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zlh

合集下载

h指数25 -回复

h指数25 -回复

h指数25 -回复什么是H指数?H指数(H-index)是一个学术评价指标,用于衡量学者或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

它结合了学者的发表论文数量和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从而评估其学术成就。

第一步:定义与发展历程H指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在2005年提出。

他认为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发表的论文数量,还取决于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因此,他提出了H指数的概念来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H指数逐渐被广泛接受并被应用于学术界。

现在,H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二步:H指数的计算方法H指数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

首先,将学者的发表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然后,从上到下查看列表,找到对应的位置,使得该位置上的论文被引次数不少于该位置的序号。

这个位置的序号即为H指数。

例如,如果某学者的论文有10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有30次、25次、20次、15次、10次、8次、6次、5次、3次和1次被引用。

那么,他的H指数就是6。

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有6篇论文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6。

第三步:H指数的解读H指数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科领域和学术门类进行分析。

通常来说,一个H指数值较高的学者,说明他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广泛的学术引用。

H指数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学者之间的学术水平。

然而,H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考虑了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自身位置的引用情况,忽略了未被引用的论文。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不同论文间的被引用次数差异。

因此,有时候一个学者的H指数可能不完全准确地反映他的学术水平。

第四步:H指数的应用与评价尽管H指数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

学术界使用H指数来评估学者的学术水平,并作为招聘和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些学术期刊也采用H指数来衡量文章的影响力,并用其作为审稿和发表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H指数只是学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论文写作概论分析

论文写作概论分析
搜集材料既要广览博阅,又不可贪多求全。材料浩如烟海, 研究一个课题的精力时间有限,只能自始至终以自己的课题 为中心,有重点、深入地搜集与之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 的最有用材料,一般性的外围材料,只用简略浏览的方法去 查阅就可以了。搜集材料还要尽可能查阅第一手的,如果是 第二手的关键性材料,应不惜花时间与精力寻找原始文献加 以核实。
一、科技论文类型
一、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分类 1.研究报告
通过可靠的理论依据、先进的实验设计方案、合理准 确的数据处理和科学严密的分析论证,找出事物的规律并提 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而撰写的论文。 2.理论性研究论文
理论性论文是对提出的新假说经过科学准确的数学推 导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新理论、新观点。 3.专题论述性论文
(2)制定实验方案,就是根据研究课题,设计证实本 课题结论的实验。设计实验时应当考虑到可行性, 以便得到可靠、完整的实验结果。
⑤经济效益原则 。
除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选题是为了抢占现代科学最 前沿阵地,而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地位外,技术 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实践中具体技术的研究目 的是非常明确的。经济效益原则是科学研究和技 术研究选题的首要原则。
(2)选题的途径
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任何创造性的思 维都不是凭空臆想,它来自坚实的基础。对前人成果的 继承,是指在对前人知识与研究成果深刻了解与掌握的 前提下,去选取那些“前沿性”的课题;另一方面,是 指从前人思想与研究中获得启迪。有勇气去研究前人刚 刚开始接近而还没有解决或提出的问题,这是选题的一 个重要思路。
②可行性原则。所选题目可行可行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要具备科研 的条件和能力。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完成科研选题的主客 观条件,能否有效地支持按预定计划完成科研任务。

万方 h指数

万方 h指数

万方 h指数万方数据库是中国知网旗下的学术资源平台,提供各领域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告、专利等多种文献资源。

而h指数(h-index)则是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一种指标。

本文将介绍万方 h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学术界的应用。

一、万方 h指数的概念h指数,即Hirsch指数,是由美国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

它旨在综合考虑学者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影响力,用以衡量学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二、万方 h指数的计算方法万方 h指数的计算方法与通常的h指数计算方法相同。

假设一个学者的论文数量为N,其论文被引用次数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后分别为c1、c2、...、cN。

那么,h指数就是指当第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少于h时,其余(N-h)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h。

简而言之,就是在引用次数和论文数量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例如,一个学者共发表了10篇论文,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18、10、9、7、6、5、4、2、1、0。

根据h指数的定义,该学者的h指数为5,因为有5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不低于5,其余5篇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不超过5。

三、万方 h指数的应用万方 h指数作为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被广泛运用在学术评价、科研竞争和学术交流等方面。

首先,万方 h指数可作为评估学者学术水平的指标。

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评审等过程中,往往会参考学者的h指数。

较高的h指数意味着学者在某一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对于评定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学者的学术贡献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次,万方 h指数可用于科研竞争的评价。

在申请科研项目、参与学术会议等过程中,学者的h指数也是评审委员会的重要参考之一。

较高的h指数可以显示学者在过去的研究中的影响力,从而增加科研竞争的胜算。

此外,万方 h指数还可以作为学术交流的参考指标。

在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场合,参与者的h指数是衡量其学术地位和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之常识(核心期刊档次)

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之常识(核心期刊档次)

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之常识(核心期刊档次)1.1学术论文应该是什么样子:理论性+广义的实用性。

1.2、两个阶段误区Ⅰ阶:写成科普文,缺乏分析。

Ⅱ阶:按思路具体表述,缺乏抽象性和理论性。

这两点我会用例子给大家讲,让大家明白什么意思,同时想一想,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困扰。

首先,需要明白学术论文做什么用?你才能知道要写成什么样。

通俗来说,就是让同领域的人了解行业动态,知道同行都在研究哪些方向、研究进展如何。

打个比方就如同发朋友圈:X年X月X日:我发现洋葱里面存在一种免疫因子,这种因子或可提升X型新冠免疫能力。

X年X月X日:我觉得XX提出的a理论适用情形需要区别对待,当博弈双方群体数量在不同量级时,可进一步分类规范化。

又如,X年X月X日:教育管理的量化一直没有太好的方法,我觉得利用大数据痕迹指导可以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

但是你不会见到这样的:X年X月X日:教育的发展史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发展期和现代化四个阶段。

X年X月X日:我今天制作了一个半自动机器人,它的行进路径规划如下::fewifnewignoiagnasgna;ksgjo…以上是两种典型的初学者常犯问题。

犯这种问题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没有深刻认识学术论文到底用来作什么。

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X年X月X日:教育的发展史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发展期和现代化四个阶段。

这是典型的科普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既然我们讲学术论文是用来提供给科研人员或感兴趣的人了解行业进展与动态的,那么你觉得他们需要你来科普老掉牙并且百度就能查到的知识吗?很多人并非想不到这个问题,而是仅仅依靠惯性去写作。

这种惯性写作也会造成另外两个问题:一是不研究文献,闭门造车,由此导致行文不符合学术论文约定俗成的风格;二是并不了解自己所写领域现状,想什么写什么,写完了还自我感觉非常不错。

以上所论还只是初学者文章形式上的问题,也即,看起来就不像学术论文。

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解决的,在后续课程我会为大家详细讲解行文规范。

AHCI期刊发表经验

AHCI期刊发表经验

AHCI期刊发表经验在学术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是每位研究人员都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AHCI期刊作为知名的学术期刊之一,对于广大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AHCI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希望能够对正在努力追求学术成就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是发表论文的关键。

在选择研究主题时,需要考虑到当前学术界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找到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AHCI期刊更加偏重于对跨学科研究和前沿问题的关注,因此在选择研究主题时要有所取舍,尽量选择能够引起编辑和评审的兴趣的课题。

其次,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成功发表在AHCI期刊的关键。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严谨、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和流畅。

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AHCI期刊对于论文的学术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复斟酌每一个观点和论据,确保论文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另外,与同行进行合作研究也是我在AHCI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之一。

合作研究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研究的压力,还可以借助合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资源,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我的经验中,我和同行合作进行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并成功发表在AHCI期刊上。

最后,投稿过程中要耐心等待并积极应对审稿意见。

AHCI期刊的审稿流程非常严格,通常会经历多轮审稿和修改。

在我的经验中,我曾经历过多次修改和补充数据的过程,最终才成功地通过了审稿。

因此,要保持耐心,认真对待每一条审稿意见,积极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才能成功发表在AHCI期刊上。

总而言之,AHCI期刊作为知名的学术期刊,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对于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与同行合作研究以及耐心应对审稿意见,我成功地在AH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正在努力追求学术成就的同行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模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模版

2
1、正文设四级标题,不得超过四级标题。各级标题的设置如下:
章 x 标题:
节 x.x 标题:
节 x.x.x 标题:
节 x.x.x.x 标题:
2、 论文开本:A4 纸,纵向,应用于整篇文档,双面打印装订装订(中英文题名页,
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使用说明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上边距 2.7cm,下边距 2.7cm,内侧距 3cm,外侧距 2.5cm,
1
第一章 [键入第一章标题 ]
在近海水面突然出现大片红色,随着潮流移动,这一现象称之为“赤潮”。它是 由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 种有害生态现象,严重危害海水养殖和人类生活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1.1 的 大夫撒旦法 赤潮是在特定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
页码位置:页面顶端(页眉),对齐方式:外端。首页显示页码。
5、页眉:页眉奇偶页不同,奇数页:论文章题目(含章号),偶数页:论文题目。
页眉字体 10 号宋体。
6、特别说明,论文中所有英文、数字、单位一律用 Times New Roman。
不用此信息,删除此框。
3
A
B
图 1.1 赤潮异弯藻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A、以硝酸盐为氮源时放大 400 倍;B、以铵为氮源时放大 400 倍
WANG Lin-na (Chemical Technology) Directed by Professor LI Jing-hai Abstract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 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做到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 的信息。

H指数和Z值计算公式

H指数和Z值计算公式

H指数和Z值计算公式
H指数定义:
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它在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Hirsch),其定义为:一个人在其所有学术文章中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他的H指数就是N。

H指数是用来综合衡量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指标。

若某学者共发表N篇论文,H指数是指存在h篇论文至少每篇有h 引用量,剩下的N-h篇中,每篇都不超过h引用量。

H指数可以综合一个研究者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进行评价,因此具有其优势。

但是,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往往发文量不大,那么论文数量就会称为受制因素。

同时,如果一个参加科研工作时间较长的科学家,则会具有较高的H指数,因为这个指数具有累计效应。

H指数不仅仅可以用来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还可以用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

谷歌就推出了H5指数,它以5年作为时间窗口,统计期刊在五年内至少有H篇文章获得了至少H条引用,从而综合评价期刊的发表质量和数量。

Z值计算公式
Z值的计算公式为:Z=(x-µ)/σ
其中:x-某一特征值;μ-总体均值;σ-总体的标准差。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评价学者学术成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篇目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

篇目分析法就是统计某一时期内某位学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的篇数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不够充分。

如果某位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没有被别人引用,那么这位学者在学术上的影响并不大。

因此,除了考虑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还应当考虑他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

为了弥补篇目分析法的不足,引文分析法被提出。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学以及逻辑方法,对科技期刊、论文、著作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达到评价、预测科学发展趋势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引文分析法一般采用4项指标,即“论文总数、被引证总数、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

可以看出,引文分析法不仅考虑论文的总数,而且还要考虑论文被引用的总数、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以及高频率被引的论文数。

引文分析法虽被广泛用于评估某一学者和机构的学术产出,但也有学者对这几项指标的充分性进行质疑,提出了h指数(h index)的分析方法。

h指数分析法弥补了引文分析法的不足。

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J.E H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绩效的指标。

其定义为:“一位科学家的分值为h,当且仅当他/她发表的Np 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其中每篇论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科学家剩下的(Np ? 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次”(Hirsch,2006)。

如一位科学家总共发表了12篇文章,其中有7篇文章的被引次数最少达到了7次,而其他5篇(12-7)的被引次数都不到7次,那么该科学家的h指数就是7。

h指数兼顾了论文数量与质量,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的缺陷与不足,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科学家个人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

h指数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评估科学家学术成就的客观、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陈红光,2008)下面通过对比我国外语界学者冯志伟、刘重德和屠岸的h指数,对他们的h 指数进行初步分析,根据CNKI的数据,我们计算出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的h指数,如下图所示:图1:冯志伟的h指数统计可以看出,冯志伟的h指数为13。

论文检索报告范文

论文检索报告范文

论文检索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而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论文检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它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研究动态,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本文将对论文检索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论文检索工具和技巧。

论文检索是指通过检索工具和技巧,找到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随着学术出版物的增加和分布的广泛,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

而现代的论文检索工具则能够帮助研究者实现在海量的学术文献中快速定位相关论文的目的。

论文检索的目标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找到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论文,这需要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检索工具和技巧。

综上所述,论文检索是一项关键的学术研究工作。

合理选择论文检索工具和灵活运用检索技巧可以帮助研究者高效地找到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希望本文对论文检索的重要性和相关技巧能够给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h指数自引 -回复

h指数自引 -回复

h指数自引-回复H指数自引是指研究者在发表文章中引用自己的论文,以提高H指数的行为。

H指数(Hirsch index)是由物理学家Jorge Hirsch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衡量研究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

它旨在综合考量研究者的发表数量和被引次数。

然而,H指数自引行为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

本文将从定义、原理、争议以及未来方向等方面逐步探讨H指数自引的相关问题。

首先,来了解一下H指数的定义和原理。

H指数是指研究者在某一时期内,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

换句话说,如果某位研究者的H指数为10,那就表示他至少有10篇论文被引用了10次以上。

H 指数的计算方式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按引用次数排序后,选择引用次数和排名位置相等的那个数值。

然而,一些研究者出于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的目的,采取了H指数自引的行为。

通过引用自己的论文,他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被引次数,从而提高H指数。

这种行为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

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H指数自引是否能真实反映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

一些人认为,H指数是一个客观的指标,是通过论文的实际被引用情况计算出来的。

而H指数自引则是为了人为地提高指标,违背了指标的客观性。

其次,H指数自引是否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一些人认为,研究者在发表论文时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自引行为会导致学术界的浮躁化和功利化。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未来关于H指数自引的方向。

首先,学术界应该提高其它衡量学术影响力的指标的权重。

除了H指数,学术界还可以考虑研究者的学术合作、学术奖项、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研究者的学术贡献。

其次,学术界应该加强对H指数自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制度。

通过规范发表论文的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减少不正当的自引行为。

总之,H指数自引是指研究者在发表文章中引用自己的论文,以提高H指数的行为。

这种行为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真实反映学术影响力以及是否道德的问题上。

浅谈学术论文中h指数的影响与发展前景

浅谈学术论文中h指数的影响与发展前景

学术论文的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它的作用是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

现在我国h指数有愈加流行的趋势,大家认为相较于影响因子,h指数能从总体上更客观地评价研究者的水平。

影响因子更多地是对期刊的评价,而h指数则兼顾了研究者的被引次数和学术论文数量。

从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看,若仅以论文数量而论,我国已成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自2008年开始,我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持续突破10万篇,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正在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

然而,进一步分析论文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从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共发国际论文83万多篇,被引510余万次,排世界第7;2011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 6.21次,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10.71次相比,不到六成,但比上一年有两个百分点的进步。

2001年至201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世界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美、英、德、法和加拿大,日本紧随中国之后。

一个缺陷是,基于不同的检索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Scholar,算出来的某个研究者的h指数常常不一样,这跟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有关。

这时候,我们选择用哪个?估计很多人愿意用比较高的那个。

这三个里头,更多时候或许Google Scholar 给出的h指数最高,我发现它有时会将非论文的材料算作引用(如果这个材料提到了你的文章)。

实情是,这些检索数据库并不能体现你文章的所有引用,比如WoS,更侧重于SCI 收录期刊的引用,直到最近才稳定的将一些中文期刊的引用算进去。

另外,不同学科领域被这些检索数据库收录的程度不同,比如分类学期刊被收录为SCI的比例小,而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则高很多。

因此,不同领域科学家的h指数其实并没有太多可比性。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科学院博(硕)士学位论文LyX(LaTeX)模板

中国科学院博(硕)士学位论文LyX(LaTeX)模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7.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7.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5
3.2.2
······································································ 6
3.2.3
密级: 秘密 # 5 年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博(硕)士学位论文 LYX 模板 ——基于 XeLATEX、LYX 与 JabRef
学位 学科

博士 中国科学院
学博士 与 中国科学院
Experimental Study on Magnetic Pulse Compression System —Case studies of elevated soil warming
2.1
与 ································································· 3
2.1.1 Debian
······················································· 3

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以及范例

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以及范例

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以及范例《EI》对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英文摘要的完整性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一般都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

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

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

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

因此,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

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摘要就不必强调完整性。

事实上,在将中文摘要单独上网发布或文章被收入中文文摘期刊时,中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也必须具有完整性。

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

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

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

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

由于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

《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目前,由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进行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重写。

如何下载国际会议论文

如何下载国际会议论文

谢谢观看
参考资料:国际会议论文集
《国际会议论文集》 ISBN:03
参考资料: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国际会议论文集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是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林东岱。
参考资料: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
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由中文全文数据库和西文全文数据库两部分构成,内容涵盖人文社会、 自然、农林、医药、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是国内收集学科最全、数量最多的会议论文数据库, 是了解国内学术动态必不可少的帮手。
如何下载国际会议论文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解释:会议论文会议论文是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宣读首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是属于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正式 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这样发表的论文一般也会作为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
内容介绍
现在可能有好多人在找国际会议论文,但即使找到了可能也不知道从何处下起,下面给大家介绍 几个途径。
这些都是一些APP
论文名站 全球学术快报 我们大家最熟悉的知
这些都是一些APP
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络,我们可以花钱买入申请资格,好多211/985等重点高校的图书馆络数据库 含量巨大 各类查阅论文的APP 登入海外站,直接搜寻一手材料
注意事项
大家可以多在络上海量搜寻,既然是国际会议论文,必然会登入络
参考资料:第二届室内环境与健康国际会议论文集
《第二届室内环境与健康国际会议论文集》是2004年11月1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该书内容包括了室内空气质量与污染物、热环境、通风、CFD技术、工程、设备及制冷技术、建 筑材料、节能等。
参考资料:第五届环境振动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版)
《第五届环境振动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版)》是2011年10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是翟婉明。

引证文献h指数

引证文献h指数

引证文献h指数引证文献H指数,是一种学术成果的量化手段,属于文献计量学的范畴。

具体来说,它是指一个科学家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而其余N-h 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则小于或等于h次。

H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 指数越高,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在某个学科内,H指数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涉及到跨学科比较,H指数的价值就不大了,因为某些学科发表文章的总量要更大一些,整体的H指数也要高一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引证文献H指数的信息,可以咨询学术方面的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

引证文献H指数(H-index)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赫希(Jorge E. Hirsch)教授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文献被引情况的定量评价指标。

其定义为:“在一个科学家发表的Np篇文章中,如果有h篇的被引次数都大于等于h,而其他(Np-h)篇被引频次都小于等于h,那么他(她)的指数值为h。

”这表明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被引了H次,H指数越高则个人学术影响力越大。

H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评估学术期刊或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H指数综合考虑了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和引用次数,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一个研究人员的H指数为h,表示他/她至少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h次。

H指数相对于单纯的引用次数更能反映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和持续性。

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则是SCI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也常被用来评估论文的质量和重要性。

它是根据一段时间(通常是两年)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计算的,较高的影响因子意味着该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被引用。

影响因子反应的并非是单篇文章或单个作者的引用率或者影响力,因为每篇文章是基于整本杂志的统计数据而非自己的统计数据被评价的。

总的来说,H指数和影响因子虽然都用于评估学术期刊或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但它们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侧重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第一章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系统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 下载与安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宏包定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4 问题反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Supervisor: Prof. Xiang-Sun Zh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ay, 2009 Submitted in tot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Ph.D.

h指数自引 -回复

h指数自引 -回复

h指数自引-回复什么是h指数自引?H指数(H-index)是一种用于衡量学术论文成就的指标,它同时考虑了学术作者的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次数。

H指数自引则指的是作者在计算H指数时将自己的论文引用考虑在内。

为什么h指数自引可能存在?计算H指数的时候,通常是将作者的所有论文按照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找到第一个引用次数n大于等于n的论文。

这篇论文就是作者的H指数。

但是,有些作者可能会刻意引用自己的论文,以提高自己的H 指数。

这种行为就是h指数自引。

h指数自引是否公平?h指数自引行为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可能导致H指数的失真。

引用自己的论文可以使作者的H指数增加,给他们在学术界的声望和评价带来一定的优势。

然而,这种提高声望的方式并没有真正代表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实际上,h指数自引可能是作者利用评论制度中的漏洞,以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如何鉴别h指数自引?鉴别h指数自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们的自引行为可能是出于认真学术研究的需要,因为他们确实将过去的研究作为现在工作的基础。

然而,对于那些滥用自引权利的人来说,我们需要更加警惕。

一种方法是比较一个作者的自引率与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的自引率。

如果一个作者的自引率远高于同行,那么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

应如何应对h指数自引?为了防止h指数自引的现象,学术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一些学术期刊对作者的自引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并规定了一些限制条件。

例如,某些期刊要求作者的自引数不能超过总引用数的一定比例。

其次,学术界逐渐开始更加注重综合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而不仅仅关注H指数。

对学者的论文质量、学术声誉、合作关系等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减少h指数自引行为对学者评价的影响。

总结h指数自引是指作者在计算H指数时考虑自己的论文引用。

这种行为的出现引发了对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和讨论。

鉴别h指数自引并不容易,但判断一个学者的自引行为是否过度的方法是与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的自引率进行比较。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

学术论文的h指数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评价学者学术成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篇目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

篇目分析法就是统计某一时期内某位学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的篇数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不够充分。

如果某位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没有被别人引用,那么这位学者在学术上的影响并不大。

因此,除了考虑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还应当考虑他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

为了弥补篇目分析法的不足,引文分析法被提出。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学以及逻辑方法,对科技期刊、论文、著作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达到评价、预测科学发展趋势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引文分析法一般采用4项指标,即“论文总数、被引证总数、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

可以看出,引文分析法不仅考虑论文的总数,而且还要考虑论文被引用的总数、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以及高频率被引的论文数。

引文分析法虽被广泛用于评估某一学者和机构的学术产出,但也有学者对这几项指标的充分性进行质疑,提出了h指数(h index)的分析方法。

h指数分析法弥补了引文分析法的不足。

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J.E H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绩效的指标。

其定义为:“一位科学家的分值为h,当且仅当他/她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其中每篇论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科学家剩下的(Np ? 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次”(Hirsch,2006)。

如一位科学家总共发表了12篇文章,其中有7篇文章的被引次数最少达到了7次,而其他5篇(12-7)的被引次数都不到7次,那么该科学家的h指数就是7。

h指数兼顾了论文数量与质量,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的缺陷与不足,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科学家个人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

h指数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评估科学家学术成就的客观、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陈红光,2008)下面通过对比我国外语界学者冯志伟、刘重德和屠岸的h指数,对他们的h指数进行初步分析,根据CNKI的数据,我们计算出计算语言学家冯志伟的h指数,如下图所示:图1:冯志伟的h指数统计可以看出,冯志伟的h指数为13。

hua_dong_li_gong_da_xue_cha_shou_cha_yin_jian_suo_bao_gao_mo_ban_

hua_dong_li_gong_da_xue_cha_shou_cha_yin_jian_suo_bao_gao_mo_ban_

附件1:SCIE收录及引用情况一览表1.标题: Reactive-extraction of 2,3-butanediol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by propionaldehyde: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y作者: Li, YJ (Li, Yanjun); Zhu, JW (Zhu, Jiawen); Wu, YY (Wu, Yanyang); Liu, JX (Liu, Jiaxian)来源出版物: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卷: 30 期: 1 页: 73-81 DOI: 10.1007/s11814-012-0145-6 出版年: JAN 2013地址: E China Univ Sci & Technol, Chem Engn Res Ctr, Shanghai 200237, Peoples R China被引频次: 3 (来自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入藏号: WOS:000313234800011附件2:EI收录论文一览表1.Accession number: 20143518106553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and optimizing material removal rate in computer controlled ultra-precision polishingHo, Lai Ting (Partn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Cheung, Chi Fai; Blunt, Liam; Zeng, Shengyue Sourc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 625, p 446-452, 2015,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V附件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论文一览表1.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村金融欠发展的表现、成因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理论探讨,2013,(2):74-78.1. 王彩萍,李友芬,张一东等(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实验室).CaF2微晶玻璃的一步法制备及Eu3+离子探针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37(4):607-612.1.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村金融欠发展的表现、成因与普惠金融体系构建[J].理论探讨,2013,(2):74-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摘要:本作品基于可控增益放大器设计,由输入缓冲、可控增益放大器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功率放大、控制及键盘显示和直流稳压电源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具有数字步进及预置增益功能。

各放大器模块采用直接耦合,可达到放大直流信号的目的,采用FPGA上的NIOS II处理器对放大器进行增益控制。

其中输入缓冲AD8055具有高输入阻抗,降低系统引入的噪声和干扰,并且满足输入阻抗大于50 Ω的要求,AD603和DA芯片THS5651实现程控步进及预置增益功能,AD818的使用提高了输出电压有效值的范围,功率放大电路提高了负载能力。

放大器所用直流稳压电源采用串联型线性电源,并采用多级滤波,合理PCB布局减少板载电容,减少电源纹波对输入小信号的影响及抑制放大器噪声,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关键字: 可控增益放大器、宽带、直流、放大一、系统方案与论证1. 方案比较与选择(1)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1:开关稳压电源。

此方案效率高,但电路复杂, 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通常为几十~几百KHz,基波与很多谐波均在本放大器通频带内,极易带来串扰。

方案2:线性稳压电源。

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串联型线性稳压源,电路相对简单,效率高,由稳压芯片输出的电压值比较稳定,完全可以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另一种是并联型线性稳压源,精度比串联型稳压源高,但是电路复杂。

方案论证:由于本系统对直流稳压电源的低噪声要求很高,并且要输出电压可调,综合比较之后,我们选择既可以满足系统要求,电路又相对简单的方案2中的串联型线性稳压源的设计方案。

(2)可控增益放大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1:采用可编程放大器的基本思路,即程控衰减方法。

将微弱信号进行固定增益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作为高速D/A的参考电压。

从理论上讲,只要D/A的精度足够高就可以实现很宽范围的高精度增益调节,但是控制量(数字量)和系统增益(dB)不是成线性关系而是成指数关系,可能会影响增益调节精度。

方案2:采用数字电位器(其阻值由单片机控制)作为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电阻,调整放大器增益,实现程控放大。

还可加电压采集电路而形成闭环增益控制,从而提高增益控制精度,但数字电位器的阻值与增益变化不成线性关系,可能会影响增益调节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方案3:采用可控增益放大器(PGA)AD603实现程控放大。

AD603可控增益放大器放大特性与输入控制电压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可以对控制电压的线性调节来实现增益的线性控制。

方案论证:若采用方案1的开环增益控制模式,提高增益控制精度则较为困难。

方案2和方案3同属于闭环增益控制模式,都具有较高的增益控制精度,但方案三能获得更高精度的增益控制,并且使用级联便能解决放大增益60dB的要求。

因此,选用方案3。

(3)后级运算放大电路单元的设计AD603的输出最大电压±3V,不能达到输出电压有效值10V的要求,并且题目要求实现60dB以上的增益调节,所以必须在AD603之后加一级固定放大。

方案1:采用OP37低噪声、高速运算放大器。

实现信号的放大。

方案2: 采用AD公司高速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器AD818高性能运算放大器。

AD818的最大输出电压可以达到±18V,带宽增益积达到260MHZ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方案论证:上述两种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为满足增益20db的带宽和最大输出电压,采用AD818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要求。

故选择方案2。

(4)抑制直流偏置电压电路的设计考虑放大器芯片本身造成的直流偏置影响,我们加入了抑制直流偏置模块。

方案1:在各级的衰减网络公共端接入校正电压,但是对前级的精度要求极高,且实现繁琐困难。

方案2:使用THS5651数模转换芯片,将直流偏置补偿电压加载到AD818的反相输入端。

方案论证:考虑到实现的实际效果和实现困难程度,采用方案2实现预制直流零点漂移。

(5)功率放大单元电路的设计AD818最大输出电流只有50MA,不能达到10V有效值,50Ω负载要求,后级需功率放大才能达到题目要求。

方案1:采用高频功率管设计。

此方案元器件成本低,易于购置。

但是设计、调试难度太大,周期很长,尤其是短时间内手工制作难以保证可靠性及指标。

方案2:使用高电流输出的高速缓冲放大器BUF634。

此方案优势是电路容易实现,指标和可靠性容易得到保证。

方案论证:考虑到时间因素,我们采用实现容易,可靠性强的方案2.2. 系统描述根据题目的要求,信号首先经过高阻抗输入缓冲,再经过可变增益放大器,通过D/A转换器控制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控制电压,实现程控放大,然后经过运算放大器的固定放大提高输出电压范围,最后经过高电流输出放大器提高负载能力。

为了消除芯片的本身偏置直流电压,由DA输出补偿电压消除偏置。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 1 系统整体框图二、理论分析与计算为了实现放大直流信号与低频信号的目的,各级放大器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

前级输入缓冲具有高输入阻抗,降低系统引入的噪声和干扰,可控增益使用AD603顺序级联,能够达到-22-60dB的增益步进放大。

题目要求输出有效值10V,但是AD603的输出电压最大范围±3V,不能达到题目要求,因此要在后级加入固定放大十倍、最大输出范围±18V的高速运算放大器AD818。

为了达到负载50Ω的目的,使用高电流输出的高速缓冲器BUF634进行功率放大。

1.放大器增益控制及精度依据资料,AD603采用的是增益为-11dB~31dB、带宽90MHz的工作方式,其每级增益为:=VGdB-Gain(2-1)(+10(*)5.040)其中VG是增益控制电压,0.5是基准电压,Gain是AD603的基本增益,单位是dB。

那么两级603的放大增益为:dBGain(2-2)=VG8020(-)AD818的固定放大增益为20dB:Av-R=(2-3)1/2R所以系统整体放大增益公式为:(=(2-4)Gain80)VGdBTHS5651的分辨力为10位,采用满偏电压1V、差分输出的方式,0~1V实际控制字范围为0x200到0x3ff,结合式,其控制字与增益关系为:GainN+*x=(2-5)2005/32理论增益精度约为0.16dB。

2.通频带及增益带宽积各级之间采用直接耦合通过方式,可以通过直流分量,其最小频率0hz,根据资料,AD8055与AD818的3dB的增益带宽积分别为300M与260M,Av分别为1和10,其带宽理论达到300M与26M,AD603级联带宽可以达到60M,系统整体带宽理论达到26M,满足题目3dB通频带0~~10M要求。

3.放大器稳定性分析及通频带增益起伏控制放大器稳定性与通频带增益起伏主要取决与芯片本身性能、电源稳定性及PCB布局,芯片性能与自身工艺、工作温度、电源稳定性等有关。

通过精选芯片,限制各级放大器的单级放大倍数.,对功耗大的芯片添加散热片,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1)电源稳定性分析:电源输出噪声会对系统的输入信号产生干扰,造成信号失真,为了尽量减小噪声,我们在电源输出端加入LC滤波电路,对电源噪声滤波处理。

(2)AD603稳定性分析:●容易自激。

电源和地之间需要加去耦电容,各级电源之间加电感线圈隔离。

●对容性负载敏感,易造成自激,当用同轴电缆连接输出时,宜加缓冲器隔离。

●前后级易产生电磁耦合,必要时需用铜屏蔽盒隔离。

参考电压必须非常稳定。

(3)AD818稳定性分析:AD818的带宽大小受PCB布局影响较大,在设计版图时,应尽量减少板载电容以增加带宽,电源增加去耦电容,提高稳定性。

4.线性相位分析各放大器模块直接耦合,模块间理论上不存在延时,存在延时的只有放大器芯片本身。

为了分析系统的相位线性,我们使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其进行仿真,发现系统的延迟时间固定,大小为纳秒级,信号相移与频率成正比,低频相移几乎为零,系统的相频特性线性度良好。

5.直流零点漂移分析主要误差因素有: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压温漂、,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流,输入失调电流温漂等。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如电源电压不稳、元器件参数变值、环境温度变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的变化。

预制零点漂移的措施,我们采用精选元件、对元件进行老化处理、选用高稳定度电源等措施,在集成电路内部本身便有补偿,通过测试发现在温度没有激烈变化的环境中,温漂对1mV的小输入信号影响不大。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1.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根据系统电源要求,我们需要制作输出为+18V、-18V、+5V、-5V的直流稳压电源。

由于题目要求输入电压的有效值小于20mv,所以对电路的纹波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把直流电源设计的重点放在滤波的问题上。

为了避免供电电压地线的串扰,我们采用两路电源分别供电。

然后经过全波整流、电容滤波,将交流转换为直流。

在稳压部分,我们采用的是比7805\7905系列稳定性更好的LM317\LM337稳压芯片。

稳压之后使用数值不等的电容器滤波,提高放大器稳定性。

2. 输入缓冲及可控增益放大单元电路的设计此电路可以由AD603完成。

AD603在宽频带工作模式下,增益控制范围为-11dB~31dB ,带宽为90MHz,且控制电压与增益dB 数成线性关系,为达到设计目标可用两级级联,两级AD603直接耦合带宽为60MHz,完全满足3dB通频带0~10MHz和增益要求。

AD603为压控增益放大器芯片,为保证其增益线性度,选用分辨率较高的10位DA转换芯片THS5651,通过AD8055进行差分输出,控制两级AD603的增益设置,如图 2 可控增益放大原理图所示。

3. 后级运算放大电路单元的设计为了满足输出电压幅度的要求,我们在后端使用AD818实现20 dB固定放大。

前级增益公式为Gain=80*VG-20,经后级十倍放大修正为Gain=80*VG,单位为dB,实现了信号的固定放大,提高了输出幅度,如图2所示。

图 2 可控增益放大原理图4.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为了达到负载50Ω输出有效值10V的目的,在后面加一级输出电流达250MA 的高速缓冲器BUF634达到功率放大目的。

如图3所示。

5 抑制直流偏置电路的设计分别测量各放大器的偏置电压,对应增益,使用DA补偿到AD818反相端。

6. 控制及键盘显示模块控制及键盘显示模块使用FPGA芯片、PS2键盘及LCD实现人机界面,运用SOPC技术,嵌入NIOS II控制。

7. 程序流程图软件设计以SOPC集成开发环境NIOSII_IDE为平台,采用液晶显示屏显示系统的各方面参数,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 3 程序流程图四、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1.测试条件室温25°C,220V交流电源。

2. 测试仪器1)示波器:Tektronix TDS 1002 60MHZ 1G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