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理念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迫在眉睫。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国际商业银行的惯例接轨,可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本综述主要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二)相关概念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促进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的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它将风险评估的范围从局部微观拓展到了整体宏观,审计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
商业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系统地风险分析、评价其风险控制、评价被审计商业银行可以审计的各个领域的剩余风险为基础,根据评价得出的已经量化了的剩余风险的大小,选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并予以实施的一种审计模式。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5-2010年间发表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当代经济》、《时代经贸》、《南方金融》、《西部金融》、《经济师》、《商场现代化》等期刊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江西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1. 引言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涉及到企业内部审计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的增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成为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效益和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更加注重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强调对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测。
现代审计模式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工具,有效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审计人员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和适应、内部审计流程和机制的优化、以及与其他部门合作协调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落地和运行,成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
2. 正文2.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专业团队或外部独立机构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综合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价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为企业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独立保证:内部审计旨在为企业管理层以及股东、监管机构等提供独立的评价和保证,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合规、高效进行。
2. 评估风险管理:通过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可以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帮助企业管理层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问题。
3. 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内部审计还可以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审计建议和改进建议,帮助企业不断改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审计职能研究_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李越冬【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对最近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内容、实施途径和影响内部审计职能实施的因素。
内部审计职能应该定位于作为董事会的伙伴,一个特殊而且实力强劲的合伙人;内部审计职能内容应包括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和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风险管理与控制情况的审计;内部审计职能实施途径应包括企业自身设立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外包内部审计业务两种。
影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应包括:与管理当局、外部审计师交流,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监督治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教材里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7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提高。
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内部审计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并从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容、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途径和影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四个方面就如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进行讨论,以期为目前内部审计的实施提供借鉴。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Hermanson(2002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采用隶属于董事会,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种结构,才最有利于改善治理,才能使内部审计成为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侯俊志【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一、引言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
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
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
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一、序言(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组织内部关系和外部市场,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一切因素都进行监控和评价。
这就要求内审部门逐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广泛开展审计工作,以协助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内部审计职责范围也在不断扩展,IIA 1947年最初发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
"强调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能是审查会计和财务问题,但也开始涉足经营审计领域。
1971年修订之后定义位:“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
"这就将现代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
此外,还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从而强调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同时表明经营审计成为了内审的重点,也涉及其他管理控制.随着内部审计领域大大扩展,审计内容趋向综合性;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有效和具有可操作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
内部审计逐渐作为组织内部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定期对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内部审计在半个世纪中,从建立在检查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到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从为管理服务到为组织服务,无疑.人们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地位的认识和期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两个个巨大挑战:第一,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世界许多大公司开始了兼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过程,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增大。
主要原因是:企业实行多样化经营,进入了众多以前未涉及的领域;经济国际化程度又进一步加深,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导致计算机犯罪增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关注和评估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进行改进。
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审计人员缺乏全面的业务知识
和技能,无法深入理解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其次,审计人员过于注重操作
层面的细节,而忽视了整体的风险控制问题。
此外,企业内部审计也受到了审计委员会和
高层管理人员的干扰,导致审计人员难以独立开展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审计技能,使其能够深入理解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其次,企业应采用综合性的审计方法,不仅关注操作细节,还需关注整个风险控制体系的
有效性。
此外,也需要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独立性,确保
审计工作能真正发挥价值。
总之,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企业的
风险控制机制有效,并能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风险和问题。
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审计流程和机制,确保审计工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审计风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审计风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本文从国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并按审计风险研究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评述,最后在归纳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
进入21世纪发生了轰动全球的安然事件,位居世界前五位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在财务审计中未能尽其职责;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美国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为其连续多年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普华永道对黄山旅游股份公司的重大造假;被财政部查出并勒令普华永道整改;德勤对科龙的会计造假案等等。
审计失败的案例影响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这些重大舞弊案等都提醒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二.审计风险含义,类别及特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由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可知,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察觉)风险三个类别构成。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控制性三个特征。
三.国外审计风险研究(一)关于审计风险涵义的研究K.stringer 在 1961 年指出,“精确度和可靠度”与“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联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系统引入了国际审计准则中积极倡导并在国外审计实务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当这一“舶来品”在我国社会审计行业使用一段时间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出现了困惑之处。
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审计实务中有效引入并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借鉴。
推荐理由:本文对国外及国内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对国外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分析时,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及应用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及应用两方面进行概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
关于文章的第二部分即国内研究综述部分,作者罗列了众多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见解,对于每篇文章后面所蕴含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分析的很少,这也是文献综述类文章容易忽略的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国外研究综述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的经验总结通过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部分,如能在第一部分国外文献综述中即能分析出国外的这些经验应该比在第三部分直接写出来更有说服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启示李华摘要:在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系统引入了国际审计准则中积极倡导并在国外审计实务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当这一“舶来品”在我国社会审计行业使用一段时间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出现了困惑之处。
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摸索出审计模式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审计实务中有效引入并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BMP审计模式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对审计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审计界关注的话题。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面临机会和挑战的同时,面对的经营风险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提高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便显得越发重要。
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风险成为了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之前的审计任务更多的是如何快速救火,而此时的审计任务办成了如何更好的防火,减少企业的损失。
审计工作的关注点前移,提高企业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有着诸多优点,然而由于这种审计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果,所以仍处于探索阶段,实务方面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念与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与分析。
探讨该种审计模式在企业中应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审计效率与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双重提升。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管理Abstract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 echnology,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ituation,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the enterprise in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ace of business risks 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reduce the risks of enterprises,improv e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risk and control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Enterprise want to gain a foothold must pay attention to risk management,and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au dit and pattern followed in favour of the risk,make the audit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fire,as a fire mission but let focus moved forward,help enterprises to cope with the changing environm ent,early warning function for risk management,e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 ise.As a modern auditing method,risk-oriented internal audit is still in the research stage of b asic concepts and basic theories in Chin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and there is no sys 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 on risk-oriented internal audit.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s of risk-oriented internal audi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terpris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audit mode in the enterpris e,and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so that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the m 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can be improved.Key worl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audit,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目录1导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内容与思路 (2)2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3)2.1内部审计的定义 (3)2.2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3)2.3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流程 (4)2.4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 (5)3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7)3.1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应用较少 (7)3.2传统审计制约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7)3.3企业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8)3.4缺乏足够的风险信息数据库 (8)3.5企业不能构建良好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9)3.6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9)4确保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有效的建议 (11)4.1.企业管理者要转化内部审计的观念 (11)4.2加快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 (11)4.3完善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12)4.4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信息采集库 (13)4.5与国情相结合逐步推行风险导向审计 (13)4.6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14)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导论1.1研究背景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企业管理环境发生巨变与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冲击着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不仅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在内控审计涵义及内容方面,COSO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以五要素为基础的内控框架。
PCAOB在2004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文件,首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其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的过程。
其后发布的第5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Hogan, C. (2006), Doyleetal. (2007), Ashbaugh Skaifeetal. (2007)在就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展开实证分析之后得到结论: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审计和执行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导致企业业绩的波动。
Abraham D. Akresh(2010)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即:实体具有审计师未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如果审计师认为未能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3]。
Hoitash R(2012)的观点认为,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基本都基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审计的效率和进度会受到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就此引出,一个合适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3、内控审计风险模型研究最初的风险模型在1991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模型表达为:最终审计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
其后美国注册时协会对此进行了改进,改动之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也是最初的传统的风险模型。
之后,IAASB将模型进一步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审计风险。
但在各国监管机构逐渐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审计人员发现在实务中但这一风险模型不直接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审计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内部审计的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文献综述一、引言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活动。
美国内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内审的作用更加突出,并被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
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作用不显著。
二、内部审计理论综述(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的设立因素。
goodwin 和 kent(2004)运用代理框架和澳大利亚2000年的数据,通过对设有内部审计和没有内部审计公司的对比发现,内部审计的存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
carcelloeral (2005)基于对美国 217 家中等规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的调查,研究影响内部审计预算的因素。
结果显示内部审计的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审计外包情况有关,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预算额与公司规模、长期负债比例、行业特征等显著正相关,而与内部审计外包比例显著负相关。
2.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
adams(2004)认为代理理论有助于解释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在决策时应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预测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组织更可能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不是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
widener 和 selto(2006)及 rolandetal(2007)运用 williamson 关于交易成本的四个分析维度,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来描述并解释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越低、内部审计活动频率越低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越强,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性越大。
careyetal(2009)研究了澳大利亚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实证发现:成本节约越多、外部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越强,则内部审计越容易外包。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浅思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浅思【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方向。
通过概述引入内部审计的定义与意义,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接着,深入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如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方法不合理等。
提出改进方向,包括明确审计目标、加强风险评估等建议,以提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建议改进方向1. 引言1.1 概述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咨询功能,旨在改善组织的运营绩效和风险管理,以及提高治理进程的有效性。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强调与组织风险管理目标一致的审计计划和活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准确评估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帮助组织有效实现目标、增加价值和改善绩效。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重视。
这种审计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组织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还能够促进治理机制的健全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寻找解决之道,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与意义、其重要性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2. 正文2.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意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自行进行的对财务、运营、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等方面的独立、客观的审计活动。
它旨在评估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合规性。
内部审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通过对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内部控制水平。
通过评估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和运营稳定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合规性,忽略了其他潜在风险,如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战略风险等。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更广泛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以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建议。
2. 数据分析能力: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以能够对企业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技能,如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内部控制评估: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及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审计人员还需要提供改进控制的建议,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
4. 跨部门合作: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分析和评估企业的风险。
这涉及到与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内部监察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和准确性。
5. 专业化水平提高: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审计标准和方法,掌握新的审计工具和技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 沟通与报告能力: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报告能力,以能够清晰地传达审计发现和建议。
他们需要与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审计结果和提供改进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和挑战,并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建议。
他们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文献综述_杨惠贤
·综合(下)2009年第7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杨惠贤1付蓉2(1.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陕西咸阳712000)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内部审计进入风险导向阶段,作为现代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和组织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风险导向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综述(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研究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或必要性,王光远在1994年发表《论管理审计的概念》和《管理审计鉴证的基本准则》首次把我国内部审计从过去财务审计向协助企业管理方向发展。
2002年王光远又在《内向型管理审计:从控制导向到风险导向》一文中对内部审计对于企业风险预防和监控提出深入见解。
严辉(2004)从管理学和法律规范的角度考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指出: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经营以及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企业所面临的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内部审计要适应这样的管理环境也必须进行变革。
环境的多样化和多变性促使内部审计必须更加注重对风险的分析,内部审计必须注重价值的创造,内部审计必须提供满足不同顾客要求的服务。
第二,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内部审计暴露出难以规避的问题,以致影响内部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应该进行变革而风险是变革中的重要因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注于企业风险,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各种内、外部风险,为企业构筑利用机会或减轻威胁的战略,使内部审计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链条中的必要环节。
第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相关的法规纷纷出台,并在具体内容中体现了三者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这些法规要求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承担一定职责,由此推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1国外文献综述Appelbaum,Deniz Kogan,Alexander Vasarhelyi, Miklos A通过分析论证了外部审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强调了审计分析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对目前关于审计分析程序和审计证据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审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报告量化以及计量的要求,进而指出有必要在现代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1]。
Brown LXiburd通过研究强调,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形成的一种新事物,但是很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中,并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更何谈如何进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所以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做出职业判断会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审计风险因此而提升。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强调在审计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取证,并且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和信息[2]。
Min Cao分析指出,大数据本身是将很多不同的数据模型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现代化的处理方式。
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以及存储和获取能力更强,并且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计算,信息价值的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一般来说,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财务审软件管理系统获取相关的电子数据,然而事实上,这些数据并不是所有的大数据而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的审计特征进行了归纳,首先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渠道以及极为庞大的数据链,其次是不同数据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强调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认定[3]。
Danie LXLXe R·LXombardi等通过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行业,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当前审计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可以将其称之为审计技术时代,今后审计行业会向着技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认为审计机构有必要在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也能够使审计的职业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一、概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
它以风险为核心关注点,强调在审计全过程中始终关注风险。
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得到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
在风险导向阶段,受托责任关系和管理控制发生了变化,与风险相结合,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促使内部审计从传统的合规性和财务审计转向更加关注风险的审计模式。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国际内部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尽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对这一先进的审计理念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普及。
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实施流程、现状分析以及优化建议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
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与起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审计方法,它侧重于识别和评估组织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这种方法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着重于从战略和整体层面分析风险,以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战略价值的审计建议。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国内外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作者:孟莎莎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审计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内部审计的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文献综述一、引言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活动。
美国内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内审的作用更加突出,并被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
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作用不显著。
二、内部审计理论综述(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的设立因素。
Goodwin 和 Kent(2004)运用代理框架和澳大利亚2000年的数据,通过对设有内部审计和没有内部审计公司的对比发现,内部审计的存在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规模、资产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
Carcelloeral(2005)基于对美国 217 家中等规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的调查,研究影响内部审计预算的因素。
结果显示内部审计的预算和公司风险、支付监督成本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审计外包情况有关,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预算额与公司规模、长期负债比例、行业特征等显著正相关,而与内部审计外包比例显著负相关。
2.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
Adams(2004)认为代理理论有助于解释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在决策时应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预测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组织更可能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不是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
Widener 和 Selto(2006)及 Rolandetal (2007)运用 Williamson 关于交易成本的四个分析维度,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来描述并解释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越低、内部审计活动频率越低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越强,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能性越大。
Careyetal(2009)研究了澳大利亚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因素,实证发现:成本节约越多、外部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越强,则内部审计越容易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目前侧重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审计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利用西方国家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各大企业,从而为企业探索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内部审计路径。
在内部审计路径的探索上,刘永威、张阳等人主要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建议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活动相融合,进而实现企业的审计工作目标。
在内部审计路径的探索的另一方面,张博宇、沈琦敏等人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通过对如今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主张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2003年,王光远提出内部审计由消极防弊阶段转向积极兴利阶段,最后发展到价值增值阶段,并对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环境保护审计、企业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外包、战略审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把内部审计推到了价值增值的新阶段。
张伟(2004)研究指出,企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实现有效企业治理手段的内部审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提高企业价值的活动。
由内部审计师对各代理人的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并进行有效反馈,促使他们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是实现这种价值创造的基本方式。
孙伟龙(2006)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一是迫于巨大的成本压力,其二是管理者受托责任关系扩大的结果,并认为受托责任扩大是其产生的根本动因。
同时指出内部审计的内涵是目标的价值导向、职能的确认和咨询导向、业务的多产品服务导向、模式的风险管理导向及参与式的审计策略。
夏怡(2007)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内部审计的一种理念。
所谓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审计的主要目的,它是内部审计从重查错防弊到加强管理、创造效益的一个转变。
贾云洁(2009)根据内审特征的不同将其价值增值分为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两类。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风 展 方 向 。9 9年 6月 I 19 I A通 过 了基 于 风 险 导 向的 内 部 审计 新 定 义 和 内 系统中承担着反馈职能。与传统的内部 审计相 比, 险导 向内部 审计 部 审 计 职 业 准则 新 框 架 。 准 则 和 新 定 义 强 调 当今 内 部 审 计 的 实 质 就 在 企 业 风 险 管 理 中 发 挥着 重 要 的作 用 新
R 。体 现 了企 业 内控 与 风 险 管 理 在 为 利 益 相 关 者 创 造 价 值 中 的霞 会 ( 称 I ) 告 成 立 ,A 成 立 后 , 大 程 度 推 进 了 风 险 导 向 内 部 审 E M) 简 I 宣 A I I 很 在 企 计 理 论 的研 究 和 实 务 的发 展 。一 份 名 要 性 , 风 险 理 念 的 作 用 下 , 业 内 部 控 制 已扩 展 为 企 业 风 险 管 理 框 I A 内部 控制 与 风 险 管 理 已趋 于 融 合 , 风 险 导 向 内 部 审 计 正 足 二 者 而 为《 内部 审 计 的 未来 : 尔 菲研 究 》 特 的研 究 报 告 。 报 告 提 出 内部 审 计 要 架 , 维 反 内部 审 计 在 内部 控 制 注重 风险防范、 提供增值服务 、 帮助 组织实现组织 目标 的内部审计发 融合 的产 物 。 纳 认 为 , 馈 是 控 制 系统 的灵 魂 ,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财税 纵横 0
S INC CE E&T C O O F MA I E HN L GYI OR TON N
20 0 8年
第 1 期 8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付 蓉 ’ 张新 江 z
(. 1中国石油 长庆 石化公 司 陕 西
方 法 来 对 机 构 的 风 险管 理 、 制 及 监 督 过 程 进 行 评 价 进 而 提 高 它 们 的 索 并 取 得 了可 喜 的成 果 。 根 据 不完 全 统 计 , 2 0 — 0 7年 在 国 内 比 控 从 0020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经营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传统审计更多地关注企业的财务和合规性问题,忽视了对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更为重要的问题的关注。
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更加全面地审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更多地是侧重于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拥有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类型和潜在的风险来源,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和业务洞察力,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企业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要求。
三、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变得尤为重要。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找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企业需要加强对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提升相关的设备和系统,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与风险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审计不再仅仅是为了查漏补缺和问题整改,更需要充分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
审计部门需要与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更加紧密地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这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使得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面临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审计体系和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适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侯俊志【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一、引言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
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
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
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
李曼(2010)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
这里的“风险”不仅是指“审计风险”,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即那些可能对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人事风险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的、实质研究唐振达(2009)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于经济实体是一个结构复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信息系统”,而企业则是这个信息系统中的结点和微观个体,它时刻受着整个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
要想正确把握企业财务信息背后经营活动的真实面貌,就必须从战略和系统的高度全面审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认识企业经管各种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同时他指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针对“特别风险”要求实施的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一种舞弊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环境分析发现预警信号再由预警信号对企业的管理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并由舞弊风险评估得出企业被审计的风险领域。
对企业高风险的业务和科目审计不能采用固有的审计程序,而是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尽可能降低审计成本的方式取得最优的审计证据,而且这种审计证据主要是外部证据。
企业舞弊事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条件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特定的舞弊行为生成机制使然的。
只要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履行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从研究外部关联方入手,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点然后实施个性化的测试方案,运用合理的职业怀疑和执业能力,就能发觉有价值的“预警信号”。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质,谌小红(2009)认为,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
在风险导向阶段,受托责任关系以及管理控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与风险结合起来,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
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是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研究李俊林(2010)认为当代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其必要性主要有两方面:(一)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从行业组织和政府看,2004年COSO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而我国也于2006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整个企业、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从而为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服务,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传统内部审计的固有缺陷导致其在企业内部渐渐地不被重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开支,不断地削减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或将内部审计的业务部分或全部地对外承包给外部审计公司,这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变得更加艰难,要想使内部审计摆脱困境,就必须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企业控制风险和增加价值服务。
内部审计自诞生以来,其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每一次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为了适应当时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
现阶段,企业已开始注重全面风险管理,这又是一次企业管理的重大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理应适应这一潮流,进一步发展,由传统的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而克服传统内部审计只注重历史账簿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忽略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的缺点,从而脱离内部审计目标对企业价值的增加无所助益的缺点。
事实上,内部审计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管理的变化而进一步发展,提升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能力,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对比分析谌小红(2009)对此问题做出了对比,她认为传统上,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将之汇报给相应的部门,审计工作便结束了。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同,更加注重被审计责任中心以及有关责任中心显现与潜在的影响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实施审计时对这些问题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在证实、评价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与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以促进和帮助被审计责任中心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面向未来尤其是制定科学的未来发展战略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根据对过去的业务与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而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的做法。
同时,她特别提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以往各阶段相比,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不同。
IIA于1999年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总称《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lA)》。
其描述了作为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的属性,即在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中扮演关键角色所需要的能力。
一是认知技能。
有技术能力,分析、设计技能和鉴别技能。
技术能力是指根据既定规则熟练的工作;分析、设计技能是指识别问题或界定任务并构建典型的解决或执行方案;鉴别技能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复杂的、有创意的判断。
二是行为技能。
有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
个人技能是指能很好地应对挑战、压力、冲突、时间紧迫和变化的环境;人际技能是指通过人际互动取得收获;组织技能是指利用组织网络来取得收获。
在此基础上,莫勒和维特列示了十四项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行为技能:基本的公平和诚实;对组织利益的贡献;合理的谦逊;职业性的稳重;热情;角色的一贯性;好奇心;决定性的态度;警觉;坚持;活力;自信;勇气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
除此之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心理方面的能力及特征。
(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李学梅(2010)认为实务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同时又是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而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目的也是全面识别企业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手段。
两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帮助企业直接有效地防范与规避风险(二)促进企业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三)为企业强化和规范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供重要支持企业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实践可简要概括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风险识别;第二步是风险评估;第三步是风险应对;第四步是风险监察。
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业务时,相应的也要经过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察阶段。
(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证研究为了要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应该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去指导从计划编制到报告撰写,直至后续审计的整个审计过程。
对此,黄海、张晨(2008)通过具体研究某钢铁企业,得出,要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重视项目的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的编制工作。
在识别企业目标和风险后,可针对与风险点相对应的控制进行内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风险大小。
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应以审前调查结果为依据,方案中应详细列示每一个审计要点对应的企业目标、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应象编制内控测试模板那样细化审计步骤,详细列示需要访谈哪些人员、需要抽取哪些样本等;对抽取样本的比例应以审前调查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明确规定高风险领域对应高的抽样比例,低风险领域对应低的抽样比例。
这样就可避免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或懈怠等原因而影响审计质量。
此外,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新增信息调整风险评估结果,优化审计步骤,以修正审前调查中由于信息量不足而作出的错误估计和判断。
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的五个方面的信息进行了汇总,填制了风险分析表,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了风险高、中、低的定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险评估。
李学梅(2010)则认为,通过分析实务中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业务时与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联系,可知,无论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业务,还是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实践,其根本目标都是为降低企业风险,维护企业利益,为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