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TW策略述评

合集下载

国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

国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

国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去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各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国外的金融市场中,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投资策略,本文将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入手,探讨其投资策略及其特点。

一、美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金融市场也是全球最活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其投资者主要包括三类: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资者、外国投资者。

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比如大型机构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

而美国的金融监管非常严格,这也是其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监管机构,对于公开发行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商、投资顾问等方面都进行了监管,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则对期货市场进行了监管,在保证市场公平、透明和稳健的基础上,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

在美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中,价值和成长是最重要的两个类别。

价值投资通过寻找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的股票,寻找低估的潜在利益,然后等待市场承认这些公司的潜在价值。

而成长投资则更注重找到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即成长股票,比如科技股和生物科技股等等。

这两种投资策略都比较成熟,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地产生了可观的收益。

二、日本日本作为亚洲的经济大国,其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十分重要。

由于日本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在日本的金融市场中,存量部分的比例极高,这是因为日本企业在经营中非常重视长期稳定收益,所以倾向于长期性的贷款。

而新贷款主要从日本政府、银行等机构获得。

在日本的证券市场中,股票市场占据相对的优势,其中日经指数和东证指数是其最重要的两大指数。

在投资策略方面,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通常采用的是长线投资策略,他们通常会投资那些盈利周期较长、分红较高、被市场低估等股票。

另外,与美国的成长股和价值股不同,日本最有特点的是其混合型股票。

美国STW改革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研究

美国STW改革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研究

周围环境联系起来 , 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构建学习能力。L ”J 2 ¥ W 教育 理念 以杜威 的 实用 主义教 育思想 为基 础强 调 三个 方 面 的整 合 : 校本 位 学 习与 T 学
工作本 位学 习 的整合 、 业学 习与学 术学 习的整合 、 职 中等教育 与 中等后 教 育 的整合 。学校本 位 学 习与 工作 本位 学 习 的整合 、 职业 学 习与学 术学 习 的整合 的理 念 主 要基 于“ 情境 化 ” 教学 模 式
育与学术教育的结合 、 学校本位学 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的结合等, 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它
为基础 。 “T 方 法根 源 于杜 威在 2 世 纪早 期提 出 的教育 哲学 , SW 0 它主 要 以认 知研究 为基 础 , 将 ‘ ’ ‘ ’ 系起来 。S V 将 工作本 位 学习 和课 堂学 习结 合起 来 , 学 和 做 联 T ̄ 它将 各 层 次 的 学 习经 验 与
提出。“ 情境化” 教学 以杜威 的教育哲学为基础 , 旨在将复杂的教学方法 、 教学 内容、 教学情境
和教学 时机 有机 地结 合 以 帮助学 生从新 信息 中建 构知 识。在 情境 教学 中 ,知识被 社 会式地 共 “
享, 思维被工具的参与而塑造 , 学习是参与到对象和事件 中, 学习处于特定的情境中" 。学习 【
与家庭 、 会及 未来 的工作 环境 相联 系 , 社 并且 与学 校 的 目标相 联 系 。强调 知识 和技 术在 真 实生
活经验 、 问题 和事件 中的应用 , 强调更高层次的思考和从多种渠道对 信息进行收集、 分析和综
收 稿 日期 :0 6 0—1 20 —1 4
作 者简 介: 风娟 ( 7 一 。 。 张 1 8 ) 女 河南鹤壁人 。 9 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教师, 浙江大学教育 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 2O 级在 O#

美国STW策略述评

美国STW策略述评



S W 策略产 生的背 景分析 T
S W 是 S ho — o—Wok的缩 写 , T c ol t r 中文 意 思是 指
( ) 国中学生 学 习动机不 强 一 美
早在 18 , 国高质量 教育委 员会在《 93年 美 国家处在 危险中: 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 的报告 中指 出, 近年 来多次 国际测试 结果 表 明, 国中小 学生 的学 习成绩 明显落后 美 于亚 、 国家 , 欧 尤其是大多数 中学毕业生不具有现代经济 所需的高科技化 职业 要求 的就业职 能。“ 国社 会的教 我 育基础 目前受 到 日益增 长的庸庸 碌碌的潮 流的侵蚀 , 它 威胁着整个 国家 和人 们 的未来 ” 。这 主要是 因为美 国 中 学生学 习动机不强 , 而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中学生难
具 备更高 的学术水 平 、 技能水 平和继 续学 习的能力 , 以 适 应该社 会发展变 化 的实际要 求 。这 就促使 美 国政 府
中学后 教育 机构 正参与 这种 合作 伙伴 关 系 , 1800 近 7 0 个 雇 主加人 了 S w, T 约有 190 0 0 0 万个 雇主正 给学生 提 供 工作 本位 学 习。可见 ,T 策 略 的实施 对于 美 国职 sW 业 教育 发展 和职业 教育 观念 改变 的切 实影响 , 么 , 那 美
维普资讯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j/lioy a u it a uyhj 'j i i
20 0
张 惠娟
( 鲁东大学 摘 心理与教育学 院, 山东 烟台 24 2 ) 6 05
要 :0世纪 9 2 o年代 以来 , 国教育界倡导“ coloWok 的职业教 育改 革策略 , 美 S ho t r” 强调建立学生从学校 到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及其影响作者:李建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6期摘要:美国新一任政府上台以来,为了实现所谓“美国优先”的战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重新拾起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回顾历史,美国多次动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斯姆特-霍利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史上最具保护主义、最具破坏性的贸易立法之一。

该法在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史诸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斯姆特-霍利法案》的出台既与一战后美国国内农业市场供需失衡有关,也受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

法案招致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的联名反对,引发了一场报复性的风暴,并加剧了经济的大萧条,同时导致国会将贸易谈判权力下放给行政部门,是美国国会制定实际关税税率的最后一项立法。

关键词: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出台背景;影响1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斯姆特-霍利法案》,即1930年美国关税法,1930年6月17日通過的提高进口关税以保护美国企业和农民的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发起人是犹他州参议员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他是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俄勒冈州众议员威利斯·霍利(Willis Hawley)是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

这是美国国会制定实际关税税率的最后一项立法。

在1928年的竞选活动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赫伯特·胡佛承诺通过提高农产品关税等措施帮助陷入困境的农民。

“众议院在1929年5月以264票对147票通过了该法案,提高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其中244票来自共和党,20票来自民主党。

参议院一直到1930年3月才结束对这项法案的辩论,参议院法案以44票对42票通过,39名共和党人和5名民主党人投了赞成票。

随后,会议委员会统一了这两个版本,主要是将关税提高到众议院通过的更高水平。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0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 基础
货币政策理论
01
02
03
利率传导机制
美国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 券和其他资产,降低市场 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数量论
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加货 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 ,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 费,进而提高经济增长。
通胀目标制
美国将通胀目标设定为 2%,通过增加货币供应 量来维持低通胀,稳定物 价水平。
量化宽松政策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重 要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和其他 资产,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长期利率和刺激经济 增长。
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 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增加了金融风险。
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有一定 贡献,但长期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 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导致资本流动逆 转和货币贬值压力。
资本流动重新配置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资本从 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 家,重新配置全球范围内 的资金。
货币贬值压力
美国大量印钞和购买资产 导致美元贬值,进而影响 全球货币体系和贸易平衡 。
全球经济再平衡
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面临通 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 促使全球经济再平衡。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股市波动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 入股市,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但也可能增加市场波动性。
债市调整
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寻找更高 收益的债券,推动长期债券价格 上涨,但也可能增加违约风险。
汇率波动
美元贬值导致非美元货币升值,影 响各国货币的汇率稳定。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刺激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 增加流动性来刺激企业投资和 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浅析美国证券监管新动向

浅析美国证券监管新动向

浅析美国证券监管新动向
顾纯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0(000)007
【摘要】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证券市场监管的“再管制”趋势和信息网络证券监管的新趋势,这种监管思路的改革可总结为弱化“证交所”管制概念而转向有针对性的“业务管理”。

而对电力网络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挑战,监管者一方面对技术进步采取鼓励态度而非简单扼制,另一方面确立灵活而明确的监管框架,坚决维护投资者对信息的充分,及时,准确的获取。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顾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7.125
【相关文献】
1.美国亚太战略新动向浅析
2.浅析美国与新西兰军事关系的新动向及影响
3.美国证券监管模式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启示
4.美国对加密货币的证券监管及对中国的启示
5.任证监会主席满一年证券监管全面趋严刘士余喊话“逮大鳄”透露哪些监管新动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再工业化专题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美国再工业化专题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美国再工业化专题投资策略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美国再工业化:经济复苏的内生性动力 (5)一、美国政府2010年启动“再工业化”规划的用意何在? (5)1、金融业过度膨胀、制造业外迁加速,21世纪初美国经济“空心化”问题凸显 (5)2、再工业化不是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复辟,而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共进 (8)第二节美国政府投资重心重新回到民用领域:知识产权与软件投资 (11)第三节再工业化的中期目标:GDP增长、促进就业、改善出口基本达成 (15)一、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环境为再工业化提供了投资和信贷支持 (15)二、制造业产出复苏,但金融服务业对实际GDP增速的贡献更大 (17)三、制造业对就业贡献由负转正,新增非农超额完成目标 (20)四、出口恢复扩张,但外需较弱和美元升值周期是潜在制约 (22)五、美股盈利改善,财富效应刺激资本流入 (24)第四节美国制造业正在结构性复苏道路上? (26)一、人力成本:美国与新兴市场的差距在缩小 (26)二、工业能耗成本:页岩油革命进一步巩固美国既有优势 (28)三、竞争力:设备成本、工资、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优惠政策等的综合 (31)第五节制造业回流分化:高端回流美国,中低端继续寻找海外成本洼地 (33)一、美国公司的外包业务比重下降,制造业投资呈现净流入 (33)二、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继续寻找海外成本洼地 (35)图表1:次贷危机前后,产业结构空心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达到顶峰 (5)图表2:美国金融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明显 (6)图表3:2010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7)图表4:制造业出口比重变化:21世纪以来,中国升、美国降 (7)图表5:中国电子类制造业出口比重上升,受益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 (8)图表6:09年以后,联邦政府的民用领域投资占比重新回升 (12)图表7:民用领域的知识、软件投资:政府调动积极性,私人部门为主体 (12)图表8: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投资/GDP反弹到2.88% (13)图表9:中美对比:我国制造业投资/GDP高达26%,远高于美国 (13)图表10:美国再工业化的三重目标:经济指标改善、制造业结构性复苏与制造业回流 (14)图表11:美联储的扩表行为令基础货币大涨,货币加速投放 (15)图表12:同时多轮降息后,美元融资成本已经非常低 (16)图表13:美国长端实际利率一度为负 (16)图表14:美国商业银行体系信贷投放: (17)图表15:各部门对比:对企业部门的信贷支持反弹最为明显 (17)图表16:制造业产出复苏,但在经济中的比重未见提升 (18)图表17:金融和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进一步上升 (18)图表18:制造业对实际GDP增速的贡献仍不及金融和专业服务 (19)图表19:14~15年制造业景气度回落主要受大宗价格影响 (19)图表20:2010年以来制造业新增就业超过80万人,扭转长达20年的就业净减少局面 (20)图表21:制造业的职位空缺率和雇佣率均低于整体,显示其职位需求热度仍相对较低 (21)图表22:从长周期来看,制造业在整体就业人口中占比仍在趋势性下降 (21)图表23:2010~15年,美国货物出口增长18%,服务类出口增长26% (23)图表24:出口的潜在制约因素:美元升值周期对出口不利 (23)图表25:美股各行业成分股净利润:2014年相对2009年增长明显 (24)图表26:2009年末~2015年末,标普500各板块期间绝对收益率对比 (24)图表27: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近年来下降,而美国维持增长 (26)图表28: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正在快速追赶美国 (27)图表29:美国单位工业耗电量是我国的1/3 (28)图表30:美国的工业用电价格为中国的一半左右 (29)图表31:2008年前后是美国原油进口量和产量变动趋势的重要分水岭 (30)图表32:在页岩油推动产量反弹的背景下,美国原油出口量大涨 (31)图表33: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变化的三个阶段 (31)图表34:影响一个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2)图表35:美国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规模增速趋缓 (33)图表36:2009年以来外包业务比重一直较低 (34)图表37:FDI数据:制造业近年来净流入差额增大,与金融业始终维持净流出对比鲜明 (34)图表38: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以及美国对中国FDI体量 (36)图表39:中国、东南亚诸国对美国出口增速 (36)表格1:再工业化四大推进方向:重振高端制造业、促进出口、鼓励创新、扩大就业 (9)表格2:09年以来发达国家在低能耗、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文件 (28)第一节美国再工业化:经济复苏的内生性动力一、美国政府2010年启动“再工业化”规划的用意何在?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大国,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实现了工业化,并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现代化进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一度在上世纪50年代初达到峰值28%。

STW_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

STW_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

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教授(上海 200062)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6期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石伟平摘要 本文从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分析了世纪之交美国选择ST W 策略的背景;并从目标、理论框架与实践三个方面研究这一策略,认为这一策略的要点在于三个整合: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揭示这一策略的重要意义。

9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在80年代改革与成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

主导改革的基本策略是School toWork (学校到工作过渡,以下简称ST W)。

正如美国学者贝利(Thom as Bailey)所言:过去十年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反思,导致了一个改革策略的产生,这个策略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校到工作过渡∀#1∃。

STW 本不是一个新词,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问题在职业教育研究中也久已有之。

但是在新的时代,美国政府赋予了STW 新的内涵,这就使得9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全新局面。

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什么要选择STW 策略?这一策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至今其效果如何?如何评价这一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在展开论述以前,有必要对ST W 一词做点解释。

STW 有多种涵义:(1)一个人一生中从普通教育结束到有报酬的就业的开始这一时间段,这是从个体的角度对STW 的理解;(2)指专门的培训体系、机构与课程,它们为青年普通教育结束后的就业做准备,这是从机构的角度对STW 的理解;(3)一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它包含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以及完整的实现这些理念的计划。

本文将主要从第三种涵义来使用这一词。

一、STW 策略选择的背景STW 策略的选择,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进入动荡期,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又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为了刺激经济,除了国内刺激生产和消费外,促进出口,同时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危害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举措,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在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在影响中国出口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由于欧美等国需求减少带来的出口下滑外,欧美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确保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如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形成障碍。

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欧美是最早学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WTO成员,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发起方。

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也非常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22年,因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我产品被国外扣留、销毁、退货的直接损失达622.6亿美元,同比增加40.2亿美元。

2022年1至8月,全国共发生出口退运数量2.52万批,退货金额达17.09亿美元。

欧盟通报我出口不合格消费品960起,较上年同期上升了75.4%。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共计召回我国出口不合格消费品122起,口岸截获的100多万件不合格消费品中95%从我国出口。

近几年来,欧美密集出台或更新了多项技术法规和标准,涉及机械、电子、石化、纺织、轻工等很多行业,增加了我出口成本,在短期内削弱了我产业国际竞争力,中长期影响尚待评估。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文献综述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文献综述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文献综述作者:胡少华黎瑾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05期摘要: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成本和收益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对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产生的分析、对SEC信息披露要求延伸的分析、对Sarbanes-Oxley法案的分析、对SEC公平披露(FD)条例的分析等。

目前,这些研究还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监管;公共利益;特殊利益;成本;收益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5-0060-05一、对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产生的分析要分析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监管的效果几乎要追溯到这个机构产生之时。

一些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些论文旨在实证评测SEC的产生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Dolley(1938)得出了SEC阻碍市场交易的结论,其证据是按总的市场回报来分离总的交易量进行测算得出市场的流动性是下降的。

这个研究引来了Sweezy(1938)和Beach(1939)的批评,他们置疑Dolley对流动性的估计以及人们偏好更多流动性的推定。

1964年,George Stigler(1964a)的论文最早系统地分析了SEC监管的成本和收益。

George Stigler对1963年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US SEC,1963)进行的专门调查有尖刻的评论,他(1964a)谴责SEC没有对证券市场面临的问题进行严密分析。

Stigler(1964a,p.120)称SEC的调查是“杂乱的收集传统意见和个人偏见”,而不是客观地对待可检验的假说。

他称:“它可能研究公共政策的效果,而不能只是假设那些效果是存在并有益的”。

Stigler(1964a)建议的基础实验,正如他所说的,“简化它自身”。

他最初的研究问题是“SEC对新发行的股票注册实施监管前后投资者是怎样进展的?”,为了进行这项实验,Stigler 研究了1923~1928年间前SEC时期和1949~1955年间后SEC时期公开发行的公司发行后业绩表现。

从STW 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探析

从STW 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探析

从STW 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探析摘要:为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激烈竞争对人才的需求,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stw运动向stc改革的转变。

本文分析了stw运动及stc改革的内涵、背景及其给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stw;stc;职业教育;作者简介:顾月琴(1975-),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中国教育与文化。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研究”(编号:kt2011264),主持人:顾月琴;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新型农民工教育与培训: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编号:2011sjd880012),主持人:顾月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研究”(编号:b-a/2011/03/006),主持人:徐金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3-0090-03职业技术教育普遍面临着学校到工作(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过渡的现实问题。

20世纪末,随着青年失业率的逐步上升、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迫切需求,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焦点。

各国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行了stw改革运动,这项改革力图建立综合的stw体系,解决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不畅的尴尬局面。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的废止,stw运动悄然落幕,其核心理念也由stc传承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stc理念致力于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群体范围[1]。

它在继承stw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关注学生”的新内涵,着眼于个体生涯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涯顺利过渡[2]。

论美国“大西洋第一战略”的确立

论美国“大西洋第一战略”的确立

作者: 王建辉
出版物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5-90页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基本军事战略是'大西洋第一'。

许多研究文章认为,'大西洋第一'战略在战前很早以来便是美国一贯不变的超稳定的战略。

我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其实,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从太平洋战略到大西洋第一战略的转变。

人们习惯于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美国的'欧洲第一'战略。

诚然,美国战前输出的最大市场在欧洲,亚洲排第三位,国外投资,欧洲也远多于亚洲,美国将其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本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却并非毫不重要,在美国的输入品中亚太地区有时还超出于欧洲,1939年的比例是
7.3:6.2,而且亚太地区将是潜力极大的市场。

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美国军事战略重心所在提供了经济的基石。

如此看来,两洋都具备美国战略重心依凭的经济总前提。

因此,简单地从经济来解释,。

stwo分析法

stwo分析法

stwo分析法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组合经营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策略,其中STWO(层次分析法)的引入可以帮助机构优化企业组合。

STWO(层次分析法),即“多层次分析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布鲁斯扬(Bruce Young)提出。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层次分析法,识别和挖掘企业组合内部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STWO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识别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经济价值;第二,分析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发展机会;第三,应用分析法综合考虑企业组合内部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策略决策。

首先,识别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经济价值。

STWO分析法首先要对企业组合进行全面审视,从各种层面(如市场结构、行业结构、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客观地识别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价值所在。

因为企业组合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因此,要识别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价值,就必须从整体出发,逐步拆分,最终确定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特性,从而帮助企业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创新的方向。

其次,分析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发展机会。

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STWO分析法要运用各类理论知识,结合企业组合的潜在价值,运用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发展机会,以及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

最后,应用分析法综合考虑企业组合内部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策略决策。

根据企业组合内部现有的风险因素,STWO分析法针对性的挖掘风险,并综合考虑其对绩效、成本、时间等的影响,以进行精确的决策。

所以,STWO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企业组合管理,挖掘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识别企业组合内部潜在的发展机会,并综合考虑企业组合内部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策略决策。

尽管STWO分析法有其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它不是一种万能的分析方法,而是只能帮助企业分析企业组合内部的特性,无法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能力资源,以正确使用和有效实施。

应用文-美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及总结

应用文-美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及总结

美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及总结'美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及在科技竞争联盟的今天,各个国家纷纷着手规划产业布局,寄希望于新兴产业,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希望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各个国家对这些产业制定了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为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中简单介绍金融危机后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并总结其值得借鉴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美国近阶段将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电动汽车等作为支持发展的重点。

一、美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一)投入。

2009年2月17日的《复兴法案》,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

基建和科研、、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以及保护为投资的重点领域,分别投入1200亿美元、1059亿美元、199亿美元、190亿美元和145亿美元。

在《奥巴马—拜登新能源计划》中,提出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洁净煤技术、下一代生物燃料、混合动力汽车等产业;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10亿美元的风能法案,能源部为风能研究的支持力度,对3所高校进行了财政投资;为支持海洋发电技术的研发,美国能源部在2010年投入了4000万美元;对于潜在波浪和潮汐发电项目研究,计划在未来的15-20年,提供1720亿美元支持;又如,为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美国政府安排了20亿美元用于支持30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

重视对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就将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到了历史最高值:GDP的3%,并承诺,在未来的10年内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将翻一番;2009年12月颁布的《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中,指出要提高科技创新计划的财政预算,从2009年的6000万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亿美元,将制造业联盟伙伴计划(MEP)的专项资金预算也提高一倍,从2008年的9000万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8亿美元。

申银万国-18关于申万策略体系和分工的重新阐述:对外策略,对内策划

申银万国-18关于申万策略体系和分工的重新阐述:对外策略,对内策划

图 30:聚乙烯产量与工业增加值关系密切 ................................. 21
图 31:螺纹钢生产可能是对预期变化的结果,水泥生产反映下游开工 ......... 21
图 32:Brent油价、LME价领先大同煤价 2 个月 ............................. 22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
本研究报告通过网站仅提供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单永志(sw0789)使用4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11 年 05 月
策略思考
从 2009 年十月撰写“策略思考”系列报告以来,我们对煤炭、有色、房
地产、汽车、钢铁、化工、银行、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等十个行业
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超额收益环境做了梳理,精炼了数据指标,提供了策略看待
1.1 策略的任务和分工:从三大任务到三个层次 ...................... 4 1.2 策略是对策,实体实验和市场实验的综合 ........................ 5 1.3 框架的意义:信息存放和思维方式,而非口诀 .................... 8
2. 实体实验和市场实验 ............................................................................10
图 36:煤炭股的动态PB也需要关注....................................... 25
图 37:经济预期化是风格转换的源动力 ................................. 26
图 38:策略部组织架构 ................................................ 27

美国银行证券营销策略

美国银行证券营销策略

美国银行证券营销策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其证券营销策略不断演进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证券营销策略:1. 客户分析:美国银行通过深入的客户分析,掌握客户的需求、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了解客户的投资目标和个人情况,银行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产品。

2. 多元化的投资产品:美国银行提供一系列的投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和共同基金等。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金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3. 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美国银行拥有一支庞大的投资顾问团队,他们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

这些顾问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投资建议,并帮助客户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4. 教育和培训:美国银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客户提高投资知识和技能。

这些活动包括投资研讨会、在线课程和投资知识库等。

通过提供这些教育资源,银行希望客户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5. 技术创新:美国银行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改善其证券营销策略。

例如,它开发了一系列的移动应用程序和在线投资平台,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和查看投资组合。

6. 客户关系管理:美国银行注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它通过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提供市场和投资更新,并及时回应客户的查询和问题。

通过积极的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希望能够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的来说,美国银行的证券营销策略是基于深入的客户分析,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技术创新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来增加客户价值和满意度。

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使得美国银行在证券营销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应对政策措施评述

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应对政策措施评述

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应对危机政策措施评述国家风险部黄志刚一、政策出台背景美国本轮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对其经济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

次贷危机的涉及面广、原因复杂、作用机制特殊、持续时间长、产生的影响较大,具体总结如下:(一)银行业巨亏。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银行业总共出现了10407亿美元亏损,而其中美国银行业亏损就有5826亿美元,占比为56%;在10家全球最高亏损额的银行中,有6家为美国银行;入围全球前1000家银行的152家美资银行在2008年的税前亏损总额达910.78亿美元。

(二)股市暴跌。

美国三大股指在2007年3季度见顶,其中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达到14000点左右。

此后在危机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市场开始逆转直下,三大指数开始步入漫漫熊途,一路绵绵下跌,至2009年4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最低跌到7000点以下,被腰斩有余。

而其中处于漩涡中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公司股价在2008年7月时,仅仅短短一周时间内即被“腰斩”。

(三)金融机构剧烈动荡。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4月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2008年3月14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同年9月7日,“两房”被美国政府直接接管;9月14日,美国银行44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雷曼公司宣布破产预示着美国金融危机全面走向深化。

而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美国先后有17家中型以上的地方银行倒闭。

(四)国内信贷大幅度收缩。

美国国内信贷月度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10月的10.75%开始发生转折,一路逐月下滑,至2009年2月到达谷底的-4.92%。

事实上,自从危机显现以来,银行已经收紧所有类型消费贷款限制,并大大降低放贷意愿;约75%的银行收紧优质抵押贷款标准;约85%的银行收紧非传统住宅抵押贷款标准,且少数提供次级抵押贷款的银行收紧信贷标准;约30%的国内银行报告优质住宅抵押贷款需求下降,略高于前一次报告。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例分析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原因
该案例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当时国际 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该案例对于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政策 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分析贸易争端 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02
保障措施的历史沿革
保障措施的起源
保护国内产业
保障措施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 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 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保障措施的现状
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保障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各国政府维护国内产业利益的重要 工具。
针对新兴产业的关注
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对新兴产业的保护,采取更加积极主动 的保障措施。
03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例详解
案例一
01
02
03
案例概述
2018年,美国政府针对进 口钢铁实施了一系列保障 措施,包括关税和配额限 制。
对未来政策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美国钢铁产业,建议在制定保障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国际贸易环境、国内 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避免过度保护和限制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 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05
对策建议
针对保障措施的对策建议
建立多边协商机制
完善保障措施调查程序
通过多边协商机制,解决保障措施实施过 程中的争议和分歧,促进国际合作与互信 。
钢铁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市场份
额。
针对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 主义,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
加强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
通过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深化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 便利化。

西方STW比较分析框架述评

西方STW比较分析框架述评

西方STW比较分析框架述评STW的含义: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一、STW国家比较分析的维度汉南等人认为,STW的国家比较应包括下述四个维度:(1)国家背景;(2)每个国家的教育或培训体系[1]的性质及其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之产业影响的国家政策;(3)“学校到工作过渡”这一过程本身的结构;(4)过渡的结果,指过渡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不同青年群体之间这一过渡结果的差异。

(一)国家背景其中主要包括下列因素:1.人口因素。

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以及青年占所有人口的比例方面。

这些因素会影响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和接受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的容易度。

另外,家庭的经济条件好坏,会影响到父母支持子女从学校到工作过渡时间的长短。

2.生产体系。

不同国家在生产体系的结构和组织方面差别很大。

如美国、英国和部分南欧国家实行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企业间合作经济(industry-coordinated economies)的国家,如德国和多数北欧国家就不存在的;在群组合作经济(group-coordinated economies)的国家,如日本,也不存在。

另外,经济发展阶段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边缘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核心国家、工业成熟国家相比,在经济的性质上差别就很大,这是尤其要考虑的。

这一分析的含义是,培训模式会根据经济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3.劳动力市场结构。

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也不一样,特别是在是否存在专门的青年劳动力市场上,以及是实施岗位劳动力市场(occupational labour market,简称OLM)还是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 labour market,简称ILM)方面。

OLM是指根据工作内容对岗位进行了明确划分的劳动力市场,这种划分在企业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职员可在不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

与之相比,在ILM 中,外部人员进入公司,首先只得就任于低级岗位,只有经过一段时期培训后才能进入高一级的职位。

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启示

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启示

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启示来源:证券市场导报作者:文时萍日期:2004年05月10日文章内容:美国房地产证券化创新的进展说明,房地产证券化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从而对房地产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阻碍。

房地产证券化是指房地产资产转化为可向投资者销售的证券的过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一场全面的房地产证券化浪潮。

在这一浪潮中,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房地产证券化方式得到了迅速进展。

这些方式要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实物资产证券化以及房地产投资基金(1)。

至2000年,以各种证券化方式发行的房地产相关证券的市值达4.5万亿美元左右,在美国证券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分析和阐述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对美国经济体系的阻碍,并在这一基础上初步探讨房地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创新问题。

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对美国经济体系的阻碍房地产证券化的创新对美国经济体系产生了重大阻碍。

归纳起来,其阻碍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资本市场的进展美国房地产证券化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进展,其促进作用要紧表达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

房地产证券化创新建立了房地产资产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因而也在专门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目前,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MBS)以及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撑证券(CMBS)占美国债券市场的份额为42%(其中MBS所占份额为36%,CMBS所占份额为6%),远远超过美国国债所占的20%的份额。

由此可见,房地产证券化的创新的进展对美国资本市场所具有的重要阻碍。

其二是促进机构投资者的稳固进展。

房地产证券化的创新为机构投资者实现投资风险的分散化制造了条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的稳固进展。

2000年,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发行的房地产相关证券的余额估量为4.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STW策略述评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倡导―School to Work‖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强调建立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途径,促进了企业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积极合作。

在相关职业教育立法的保障支持下,这一决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同时,它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School to Work
20世纪90年代,为走出―分散、低效、落后‖的职业教育困境,美国教育界力求倡导―school to work‖(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改革策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政府也以教育立法等方式,推动这一改革策略的实际推行,最终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新体制的建立。

鉴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立足历史研究的视角,主要通过STW策略在美国的实施模式及取得实际效果的分析研究,探讨STW策略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价值。

一、STW策略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美国中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早在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多次国际测试结果表明,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亚、欧国家,尤其是大多数中学毕业生不具有现代经济所需的高科技化职业要求的就业职能。

―我国社会的教育基础目前受到日益增长的庸庸碌碌的潮流的侵蚀,它威胁着整个国家和人们的未来‖。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中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而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难以看到他们的学校学习与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联系。

(二)美国职业教育体制与就业结构的脱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美国社会就业结构的根本变化,如职业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这就要求劳动者要具备更高的学术水平、技能水平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该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要求。

这就促使美国政府去找寻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新的职业技术教育
制度,以确保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三)美国青年的失业率较高
1990~1993年间,美国25~5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为4.5%和5.8%,但同年,其15~2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达到11.1%和13.3%,许多美国中学毕业生,特别是处境不利的学生、少数民族的学生以及残疾学生、未完成中学教育者的大量存在,都进一步促成了美国青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美国人发现,大多数美国的中学毕业生并不具有适应现代经济结构中高科技化职业要求的就业职能。

但却有最差的劳动力市场进入体系。

青年的高失业率督促美国政府和教育界去寻求建立学校与工作过渡途径的积极举措,于是STW理念的提倡成为必然。

二、STW策略实施的效果和主要经验
STW是School - to - Wor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指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1994年,《学校到工作过渡多途径法案》明确规定:―建立一个全州范围内的学校到工作多途径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向所有学生提供参加工作本位教育和培训课程的机会,这些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可通用的证书,为他们获得第一高技能、高薪职业做好准备,以及他们进入包括四年制学院和大学在内的继续教育做好准备。

‖这是一种全民职业教育思想,即职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扩展到所有学生,STW 隐含的这一思想,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约已有50个州获得实施STW的资助,并已形成实施STW的地方合作伙伴关系。

在3600多所学校里,有近1800万学生正在接受着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所提供的教育,有2600所中学后教育机构正参与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近 178 000 个雇主加入了STW,约有 109 000 万个雇
主正给学生提供工作本位学习。

可见,STW策略的实施对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观念改变的切实影响,那么,美国是以怎样的方式推动这一策略的有效实施呢?
(一)政府立法保障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立法使STW策略的顺利推行有了法律保障,也确保其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中话语主导权的地位。

1990年9月,联邦政府颁布《帕金斯职业教育法》,要求―通过更充分的开发美国所有阶层的学术能力及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该法明确主张以美国所有阶层的人为职业教育对象,并从每一个劳动力力量形成的视点为出发点,提出把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开发、教育作为整体来抓的新要求,强调―劳动力教育训练‖的新概念,
以促成学校与工作更有效的过渡和结合。

然后,1994年《学校到工作过渡多途径法案》和1998年《帕金斯职业教育法》第三次修订案,也都进一步促进了STW 策略的实施。

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要求建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局‖,负责全面统筹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作,这对美国此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而科学的参照依据和重要导向。

(二)重视中学课程的重组和改革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承认,如果学生能够在富有实践意义的背景中学习知识,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愿望,也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利于他们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建立一种紧密联系,切实发展他们将来作为合格雇员所必需的心智能力与职业素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问题上,STW着力倡导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

一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学术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理论素养来应对技术的变革要求,也可以吸引更高智商的学生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整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不仅利于增强学术教育的职业性,也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学术性,以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其未来工作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

(三)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整合的实践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州、学区或学校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职业教育模式的实验,这些模式大多是在同一阶段力图把学术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结合起来。

其中的一些模式被《学校到工作过渡多途径法案》所采纳,并在政府层面上进行推广,这些模式主要有―生计学校‖、―学校到学徒计划‖、―青年学徒制‖、―校办企业‖以及专门帮助辍学学生的―前途策略‖等等。

为了满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所导致的职业教育高移化的需要,联邦政府尤其倡导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的整合,这样既可以避免把STW看作是―对上大学缺乏能力和雄心的学生‖的选择,也在事实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学术水平及其社会地位。

三、借鉴和反思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立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法令规范指导下的健康发展。

在颁布和宣传职业教育政策、法令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内涵精神及其实在意义的解释力度,注意对执行职业教育法规情况的实际监督,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实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课程领域的改革,实现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有机整合。

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核心是整合学习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对职业学校而言,这就要求改革把职业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既
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生产实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也要为他们将来就业从知识、能力、心理上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实现产学结合,加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途径的积极建立。

创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这是双赢的结果。

但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水平总体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如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产学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机制,将是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最后,加强终身职业教育观念的宣传力度,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整个人生。

我们必须相信,职业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谋生就业,而应是现代人社会成长的必由之路,1999年,世界技术与教育大会提出了―全民的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口号,指出职业教育应面向所有人,面向各类人群,并强调接受职业教育是基本人权。

虽然2001年,美国政府基本废止了克林顿时代的《学校到工作过渡多途径法案》,转而支持STC的新职业教育理念。

但从字面上看,STC在教育内涵上实际是对STW的继承和深化,可以说,由STW到STC的变化,正说明这样一个事实,职业教育必然也必须成为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9,144.
〔2〕Stern,D.and Wagner,D.A.: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M〕.New Jersey:Hampton Press,1999.7.
〔3〕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 of 1994 http///factsht.5.
〔4〕School–to-Work:National Good News Facts and Figures.http:///research.1.
〔5〕石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J〕.全球教育展望2001(6):74.
〔6〕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