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分析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安全员(高级)——03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员(高级)——03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

在发现并记录了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后,下一步就
是检查和组织您将用来提供防病毒解决方案的防护 措施。深层防护安全模型是此过程的极好起点。此 模型识别出七级安全防护,它们旨在确保损害组织 安全的尝试将遇到一组强大的防护措施。
第3讲
深层防护安全模型
第3讲
31
集中的深层防护视图
第3讲
32
深层病毒防护
恶意软件的威胁方法
此计算机的通信通道来进行复制。例如,Sasser 蠕虫依赖服 务的安全漏洞最初感染一个系统,然后使用已感染系统的网 络连接来试图进行复制。如果已安装最新的安全更新(来停 止感染),或已在环境中启用防火墙来阻止蠕虫所用的网络 端口(来停止复制),则攻击将会失败。
第3讲
8
病毒
病毒代码的明确意图就是自行复制。病毒尝
第3讲
服务器的病毒防护步骤
客户端的病毒防护步骤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防病毒设置
第3讲
服务器的病毒防护步骤
将其攻击面减到最小。
1. 减小攻击面。从服务器中删除不需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2. 应用安全更新。如有可能,请确保所有服务器计算机运
行的都是最新的安全更新。根据需要执行其他测试,以 确保新的更新不会对关键任务服务器产生负面影响。 3. 启 用 基 于 主 机 的 防 火 墙 。 Windows Server 2003/XP, Linux 都包括基于主机的防火墙,可以使用它减小服务 器的攻击面以及删除不需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4. 使 用 漏 洞 扫 描 程 序 进 行 测 试 。 使 用 Nessus /MBSA (Windows Server 2003 ) 等漏洞扫描程序帮助识别服务 器配置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40

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方法

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方法

信息安全中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方法

恶意代码是指那些有意引起计算机系统破坏、扩散、窃取信息以及干扰正常运行的程序或脚本。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对于恶意代码的检测与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中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的方法和措施。

一、恶意代码的类型

恶意代码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病毒以复制自身的方式感染文件、系统和网络,对系统造成破坏;蠕虫则通过网络传播自己,对系统和网络安全构成威胁;木马躲藏在合法软件中,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对系统进行控制;间谍软件则通过获取用户的信息,窃取敏感数据,广告软件则以广告为手段,通过弹窗或者插件形式对用户实施骚扰。了解不同类型的恶意代码,对于选择适合的防护方法至关重要。

二、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1. 病毒库检测

病毒库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之一,它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病毒库中收录了已知病毒的特征码,当系统中的文件或者程序与病毒库中的特征码相匹配时,就会被判定为病毒。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但无法应对未知病毒,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以保持检测能力。

2. 行为检测

行为检测是一种动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它通过监控程序的行为和活动,对异常行为进行判定。例如,如果一个程序在无权限的情况下试图修改系统文件,那么就可以判定为恶意代码。行为检测准确率高,可以应对未知病毒,但对计算机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3. 壳层检测

壳层是恶意代码为了对抗防火墙和病毒扫描器而使用的技术手段。壳层检测通过识别恶意代码的壳层来判定其恶意性。壳层的特点是对代码进行加密或混淆,使其难以被检测。因此,壳层检测需要研究壳层技术,识别病毒的壳层并对其进行解析。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手段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手段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手段

恶意代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用户或者系统造成危害的一种程序

代码,常见的恶意代码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随着网

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本文将对网络

安全中的恶意代码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手段。

一、恶意代码的分析

恶意代码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隐蔽性和破坏性。下面将介绍几种

常见的恶意代码及其分析方法。

1. 病毒

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代码。它通常通过文件的共

享或者下载、运行来感染目标计算机。病毒可以对系统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者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分析病毒需要使用杀毒软件,

对潜在的病毒样本进行扫描和分析,从而识别病毒的特征。

2. 蠕虫

蠕虫是一种能够自动复制并在网络中传播的恶意代码。蠕虫可以通

过漏洞来感染系统,并在系统中运行。它们常常通过邮件、用户点击

等方式传播。分析蠕虫需要借助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

和分析,从而发现异常的数据包和行为。

3. 木马

木马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程序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恶意代码。它可以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进行非法操作,如窃取个人信息、植入其他恶意程序等。分析木马需要使用流量分析工具,监控计算机与外部的网络连接,识别异常连接和传输的数据包。

4. 间谍软件

间谍软件是一种潜伏在计算机中的恶意程序,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三方。间谍软件通常通过下载和安装一些看似正常的软件而进入系统。分析间谍软件可以使用反间谍软件进行扫描和识别,同时注意检查系统中的异常行为和网络连接。

第7章_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

第7章_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

7.1.1 研究恶意代码的必要性


在Internet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有最大的比 例。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蠕虫(Worm)、 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 (Logic Bomb)等等。与此同时,恶意代码成为信息战、网络战 的重要手段。日益严重的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及用户蒙受 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和用户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 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德国,日本等国)均已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了长期的 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据报道,1991年的海湾战争, 美国在伊拉克从第三方国家购买的打印机里植入了可远程控制的 恶意代码,在战争打响前,使伊拉克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雷达 预警系统全部瘫痪,这是美国第一次公开在实战中使用恶意代码 攻击技术取得的重大军事利益。
恶意代码的发展

目前,恶意代码问题成为信息安全需要解决的,迫在 眉睫的、刻不容缓的安全问题。图7-1显示了过去20 多年主要恶意代码事件。
恶意代码从80 年代发展至今体现 出来的3个主要特征



①恶意代码日趋复杂和完善:从非常简单的,感染游 戏的Apple II 病毒发展到复杂的操作系统内核病毒和 今天主动式传播和破坏性极强的蠕虫。恶意代码在快 速传播机制和生存性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②恶意代码编制方法及发布速度更快:恶意代码刚出 现时发展较慢,但是随着网络飞速发展,Internet 成 为恶意代码发布并快速蔓延的平台。特别是过去5 年, 不断涌现的恶意代码,证实了这一点。 ③从病毒到电子邮件蠕虫,再到利用系统漏洞主动攻 击的恶意代码:恶意代码的早期,大多数攻击行为是 由病毒和受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引起的。然而,在过去5 年,利用系统和网络的脆弱性进行传播和感染开创了 恶意代码的新纪元。

恶意代码分析防治讲解

恶意代码分析防治讲解

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

姓名:学号:

班级:学院

摘要:在Internet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有最大的比例。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与此同时,恶意代码成为信息战、网络战的重要手段。日益严重的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关键词:恶意代码分析防治

Abstra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malicious code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Internet security incidents. Malicious code mainly includes Computer Virus, Worm, Trojan Horse, Backdoor, Logic Bomb ect.Meanwhile, malicious code become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cyber warfare. Malicious code is a growing problem, which not only causes companies and users great economic damage, but also threatening gravely national security.

第六章恶意程序及防范技术

第六章恶意程序及防范技术

6.1恶意程序
恶意程序概述
所谓恶意程序,是指一类特殊的程序,它们通 常在用户不知晓也未授权的情况下潜入到计算 机系统中来。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 所编写的一段程序。
这些威胁可以分成两个类别: 需要宿主程序的威胁和彼此独立的威胁。 前者基本上是不能独立于某个实际的应用程
序、实用程序或系统程序的程序片段; 后者是可以被操作系统调度和运行的自包含
6.2病毒
(5)按连接方式分类 ①源码型病毒 ②入侵型病毒 ③操作系统型病毒 ④外壳型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机制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机制 传染机制、触发机制、破坏机制
传染机制
指计算机病毒由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程序,由一个 系统进入另一个系统的过程。
• 触发机制
–计算机病毒在传染和发作之前,要判断某些特定条件是否 满足,这个条件就是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
6.2病毒
第六阶段为“手机病毒”阶段。 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 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计算机病毒开始从 传统的互联网络走进移动通讯网络世界。
6.2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现象 1.平时运行正常的计算机突然经常性无缘无故
地死机。 2.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3.打印和通讯发生异常。 4.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大小发生变化。 5.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6.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7.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8.计算机不识别硬盘。 9.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10.部分文档丢失或被破坏。 11.网络瘫痪。

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恶意代码是指一种有意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隐私或

实施其他恶意行为的计算机程序或软件。恶意代码的存在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中,主要基于特征工程的方式,手动提取可疑代码的特征并构建分类模型。然而,由于恶意代码的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特征工程的方法很难捕捉到恶意代码的最新变种。这就需要引入深度学习的技术,利用其自动学习和表征学习的能力,从大量的样本中提取恶意代码的潜在特征,实现更准确的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恶意代码的检测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二分类问题,即恶意

代码和正常代码的区分。深度学习中常用的模型有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这里介绍一种基于

CNN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首先,将原始的二进制代码转换为图像形式。可以先将二

进制代码表示为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矩阵,再将二进制矩阵转换为灰度图像。这样每个恶意代码样本就对应了一张图像。

接下来,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特征学习和分类。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池化层用于减小特征图的尺寸和参数数量,全连接层用于实现最后的分类。可以通过增加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数量和深度,提高模型的表征能力。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恶意代码和正常代码样本作为训练集。可以从公开的恶意代码数据库或者网上收集到的已知恶意代码中获取样本。同时还需要标注好每个样本的类别,以便进行监督训练。将训练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选择最佳模型。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

析与分类

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

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恶意代码的威胁日益增加,对网络安全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成为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网络恶意代码是指那些通过网络传播或利用网络进行攻击

的恶意程序。它们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如病毒、蠕虫、木马、僵尸网络等。这些恶意代码能够给用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泄露个人隐私,阻断网络连接等。因此,对网络恶意代码进行行为分析与分类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些威胁。

传统的网络安全方法主要依靠特征匹配来检测恶意代码。

然而,针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恶意代码,特征匹配的方法往往无法准确捕获恶意行为。相比之下,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能够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样本中的模式和规律,自动识别和分类恶意代码。

在实施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时,

首先需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训练数据集。这个训练数据集应包含来自各种恶意代码家族的样本,以及一些合法软件的样本。这样才能让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到恶意代码与合法软件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

随机森林等。这些方法在网络恶意代码行为分析与分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来构建一个恶意代码行为的分类模型。通过对样本的特征进行不断划分,并利用树结构进行分类,可以较好地识别恶意代码的行为。

另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是聚类算法,如K均值算法和DBSCAN算法等。聚类算法通过将样本分组成多个簇,从而

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09-6

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09-6

传染和拒绝服务
用户级RootKit
隐蔽,潜伏
核心级RootKit
隐蔽,潜伏
6.2.2 恶意代码攻击机制
恶意代码的行为表现各异,破坏程度千差万别,但 基本作用机制大体相同,其整个作用过程分为6个 部分: ①侵入系统。侵入系统是恶意代码实现其恶意目的的 必要条件。恶意代码入侵的途径很多,如:从互联 网下载的程序本身就可能含有恶意代码;接收已经 感染恶意代码的电子邮件;从光盘或软盘往系统上 安装软件;黑客或者攻击者故意将恶意代码植入系 统等。 ②维持或提升现有特权。恶意代码的传播与破坏必须 盗用用户或者进程的合法权限才能完成。
1999年happy99melissa病毒大爆发melissa病毒通过email附件快速传播而使email服务器和网络负载过重它还将敏感的文档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按地址簿中的地址发月爆发的爱虫病毒及其以后出现的50多个变种病毒是近年来让计算机信息界付出极大代价的病毒仅一年时间共感染了6000多万台计算机造成大约8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6.2 码恶意代码实现机理

早期恶意代码的主要形式是计算机病毒。80年 代,Cohen 设计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 自身的破坏性程序,Adleman将它命名为计算 机病毒,它是早期恶意代码的主要内容。
随后,Adleman把病毒定义为一个具有相同性 质的程序集合,只要程序具有破坏、传染或模 仿的特点,就可认为是计算机病毒。这种定义 有将病毒内涵扩大化的倾向,将任何具有破坏 作用的程序都认为是病毒,掩盖了病毒潜伏、 传染等其它重要特征。

黑客代码分析与预防

黑客代码分析与预防

黑客代码分析与预防

黑客攻击是当今互联网世界中的一大威胁,对个人、组织和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了解黑客的攻击方式和分析黑客代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黑客代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预防黑客攻击的有效措施。

一、黑客代码分析的基本原理

黑客代码分析是指对黑客使用的恶意代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确定其攻击方式和目的,从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黑客代码可以是恶意软件、病毒、蠕虫等形式,它们通过利用系统的漏洞、弱点或社会工程学手段来入侵目标系统。

黑客代码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静态分析:通过对代码的反汇编、反编译和逆向工程等技术手段,分析恶意代码的结构、功能和执行流程。静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黑客代码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攻击目标。

2. 动态分析:通过在安全环境中运行恶意代码,并监视其行为和影响,分析恶意代码的运行过程和对系统的影响。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黑客代码的行为特征和攻击手段。

3. 漏洞分析:通过对系统漏洞的研究和分析,确定黑客利用的漏洞类型和攻击方式。漏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修补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 溯源分析:通过对黑客攻击的溯源和追踪,确定黑客的身份和攻击来源。溯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追究黑客的责任。

二、黑客代码分析的方法

1. 静态分析方法:

(1)反汇编:使用反汇编工具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汇编代码,以便分析代码的执行流程和功能。

(2)反编译:使用反编译工具将二进制代码转换成高级语言代码,以便更好地理解代码的逻辑和结构。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

恶意代码是指那些用于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程序或脚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恶意代码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将就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进行探讨。

一、恶意代码的分类

根据恶意代码的行为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它会将自身附加到其他正常程序中,并在被感染的程序运行时自动复制并传播。

2. 蠕虫(Worm):蠕虫是一种独立的恶意代码,它能够自主传播至其他计算机,而无需依赖其他程序。蠕虫常常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并在感染后迅速传播至其他主机。

3. 木马(Trojan horse):木马是一种伪装成正常程序的恶意代码,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木马常常被用于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控制受感染计算机。

4. 间谍软件(Spyware):间谍软件是一种用于追踪用户活动和收集用户信息的恶意代码。它可以监视用户的浏览记录、键盘记录以及其他敏感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三方。

5. 广告软件(Adware):广告软件是一种用于在用户计算机上显示广告的恶意代码。它经常伴随着免费软件的安装而被下载,并通过显示弹窗广告或更改浏览器首页来盈利。

二、恶意代码分析技术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恶意代码的威胁,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恶意

代码分析技术。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技术:

1.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静态分析是通过对恶意代码样本的

二进制文件进行分析,来查找恶意行为的技术。静态分析可以检测出

代码中的可疑行为和特征,并标记出可能的恶意代码。

如何应对恶意代码分析中的网络钓鱼攻击(六)

如何应对恶意代码分析中的网络钓鱼攻击(六)

网络钓鱼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恶意代码攻击方式,通过伪装成合法的通信机构或者公司,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如何应对恶意代码分析中的网络钓鱼攻击,以帮助读者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并有效保护自己的信息。

一、了解网络钓鱼攻击的工作原理

网络钓鱼攻击通过模仿合法的通信机构或者企业,通过欺骗用户来获得其敏感信息,如账户密码、银行卡号等。攻击者通常会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短信等渠道中发送看似真实的信息,引诱用户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一旦用户中招,攻击者便可以利用其个人信息进行不法活动。

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钓鱼攻击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对用户的欺骗,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是防范此类攻击的首要步骤。用户应该警惕来自陌生人或不可信来源的信息,避免轻信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此外,用户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密码管理习惯,定期更换密码,并使用强密码保护个人账户。

三、检查链接和域名

在面对可疑链接时,检查链接和域名是判断其真伪的有效方式。经常出现在网络钓鱼攻击中的手段是使用看似合法的域名,实际上却是有所更改。用户可以将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查看下方浏览器状态栏显示的链接地址是否与所陈述的相符。此外,在进行在线交易或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动输入网址而不是点击链接。

四、设置网络安全工具

合理设置网络安全工具也是防御网络钓鱼攻击的关键步骤。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是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能够帮助用户识别和拦截含有恶意代码的链接和文件。及时更新这些安全工具以获取最新的病毒库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为安全浏览网页,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插件来屏蔽恶意广告和弹窗,减少受到恶意代码的威胁。

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

研究

恶意代码是指被手动或自动创建的、为了违法目的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恶意代码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对

抗恶意代码的威胁,发展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已经成为

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探讨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的研

究现状、方法和挑战。

一、恶意代码的分类与行为分析

恶意代码主要被分为病毒、蠕虫和木马三大类。病毒是一种能够感染其

他可执行文件的恶意代码,通过复制自身并将其插入到其他文件中进行传播。蠕虫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的恶意代码,它们利用系统和

服务漏洞来侵入和感染目标主机。木马则是伪装成正常软件的恶意程序,通

过隐藏在合法程序中获得用户的信任并实施恶意活动。

行为分析作为恶意代码检测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恶意代码执行行为

和系统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来识别恶意代码的特征和行为模式。行为分析

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恶意代码的行为,如文件操作、网络行为、系统调用等。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护技术通过构建恶意代码的行为模型,并通过行为模式匹配和异常检测来检测和阻止恶意代码的活动。

二、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1. 特征提取

基于行为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首先需要从恶意代码执行过程中提取恶意

行为的特征信息。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系统调用序列、文件操作行为、网络通

信行为等。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构建恶意行为模型,用于后续的检测和

防护。

2. 行为模式匹配

行为模式匹配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基于已知的恶意行

恶意代码防护措施:防范病毒攻击的重要方式

恶意代码防护措施:防范病毒攻击的重要方式

恶意代码防护措施:防范病毒攻击的重要方式

恶意代码是指那些被设计用来损害计算机系统或者我们的隐私的恶意软件。它们的攻击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恶意代码的攻击行为不仅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还会造成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和采取防范恶意代码攻击的重要方式,对于我们的计算机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恶意代码防护措施。

1. 安装可信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可以及时检测恶意代码的存在,并阻止它们执行。用户应该选择信誉度高、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及时升级补丁,确保其能够识别最新的威胁。

2. 不随意点击邮件附件和链接:恶意代码经常通过邮件的附件和链接进行传播。因此,用户不应该轻易打开不明邮件的附件,尤其是那些包含可疑文件扩展名的附件,如.exe、.bat等。此外,用户也不应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尤其是那些来自不熟悉的来源。

3. 不随意下载软件和插件:恶意代码经常隐藏在一些看似正常的软件和插件中。为了防范恶意代码的攻击,用户应当谨慎下载软件和插件,尽量从官方网站获取,避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和插件。

4.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恶意代码往往利用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为了预防恶意代码的入侵,用户应该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5. 备份重要数据:即使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也不能完全保证恶意代码的攻击。因此,为了尽量减少恶意代码对我们的影响,用户应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一旦受到恶意代码攻击,用户可以通过恢复备份的数据来降低损失。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恶意代码分析报告

概述:

恶意代码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恶意行为的代码,其目的是损害

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本报告通过对一种恶意代码进

行分析,旨在揭示其工作原理、目的和传播方式,从而提供对恶意代码的

更深入了解和有效应对方法。

报告内容:

1.恶意代码名称和描述:

-恶意代码被命名为"XYZ恶意代码",类型属于一种蠕虫病毒。

-该恶意代码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传播,诱使用户点击打开并感

染计算机。

2.传播方式:

-钓鱼邮件常常伪装成用户熟悉的机构、公司或个人发送,并使用社

会工程学手法引发用户兴趣或恐慌,诱导用户主动打开附件。

3.功能和目的:

-一旦用户打开附件,XYZ恶意代码开始悄悄地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

-XYZ恶意代码通过远程控制服务器,获取用户计算机的控制权,实

现从远程执行命令,并进一步利用用户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

-XYZ恶意代码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如登录凭证、信用卡信息等)、发起网络攻击、滥发垃圾邮件等。

4.工作原理与分析:

-XYZ恶意代码利用了漏洞(如操作系统漏洞或应用程序漏洞)来获取系统权限,并将自己添加到系统启动项或注册表中以实现自启动。

-XYZ恶意代码采用了加密通讯和假装合法流量等方式,使其行为更隐秘,并减少被检测和拦截的可能性。

5.恶意代码挖掘和应对措施:

-更新和维护系统: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以阻断恶意代码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的可能。

-杀毒软件和反恶意代码工具:安装和更新专业的杀毒软件和反恶意代码工具,可以实时监测和阻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感染。

简述恶意代码的主要防范措施

简述恶意代码的主要防范措施

简述恶意代码的主要防范措施

1.安装可信任的安全软件:安全软件可以帮助检测和阻止恶意代码的入侵,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和反间谍软件等。通过及时更新软件和病毒库,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坚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通常包括安全补丁,这些补丁能够修复已知的漏洞,防止恶意代码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

5.设置强密码:强密码的使用是防范恶意代码攻击的重要措施之一、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应该足够长,并且定期更换密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6.定期备份数据:若系统受到恶意代码攻击,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受损。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系统,并防止数据的永久丢失。

7.启用强固的防火墙:防火墙可以监控并控制计算机网络上的数据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启用防火墙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8.停止使用过时的软件和操作系统:过时的软件和操作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易受到恶意代码攻击。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应该使用最新版的软件和操作系统,并且及时安装补丁和更新。

10.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公共WiFi网络通常存在安全风险,攻击者可能嗅探用户的数据流量或进行中间人攻击。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用户应该尽量使用受信任的网络连接,如家庭WiFi或加密的网络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恶意代码的主要特征
恶意代码从80 年代发展至今体现出来的3个主要特征: –恶意代码日趋复杂和完善:从非常简单的,感染游戏的 Apple II 病毒发展到复杂的操作系统内核病毒和今天主 动式传播和破坏性极强的蠕虫。恶意代码在快速传播机 制和生存性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恶意代码编制方法及发布速度更快:恶意代码刚出现时 发展较慢,但是随着网络飞速发展,Internet 成为恶意 代码发布并快速蔓延的平台。特别是过去5 年,不断涌 现的恶意代码,证实了这一点。
6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恶意代码的主要特征(续)
恶意代码从80 年代发展至今体现出来的3个主要特征: –从病毒到电子邮件蠕虫,再到利用系统漏洞主动攻击的 恶意代码:恶意代码的早期,大多数攻击行为是由病毒 和受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引起的。然而,在过去5 年,利 用系统和网络的脆弱性进行传播和感染开创了恶意代码 的新纪元。
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
1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恶意代码的基本概念
恶意代码,又称Malicious Code,或MalCode,MalWare。 是黑客们编写的扰乱社会和他人,用来实现某些恶意功能 的代码或程序。
2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主要内容
6.1 计算机恶意代码概述 6.2 计算机恶意代码的主要类型 6.3 计算机恶意代码分析 6.4 常见恶意代码感染迹象与处理 6.5 计算机恶意代码防护
4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恶意代码的发展史
2001 年,国信安办与公安部共同主办了我国首次计算机病毒疫情网 上调查工作。结果感染过计算机病毒的用户高达73%,其中,感染 三次以上的用户又占59%多,网络安全存在大量隐患。 2001 年8月,“红色代码”蠕虫利用微软Web 服务器IIS 4.0 或5.0 中Index服务的安全漏洞,攻破目标机器,并通过自动扫描方式传播 蠕虫,在互联网上大规模泛滥。 2003 年,SLammer 蠕虫在10 分钟内导致互联网90%脆弱主机受到 感染。同年8月,“冲击波”蠕虫爆发,8天内导致全球电脑用户损 失高达20亿美元之多。 2004年到2006年,振荡波蠕虫、爱情后门、波特后门等恶意代码利 用电子邮件和系统漏洞对网络主机进行疯狂传播,给国家和社会造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病毒后缀是指一个病毒的变种特征,是用来区别具 体某个家族病毒的某个变种的。一般都采用英文中的 26 个字母来表示,如 Worm.Sasser.b 就是指振荡波蠕虫病 毒的变种B,因此一般称为 “振荡波B变种”或者“振荡 波变种B” 。如果该病毒变种非常多(也表明该病毒生命 力顽强),可以采用数字与字母混合表示变种标识。
9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4.按病毒发现地命名 :Jurusalem(耶路撒冷)病毒, Vienna(维也纳)病毒 5.按病毒的字节长度命名: 以病毒传染文件时文件的增 加长度或病毒自身代码的长度来命名,如1575、2153、 1701、1704、1514、4096
10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8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DOS病毒命名: 1.按病毒发作症状命名:小球 熊猫烧香 花屏病毒 步行者 病毒 武汉男孩
2.按病毒发作的时间命名 :黑色星期五 ;
3.按病毒自身包含的标志命名 :CIH (不是HIV) 按病毒发现地命名:如“黑色星期五”又称Jurusalem( 耶路撒冷)病毒
7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恶意代码的定义
90 年代末,恶意代码的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逐渐丰富,Grimes 将恶意代码定义为,经过存储介质和 网络进行传播,从一台计算机系统到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 ,未经授权认证破坏计算机系统完整性的程序或代码。 它包括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蠕虫(Worms)、特 洛伊木马(Trojan Horse)、逻辑炸弹(Logic Bombs)、病菌 (Bacteria)、用户级RootKit、核心级RootKit、脚本恶意代 码(Malicious Scripts)和恶意ActiveX 控件等。 由此定义,恶意代码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非授权性和破坏 性。
1998 年CIH病毒造成数十万台计算机受到破坏。1999 年Happy 99 、Melissa 病毒大爆发,Melissa 病毒通过E-mail 附件快速传播而 使E-mail 服务器和网络负载过重,它还将敏感的文档在用户不知情 的情况下按地址簿中的地址发出。 2000 年5 月爆发的“爱虫”病毒及其以后出现的50 多个变种病毒 ,是近年来让计算机信息界付出极大代价的病毒,仅一年时间共感 染了4000 多万台计算机,造成大约87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6.6 计算机恶意代码攻防应用实例
6.7 恶意代码的防范
3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Hale Waihona Puke Baidu培训
恶意代码的发展史
恶意代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破坏性、种类和感染性都得到增强。 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程度逐步提高,网络传播的恶意代码对人们日 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1988 年11 月泛滥的Morris蠕虫,顷刻之间使得6000 多台计算机( 占当时Internet 上计算机总数的10%多)瘫痪,造成严重的后果, 并因此引起世界范围内关注。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反病毒公司为了方便管理,会按照病毒的特性,将病毒 进行分类命名。虽然每个反病毒公司的命名规则都不太 一样,但大体都是采用一个统一的命名方法来命名的。 一般格式为: <病毒前缀>.<病毒名>.<病毒后缀>
11
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病毒前缀是指一个病毒的种类,他是用来区别病毒的种 族分类的。不同的种类的病毒,其前缀也是不同的。比 如我们常见的木马病毒的前缀 Trojan ,蠕虫病毒的前缀 是 Worm 等等还有其他的。 病毒名是指一个病毒的家族特征,是用来区别和标识病 毒家族的,如以前著名的CIH病毒的家族名都是统一的“ CIH ”,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家族名是“ Sasse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