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1)大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c语言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语言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语言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特别是整型、浮点型的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

3.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实现基本的数学运算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并处理输入异常。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检查并修正程序中的错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编程的兴趣,认识到编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C语言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编程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目标分解: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加、减、乘、除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计算器的运算效率和用户体验。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C语言编程计算器的制作。

1. C语言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复习:回顾整型、浮点型等基本数据类型,强调其在计算器程序中的应用。

2. 运算符和表达式:详细介绍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如加、减、乘、除等,并讲解表达式的构成和计算规则。

3. 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巩固顺序执行的概念,并应用于计算器程序。

- 选择结构:讲解if语句,实现计算器的不同运算功能。

- 循环结构:介绍for和while循环,实现重复计算功能。

4. 输入输出函数:教授scanf和printf函数的使用,实现用户与计算器程序的交互。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编程技能,独立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开发。

2. 学生能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信息素养。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设计与开发简易计算器的过程中,体验创新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编程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原理: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2. 编程语言基础:回顾所学的编程语言(如Python),重点掌握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程语言基础3. 界面设计:讲解计算器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如布局、颜色、字体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用户界面设计4. 编程实现计算器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功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5. 程序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对计算器程序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器》教案1【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

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

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3)36+228-179= 26×39-349=【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9999×3= 9999×4=(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课程设计——电子计算器设计1

课程设计——电子计算器设计1

××大学××学院××系××课程设计电子计算器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专业名称班级指导教师成绩××大学××学院二○一二年七月摘要: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以及仪器仪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具有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

在精度,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本质性的改变。

仪器硬件都趋于采用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等结构。

电子计算器是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手持机器,拥有集成电路芯片,采用来实现电子计算器的各个功能。

该电子计算器由按键输入的数值显示在7段数码管上,但只限4位数;按加、减、乘、除键时,第一次输入的值被存放在缓冲区中,当做被加、减、乘、除数,且加、减、乘、除相对的运算指示灯会亮;接着输入一个数,之后若是按下“=”键,则此加、减、乘、除数被存放于另一个缓冲区中,与刚才输入的数做运算,且相对应的运算指示灯熄灭;运算结果显示在7段数码管上。

关键字:智能仪器片上系统电子计算器集成电路芯片缓冲区Abstract:Intelligent instrument i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 It has the incomparabl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In the accuracy, reliability are all essential changes. Instrument hardware are tending to use embedded system, system on chip structure. An electronic calculator is able to perform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on handheld machine, has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used to realize each function of the electronic calculator. The electronic calculator from the key input values displayed in the7digital tube, but only4 digits; according to plus or minus, multiplication, addition to the key, the first input value is stored in the buffer, as is plus or minus, multiplication, addition, subtraction, division, and, in addition to take relative operation indicator light; and then enter a number, then press" if = " button, the plus, minus, multiplication, the divisor is stored in a buffer, and just the number of inputs to do arithmetic,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indication lamp is extinguished; calculation results in the7 digital tube on.Key words: Intelligent instrument system on chip electronic calculator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buffer目录前言 (1)1. 概述 (1)1.1 应用背景 (1)1.2 课题设计目标 (1)1.3 课题设计任务与思路 (1)2. 设计方案论述 (2)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2 系统设计框图 (2)3. 系统硬件设计 (3)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3.2 矩阵键盘 (3)3.3 显示部分 (4)4. 程序设计 (4)4,1 具体设计内容 (5)4.1.1 四则运算 (5)4.1.2 键盘 (5)4.1.3 执行过程 (5)4.1.4 错误提示 (5)4.2 主程序流程图 (5)4.3 算数运算程序设计 (7)5.系统调试 (7)6. 设计总结 (8)7. 参考文献 (9)附录 (9)前言智能仪器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产品,是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仪器内部带有处理能力很强的智能软件。

计算器课教案

计算器课教案

计算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结构及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3.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数学运算4.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计算器的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足够的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2. 准备相关教学PPT,图文并茂地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4. 准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计算器的结构及功能: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界面。

3. 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计算器的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等操作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体会计算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器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准确率高。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

计算器课程设计框

计算器课程设计框

计算器课程设计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掌握各类计算器按键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四则混合运算。

3.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进制转换原理,进行简单的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快速准确完成计算任务。

2. 学生通过计算器操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技巧。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检查计算结果,发展自我纠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计算器使用,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对科技产品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帮助同伴,共同提高计算能力。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学习,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操作熟练度和理解深度有限。

教学要求:要求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础知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开关机键等。

2. 基本操作方法:教授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计算结果读取等基本操作。

- 熟练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掌握括号的运用,解决复杂的算术表达式;-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百分比、乘方、开方等高级运算。

3. 进制转换: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原理,通过计算器实现简单的进制转换操作。

4.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计算任务,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计算器初始条件: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用汇编语言(8086/DOS)编计算器程序,所设计的计算器能实现加、减、乘、除的计算。

该程序接受的是10进制数。

执行时,直接用键盘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按等号键即可完成运算。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具备计算器的界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 实现按键的输入,能实现一位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连续计算,以及实现有符号数的计算及清屏功能。

3.撰写符合学校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程序清单)。

正文部分包括:设计任务及要求、方案比较及论证、软件设计说明(软件思想,流程,源程序设计及说明等)、程序调试说明和结果分析、课程设计收获及心得体会。

时间安排:1. 1月08日----1月10日查阅资料及方案设计2.1月11日----6月13日编程3.1月14日----6月16日调试程序4.1月17日----1月18日撰写课程设计报告5.1月19日上午准备答辩,下午正式答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2 总体方案论证 (1)3 程序流程图及其说明 (2)3.1 流程图 (2)3.2 流程图说明 (4)4 软件设计说明 (5)4.1 软件设计思想 (5)4.2主要功能程序段设计 (5)4.2.1 界面显示程序设计 (5)4.2.2 字符的输入存储和高亮显示设计 (6)4.2.3 加减乘除计算段程序设计 (11)5 程序调试 (13)6 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6)附录(程序代码) (16)摘要汇编语言(AssemblyLanguage)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功能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语言。

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Memoni)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Symbol)或标号(Label)代替地址码。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上各按键的功能,如清除、撤销等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类型,如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尊重数学知识,注重实际应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计算器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学习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掌握清除、撤销等操作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数学工具的使用。

2. 基本数学运算-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百分数、乘方运算- 混合运算顺序与计算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数学运算的应用。

3.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购物找零问题-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三节数学与生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与计算器操作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以及基本数学运算的规则。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练习加减乘除的口算和计算器计算。

二、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计算器的加减乘除功能。

三、教学难点:1. 计算器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 练习口算和计算器计算结合起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T:同学们,你们平时都使用过计算器吗?那么计算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回答:计算数字的运算。

)T: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2.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T:计算器有很多种,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电子计算器,它有很多按钮,大家看看下面这个图,里面的按钮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一一回答)T: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计算器的电源,这里有一个ON/OFF按钮,按下去就可以开启计算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计算器的屏幕,这里显示我们的运算结果,当我们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时,它也会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同学们可以试着输入一些数字,看看计算器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计算器上加减乘除的按钮,分别是:+、-、*、/。

当我们需要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就需要按下相应的按钮。

3. 练习加减乘除T:现在我们来做一些加减乘除的练习吧。

首先我们会做一些口算题,然后再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以上海为例,口算计算以下问题:(可将以下口算题目展示在黑板上)1、30 + 20 = ?2、50 - 30 = ?3、40 * 2 = ?4、60 / 2 = ?(鼓励学生自己回答)T:很好,现在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结果。

(现场操作计算器,让同学们观察屏幕变化。

)T:以上四道计算题,我们用口算和计算器两种方式进行了计算。

同学们觉得哪种方式更加方便呢?五、巩固练习:以下为练习题。

同学们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答案。

1. 25 + 33 =2. 56 - 27 =3. 78 * 2 =4. 72 / 6 =5. (9 + 6) *2 =6. (45 - 18) / 3 =7. 25 * 5 + 55 / 5 =6. 课堂小结:T:今天我们学习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还练习了加减乘除的计算。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 课程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种按键功能及其对应的操作。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3.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计算器的维护与保养: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计算器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使用手册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算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键、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

3.计算器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计算器在代数、几何、概率等数学领域的应用。

4.计算器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计算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5.计算器编程:教授计算器的基本编程语言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教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器编程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编程和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计算器的使用和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器

C#程序设计及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计算器目录1 引言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本选题的内容要求 (2)1.3 软件开发运行环境 (2)2 总体设计 (3)2.1设计思路 (3)2.2软件总体结构图 (3)2.3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3)3 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主界面模块 (4)3.1.1主界面功能设计 (4)3.1.2主界面设计 (4)3.1.3主界面主要代码 (4)3.2 计算过程演示 (10)3.2.1乘法运算过程演示 (10)3.2.2求根以及连续操作的演示 (11)4 小结和展望 (13)参考文献 (13)1引言1.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将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

其类似于Windows附件中自带的计算器。

但这个计算器实现了更复杂的功能,具有简洁大方的图文外观。

即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计算的结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2000XP.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Visual C#。

1.2本选题的内容要求1)可以显示计算数字2)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3)可以实现进制转换,求根4)可以进行清零运算5)可以进行连续计算1.3 软件开发运行环境本软件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本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 7或以上版本2总体设计2.1设计思路先新建窗体应用程序创建数字与运算符的按钮,再完善相关的代码部分。

点击按钮中的数字键和运算符键就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能通过用户自己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字,进行简单运算。

计算流程:首先点击数字按钮时,将按钮数值添加到文本框当中,并将该数值保存到一个字符串中,再次点击数字按钮时,将之前保存的字符串与新的数值拼接起来,再添加到文本框当中,直到点击运算符按钮时,将文本框当中的字符串保存在一个字符串变量中,然后重置文本框内容,随后输入第二个计算数据时,用同样的办法保存数据,最后通过控制运算符先将字符串数据转化成单精度类型,然后计算出结果并显示到文本框当中。

第一单元 计算器(教案)

第一单元  计算器(教案)

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第一单元计算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2.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字的加、减、乘、除,以及整数、小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掌握计算器的键位和使用方法;2. 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字的加、减、乘、除,以及整数、小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计算器上的运算符,并正确使用;2.如何正确判断计算器所显示的数据的正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践运用法;3. 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1.计算器;2.作业本;3.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询问学生是否都有认识和使用计算器的经验,是否会正确地使用数字加减乘除功能。

2.呈现新知识为学生讲解计算器的键位以及各种计算功能的使用方法。

并且为学生演示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操作,并让学生跟随计算器中正确地输入数字和运算符。

3. 操练演习为学生辅导一些连加连减或者含有小数点的使用方法,并且示范给学生听和看。

为确保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跟随计算器中相应地操作完,再带着学生完成自己写出的小题目,让学生练习掌握计算器基本功能的使用。

4. 互动探究引导一些学生前来表演自己所想的操作方法,尝试用计算器进行操作练习,并让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策略。

5.课堂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处理小数点和运算符的使用策略。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们应该具备了正确使用计算器以及善加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同时也可为今后的学习计算基础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课后作业1.在作业本上完成老师分配的一些小题目,包括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加减乘除以及互相转化;2.通过使用计算器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并仔细核对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是否正确;3.自己设计一些小的数学题目,并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九、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次课堂采用了讲解法、实践运用法和交流讨论法这几种教学方法。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掌握相关知识。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

计算器课程设计系统目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科学计算、数据统计等功能,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功能键的作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准确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首先介绍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键;然后教授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接着讲解科学计算和数据统计等功能的使用;最后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课件和视频,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实验设备,如计算器,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评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作业评估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创新性等因素进行;考试评估则将通过定期的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课程将在每周一下午2点到4点进行,地点为学校多媒体教室。

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DOC)

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DOC)

简单计算器课程设计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Java语言是此刻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它拥有面向对象、跨平台、散布应用等特色。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此刻世界最流行的开发方法,它不单具有更切近自然的语义,并且有益于软件的保护和继承。

为了进一步稳固讲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深刻掌握Java语言的重要观点及其面向对象的特征,锻炼学生娴熟的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了Java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经过此次课程设计,稳固所学Java 语言基本知识,增进Java 语言编写基本功,掌握 JDK、Editplus、Eclipse、JCreator等开发工具的运用,拓宽常用类库的应用。

使学生经过该教课环节与手段,把所学课程及有关知识加以举一反三,全面掌握 Java 语言的编程思想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此后从事实质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 设计方案论证1.开发环境:JAVA编程工具 JDK 1.5.0 ,操作系统WindowsXP.2.功能描绘 :本计算器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但仅限于十进制下,还能够进行(八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之间的互相变换, 八进制最多能够输入19 位数, 十进制最多能够输入18 位数,十六进制最多能够输入14 位数,backspace 表示退格,clear 表示初始化,在window 下直接运转(Jsp2003.bat )即可,界面为灰白对称。

3.纲要设计 :**********************************************************类名 : This_number_too_big作用 :自定义的异样类,用来办理计算结果溢出继承的父类 : Exception类实现的接口 :没有**********************************************************class This_number_too_big extends Exception{}// 自定义的一个结果溢出异样类**********************************************************类名 : Jsp2003作用:主类继承的父类 : Frame 类实现的接口 : ItemListener类,ActionListener类**********************************************************class Jsp2003 extends Frame implements ItemListener,ActionListener{public int number=0,length=18;//number 是用来记录输入的数字个数,//length是用来设置在不一样进制下同意输入的最多半字位数,默以为十进制char mark='n';//设置运算符号为没有即为‘ n’,它的值是‘ +’‘ - ’‘ * ’‘ / ’public double data=0;//设置运算数据为零public char ch;//用到暂时寄存所按按钮的第一个字符public boolean Refresh=false;//设置 lab 能否要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刷新,初始为否4.主要方法说明://用来办理按了运算符后的计算 -public void js() throws This_number_too_big //指定由method抛出异常{if (mark=='n') //没有运算符{mark=ch; //,则设置运算符为刚才输入的字符,data=Double.parseDouble(lab.getText());//则设置运算数据为lab 的值Refresh=true;// 则设置下一次输入的时候要刷新lab}else //假如采纳的是连续运算(即没有使用‘=’号)则运转下边的语句{switch (mark) //依据运算符计算结果,并把结果保留到data{ case '+': data+=Double.parseDouble(lab.getText()); break;case '-': data-=Double.parseDouble(lab.getText()); break;case '*': data*=Double.parseDouble(lab.getText()); break;case '/': data/=Double.parseDouble(lab.getText()); break;}lab.setText(Double.toString(data)); //显示运算结果mark=ch;// 设置运算符为刚才按下的运算符Refresh=true;// 则设置下一次输入的时候要刷新 labnumber=lab.getText().length();//设置输入的字符个数// System.out.println(lab.getText());//用来调试用的if (data>Double.MAX_VALUE)//假如 data 超出 double 种类的最大值则抛出自定义的一个异样类{throw new This_number_too_big(); }}}//end js() methodpublic void enter()//办理输入字符{if(Refresh==true)//假如已经设置了运算符则在下一次输入数据的时候要把从前 lab 的内容消除去{lab.setText("0"); number=0; Refresh=false;}if(lab.getText().charAt(0)=='0'&& lab.getText().length()==1)//假如 lab 的内容为 0 则, lab 的内容将被所输入的字符取代,//不然直接在 lab 的内容后边加上所输入的字符{lab.setText(Character.toString(ch)); number++;}elseif(number<length){number++;lab.setText(lab.getText()+ch);}}//end enter() method//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变换成十进制I public String goto_10(String s,long l)//参数 s:是要变换的字符串,因为输入的控制,保证了字符串的合法性;//参数 l :使用来设置是将 8 进制仍是 16 进制变换成 10 进制,它的有效值为8或 16;{ String str=s; //用来变换的字符串long j=l; //表示进制long lg=0,jing=1;//lg用来记录权乘和,jing用来记录位权char cha;//暂时记录要变换的字符for(int i=1;i<=str.length();i++){ cha=str.charAt(str.length()-i);switch(cha){ case '1': lg=lg+1*jing;break;case '2': lg=lg+2*jing;break;case '3': lg=lg+3*jing;break;case '4': lg=lg+4*jing;break;case '5': lg=lg+5*jing;break;case '6': lg=lg+6*jing;break;case '7': lg=lg+7*jing;break;case '8': lg=lg+8*jing;break;case '9': lg=lg+9*jing;break;case 'A': lg=lg+10*jing;break;case 'B': lg=lg+11*jing;break;case 'C': lg=lg+12*jing;break;case 'D': lg=lg+13*jing;break;case 'E': lg=lg+14*jing;break;case 'F': lg=lg+15*jing;break;}jing*=j; //位权升一级,为下次使用做好准备}return Long.toString(lg);}//end String goto_10() method}3.系统流程图开始初始化数据Double result=0; //储存结果Boolean newnum=true; //能否新数String lastop=” =”; /储存操作符按下数字按钮按下操作符( +-* 、 =)按钮判断把目前文本框的内容转为double 后传给calc 方法calc(double.parsedouble(txt.gettext()))newnumTrue false文本框显示新数;文本框接着显示Lastop=”操作txt.settext(“数txt.settext(txtgettext()+ ”符”newnum=true 字”)newnum=false 数字”)4.详尽设计第一剖析这个说要达成的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十六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互相转变,需要包括负数,但不用考虑小数。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启动与退出2. 计算器的界面及功能介绍3. 数字输入与运算符使用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5.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器的启动与退出、数字输入与运算符使用、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科学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计算器。

2. 学具:每人一台计算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计算、测量长度等,引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计算器的启动与退出:教师演示如何启动和退出计算器,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 讲解计算器的界面及功能: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如数字键、运算符键、存储键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4. 数字输入与运算符使用:教师讲解如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并进行示例演示。

5.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教师讲解如何打开科学计算器,并介绍科学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

6.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贷款利息等,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7.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 启动与退出2. 界面及功能介绍3. 数字输入与运算符使用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5.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23 × 45 67 ÷ 21(2)sin 30°(3)5^3答案:(1)23 × 45 67 ÷ 21 = 985 3 = 982(2)sin 30° ≈ 0.5(3)5^3 = 125(1)购买一件商品,原价为200元,打8折后应付多少钱?(2)一辆汽车行驶100公里,耗油8升,求每公里耗油量。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课本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如统计、概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计算器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操作计算器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体会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数学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在数学知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和安排: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认识计算器外观及按键功能- 学习开关机、清屏、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2. 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速度、时间、距离问题- 解决面积、体积问题- 解决简单的统计与概率问题4. 计算器的拓展应用- 探索计算器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了解计算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第二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整数运算)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小数运算)第四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分数运算)第五课时: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课时:计算器的拓展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课本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如计算器的使用、四则运算、实际问题解决等,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功能,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了解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计算器,进行精确的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电子计算器,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电子计算器的各种部件及其功能,解释电子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2.电子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开平方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

3.电子计算器的功能拓展:介绍电子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编程等。

4.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电子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电子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计算器的操作。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加深对电子计算器的理解和掌握。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心得和应用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电子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电子计算器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教学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一定数量的电子计算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计算器的教案

计算器的教案

计算器的教案
教案标题: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2.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计算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 计算器
2. 数学练习题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清除键等。

演示如何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器的练习,包括简单的数学题目和计算器操作。

鼓励
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场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例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教学扩展:
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数学题目,并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展示给同学解答。

2.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百分比计算、平方根等。

3.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的结果,评价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程度和运用
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计算器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out<<"计算结果: "<<x*n<<endl; //计算结果不用约分
}
else if(Q==1&&m!=1) //分子不为1且计算结果不可约
{
cout<<"计算结果: "<<(x*n)<<"/"<<m<<endl;
cin>>m>>A>>n;
if(n==0) //判断分数是否为0,是则返回主界面重新选择
{
cout<<"分母为0,错误,返回主界面!"<<endl;
break;
}
else if(B=='+')
{
int Q=(x*n+m)*n/G(x*n+m,n); //取最大公约数
if((s/y)*x+(s/n)*m==s)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cout<<"输出结果: "<<1<<endl;}
else if(X==1)
{
cout<<"输出结果: "<<(s/y)*x+(s/n)*m<<"/"<<s<<endl; //计算的结果不可约
{cout<<"输出结果: "<<1<<endl;}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else if(Q==1)
{
cout<<"计算结果: "<<x*m<<"/"<<n<<endl; //计算结果不用约分
}
}
}
cout<<"是否继续进行运算<Y/N>: ";
cin>>C; //输入Y/N(Y表示继续,N表示不继续,返回主界面)
if(C=='Y') //判断是否继续
{continue;}
cout<<"输出结果: "<<x+m<<"/"<<y<<endl; //计算的结果不可约
}
else
{
cout<<""<<(x+m)/Y<<"/"<<y/Y<<endl; //约分后输出
}
}
else if(K==1)
{
cout<<"输出结果:"<<x*m<<"/"<<y*n<<endl; //计算的结果不可约
}
else
{
cout<<"输出结果:"<<(x*m)/K<<"/"<<(y*n)/K<<endl; //约分后输出
cin>>m>>A>>n;
if(y==0||n==0) //判断分母是否为0,为0则返回主界面
{
cout<<"分母为0,错误,返回主界面!"<<endl;
break;
}
else if(B=='+'&&y==n) //同分母不用通分
else
{
cout<<"计算结果: "<<(x*m)/Q<<"/"<<n/Q<<endl; //约分后输出
}
}
else if(B=='/'&&m==0)
{
cout<<"除后分母为0,错误,返回主界面!"<<endl;
break;
{
swap(k,l);
while(l!=0)
{ c=k%l; k=l; l=c;}
}
else
{
while(l!=0)
{ c=k%l; k=l; l=c;}
}
return m*n/k; //k为最大公约数
}
}
else if(B=='/')
{
int L=(x*m*y*n)/G(x*n,y*m); //取最大公约数
if(x*n==y*m)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cout<<"输出结果: "<<1<<endl;}
}
else
{
cout<<"输出结果: "<<((s/y)*x+(s/n)*m)/X<<"/"<<s/X<<endl; //约分后输出
}
}
else if(B=='-'&&y==n) //分母相同直接计算
{
if(L==1)
{
cout<<"输出结果:"<<x*n<<"/"<<y*m<<endl; //计算的结果不可约
}
else
{
cout<<"输出结果:"<<(x*n)/L<<"/"<<(y*m)/L<<endl; //约分后输出
int s;
s=G(y,n);
int T=(((s/y)*x-(s/n)*m)*s)/G((s/y)*x-(s/n)*m,s); //取最大公约数
if((s/y)*x-(s/n)*m==s)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
else if(Q!=1&&m!=1) //分子不为1且计算结果可约后输出
{
cout<<"计算结果: "<<(x*n)/Q<<"/"<<m/Q<<endl;
}
}
cout<<"是否继续进行运算<Y/N>: ";
}
else if(B=='/')
{
int Q=(x*n)*m/G(x*n,m); //取最大公约数
if(x*n==m)
{cout<<"输出结果: "<<1<<endl;}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else if(m==1) //分子为1就直接与分母相乘
if(x*n+m==n)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cout<<"输出结果: "<<1<<endl;}
else if(Q==1)
{
cout<<"计算结果: "<<x*n+m<<"/"<<n<<endl; //计算结果不用约分
}
}
else if(B=='*')
{
int K=(x*m==y*n)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cout<<"输出结果: "<<1<<endl;}
}
else
{
cout<<"输出结果:"<<(x-m)/Z<<"/"<<y/Z<<endl; //约分后输出
}
}
else if(B=='-'&&y!=n) //分母不同需通分后计算
{
if(x*n+m==n)
{cout<<"输出结果: "<<1<<endl;} //分子分母值相同,则其值为1
else if(Q==1)
{
cout<<"计算结果: "<<x*n-m<<"/"<<n<<endl; //计算结果不用约分
}
else
int Z=((x-m)*y)/G(x-m,y); //取最大公约数
if(x-m==y)
{cout<<"输出结果: "<<1<<endl;}
else if(Z==1)
{
cout<<"输出结果:"<<x-m<<"/"<<y<<endl; //计算的结果不可约
cin>>C; //输入Y/N(Y表示继续,N表示不继续,返回主界面)
}
els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