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上的红叶 - 邢台网-邢台新闻门户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荩荩
收藏观察
A17
责任编辑/董保纲制作:李慧明校对:梁继红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雅藏
Email:W3129913@
荩荩收藏漫谈
大家鉴宝
荩荩收藏一得
烟标上的红叶
李喜庆
父亲年轻的时候喜欢抽烟,到老了落下了不少的毛病,在医生的劝说和家人的反对下,父亲终于下决心戒掉了烟。
不过对烟的嗜好并没有因此减退,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父亲收藏起了烟标,几年下来,也有不少的收获。
闲暇时,父亲喜欢拿出自己收藏的烟标,品玩鉴赏,烟标不仅充实了父亲的生活,也给父亲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这不到了深秋,父亲看到树叶变红,青山染红,大自然红妆绿裹,分外妖娆,就想到自己烟标里的红叶,不由得心潮澎湃,拿出来细细品玩。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全山一片红艳,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看。
站在森玉笏峰上,极目远眺,远山
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又有松柏点缀其间,红绿相间,瑰奇绚丽。
北京卷烟厂很早就以香山红叶作为主题,出品了“红叶”烟标,烟标的正、副版图案分别为不同数量的红叶。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这枚烟标上的红叶不是香山赖以成名的黄栌叶,而是最为普遍的秋枫红叶。
我国首屈一指的观赏红叶当属枫叶。
江苏南京的栖霞山的红枫叶鼎鼎有名,每到霜降时节,枫叶转丹,层林尽染,宛如万朵红云飘来,枫林中的游人更如置身于彩霞之间。
东峰的太虚亭,是栖霞山观赏红叶最佳处,倚栏观赏那满山红叶,铺天盖地,如霞似锦,美不胜收。
南京卷烟厂曾以枫叶为主
图,出品了“枫叶”烟标。
另外,还有许多卷烟厂出品了有关枫叶的烟标,如辽宁沈阳卷烟厂的“枫叶”烟标、福建龙岩卷
烟厂的“
枫”烟标、重庆黔江卷烟厂的“红枫”烟标、山西太原卷烟厂的“红枫”烟标、江苏徐州卷烟厂的“丹枫”烟标、陕西延安卷烟厂的“金枫”烟标、安徽芜湖卷烟厂的“枫宝”烟标等,其主图多为美丽的枫叶。
父亲收藏烟标,可谓是不遗余力,有一次他到外地出差在收藏市场看到一张山西太原卷烟厂文革时的“红枫”烟标不禁喜出望外,尽管对方要价很高,但父亲还是咬牙买下。
父亲说:烟标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枚烟标都是一页史诗,他收藏烟标是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清代青花釉里红瓷砚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
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
“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
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笔者收藏的这方“青花釉里红诗文砚”(如下图),是清雍正时期的砚台,为清早期景德镇民窑制品。
此砚呈圆形。
口径14.3厘米,底径14.8厘米,高3.5厘米。
胎质细腻(俗称:糯米胎),形态规整、厚重、圆润,釉面肥腴,缜密似玉。
圆渠式,周沿为水池,砚心微凹,砚堂、水池均无釉,研朱痕迹明显,斑斑红色墨透已入胎骨,侧视见银光。
腹面绘青花锦地四处开光纹,分别绘饰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纹一周。
其花纹布局合理有序,纹饰明丽,用笔流畅,青花发色纯正、青翠、淡雅宜人。
圈足宽厚,足底露胎处施有护胎釉,砚底施青白釉,上有釉里红草书“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
”诗句,诗头有釉里红“养心”二字篆书引首章,诗尾有釉里红朱文“大清”、白文“用宜”两方篆书印款。
其釉里红呈色较为稳定,红而深沉,且有层次,具富贵之气。
据查,诗句典出宋代苏东坡《题云龙山放鹤亭》:“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夕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这首诗中,体现了文人殿试中状元后,向亲友飞奔报捷的心情。
苏诗与此诗的文字有别,但意思相同。
新郎君,是唐宋时期对新进士的称呼,状元,是科举时代的最高功名,一旦获得,荣耀天下。
此诗句装饰在这方优美高雅的瓷砚上,其寓意在激励文人学子读书进禄,追求完美人生。
综观此砚,无论从造型、纹饰、胎质、釉色、工艺还是时代气息上看,都符合雍正时期瓷砚的基本特征。
既是景德镇民窑瓷砚中的佳制,又是“官搭民烧”中的创新之作;既有民窑之特征,又附有皇家之气韵;二者兼有,世之罕见,所以,极具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本期鉴宝嘉宾:刘善文
我收藏的布票
窦文长
我家至今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四张布票。
这拾市尺、伍市尺、贰市尺、叁市寸,颜色各不相同。
那时候实行按人发给布票,买布需用布票。
老伴舍不得用,保存到今天已有30年。
布票早已废除,现在可任意买各种好布,说明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了。
炙手熏衣小手炉
崔瑶
对于古代文人,在冬夜里最惬意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是“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而要想享受这两种中国古典文化中隽永而绝美的意境,必不可少一个小物件,就是巴掌大小,精制灵巧的手炉。
据传说,手炉产生于隋朝。
隋炀帝南巡至江苏江都时,天气寒冷,县官为了讨好皇帝便赶制了一只小铜炉,放进炭火献给皇帝取暖。
隋炀帝对这件小物喜欢至极、爱不释手,便赐名“手炉”。
古代的手炉,即可用于取暖,还能用于焚香。
《红楼梦》第十
九回中写到:
“(袭人)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
”手炉不仅暖和了身子,还香薰
了衣裳。
古代的手炉,不仅能捧在手里,更能藏进袖笼。
明朝高濂在《起居安东笺》中记载:
“今有制紫铜,有罩盖方圆炉式,甚佳,以之为袖炉,雅称清赏。
”手炉捧起其暖融融,藏起也小巧玲珑。
古代手炉不仅在造型上形态各异,在炉盖炉身上更是纹饰精美、雕镂繁复,方寸天地之间便可尽显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清代张劭写过一首名为《手炉》的诗,其中有一句“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说的就是炉盖雕镂梅花、炉身纹饰竹叶的一件手炉。
明代有一手炉制作匠人叫张鸣岐,《鉴物广记》里记载,他的手炉纯以榔头手工敲击而成,不用镶嵌或焊接,经久耐用,花纹工细。
与濮澄竹刻、姜千里螺甸、时大彬砂壶齐名。
今天的
故宫博物院中还藏有张鸣岐制的交梅花式手炉一件,价值不菲。
如今许多藏家们喜欢上了收藏手炉,将藏得的手炉摆于博古架上,透过炉身炉盖的雕饰来欣赏一幅幅古代民俗文化图。
苏州收藏界有位藏炉高手张正望,痴情于手炉收藏多年,不但收集了数百只明清精品手炉,更是将自己的收藏融为文字,写下了《中国民间手炉鉴赏》一书。
他曾说:“我收藏和研究手炉,不仅为了对得起历代民间艺人的辛勤劳动,而且,在它身上,凝聚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
在寒冷的冬日里,最幸福的事便是:案塌之畔,红颜知己,有一手炉,体味一番“醅酒火炉”、“红袖添香”的千古文人佳客梦。
清朝的地契
彭胜发
几年前,和一朋友去乡村淘宝。
日落西山快准备回家时,在一年逾七旬的老农家淘到了这地契,一百元,还外加几枚康熙时期的铜钱,顺利地买了下来。
朋友说,要是在古玩市场,这张实际价值颇高的光绪年地契以这么低的价格,肯定买不到。
我听了,笑而不语。
说实话,这是我收藏接手的第一张古代地契,如果价格再高点,我也会买下的。
一张轻盈单薄的地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其背后隐藏的民间风俗信息也很值得研究。
这张地契品相还可以,字迹清晰,保存得比较完整,内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买卖人立的契约,地契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市价、转卖条件、亲戚和邻居是否知道并同意的情况,契约后面有族中人、中说人
以及立字人的签名。
后半部分是契尾,契尾边缘与地契连接处盖有一半个四方形的印章,另外半个则落在前半部分的地契上。
契尾的内容除地址、姓名、价格以及编号是填写地外,其它的都是统一的官方印刷格式。
文书后半部分是“契尾”,与前半部分连接处盖有四方形印章一枚。
“契尾”主文中间亦盖有方形印章一枚,除地址、时间、姓名、价银数额和编号是随文填写外,其余都是印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地契文约以及契尾重要的文字间都重重地盖了官方印章。
地契是我国古代典押和买卖土地时,买卖土地双方订立的法律依据。
地契由卖方拟定,未由官方盖章并向官方缴纳一定税收的称为白契,经政府验证并盖章的则称为红契,从红契的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出
来。
相比于现在,古人卖房显得比较繁琐,要先问遍亲戚,如果亲戚没有购买的意向还要继续询问四方的邻居和族人,从亲戚到邻居族人,这些都是有优先购买权的人。
如果在这些人中还找不到愿意购买的,则可以寻找中间人搭桥引线推荐购买。
这些从这张地契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签名即可看出个大概来。
此外在上文中提到的契尾纸张边缘那个官方红印,一般印章在契尾,另一半则在地契文约这边。
这样的印在古代称为“骑墙印”,是地契的重要防伪标识之一。
为辨别真假,只要将地契文约和契尾对在一起就可知道,如果刚刚吻合,那么就是真正的契约。
随着收藏热潮的兴起,地契背后所隐藏的深厚文化信息使其成了一大新兴的收藏之一,而且其收藏价格不高,也少有赝品,因而存在的风险相对其他门类要少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