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校直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原理现状CAD图纸.
某工厂电动机系统原理设计cad图纸
第二章-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1、原理图中的电器元件都应按没有通电和没有外力
作用时的状态绘制。
2、触点的绘制位置。
当垂直放置时,各元器件触点图形符号以“左开右闭”
绘制。当水平放置时以“上闭下开” 绘制。
3、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应分开绘制
4、动力电路的电源电路绘成水平线,受电的动力装
置及其保护电器支路应垂直于电源电路
5、主电路用垂直线绘制在图左侧,控制电路用垂直
接触器各栏的含义:
继电器各栏的含义:
左栏 中栏 右栏
左栏 右栏
主 触辅 助 点 的动 合 图 区触 点 号 的图
区号
辅助 动断 触点 的图 区号
动合 触点 的图 区号
动断 触点 的图 区号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机床电气
在图样的下方沿横坐标方向划分图区,并用数 字编号。同时在图样的上方沿横坐标方向划区,分 别标明该区电路的功能。
L1 L2 L3
QS
FU2 FU1
点动按钮
SB
KM
KM
M
3~
工作过程:先接通电源开关QS
按下SB KM线圈得电 KM主触头闭合 电动机M通电起动.
松开SB KM线圈断电 KM主触头复位 电动机断电停转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连续运转控制电路
机床电气
L1 L2 L3 QS
短路 保护
KM
⑷ 强电弱电应分开。弱电应屏蔽,防止外界干扰。 ⑸ 需要经常维护、维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
宜过高或过低。 ⑹ 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整齐、美观、对称。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安装接线图
机床电气
安装接线图是用来表明电气设备各单元之间的 接线关系。图中表明了电气设备外部元件的相对位 置及它们之间的电气连接,是实际安装接线的依据。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比较点后移
R(s)
G(s)
比较点前移
+
Q(s)
C(s)
R(s)
+
C(s) G(s)
比较点后移
Q(s)
R(s)
+
C(s) G(s)
Q(s)
C(s) R(s)G(s) Q(s)
[R(s) Q(s) ]G(s) G(s)
R(s)
C(s) G(s)
+
Q(s)
G(s)
C(s) [R(s) Q(s)]G(s)
R(s)G(s) Q(s)G(1s6 )
(5)引出点旳移动(前移、后移)
引出点前移
R(s)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C(s) C(s)
引出点后移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R(s)
G(s)
C(s)
G(s)
C(s)
C(s) R(s)G(s)
G(s) R(s)
C(s) R(s)
将 C(s) E(s)G(s) 代入上式,消去G(s)即得:
E(s) R(s)
1
H
1 (s)G(s)
1
1 开环传递函数
31
N(s)
+ E(s)
++
C(s)
R(s)
G1(s)
G2 (s)
-
B(s)
H(s)
(1)
打开反馈
C(s) R(s)
1
G(s) H (s)G(s)
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1 开环传递函数
注意:进行相加减旳量,必须具有相同旳量纲。
X1 +
+
X1+X2 R1(s)
数控系统原理图
数控系统原理图
数控系统原理图示如下:
[图 1]
该系统由主控制器、执行机构、传感器和输入设备等部分组成。
主控制器负责接收输入设备传来的指令,并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运算和控制。
执行机构则根据主控制器发出的信号,完成相应的运动和加工操作。
主控制器中包含算法处理单元、存储器和接口控制矩阵等部分。
算法处理单元负责根据输入指令和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运算并生成控制信号。
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类程序和数据,以供算法处理单元使用。
接口控制矩阵则负责将算法处理单元生成的信号转化为执行机构能够理解的形式。
执行机构主要包括主轴、刀具和工件夹持装置等。
主轴负责传动刀具进行加工操作,刀具则完成具体的切削或加工动作,工件夹持装置则固定工件,保证加工的稳定性和精度。
传感器用于检测执行机构的运动状态和加工过程中的参数,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可以实时调整和控制执行机构的运动,保证加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输入设备用于操作和输入加工程序。
例如数字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等。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选择程序、设定加工参数和操作方式等。
以上是数控系统的原理图说明。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12
(1)串联连接
R( s )
U (s) 1
G (s) 1
G (s) 2
C( s )
R(s)
C(s)
G(s)
(a)
(b)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U1(s) G1(s)R(s) C(s) G2 (s)U1(s) G2 (s)G1(s)R(s)
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X1 +
+
X1+X2 R1(s)
-
R1(s)R2(s)
X1
X2
R2(s)
X3
X1-X2 +X3 -
X2
4
(4) 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R(s)
G (s) 1
X(s)
G (s) 2
C(s)
X(s) 引出点示意图
注意: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完全一样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C(s) C(s)
引出点后移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R(s)
G(s)
C(s)
G(s)
C(s)
C(s) R(s)G(s)
G(s) R(s)
C(s) R(s)
C(s) R(s)
G1(s)G2
(s)
G(s)
结论:
n
G(s) Gi (s) n为相串联的环节数 i 1
串联环节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所有传递函数的乘积
13
(2)并联连接
G1 (s)
校直器工作原理解析
校直器:涉及一种对钢丝在进行处理前校直的装置, 通电加热,拉直即可达到要求。
校直就是塑性变形的过程。
层绕机上的校直器一般有7轮的或9轮的,每三个轮子可以看做是两个边缘的
用斜槽压板搓滚校直。
静搓板的纵截面形状,其槽深是由深变浅而后消失。
其工作原理就是压下量逐渐减小,故也能将棒料校得很直。
其缺点是动搓板作往复运动,有空程,生产效率不够高。
虽可利用所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急回作用,来减少空程损失,但因动搓板质量大,又作往复运动,其所产生的惯性力不易平衡,限制了机器运转速度的提高,故生产率仍不理想。
2) 行星式搓滚校直。
校直机其动搓板变成了滚子,作连续回转运动,静搓板变成弧形构件,其上开的槽也是由深变浅而后消失。
这种方案不仅能将棒料校得很直,而且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率高。
3) 用平面压板搓滚棒料校直。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因材料的回弹,材料校得不很直。
4) 用槽压板搓滚棒料校直。
考虑到“纠枉必须过正”,故将静搓板作成带槽的形状,动、静搓板的横截面作成。
用这种方法既可能将弯的棒料校直,但也可能将直的棒料弄弯了,不很理想。
5) 用压杆校直。
设计一个类似于的机械装置,校直机通过一电动机,一方面让棒料回转,另一方面通过凸轮使压杆的压下量逐渐减小,以达到校直的目的。
其优点是可将棒料校得很直;缺点是生产率低,装卸棒料需停车。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I1(s)
I2 (s)
CR1s
7
i2
C
i
i1 R1
ui
R2
uo
(3)
I(s) I1(s) I2 (s)
I2 (s)
I (s)
I1(s)
(4)U o (s) R2 I (s)
I (s)
Uo (s)
R2
8
(1)Ui (s)
(3)
- Uo(s)
I2 (s)
(2)
1
I1(s)
I1(s)
I2 (s)
- Uo (s)
(d)
将图(b)和(c)组合起来即得到图(d),图(d)为该 一阶RC网络的方框图。
11
2.3.3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为了由系统的方框图方便地写出它的闭环传递函 数,通常需要对方框图进行等效变换。
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 变换前后各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
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方框图都主要由 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
u
o
idt c
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得:
I (s)
U
o
(s)
U
i (s)
I (s) sC
U R
o
(s)
(1) (2)
10
I (s)
U
o
(s)
U
i (s)
I (s) sC
U R
o
(s)
(1) (2)
Ui (s)
I(s)
(b)
Uo (s)
I(s)
(c)
Uo (s)
Ui (s)
I(s)
Uo (s)
矫直机设备工艺及电气控制原理图(全套)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R1
CR1s
I (s)
(4) I(s)
Uo (s)
R2
I1(s)
Ui (s)
- Uo(s)
1
I1(s)
I2 (s)
I (s)
Uo (s)
R1
CR1s
R2
I1(s)
9
练习
R
画出RC电路的方框(结构)图。 ui i C
uo
解: 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电容
元件特性可得:
(a) 一阶RC网络
i
ui
◎对多回路结构,可由里向外进行变换,直至变 换为一个等效的方框,即得到所求的传递函数。
26
基本概念及术语
控制器
N( s)
被控 对象
+ E( s)
++
C(s)
R( s)
G1 ( s )
G2 (s)
反馈信号
B( s)
C(s) H( s)
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1)前向通路传递函数---假设N(s)=0
C(s)与误差E(s)之比,(打开反馈后,C(s)与R(s)之比)
在控制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方框图都主要由 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形式连接而成。
其他变化(比较点的移动、引出点的移动)以此三 种基本形式的等效法则为基础。
12
(1)串联连接
R( s)
U (s) 1
G (s) 1
G (s) 2
C( s)
R(s)
C(s)
G(s)
(a)
(b)
特点:前一环节的输出量就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
C1 (s)
R(s)
C(s)
R( s)
自动校直机工作原理【详解】
很多人想了解自动校直机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自动校直机设备是针对轴杆类产品在热处理后发生弯曲变形而设计的自动检测校直装置,它是一种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计算机测控分析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具有优良技术性能,集中体现在测量精度高,生产节拍快,工件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对轴杆类工件的纯圆截面、D型截面以及齿轮或花键的分度圆等部位的径向跳动可实现准确测量。
集智自动校直机设备的轴类校直,主动回转中心和从动回转中心的顶尖将工件夹持后,顶尖有调速电机驱动旋转,通过工件传到从动回转中心顶尖,同时,与可动支撑相连的测量装置检测工件表面的全跳动量(TIR),从动回转中心的光电编码器测量工件表面的全跳动量方向,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工件最大弯曲位置和方向,发出指令使工件最大弯曲点朝上时工件停止转动,并结合TIR幅值及设定的参数计算修正量,实现对工件的精确修正,工件夹持与放松,可动支撑位的选择,工件台得移动及冲头快慢速给进等动作均有PLC实现管理。
扩展资料:轴类自动校直机工作原理及特点:轴类自动校直机是对汽车及其他机械行业广泛应用的各种轴类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而进行校直的设备。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校直机通过对变形点的压力校直,效果理想,效率高,工作稳定。
轴类自动校直机工作原理:辊子的位置与被校直制品运动方向成某种角度,两个或三个大的是主动压力辊,由电动机带动作同方向旋转,另一边的若干个小辊是从动的压力辊,它们是靠着旋转着的圆棒或管材摩擦力使之旋转的。
为了达到辊子对制品所要求的压缩,这些小辊可以同时或分别向前或向后调整位置,一般辊子的数目越多,校直后制品精度越高。
制品被辊子咬入之后,不断地作直线或旋转运动,因而使制品承受各方面的压缩、弯曲、压扁等变形,最后达到校直的目的轴类自动校直机的特点:操作简单易学、测量精度高、可适应多种工件等特点。
在自动校直过程中,操作者只需要操作工件的装卸以及“自动启动”按钮,工件的弯曲度测量、校直点定位、加压校直以及弯曲度检查等动作全部由校直机自动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校直机的原理
校直机的原理
校直机是一种用于校直金属材料的机器。
其原理是利用机械强制作用对金属材料进行直线校正,使其达到所需的精度和形状。
在校直机的工作过程中,金属材料被送入机器,经过预处理和定位后,被夹紧在两个辊子之间,并通过辊子的旋转和移动实现校直。
校直机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传动等方面。
机械结构主要包括辊子、支撑结构、传动机构等,电气控制主要负责控制机器的启停、速度调节、自动校直等功能,液压传动则主要用于加压和调节辊子的间隙。
校直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制造和维修等领域。
- 1 -。
某标准型号辅助电机电气控制原理设计CAD图纸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PPT
2.2.5 电气原理图识图
1、必须熟悉图中各器件的符号和作用。 2、识主电路 3、识控制电路 4、对于机电液配合比较紧密的生产机械,深入了解 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 5、识读照明、信号指示、检测、保护等部分。 即:从机到电、先主后控、化整为零、连成系统
例1:
例1:
数控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分析
机床电气
机起 串动 KT得电 计时
KM2得电 电动机全压运行
停止
图中电动机由降压起动转为
全压运行后KM1和KT均断电,
起动
只有KM2得电。
按下SB1,电动机停
2 Y -△降压起动
⑴ 原理:起动时,定子绕组接成星形,每相绕组所承 受的电压为电源的相电压(220V),待转速上升到接 近额定转速时,再将定子绕组的接线换接成三角形, 每相绕组所承受的电压为电源的线电压(380V),电 动机进入全电压正常运行状态。 ⑵应用:用于正常运行时定子绕组为△联结的电动机。
二、能耗制动控制 原理: 电动机脱离三相交流电源后,在定子绕组 加直流电源,以产生起阻止旋转作用的静止磁场, 达到制动的目的。
二、能耗制动控制 1.单向能耗制动控制
工作原理:
按SB2
KM1通电
电动机起动
KM1断电 能耗 按SB1 KM2通电 制动
KT通电 延时
KM2断电(制动 结束)
桥式整流电路
的启动、运行(调速)、制动等继电器接触器控 制基本线路识图、绘图、设计等;
2.2.1 电气原理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文字符号 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名称、功能、
状态和特征的字符代码。例如, FR表示热继电器。 2、图形符号
用来表示一台设备或概念的图形、标记或字符。 例如,“~”表示交流,R表示电阻等。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精密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如数控坐标镗床,数控坐标钻床,激光加工机床等,广泛地用于对坐标尺寸精度有极高要求工件的加工,下图(1)为将要介绍的全闭环的数控制线运动工作台的位置控制系统示意图。
(1)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示意图当工作原理为: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通过给定环节,比较环节与放大环节,驱动伺服电机转动,通过齿轮带动滚珠丝杠旋转,丝杠的旋转则通过滚珠推动螺母,继而推动与螺母固定的工作台,轴向移动。
检测装置光棚尺随时测定工作台的实际位置(即输出的信息),然后反馈送回输入端,与控制指令比较,再根据工作台的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决定控制动作,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
这种全闭环的控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按运动的自由度分类也称为一维数控直线工作台,其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数控机床中,为了实现一定规律的平面或空间运动,往往采用几个不同方向的一维直线工作台与旋转工作台相互结合,构成多维数控工作台,以实现复杂曲面的加工。
下图(2)是一个简化了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示意图。
其中伺服电动机为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工作台采用滚珠丝杠传动,而工作台移动采用直线滚动导轨。
电动机转子轴上的转动惯量为1J ,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2J ,减速器的减速比为i ,滚珠丝杠的螺距为P ,工作台的质量为m 。
给定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 K ,放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b K ,包括检测装置在内的反馈环节tu 的传递函数为c K 。
考虑到采用了滚动轴承,滚珠丝杠和直线滚动导轨,与各运动副相对速度有关的黏性阻尼力矩可忽略不计,同时,由于运动部件的弹性变形非常小,也忽略与运动部件弹性变形相关的弹性力矩。
(2)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示意图建立该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的数学模型的关键,在于建立包含伺服电动机,减速器,滚珠丝杠和工作台等部件组合起来的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例子中,以电压a u 为输入量,以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总的负载力矩L M 为扰动量,以电动机输出轴转速ϖ为输出,建立了伺服电动机的微分方程为:L m La m a d mm a M C dtdM T C u C dt d T dt d T T --=++ωωω22 而图(3)则给出了传递函数方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密校直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原理+现状+CAD图纸
精密校直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原理+现状+CAD图纸图3-3HPH-150卧式液压校直机外形图1-液压缸;2-压头;3-支撑横梁;4-活动支点;5-液压控制板;6-电动机;7-油箱;8-油泵;9-脚踏开关该机的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参数如下。
最大压力 1500KN行
程 300mm空行程速度 35.1mm/s加压速度 3.6mm/s返程速度 57.5mm/s油
泵轴向柱塞式油
压 200kg/cm2流
量 16.56L/min电动
机 7.5KW3.3.3精密液压校直机前面介绍的普通液压校直机在每次压弯工件后只能凭感观检查其校直效果,凭经验确定其是否合格,这就容易产生高低不一和疏漏等质量问题。
要想保证质量信得过,就需要在取下工件之后在专门平台或工具上进行检查,不合格者重新上机再校,费时费事效率很低。
为了克服普通校直机的这种缺点而研制出精密液压校直机,它是将检测仪表直接装在两个移动支点之间,每次压弯后跟踪检测其校直效果,不达到直度要求不卸下工件。
现在以德国顿柯斯机械厂制造的HR型液压校直机为例作些介绍。
参看图3-4,该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液压压弯系统;二为支承检测系统。
图中1、2部分及机身内的油泵油箱等为液压压弯系统,它与普通液压校直机的液压系统基本相同。
图中的4~12各部分为支承检测系统,这个系统比较复杂且对保证校直质量起重要作用。
工件夹持在锥形顶头之间垂直于校直机的压头,且其轴线与压头轴线同处于一个垂直面内。
工件可以转动使其凸弯向上,如图3-5所示,图中3就是转动工件的手轮,4是可以带着工件左右移动的滑座,可使需要校直的弯曲部位对准压头。
由操纵手柄(参看图3-4中11)精确控制压头的压下量。
图3-4 HR型液压校直机外形图1-液压缸部分;2-压头;3-工件;4-移动支点;5-检测仪表;6-工作台;7-导轨;8-滑座;9-锥形顶头;10-连接杆;11-操纵手柄;12-弹性支
座图3-5 液压校直机的锥形顶头1-锥形顶头;2-紧定手柄;3-手轮;4-滑座;5-连接导杆;6-弹性座压头抬起后由仪表来检测残留弯曲度(参看图3-6中3),不合格时再次压下或旋转一定角度再压下,合格时将其余弯曲点移到压头下进行同样的校直程序。
直到全长校直后卸下工件,换上新工件。
校直前要根据原始弯曲状态确定支点位置,将移动支点移到该位置,一般要使凸弯处在两支点中间朝向压头。
校直时压头将工件压弯,工件两端必有起伏,此时两个锥形顶头因装在弹性支座上故能同步起伏而不受阻碍。
参看图3-5及图3-6。
为了适应不同工件的校直要求,移动支点、锥形顶头或夹头以及弹性支座等可以做成多种结构形式,按需要选用。
HR 型液压校直机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其结构尺寸与外形示于图3-7,其尺寸系列及技术性能指标列于表3-2中。
这种液压校直机采用仪表检测可以保证得到很高的校直质量,同时由于采用灵敏的旋钮式手柄而能随机地、快速地调节压下量。
这种手柄(图3-4中11或图3-7中1)头部可以旋转,能使柄杆中螺杆从柄杆下部伸出任意长度用以调节手柄的摆动角度。
因为挡块(图中2)位置固定之后螺杆伸出得越长,手柄摆动的角度越小。
手柄下的螺杆顶到挡块上之后摆动角即被限定。
于是压头下降的行程已
限图3-6 液压校直机的移动支点与检测仪表1-移动支点;2-传感杠杆;3-千分表;4-移送手柄;5-连接导杆定,工件受到的压弯量也已限定。
压弯量随摆动角改变的灵敏度很高,只要手柄端的旋钮一动,压弯量随之改变,故操作方便,得心应手。
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好的校直机。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