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和百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展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境教育。
提问:你能分成多少组?2.把学生列出的公式和方法写在黑板上。
和全班一起重复,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先讲怎么做,然后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 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问题2:让学生先看图,理解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集体修改。
问题3:让学生先看图,理解图的意思,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告诉我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你的学习怎么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公式,探索算法,与同龄人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做,个别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互评,自评。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知道如何口头计算整百位数乘一位数,如何计算百位数乘一位数(大家都不携带),并能书面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乘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了解算法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口头计算、书面计算或估算,了解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经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时间:十二课时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优秀的数学课件是很重要的。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1)一、填字组成语。
()()为壑()精会()()容()定目()口()昂()挺()情同()()不()不()有始()()头()目()汗如()()得意()()异()同()()踏实()全()()注专心()()三()二()千()一()震耳()()情同()()()()不安爬()爬()东()西()一丝()()持()以()有()有()扶老()()()死()伤各尽()()()砖()瓦()中送()任劳()()()老敬()()()为乐()不容()推心()()无忧()()千()百()小心()()神采()()万()千()二、我会写。
沉甸甸(ABB)郁郁葱葱(AABB)心心相印(AABC)虎头蛇尾(含反义词)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淘气——()信任——()复杂——()自满——()延伸——()讽刺——()宽阔——()懒惰——()安宁——()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2)一、选词填空。
偶尔、偶然1、我()碰到了这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2、他经常唱歌,()也跳跳舞。
掠过、拂过3、海鸥轻轻地()水面,好像在和它打招呼。
4、醉人的微风()美丽的长廊。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华()实摇()晃()()面()方自()自()()先()后天()云()三、句子加工厂。
1、美丽的草原上一群一群的孩子们在快乐地跳舞。
(缩句)2、他轻轻地把书从睡着的孩子手中拿了出来。
(改为被字句)3、秋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仿写比喻句)4、我全部把一切讲给大家听。
(修改病句)三年级的数学上册教案(篇3)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1教案示例搭积木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11-1=1011-10=110+6=1616-6=1016-10=610+7=1717-7=10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二)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三、活动三:整理归类.(一)找规律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二)教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三)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案点评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可能会回答: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8篇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8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熟悉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学问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师:这两个字你们熟悉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2、师:今日的学习,我们要熟悉面积。
通过活动,感知面积1、熟悉生活中物体的面师:假如教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洁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由于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由于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
(指名说)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师归纳:我们刚刚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外表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师:物体外表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出示: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
(板书:平面图形的面)(2)反应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局部是它的面?(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局部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
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师:(电脑演示)涂色局部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问题2:涂色的时候,哪个图形你涂色比拟多?哪个图形你涂色比拟少?你是怎么看的?(生:第一个涂色最多,第三个图形涂色最少。
由于第一个图形的面比拟大。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出示:小胖家的房间平面图(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教师: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妈妈都想把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你们知道小胖爷爷奶奶住哪一间吗?(引导学生猜想,推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拟,解决问题)教师:教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想请你们比一比,哪个房间的平面图最大?1、(信封里: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1)学生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看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和空间想象力量。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依据肯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一直观看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嬉戏一。
(1)引语:今日我们来做嬉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依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嬉戏。
嬉戏规章:a。
两人不许相互看各自摆的图形。
b。
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嬉戏二。
(1)我们在来做其次个嬉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依据我的答复,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嬉戏。
嬉戏规章:a。
两人不许相互看各自摆的图形。
b。
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嬉戏一嬉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外形可能不同。
2.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外形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三、教具:情境图。
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根本练习: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
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开碰碰车。
2.练射击。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会看两种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课时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9+6=5+5=6+8=8+6+1=8+2+1=6+5+1=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学习新课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计算找联系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
(有的同学做了27×5=一叁5,直接就得出:一叁5÷5=27)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三、熟练笔算方法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2.27页第7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一、谈话情景导入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生:桌子上有角;生2:窗户上有角;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生4:书本上也有角(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将首次在竖式计算时遇到进位的情况。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应重视的问题,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做到了以下几点:1、通过多元表征间的转换,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过程,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通过操作,将动作表征(操作)与符号表征(竖式)紧密结合起来,突破“满几十进几”的教学难点。
2、让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新知。
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仿照例1写出完整的分步演算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位上数的含义,最后简化中间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迁移类推所学新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引导学生笔算完成下面各题。
33×3432×22、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设计意图: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为进位乘法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例2情境图,学生仔细看图,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口头表述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2)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2、探究算法。
(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2)引导学生操作小棒,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同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
②集体交流。
a、操作过程: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预设:20×3=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
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预设1:12+12+12=36.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
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1.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 700×2=21×4 = 23×2= 32×3=2. 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3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
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三、试一试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B同学:第2组第5座C同学:第4组第3个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
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
(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精选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篇一本节课首先利用情境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由于学生已有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收集资料的信息卡教学过程1.课件出示教材10页情境图。
(出示ppt课件)(1)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收集数学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然后汇报。
算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结果是69。
算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得数是69。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5)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①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加数连续加上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②把两个加数都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完成。
算法一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先算30+40=70,再算9+4=一三,最后算70+一三=83。
[例1(1)不需要进位,例1(2)个位数相加满十了,需要向十位进1]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量教材简说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用的,在实际测量中,还有很多东西不到I 厘米。
从而认识毫米是实际的需要,由此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和需求。
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认识了毫米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体会在实际测量中有些物体的长度是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从而感受到分米的重要实际意义,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动机和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测量课桌的多种方法,并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引人分米,感受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总体目标预设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 吨=l 000千克。
3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侧量。
4 .培养今作交液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一定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帮助学生认知。
分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于毫米的认识要简单一些,但是学生在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单位后,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难,需要教师着重指导。
课时安排毫米、分米的认识2 课时千米的认识 4 课时吨的认识 3 课时生活中的数学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第 1 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 .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
4 .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毫米的长度概念。
3 .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角的硬币、例l 的情景图。
学生准备:测量工具。
教学互动设计同步练习1 .按要求在图中找到以下位置,点上“. " ,并写出地名。
( l )在图中,离小红家左边2 厘米处是商店。
( 2 )在图中,离商店右边1 厘米3 毫米处是图书馆。
( 3 )在图中,离学校右边几毫米处是少年宫。
小红家学校2 .根据算式写得数。
14 毫米+56 毫米=( . )毫米二()厘米2 厘米一12 毫米二()毫米教学反思第 2 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 1 ,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 .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 .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2 的主题图、米尺、10 厘米长的铅笔。
教学互动设计同步练习:1 .弟弟身高75 厘米,姐姐身高95厘米,姐姐比弟弟高多少分米?2 一根铁丝原来长9 分米5 毫米,用去2 分米6 厘米,铁丝还剩下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第 1 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2 .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3.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 .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2 .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 3 的教学主题图。
教学过程同步练习:填空。
测量一把牙刷的长,用_作单位;测量一把尺子的厚度,用_作单位;测量篮球场的宽,用_作单位;测量成都到昆明的铁路的长度,用_作单位。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千米的认识(二)教学目标 1.“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 千米的直线距离。
2..在测量活动中发展学生对于长距离的估测能力3 .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千米的直线距离。
2 .发展估测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软尺、卷尺、竹竿。
教学互动设计教学反思第 3 课时千米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 .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3 .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同步练习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 千米=()米7000 米=()厘米500 厘米=( )米40 分米=( )米3 厘米=( )毫米1000 毫米=()千米=()米教学反思第 4 课时千米的认识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 .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难点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记住长度单位之间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表格(每人一张)。
学生准备:学生尺、铅笔等。
教学互动设计:教学反思:吨的认识第l 课时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知道1 吨=1000 千克,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2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学生对物体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知道l 吨= 1000 千克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超市情景图、例 6 的情景图教学互动设计:教学反思:第 2 课时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3 .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换算。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互动设计:同步练习:用甲、乙两个水箱装水,甲箱可以装水12 吨,乙箱可以装水9 吨。
请你动动脑筋,能用这两个水箱量出6 吨的水来吗?教学反思第 3 课时吨的认识综合练习教学目的1 .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 .记住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 .质量单位之间关系的网络化。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三第3 题主题图。
教学互动设计:同步训习:1 一个苹果和一个桃子共重280 克,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共重180 克,一个桃和一个梨子共重230 克。
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和一个梨子各重多少克?2 一头猪重100 千克,一头牛重2 吨,牛比猪重多少千克?一头牛的重量相当于几头猪的重量?3 一只鸡重2 千克,一只猴子的体重是这只鸡体重的20 倍。
这只猴子重多少千克?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 .进一步加深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2 .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14 页的主题图。
教学互动设计同步练习想一想。
(把下面一段话中错误的计量单位找出来,并改正)在路上,我碰到了体重20 克的小个子陈丽。
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长 1 毫米的钢笔和厚5 米的练习本,认真做起数学作业来。
突然,身高143 米的班长检查了我的日记,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
我有点发火,呢?可是没办法,谁叫我昨天的日记作业又没有完成呢?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评估检测一、填空。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 厘米5 毫米=( )毫米100 毫米=( )厘米100 毫米=()分米1 吨=()千克 4 吨=( )千克( )吨=2000 千克6 吨200 千克=( )千克7 千米一5000 米=( )米 6 千米=()米( )米= 4 千米 6 千米300 米=( )米( )千克== 5000 克9000 千克=( )吨3000 克=( )千克 1 米一3 分米=( )分米8 毫米十2 毫米=( )厘米2 .填上合适的单位:一瓶酱油重l ( )卡车载重8 ( ) 机场跑道长约3 ( )桌子高85 ( )一名三年级的学生重30 ( ) 大头针长22 ( )3 .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400 米,还差()正好是1 千米。
4 一张白纸约重3 ( ) ,一头大象约重2 ( ) ,一个西瓜约重4 ( )二、谁是谁非。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 一枝铅笔约长18 米。
2 .数学书宽约17 厘米。
3 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 分米。
4 一辆小货车载重量为1 吨。
三、在括号里填上“< ”、“> ”或“= ”。
2 吨() 960 千克45 克()3 千克4 千米() 4200 米15 吨() 15 千克1000 克() 3 千克2050 克()2049 千克100 毫米() 1 分米5000 千克()5 吨四、解决问题。
1 .在一辆载重量为5 吨的货车上,装有8 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
这辆车超载了吗?2蔬菜店运来6 吨大白菜,上午卖出了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
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简说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总体目标预设1 .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及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养成学生计算前先估算、计算后再验算的良好习惯:3 .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因此,应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时安排加法 3 课时减法 3 课时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3 课时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加法第 1 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