(化名),现年十岁。
小明家庭位于中国的农村地区,父母均在城市找到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父母必须长期离开家乡。
小明由奶奶照顾,与父母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乡探望。
3. 家庭情况小明的父母为了家庭的收入,决定外出打工。
他们经常会在外地工作6个月至1年之久,只有在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回家探望亲人。
小明的奶奶作为他的主要照顾者,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为小明提供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4. 学习情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的学习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小明的奶奶尽力帮助他完成作业和学习,但她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小明足够的学习指导。
此外,小明经常需要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 心理影响长期的分离和缺乏父母的陪伴对小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他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损害,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这种情绪问题会影响小明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6.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父母更加积极地参与小明的生活。
尽量安排短期休假或找到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以便更频繁地回家探望小明。
- 加强学校和奶奶之间的沟通。
学校可以与奶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明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 增加小明在社区的社交活动。
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减轻他的孤独感。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小明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或社工人员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应对情绪问题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7.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百里中心小学于红灵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邓小勇,男,10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邓小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
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邓小勇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邓小勇自小和家
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谈,同时我对邓小勇的外公、外婆提出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
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
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