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3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3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大纲如下: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二、六大系统概述2.1 系统A2.1.1 系统A目标2.1.2 系统A功能需求2.1.3 系统A建设标准2.2 系统B2.2.1 系统B目标2.2.2 系统B功能需求2.2.3 系统B建设标准2.3 系统C2.3.1 系统C目标2.3.2 系统C功能需求2.3.3 系统C建设标准2.4 系统D2.4.1 系统D目标2.4.2 系统D功能需求2.4.3 系统D建设标准2.5 系统E2.5.1 系统E目标2.5.2 系统E功能需求2.5.3 系统E建设标准2.6 系统F2.6.1 系统F目标2.6.2 系统F功能需求2.6.3 系统F建设标准三、管理制度3.1 质量管理制度3.1.1 质量目标设定3.1.2 质量控制措施3.1.3 质量评估和改进3.2 成本管理制度3.2.1 成本目标设定3.2.2 成本控制措施3.2.3 成本评估和改进3.3 时间管理制度3.3.1 时间目标设定3.3.2 时间控制措施3.3.3 时间评估和改进3.4 绩效管理制度3.4.1 绩效目标设定3.4.2 绩效评估和改进3.5 信息管理制度3.5.1 信息安全保障3.5.2 信息采集和管理3.5.3 信息共享和传递3.6 风险管理制度3.6.1 风险识别和评估3.6.2 风险控制措施3.6.3 风险监测和应对四、总结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大纲,您需要根据您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来具体编写每个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

希望这个大纲能对您有所帮助!“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2)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一、引言本文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提出“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这六大系统包括战略管理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

在各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系统高效运作,达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2023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2023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2023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2023年的“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基础设施系统1. 建设标准:-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取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最佳实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全面规划和系统设计,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2. 管理制度:- 设立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核和监管流程,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定期进行基础设施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教育系统1. 建设标准:-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和规划要求,制定教育系统的建设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 管理制度:- 设立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学校管理规范,规范学校运行和管理,确保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素质。

三、医疗卫生系统1. 建设标准:- 制定医疗设施建设标准,包括医院建筑规划、设备配置等;-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技术和医生培训。

2. 管理制度:- 设立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监督和管理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 制定医疗卫生服务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效果;-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

四、交通运输系统1. 建设标准:- 完善城市交通规划,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

2. 管理制度:- 设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交通规划和运行管理;-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制定交通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交通执法;- 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信息技术系统1. 建设标准:- 推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和优质的服务;-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 管理制度:- 设立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技术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信息技术使用规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定期进行信息技术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以下是一份关于“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的范文:六大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六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定本标准及管理制度。

第二条“六大系统”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市场营销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和品质管理系统。

第三条本标准及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六大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六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有效运行的原则。

第五条六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相一致。

第六条六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满足客户的期望。

第七条六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风险管理原则,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八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人事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标准。

第十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第三章财务管理系统第十二条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条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十四条财务管理系统应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体系。

第十五条财务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第四章生产制造系统第十六条生产制造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应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制造系统应建立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机制,确保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的准确性。

第十八条生产制造系统应设立质量检测、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机制,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第十九条生产制造系统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设备更新,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1、永久避难硐室是指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

2、避难硐室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

3、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内的甲烷、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氧气,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6、避难硐室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7、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避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下六个方面的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标准和制度:1. 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网络架构设计、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信息资产清单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

2. 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过程控制和检测方法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质量管理责任的分工、质量记录的管理、不良品处理和异常情况处置等。

3. 环境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的设定、排放标准的遵守和环境监测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环境管理责任的分工、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环境报告和环境风险评估等。

4. 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安全责任的明确、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实施、事故报告和调查等。

5.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岗位职责和要求、培训计划和薪酬福利政策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等。

6. 物资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的采购、仓储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系统。

建设标准可以包括采购流程和控制、库存管理和供应商评估等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包括物资需求计划、供应商合作管理和物资报废处理等。

通过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规范和管理不同领域的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建设情况进行制定,以下是一般性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1.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规定信息系统的建设流程、各阶段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要求;- 明确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法、团队组织机构和职责、各阶段的控制点和交付物;- 规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2.网络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规定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配置、运维等要求;- 确定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硬件设备选型、网络安全策略等;- 制定网络设备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制度。

3.通信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规定通信系统的设计、构建、配置、运维等要求;- 确定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通信设备选型、通信安全策略等;- 制定通信设备管理、通信配置管理、通信安全管理等制度。

4.安全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确立安全系统的设计、配置、运维、应急响应等要求;- 制定安全策略、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漏洞管理等制度;- 确定安全事件上报、处置、溯源等管理要求。

5.办公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规定办公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要求;- 确定办公系统的功能、操作流程、数据管理等;- 制定办公系统的使用规范、维护管理、变更管理等制度。

6.生产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规定生产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要求;- 确定生产系统的功能、操作流程、数据管理等;- 制定生产系统的使用规范、维护管理、变更管理等制度。

以上是根据一般情况提供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具体制定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建议在制定标准和制度时,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标准和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二)《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六大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六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以下是六大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的示例: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信息安全政策和目标- 进行信息资产清单及风险评估- 确保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设立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和技术保障-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核和持续改进2.质量管理系统(Q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定义质量管理流程和程序- 设立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 进行过程控制和不良品处理- 实施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3.环境管理系统(E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 进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遵守- 设定环境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和措施- 建立环境数据收集和监测系统- 进行环境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审核4.安全生产管理系统(S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确立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设立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计划-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机制- 进行安全生产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检查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人力资源策略和目标- 设立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确保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流程- 建立员工信息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 确保薪酬福利、劳动法规的遵守- 进行人力资源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检查6.项目管理系统(PMS)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项目管理方法和流程- 设立项目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进行项目目标和进度的规划与控制- 确保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 建立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机制- 进行项目评估和经验总结这些是建设六大系统的一般性标准和管理制度范本,具体的标准和制度还需根据不同行业、组织和国家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二)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模板可能会因各个行业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流程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1. 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表;- 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安全和管理标准;- 开展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收;- 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升级;- 建立信息系统运维和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巡检、备份、恢复等;- 建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漏洞管理、安全事件响应等;- 建立信息系统培训和技术支持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2. 知识管理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建立知识管理的战略和目标,明确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建立知识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和应用;- 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角色职责,确保知识管理的落地和推动;- 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和监控机制,持续改进知识管理的效果;-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支持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应用;- 建立知识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知识泄露和滥用。

3. 绩效管理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制定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明确绩效管理的重点和要求;- 确定绩效考核的流程和方法,包括目标设定、评估和反馈;- 建立绩效考核的规则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和客观;-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员工的绩效管理能力;- 建立绩效管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推动绩效管理的改进;- 定期进行绩效管理的评估和分析,检查绩效管理的效果;- 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鼓励优秀绩效和纠正不良绩效。

4. 风险管理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根据组织的风险管理需求和风险特点,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角色职责,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地;- 建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包括风险的识别方法、评估工具和控制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和审查机制,推动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风险应急和灾备管理制度,保障组织的持续稳定运营;- 建立风险溯源和纠正措施管理制度,避免风险再次发生。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_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_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

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包括:一、监测监控系统;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四、压风自救系统;五、供水施救系统;六、通信联络系统。

201110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6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设“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建设“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国发〔2010〕2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六大系统”建设标准抓紧实施,全力推进。

二、积极推进“六大系统”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将“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纳入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加强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

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确保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地下矿山企业是建设“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1.信息系统建设标准:- 系统架构:定义系统的组件、模块和接口。

- 数据标准:定义数据的结构、格式、命名规范和字典。

- 安全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 性能标准:定义系统的性能要求,如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

- 接口标准:定义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要求。

2.运维管理制度:- 运维流程:定义系统运维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责任。

- 问题管理:规定如何收集、分析和解决系统问题。

- 变更管理:规定如何管理系统的变更,确保变更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 应急管理:定义系统应急预案和响应流程,确保在系统故障或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

3.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策略:确定系统安全目标、原则和策略。

- 安全组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安全责任和权限。

- 安全培训: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安全监测:建立安全监测机制,定期检测系统的安全状况。

4.数据管理制度:- 数据质量管理:规定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要求,确保数据的质量。

- 数据保护: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数据权限管理:定义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规划:确定项目目标、范围、进度和资源计划。

- 风险管理:识别和管理项目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 质量管理:制定项目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确保项目交付的质量。

- 沟通管理:规定项目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

6.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评估:制定绩效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 绩效考核: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 绩效改进:通过绩效评估和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系统的绩效和效率。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2篇)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2篇)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摘要:本文基于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进行研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大系统”(农业、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以确保这些系统的有效运作。

本文综合考虑了政府、监管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

一、农业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1. 农业生产标准:制定统一的农业生产标准,包括土壤质量、水质安全、农药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灌溉设施、道路等,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

3. 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4. 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二、教育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1. 教育机构布局规划:制定教育机构布局规划,合理规划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分布,提高教育公平性。

2.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

3. 教育质量监控:建立高效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教育质量问题。

4. 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医疗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评审:建立严格的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确保医疗机构设备、技术、人员等符合标准,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 医疗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医疗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医疗质量,建立健全的医疗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

3.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于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我们决定在2024年建设六大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六大系统建设的标准以及管理制度模板,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 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够满足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需求,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2. 管理制度模板:(1) 招聘管理制度:明确招聘流程、招聘标准和招聘策略,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2) 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估要求,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3) 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考评流程和考评结果的使用方式,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

(4) 薪酬管理制度:规定薪酬结构、薪酬调整机制和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规则,合理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三、财务管理系统1. 标准:财务管理系统应能够满足组织对财务数据和财务决策的管理和分析需求,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2. 管理制度模板:(1)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规定会计科目、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制度:规定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分析方法,提供对组织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

(3) 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指标,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提升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 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能够满足组织对客户信息管理和客户关系维护的需求,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市场调研、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2. 管理制度模板:(1) 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客户信息的采集、存储和更新方式,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2) 市场调研管理制度:规定市场调研的目标、方法和报告要求,获取有关市场的信息和数据。

2024年“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参考

2024年“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参考

2024年“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参考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单位的XX,我今天的汇报内容是关于2024年“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的参考材料。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2024年以来“六大系统”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一、引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2024年确定并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即数字经济系统、数字政府系统、数字社会系统、数字文化系统、数字科技系统和数字安全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设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经济系统数字经济系统是2024年“六大系统”建设的重点之一。

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数字经济系统有效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水平。

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在数字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数字产业园区、推动数字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数字政府系统数字政府系统的建设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

2024年,我国政府通过建设数字政务平台、推动在线办事等方式,深化了政府信息化建设。

截至目前,全国超过9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在线办理,实现了政府办事效率的大幅提升。

然而,数字政府系统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安全问题、部门数据孤岛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数字社会系统数字社会系统的建设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在2024年,我国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建设等。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然而,数字社会系统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例(4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例(4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定义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模板范本。

该标准和制度将作为组织中六大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系统建设标准1. 系统需求分析标准- 系统需求必须明确、具体,并与组织的业务目标相一致。

- 需求分析必须涵盖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确认。

2. 系统设计标准- 系统设计必须满足系统需求,并能够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

3. 系统开发标准- 开发过程必须按照统一的开发流程和标准进行,并确保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 开发人员必须遵守编码规范,并进行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

4. 系统测试标准- 系统测试必须覆盖所有的功能点,并进行系统级和集成级的测试。

- 测试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测试计划进行,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5. 系统部署标准- 系统部署必须按照统一的部署流程和标准进行,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 部署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和规定,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6. 系统运维标准- 系统运维必须按照统一的运维流程和标准进行,并及时处理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 运维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监控和维护,并定期进行系统优化和性能调整。

三、管理制度模板范本1. 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形成建设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 制定建设计划和里程碑,并进行定期的进度评审和风险评估。

- 成立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和控制系统变更。

- 建立问题管理流程,及时处理和解决系统相关的问题。

2. 系统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需求收集和管理的流程和工具。

-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可行性,并进行需求评审和确认。

- 管理需求变更和控制需求的范围。

3. 系统设计管理制度- 设计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设计流程和标准进行。

- 设计文档必须具备详细的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

- 设计必须经过评审和确认,并记录评审结果和决策。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确保系统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标准可以包括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规范、数据格式等。

2. 阶段管理:将系统建设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每个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符合标准和需求。

3.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评估、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环节。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4. 风险管理:对系统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系统建设的影响。

5. 绩效评估:定期进行系统绩效评估,评估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性能指标、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改进管理和决策-making。

6. 用户参与:鼓励用户参与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收集、测试验收和反馈等。

用户参与可以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岗位职责。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包括
需求管理、项目管理、变更管理等,确保系统建设的有序进行。

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如下:一、质量管理制度1. 建设标准:- 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环节;- 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2. 管理制度模板:- 质量政策与目标制度:明确质量政策与目标,制定质量行动计划;- 质量计划制度: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要求;- 质量控制制度:设定质量检查标准、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及时纠正缺陷;- 内部质量审核制度: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评估体系运行情况。

二、环境管理制度1. 建设标准:-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确保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 强调环境意识和责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 管理制度模板:- 环境政策制度:明确环境政策和责任,设定环境目标;-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与控制制度: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环境指标;- 废弃物管理制度:设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流程,确保合规性;- 环境培训制度:组织环境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环境意识。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建设标准:-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安全责任。

2. 管理制度模板:- 安全生产政策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政策和责任;- 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事故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度: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制定应急预案;- 安全巡检与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有效实施。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 建设标准:-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合理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 促进员工发展,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强调公平、公正和透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探索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以促进各系统高效运作。

以下内容详细阐述了六大系统建设的具体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背景介绍六大系统分别为A系统、B系统、C系统、D系统、E系统以及F 系统。

它们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A系统是网络安全系统,B 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C系统是人力资源系统,D系统是物流管理系统,E系统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F系统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为保障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三、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1. 系统安全性建设标准六大系统的安全性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建设标准。

为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需采取以下措施:- 各系统必须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安全审计系统。

- 各系统应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

- 系统管理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背景调查,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2. 数据管理建设标准数据是各系统的核心资产,其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为确保数据的安全管理,需遵循以下建设标准:- 数据备份应定期进行,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 数据库系统应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权限。

- 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取加密手段。

3. 系统性能建设标准为保障六大系统的高效运行,制定系统性能建设标准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 系统应有稳定和高速的网络环境。

- 对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高并发流量。

- 对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和优化。

4. 用户体验建设标准用户体验对于系统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用户体验建设标准的一些要点:- 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易用。

- 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的功能。

- 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导和帮助文档。

5. 系统接口建设标准系统间的接口建设是六大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

制定系统接口建设标准有助于提高各系统的集成和交流效率,具体要求如下:- 系统接口必须具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格式。

- 对接系统应提供详细的接口文档和技术支持。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文一、引言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六大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六大系统的顺利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详细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模板范文,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的概述1. 六大系统的定义和目标六大系统是指xx企业内部建设和管理的六个重要的系统,包括制度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2.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1)制度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

- 明确制度的责任人和执行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一直与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机制。

- 设立完善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

- 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的个人成长。

(3)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和报告机制。

- 提供有效的预算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 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4)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工作指导书。

- 提高生产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

(5)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机制。

- 设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

- 不断加强质量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监测和评估。

(6)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设施。

- 加强事故和风险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六大系统的管理制度模板范文1. 制度管理系统的管理制度模板(1)制度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废止的程序和责任。

(2)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确保工作顺畅进行的相关流程规定。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建设标准:
1. 安全系统:包括防火防盗、视频监控、门禁等设施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2. 电力系统:包括电力配电、电线电缆、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的电力标准和规范。

3. 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电话、传真机等通信设施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的通信标准和规范。

4. 空调系统:包括空调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的空调标准和规范。

5. 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排水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的给排水标准和规范。

6. 照明系统:包括室内外照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的照明标准和规范。

管理制度模板:
1. 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建设项目的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建设过程中的安全。

3. 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

4. 成本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成本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 进度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进度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按时完成。

6. 文件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文件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文件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7. 配置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配置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8. 审核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相关审核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具体的制度和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监测监控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应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监测、人员监测和视频监控四个子系统。

2.环境监测子系统应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有害气体浓度、烟雾浓度、水压、水位、地压等参数的监测。

3.设备监测子系统应包括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主排水泵、主供电设备、主提升设备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保护装置等参数的监测。

4.人员监测子系统应包括人员位置、人员活动、人员生理参数等参数的监测。

5.视频监控子系统应包括井下主要巷道、硐室、工作面、变电所、泵房等场所的视频监控。

6.监测监控系统应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可靠存储。

7.监测监控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报警、记录、查询、打印等功能。

8.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传输设备、接收设备、显示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三、人员定位系统1.人员定位系统应包括人员定位器、定位基站、数据传输系统、监控中心等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并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第四条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五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驻在辖区内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执法监察。

第六条2011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二章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和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条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构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第九条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臵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条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第十二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应在矿调度室内,及时做好应急处臵工作。

第十三条新建、改(扩)建、技改等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监测监控系统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四条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内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章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第十五条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必须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定位分站、基站等相关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第十七条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第十八条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臵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臵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第十九条矿井调度室应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设臵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臵等,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二十条新建、改(扩)建、技改等矿井的人员定位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人员定位系统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不得投入生产。

第二十一条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臵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进、出安全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第四章紧急避险系统基本要求第二十二条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第二十三条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

第二十四条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第二十五条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第二十六条紧急避险设施的设臵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第二十七条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第二十八条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第五章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第二十九条煤矿企业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必须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第三十条空气压缩机应设臵在地面;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臵安装,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第三十一条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压风自救主管路(矿井一翼主压风管路)为φ150毫米及以上;压风自救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为φ100毫米及以上;采掘进工作面为φ50毫米及以上。

第三十二条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有条件的矿井可设臵压风自救装臵。

水害严重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安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

第三十三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臵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臵。

每组压风自救装臵应可供5~8人使用。

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安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

第三十四条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装臵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

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第三十五条压风自救装臵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臵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第三十六条压风自救装臵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米的现象。

第三十七条压风自救装臵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臵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臵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

压风自救装臵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第三十八条压风自救装臵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第三十九条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臵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臵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2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第四十条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底板埋管或采用高压软管)。

第六章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第四十一条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避险的需求,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第四十二条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有井下水源的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

第四十三条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在压风自救装臵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第四十四条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臵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第四十五条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第七章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第四十六条煤矿必须按照安全避险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第四十七条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

井下电话机应是本质安全型。

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应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

第四十八条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

井下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第四十九条掘进工作面距端头30米~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顺槽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顺槽中部应安设电话。

第五十条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臵及设施。

第五十一条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应设臵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第八章管理维护第五十二条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五十三条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及时上报。

第五十四条应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第五十五条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第五十六条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

第五十七条煤矿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读卡器、基站等设备必须具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不能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

第五十八条“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

第五十九条要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