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需求理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第01章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

第01章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

第01章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幻灯片21.1 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理论结构泛指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需要解答两个基本问题:●审计理论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幻灯片31.2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幻灯片41.2.1 审计假设观●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审计假设是不能直接检验的公理。

它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而存在的,是由它来推导审计理论的。

●回忆“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关系幻灯片5审计假设举例●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以验证的。

●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送审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不正当的舞弊行为。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错弊发生的可能性。

幻灯片61.2.2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审计外部环境是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审计实践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它决定了审计目标,从而决定了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内部环境是指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文化、审计工作内容等。

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方法。

幻灯片7●环境重要吗?●审计环境如何影响审计?幻灯片81.2.3审计对象观●审计之所以能独立成科,首先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审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入手,才能体现审计对象与审计本质、职能、方法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幻灯片9●幻灯片101.2.4审计本质观●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标准范文Title: Literature Review on Internal Audi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Abstract:Internal aud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organization'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internal audit, covering key topics such as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merging trends in the field. By synthesizing and analyzing relevant studies, this review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in internal audit but also offers insights for practitioner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Introduction:Internal audit is an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assurance activit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s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ir govern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processes. With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increased scrutin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internal audit has become more evident.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examine and summarize the key findings and trends in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internal audit,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Role of Internal Audit: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itially, internal audit focused primarily on compliance and transactional review. However, it has gradually expanded to include proactive risk identification, fraud detection, and strategic advisory roles. Several studi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n independent and robust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identifying operational inefficiencies, and preventing fraudulent activities.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Audit: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s essential for measuring its effectiveness and identify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 Various studies propose diffe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s,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a balanced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s.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uch as audit quality, risk assessment, and employee competency are commonly us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Emerging Trends in Internal Audit: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creasing reliance on technology 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 Studies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ta analy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in internal audit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related risks and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factors into internal audit practices is gaining attention.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internal audit. The evolving role of internal audit, the importan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emerging trends in the field have been examine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contribute to the existing body ofknowledge in internal audit and offer insights for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internal audit in a rapidly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二、审计的基本概念2.1 审计的定义审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形式,本节将介绍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成员组成的团队对其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进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计旨在提供独立的和客观的评估,以帮助组织改进其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2.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师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的过程。

外部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验证,以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三、审计理论与方法3.1 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理论是指对审计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科体系。

审计理论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原则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将介绍几个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理论,如问题导向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2 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方法是指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是叙述性审计方法,它通过详细描述一个实体的财务交易和财务报表,以帮助审计师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审计方法,如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四、审计的挑战与改进4.1 新技术对审计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对审计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节将讨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审计的挑战和机遇。

4.2 审计改进的方向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监管要求,审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节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改进的策略和建议,如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等。

五、参考文献1.Arens, A. A., Elder, R. J., & Beasley, M. S. (2014). Auditing andassurance services. Pearson.2.Simnett, R., & Huggins, A. L. (2015). Integrated reporting andassurance: Where can research add value?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 34(3), 59-78.3.Knechel, W. R., & Salterio, S. E. (2016). Auditing: Assurance andrisk. Routledge.4.Hoitash, R., Prawitt, D. F., & Sharma, D. (2018). Internal auditsourcing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Evidencefrom audit fees and restat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93(3),25-61.5.DeZoort, F. T., & Harrison, P. D. (2016). Internal audit and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Insights from academic research.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 10(1), 5-26.以上文献仅为参考,读者在深入研究审计方面的时候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

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涉及了许多相关主题,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质量、审计报告、审计风险等。

以下是一些审计方面的文献综述相关主题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

1. 审计理论- 审计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这方面的综述可以回顾审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审计理论的主要趋势和前沿。

- 审计理论的理论框架: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不同的审计理论框架,包括信号检测理论、代理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

2. 审计方法- 审计程序的综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类型企业的审计程序,以及不同类型审计的程序特点,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

- 数据分析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3. 审计流程- 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这方面的综述可以介绍审计计划的编制过程,以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证据的不同来源和收集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4.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如审计报告的标准符合程度、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等指标。

-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整理和总结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审计机构的制度设计等。

5.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这方面的综述可以总结不同国家或地区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要求。

- 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这方面的综述可以研究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以上仅是一些审计方面文献综述的主题示例,具体的文献综述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关注点来确定。

可通过学术数据库、审计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网站等渠道搜索相关文献,以获取更详细和最新的研究综述。

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doc

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doc

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2020年4月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本文关键词:审计,需求,理论,分析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本文简介: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组织经济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论文题目为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的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审计需求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本文内容: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组织经济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

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论文题目为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的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审计需求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

本文从代理理论、信息需求、保险假说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对审计需求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审计需求;审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西方审计理论界才开始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审计需求、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试图探寻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假设及其概念体系,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

一、审计需求之代理理论代理理论将审计服务需求归结于代理关系的存在.Jensen、Meckling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围绕委托代理中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审计正是一项能够约束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

关于代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通过分析模型得出最优的激励契约和信息系统。

Scott 认为那些被期望得到的关于代理人努力的信息,并不完全都包含在可察的盈利当中,而审计可以加强利益相关者对盈利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掌握更多代理人努力的信息。

另一条主线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审计需求代理理论的预测能力。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文献综述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文献综述
表审计 ( 称一般 目的审计 ) 同时还进 也 ,
三. 审计 目标 的 影 响 因 素
度, 为风险导向审计 的广泛应用创造条
审计 目标是在具体环境 中确定 的, 件 ;. 善公 司激励 , 4完 健全 注册会 计师
因此会 受到 选择机制 ;. 行 验资 、 工程预决算 审计 、 离任审 计等 它要反 映客观环境的要求 , 5落实注册会计师 和管理层 而影响审计 目标的因 治理 层责任 ,并完善责 任赔偿保 险制 ( 也称特殊 目的审计 ) 而审计具体 目标 相关因索 的影响 。 。
审 度 ;. 适应 社会 的需求 , 是审计总体 目 的进 一步具体化 , 标 是实 素包括社会需求和审计 自身的能力 , 6努力 以期 缩小
素包括 : 财务报表 的先天不足 、 计准 会
则制定趋势给审计带来 了新 的挑 战 、 现
有 的委 托关系严 重影响 注册会计 师的
审计独 立性 以及 审计人员 承担机制 尚 不明确。审计 目标 主要受 内、 外部环境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及其作
的综合影响 , 中社会需求决定 了审计 其 目标 的境界 , 注册会计 师 的能力 、 财务 报表 的先天不足等 则影 响着 审计 目标
五 、 计 目标 的 实 现 审
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 审计 , 而受托责任 的, 即都是从这 五项会计认定转化而来
审计 目标的实 现受诸 多因素 的影
包括行 为责任和报告 责任 , 那么 , 托 的 。 受 这八项具体 目标 是对 五项会计认定 响 , 了达到审计为社公众提供信 息等 为
法律 、 文化 、 学技术 和人员 素质等环 包括 以下九个方 面 : 体合理性 、 科 总 真实 标 、 企业 活动审计 目 、 标 社会责任履行情 境下, 在进行审计 活动时 , 审计 主体所 性 、 所有权 、 完整性 、 估价审计 目标的演进 可分为 以下 四个

审计专业文献综述

审计专业文献综述

2008 级学院:会计学院专业:审计班级: 08A学生姓名:谷欣星学号: 2113808A07 完成日期: 2011年8月20日2011 年 8 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

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正文:1内部控制的概述实施内部控制是新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其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巩固基础、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是资产得以完整、安全,是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准确,使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准备,使经营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其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是伴随着强化经济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的,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其发展并且日益完善。

1.2 内部控制的作用1.2.1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是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使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防止损失,一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保证企业预订目标的实现。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作者:孟莎莎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审计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内部审计的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文献综述一、引言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活动。

美国内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内审的作用更加突出,并被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

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作用不显著。

二、内部审计理论综述(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的设立因素。

Goodwin 和 Kent(2004)运用代理框架和澳大利亚2000年的数据,通过对设有内部审计和没有内部审计公司的对比发现,内部审计的存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

Carcelloeral(2005)基于对美国 217 家中等规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的调查,研究影响内部审计预算的因素。

结果显示内部审计的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审计外包情况有关,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预算额与公司规模、长期负债比例、行业特征等显著正相关,而与内部审计外包比例显著负相关。

2.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

Adams(2004)认为代理理论有助于解释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在决策时应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预测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组织更可能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不是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

Widener 和 Selto(2006)及 Rolandetal (2007)运用 Williamson 关于交易成本的四个分析维度,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来描述并解释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越低、内部审计活动频率越低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越强,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性越大。

Careyetal(2009)研究了澳大利亚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实证发现:成本节约越多、外部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越强,则内部审计越容易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动机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动机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动机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2013年07月21日16:26 来源:《财贸研究》2012年6期第132~138页作者:李曼施建军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作者简介】李曼,南京审计学院;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一、引言企业内部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治理层的所有者与执行者(即股东与董事会、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执行者与下属机构(即管理层与下属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下级下属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者拥有比委托者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委托者监督代理者是否按他们的利益服务的能力(Sarens,2007b),于是会产生代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需要建立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监督机制(Adams,1994)。

而信息不对称程度、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程度以及企业资源差异使得企业间内部审计的需求存在差异,国内外学者对内部审计需求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二、内部审计需求的衡量指标:审计规模研究内部审计需求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机是什么?为何企业间内部审计规模存在差异?大多数实证研究将内部审计规模作为因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

而对内部审计规模的测量又出现了三种方法:虚拟变量、绝对规模、相对规模。

(1)虚拟变量。

使用虚拟变量来测量内部审计规模主要是为了研究第一个问题,即内部审计部门为何设立。

学者们用0表示企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用1表示企业已经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识别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机。

Wallace等(1991)对安达信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设立与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存在很多不同特性。

Carey等(2000)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澳大利亚的家族企业中自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Goodwin-Stewart等(2006)以澳大利亚的企业为样本,研究其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动机。

审计文献综述字

审计文献综述字

审计文献综述字审计文献综述字是指在审计工作中对于所审计对象的所有文献材料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和分析的工作。

审计文献综述字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于审计工作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审计文献综述字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一、建立审计档案。

通过对所审计对象的所有文献材料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和分类,可以建立完整的审计档案,将所关注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审计对象的业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审计工作。

二、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

通过对所审计对象文献材料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水平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审计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可以为审计师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三、发现经营风险。

通过审计文献综述字,审计师可以发现所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对于高风险的项目或者公司,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对其财务报表的审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对其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寻求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意见,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审计文献综述字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审查,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可以对上一期的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之,审计文献综述字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对所审计对象的所有文献材料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分析,才能够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意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报告 (2)

文献综述报告 (2)

企业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专业:学生姓名:文献综述审计质量不论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机构、被审计企业还是政府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审计出现了严重的失实或者是重大的疏漏,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会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就会弱化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职能,就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的健康运转,同时也会动摇审计人员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以及审计机构的信用。

这些年以来随着企业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发现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二是技术及操作方面的因素;三是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本文在这里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

一、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关于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审计市场的环境、行业制度和法规等方面。

在审计市场的环境方面,吕鹏、陈小悦(2005)在《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当审计市场中买方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的情况之下,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有限责任制强制地变为无限责任制,并不能改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

在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既定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改进审计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司法系统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影响审计质量的行业制度和法规主要的包括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和法规以及审计收费这三个方面。

在审计收费方面Copley(1994)在《the Large Audit Firm FeePremium:A Case of Selectivity.Bias Journal of Accounting》一文中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审计费用与审计产品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公司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产品的质量越好审计收费就越高。

《今世缘酒业内部审计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今世缘酒业内部审计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外部环境的需求,内部审计应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运用信息化审计方法,拓宽审计范围与内容,改善整体审计水平,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陈子豪,李思涵, 赵舒(2017)建议进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并为内部审计的转型提供具体的实行措施,强调构建内部审计长效机制,使用科学方法增强识别与预防风险的能力。

关于中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吴宇辰,钟晓宇,王雨婷,张雨(2014)强调,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关注事后审计,忽略事前与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员的素质不高,职能定位不正确,内部审计观念滞后,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低下等,这些是现在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

杨文博,刘宇轩,陈思涵(2017)认为,审计评估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是内部审计增值效应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周雨萱,王翔(2017)强调内部审计信息水平低,是内部审计需要面对的风险之一。

赵晨露,张舒雅,吴阳飞, 郑雨萱(2017)指出,公司内部审计缺乏关注,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孙宇辰,杨阳(2015)觉得内部审计能够增强公司的价值与运用盈利的能力,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运作模式而实行的客观的与独立的咨询工作。

内部审计是中国审计系统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也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有助于加强对内部业务活动的监督和评估。

但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审计团队相对不完整,内部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审计方法相对简单。

王思涵,张文博, 周宇(2015)认为,内部审计是中国审计系统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和最大化公司利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内部审计,公司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内部资金的运作方式和状态,包括公司资金和负债的损益,以实现公司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但是,目前在中国建立审计团队相对不足,审计方法单一,方法落后。

李子豪,钟心怡, 赵雨辰(2015)认为,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改善公司的业务运作,保证公司管理的正常运行。

对于中国许多公司来说,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内容。

审计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审计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审计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审计学领域,文献综述是对该领域内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

本文将针对审计学领域内的文献进行综述,涵盖审计法规、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和审计质量,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审计学研究现状和前沿的视角。

一、审计法规审计法规是审计学领域的基础,对审计活动的规范和约束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审计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

审计法规的制定不仅涉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还关乎到社会公众对审计活动的监督和信任。

二、审计流程审计流程是指完成一次完整审计任务所需经历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流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框架和方法。

其中,美国的审计流程模型和中国的审计流程框架比较有代表性。

这些模型和框架旨在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三、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采用的理论和技术手段。

常见的审计方法包括实质测试法、风险导向法、数据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复杂和变化多样的审计环境中取得理想的审计效果。

四、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衡量一次审计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能够影响审计报告的公信力和市场信任度。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审计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层面入手,还需要改善整个审计工作的环境和机制。

五、审计学研究现状审计学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领域日益拓展。

国内外学者在审计学的相关领域,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日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也有学者对审计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提出。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审计学的理论框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六、审计学研究前沿审计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涉及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2020年4月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关键词:综述,内部审计,文献,国内外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简介: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第三章: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第四章:长春市A房企内部审计运行中问题及成因剖析第五章:长春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的对策第六章: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优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本文内容: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第三章: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第四章:长春市A 房企内部审计运行中问题及成因剖析第五章:长春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的对策第六章:长春市A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房地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研究第 1 章引言
现如今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1。

审计文献综述

审计文献综述

审计文献综述一、什么是审计文献综述呢?审计文献综述呀,就是把很多关于审计方面的文献资料都汇总起来,然后进行分析和整理。

就像是把好多不同口味的糖果放在一起,然后分类挑出哪些是水果味的,哪些是牛奶味的一样。

审计这个事儿呢,涉及到好多不同的方面,所以关于它的文献也是五花八门的。

这些文献可能是不同的专家写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研究机构搞出来的,它们从各个角度对审计进行研究。

比如说有的文献会讲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的会讲政府审计怎么开展,还有的会说审计风险怎么去防范。

二、审计文献综述里都有啥内容呢?1. 理论基础审计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像受托责任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说,因为公司的管理者受托管理公司,所以需要审计来监督他们有没有好好干活。

这就好比你把自己的宠物交给朋友照顾,你肯定要时不时去看看朋友有没有照顾好它。

还有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企业里,管理者知道的信息比股东要多,这就可能导致管理者做一些对自己有利但对股东不利的事情。

审计呢,就是要把这些信息给透明化,让股东能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

2. 审计的类型内部审计。

这是企业自己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干的事儿。

他们要审查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运营效率等。

比如说一个大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可能会检查各个部门有没有乱花钱,有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办事。

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一般是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的。

他们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看看这些报表是不是真实、准确。

就像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做一个全面体检,然后告诉大家这个企业的财务是不是健康。

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就是政府的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进行审计。

比如说政府要看看某个国有企业有没有把国家拨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有没有贪污浪费的情况。

3. 审计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审计主要是对财务账目的简单核对,就是看看账做对了没有。

那时候的审计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笔一笔地对数字。

后来呢,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就开始注重风险评估了。

审计师们会先看看企业可能存在哪些风险,然后重点检查这些有风险的地方。

审计需求与代理问题文献综述

审计需求与代理问题文献综述

审计需求与代理问题[摘要]审计是一种监督的方式,监督在企业中各种各样降低代理成本的契约,契约的条款的实施得到监督,契约才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审计需求产生的原因,审计的代理问题,影响审计需求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审计需求;需求原因;审计代理1审计需求在我国,审计的需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政府及法律法规对审计服务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需求,1980 年12 月14 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会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形成了我国第一批法定审计需求。

此后,财政部、证监会陆续颁布了一些法律条文,规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的会计年报必须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至此,我国在第一层次上的审计需求已经形成。

第二个层次是指企业对审计服务自发的需求,这是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

要判断在第二层次上是否有需求,可以从判断看企业对高质量的审计是否有需求入手。

2审计代理问题与审计需求代理问题是企业的基本问题之一。

我国企业中通常存在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和外部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我国的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成,股权结构通常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所以我国的代理问题应该主要是大股东与外部中小投资者的冲突。

在这种代理关系下,一旦外部投资者预期到内部人的侵占行为,他们会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自我保护,低价购入企业股票,因此企业和控股股东要最终承担高额的代理成本。

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引进监督或保证机制来缓解代理问题,使投资者合理确信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保护,审计便充当了这种角色。

3代理问题中影响审计需求的几个方面:3.1自愿审计和强制审计3.1.1自愿审计阶段的审计需求:是否雇用外部审计早期在外部审计未被法律强制要求提供时,关于代理冲突与审计需求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企业是否有动机雇用外部审计来制约管理当局的行为。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 委托其他人(代理人) ,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决策权的契约关系”。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文献综述一、审计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和报告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并以合理的方式表述审计意见的程度。

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审计质量的特征包括: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专业性和透明性。

全面性是指审计工作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

及时性是指审计工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应独立于受审计企业,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专业性是指审计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透明性是指审计工作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审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和透明的披露。

二、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审计质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的影响。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稳定性,为企业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

投资者通常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企业,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关于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审计质量对投资者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有利于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需求理论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加快,审计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加强。

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形式同样具有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于研究审计需求的理论也越来越多,我从审计需求的作用,产生审计需求的原因,审计需求的变化,审计需求与审计独立性,审计需求的不足及改进,和审计的新需求这六个方面对审计需求进行文献综述。

一、审计需求的作用潘克勤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发表的《公司内部治理、外部审计需求与财务报告质量》一文中指出审计需求的理论解释有信号传递、降低代理成本、保险功能,等等。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由于内外信息不对称及市场评价的重要性,优质公司或内部治理较好的公司会聘请具有品牌声誉的审计师来传递信息,使得市场不低估企业价值;降低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内部治理越好的公司外部审计需求越低,因为内部治理已经解决了对管理层或大股东的监督;保险理论认为,独立审计的作用在于让审计师分担风险,如果被审计公司出现财务舞弊,损害了相关方面利益,则在审计失败情况下审计师要承担部分民事赔偿责任。

信号传递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有效基础上的,中国证券市场评价效率较低,公司向市场传递内部信息的动机不足;保险理论是建立在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和实施机制健全的基础上的,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该条件。

所以,降低代理成本需求或监督需求是中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需求的最合理解释。

再者,大型审计师一般会索取品牌溢价,如果信号传递动机不足,聘请大型审计师并为之支付品牌溢价就是一种不经济的支出。

单吉荣在审计广角中发表的《强制性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研究》一文中指出强制性审计需求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他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时期,市场失灵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当市场失灵时通常会寻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干预,其实国家干预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广泛存在的,政府干预可以推动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样,政府干预也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消除管理层压力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消除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消除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消除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不利影响;强制性审计需求与自愿性审计需求并不冲突,强制性需求同样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审计质量。

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自愿性审计需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受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制约,直接从自愿性审计需求角度来提高审计质量,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我国审计质量的原因还在于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的共谋行为,而政府参与审计活动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有限避免这种共谋行为,因此可以说来自于政府的强制性审计需求对提高审计质量是有效的。

《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问题研究》课题组在会计研究中发表的一篇题为《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与审计质量问题研究———供给与需求的视角》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方面分析了审计需求的作用。

需求环境是指影响审计服务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因素。

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以及宏观的政府与公众期望环境。

公司环境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在公司治理环境中, 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制度是对审计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治理机制。

独立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以及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董事会的监督效果, 从而有利于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客观发表审计意见。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监管规则, 为审计质量水平设定最低标准, 对违规者实施处罚, 影响审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又掌管了大量的国有资本, 直接是审计的需求方, 可以提出审计需求, 对审计需求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公众期望一直是监督和促进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公众期望, 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和监督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出具客观、真实的审计意见, 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其他部门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产生审计需求的原因张庆龙,黄国成在《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需求者与提供者说》一文中提到内部审计的产生有监督变为了决策。

他指出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传统企业模式里,剩余风险全部归所有者一方所有,不存在所有者对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有者)希望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价各部门是否能够遵守和执行企业的方针和政策,是否有效地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有无舞弊行为和财产受损情况;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价经济效益和管理状况。

这是一种监督型的内部审计组织定位。

现代企业改变了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期望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所作为,期望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缓解代理问题;期望内部审计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补正公司治理结构。

21 世纪初,人们开始将公司治理的焦点从权力制衡转向保证有效地进行决策,期望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达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避免损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正如20世纪末,在探讨应对21世纪的挑战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前主席安东尼曾指出:“我们(内部审计)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

我们的业务与其他管理组织相比正逐日增加。

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我们将成为下一世纪的职业。

”否则,“下世纪将没有我们的位置”。

王晓丹在《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必然趋势》一文中认为民营经济要想发展必须进行内部审计。

她指出提高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

为此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各种交流会,邀请在内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民营企业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事实来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张奇峰在《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需求:原因与治理》一文中认为对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来自于三个方面:监督需求,投资者聘用审计师监督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的需要;信号需求,管理人员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来增加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从而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号的需要;保险需求,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或审计失败,股东能向事务所追偿部分损失的需要。

对独立审计的监督需求来自于投资者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生产经营或财务呈报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需要。

杨钰,钟希余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及其需求动因研究———基于对湘潭市上市公司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出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多多少少带有行政干预的色彩,不少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的内部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延续和基础,强调外向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恽碧琰罗顺源在《证券市场审计需求的产生原因》一文中提到审计需求是在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分别为验证和解脱经营管理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下产生的。

市场中对审计有效的自发需求会强化对财产经管者行为的监督,维护市场正常运转。

在证券市场上的审计需求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在证券市场上,拟发行证券公司要吸引投资者,并表明其具有应有的投资价值,以便以较高的发行价格募得资金,必须借助于某种方式向投资者证明其所具有的可投资性———通过注册会计师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表明,从而产生对审计的主动需求。

而作为投资者其对证券的选择主要是依赖证券发行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包括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他们欲使自己的投资风险尽可能降低,必然要求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从而也对审计存在主动需求。

对证券承销商来说,为不致因发行证券公司虚假报告而招致巨额赔偿,其也会要求发行人接受高质量的审计。

因而在实行注册制的证券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公司必然对高质量的审计存在自发性的主动需求。

三、审计需求的变化刘素珍张杰在《产权制度变迁与独立审计需求变化》一文中他认为。

由产权制度变迁引致的产权分权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释放了人们的权利诉求, 唤醒了人们的产权意识, 而产权的裂变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从而产生了独立审计需求。

产权改革的深入使得独立审计需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企业将会产生自愿性审计需求, 社会公众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 整个审计服务市场将会成为卖方市场, 审计主体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对审计主体来说, 将会实行供给导向的审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 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产权组织形态也会影响审计质量, 从而影响审计供给。

合伙制是较为理想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模式, 合伙制更符合独立审计的内在特征, 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同时合伙制也有利于相互促进、互相监督, 从而增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抵制管理层压力的能力。

刘明辉,王恩山在《我国审计需求的异化及制度成因》一文中指出审计需求是影响审计市场乃至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审计需求的异化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定时期或特定范围内显著存在,是高质量审计需求缺乏的表现。

这种现象可分为审计需求的低质量偏好、审计需求的无所谓态度、审计需求的行政依赖三种。

诱导审计需求产生异化的制度原因是股权表决中“资本多数决”原则实质性剥夺了中小股东的监督权; 国有企业和政府存在难以割舍的荣辱与共的关系; 新股发行资格的行政管制以及对虚假陈述的法律惩戒不足。

抑制审计需求异化的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建立分类表决机制等确保外部股东的监督权,进一步阻隔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产权联系,实行登记制等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通过集团诉讼等提高投资者参与虚假陈述法律诉讼的热情。

方永红在《我国现形势下的审计需求变化探析》中认为对于政府审计来说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攀升,单个公民对应的国民收入份额增加,边际收益提高。

同时教育的深度发展,使公民具备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文化知识,也激发了公民对审计需求的不断深入。

公民积极关注政府审计工作,促进了政府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更多公共财产的安全与相对的节约。

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公民支付能力增强,有能力负担审计所必须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对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提高,也推进了政府的供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审计需求的优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组织架构日益复杂,大中型企业管理层的增多和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加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此产生,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内部审计自产生便与公司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尤其是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审计模式。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此形势下,也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

四、审计需求与审计独立性黄晓波王锐王晓凉在《基于审计市场需求视角的审计独立性缺失分析》一文和蔡映雪,王朔在《上市公司审计需求与审计独立性研究》一文中从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方角度,对具有较高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审计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