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定价文献综述
IPO定价效率综述
IPO定价效率综述作者:张翠娇来源:《商情》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经典文献的回顾,展示了IPO定价效率的理论源泉和基于风险投资角度的研究前沿。
从研究方法看,关于IPO定价效率的研究大多采用档案式研究;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国内的文献主要是从实证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国外的文献则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
最后.本文认为现有研究很少将EFF值与抑价率结合进行IPO定价效率研究,如果将二者结合,将更有效地评价IPO定价效率。
【关键词】IPO定价效率;信息不对称;行为金融学;EFF值一、IPO定价效率研究的理论源泉国外关于IPO定价的理论研究迄今为止已经有半个世纪之长,主要利用的定价模型有William的股利贴现模型、Alfred Rap—paport的自由现金流理论、Preinreich的剩余收益模型等等。
Ber—nard(1995)、Olsson和Oswald(2001)分别运用了以上三种股票定价模型来预测股票的价值,结果发现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定价的解释能力最强。
IPO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因此很多学者是在完全理性为前提的信息不对称模型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研究的,代表性的理论有委托代理理论(Baron,1982)、赢者诅咒(Rock,1986)、信号显示理论等。
行为金融学也是IPO定价理论的另一基础理论。
Hersh She—frin(2004)则将心理因素引用到定价中去,将定价模型中的随机折现因子分成基本因子和情绪成分,从而说明股票上市时的殷价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此外,因为IPO 现象(Ibbotson,1975)使得大量资金囤积于一级市场,导致资源配置失衡,是一级市场新股定价低效的表现,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IPO抑价率指标是衡量IPO定价效率的有效指标。
总之,IPO定价模型、信息不对称理沦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成熟,为IPO定价效率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IPO定价效率的衡量标准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IPO定价效率提供了具有共识性的接口,也使之后的研究在此理论基础上蓬勃发展。
IPO定价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IPO定价影响因素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企业从私有制向公众公司的转变,同时也是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IPO 定价作为IPO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效果、市场接受度以及后续的市场表现。
因此,深入研究IPO定价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定价策略、提升IPO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IPO定价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IPO定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包括企业基本面因素、市场环境因素、投资者情绪以及制度背景等。
通过归纳整理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IPO定价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为后续的IPO定价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介绍各个影响因素的内涵、作用机理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和影响力,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IPO定价策略。
本文还将关注IPO定价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操纵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最终,本文希望能够为IPO定价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IPO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IPO定价理论概述IPO定价,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是金融市场中的一项核心活动。
其定价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发行公司的融资效果、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以及市场的稳定性。
IPO定价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如何确定新股发行价格以最大化发行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保持市场的公平和有效。
IPO定价理论的核心在于对股票价格决定因素的理解。
传统上,股票价格被视为公司价值的反映,而公司价值则由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决定,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行业地位等。
因此,IPO定价理论的基础是公司的基本面分析,通过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的深入研究,来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
IPO折价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IPO折价问题的文献回顾Jonathan D. Arthurs 等(2008) 认为董事会内部监督和董事会经验降低了IPO折价,而当风险投资和承销商之间有关系的时候,IPO折价增加。
Juan Florin;Zeki Simsek (2007)指出,当经理人员从IPO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比他们原有的收益要大时,他们可能更容易倾向于采取折价。
Monica A. Zimmerman(2005)TMT异质性向潜在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关于IPO公司质量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资本积累的信号。
Roni Michaely;Wayne H. Shaw (1994) 研究证明承销商声誉较高时会降低IPO折价。
Miehaely and shaw (1994)和Roek(1986)认为折价是承销商对机构投资者承担逆向选择风险的奖励。
Pollock et al.(2004)认为折价是承销商对机构投资者扮演优秀客户的奖励。
Bake和Stein指出换手率可以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在存在卖空约束的市场中,当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高涨时,他们的交易活动就会更加活跃,从而市场的流动性也提高。
Juan Florin:zeki simsek(2007)指出为了缓解逆向选择风险,第一天的投资者们可能会关注那些容易获得的、与IPO高绩效相关的传统市场信号,而且我们认为行业内部的热点IPO市场和发行规模是两个重要的传统市场指标,它们与IPO第一天的绩效成正向相关关系。
Choe et al.(1993)指出高质量的股票发行企业会将其发行时间调整至与该行业热门领域IPO 时间大致一致。
Florin(2005)认为一个股票发行企业属于行业内的热门领域,则会被投资者认为风险会少一些而机会更多一些Loughran和Ritter(2002)研究显示那些处于所在行业热门领域的即将上市的公司第一天的收益会更高一些Loughran,Ritter和Rydqvist(1994)认为,聪明的发行者会理性的选择IPO的时间。
IPO抑价研究文献综述(投资银行学南京大学,王长江)
合指数处于三十年来回报最低的,企业撤回发行的比 例增加到38%,大大超过正常时期的撤回比例 (Ljungqvist and Wilhelm(2002))。
此外累计投标理论和利益冲突理论都指出, IPO 价格确定的调整是迟缓的和不充分的,当承销商接收 到有利的信息时,也不会将价格充分调整到招股说明 书中价格区间的中点。同样,Lowry and Schwert (
发展(fāzhǎn)的不同时期,IPO新股发行的抑价现象都存在 此外不同发行方式下IPO抑价程度呈现不同。
第十页,共41页。
(一)发行时机与IPO抑价 IPO发行在时间选择上不仅体现在量的变化,而且
体现在抑价上。即使市场不好时, 尽管也可以以较低 的价格(jiàgé)抑价发行, 但发行企业宁愿撤回发行以等待市 场的好转,而不是以更低的价格(jiàgé)以保证发行, 也就是 说在时机选择上,企业的IPO发行是以量的调整而不是 价格(jiàgé)的调整来适应市场变化。IPO抑价在市场低迷时仍 然存在并不减少,这是IPO的迷局之一。 对于IPO抑价 不随市场的变化而改变, 不以时间的发展而调整的解 释主要有市场适时理论(Market-Timing Theory) 和机 会之窗理论(Window of Opportunity Theory)。
2002 ) Loughran and Ritter(2002)的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提供的证据显示,在IPO路演时即 使市场处于反弹上升阶段, 承销商也不会将IPO价格 充分调升上来。由于路演时间一般是两个星期, IPO 首日回报将会与市场相关。因此(yīncǐ), 在这种情况下 的抑价程度相应会更高。
IPO抑价研究文献 (wénxiàn)综述
中国A股市场IPO发行定价研究综述
金融天地267中国A股市场IPO发行定价研究综述王轶男 郑州大学摘要:中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股票发行市场作为开端至关重要,股票发行定价直接反映了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目前上市公司低质量,低价格,高抑价现象、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一直困扰着证券监管机构和广大投资者。
新股发行定价应以经典金融学的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各种因素,在具体情况下确定适合的发行机制和合理的发行价格。
关键词:IPO;有效市场假说;累计投标询价;健全发行方式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267-02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上市交易的序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股票市场正逐渐成为整个经济市场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市场。
根据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5年,上市公司已达到2827家,总市值53.13万亿元。
股票发行市场是指股票从策划到销售的全过程,是资金需求者直接融资的一级市场。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新股发行都在证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目前,新股发行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给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政府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定进行系统的研究。
股票发行定价从过程来看可分为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和再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定价。
由于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规模较大,其定价与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直接相关,因此本文研究的是IPO 的定价制度。
而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或总的市场价值,我国A 股市场都比其他股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 A 股市场的 IPO 定价问题。
二、股票定价理论概述(一)股票定价的内在价值法1.股息贴现模型。
William(1938)提出该模型,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公式表达如下:()()()∑∞=+=Λ++++++=1332211111t t tr D r D r D r D V (1.1) 该方法是在股票价值的方法的基础上,如果能准确预测未来的股票的股息,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1.1)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
IPO抑价理论演化与文献综述
价 的解释 能力。文章首先对 I P O抑价理论含义进行 了深入辨析 ,然后 对既有文献进行 了综合梳理 和分析 ,最后得 出研 究结果 ,
其 结果不仅有助 于为进一步深入研 究该 问题提供统一 的理论框 架,而且有助 于在揭 示差异 的基础上 寻求更适合我 国发行 市场现
状 的理 论 模 型 和 研 究 方 法 。
界 的重视 ,同时作为一种热点课题在理论研究 中经久不衰。国外研 究认为 ,I P O抑价 受资本 市场有效性 ( 如信息传递效率) 、监 管制度 ( 如 新股发行 制度) 、投 资者行 为 ( 如 羊群效应 、异质预 期) 等 多种 因素 的影响 ,由此 大致形 成市场派、制度派和行 为
派三个主要研 究分支。基于我 国资本市场 “ 新兴+ 转轨 ”的现 实背景 ,国内研 究较 多关注市场结构 、制度 变革等 因素对 I P O抑
i n v e s t o s b r e h a v i o r . h o T s e e x i s t i n g g e n r e s c a n b e c l a s s i f i e d t h r e e c a t e g o i r e s :Ma rk e t T h e o y ,I r n s i t t u t i o n h e T o y r a n d B e h a v i o r l a Th e o y. r B a s e d o n t h e c h ra a c t e i r s t i c o f” e me r g i n g a n d t r a n s i t i o n ”i n c h i n a c a p i t l a ma rk e t ,t h e d o me s t i c r e s e rc a h e s a r e p a y i n g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o n t h e e x p l a n a t o y r a b i l i t y o f ma rk e t me c h a n i s m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 n d s o o n .T hi s p a p e r i f st r l y o f e r s a d e e p d i s c i r mi n a i t o n o n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e x t e n s i o n f o r I P O u n d e r p r i c i n g t h e n c o n d u c t s s o me s y s t e ma t i c ll a y t h e o r e t i c l a r e v i e w a n d a n ly a s i s ,a n d r e v e a l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d o me s t i c a n d o v e se r a s r e s e a r c h e s .T he r e s u l t s n o t o n l y h e l p t o p r o v i d e a u n i f i e d he t o r e t i c a l f r a me wo r k f 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b u t a l s o p r o v i d e s o me g u i d a n c e t o s e e k n e w t h e o r e t i c a l mo d e l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 wh i c h re a mo r e s u i t e d t o C h i n a s i s s u e
关于IPO抑价问题的文献综述——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
存 在 IO 抑 价 现 象 , 在 抑 价程 度 上 有 所 区别 而 已。该 文基 于信 息 不 对称 视 角 , P 仅 对研 究 IO 抑 价 问题 的一 些重 要 理 论进 行 归 纳 。 P
关 键 词 : O ; 价 问题 ; 息 不 对 称 I P 抑 信
学 术 界 对 IO抑 价 问 题 的 研 究 始 于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 P
不 希 望 投 资 者 去 收 集 相 关信 息来 了解 公 司 的 内 在价 值 ,从 而将 两 类 公 司 区分 开 来 。
三 、 行 人一 承 销商 发
上 市 首 日收 盘 价 这 一 现象 。 十 年 代 以来 , 八 国内外 学 者 对 IO抑 P 价 问题 做 了 大量 研 究 , 文 基 于 信 息 不 对 称 视 角 , 据 信 息 不 对 本 根 称涉 及 发 行 主 体 不 同 分 类 , 相 关研 究 做 一 个 综 述 。 对
( 辑 : K 编 Z )
豳
尘 6 2 .
关 于 IO抑 价 阉 题 曲 支 猷 送 P
— —
金 融
基 于信 息 不 对 称视 角
口 贺 祥 西 南 财 经 大 学会 计 学 院
摘
要 : O 抑 价 问题 是 指 公 司的 股 票 在 首 次公 开发 行 后 , I P 第一 天 收 盘 价格 远 远 高 于发 行 价 格 。 世 界 各 国的 股 票 市 场 上都 普 遍 在
一
、
投 资 者一 投资 者
该 角 度假 设 投 资者 掌 握 的信 息 比发 行 者 多 ,但 在 不 同投 资 者 掌握 的信 息 数 量 不 同 。主 要 的相 关 理 论 有 R c 出 的 “ 者 ok提 赢 诅 咒 ” We h建 立 的 负信 息流 模 型 。 和 l c R c ( 8 ) 为 IO抑 价 是 对 不 知 情 投 资 者 的 一 种 补偿 , ok1 6认 9 P 发 行人 对 IO 的 市场 价 值 不 确 定 , 资 者 拥 有 IO的 定 价 权 , 投 P 投 P 而 资 者 也 被 分 为 知 情 的 投 资 者 和 不 知情 的投 资者 ,二 者 之 间存 在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博弈论在IPO市场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概括起 来 , 新股折 价的理论解释 主要有两大 流派 : 第一 , 传统学 派 。 传统学派仅 考虑新股上市后早期的股价表现 。 为新股折价是一种有 目 认 的, 有意行 为的结果 , 能够根据某些外界 素来解释其原因 。 巾又包 含 其 4种主要 的理论 , 即承销商 的垄断能力 、 信息不对称 、 制度因素 、 司所有 公 权和控制权 。 第二 , 非传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 。 该学 派同时考虑新 股上市后早期 和长期 的股价行 为, 以新股长期绩 效不佳现象 为基础 , 为投资泡沫是 新股折 认 价的主要原 ,也就是说新 股上市后早期 并没有按 照其 内在 价值来 定 价, 投资者对新 股的表现过度乐观 , 新股折价 同投资者心理行 为有关 , 这 也是构成了当今行为金融研究的一部分。 () I承销商垄断能力对新股折价 的解 释。早 期研究把新股超 额收益 解释为投资银行给予巾签者的租金 。承销商 是风险厌恶者 , 为实现完全 或超额认购 , 降低发行风险 , 获取 差价 , 价顺理成章地 成为可 供选择的 折 方法 。R iy( 9 7 el 19 )认为新股折价是 承销商 垄断能力的结果 。S u dr l a n e ( 9 0) 为在存 在垄断 能力下 , I9 认 承销商完全可 以采取偷懒 行 为。 逆向选
布前新股折价程度要低于颁布后 , 从而提 …了法律诉 讼避免的解释 。
垄断 能力的第 3种解 释为 : 如果企业 自办 发行 , 则不会有 超额 收益
的 产 生 。但 Muae a和 V tup n( 99). 国 I7 ~ I8 srl l esye s I8 x- - j 美 9 O 9 4年 间 上 市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文献综述作者:褚鹏来源:《商情》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制度层面、新股供给层面、新股需求层面探讨中国资本市场超额IPO抑价。
结论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抑价是由制度以及供需等多种因素造成,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的逐渐成熟,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抑价会逐渐回归“合理”。
【关键词】IPO抑价,制度,新股供给,新股需求一、什么是IPO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向社会公众招股。
它是股份制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企业通过IPO上市后对企业本身具有很多好处:可以募集资金,吸引投资者;增强股份流通性,但也有坏处:审计成本增加;路演和定价时易于被券商炒作;风投等容易获利退场。
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
二、IPO抑价现象IPO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股票的公司在上市首日后的收盘价高出发行价的现象。
最初由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股短期发行抑价,2、长期定价偏高,3、火爆的发行市场,即某些阶段IPO上市首日超额收益远远高于一般水平,并伴随公司发行的数量激增。
IPO抑价是一种在全球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IPO 抑价率一般在15%左右,而中国资本市场却高达130%,甚至在行情火爆时达到300%之多。
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差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IPO抑价问题的研究。
三、IPO抑价成因(一)国外成熟资本市场IPO抑价理论。
IPO首日高收益的原因无非是两个:1、新股发行价过低,即从理性的角度解释认为抑价;2、新股上市首日过度反应,即从非理性角度解释认为溢价。
理性解释是以二级市场是有效市场为前提的,目前的主流理论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即IPO抑价是对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的补偿,而信息不对称又具体分为:1、基于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Baron(1982)认为,由于承销商比发行人拥有更多的新股发行市场信息,因此作为风险厌恶者的承销商就会有意压低新股发行价格,降低承销失败的风险。
IPO上市首日抑价效应文献综述
IPO上市首日抑价效应文献综述作者:刘茂娟来源:《商情》2013年第45期【摘要】IPO上市抑价现象指的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低于股票上市首日市场价格的现象各国的抑价率高低不一。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IPO抑价效应的理论研究,述评中国IPO抑价效应原因和政策建议研究,力图为国内IPO抑价效应研究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IPO,抑价,理论假说,原因,建议一、引言关于股价的各种研究层出不穷,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作为股价的起源,理所当然成为众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代表主题是——IPO上市抑价效应研究。
股票开市以来,IPO 抑价现象普遍存在,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15%左右和新兴国家股票市场60%左右的IPO抑价率而言,中国一直具有较高的IPO抑价率,也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对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之谜的探索的好奇心。
凤凰化工(旧名,600656)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营业首日交易的上市公司之一,上市首日收盘价260元,对应发行价100元,IPO抑价率((上市首日收盘价—发行价)/发行价*100%)高达160%。
国外关于IPO抑价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股票市场当事人角度,以及研究新视角——企业管理质量假说。
除了众多的理论研究之外,国外学者也从不同行业或者金融重大事件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IPO抑价的理论研究较少,进行了大量的IPO抑价实证研究,从主板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从房地产企业到金融行业,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投资主体到发行主体,角度新颖全面,并为降低国内高抑价率提出政策建议,健全国内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
二、国外IPO抑价理论研究(一)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国外IPO抑价理论1、“赢者诅咒”理论假说、投资银行信息垄断假说Rock提出的“赢家诅咒”理论,也可以称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假说。
Rock认为可以把市场上的投资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差距分为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前者因为掌握的信息较多,认购IPO定价高的新股的可能性较低,而后者可能因为认购高定价的新股产生负收益,此时就出现了对非知情投资者的“赢者诅咒”。
《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关于资产评估和企业估值相关的研究,西方国家从20世纪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众多学者的探索,MM模型、现金流折现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物期权等逐步衍生,极大地丰富了资本价值评估理论,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美国学者艾尔文·费雪尔(1906)[i]第一次对进行了有关的理论探究,他对享受、实际、货币这三种收入之间的联系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
同时,也探索了这三种收入与资本的内在关联。
最开始的MM模型是源于莫迪格利安尼和默顿·米勒(1958)[ii]这两位学者。
他们认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全部价值和其资本组织结构是不相关的。
但是如果我们在考虑所得税征收的情况下,企业的整体价值及其资本结构之间是存在显著的联系的。
随着不断地完善,两人又在几年后提出了修正的MM理论模型,在新的这一理论中,考虑了所得税的作用。
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公司如果展开负债经营,那么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利息能够使得税额发生抵扣,从而减少支出,最后发生节税效应,增加公司的总体价值。
MM理论在考虑所得税对企业价值波动的前提下,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公司价值和负债二者之间的联系。
1962年麦伦·戈登通过对未来的股利计量研究提出了Gordon Dividend Growth Model,由此现金流量折现法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直到1990年,现金流也在汤姆·科普兰(Tom·Copeland)、拉巴波特等学者的探索下被分为股权自由现金流和企业自由现金流,从这也就发展出了FCFF和FCFE这两种不同的估值方法。
与此同时,DCF模型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资本市场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模型之一。
基于哈里·马科维茨(1952)的资产结构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威廉·夏普、特里诺和莫辛(1964)等学者,提出并完善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IPO:基于定价、长期绩效的理论研究述评
R c 模 型。 ok
需要 的资金 。从 2 世 纪 6 0 0年代末 起 , 国外学者 相
di0 99 .s. 7— 98 0 1 1 2 o: . 6 ̄in1 3 06 . 1. . 5 13 s 6 2 10
一
、
引言
象世界范 围 内普遍存在 ,只是市场成熟 度不 同 , 新 股抑价程度不同 。
Ae l n和 F u ael1 8 ) a l b r 99 以及 We h 18 ) h ( l (9 9 等 c
影 响因素 。由于不 同的学者对 于 IO研究的侧重点 P 不同, 其研究成果也就不相 同。
Ib t nSn e r Rt r 18 ) b os ,idl 和 i (9 8 的研 究 显 示 : o a t e
新股 发行 收益率不 降反 升 ,0 6年和 20 20 0 7年新 股 发行 收益 率分别为 8 %和 1 9 5 1 %。杜莘 、 梁洪 昀 、 宋
16 — 9 7 9 0 1 8 年美 国股票市 场 IO首 日平均 收益率为 P
1.%;ei 19 ) 63 L v (9 0 的研 究 发现 :95 18 s 1 8 — 9 8年 间伦
逢 明(0 1运用信息不对称模 型对我 国 19— 98 20 ) 95 19
年 的上市 新股进行 实证分析 , 到的结果 同样表 明 得 信号理论在我 国 IO市场不成立 。 P 三 、 O的长期绩效 理论的发展 I P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首次将自己的股票上市进行交易。
在IPO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抑价现象,即发行价格低于预期价值。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IPO公司的融资效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将对IPO抑价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相关因素和对策。
理论分析IPO市场非理性IPO抑价现象的根源在于市场非理性。
在IPO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市场参与者对公司未来的价值评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在IPO发行价格的确定上,存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例如,IPO承销商和发行人均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而投资者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
这些利益关系营造了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容易引发市场情绪波动,导致市场的非理性。
市场炒作在IPO之前,部分投资者会进行所谓的“炒作”,即通过境外场外市场或期货市场操作相关股票的价格,从而在IPO时赚取差价。
这种炒作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的确定,若炒作成功,使得市场对该公司有更高的预期,IPO发行价往往会上涨,反之则会下跌,最终导致抑价。
管理人员利益IPO公司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
在IPO之前,管理层会透露实际公司情况,若公司短期内想要获得高价股票,通过“撤换股权”将部分优质的资产和未来发展机会挪到别的公司,此时IPO公司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抑价的发生。
中国实际分析在中国IPO市场,抑价现象尤其显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结果,2018年中国A股市场的平均IPO抑价率为12.67%,而2019年的平均抑价率为27.36%。
审核制度不完善IPO抑价现象与中国的IPO审核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IPO,虽然审核制度已经多次修改和升级,但是各种利益博弈仍存在,使得审核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过于新奇的企业,审批通行难度大,保荐机构审查难度和审查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审核过于凶残常常会逼迫公司进行临时漂白操作,导致企业真实看面受到一些表面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成为了创业公司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IPO中,定价机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定价机制的发展、问题分析以及改革建议等方面,探讨我国IPO定价机制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背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IPO是融资主体首次在资本市场接受公众的财务审计、披露和监管,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和试金石。
IPO定价机制确定了发行公司股票价格的决策过程,是决定企业上市成功与否及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2009年的《证券法》第46条以及2016年的《证券法修正案》第67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应当经过公开、公正的定价。
”这就为我国IPO定价机制的运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定价机制的发展1. 发行人定价发行人定价又称绿鞋定价,具有快速起点和高灵活性的特点。
在发行人定价中,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商股票发行价格,最终价格由发行人下发。
这种方式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主板市场受到质疑。
2. 券商定价券商定价即承销商定价,是目前我国IPO定价机制的主流方式。
承销商根据市场条件和发行公司情况综合评估制定出股票发行价格。
这种方式关注市场需求和理性定价,可以提高市场公正性和市场化程度。
三、问题分析然而,我国IPO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容易被不正当因素影响,如发行人认为上市价格越高越好,会让上市公司的股价快速上涨,增加了后续股票配售的收益。
2. 承销商定价中,发行人对承销商的选择和合同条款是关键的因素,可能对承销商评价和承销商定价产生影响。
3. 主板市场上,券商定价模式还存在一定难度。
即便是在较深的监管机构、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达成共识,但所确定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需求。
四、改革建议为了提高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公正性和市场化程度,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革建议:1. 完善发行人定价机制,设置价格区间、停牌期、承诺期等制度,避免上市公司把定价机会当成获利机会。
IPO抑价现象分析文献综述
IPO抑价现象分析文献综述姓名:梁庭雅学号:201441139前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是指那些拥有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的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向潜在的投资者发售股份,为开展项目募集所需要资金的行为。
Ibboston(1975)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对IPO 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他指出:股票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和之后二级市场中形成的首日收盘价格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导致投资者获得一种较高的初始回报率。
根据Loughran et al.(1994)的研究,无论是发达资本市场还是新兴资本市场上都普遍存在IPO 抑价现象,所不同的只是抑价程度的区别。
半个世纪以来,IPO抑价现象一直是金融领域备受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外许多学者就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诸多理论解释,但是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却难以完全支持某一种解释。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理论与假说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国股票市场正是新兴的资本市场。
新股的发行市场同样存在IPO抑价现象,并且IPO的抑价程度比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要高得多。
新股抑价幅度过大,会导致投资者把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上,获取短期的高回报利润,而忽略了IPO对企业的长期投资,使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等问题。
归纳整理国外对IPO抑价现象的研究,能让我们更清楚地分析新股发行市场的现状,为以后对分析中国新股市场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由于IPO 抑价通常以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偏离发行价的幅度计量的,所以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一为一级市场上的发行价偏低,二为首日收盘价高于IPO的内在价值。
文献综述部分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对IPO抑价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基于新股发行价过低角度解释的抑价新股发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IPO抑价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抑价。
许多理论认为在二级市场有效的前提下,IPO发行活动的参与方(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了IPO发行价格过低。
我国IPO定价效率的研究
国 内诸 多学 者也根据我 国股 票市场 的特点对 IO抑价现 P
象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 , 并找出了一些 影响新股抑价的 因素 。杜
萃 、 洪均 、 梁 宋逢明 (0 1选取了 19 20) 9 5年 1月 1日至 19 9 8年 5
抑价 可能越小 , 发行 规模小 的股 票则很容 易被炒作 , 而 发行抑
价 率越 高 , 则定价效率低 , 则定 价效率提高 。在 此 , 义抑 反之 定
价 率 I ( 1 P )P , R= P 一 0 / 0 其中 P 表示新股上市 首 目的收 盘价 ,o 1 P
、
文 献 综 述
对 IO 抑价现象的研 究最早始于国外 。Ro e G Ib t n P gr b os o
本 文 通 过 对 我 国股 票 市 场发 展 过 程 中新 股 发 行 方 式 的研 究 , 探 讨 了各 种 发 行 方 式 对 IO 定价 效 率 的 影 响 。 P
【 关键词 】发行 方式 法人配售 市值 配售 询价
效 率
定价
资产负债率 、 净资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益率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 系。
金也会相应增加 , 抑价程度加大 。二是中签率 。 先 , 首 中签率会
影响 申购 者的成本 , 从而 影响新股投 资的回报 率 , 进而影 响新 股发行抑价程度 。较低的中签率说明投资者的资金成本相对较
高 , 者会 要求较高 的回报率 , 投资 从而增 大新股 发行的抑 价程 度 。其次 , 中签 率往往反映了投资者对新股的一种价值认同 , 如
果 中签率较低 , 往往 意味 着投 资者认为新股的发行价格 相对较 低, 因此二 级市场很 有可 能出现较高的抑价 。三是前十大股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O定价文献综述
[摘要]制定合理的新股发行价格(简称IPO定价),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热点。
研究IPO定价影响因素,有助于IPO合理定价,保证企业顺利筹集资金,降低券商“被动”余额包销的风险,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资本在一、二级市场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IPO定价;新股抑价;定价模型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IPO定价相关研究
1.内在价值理论
该理论的研究始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著名投资大师),他在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中指出股票价格是以股票内在价值为基础确立的,但由于一些非理性原因可能会偏离其内在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归到内在价值。
因此,股票价格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加以判断。
但内在价值一般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后,Gordon在量化分析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逐渐受到评估价值人员的推崇。
2.有效市场假说
早期的IPO理论都是以二级市场有效为前提进行的,但二级市场有效与否还存在较大争议。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专家尤金·法默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
他认为只要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就能够代表证券的真实价值,这样的市场就称为“有效市场”。
达到“有效市场”的前提主要有两个:首先投资者必须具有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正确判断证券价格变动的能力。
其次所有能够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信息都是自由流动的。
所以要提高市场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者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证券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疏导信息的流动。
(二)国内IPO定价相关研究
陈工孟等人在2000年,以1991年至1996年间的514只新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出其平均超额报酬为335%;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抑价是企业经营者的有意决策,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的时间间隔、抑价幅度与上市滞后风险,以及未来是否增发股票显著相关,信息不对称及一些风险因素则并非主要的解释因素。
檀向球在2002年提出,将股票内在价值多因素估值模型作为核心模型,通过找出影响IPO定价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研究表明影响股价的因素主要是基本面和市场面因素,最终确定了多达16个影响因素。
岳意定、肖赛君在2006年结合上证指数和整个经济发展的指标,运用SPSS 软件对2003及200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汇率、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等。
二、IPO定价模型
关于IPO定价模型,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现金流贴现模型、期权定价模型、计量观定价模型。
(一)现金流贴现模型
现金流贴现(DCF,DiscountofCashFlow)模型是一种理论性较强的估价方法,也是其他估价方法的基础。
该模型基本原理是:股权的价值是其未来能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它是现行国际上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模型为:
式中:V为股权价值,以为每期的现金流量预测值,凡为资本成本,反映第t期现金流量风险的贴现率,TV为企业终值,n为预测期,P为每股价值,N为发行后的股本总数。
现金流贴现模型根据现金流量口径及贴现率选取的不同,主要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模型(DDM,DividendDiscountModel),股权现金流量(FCFE,FreeCashFlowofEquity)模以及实体现金流量(FreeCashFlowofFirm)模型。
除此之外,还有经济收益附加值法(EV A),它是现金流贴现模型的一种拓展,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现金流贴现法是以现金流量预测为基础,通过把企业未来可预测的现金流量贴现以后求和,从而得到目标价值。
由于全面考虑了风险和收益因素,计算出的价值包括所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更加能够反映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
但是使该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准确的估算出现金流量以及相应的发生时间,同时根据现金流的风险特征再确定出适当的折现率。
(二)期权定价模型
将实物期权用于公司投资决策分析,可以反映潜在投资机会选择权的价值与DCF相反,不确定程度越高,价值越大。
该模型可表示为:
公司价值=Σ现有业务持续经营或重组价值+Σ现有公开和明确的投资机会价值十Σ未来潜在投资机会价值(选择权价值)
期权估价法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的企业估价思路,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用于成长速度较快,但前景高度不确定的行业中。
由于期权估价中,标的资产价值及价值的方差不能从市场中获得,必须进行有效估p1.单因素定价模型
有时亦称为市场比较法,该方法是利用与所评估企业相类似企业的市场定价来估计该企业价值。
通过将目标公司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财务特征、行业特征、经营管理风格或股本规模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进而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的方法。
它假设的前提是:有一个主要变量来支配企业市场价值,运用基本的财务比率来评估一家企业相对于另一家企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