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
试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规划,政治理论范文.doc
试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规划,政治理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网络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网民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网民对政治的参与就不得不被重视起来,网民的政治意见也需要被系统的归纳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同时,网络有其弊端也是总所周知,怎样在保证网民的政治权利的前提下,预防网络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成为从政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网民;局限性一网络政治参与是和谐社会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它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
有效、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参与,不仅能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社会秩序和政治的稳定感,而且有助于把各种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形成保持政治稳定的良好机制。
公民通过网络对政治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基本特征,而网络政治参与本身就是民主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反等级、反威权的,体现了平等自由的思想网络没有层次之分。
”从网络的政治功能来看,它的特点首先就在于其对象是社会广大公众,也就是受众的广泛性、普遍性和无差别性,它鼓励公众积极而不是消极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普通民众和小集体再也不是无足轻重和对政治事务无能为力的了。
由于“政治民主的进程一方面是指国家政治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社会民众的广泛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民众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政治能力和素质,这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民众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促使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自身利益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使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得以增强,民主权利得以履行,日益成为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成为人类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进程。
试论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方式
会 通过 的《 关 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展 第 十个 五年计 划 的建议 》 首 次提 出“ 扩 大公 民有 序 的政治 参 与” 以来 , 关于 “ 政 治参 与” 的问题 就一 直得 到理
我国, 还应包括基层 自治组织的选举 、 各种政治性
起来 , 较具 普遍 意 义的参 与方 式有 以下 几种 :
变, 不仅人 大选 举城 乡采 用一 样 比例 , 而且各 种选
举普遍采用了差额而且 比例有所 扩大, 包括执政 党的最高执行机关——中央委员会 。但类似西方
那种竞 选 活动 主要 还是 在部分 基层 自治 组织 的选
[ 收稿 日期] 2 O 1 3 一O 9 —2 6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 2 0 0 9 年度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公 民有序政 治参 与与社会主 义民主政 治建设—— 基 于湖北 、 浙 江等地 的实践” ( 0 9 B KS 0 2 0 ) 的部分前期成果 。 [ 作者简 介] 徐 军( 1 9 6 8 一) , 男, 湖北武汉人 , 武 汉大学马 克思主 义学 院在 职博 士生 , 中共武 汉市委 统战部 民宗处 处
长。
2 0 1 4年 O 2月( 第 1期)
徐
军: 试论 中国特 色的政治参与方式
・7 7・
举 中. 在执政党 内, 一方面强调要发扬民主 , 另一 方面又严禁拉票行为。可 以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 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将会主要在改进候选 人提名办法 、 增强候选人代表性 、 扩大差额比例等
开放 以后新 涌现 出来 的一 些行 业 性 组 织 、 公 益 性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
试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摘要】政治参与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备受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同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程度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许多学者都对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都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本文则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政治参与情况进行探究,首先探究并总结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参政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策略1、引言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为了实现社会资源与利益的合理分配而进行的同政府决策活动相关联的各项政治行为,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
政治参与包含了比较丰富的内容,主要有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行为,但是究竟是指态度还是行为要依据实际的情况来定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和热情都得到了激发。
但我国毕竟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因此在农民参与政治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其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其政治参与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因而,笔者在此基础上,试图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参政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参政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出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参政措施。
2、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2.1农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是采取“二元制”的政权结构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则往往是“一元制”,即党组织即为农村最高领导者,同时也是最高管理者。
另外,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依据党的章程工作,要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
依据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证村民开展自制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
该条法律对村支部领导的核心地位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村支部究竟应该怎样实现对农村基层事务的领导权却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在改法案的第5条到第25条当中,将村级事务的管理权给予村委会,这就暴露除了农村基层管理权和领导权相分离的状况。
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
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一、前言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公民权利和社会地位。
因此,研究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探讨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的问题。
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的现状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处于较为脆弱和劣势地位的群体,包括农民工、贫困人口、残疾人、性少数群体等。
这些群体由于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往往缺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他们还面临政治机会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
首先,政治机会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方式有限,如参与制定、公共决策和社会事务的机会不足,政治活动场所和途径有限。
例如,一些地方领导和机构的工作会议和听证会等活动,往往只面向某些特定的群体和利益集团,之外的人很难进入和参与。
此外,一些群体的参政权利受到限制,如农民工、移民工人等缺乏户籍和身份证明,无法参与选举和财政决策。
其次,制度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领导制定的、法律和规定等,对于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产生限制或阻碍。
例如,一些法律规定要求参政的居民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产和教育背景,对于缺乏这些条件的弱势群体不能发挥参政权利。
此外,领导机构治理效能低下和不透明,也容易制造政治参与的障碍。
当公众对政治机构和官员失去信任和信心的时候,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三、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的消解针对弱势群体面临的政治参与障碍,需要领导、社会组织、媒体和公民等多方面的努力来消解。
具体措施如下:(一)加强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
领导应当制定更加公开、公正和民主的公共决策机制,加大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对于各类公共议题进行多元化、平等化的参与和讨论。
同时,领导机构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使用,解决贫困和弱势群体面临的资源障碍。
(二)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素质。
当前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中的弱势化
21 0 2年 5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a fHUBEIC re p n e c iest o r lo n or s o d n e Unv riy
V0 . . 5 1 25N0. Ma .0 2 y2 1
当前中国农民工政治参与中的弱势化
蒙德认 为 : 政治文 化是一个 民族 在特定 时期 流行 的一套政 “ 治态度 , 政治信仰 和感情 , 它有 本民族 的历史 和 当代社会 、 经 济和政治 活动进 程所促成 。” 王浦劬 : 政治文化是 政治关 系 “ 的心理和精 神的反映 , 它是人们在社会政 治生 活中形成 的对 于政治的感受 , 认识和道 德习俗规 范的复杂综合。” 我觉得政 治文化 即是 一个 国家在长期发 展中 , 由于 民族特性 以及历史 发展 、 环境因素 . 民在这种影 响下 , 公 形成 的一 种对 于参与 国
与 效 能和 作 用 , 现 社 会 和 谐 与稳 定 。 实
【 关键词】农 民工 ; 治参与 ; 治效能感 ; 治资源 ; 政 政 政 政治文化
【 中图分类号】D6 0 【 文献标识码】A
d i1.9 9 . s. 7 - 9 8 0 20 - 4 o:03 6 /i n1 1 5 1. 1 . 0 3 js 6 2 5
一
实 有权利 缺失 的群 体 。其 在应 然和 法定层 面上 应该 享有 的 某些 权 利 。 由于受 某些 法律 、 规 、 其他 约 束性 文件 所 限 法 或 制而 被“ 合法 ” 地剥夺 了。第二 。 民工 没有享受 到组建或参 农 加工会 组织 的权利 。 民工 进城务工 由于具 有分散性 , 以 农 所 很少 有组 建 自己工 会组织 。而 城镇 的工会 又把 农 民工 排斥 在外 , 因此很 少有接 纳农 民工 的组织 。第三 , 民工没 有平 农 等地 享受 到话语权 。他们 话语 权的 缺失不 仅影 响其 参与城
论弱势群体的政治价值观与政治文化建设
现有 的政 治体 制所 提 供 的参 与途 径 不 通 畅 , 弱势 使
群体 的一 些政 治参 与 要 求 得 不 到充 分 地 、 当地 接 恰 纳 和引 导 , 导致 弱 势群 体 的政 治 参 与容 易演 变 为两
个极 端 : 或通过 过 激 的 、 制 度 化 的 、 合 法 化 的方 非 非 式 出现 ; 在参 与政 治 受 挫 时产 生 政 治 冷 漠感 。这 或 两种 极端 都不 利 于我 国 民主 政 治 的发 展 , 至 会严 甚
利益 、 则 、 序和 制度 , 规 程 而是 把弱 势群体 的福 利 ( 即 利益 实现 的结 果 ) 当做唯 一 的评 判标 准 , 而忽 视 了 从
政 治 参 与也 被 称 为 参 与 政治 , 民主 政 治 的重 是 要 组成 部分 , 指 民 主社 会 中社 会 的 各 集 团 和普 通 特 公 民通 过合 法途 径 , 接 或 间 接 地影 响政 府 制 定 和 直
限于 向亲 戚 、 乡等 求助 , 老 表现 出对政 府组 织 和民 问
组织 的不认 同。
够 促使 社会 的政 治 和法 律 发 挥效 力 , 真正 成 为 保 障 弱势 群体公 民权 益 的武器 。
( ) 政 治 道 德 为 核 心 , 强 弱 势 群 体 政 治 认 三 以 增
同 感
等 , 现实 的社 会政 治 生 活 中还 缺乏 足 够 的 实施 路 在 径 , 得弱 势群 体 的 政治 认 同度 大 大 降低 。政 治 认 使
收 稿 日期 :o l 9—0 2 1 —O 8 作 者 简介 : 王桂 芬 ( 9 5 )女 , 江 宁波 人 , 江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 究 方 向 : 型期 价 值哲 学 。 16 一 , 浙 浙 研 转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孙雪凡(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
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析我国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_林团胜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4.05.006析我国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林团胜闽南理工学院人事处,福建石狮,362700摘要:在概述弱势群体的内涵和当前的特殊性以及政治参与的内涵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参与意识与热情很低;政治参与持续性弱,政治参与信息严重不足,政治参与渠道缺乏。
并从我国的历史发展、弱势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政府的态度及政治宣传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现状差的原因。
提出了改善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对策:从弱势群体自身做起才是当务之急,政府要重视,要大力发展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弱势群体;内涵;政治参与;对策探究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4)05-0021-03收稿日期:2014-01-14作者简介:林团胜(1979-),福建漳州人,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法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弱势群体”从来就不是个新鲜词,它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弱势群体”[1]的概念,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包括对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政治参与、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等的关注。
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来说,解决好他们的政治参与问题,不仅关系到弱势群体自身利益的实现,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更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1 弱势群体的内涵及当前的特殊性1.1 弱势群体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了各自的界定:(1)能力或机会处于劣势而只能较少地占有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资源的人群共同体;(2)那些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要求的人群,或者说是时代的落伍者;(3)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权力结构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2]等。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参与论文选题参考1、四县农民政治参与研究2、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3、论政治参与制度化4、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5、长沙、广州两市农民工政治参与问卷调查分析6、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7、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8、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9、律师的政治参与10、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11、“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12、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及对策1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14、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15、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16、参与还是不参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一项调查的考察与分析17、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参政权18、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19、试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20、中国地方治理改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合法性初探二、政治参与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3、住房产权与政治参与: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4、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5、西方政治参与研究述要6、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7、新中国推进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分析8、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9、公民的政治参与权与政治防卫权10、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11、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分析13、地方自治: 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14、国外政治参与理论综述15、关于温州市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调查16、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17、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研究18、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19、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20、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可忽视的“四农问题”三、热门政治参与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2、“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4、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研究5、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6、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7、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8、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关于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9、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0、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11、湖南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12、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13、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14、两性政治参与的同与异——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浙江农村的村民自治15、良性互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基于" "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分析研究16、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17、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执政党的政策引导18、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19、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20、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析四、关于政治参与毕业论文题目1、政治参与2、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3、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4、当代中国政治参与5、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治理结构与慈善捐赠、6、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7、“政治参与”概念辨析8、个人地位、企业发展、社会责任与制度风险:中国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动机的研究9、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的兴起10、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11、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的一种分析12、建国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分析13、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14、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15、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参与16、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7、中国政治发展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18、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比较政治学分析19、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20、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五、比较好写的政治参与论文题目1、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2、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3、政治冷漠症——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5、论微博政治参与及其引导6、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7、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8、关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9、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对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10、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政治参与11、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13、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4、我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1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16、论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7、试论政治参与水平的量度18、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19、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五大特征 20、网络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
C E ih H N L- j (ui rdt a c ieeMei ln tu o ,F zo 5 18, hn) Fj nT io l hns d c stt n uh 30 0 C ia a a i n a I ii n
Ab ta t T i p p rdsu ssteitnt no ep h i l at iai f e L l nae n s sr c : hs a e i se h n a i f h o t a ri p t n o  ̄ v t d a di c o o t c p c o h t d a g t s n f a c i c nt c o 日w l— o c i y i su e h t d n ya d p sil la o at ia o i ic e n o s u t n g in r i el f s e . t td st e e c n osbenel f r c t c t i e n  ̄ p ip i n 0 }edsd a tgd i oiC . f h i v ae 1p ]iS a n 3 t Ke r s A w l o ce y wo d : el f s it ted ̄d a tg d p l i dp rcp t n ・ o y; h ia vna e ; oic at iai " t' z
实际上,弱势群体是我们社会 中的基本劳动者,是
我们 政权 的支撑 和 基础 的重要 方 面 ,也是社会 主义 大厦 之基 石 。做 好 这批人 的思想政 治 工作 ,调动 他
巧 ,才能正确地参与政治。尽管公 民受教育程度与 公 民 的政 治参 与兴 趣 、参政 能力 不一 定成正 比 ,但 政 治参 与和其 文化 程度无 疑 有着 必然联 系 。掌握 一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特征分析
远性 , 更多的是出于救济性质 , 功利目的性严 重制约政治参与水平及功
政治参与状况调查报告中却得 出一个相反的结论 。问卷 中有一项是有
关被访者对集体上访 、 游行这 些政治参与形式的认 同度的调查 , 结果表 效。 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 , 弱势 群体的 民主 政治理念与 行为还 在一定 明年龄越/ 、 J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集体上访或游行 的认 同率也越 高。 、 而失业、 岗人员和农民这些 弱势群体 , 下 对采取激烈手段解决 问题的认 并不 会有意识地、 虔诚 如一地吃斋念佛 、 德行善 , 积 只是 到 了有 求于神 同 率 却 是 最低 的。 佛的时候才想起要拜一下 。拜怫在更多普 通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 边是高选择性的参与方式 , 边是低认 同度 的选 择方式 。非 制 一
寻求救济的方式中。 二 、 度 的 两 极 : 冷 漠 与 政 治 盲 目并 存 态 政治
四 、 果 的背 离 : 观 个体 的暂 时获 益 与 宏观 整 体 利 益 的 逐 步丧 失 结 微
大部分弱势群体都是在 现实利益 受损到一 定程度 , 无可忍的 情 忍
与态度、 参与行为、 参与结果均存在偏差与矛盾性 , 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存在潜在 的负面影响。 因此, 充分认识 弱势群 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要
的 深 层特 质 , 效 的促 进其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效 能的 发 挥 。 有
【 关键词 】 弱势群体 ; 政治参与; 特征 ; 非制度化参与
一
、
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建 立与发 展为标 志的经 济体 制的转 参 与 方 式 的 无 奈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 , 无论社会宪政制度发展水 平有 多高 , 社 无论 轨, 深刻的触动了我国原有的利益结构 , 促进 了公 民利益意 识的觉醒。 人们开始认识到追求合法权益的合 理性 , 人们通过 政治参与 向政府表 会公民的政治平均素质提 高到什么程度 , 非制度化政治参 与现象都 是 达自身的利益要求和利益愿望 , 积极主动地介入政治过程 , 焕发出政治 难以避免的。因为从理论上讲 , 参与 的制度化与 非制度 化本身就是 一 对矛盾 , 更何况伴 随社会转型的还有社会阶层 的分化 , 当弱势 群体被排 参与的热情。
弱势群体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不仅包括高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包括低质量的人力资源。
新经济时代需要高质量的劳动者,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我国具有专业知识的科技人才比重不仅比发达国家低,也比其他发展中国低,而且存在“年龄断层”,和“知识老化”。
因此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后天的改造,使一般劳动者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相当的健康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公正。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加大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的开发。
1 弱势群体的基本现状1.1 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由于近几年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二类企业的人员相对减少,甚至为零。
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最集中的年龄为41至59岁之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
1.2 就业愿望强烈,择业观念趋于现实在41至59岁的下岗职工中,大部分孩子正在上学,有的赡养双方老人,经济生活令人堪忧,出于家庭负担考虑,他们的就业愿望比较强烈,择业观念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发展和工资收入的高低是他们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此外,离家远近也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说明能够就业并兼顾家庭是他们新的择业观念。
1.3 再就业层次较低,收入微薄下岗分流人员通过个人努力和各级组织的扶持帮助能够实现再就业,但他们就业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公益岗位和社会服务行业,收入微薄,尤其是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1.4 生活困难,家庭矛盾增多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妻子和丈夫同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中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体的参 与形 式 、 众传 播媒介 的参 与形 式、 大 昕证 和信访 参与 形式 、
策产 生 实际 效果 , 都应视 这 种活 动为 政治 参与 。
一
基层 群众 自治 的参与 形 式 。非制 度化 政 治参 与是 指采 取不 符合 国家法 律 、 规 、 度规 定的程 序和 要求 , 进行 的影 响公 共政策 法 制 而 的政 治行 为 。 势群 体非 制度 化政 治参 与包 括越 级上 访 、 相关 弱 与 部 门正面 或 非正 面 的对立 和冲 突 以及 针对 特 定事 实的 身体 伤害
一
定程度 上是 合理 的, 是基于 这种参 与方 式可 以作为 制度化 政 也
治参与 方式 的有效 补充 , 从而更 好地 维护弱 势群 体 的权 益和 实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认 为主 的社会 , 成 了不 同的阶 层 。 同 的利益 群体 具有 相对 独立 他 们 的利益 诉求 , 同它 的合理 并不 是 对其完 全 的肯 定 。 形 不
转 型 、 烈的社 会结 构变动 所形 成的人 群 , 如农 民 、 民工 以及 激 例 农
( ) 治参 与方 式 多样 化 , 二 政 但政 治参 与影 响 力低
现阶 段我 国 弱势群 体政 治参 与 的方 式多种 多样 , 有程 序化 、
城市 贫 民等 等 。政 治参 与是 指公 民或 者 公 民群体 通过 各 种方 式
的政治经济利益 , 他们在争取、 实现和维护 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较
参 与政 治生 活从 而 影响 政 治过程 的活动 。政 治参 与 不仅 包括 制 度性 政 治参与 , 还包 括非 制度 性政 治参 与 。不仅 包括 自主参 与 ,
关于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同时探讨了他们可以采取的政治参与途径。
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对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策略。
在强调了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论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政府策略,障碍,途径,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弱势群体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弱势群体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工、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群体、妇女、老年人等。
这些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往往在政治参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如何促进弱势群体更多地参与政治活动,发挥自身作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目的我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分析其现状、障碍和途径,并提出政府应对的策略。
通过这一研究,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弱势群体在政治领域的参与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公众对弱势群体权益的认识,促进公正、公平、包容的社会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希望能够为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解决做出一些贡献,推动我国政治体制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
2. 正文2.1 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人群,他们通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资源。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同名13330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同名13330)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摘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其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进行政治实践,大学生能够获得政治参与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适应今后的政治生活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参与政治无论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公正的政治参与制度,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秩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分为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对政治参与的概念做出界定,阐释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论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尤其是其中的问题。
有其积极的方面,如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较高的政治鉴别力。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治认知模糊、政治参与冷漠、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存在差异等。
第三部分:探讨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
本文认为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社会要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宽松的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政治参与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民主的一个重要尺度。
政治参与的定义由于国内外学者的政治环境、政治视角、思维方式不同,因而对政治参与的内涵界定也有所不同。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
亨廷顿等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
农村弱势群体 的政治参 与,就是指农村弱势群 化。 由于农村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 农村弱势群体对
体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及其运作 的行 自身所处的地位和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有着越来越 为。 清醒 的认识和改变现状的需求。如果这种要求得不 I - 农村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
1制度供 给 的缺失 。 .
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较低 , 往往游离于 机制 的缺乏 ,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弱势群体政治参与 知 , 政治参与离不开对政策、 的良性发展 。今天 ,虽然已建立制度化政治参与渠 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同时 , 道, 如基层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 民 自治制度等 , 村 但 权利的认知 、 理解以及参与技能的把握。由于农村弱 是这些制度在实践 中的偏颇严重妨碍 了弱势群体利 势群体 中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质较低 ,政治知识贫 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程度 。 具体表现在 : ) ( 弱势群体的 乏 , 1 在政治参 与过程 中就显得无所适从。 权益保障制度缺乏 。处于经济困境 中的弱势群体往 往被社会主流所影响,无力参 与谈判甚 至没有 申辩
要社会的及时 回应 ,必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抵触甚 在广大农村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意味着构建和 至反叛情绪 , 对社会 的稳定与和谐产生危害。 根据冲 谐的农村经济与和谐 的农村 民主政治。随着现代化 突理论 , 不平等是社会冲突的最终根源。 社会对弱势
的加速发展 ,农村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 群体 的歧视以及不平等的利益分 配关系极易导致 冲
以下几个特点 : ) ( 参与意识淡漠。 1 传统的中国政治文 农村 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具有现代公 民意识的农 民。 化抑制 了公 民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对于农村弱势群 现代公民的 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则需要通过现代民 体而言 , 物质基础 的薄弱使其无意于关注政治 , 对政 主思想的熏陶和政治参与活动的体验。因此 , 要扩大
试论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适应机制构建
试论我 国新社会 阶层政治参与 的适应机制构建
王 浩斌
(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摘要 : 国新社会 阶层 的有效政 治参与需要构建一种有效 的适应 机制。总 的来说 , 我 这种适应机制体现为 : 宏
观层次上 , 允许 非公有制经 济的合理 发展 ; 中观层次上 , 实施 “ 富” 后 富” 先 帮“ 的共 同富裕 的基本 政策 : 观层 次 微
西方社会学 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其重要创始人和集大
中来 . 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现代化建设 服务 , 这无疑是
一
成者是美 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他在 2 0世纪 4 0年代提 出了“ 构功能 主义” 结 这一概 念 , 并对 结构功能 主义进
行 了系统性 的理论总结 。 总的来说 , 结构 功能主义理论 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 ,社会
人员和技术人 员 、 个体 户 、 营企业 主 、 私 中介组织 的从 业人 员 、 自由职业人员等 为代表 的新的社 会阶层 , 简称
为新社会 阶层 。如何有效 吸收新社会 阶层 到统一战线
结 构 功 能 主义 (t c rl u ci ai 是 现 代 Sr t a F n t n l m) uu o s
第 2 2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重 庆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a fC o g i g Ra i o r l h n qn do& TV Un v ri n o ie st y
VO . 2 N0 4 1 . 2
Au 。0 g2 1 0
diO 9 9 .s. 0 - 3 2 0 0 4 0 o l. 66sn1 86 8 . 1. . 7 : 3 i 0 - 2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论 我 国 弱 势 群 体 的 政 治 参 与 问题
许 烨 莉
( 郑州 大学 公 共管理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1 )
摘 要: 弱势群 体是 我 国社会 转 型期 的特 殊产物 , 能否解 决好 他 们 的政 治参 与 问题 , 将 关 系到社 会稳 定 、 小康社 会 的全 面建成 、 社 会主 义政 治现 代 化 的 实现 、 民主政 治的 发展 。分析 我 国现 阶段 弱 势群 体政 治 参与 的现状 和 影响他 们政 治 参与 的 因素 , 探 讨 扩 大 弱 势群 体政 治参 与 的 对 策具 有 重要
目前 , 我 国弱 势 群 体 的政 治 参 与途 径 主要 包 括 人 民代表 大会 式 、 群 众 自治式 、 民主党 派及 社会 团体 式、 社会协商与对话式以及信访式等制度化的政治 参与 , 还有 越级 非法 上访 、 与相关 部 门进行 正式 或非 正式 的对 立 或 冲 突 以 及 针 对 特 定 事 件 的身 体 伤 害 ( 包括 自我 伤 害 、 伤 害他人 和被 人 伤 害 ) 等 非 制 度化 的政 治参 与 。 由于弱 势 群 体 处 于经 济 、 政 治 的边 缘化 地位 , 利益 诉 求 可供 选 择 的渠 道 和 途 径 比较 单 选 择 的能力 也较 薄弱 。
第 7期
许烨莉 : 试论我 国弱势群 体的政治参与问题
3 5
势群体 政 治参 与 的 积 极性 、 主 动性 不 高 。原 因 在 于 他 们整 日为维持 生计 而 奔波 , 无 暇顾及 政 治活 动 , 更 没 有兴 趣 分析 国家政 治政 策 。另 一方 面 , 偏 低 的社 会 地位 影 响 了他 们 对政 治 问题 的认 识 。特 别是 心态
第3 0卷第 7期
2 0 1 4年 7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Q I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02 0 1 4
( 一) 弱 势群体 政 治参 与的组 织化 程度 不 高
,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 个 重要标 志 , 也 是 现代 民 主政 治 能 否健 康 发 展 的 关 键 。 当前 , 影 响 弱 势群 体 进 行 有 效政 治参 与 的一 个 主 要 因素 , 就 是 真正 代 表 弱 势 群 体利 益 的社 会 组 织 程 度不 高 。从 总体 上 看 , 我 国很 多公 民 团体 在 组 织 上 缺乏 自立性 , 参 政能 力普 遍较 弱 , 不 能 够担 负起 普 通公 民政 治 参 与 的有 效 组 织依 托 , 难 以发 挥 出较 大 的影响力 和 作 用 。 同时 , 弱 势 群 体 的 文化 水 平 不 高, 眼光相 对狭 隘 , 致 使 他们 对个 人利 益 的认识 比较 清晰 , 而对 群体 利益 的认 识 比较模 糊 。因此 , 在 大多 数情况下 , 他们会采取分散 的个人形式而非组织化 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 , 其活动形式 常常带 有随意强 、 参与力度小 、 参与层次低等特点。即使有 部分弱势群体人员是通过组织化形式进行政治参 与的 , 但往 往也 是在 从众 心理 的支 配下 被动 参与 的 。
的现 实意义 。
关键词: 弱势 群体 ; 政 治参 与 ; 对 策
中图分类号: D 6 2 1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3 6 0 0 ( 2 0 1 4 ) 0 7— 0 0 3 4— 0 2
党 的十 八 大 报 告 指 出 : “ 加 快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民
一
家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 而保障和促 进弱势群体 的政 治参 与又 是公 民政 治参 与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一
、
我国现 阶段弱 势群体 政治 参 与的现 状
尽管党 和 政府 正在 通过 改革 逐步 提高 弱势 群体
政 治 参与 的能 力 和水平 , 但是 力度 仍 然不够 , 现 状还 不 尽 如人 意 , 主要存 在 以下一 些 问题 。
一 一
( 三) 弱 势群体 政 治参 与 的素质偏 低 、 能 力偏 差 目前 , 我 国弱势 群体 的政 治 意识 比较淡 薄 , 受教 育程 度较 低 , 掌 握 的各种 政 治信息 也 比较 匮乏 滞后 , 因而 在政 治参 与过 程 中常 常 处 于 被 动接 受 的境 地 。
他们 大多 缺乏 法律 知识 , 对 自身行 为 缺乏理 性 思考 , 在合 法权 益 受 到 侵 害 而 合 理诉 求 又 无 法 得 到 满 足 时, 经 常诉诸 暴 力 , 忘 记 了政 治参 与 的责 任 和义 务 , 没有 考虑 是否 在法 律 允 许 的 范 围 内 , 以致 出 现 为维 权 而 违法甚 至犯 罪 的恶 性事件 。 二、 影响我 国弱势群 体政 治 参与 的 因素 我 国弱势 群体 在政 治参 与过 程 中出现 诸多 问题 是 由多方 面 因素造 成 的 , 归 纳 起 来 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面 。 ( 一) 弱势 群体 的 经济和 社会 地位 偏低
方面 , 弱势群体薄弱的经济基础直接制约了 弱 势群 体政 治 参 与 的程 度 。 经济 地 位 的偏 低 , 使 弱
一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1 2
作者简介 : 许烨莉 ( 1 9 8 6一) , 女, 河南 商丘人 , 硕 士生 , 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研究 。
( 二) 弱 势群体 政 治参 与 途 径较 少 , 利 益表 达 渠
道 不 畅
主政 治制 度化 、 规范化、 程序化 , 从 各 层 次各 领 域 扩 大公 民有 序 政 治 参 与 , 实 现 国 家 各 项 工 作 法 制 化。 ” … 由此 可 见 , 政 治参 与 问题 越 来越 受 到 党 和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